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為什麼國內沒人種馬來西亞油棕樹

為什麼國內沒人種馬來西亞油棕樹

發布時間: 2022-09-23 06:36:18

① 棕櫚油到底是油棕樹產的還是棕櫚樹產的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

② 海南島曾經從馬來西亞大量引種過木本油料作物油棕,種是種活了,可就是不結果,這是為什麼

這個和土壤有關,小時候土壤十分肥沃中的油棕是結果的啊。我爬到樹上去摘得時候還給刺了一下。現在就沒看見了的。土地都給污染了,真不知道以後還能不能看到油棕樹還是一個問題。

③ 你在小時候吃過豬油嗎

60 70年代,農村幾乎都是吃豬油,很少有人買桶裝植物油。家庭條件好的才買桶裝植物油,那時候在農村,植物油象菜仔油、花生油等很少有賣。

有個別村裡專門搞木製榨油機,材料為直徑有一米的整棵龍眼樹桿,人工輪流打木楔,榨花生油,椰子油等。

到了冬天,椰子油結成泥狀。椰子油炒菜沒有味道,很多人不吃,漸漸被淘汰。國家從馬來西亞引種油棕樹,種了很多油棕樹,不知道是天候還是何原因,在國內種植的油棕樹結果產量很低,只能被市場淘汰。

國家從馬來西亞進口油棕油,油棕油象椰子油一樣,成泥狀,油棕油炒菜還不如椰子油,最終被市場淘汰。

現在,國家加工植物油的技術很成熟,市場上出售的植物油,品種很多,深受人民群眾喜愛。現在在農村,群眾基本上購買植物油,豬油逐漸被淘汰。

我在小時候吃過豬油,我覺得豬油比植物油好吃,用豬油炒任何菜,都比植物油炒的菜香!

特別是在六七十年代,一些生活物質都要憑票,才能夠買到,特別是吃肉,在我的記憶里,好象一兩個月,才吃得一次,如果有豬油,用它炒菜,那也象吃到肉一樣的感覺。吃哪都是香的。

在我小時候,我爸如果買豬油回來,先炸出油。豬油渣就當零食給我們吃,那時吃起來,也覺得是人間美味,吃得即脆還有肉香味。

特別是在冬天很冷的時候,我們姊妹中午放學回來,我媽用土罐子煨的白蘿卜,把一點豬油裡面,幾姊妹吃的比任何菜都香。吃的又暖和又好吃,吃飽人也不冷了。就是過去了幾十年,現在也記憶猶新,回味無窮。

我還記得我家一個四叔,他是在傢俱廠上班的,那時做木工,都是體力活,他們家生活一般要比別人要開好一點,人才有勁工作。

我四娘娘有天就買了一斤豬油回家去炸油。她把油炸好,裝在一個吃飯的碗里,放在灶台上,自己就去做別的事去了。

我四叔從工廠回家,看到灶台上的豬油,他還以為是一碗做飯留下的米湯,就一口氣喝完了。喝完他還說,今天的米湯好香,比肉湯還好喝,喝完還有點膩人。

等我四娘娘回家,准備把豬油拿到櫃子去,卻發展只剩下一個空碗,豬油連一滴也沒剩下。就問我四爺,剛才我放在灶台的一碗豬油,你端的放哪去了。我四爺說,那是豬油,我還以為是米湯,我一口喝了。

這件事,在當時作為笑話講,我們那一塊的人都知道。過去人都吃的不是蠻好,肚子里都缺油,端一碗豬油喝下去也不足為奇。

不象現在人們,天天大魚大肉,個個吃的,長的五大三粗,三高百分之六七十的人都有,連肉都不敢吃,更不談豬油的話。

象我們家都二十幾年沒買過豬油進家門了。怕吃出病來,還麻煩了。所以,豬油這幾十年在我們的生活中,好象都消失了。要吃只能到餐館去吃,才能嘗到它的味道。

確定吃過!

那時候是艱難的票證歲月,每人每月只有一兩豆油的計劃,還要積攢起來,留待在春節的時候,油炸些菜丸子和芝麻面葉子用,所以平常的生活之中,就只能去吃豬油。

在那個艱辛困苦的時代,每人每月只能憑票供應二兩豬肉,每到月末,我會拿著全家人的肉票,排著很長的隊伍去買點肥豬肉,那個時候的商業售貨員,有著很大的權力,他會把一些肥肉板油,統統留給自己的親戚朋友和關系戶,有一次我排隊到了肉案跟前,賣肉的那個大胖子,賣給我的全部都是精瘦肉,如果把它拿回家裡,肯定是要挨罵的,於是我就坐在那裡嚎淘大哭,最後終於感動了那個賣肉的胖子大叔……

凱旋歸來,母親會把它切成小塊,加入少許的鹽水,加熱煉成豬油,我也會得到一、二塊油渣的奨賞。

平時家裡,經常會用豬油炸湯,鍋里先放上一點豬油,加熱之後,倒入蔥花薑末和小毛白菜,然後再加上粉條和花生黃豆的碎渣,加水燒開,再加上一瓢玉米面的糊糊……

那種美味的食品,我每次都能喝上八大窯黑釉子碗的菜粥!

喝得肚子滾園之後,也捨不得擦掉嘴上沾著的那點豬油,那不僅僅是為了唇齒留香,更是為了向鄰居北舍們去炫富!

在大人不在家的時候,我們經常會拿著一塊野菜餅子,去廚屋裡的油罐子里沾些豬油,那是一種獨特的香酥,那才能夠叫做是真正的 美食 享受!

只是油罐子里缺少了一大塊,事後往往要被大人們胖揍一頓,這也是現在的小孩子們,永遠都無法體驗到的「幸福」。

小時候記憶里吃的全是豬油。

那時候我很小啊,放學回來就和姐姐們去地里撥車車秧,蛐蛐菜,灰灰菜。家裡養了二頭豬,糧食特別緊張,沒有飼料喂,全憑我們去地頭地邊去撥豬草。

生產隊按人口供應返銷糧,基本上全是玉米面,根本沒有細糧。食用油奇缺,每人一年僅僅供應一斤食用油。說句難聽的,那時候的人們大便太難。

吃的全是粗糧,又沒有油水。只能千方百計自己抓小豬喂養。感覺豬特別能吃,長膘特別慢。至少一年以上,才能出欄,長個二百來斤。

父母最喜歡膘肥的豬。好用來煉豬油。基本上喂豬的主要目的,就是吃豬油了。什麼高血壓,糖尿病,高酯血症,根本就沒人得過這些病。

我家住在奎屯河邊,毗鄰兵團一三0團場,我們往往叫河對面的人為兵團人。

兵團人有錢,是按月發薪的。我們殺豬的時候,兵團老鄉就早早過來買肉。專揀豬膘四指以上的肥肉要。七十年代,豬肉每公斤2.5元左右。

食用油缺的出奇,兵團人和我們一樣,買豬肉也是專挑肥豬買,煉豬油用來食用。

一年下來,舉全家之力,喂大二頭豬,我和姐姐們的肩膀上,背豬草磨出的繭子又增厚了一層。但是,換來的是夠全家一年吃的一大缸豬油。






答:當然。
1、小時候,絕大多數人家,生活拮據,去外祖母家,總能吃到一碗豬油拌菜飯,香!
2、豬油筋(油渣)那個年代有油渣吃,簡直奢侈品,放少些糖、哎呦,糖豬油啊—— 香噴噴、肥嘟嘟、甜滋滋,還捨不得入口即化呢……
3、直到現在,油渣炒雪菜筍絲,還是非常下飯。
4、豬油,備好一罐,放入冰箱,偶爾沖個湯:大蒜葉、鮮醬油、一勺子豬油—— 鮮滋滋、濃鬱郁、香噴噴、回味無窮

兒時吃過豬油,而且吃了不少的豬油。豬油分兩種,一種叫板油,一種叫網油。板油是豬肚子上取下來的油,網油是從豬腸子上取下來的油,豬板油比網油好吃多了。

兒時的豬油真好吃,吃到嘴裡那香味無法來形容,多少年都沒有吃到那樣的豬油了。豬油渣子也非常好吃,記得奶奶在灶台上熬豬油時我就在邊上等著吃豬油渣子,剛熬出鍋的豬油渣子特別好吃,又脆又香,奶奶每次都給一小塊長長的豬油渣子讓我抓在手上慢慢吃。

豬油有很多種吃法,豬油可以炒菜,豬油可以放到面條里,豬油可以包包子,豬油可以燒湯等,不過在我的記憶中豬油煮菜飯是最好吃的了。

每到冬天我奶奶經常從自家菜地里種的菜拔幾棵回來後放到太陽底下曬一會,其目的就是把菜的水分曬掉一點,這樣煮的菜飯才好吃。

經太陽曬過的青菜洗凈切細,再按照1比1的比例來煮飯。鍋燒熱後放豬油,然後放菜和米。一邊用柴火在灶堂里燒,一邊用鍋鏟炒鍋里的菜和米,要把米和菜炒勻了,把青菜里的水分都炒出來了才行。米和菜炒好後再放點開水鍋里,放水是非常講究的,因為菜里炒出來的水分比較多,只要再少放點開水就行了,水放多了會變成干稀飯,水放少了會變成焦飯或夾生飯。

米和菜炒好了,水也放的恰到好處了,這個時候就用灶堂里柴火的余火來慢慢悶飯。悶飯也特別講究的,悶飯時灶堂里不能有明火,就用柴火的余火來悶就夠了,如果灶堂里的余火太大了,就用灶堂里的死灰蓋一點在余火上,因為余火太大了容易導致飯焦,飯焦了就不好吃了。

我奶奶煮的豬油菜飯特別好吃,吃奶奶煮的豬油菜飯不要吃菜都能把肚子吃飽。我的記憶中我家其他人煮的豬油菜飯都沒有奶奶煮的好吃。要麼把飯煮焦了,要麼煮成夾生飯,要麼煮成飯不像飯粥不像粥的樣子。我自己前不久還用電飯煲嘗試著煮了一次香油菜飯,費了好大的功夫也沒有煮成理想的香油菜飯。

小時候,經常的吃豬油做的菜。像豬肉純粉條,燉豆角都是用貓油做菜,這些菜用豬油做比豆油要香。吃豬油最香的時侯是煮黃米飯時,把豬油化開,放上蔥花,放入黃飯中,簡直香極了。

小時候,每到過年,媽媽都要肥膘肉熬一壇豬油,把豬的板油或肥膘子放入燒熱的大鐵鍋中,聽著肉吱啦滋滋冒油,由白變黃,冒煙的豬油在鍋里滋滋作響,小孩子們等吃熬過油的油滋啦吃,長時間不吃渾腥,那酥脆的豬油渣也是解讒的美味。

等豬油在鍋里涼了,用勺盛在豬油壇中,這一壇油大概夠一家能吃大半年。那時,豆油按票領,一年才每人一斤多,豆油是稀罕物,要等過年時,才一總在供銷社打回,要10多斤。媽媽要用豆油炸肉丸子,麻花,果子等。所以,很長的時間都是吃豬油的。



吃過,不僅僅吃過,還吃過一段辛酸的記憶!

那時候我們上初中,每天住校,一周回去一次拿下一周的糧食一並洗洗衣服。學校中午主食是大米,菜是蘿卜拌辣椒粉,晚餐是面條加饅頭,兩餐基本上是看不到油的,有一段學校讓學生們到校外吃,我們就拿著碗下午放學後到校門口對面一個專給學生做飯的個體戶家裡吃,也不見得做的有多好,不過面條里 以吃到煉過的豬油,如果在面條里吃到豬肉渣,就像中獎一樣,香啊,太香了,至今想想都是香的。

後來,學校不讓學生出去吃飯了,學校的菜品實在沒味道。同桌就讓他媽在家裡煉些豬油,放在玻璃瓶子里帶到學校,每天吃面條時挖一勺子放在面條里拌拌,碗里飄著一層油花。剛開始我是吃不慣的,看著反胃,慢慢也就習慣了,農村孩子,有什麼苦不能吃呢?

後來,考上學後,家境也變好了些,城市學校食堂的菜品相對好些,再沒了吃豬油的經歷。

現在回憶起來,初中那段時光還是很美好的,那些苦難,就像軍功章一樣掛在記憶里,熠熠生輝!

吃過,記得小時候在村裡家家都是吃豬油,還有炸那個油渣吃。貴州叫脆燒。那個脆脆香香的真好吃。就現在貴州有的地方還是吃豬油。他們說豬油吃了能抗餓。哈哈。我也挺喜歡吃豬油。只是現在城市裡都吃不到。

④ 為什麼馬來西亞棕櫚油種植面積增長慢

棕櫚樹最初是在1870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馬來西亞的,自1917年開始,其經濟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目前油棕已成為馬第一大經濟作物。
據馬來西亞棕油局(MPOB)統計,馬來西亞油棕樹的種植面積已由1975年的64.2萬公頃增長到2003年底的380.2萬公頃,占其全國農業可耕種面積的60%。
其中,私人所有的種植園為224.8萬公頃,佔了59.13%,同時這與馬來西亞的氣候也是息息相關的,馬來西亞位於赤道地帶,全年無明顯季節變化,屬熱帶雨林氣候。
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吹東南風,空氣潮濕,降雨量大,為雨季;
降雨雖多,但雨下得驟,停得也快,極少有連陰雨。
白天雖然較熱,但幾乎每天午後都有一場驟雨,雨後天氣轉涼。
這也為棕櫚樹的生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⑤ 什麼是馬來西亞棕櫚油局

石油價格的上漲,對全球經濟造成重大影響。世界石油儲量銳減使世人感受到黑金資源日益減少的壓力。站在環保的角度看,石油在使用過程中排出的氣體加劇溫室效應。因此,尋找能取代石油的替代能源,形勢迫切。在這時候,生物燃料應運而生,成為其中一種潛能備受看好的替代能源。

在歐洲,生物燃料已經廣泛作為替代燃料之用。當地大規模種植油菜,以便將油菜籽加工成生物燃料。預計,歐盟對生物燃料的需求將從2005年的300萬噸增至2010年的1000萬噸。巴西、印度、日本及美國也開始展開生物燃料計劃,而韓國、泰國等則特別制訂生物燃料政策。作為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與出口國,馬來西亞也不落人後,積極投入生物燃料的研究中。

棕櫚油生物燃料研發成績喜人

早在1982年,馬來西亞棕櫚油局便致力研發棕櫚油生物燃料作為燃料替代品,推出兩種棕櫚油生物燃料,即供出口用途的生物燃料甲醋(Methyl Easters),以及供應本地市場的85 Envo Diesel混合柴油。由於棕櫚油價格很不穩定,甲醋的生產也就止步於測試階段。直到2004年,時機成熟,石化柴油的價格上漲,政府決定鼓勵生物燃料的研發與使用,棕櫚油生物燃料又再受矚目。

現階段,馬來西亞政府推廣的是85 Envo Diesel。在 85 Envo Diesel中,棕櫚油的成分只有5%,因此並不會給汽車引擎或燃料系統帶來問題,對汽車的動力與燃料用量影響也不大。另外,85 Envo Diesel的潤滑功能比石化柴油更強,甚至可取代某些潤滑添加劑。在環保方面,它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的排放量稍增,不過仍在可接受的范圍內。使用85 Envo Diesel的最大好處,是減少對石化柴油的依賴,幫助保留石油儲存及對本國的經濟帶來貢獻。馬來西亞國內每年可用50萬噸棕櫚油代替石油,也就可以減少 50萬噸石油進口。

2006年3月,馬來西亞政府部門以自願方式將85 Envo Diesel運用於車輛上作為測試,參與的單位包括吉隆坡市政府、軍隊、工程部以及馬來西亞可可局。這130多輛車投入測試以來,85 Envo Diesel沒有出現任何技術上的問題。

在供應出口的棕櫚油生物燃料甲醋研究方面,也有令人鼓舞的發展。

棕櫚油生產技術提升前景光明

棕櫚油的生產技術不斷提升,其低流動點(low pour point)可以降低至攝氏0.21度至0度(正常凝固點為攝氏15度),這項技術能夠有效地克服棕櫚油生物燃料在冬天遇冷而凝固的問題,使其立足點不再局限於熱帶國家,從而為這種替代燃料開拓更大市場。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研發生產的棕櫚油生物燃料,已經符合歐洲的生物燃料標准(EN14214) 及美國生物燃料標准(ASTM D6751)。一旦以棕櫚油製成的 生物燃料真正大規模投入市場,將有利於鞏固馬來西亞作為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生產與出口國的地位。如此看來,馬來西亞棕櫚油生物燃料的前景十分光明。

但以棕櫚油製成生物燃料,是否會如一些業者所顧慮的,會導致食用油原料的短缺,從而加劇世界糧食的不足呢?

針對這個問題,馬來西亞棕櫚油局認為,市場需求將決定棕櫚油用於食用用途與非食用用途的平衡點。的確,除了食用油及食品外,棕櫚油早已廣泛用於肥皂、美容品、潤滑油等工業產品上。棕櫚油的多種用途,對價格穩定更有保障,開拓生物燃料用途,更是大大增加其利用價值。

油棕樹含油量高效益勝同類油棕樹是高產的植物油作物,油棕果的果肉和種子含油量很高,油的品質也高,它是所有植物食用油中含油量最高的植物,比花生含油量高6至7倍,比大豆含油量高近10倍,故有「世界油王」之譽。目前,全球油棕樹種植面積 1200萬公頃,生產全球所需油脂的22%,反觀大豆,種植面積8400萬公頃,所生產的油脂卻只能滿足全球需求量的25%。

據2006年第一期《全球油與油脂商業雜志》報道,在去年,全球的油與脂肪產量共達 1.393億噸,產量最大的兩個項目是棕櫚油與大豆油,各佔24%。但是,在世界油與脂肪出口方面,棕櫚油就遠遠超過了大豆油,佔去年總出口的一半以上,即53%,出口的大豆油只佔總數的19%。

難得的是,棕櫚油的油質很穩定,即使在高溫下也不易變質,同時也不會變成反脂肪,這一特點使它成為多國飲食及食品加工業的寵兒。現今,棕櫚油已經廣泛用於食品領域,除了作為家庭烹調食用油外,它對食品工業與加工業的貢獻是有目共睹的。它是全球最廣泛使用的食品工業煎炸油之一,大量用於薯條、膨化食品及方便麵生產。棕櫚油製成的植物黃油及人造奶油是馬來西亞人最熟悉的產品。以棕櫚油製成的酥油及烘培油脂,都是食品加工業中重要的原料,簡言之,棕櫚油可供用於製作蛋糕、餅干、麵包、巧克力、雪糕、脫脂奶、乳酪奶等食品。

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櫚油產品生產與出口國,棕櫚油供應充足。馬來西亞人口僅佔全球人口的 0.4%,但是,全球15%以上的植物油及脂肪都依賴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產量足以滿足1.65億人每年的熱量需求。

在工業上,它在油脂化學產品上扮演著一定的角色,成品包括肥皂、化妝品、油墨、清潔劑、潤渭油、蠟燭等。

當然,當棕櫚油成功地使用於世界多國都在致力研發的生物燃料上,其經濟價值也就進一步提升了。

政府推出國家生物燃料政策

馬來西亞向來以全球最主要的棕櫚油產國自居。2005年,馬來西亞的油棕樹種植面積增加了 17.4萬公頃,總數達到400萬公頃。其中,單在馬來西亞東部的沙巴洲,油棕樹的種植面積便有120萬公頃,接近馬來西亞國內油棕樹種植園總面積的 30%。馬來西亞所生產的棕櫚油及棕櫚仁油的產量分別是1496萬噸及184萬噸。棕櫚油相關產品出口高達1862萬噸,為馬來西亞帶來286億林吉特的收入,由於價格稍跌,其經營收入雖比2004年遜色,仍然穩居商業作物第一的地位。

馬來西亞國內棕櫚油的平均榨取量(oil extraction rate,OER)是20~21%,無論是業者或政府,仍在為更高的榨取量而努力。馬來西亞的目標是達到每公頃年產35噸鮮果串,並且在2010年取得 25%的年榨取量。

隨著越來越多油棕樹種植園的果樹成熟,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總產量也將持續增加,其中將近90克供出口,約佔世界棕櫚油總出口量的50%,為馬來西亞賺取可觀外匯。

鑒於生物燃料龐大的未來潛能及與日俱增的重要性,馬來西亞政府推出國家生物燃料政策 (National Biofuel Policy)。這項政策將推動環保持久型能源的使用,降低對石油燃料的消耗。同時,它也期望通過穩定及高報酬的價格,提高農業及從事農業相關人員的收入與生活福利。

馬來西亞棕櫚油局指出,馬來西亞生物燃料政策著重於五個方面,即交通工具的生物燃料、工業生物燃料、生物燃料技術、供應出口的生物燃料以及使環境更清潔的生物燃料。馬來西亞棕櫚油局的責任是提供技術指導,以確保相關政策的順利落實。棕櫚油局已經擬定了結合短、中、長期計劃的行動規劃,並與各部門通力合作,致力於該政策的成功落實。

作為馬來西亞目前最主要的商業作物,油棕樹對馬來西亞經濟增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但馬來西亞國內的油棕樹種植面積如今已經趨於飽和,印尼則擁有廣闊的土地可以種植油棕 樹,隨著越來越多的印尼油棕樹果實成熟,印尼的棕櫚油產量一直攀升,甚至有超過馬來西亞的趨勢。印尼是否會取代馬來西亞成為棕櫚油出口的龍頭老大呢?形勢所迫,馬來西亞大企業唯有向外發展,在與馬來西亞氣候相似的印尼等地大規模種植油棕樹,來緩解原料需求壓力。(楊潔思)

來源:中國—東盟博覽
責編:周偉娜

⑥ 農村俗話「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為什麼現在棕樹沒人種植了

我們都知道,在農村種植土地是一件很常見的事情,其實種樹其實也是農村一個主要的經濟來源。只要有一片土地種樹木,就會帶來十分巨大的經濟來源,而我們也常常聽說“前人種樹,後人乘涼”,這句諺語可以證明種樹。的的確確可以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

而在農村有一句俗語“千棵棕萬棵桐,子子孫孫都不窮”那麼這句話表達的又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在平時桐樹的種植為兩種,一種是棕樹,另一種是油桐樹,因為這兩種樹給我們帶來的經濟效益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都會選擇去種植,當然這兩種桐樹自然有野生的,也有不少是人工種植的。

主要是由於用途減少了,隨著時代的發展好多東西都可以取代。生活的便攜度也越來越大了,什麼東西基本都能買到。而農民也不像曾經掙錢的方式那麼單一,現在農民可以選擇進城區進行更開放的創業,不只是在農村中選擇種地和一些農家活了。大部分的農村人都選擇去城裡打工,自然農村的種植事業會越來越少。

再加上現在的環境保護政策也越來越完善,我們還是應該保護環境,不去破壞環境。

⑦ 棕櫚仁油是一種怎樣的油能食用嗎有哪些危害呢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棕櫚樹原產西非,18世紀末傳到馬來西亞,逐漸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目前,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國家都種植棕櫚樹。棕櫚果經水煮、碾碎、榨取工藝後,得到毛棕櫚油,毛棕櫚油經過精煉,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得到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色拉油(RBD PKO)。根據不同需求,通過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棕櫚果實中脂肪酶或脂肪酸過氧化氫酶的水解使得棕櫚油的品質不夠穩定,需要採取在儲罐中充填氮氣等方法來保證其質量。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人體對棕櫚油的消化和吸收率超過97%,和其他所有植物食用油一樣,棕櫚油本身不含有膽固醇。 作為一種飽和度較高的油脂,棕櫚油曾經被推測有可能會增加人體血清中膽固醇含量。但經過許多專家進一步的實驗論證,發現食用棕櫚油不但不會增加血清中的膽固醇,反而有降低膽固醇的趨勢,原因是大量研究數據顯示,不同的飽和脂肪酸對血脂的影響是不同的,棕櫚油中富含中性脂肪酸,促使膽固醇提高的物質在棕櫚油中含量微乎其微(1%),棕櫚油中富含的天然維他命E及三烯生育酚(600-1000mg/kg)、類胡蘿卜素(500-700mg/kg)和亞油酸(10%)對人體的健康十分有益。一些研究人員曾針對不同的人種(歐洲、美洲、亞洲)分別進行研究,結果表明棕櫚油是一種完全符合人體健康需要的食用植物油。 棕櫚油對人體是無害的,是一種食用油,你說很多廣告里說不含棕櫚油,大概是花生油和核桃油的廣告吧,廣告里之所以這么說,是因為棕櫚油的成本價比上述兩種油的成本低,所以就出現了一些花生油和核桃油里摻有棕櫚油的情況,另外棕櫚有好象在攝氏十幾度的情況下會凝固看起來就像是油壺的低部有豬油一樣,這件事前一陣字在CCTV還有過報道.所以很多食用油的廣告里就加上了一句"不含棕櫚油",其實棕櫚油對人體是沒有什麼害處的。

⑧ 棕櫚油有什麼好處和壞處

棕櫚油的好處:

1,穩定性較好,不容易發生氧化變質,煙點高,故用作油炸食品很合適。

2,固體脂可用來代替昂貴的可可脂作人造奶油和起酥油;液體油脂用作涼拌或烹飪用油,其味清淡爽口。大量未經分提的棕桐油用於制皂工業。用棕櫚油生產的肥皂能起耐久的泡沫和具有較強的去污能力。

3,棕櫚油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A(500—700ppm)和維生素E(500—800ppm)。

棕櫚油的壞處:

含較高的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棕櫚油裡面的主要成分是軟脂酸(即十六烷酸),這種短鏈的飽和脂肪酸對人體的影響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大。



(8)為什麼國內沒人種馬來西亞油棕樹擴展閱讀

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

東南亞和非洲作為棕櫚油的主要出產區,產量約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

⑨ 馬來西亞為什麼盛產棕櫚油

棕櫚樹最初是在1870年作為觀賞植物引進馬來西亞的,自1917年開始,其經濟價值開始受到重視,種植面積逐步擴大,目前油棕已成為馬第一大經濟作物。

據馬來西亞棕油局(MPOB)統計,馬來西亞油棕樹的種植面積已由1975年的64.2萬公頃增長到2003年底的380.2萬公頃,占其全國農業可耕種面積的60%。其中,私人所有的種植園為224.8萬公頃,佔了59.13%,同時這與馬來西亞的氣候也是息息相關的,馬來西亞位於赤道地帶,全年無明顯季節變化,屬熱帶雨林氣候。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吹東南風,空氣潮濕,降雨量大,為雨季;降雨雖多,但雨下得驟,停得也快,極少有連陰雨。白天雖然較熱,但幾乎每天午後都有一場驟雨,雨後天氣轉涼。這也為棕櫚樹的生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條萊垍頭

⑩ 海南島曾經從馬來西亞引進過木本油科植物—油棕,長勢不錯,可結果不多,特別是瓊北和瓊中的山區就是不結

油棕喜高溫、濕潤、強光照環境和肥沃的土壤。年平均溫度24~27℃,年降雨量2000~3000毫米,分布均勻,每天日照5小時以上的地區最為理想。年平均溫度23℃以上,月平均溫22~30℃的月份有7~8個月以上,年降雨量1500毫米以上,乾旱期連續3~4個月的地區能正常開花結果,但出現季節性產果。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pH5~5.5的土壤最適於種植油棕。
海南島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在22℃一26℃之間,最熱的七月平均氣溫在28℃一32℃之間。1月份是最冷月份,平均氣溫為17.2℃。年均降水1600毫米以上,5至10月是雨季。
從油棕理想的生長環境與海南島進行比較,海南島的氣溫有所偏低,這是造成海南島油棕長勢不錯,可結果不多的主要原因,特別是瓊北和瓊中的山區,由於海拔較高,氣溫更低,油棕就不能結果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0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0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19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49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