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高盛被馬來西亞罰多少錢

高盛被馬來西亞罰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2-09-18 08:07:25

Ⅰ 美國政府為什麼要打擊高盛,難道是為了維護民眾的利益嗎

主要是因為在前次的金融危機時,高盛因為高管薪酬問題挑戰過一次美國政府的忍耐底線,而在這之後的美國醫改提案中,華爾街對奧巴馬不支持的態度更為自己在秋後的帳本中添上了一筆。再加上今次美國證券委員會(SEC)2010年4月16日對華爾街的「寵兒」高盛提出了民事指控。指控其在次級抵押貸款相關金融產品交易中涉嫌欺詐,導致投資者損失大約10億美元。該案一出,立刻觸動了美國最高領導層的神經。說明奧巴馬政府已經很大限度的放鬆了高盛,本身高盛和美國政府是很親密的,我們知道,高盛的前老闆西德尼。韋恩伯格,它既是高盛之父,也是帶領高盛進入美國政府階層的重要一人,而且高盛一直以來,都是美聯儲的後背人才庫,像保爾森美國財政部長等,都是出自高盛。不過高盛一二再,再而三的犯錯,導致奧巴馬政府失去了威信,因為奧巴馬曾經表示,要對華爾街實施更嚴厲的監管,而他必須要拿高盛作為一個案例,讓華爾街的企業都好好看看,如果犯錯,將是一個什麼樣的下場。

Ⅱ 大宗商品界的高盛—嘉能可,估值從6億美元到980億,創始人是通緝犯

導語:嘉能可被媒體喻為"大宗商品界的高盛",40年間公司估值實現了從6億美元到980億美元的大躍進,其創始人馬克·里奇曾被稱為"石油之王",也曾是美國通緝了17年的通緝犯。嘉能可公司浸透了馬克・里奇的交易思想,但卻受累於他的名聲,而最終與這位創始人劃清界限。

文/唐逸如

對於從事大宗商品交易的人來說,嘉能可公司(Glencore)是一個令人景仰的存在。如果簡單地進行一下類比的話,嘉能可公司對於商品交易行業的影響,大概相當於高盛在金融行業、聯邦快遞在物流行業舉足輕重的地位。

自1974年成立以來,嘉能可僅用40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一家初出茅廬的瑞士石油貿易商進化為全球大宗商品全產業鏈巨頭的輝煌歷程。嘉能可的經營項目無所不包,涵蓋穀物、金屬、石油、軍火、糖類等。其混業經營模式在業內也獨一無二。在原油領域,其競爭對手是維多石油集團這樣的公司,在農業領域是美國的嘉吉公司和法國的路易達孚公司,在采礦領域則是力拓礦業集團和必和必拓公司。

這一歷程伴隨著大宗商品波瀾壯闊的牛市,也浸潤著其創始人馬克・里奇(Marc Reich)骨子裡的野心和膽略。在商品交易領域,馬克・里奇一直被認為是頂級的貿易商導師,他開創了原油現貨交易市場,打破了石油卡特爾的壟斷。但馬克・里奇激進的行事風格也遭受了不少非議。他習慣於在偏僻且存在爭議的地區開展業務,一旦成功就會為公司帶來高盈利。

嘉能可公司浸透了馬克・里奇的交易思想,但卻受累於他的名聲,而最終與這位創始人劃清界限。但馬克・里奇不會忘記,當初他是如何白手起家,將全球的商品交易市場帶入一個新的時代。

石油,被喻為黑色黃金,是"世界上最富爭議的資源",也是與每個人生活密切相關的必需品。當一位司機需要汽油時,他們來到加油站,按照油價付款,加滿汽油,然後揚長而去。這再正常不過的"交易"流程卻在上世紀70年代才出現。而締造了這一商品現貨市場的發明者,就是嘉能可集團的創始人馬克・里奇。

馬克・里奇1934年出生在比利時的一個猶太家庭,5歲時因為逃避納粹迫害而隨家人逃往美國。從大學輟學後,他在著名的商品交易公司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做交易員。在工作中,馬克・里奇充分展示了自己出色的工作能力和膽識。一個當年與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貿易商赫特回憶說:"里奇是公司里記憶力最好的人,是一個天生的、一生 決不會 輕易失敗的賭徒。他的每一項冒險都經過深思熟慮。"

馬克・里奇的第一筆大生意是水銀。1950-1953年朝鮮戰爭期間,水銀有很高的市場需求,為了未來的軍事需要,各國政府都搶著購買和儲存。里奇設法獲得了世界最大兩家公司的產品經銷權,讓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夠低價購進高價賣出。此後,老闆耶西森(Jesselson)開始親自帶里奇入行,並像對待親生兒子一般地器重他。

而馬克・里奇真正的成功始於20世紀60年代末在原油市場的出色表現。當時,市場中的原油交易主要由所謂的"石油七姐妹"掌控,即海灣石油公司、新澤西標准石油公司、美孚石油公司、雪佛龍石油公司、德士古公司、英國石油公司和荷蘭皇家殼牌公司這7家石油巨頭。現貨市場上的原油產出在幾個月前甚至是幾年前就已經按固定價格預定,致使短期需求缺口無法得到彌補。因此,石油輸出國想盡辦法實現了石油資源國有化,奪取了國際石油定價權,導致其與西方發達國家的關系緊張起來。

面對新的國際形勢,菲利普兄弟公司覺得石油生意難做了,曾一度決定將重心轉移到金屬買賣上。但馬克・里奇卻認為,這種"禁運"是千載難逢的機會。他設想利用公司與中東各國的良好關系,買來石油,再高價轉賣給西方各國。1969年,里奇秘密地在伊朗和以色列之間建設了一條原油運輸管道,此後不久,他就開始將中東的原油出口到全世界,菲利普兄弟公司也因此成為國際上重要的原油供應商。

馬克・里奇創設了第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功能型競爭市場,也首次創造了現貨市場這種貿易形式。石油貿易利潤巨大,然而當馬克・里奇准備從公司領取每人100萬美元的紅利時,卻遭到耶西森的拒絕,這直接導致了後來被稱為"兵變"的結局。

在與菲利普兄弟公司發生薪酬糾紛後,馬克・里奇在瑞士中部的楚格州成立了自己的公司——馬克・里奇國際公司,這家公司正是日後世界最大的商品貿易商嘉能可的前身。當時,里奇的父親從玻利維亞銀行籌措了200萬美元貸款,另一個從菲利普兄弟公司"叛變"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資了100萬美元現金,而公司的啟動更多依賴於伊朗議員阿里(Ali Rezai)承諾幫助其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貿易渠道。

馬克・里奇把公司總部設立在瑞士楚格州,顯然經過了一番縝密的計算。楚格州是瑞士的低稅區,所以許多跨國公司、商行等紛紛在此安營紮寨。到這里落戶不僅稅低,而且手續也十分簡便,只需要到一家法律事務所登記注冊,就成了瑞士公司。公司成立後,馬克・里奇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挖牆腳"。馬克・里奇不惜用重金來收買菲利普兄弟公司的人,並對手下職員、經理論功行賞,以高薪重獎加以刺激,以令眾人一心為其賣命。

多年以後,這種工作激勵機制已經深入了嘉能可集團的基因。一篇新聞曾說在嘉能可工作的壓力是"投行工作壓力的3倍"。如果經理級別的人覺得自己的工作時間過長,想要縮短工作時間以便更多地與家人相處的話,其手下員工就會加倍努力工作,並最終取代經歷的位置。一位雇員說道:"成敗全看業績,與其他無關。"

而馬克・里奇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利用過去的關系,將公司建立的原油現貨市場與其他大宗商品業務相結合。在這一段時間,馬克・里奇公司成交了一筆又一筆大生意,石油、金屬、穀物、庶糖等,什麼買賣都做,積累了不少資金。

公司按照馬克・里奇激進而且創新的方式迅速發展。而馬克・里奇想在偏僻且存在爭議的地區開展業務的想法最終也成為公司一項高盈利策略。

在南非種族隔離期間,馬克・里奇曾將大批原油運往南非,以中間人的身份安排白糖換原油的交易,隨後他又無視美國的制裁而與古巴進行白糖貿易。

1981年由於伊朗扣押美國人質,美國政府作出禁止美國公司與伊朗做生意的決定。但馬克・里奇從上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實行石油禁運而使菲利普兄弟公司大發石油橫財的經驗中,發現可以利用美國的"貿禁"做一筆大生意。

為了避免遭到監管,馬克・里奇必須繞過美國購買石油。他先是通過自己在瑞士的公司買下石油,然後轉賣給兩家美國公司――休斯敦石油公司和西得克薩斯石油公司。這筆2億美元的石油買賣,最終通過他在蘇黎世、巴黎、倫敦的銀行戶頭,將巨款流向伊朗。

而休斯頓石油公司和西得克薩斯石油公司接二連三地轉賣數十次,將油價抬高到每桶20美元。顯然,無論是馬克・里奇國際公司,還是休斯敦石油公司、西得克薩斯石油公司,都賺了大錢。

通過與一些非常規國家的交易來往,馬克・里奇建立了全新並且極低的行業標准。在他的眼裡,沒有不能與之做生意的國家。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前後的15年間,伊朗一直為馬克・里奇供應石油。里奇曾談及他與伊朗的貿易,"我們買來石油,負責運輸,然後賣掉。伊朗人沒辦法自己做這些事,而我們能夠做到"。

隨著商品交易的范圍越來越廣,合約價格的起伏也逐漸變大。為了加強對於交易者的監管和保護,1973年美國國會決定成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監管的緊箍圈很快落到了馬克・里奇公司的頭上。1983年,聯邦檢察官控訴馬克・里奇多宗罪狀,包括敲詐勒索、偷稅漏稅以及在人質危機期間與敵國進行交易等。

對於馬克・里奇國際公司的調查,是從其與美國石油轉售商WTM公司的業務開始的。當時,石油危機令美國的油價暴漲。一桶6美元進價的石油可以賣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機會明顯到來。到了1978年,美國從事該項貿易的石油轉售商從石油危機前的12家井噴至500家。而WTM公司就是其中的一家。據1983年的起訴證明表明,馬克・里奇國際公司通過WTM公司運作著整個石油業務鏈。

首先,WTM公司接受法國銀行的貸款,同時將1800萬桶原油賣給一家叫Listo的空殼石油公司。接下來馬克・里奇把高質石油貼上低質石油的標簽,以市價賣給WTM公司。WTM公司再將石油虧本賣給馬克・里奇秘密的巴拿馬公司,虧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馬公司完全的市場化運作中補回來。

這樣的交易在數量的得失之間轉來轉去,到石油不再被轉移時,錢已經聚集在美國之外的地方了。1980年一年,WTM公司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賺取了超過20億美元,平均每天經手的石油超過30萬桶,而馬克・里奇國際公司就佔了WTM業務總量的10%甚至更多。

1983年美國司法局起訴了WTM公司老闆大衛・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約翰・特諾蘭德(John Troland)。兩人後來轉為污點證人出面指認馬克・里奇,時任聯邦檢察官的韋恩伯格說:"這是我第一次聽說馬克・里奇。"

與此同時,另一個案件露頭。從1974年開始,馬克・里奇的公司通過以物換物方式,用武器和其他貨物從伊朗換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質危機期間,美國政府禁止公民與伊朗進行貿易往來,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繼續。而馬克・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則辯稱,禁令對馬克・里奇國際公司無效,因為公司屬於瑞士。

1983年,美國政府指控馬克・里奇犯有包括電信和郵政欺詐、詐騙、逃稅4800多萬美元、與"國家敵人"伊朗進行石油貿易等共達51項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將被判處325年監禁,同時創造了美國 歷史 上個人逃稅的最高紀錄。在指控正式生效前,馬克・里奇就和他的合夥人格林逃往瑞士。一年後,他的公司服罪並被處以罰款。

盡管身為通緝罪犯,但美國政府從未放棄與馬克・里奇的商業往來。1985年,美國國會發現,馬克・里奇通過幫助外國購買美國大麥和小麥的農業補助計劃,與農業部進行生意往來;1989年,美國政府批准馬克・里奇投資4500萬在新開發的維爾克群島設立氧化鋁工廠。

自從被美國法院起訴之後,馬克・里奇就一直漂泊在外。盡管在前妻丹尼斯一系列緊鑼密鼓的游說活動後,美國總統柯林頓在任期最後一天簽署了總統特赦令,但馬克・里奇再也沒有踏上美國的領土。

在美國針對馬克・里奇展開調查十多年後,馬克・里奇的形象也遭到嚴重的損害。他成為了一個因逃稅而從美國竄逃出去的億萬富翁,也是一個在人質危機中與伊朗進行非法石油貿易的不法分子。當馬克・里奇的名字已成為貪婪和姦詐商人的象徵時,這無疑對公司也帶來了相應的影響。

1992年,馬克・里奇曾拿出逾10億美元的巨資企圖控制市場,但其押注落敗,公司瀕臨破產。1993年,馬克・里奇將自己51%的公司股份出售給其他合夥人,並承諾將在幾年之內逐漸減少他在公司的多數股權,由管理層和高級員工進行收購。而威利・斯特霍特(Willy Strothotte),一個曾受到馬克・里奇指導並在後來的一場權力斗爭中被開除的德國金屬交易員,再次回到這里成為了首席執行官。

1994年11月,馬克・里奇終於將他所創立的公司的最後一部分股權出售完畢,從公司的行政委員會卸任。公司的新老闆們摒棄了這個能夠繼續誘發負面聯想的名字,改成了嘉能可。而且在公司的網站上隻字未提馬克・里奇的名字,甚至在該網站的" 歷史 "欄目中,馬克・里奇的名字也不見蹤影。

然而,公司合夥人及管理層決定收購公司並改名嘉能可,除了擔心馬克・里奇的聲譽之外,另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為新公司注入資金,以尋求更大的發展。

無論馬克・里奇的商品帝國有多麼龐大,但嘉能可最終是一家貿易公司。與其他貿易公司一樣,嘉能可身負重債,主要依賴平穩的信貸資金鏈來維持運轉。

事實上,這樣的商業模式也是出自馬克・里奇之手。在從事商品交易之初,馬克・里奇一直堅持的觀點是,若有銀行融資的支持,進行石油及其他原材料的交易所需的資本和資產比人們設想的少得多。這種高度杠桿化的商業模式成了托克、維多及嘉能可等現代大宗商品交易商的經營模式。

當大宗商品繁榮時期,這樣的商業模式令嘉能可賺得盆滿缽滿。但是,一旦市場發生變化,商品價格在低點徘徊,嘉能可就會遭遇資金難題。

上世紀90年代,嘉能可就在大宗商品的熊市周期中煎熬。當時,以IT業為代表的美國新經濟產業蓬勃發展,而傳統製造業反而顯得有些沒落,因此對原材料的需求也疲軟。商品價格走低,令銀行也越來越吝嗇手中的信貸資源,而這一切都發生在嘉能可最需要資金的時候。

因此,讓管理層收購公司,則是為了提供大量資金供嘉能可開展業務。在管理層收購全部股權之後的幾年裡,公司在全球范圍內收購了一系列新的資產,加強了其在煤、ͭ和金等商品領域的話語權,為接下來20世紀初開始的大宗商品超級周期做好了准備。

Ⅲ imdb排行

下面給大家列出IMBD排名前15的電影

001.《肖申克的救贖》

導演:弗蘭克·德拉邦特

主演:蒂姆·羅賓斯 / 摩根·弗里曼 / 鮑勃·岡頓

類型:劇情/犯罪


這部影片在中國豆瓣也是TOP1,可見影迷間有極好的口碑,這就是電影超越國界的神奇之處。

002. 《教父》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馬龍·白蘭度 / 阿爾·帕西諾 / 詹姆斯·凱恩

類型:劇情/犯罪


科波拉黑幫經典《教父》的首部,派拉蒙公司最成功的影片之一,坐穩IMDB頭把交椅應屬眾望所歸。雖然評論界一致對《教父》系列的第2集推崇有佳,但大多數影迷似乎還是對《教父》情有獨鍾,這可能與馬龍·白蘭度極具個人魅力的表演有關,直到今天他那種含糊沙啞的聲音與神秘莫測的表情都依然叫人著迷。

003. 《教父2》

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主演:阿爾·帕西諾 / 羅伯特·杜瓦爾 / 黛安·基頓

類型:劇情/犯罪


《教父2》雖然有點兒長,但你會知道為什麼三個小時你都坐在這里。

能找到一個喜歡看教父的女孩,花一天的世界看完三部曲,談一天的戀愛,也不錯。

004. 《蝙蝠俠:黑暗騎士》

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

主演:克里斯蒂安·貝爾/希斯·萊傑/邁克爾·凱恩

類型:劇情/動作


小丑爸爸。

人性,神性,永恆的話題。

蝙蝠俠是最不漫畫的漫畫英雄,也正因為這一點,使之最有可能成為跨越犯罪劇情片和漫畫英雄片界限的特例。

005. 《低俗小說》

導演:昆汀·塔倫蒂諾

主演:約翰·特拉沃爾塔 / 烏瑪·瑟曼 / 阿曼達·普拉莫

類型:劇情/犯罪


Ⅳ 高盛因腐敗案被罰226億。重罰但免罪,高盛還能崛起么

2020年10月22日,高盛經歷了一個黑暗的周四。作為全球最大投資銀行,高盛顯示接到了香港證監會開出的一張3.5億美元的罰單(約23.45億人民幣);隨後,根據美國司法部門公布的消息,高盛集團同一項全球監管機構支付逾29億美元的罰款(約194);同一天,英國金融行為監管局也對外公布,將對高盛罰款9600萬英鎊(約8.4億人民幣)。以上罰款共計約226億人民幣。而根據高盛2019年年報及致股東函,2019年凈收入為365.5億美元,其中投資銀行業務凈收入為76億美元。也就是說本次罰款僅佔去年全年收入的9.23%。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高盛集團第一次觸碰法律底線了。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給予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權,並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是看空美國抵押債市場的,但高盛並未在想投資者推銷這項產品時說明保爾森公司的情況,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Ⅳ 什麼是高盛事件

高盛於2007年2月應美國大型對沖基金保爾森公司委託,推出一款基於次級抵押貸款的抵押債務債券,向多國銀行、基金和保險企業等投資者推銷。而保爾森公司本身看空美國抵押債務債券市場,其向高盛支付了大約1500萬美元的設計和營銷費用,意在借做空抵押債務債券謀利。但高盛在向投資者推銷時沒有說明保爾森公司與這款金融產品有關,導致投資者在不足一年時間內損失大約10億美元。

「這種全新的金融產品很復雜,但其中的欺詐和利益沖突卻是簡單和老舊的。高盛錯誤地允許一位能深刻影響其投資組合中抵押貸款證券的客戶對抵押貸款市場做空,高盛還向其他投資者提供了虛假陳述:該證券的投資內容由一家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機構進行選擇。」

SEC執法部門主管羅伯特·庫扎米在起訴書中作出上述表示,稱高盛允許意在做空的委託人參與決定「投資組合中納入何種抵押債務債券產品」,推銷時卻聲稱這一產品由「獨立客觀的第三方」推出,涉嫌誤導投資者。

與此同時,遭到起訴的還有高盛副總裁法布里斯·托爾雷,SEC指控他對這起欺詐案負主要責任,因為這位高管設計了上述交易,負責營銷材料的准備工作,而且負責與投資者進行直接溝通。SEC相信,托爾雷清楚保爾森公司對外隱瞞的賣空部位,也知道該公司在資產選擇中扮演的角色。

不過,SEC起訴書中未指控保爾森公司負責人約翰·保爾森違規違法,後者被認為是金融危機中最成功的對沖基金經理。由於他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前堅持看空抵押債務債券市場,使其在2008年個人獲益37億美元,一時名聲大噪,但是SEC的起訴卻讓外界開始懷疑這位「空軍司令」的成功是否另有隱情。

反響 華爾街股市和期市暴跌

針對SEC方面的指控,高盛隨即做出了反擊。該行在一份聲明中否認涉嫌欺詐,稱SEC的指控「毫無根據」。聲明同時還強調,高盛自己在相關交易中就損失了9000萬美元之多,而且其本來就「沒有義務」向金融產品買賣雙方交代對方身份。

雖然高盛方面堅決否認了相關指控,但是該股股價當天依然受到強烈沖擊,至收盤時下挫23.57美元,至160.7美元的水平,全日暴跌12.8%,市值一夜之間蒸發120億美元。同時,華爾街銀行股也受高盛拖累出現大幅下跌,其中曾與保爾森公司有過業務往來的德意志銀行股票下跌9.2%,花旗、美銀、摩根士丹利等其他重要銀行股跌幅也均超過5%。而受銀行股集體大幅走低影響,道瓊斯工業指數當天一度跌破11000點,最後收於11018點,下跌1.13%。

除了股市以外,高盛涉嫌欺詐的消息還對大宗商品市場造成沖擊,紐約主力原油(80.91,-2.33,-2.80%)期貨合約當天大跌2.4%,創兩個多月來的最大單日跌幅。而紐約主力黃金(1132.90,-4.00,-0.35%)期貨合約也下挫2%,收於1137美元/盎司。

高盛「欺詐門」事件之所以造成市場強烈反應,在於此前該行一直沒有透露其正受到SEC調查一事。據美國媒體報道,高盛早在9個月之前就已收到SEC相關人士有關將對其起訴的警告,但是該投行沒有在例行公告中向投資者公布該信息。此外,高盛「欺詐門」事件還引發了華爾街地震,因為市場開始相信,SEC正在對金融危機中大型投行和金融機構扮演的角色進行調查,因為有跡象表明它們在房市顯出下滑跡象時仍設計並銷售與房市有關的金融產品。「本委員會將繼續調查投行及其他機構在房地產市場開始顯露疲軟跡象時與房地產市場結構化復雜金融產品有關的運作方式。」SEC結構化新產品部門的主管肯尼斯·倫奇在起訴書中的表態加劇了市場的擔心。

美國當地分析師認為,高盛「欺詐門」事件對高盛乃至華爾街的影響很大。雖然最後的結果很可能是高盛與SEC達成和解,並支付數億美元了事,但是這樣的事例或許會不止一起——因為自金融危機以來,雖然早有聲音指責高盛對金融危機推波助瀾,但這些指責沒有過硬的依據,也從來沒有導致調查或起訴。而這就意味著,美國監管層對金融機構的監管將更加嚴格,而不再是「雷聲大雨點小」。同時,隨著對金融危機「秋後算賬」的繼續進行,將來或將有更多銀行面臨類似起訴。

美國總統奧巴馬上周六的表態也與這一市場預期吻合。奧巴馬在講話中督促美國國會通過更為嚴格的金融業監管措施,以免美國再次陷入經濟危機。

「現在我們不採取行動,導致金融危機的系統就會帶著相同的漏洞和弊端繼續運行。」奧巴馬的語氣頗為強硬,「如果我們不試圖改變招致危機的原因,我們註定將重蹈覆轍。」

連累 巴菲特一夜間損失10億美元

高盛涉嫌欺詐還將引發投資者對於大型金融機構的信用產生懷疑,因為就在本月初高盛發表的年報中,高盛CEO勞埃德·布蘭克費恩曾經撰寫了一封長達8頁的致股東信。在信中,他反復強調了高盛「客戶利益高於一切」的行事准則。很明顯,SEC的指控和高盛的自我標榜完全相反,這樣的矛盾將進一步動搖投資者對高盛的信心,促使他們懷疑高盛同時也在其他方面隱瞞事實。

除了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以外,高盛涉嫌欺詐還讓很多該行一直以來的支持者感到難堪,其中就包括股神巴菲特。

實際上,就在高盛欺詐門事件爆發不久前,巴菲特投資旗艦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董事羅納德·奧爾森還在接受美國媒體采訪時對高盛青睞有加,稱當年對高盛50億美元的投資非常有力地表明他們不僅相信高盛的實力也相信其完整性。

相關資料顯示,2008年9月份,就在雷曼兄弟破產和美國銀行緊急接管美林以後,高盛集團同意向巴菲特出售50億美元的認股權證,同意後者在未來四年內任何時候以每股115美元的價格認購高盛股票,並為這些認股權證支付10%的年息。

此後的一年多時間內,高盛股價在觸底反彈後節節走高,巴菲特當年的投資得到了巨大回報,這讓許多人開始對巴菲特當年的投資投以贊賞的目光。不過,出乎股神意料之外的是,這一次高盛卻因為涉嫌證券欺詐而被SEC告上了法庭,其股價也瞬間大幅縮水——按高盛的最新收盤價計算,巴菲特手中的認股權證價值大約為20.6億美元,一夜之間損失達到了9.5億美元。而更令巴菲特惱火的是,高盛「欺詐門」事件對其聲譽也構成了挑戰——是股神看走了眼還是高盛偽裝得實在太好?對於這一切,巴菲特將會在下月初的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給出答案。

Ⅵ 高盛集團欺詐案過程和審計過程

建議去買本起訴高盛的書看看,裡面都有
高盛「戰報」:
「幫助」希臘政府走向破產,引發歐元危機
血洗中航油等多家中國企業,獲利數百億美元以上
洗劫無數香港「富豪」,狂卷……
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
高盛,是神?是鬼?還是妖?

揭秘高盛血洗中國企業的慣用手法
還原高盛欺詐的真相
打響中國企業對抗高盛第一槍

一部讓中國企業抗擊金融毒梟,實現自我救贖的寶典
一部讓中國自強崛起,打贏金融超限戰的實戰指南
中國第一本詳解復雜金融衍生品案例的巨著

自序
「他們(中國人)賣給我們有毒的玩具和污染的食品,我們(美國人)賣給他們欺詐性的金融產品」。

這是2008年美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保羅·克魯格曼在2009年4月2日《紐約時報》的專欄中寫的。他的這句話用來概括高盛在中國的所做所為真是再恰當不過了。

當中國公司賣到美國的食品和玩具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監管部門和相關企業馬上採取措施,對這些問題進行了迅速的解決和妥善的處理。但是,至今未見任何一個美國公司因欺詐中國企業而遭到懲處。

當2008年大批中國企業倒在高盛的槍口之下的時候,當高盛被美國政府起訴、遭受巨額罰款的時候,當希臘政府在高盛的「幫助」下走向破產、引發歐元危機的時候,高盛在中國的名氣卻越來越大,大到被神化的程度。看看市場上有關高盛的書,就可以發現高盛在中國的地位有多「崇高」,高盛的形象有多偉大。從「高盛帝國」、「最後的贏家」、「幹掉一切對手」這些用語中就可以看到高盛在中國的聲譽有多高、影響有多大。從金融行業的高管到普通的股民,從政府的官員到普通的市民,都膜拜在高盛的腳下。

那麼,高盛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公司呢?是鬼還是神?是人還是妖?是戰無不勝的「最後的贏家」,還是一個章魚似的「吸血鬼」?

高盛到底對中國企業做了什麼?如果高盛欺詐了中國企業,用了什麼手法?為什麼中國企業不敢起訴高盛?

本書通過真實的案例對高盛的欺詐手法進行分析和解密,告訴你一個真正的高盛。

首先,通過高盛欺詐中國公司的真實案例分析,通過作者跟高盛的直接對抗的第一手資料、通過對高盛歷史的深入挖掘,本書還原、展現了一個真實的高盛:一個在美國是狐、在中國是狼的高盛,一個在美國是鬼、在中國是神的高盛,一個在美國夾著尾巴、在中國橫行的高盛,一個將毒品當作補品、將金融鴉片當成套期保值工具賣給中國企業的高盛。
其次,在揭露高盛等跨國金融機構欺詐中國企業的同時,也對中國企業上當受騙的原因進行深入的分析。對中國企業,尤其是央企,在風險管理、業務開展、企業治理上等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深入分析為何中國企業在上當受騙之後卻諱疾忌醫,在有理有據的情況下卻不敢訴諸法律、起訴高盛的深層原因。
最後,本書對高盛為何能在中國橫行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分析。從我國金融市場的成熟度和金融機構實力的角度進行分析,找出更深的症結:過於簡單的金融市場和非常弱小的金融機構是「為何受傷的總是我」的症結所在。然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建議。

「最大的敵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是敵手」。解決中國金融市場和金融機構的問題,高盛是我們最好的老師。高盛追求卓越的成功文化、高盛的高效公司治理結構、高盛的求賢若渴和人盡其才以及儒雅謙卑背後的鐵血悍猛,都是我們中國金融機構學習的方向。所以,本書對高盛的欺詐進行分析和批評的同時,也對高盛取得成就和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尋找差距,發現那些我們可以向高盛學習的地方。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臏刖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國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這是司馬遷在遭受酷刑之後以先賢來激勵自己,最終寫下鴻篇巨制的《史記》。
本書無法跟《史記》相比,那是天壤的差距。但是,從作者心中所懷的憤懣來講,是共同的。正是懷著對高盛欺詐行為如此惡劣的不平,對中國企業在被欺詐後表現得如此懦弱的憤怒,才激發了我利用周末和節假日的時間寫下這本書。希望通過這本書,能夠揭露高盛的欺詐,警醒中國的企業,減少中國企業在未來犯同樣的錯誤。更希望通過這些分析,讓更多的中國企業在未來能夠敢於同欺詐者抗爭,敢於進行國際訴訟,藉助法律來保護自己。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29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1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35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2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2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0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52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48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