馬來西亞獅子頭魚身怎麼拍照
A. "魚尾獅"的傳說
魚尾獅的傳說:
相傳在公元十四世紀,新加坡稱為淡馬錫,意為海域。蘇門答臘的昨佛逝王國的王子看到遙遠依稀的新加坡島影,十分神往,決意要親自乘船去看過究竟。下人們本來不大情願去探險,不得已也只得陪著王子去。
小船在大海上行駛,突見天氣發生變化,海浪翻捲起伏,船在顛簸並一點點下沉,情況萬分危險。王子命令將船上所有東西都扔下去,逃命要緊。結果東西都扔光了,只剩眾人,船仍在慢慢下沉。一個下人說:王子,全部東西都扔光了,再也沒有什麼東西可以扔了。但還有一件東西可以扔掉,下人說出來,可您千萬不要把我仍到海里去。
王子說,你就放心說吧,我不會傷害你的。下人說那就是您頭上的王冠還可以扔。王子略一思索便說,現在只有生命最為重要,人都死去了王冠還有什麼作用呢!於是,毅然將王冠摘下來丟到海里去。
就在這時,奇跡出現了。洶涌的海水立刻平息下來,海面風平浪靜,他們瞬間脫了險。在快要靠近海岸的時候,看到一個美麗的動物從王子眼前馳過,這神物頭黑胸白,長著獅子的頭,魚的身子和尾巴。這就是魚尾獅的傳說。因此,王子將淡馬錫改名為新加坡拉,新加是「獅子」,坡拉是「城」,意思是獅子城。新加坡由此得名。
此後,就在這里建立了新加坡王國,聖尼羅優多摩成為王國的第一任君主,這個王國一共傳了五位國王。由於新加坡的地理位置處在海洋航運的十字路口,地位很優越,吸引了不少印度人和中國人前來做生意,新加坡很快就成為一個繁榮的港口。
有一個名叫汪大淵的中國商人,在他的游記里也曾提及新加坡,稱新加坡海邊的兩塊岩石的地方為龍牙門。這兩塊岩石一塊已被炸葯掉,另一塊今天還留存在吉寶海港(新加坡港)內。
在十四世紀末,爪哇的滿者伯夷王國兵力不斷強大,在新加坡最後一個國王首相多波的里應外合之下,新加坡被攻破。從一個繁盛的港口回復為到一個人口不多的小漁村。後來北方大陸的暹羅王國趁機將勢力伸到新加坡,設酋長來管理這一地區。
再後來並入馬六甲王國,一五一一年馬六甲王國滅亡,新加坡被列入廖內 佛王國的附屬地區,經常和葡萄牙人、荷蘭人、亞齊人打仗,沒有多大發展。此後先後成英國、日本的殖民地。一九五九年自治,一九六三年並入馬來西亞,一九六五年宣布獨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
新加坡的歷史是曲折悠久的,魚尾獅的傳說是美麗動人的,魚尾獅果真會有靈性的話,也許會為獅城的歷史遭遇傷感流淚,會為新加坡今天的繁榮欣喜自豪。
傳說斯里佛室王國的一位王子,有一天在島上遊玩時,無意中看見一頭形似獅子的小獸,後來他才知道那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Singapura」。「Singapura」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Singa)城(pura)。
魚尾則象徵了在王子發現小島前的古城淡馬錫 (Temasek),並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後人將它視為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塑其像與國民朝夕相伴了。
(1)馬來西亞獅子頭魚身怎麼拍照擴展閱讀:
魚尾獅(Merlion)不是實際存在的動物,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由新加坡華人林浪新為旅遊標志設計的形象,為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噴水雕塑,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標,從1997年一直沿用到至今。
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設計的,新加坡旅遊局在1966年把魚尾獅注冊為它的商標,並於1971年委託著名雕塑家林浪新塑造稱一座獅子頭、魚身、魚尾的雕塑。像高八點四米,獅子頭頂部長二點三米、寬一點七米,身重四十噸。它是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在1972年5月完成的作品。
雕塑現坐落在新加坡市魚尾獅公園內,在魚尾獅像背面的一小塊場地有四塊石碑,碑文講述了魚尾獅象徵新加坡的故事。大魚尾獅附近還建有一座小魚尾獅像,它高2米、重3噸,該獅塑像也是林先生的作品。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來自於新加坡歷史的一個傳說。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公元14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王國」,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海上航行時遇到風暴,船漂流到這個島上,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他於是為新加坡取名「新加坡拉」(Singapura,在梵文中意即「獅子城」)。
新加坡的兩處標志性的魚尾獅建築:
1、聖淘沙魚尾獅塔
魚尾獅塔是聖淘沙的標志,也是新加坡的旅遊標志。它是新加坡最高的自由式結構建築,魚尾獅身上的320片魚鱗還是由光導纖維製成的,到了夜晚,便會不斷變換顏色,醒目而美麗。
魚尾獅塔有37米高,在塔頂可以有360度無障礙的視野,觀賞周圍以及遠處景物的風貌。遊客可以乘坐塔內的電梯上到九樓或者十二樓的瞭望台眺望風景,感受俯瞰中的新加坡。在魚尾獅塔內,還有美麗的熱帶魚和一些神秘的寶藏可以看;在塔後方一條120米長的走道里,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版本的關於魚尾獅的傳說。
2、魚尾獅像公園
魚尾獅公園是新加坡面積最小的公園,它位於新加坡河河口,而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河畔,這個矗立於浪尖的獅頭魚身像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
它的後面還建有一座小魚尾獅像與之相伴,它會與大魚尾獅呼應,從口中噴射水柱。據當地人介紹,新加坡一共有4座魚尾獅,公園裡面的是媽媽和一個寶寶,在聖淘沙島上那個是爸爸,另外還有一個寶寶在花芭山上
B. 新加坡的獅頭魚身像有何含義象徵著什麼起源!
「獅頭魚身像」高八點六公尺(8.6米),重70噸,身子是一條魚,但頭卻是獅子的頭,它是新加坡標志,因為新加坡這個字來自梵文,意思是「獅城」。
起源:
它在1964年由時任Van Kleef水族館館長的Fraser Brunner先生所設計的。兩年後被新加坡旅遊局採用作為標志,一直沿用到1997年。
在這期間,魚尾獅已成為新加坡的代表。魚尾獅像坐落於市內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8.6米,重70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它是由雕刻家,林浪新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在1972年5月完成的作品。在魚尾獅像背面的一小塊場地有四塊石碑,碑文講述了魚尾獅象徵新加坡的故事。
(2)馬來西亞獅子頭魚身怎麼拍照擴展閱讀:
歷史沿革:
古代新加坡曾一度是個重要的商業中心。但於公元1377年遭爪哇入侵被毀為廢墟,1613年它又遭到葡萄牙人的劫掠和焚燒;到了19世紀初,這里仍是個叢林密布野獸出沒的荒島,這時它是馬來亞柔佛王國的一部分。
1819年1月,英國人萊佛士為開拓海上貿易來到獅子城,當時這里只是一處人煙稀少的漁村,但他卻很快看出這是個天然良港,含有無限商機。萊佛士以極低微的代價租下這塊土地,插上英國國旗、駐扎軍隊,招募勞工開荒山填沼澤、築路道修碼頭,從事城市和港口建設。
1824年起,新加坡全境均歸屬英國管轄,成為英國在遠東進行轉口貿易的商埠和在東南亞主要軍事基地。在此期間,遠道而來的中國人和馬來半島及其他各地的移民大量湧入,共同為開發這片熱土進行著艱辛的勞動,逐漸形成以華人佔多數,包括馬來族、印度族、巴基斯坦人等民族在內的多民族移民社會。
1959年,新加坡人民經過奮爭獲得了獨立,1965年正式建國。擺脫殖民統治後的新加坡,走出一條獨立自主發展的新路,在短短二三十年時間內,迅速從一個轉口商港變成具有資本和技術密集工業、發達的金融業和進出口貿易的現代化新興國家,創造了舉世矚目的奇跡。
1972年9月15日,當時擔任新加坡總理的李光耀為魚尾獅塑像主持開幕。他在致詞時表示,希望魚尾獅能成為新加坡的象徵,就如艾菲爾塔是巴黎的象徵一樣。
C. 關於新加坡獅頭魚尾像
摘要 魚尾獅是新加坡的代表物,地位好比美國的自由女神。之所以使用獅子當代表物是源自於當地的一個傳說,傳說中的王子發現新加坡的時候,他登陸第一眼看到的動物就是獅子,所以新加坡被稱為「獅城」,而魚尾則是因為新加坡古早是從小漁村開始發展,一切都跟海有關。 在新加坡總共有三個地方有魚尾獅雕像,魚尾獅公園是最先有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這里的魚尾獅背後有新加坡的高樓相襯,隔著海灣又跟新加坡的另外一個地標,金沙酒店,遙遙相望。到了晚上這里的夜景相當迷人,還可以看到金沙酒店的燈光秀,白天晚上可以各來一次,看到的感覺會大不相同。
D. 獅頭魚身像是怎麼回事
作為新加坡旅遊局 (STB) 標志的魚尾獅首次亮相於1964年。這個矗立於浪尖的獅頭魚身像很快就變成了新加坡的象徵。
魚尾獅是由當時的 Van Kleef 水族館館長,Fraser Brunner 先生所設計的。魚尾獅的獅頭代表了<<馬來紀年>>記里所記載、於公園11世紀,三佛齊王國的聖尼羅烏達瑪王子在這座小島所看見的一頭神奇野獸,後來他才知道那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Singapura」。「Singapura」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Singa)城(pura)。魚尾則象徵了在王子發現小島前的古城淡馬錫 (Temasek),並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
高8.6米、重達70噸的魚尾獅塑像是已故新加坡著名工匠林浪新(Lim Nang Seng)先生用混凝土製作的。另一座高2米、重3噸的小形尾獅塑像也是林先生的作品。獅身由混凝土製作,表面覆蓋上陶瓷鱗片,而眼睛則是紅色的小茶杯。
魚尾獅舊居
魚尾獅和小魚尾獅最初建立在離現址 120 米的海濱公園橋邊的魚尾獅公園。魚尾獅公園因此在世界城市著名地標中取得一席之地,成為一個廣受歡迎的旅遊景點。1972年9月15日,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先生為魚尾獅公園主持正式開幕儀式。為了紀念這項盛事,制定了一塊銅匾,銅匾上刻有獻詞:「魚尾獅是新加坡迎賓好客的象徵」。
如今,魚尾獅每年吸引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他們專程造訪位於浮爾頓一號毗鄰的新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地理位置
守護了新加坡河口三十年的魚尾獅現今已遷址到新居--浮爾頓1號毗鄰、面積2500平方米的填海地段。
魚尾獅的新居以水為主題,配上燈光效果,營造出魚尾獅浮立在碧波之上的生動壯觀的視覺效果。四周空地可供各種戶外表演所用。連接魚尾獅和看台的階梯不僅可讓遊人靠近水邊,也可讓遊人以階梯席地而坐。
看台可容納 300人。遊人站在看台上,就能以浮爾頓酒店、濱海公園側影等市區金融中心建築物輪廓線為背景,從正面與魚尾獅合照。
小魚尾獅坐立在魚尾獅身後 28 米處的造型獨特的水池中。它也會與魚尾獅呼應,從口中噴射水柱。
從萊佛士坊 (Raffles Place) 地鐵站 (EW14) 沿著河岸步行即到。
E. 一個獅子頭和一個魚尾巴的結合是個什麼東西啊,是哪個國家的標志
用英語回答是singapore
F.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在哪兒
新加坡魚尾獅公園 (Merlion's Park)地址:浮爾頓1號 (1 Fullerton Road)
魚尾獅公園 (Merlion's Park),坐落於浮爾頓一號隔鄰的填海地帶,是新加坡面積最小的公園。新的魚尾獅公園面積達0.25公頃,比舊公園0.0071公頃擴大30多倍。該公園建有一條露天看台,遊客可走上魚尾獅前面拍照,看台上可舉辦各種藝術表演和娛樂活動,公園內也備有購物商店和飲食店讓遊人歇歇腳。
魚尾獅公園里的魚尾獅是新加坡的標志,它坐落於浮爾頓一號隔鄰的填海地帶,是新加坡面積最小的公園。1972年,當地的藝術家巧妙的將獅子頭和魚的身體結合起來,設計出魚尾獅的形象。
G. 獅頭魚身像是什麼神獸
國內不曾聽說, 魚尾獅 俗稱 獅頭魚身像,為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來自關於新加坡歷史的一個傳說。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公元11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前往馬六甲的途中來到了的新加坡。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他於是為新加坡取名「新加坡拉」(Singapura,在梵文中意即「獅子城」)。而魚尾則是因為新加坡是一個海島,她的一切都跟海密切相關。魚代表著該國的過去,從前新加坡只是一個漁村,是一個海之鎮。獅子則有雙重含義,它代表新加坡原本的名字,意味著獅子城,同時也象徵新加坡在當今全球經濟的力量。
H. 關於新加坡獅頭魚尾像
新加坡著名的魚尾獅像就坐落於新加坡河畔,是新加坡的標志和象徵。該塑像高 8 米,重 40 噸,獅子口中噴出一股清水,是由雕刻家林南先生和他的兩個孩子於 1972 年共同雕塑的。 獅頭魚身坐立在水波上的魚尾獅,其設計概念是將事實和傳說合二為一:獅頭代表傳說中的「獅城」新加坡。魚尾象徵古城「淡馬錫」,代表新加坡是由一個小漁村發展起來的。 2009年2月28日,魚尾獅在大雨中被雷電擊中,頭部和波浪狀底座受損。魚尾獅於2009年3月18日修復後再次對遊人開放。 據古書記載,古時新加坡叫做淡馬錫,在爪哇語中為海城之意。公園 14 世紀時,傳說有一個古印尼的王子發現了這座小島,他在這里看見一頭神奇的野獸,後來得知是頭獅子。就此,王子就將這座小島命名為「Singapura 」——在梵文里的意思是獅子 (Singa) 城 (pura) 。 如今,每年有一百多萬來自世界各地的遊客,專程造訪魚尾獅公園,與世界著名的魚尾獅拍照留念。 公園周圍地帶,聚集了新加坡著名的地標性建築:濱海藝術中心、政府大廈、高等法院、維多利亞劇院、萊佛士銅像等等,為遊客必到之處。
I. 看這一張圖片,是「獅子頭魚身」的一坐石相,那是在哪兒啊
是新加坡
是新加坡著名的景點和標志
這個矗立於浪尖的獅頭魚身像很快就變成了新加坡的象徵
J. 獅頭魚身像是什麼神獸
魚尾獅(Merlion)不是實際存在的動物,是一種虛構的魚身獅頭的動物,由新加坡華人林浪新為旅遊標志設計的形象,為新加坡市中心著名噴水雕塑,是新加坡的城市地標,從1997年一直沿用到至今。
1964年由范克里夫水族館館長布侖納設計的,新加坡旅遊局在1966年把魚尾獅注冊為它的商標,並於1971年委託著名雕塑家林浪新塑造成一座獅子頭、魚身、魚尾的雕塑。像高八點四米,獅子頭頂部長二點三米、寬一點七米,身重四十噸。雕塑現坐落在新加坡市魚尾獅公園內。
魚尾獅獅頭的設計靈感是根據《馬來紀年》的記載,公元14世紀時一位來自「三佛齊王國」名叫聖尼羅烏達瑪的王子在前往馬六甲途中來到了新加坡。他一登陸就看到一隻神奇的野獸,隨從告訴他那是一隻獅子。他於是為此島取名「新加坡」,在梵文中即「獅城」的意思,而魚尾象徵當年飄洋過海十分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