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魚生是什麼
A. 南洋一帶的華人過年會「撈魚生」,什麼叫做撈魚生
”撈魚生“其實就是魚肉和其他一些配料倒在一起做成的一道菜,一般都是在新年的時候吃。
”撈魚生“是南洋一代華人的新年飲食習俗,主要有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這兩個地方,“撈魚生”是一道富有吉祥意味的菜,表達了人們祈求來年有好運,發大財的美好心願,以前的馬 來西亞華人,都是在大年初七開始准備這道菜,然後一家人一起吃,並且在夾菜的時候還要說“撈啊!撈啊!發啊!發啊 ”撈的時候也是越高越好,越高就代表那個人來年獲得的好運氣就越多,但是現在很多人在年前就開始吃這道菜了。
我第一次聽說“撈魚生”這道菜,有機會一定要去廣東或者新加披去嘗一嘗這菜是什麼味道的,哪怕去討個彩頭也是極好的,並且有這么多配料,應該會挺好吃的吧,饞。
B. 撈魚生要怎麼做
新年吃魚意味著吉利。魚和菜蔬分別盛在圓碟子里,撒上胡椒和調味品,用筷子攪拌各種配料,做著向上攪調的姿勢。據說,此舉象徵著在未來的事業中發財和幸運。
新加坡的華人有一道菜叫作「魚生」,魚生廣東人吃得多了,在九江,就能嘗到九江鼎鼎有名的「撈魚生」。食家說,自有九江人開始,就有這種「撈魚生」的吃法了。 九江人吃魚生時,需要筷子撈勻配料,有「撈起撈起」的好意頭,漸漸成了當地的一種習俗。在九江白米巷的這家榮華酒店還保留著這個吃法。據酒店老闆陳滿華介紹,「撈魚生」的特點主要是配料,有炸芋頭絲、紅白蘿卜絲、炸粉絲、姜絲、蒜絲、辣椒絲、蔥絲、欖角碎、蕎頭絲、麻花粒、白芝麻、花生等,總共有十幾道配料。光是准備這么多種配料,師傅就要花上半天時間,還要將選好的魚進行專門的放養。客人一到就立即殺魚放血,以保持魚肉的新鮮味美。難怪要預約才能吃到了。片片薄薄晶瑩剔透的鯇魚肉上撒上了清香的檸檬葉絲,鮮美極了。食家說魚生要即撈即吃,吃完再繼續撈。原來「撈魚生」還分兩種不同季節的撈法。先看看冬天的吃法吧。冬天要先撈魚再撈配料,好讓魚吸收配料的香味。先將魚生放入大盤中,加生油一起撈,生油起殺菌的作用,放胡椒、鹽撈勻,接著放浸了白醋的蘿卜、糖,再加生油,把各種配料都放適量進去,撈均勻,最後撒芋絲、花生、麻花粒這些脆口的配料。夏天則程序相反,由於天氣炎熱,要先撈配料再撈魚,這樣魚肉就能保持鮮美。一筷子夾下去什麼配料都有了,入口爽脆,咬到魚生則鮮嫩清甜。
C. 魚生是啥
魚生又稱生魚片,古稱魚膾、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生魚片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
生魚片製作簡單,食用可口,營養豐富。但同時也從兩個方面來權衡利弊:從營養學角度說,生魚片沒有經過傳統的炒、炸、蒸等烹飪方法,因此營養物質完全沒有流失,是一道極富營養的菜餚,但是從衛生角度考慮,如果生魚片沒有經過很好地處理,會成為人們患傳染病的根源。
中國食魚生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歷經眾多朝代,數度興盛,形成了豐富的魚生飲食文化。
(3)馬來西亞魚生是什麼擴展閱讀:
1、大魚處理技巧
如果魚太大,如三斤以上,切魚片時要去皮,就是切的時候切到魚皮處不要切斷魚皮,而是將刀放斜,順著魚皮將肉片出來。
2、小魚處理技巧
小的魚,如羅非魚、鯉魚、鯽魚才幾兩重的也可以用來做,但這時就不能片出魚肉了,而是放血、刮鱗後直接開膛,用吸水紙吸干水分,直接連肉帶骨切成薄片。其中鯉魚的尾鰭也可以用來蘸料生吃,也別有風味。
D. 魚生是什麼東西
魚生在中國史書記載中稱為「膾」或「鱠」。中國魚生文化歷史悠久,內容豐富。中國食魚生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歷經眾多朝代,數度興盛,形成了豐富的魚生飲食文化。
隋唐時期,出現了用香柔花葉或金橙絲調制魚膾的新法,用這兩種調味料調製成的魚膾都稱做「金齏玉膾」。傳說隋煬帝楊廣曾贊美「金齏玉膾,東南佳味也」。
而唐代是食膾盛行的朝代。「在唐代,食魚生的習俗曾經達到過一個飲食文化的高峰」。中國著名烹飪史學家、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教授熊四智先生說。「作為當時飲食文化的一個代表,魚生技藝在唐代廚師的手中已經成為一門令人稱贊的絕技,在切法、調料和裝盤造型方面都十分講究。」
食魚生的傳統源自中國,而健康的三文魚來自挪威。挪威三文魚受到大眾的青睞,除了美味之外,還因其健康,值得一提的是挪威三文魚富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適合人們追求健康的美食概念。
食家認為,中西結合的這股魚生食風,將有望成為廣州人食桌上的一個主角。
釀皮三文魚製作過程比較簡單,在家裡也能自己動手,先將三文魚切成薄片,釀皮切成絲,再將三文魚薄片包卷釀皮絲成卷即可,但調制麻醬汁比較費勁,芝麻醬、檸檬汁、香醋、麻醬、香油等調料的分量都要恰到好處。特點是色澤美觀,醬味香美。
E. 新年有撈魚生的習俗,這撈魚生是出自那個國家
撈魚生也叫撈生,是南洋一帶的風俗。尤其流行於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論出處算馬來西亞的。
F. 『撈生』是什麼意思啊
撈魚生,是南洋一帶的風俗。尤其流行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撈魚生」也被稱為「撈生」、「魚生」。「撈魚生」在馬來西亞的農歷新年期間 非常受歡迎,應該也算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獨特的慶祝新年的方式。其實呢,「撈魚生」是一道帶有吉祥意味,祈求來年有好運,發大財的菜式。以前的馬 來西亞華人,都是在大年初七,人日這一天,聚合一家大小,進行「撈魚生」的儀式。但是,現在在過年前,市場就已經推出「撈魚生」了。而且,「撈魚生」的活 動,可以持續到元宵節,大年十五。 「撈魚生」是以生魚條 (或者使用三文魚等等可以生吃的魚肉條)為主食材,搭配腌姜絲及各種有顏色的蔬菜絲及水果絲,如青紅 椒、西芹、紅白蘿卜絲及柚子肉等。「一堆堆」蔬菜絲,以達到七彩繽紛、色澤誘人為目的,預先排列在一個大圓盤上,然後灑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 等。當圍在圓桌的家人(或朋友、同事等人)准備好,要舉筷子進行「撈生」時,再淋上特製的醬汁(通常含有麥芽糖及酸柑汁等等)。然後一個人發號司令,大家 就開始以筷子將大圓盤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夾起,一邊夾高還要一邊以廣東話說:「撈起!撈起!(撈喜)撈到風生水起,一年好過一年!」,把魚生盤中的材料夾 得愈高,聽說來年就會賺得越多,在新的一年中更容易實現心願。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會說各式各樣的賀年詞句,如萬事如意、一帆風順等等。而且,也不一定都 是說廣東話。還有還有,除了大人喜歡撈生,小孩子也喜歡撈生的熱鬧氣氛啊。所以呢,小孩子啊,就可以站在椅子上,一樣和大人一起進行撈生了。 關 於「撈魚生」的來源,其實說法不一。「撈魚生」在馬來西亞是被歸類為廣東菜,但是,過年時廣東人好像是不吃魚生的。其中 一個比較可以相信的說法是:「在人日當天,古人以七種菜為羹,作為七日的象徵。七彩羹源自六朝時代,也是今天七彩魚生的出處。吃了由七種蔬菜煮成的食物之 後,就意味著春節告一段落,從年初八開始,每個人得腳踏實地過日子。」而這其中七種菜,其實就是包含了各種好意頭的蔬菜。這七樣菜各有兆頭,取的是其諧音。芹菜是「勤」,吃了蒜,就會「算」,芫菜要取的便是「緣」,吃魚,年年有「餘」等,這道菜起了祈福則喜作用。 在新加坡,買撈魚生所用的材料是非常賺錢的。一份魚生可以買到上千新元。
G. 魚生是什麼東西呀
魚生又稱生魚片,古稱魚膾、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
魚生在不同的地區吃法是有區別的,在廣東的廣州、佛山一帶主要是蘸醬油和芥末來吃,在廣東的梅州有個叫「五華」的地方,這里不管是大街還是小巷遍地都是魚生店,可見這里的人們是多麼愛吃「魚生」。
魚生製作的要素
1、選魚
雖說有很多魚都可以是用來做魚生,但是每一種魚的肉質不一樣,吃起來的口感和鮮甜度也不一樣,要說好吃首選「河娟」,其實它是生活在江河裡,外觀有點像草魚。
2、刀功
刀功也關乎到這道菜口感和鮮美度,從拿起這條魚到魚切成魚片,這個時間越短魚越鮮,那自然口感就越好。在切的過程中還要保證剔骨的程度和切片的厚度及均勻度,所以說一個刀功不好的廚師就算他廚藝再高超來完成這道菜,那可想而知肯定是不好吃的。
H. 魚生是什麼
魚生又稱生魚片,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生魚片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
I. 撈喜是什麼蔬菜
撈魚生,是南洋一帶的風俗。
尤其流行於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 撈魚生」也被稱為「撈生」、「魚生」。「撈魚生」在馬來西亞的農歷新年期間 非常受歡迎,應該也算是馬來西亞(和新加坡)華人獨特的慶祝新年的方式。
J. 魚生是啥
魚生又稱生魚片,古稱魚膾、膾或鱠,是以新鮮的魚貝類生切成片,蘸調味料食用的食物總稱。生魚片起源於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後傳至日本、朝鮮半島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歡迎的食物。中國食魚生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先秦時期,歷經眾多朝代,數度興盛,形成了豐富的魚生飲食文化。
魚生的優缺點:
生魚片製作簡單,食用可口,營養豐富。但同時也從兩個方面來權衡利弊:從營養學角度說,生魚片沒有經過傳統的炒、炸、蒸等烹飪方法,因此營養物質完全沒有流失,是一道極富營養的菜餚,但是從衛生角度考慮,如果生魚片沒有經過很好地處理,會成為人們患傳染病的根源。
如何選魚:
魚生的做法還是比較講究的,首先是選魚。魚有許多種,最常見是四大家魚:青魚、鰱魚、草魚、鱅魚,還有花魚、羅非魚、大頭魚、鯽魚等等,實際上,凡是有鱗的魚都可以用來做魚生,但無鱗的魚就不宜做,如塘角魚、鯰魚等就不宜做,主要是因為這些無鱗魚都會有一些粘液,很難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