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人為什麼去馬來西亞
⑴ 為何在馬來西亞說普通話不一定有人懂,但粵語和閩南話卻可通用
因為在馬來西亞有很多很多的華人,他們大多是是在戰爭期間為了躲避戰爭從福建廣東等地移民到了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各國,他們自然也把漢語文化帶了過去。
這就像香港人很會說英語一樣。因為香港以前是屬於英國的租界,那裡在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之前都是由英國人管的,所以英語自然成了香港的官方語言。到後來香港回歸祖國,香港的英語水平還是一樣特別的高,大多數人都會說英語。因為這是在一種文化氛圍中潛移默化形成的,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印度。
而馬來西亞東南亞諸國,其人口中至少有一半是華人,而這些華人大多以閩南籍廣東籍為主。所以在當地不由自主的就形成了閩南語粵語文化,他們講閩南語跟粵語自然也就能順口成章了。因此他們講都會講了,所以聽得懂也是很正常的了。
⑵ 同是廣東人,為什麼客家人像馬來人呢
客家是南方漢族十分獨特的一支,是漢族的重要民系之一,也是唯一一個不以地域命名的民系。在大陸地區,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廣東梅州、河源、惠陽等縣和江西、四川、廣西等地區,特別的是,客家語在東南亞等地,也是這些國家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據統計,全世界約有8000萬客家人,其中,國內大約有5000多萬人,國外大約有3000多萬人。因此,客家是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
⑶ 潮汕人移民到馬來西亞最有錢叫什麼名字
你的回答太籠統了。馬來西亞的華人主要以三大類,廣東移民,海南移民,福建移民。其中,廣東人主要大多數現在居住在馬來西亞的吉隆坡和雪州地區(其他地區也有,相對較少)和怡保,廣東移民一般日常多講廣東話,廣東移民里又有潮汕人和非潮汕人之分,潮汕人除了說廣東話之外,還說潮汕話;然後有一部分潮汕人還是客家人,所以他們除了講廣東話,潮汕話之外,又講客家話。福建移民和客家人現在基本居住在檳城為主,東馬也有不少,他們多講客家話和閩南語(台灣人也多講閩南語,而不是叫台灣話)。海南人是移民三大族裡人數最少,也是分布最廣的,各州都有一些。其實每個州都有來自中國不同省份的移民,但是在吉隆坡和雪州地區,廣東話多過閩南和客家,而在檳城,就是閩南和客家多過廣東。華人多會講廣東話和普通話,馬來語和英語。少數部分人除了本族語言外還,會講外簇語言。這主要是因為馬來西亞的商業經營基本於華人為主,而出於生活需要和商場往來很多人除了本語言之外都掌握了其它的語言。
⑷ 為什麼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多
為什麼馬來西亞?新加坡華人多?因為新加坡的話,當年的話,特別是南方,廣東人去新加坡的人和馬來西亞的人特別多,他們也可能是當年那面的經濟好一點吧!
⑸ 在馬來西亞尋親
廣東人在馬來西亞居住地多在K.L.新山等地.可以在那附近查找一下.也可以找當地的華人聯絡所(聯誼所)幫忙. 不過現在華人混雜,已經少分福建人,廣東人客家人什麼的. 大家都會彼此的方言.所以要找可能不大容易.
祝願你能找到. 現在資訊發達,發些消息在馬來西亞網站上尋人,會有不少好心人幫你找到親人. 不象咱國人情這么冷漠.
給個地圖網站查找一下方位吧.
⑹ 廣東人的歷代移民
第一批:秦漢
秦朝時期,秦始皇派下50萬大軍南攻百越。攻畢後,50萬大軍留守嶺南。後來又遷入居民50萬,總數為一百萬。當時百越地區人口稀少,但分布廣泛。中原人移民所到之處,與百越民族互相融合。元鼎六年,漢武帝派軍攻打南越國,降番禺城。西江中游的居民得以遷入珠三角。漢武以後,效法之前的皇帝把嶺南當作流放之地,西北有不少流民遷入。
第二批:東晉時期
東晉時期,由於北方五胡亂華,導致北方漢人大批南遷。而北方雖有五胡亂華,卻又未導致嚴重地干預到政治文化的地步。不過這時候的南遷漢人並非全是廣府(珠璣粵海族群),較多的是閩語族群,所以主支並非廣府民系,而且這時尚未有珠璣巷,更多史料記載,珠璣巷這一名稱的得來,與唐敬宗的珠璣賞賜有關,珠璣巷在唐代之前時還叫「敬宗巷」.因有巷內族人張興七世同常,唐帝李湛聞聽後,賞賜給他們家族珠璣絛環,不久李湛駕崩被賜廟號唐敬宗,「敬宗巷」為避諱改名珠璣巷,沿用至今 。
第三批:北宋時期
至北宋時期,北宋末年,北宋被滅,都城開封大批不少士大夫以及百姓隨後南遷嶺南,而皇帝則遷都杭州。途經敬宗巷時候,因懷念故里,故改敬宗巷為珠璣巷。此時數量龐大的南遷漢人與早期粵海族群融合成為新時期的廣府人。而這也是為何廣府人都以珠璣巷作為民系認同的緣故。
第四批:南宋時期
南宋末,南遷漢人共分三支,一支從陸路經江西、珠璣巷南下嶺南,應為客家民系,另兩支由海路往嶺南,其中一支為江東移民,最後融入廣府,另一支應為福州地區的移民,最後融入閩南語族群。
據2004年末統計;廣東籍華僑華人、港澳台同胞人數近3000萬人,其中華僑華人約2000萬人,港澳同胞約600萬人,台灣同胞約400萬人,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清朝末期,清政府實施「鎖國」、「海禁」政策,人們出海受到限制。在這期間,荷蘭、英國殖民者看到在印尼、馬來西亞的華僑吃苦耐勞,而且心靈手巧,善於經營。於是就想徵用中國勞力,但因清政府的「鎖國」政策,無法招到勞工,便勾海盜,擄掠、綁架壯丁到印尼、馬來西亞,充當殖民資源開發的苦力,俗稱「賣豬仔」、「賣番豬」,殖民者用「契約」束縛他們,並美其名稱為「合約華工」。也有人是受環境所逼無可奈何而充當「華工」的,當時,廣東的華人、華僑大多數是以「華工」的身份離開家鄉的。
最早的外來移民據香港電視鳳凰台影視資料,最早大批移民到廣東來的是距今四、五千年前的遠古「戰神」蚩尤族裔,據說,當時蚩尤勇猛無敵,兵多勢眾。炎、黃二帝率領部下合力將蚩尤打敗,並把他的族人趕出黃河流域。兵敗如山倒,其族人一路向南遷徙,宛轉來到如今的廣東粵西、雷州半島、海南島一帶繁衍生息。
粵西地區在先秦時期是駱越、甌越的活動區域,在南朝至隋唐間則是俚人的活動區域。而廣東其他地區在先秦時期是南越的活動區域,大批原住廣東人遺存近期陸續出土。洛湛鐵路沿線發現的南朝至唐遺址對廣東民族史、嶺南開發史和粵西地方史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批系統的實物資料。洛湛鐵路粵境段所經地段主要為茂名所屬的高州和信宜。2006年六七月間進行的沿線文物勘查中,廣東省考古研究所的考古專家共發現13個遺址和遺物點,這些遺址在年代上都集中在南朝到唐這階段,在地域上位於鑒江兩岸。考古專家又進行了進一步的勘探,進一步明確了想法——專家認為:他們發現了新的文化類型俚人最傑出的代表是六世紀活躍於嶺南政治舞台的冼夫人,當時還主政廣東,被尊為「嶺南聖母冼夫人」 高州人,公元589年,嶺南數郡共舉冼太夫人為主,尊為「聖母」。但多年來無論是民族史研究還是冼夫人研究,由於缺乏記載和實物,對俚人的文化知之甚少。洛湛鐵路調查得到了一批完全不同於以往發現的鐵器、陶瓷器等,展現了一個新的文化類型的風貌,這在廣東歷史時期的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填補了空白。
駱越、甌越後裔俚人是使用高州語系的,至於屬廣東什麼民系,那就有待專家去考證了。
珠璣巷移民史概說珠璣巷移民,可以有狹義和廣義兩種理解。狹義指珠璣巷本身及附近居民的遷徙;廣義則泛指經由珠璣巷遷徙,包括取道珠璣遷徙者和狹義的珠璣巷移民。珠璣巷的居民,又可分入遷和出徙兩種。入遷,是又外地遷入珠璣巷及附近地區,出徙則指離開珠璣巷遷入別的地區 。在移民史上,主要內容有:一、周末至宋代珠璣移民的入遷過程,指出珠璣巷居民的主要來源是嶺北移民(粵海族群) 。二、珠璣巷移民南遷的主要原因是官府逼迫、自然災害、社會動亂和宋元之際的戰爭。南遷的移民主要是珠璣巷和南雄盆地的居民,珠璣巷是南遷移民真正的故鄉,而並非象一些論著所說的「中轉站」,或「僅僅路過而已」。三、對元明清珠璣巷移民,進行了初步的探討,指出明初和清初珠璣巷曾有過兩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南遷 四、提出了珠璣巷移民後裔的海外拓殖與分布課題,並進行了初步的探討。五、通過珠璣巷移民遷徒路線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和可能的移民後裔分布區,並對移民後裔的數量作出大致的估計 。我們認為,真正的珠璣巷移民,應該自唐代有了珠璣巷以後才開始,而大規模的珠璣居民南遷,則在宋代才開始。有宋一代,珠璣巷一帶環境優越,經濟發達,吸引南北居民來歸。只是因為動亂與戰爭,才產生了被迫的遷徙。因為處在交通要道上,兵家必爭之地,每逢戰亂,必定造成遷徙,而稍為長期的戰亂,就可以造成較大規模的移民。所以有宋一代曾發生過幾次較大規模的移民,到宋元之交,則幾乎全體居民傾巢南下。交通要道帶來了經濟的繁榮,交通要道又戰亂頻仍,這就是珠璣巷人的幸與不幸了。 珠璣巷的興旺,由於交通。
⑺ 我去過廣東廣西 為什麼廣東本地人長相像東南亞人泰國人
我國歷史上有幾次著名的人口大遷移,比如闖關東,走西口,下南洋等。現在的東南亞人大多數當初廣東人下南洋的後裔,也是華人,所以長相一樣。
⑻ 廣東人出國最多的是出哪個國家
加拿大,美國。
加拿大系最多廣東人移民嘅地方。
至於你問出國,多數都系新加坡,泰國之類的地方。
⑼ 關於馬來西亞華裔歌手的疑問
光良,是馬來西亞華人,馬來西亞有三大民族- 馬來人佔大多數,其次就是華人,還有印度人。雖然現在有少數的馬來人和印度人都有學華語,但他們大都支持馬來人歌手,聽馬來文的歌。
為什麼光良只唱華語歌呢?~ 因為馬來西亞的樂壇,馬來人比較多,相對的聽眾和支持者大多是馬來人。他在馬來西亞也有華人的歌迷,但華人在馬來西亞只有24 %人口,而且華人都喜歡台灣和香港歌手。
既然是這樣,那馬來西亞華人歌手想要在華語樂壇佔一席位,最好的做法就是沖出國外。也有很少數的馬來西亞華人在唱馬來語歌,但那隻是幾首而已,因為畢竟馬來文不是我們華人的母語,想要靠馬來歌而紅是滿困難的。
在馬來西亞樂壇,沒有比較誰地位高,各有支持者。只是華語樂壇以前不太活躍,但現在比較好了。像梁靜茹,得到馬來西亞華人和海外華人的支持。
華語對馬來西亞來說是不算是外國話,因為華人都可以選擇念華校,華人都會說馬來語 (國語),英文,粵語和其他方言。
光良不唱馬來語歌還能代言馬來西亞的旅遊,這是因為他在海外很紅,選個國外知名度比較大的歌星總比選個國外沒人知曉的馬來人歌星代表來的強。
希望能解答你的疑問。
⑽ 馬來西亞為什麼華人多
馬來西亞華人主要是明朝、清朝到民國時期數百年來從中國福建和廣東、廣西、海南等一帶遷移而來的中國人後裔。
在馬來西亞3170萬總人口中,華人就有664萬,是馬來西亞第二大族群,其中客家人超過165萬。馬來西亞華人主要分布於吉隆坡(首都)、喬治市(檳城州)、怡保(霹靂州)、新山(柔佛州)、古晉(砂拉越州)、亞庇(沙巴州)和馬六甲市(馬六甲州)等各大城市。
馬來西亞華人古代多自稱唐人、華人,中華民國成立後開始自稱中國人、華人及華僑,馬來西亞獨立後開始改稱華人、華裔,成為馬來西亞國民,幾無自稱「中國人」與「華僑」的華人。
(10)廣東人為什麼去馬來西亞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屬於多民族國家,馬來人、華人、印度人(馬來西亞三大民族)都是同時抵達馬來西亞,馬來西亞的原住民並不是馬來人,其實馬來人是從印度尼西亞進入馬來西亞的,但是自第一任首相開始,他們就開始自稱為土著,導致很多人認為馬來西亞人就是指馬來人的現象。
馬來西亞華人是屬於非土著身份,這也包括峇峇娘惹,印度族等。馬來族人是馬來西亞土著民族,馬來西亞華人可以通過同化的方式獲取土著特權身份,這必須要與馬來族或馬來西亞土著通婚,改變信仰伊斯蘭教和把原有的姓名改為馬來伊斯蘭名字,同化後的子孫就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
根據馬來西亞新經濟政策,由於馬來西亞有馬來人至上也既是種族主義信條,此信條的用意是要貶低非馬來人的身份讓他們無法享有馬來西亞土著特權,在其他國家也有類似的等級制度,此信條把馬來西亞華人和其他非馬來人的身份往下推成為「第二等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