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是什麼黨
❶ 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君主,即最高元首,是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名義上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
議會是馬來西亞的最高立法機構,但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涉及統治者身份、特權和地位,以及馬來語作為國語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權受到一定限制。
馬來西亞議會由三部分組成,即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議會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舉行會議。通常,會議召開的間隔時間最長不能超過半年。
(1)馬來西亞是什麼黨擴展閱讀:
君主是馬來西亞的權力的形象,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這些僅是象徵意義。馬來西亞聯邦君主由統治者議會輪流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
統治者議會是由馬來西亞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州世襲蘇丹或拉惹,還有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
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雖然是世襲,但是由於是聯邦制,所以輪流做東,非常特殊。這有點像瑞士的聯邦委員會制度,只不過聯邦委員會成員並不是世襲。
❷ 馬來西亞的主要政黨有哪些
聯盟國民陣線(簡稱「國陣」)長期執政,馬來人占政治主導地位,政局穩定。
其他黨派:
民主行動黨
國民公正黨
❸ 馬來西亞巫統是什麼
"馬來西亞巫統"是<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UMNO]>, 簡稱巫統, 是馬來西亞馬來族單一民族政黨的名稱.巫統與其他種族的政黨(如華人單一民族政黨, 馬華公會; 印度人單一民族政黨, 印度國大黨等14個政黨...)成立執政聯盟「國民陣線".
*本來<馬來民族統一機構>是想用<馬統>, 但因為與<馬桶>同音, 所以改用<巫統>! 0(n_n)0
❹ 馬來西亞國陣是執政黨嗎,我國的共產黨一樣嗎,那巫統又是什麼它們什麼關系
國陣和中國共產黨不是一回事
國民陣線,簡稱國陣(馬來語:Barisan National,簡稱BN),是馬來西亞一個政黨聯盟,從1974年成立以來就執政致今。
歷史
國陣是早期「聯盟黨」組織的擴大,聯盟成立於1955年,由巫統、馬華、印度國大黨三大政黨組成。1974年由當時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薩將聯盟改組為國民陣線。國陣的規模非一蹴而成,而是聯盟先通過在某些州議會中與其他政黨合作的經驗,漸次構築出來的「大結盟」。
國陣的成立直接與五一三事件後的政治局勢有關。這場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馬來人的焦慮和馬來人的恐懼;非馬來人的焦慮源於馬來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馬來人則懾於非馬來人的力量已經可以經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脅到他們的政殊地位。
馬華與國大黨的失敗,對馬來人而言,顯示聯盟已無力確保他們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須另謀出路。在漫長的緊狀態期間,巫統新得勢的激進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議一黨專政、廢除國會民主者。簡言,追求新秩序、欲變法圖強的渴望十分強烈。
馬來人專政的想法固然偏激,但若恢復國會民主運作,依1969年大選成績,難以掌握絕對的主導權,於是「國陣」的政治大結盟概念關始逐漸醞釀。
「大結盟」的嘗試始於砂拉越,1970州五一三事件中斷的國、州議會選舉重新舉行,選舉結果於州議會中又出現僵局。砂勞越聯盟(土著黨、砂保守黨與砂華)共獲得廿三席,兩個反對黨砂勞越國民黨及砂勞越人聯黨則各得十二席。砂人聯黨最終被說服與砂勞越聯盟結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
第二個結盟成功的案例發生在檳城。民政黨在檳州擁有廿四席州議席中的16席,原是該州的第二大黨,但是首席部長林蒼佑為便於取得中央在經濟上和其他方面的資源,逐漸向中央靠攏。
但是他的這次舉動,更造成民政黨的分裂,兩名民政黨發起人陳志勤與黨主席賽胡申阿拉達斯因而退黨,陳志勤另組「社會正義黨」,林蒼佑一派在州議會中也只剩下12席。
但是民政黨依然在1972年2月中旬與聯盟結盟。
國陣成員黨:
國民陣線(簡稱:國陣) (英:National Front;馬來:Barisan Nasional (BN))
馬來西亞馬來民族統一機構(或稱:馬來西亞全國巫人統一機構;簡稱:巫統) (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馬來: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UMNO))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 (英: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馬來:Persatuan Cina Malaysia (MCA))
泛馬來西亞印度人國民大會(簡稱:國大黨) (英: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馬來: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MIC))
砂拉越土著保守聯合黨(簡稱:土保黨) (英:United Traditional Bumiputera Party;馬來:Parti Pesaka Bumiputera Bersatu (PBB))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簡稱:人聯黨) (英: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Rakyat Bersatu Sarawak (SUPP))
馬來西亞人民運動黨(簡稱:民政黨) (英:Malaysian People's Movement Party;馬來:Parti Gerakan Rakyat Malaysia (GERAKAN))
馬來西亞人民進步黨(簡稱:進步黨) (英: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Malaysia);馬來:Parti Progresif Penk Malaysia (PPP))
沙巴自由民主黨(簡稱:沙自民黨或民主黨) (英: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Sabah);馬來:Parti Liberal Demokratik (LDP))
沙巴人民團結黨(簡稱:沙人民團結黨) (英: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PBRS))
沙巴卡達山杜順姆魯族統一機構(或稱:沙巴民族統一機構;簡稱:沙民統) (英:United Pasokmomogun Kadazansun Murut Organisation;馬來:Pertubuhan Pasokmomogun Kadazansun Bersatu (UPKO))
沙巴團結黨(簡稱:沙團結黨) (英:United Sabah Party;馬來:Parti Bersatu Sabah (PBS))
砂拉越民主進步黨(簡稱:砂民進黨) (英:Sarawak Progressive Democratic Party;馬來:Parti Demokratik Progresif Sarawak (SPDP))
砂拉越人民黨(簡稱:砂人民黨) (英:Sarawak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Rakyat Sarawak (PRS))
與國陣抗衡的有人民聯盟、其他政黨
人民聯盟成員黨:
人民聯盟 (英:People's Alliance;馬來:Pakatan Rakyat)
人民公正黨(簡稱:公正黨) (英:People's Justice Party;馬來:Parti Keadilan Rakyat (PKR))
民主行動黨(簡稱:行動黨) (英:Democratic Action Party;馬來:Parti Tindakan Demokratik (DAP))
泛馬來西亞回教黨(簡稱:回教黨) (英:Islamic Party of Malaysia;馬來:Parti Islam SeMalaysia (PAS))
其他政黨:
沙巴進步黨(簡稱:沙進步黨) (英:Sabah Progressive Party;馬來:Parti Maju Sabah (SAPP))
馬來西亞達雅族國民大會 (英:Malaysian Dayak Congress;馬來:Kongres Dayak Malaysia (MDC))
馬來西亞人民黨(簡稱:人民黨) (英:Malaysian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Rakyat Malaysia (PRM))
馬來西亞勞工黨(簡稱:勞工黨) (英:Malaysian Workers' Party;馬來:Parti Pekerja-Pekerja Malaysia (PPM))
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陣線(簡稱:回教陣線) (英:Pan Malaysian Islamic Front;馬來:Barisan Jemaah Islamiah Se Malaysia (BERJASA))
砂拉越國民黨(簡稱:砂國民黨) (英:Sarawak National Party;馬來:Parti Kebangsaan Sarawak (SNAP))
馬來西亞印裔穆斯林國民大會 (英:Malaysian Indian Muslim Congress;馬來:Kongres India Muslim Malaysia (KIMMA))
沙巴土著統一機構(簡稱:巴索黨) (英:United Pasok Nunukragang National Organization;馬來:Persatuan Kebangsaan Pasok Nunukragang Bersatu (PASOK))
社區聯合國民大會(簡稱:國民議會黨) (英:Community Coalition Congress;馬來:Kongres Penyatuan Masyarakat (CCC))
沙巴人民聯合陣線(簡稱:沙巴人聯黨) (英:Federated Sabah People's Front;馬來:Barisan Rakyat Sabah Bersekutu (BERSEKUTU))
沙巴人民力量民主聯合黨(簡稱:沙誠意黨) (英:United Democratic Sabah People's Power Party; ms:Parti Demokratik Setiahati Kuasa Rakyat Bersatu Sabah (SETIA))
砂拉越革新黨(簡稱:革新黨) (英:State Reform Party;馬來:Parti Reformasi Negeri (STAR))
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陣線(簡稱:公正陣線) (英:Malaysian People's Justice Front;馬來:Angkatan Keadilan Insan Malaysia (AKIM))
馬來西亞民主黨(簡稱:民主黨) (英:Malaysian Democratic Party;馬來:Parti Demokratik Malaysia (MDP))
泛馬來西亞印度人進步陣線 (英:All Malaysian Indian Progressive Front;馬來:Barisan Kemajuan India Se-Malaysia (AMIPF))
馬來西亞旁遮普族黨(簡稱:旁遮普黨) (英:Punjabi Party of Malaysia;馬來:Parti Punjabi Malaysia (PPM))
砂拉越達雅族黨(簡稱:達雅黨) (英:Sarawak Native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Bangsa Dayak Sarawak (PBDS))
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簡稱:社會主義黨) (英:Socialist Party of Malaysia;馬來:Parti Sosialis Malaysia (PSM))
馬來西亞國家黨(簡稱:國家黨) (英:National Party (Malaysia);馬來:Parti Negara)
全國大專生黨(簡稱:大專生黨) (英:National Student's Party;馬來:Parti Mahasiswa Negara (PMN))
❺ 馬來西亞是伊斯蘭國家嗎
馬來西亞只是一個穆斯林國家(muslim state)而不是伊斯蘭國家(Islamic State)。
馬來西亞以世俗的君主立憲法制治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是君王,而政府最高領導人是首相(中國人叫總理),國家的大法是憲法,憲法里載明實行三權分立制,即立法、執法和司法。
伊斯蘭國家,他必須是個神權制國家,國家最高領導是伊斯蘭長老會,國家的大法是伊斯蘭法典如古蘭經和聖訓,沒有三權分立或三權分立在長老會之下。
(5)馬來西亞是什麼黨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英語:Malaysia),簡稱大馬,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北接泰國,南部與新加坡隔著柔佛海峽)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沙巴砂拉越(南接印度尼西亞,汶萊國夾在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首都為吉隆坡,聯邦政府則位於布城。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憲法規定伊斯蘭教為國教,保護宗教信仰自由。政府系統密切仿照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和法律制度是基於普通法。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 而政府首腦是首相。
❻ 馬來西亞是怎樣成立的
早期,印度文明支配和主導著馬來西亞,印度教和佛教文化輸入該國。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國、狼牙修、古柔佛等古國。
從7世紀到14世紀,三佛齊的影響力也延伸至馬來半島和婆羅洲的大部分地區。直到14-15世紀,三佛齊覆滅後不久,10世紀傳入的伊斯蘭教才在馬來半島奠定根基。這個地區分裂成眾多以伊斯蘭教為主的蘇丹國,其中最突出的是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馬六甲王國。
馬六甲王國覆滅後,末位蘇丹兒子建立了柔佛王國。當時馬來群島分裂為眾多小國家,包括亞齊、汶萊、柔佛、霹靂、萬丹、日惹、吉打、雪蘭莪、蘇祿和登嘉樓等。
16世紀末以後,歐洲商人在馬來西亞發現發現了不同的資源,如錫礦、胡椒和金礦等,歐洲殖民勢力繼續在這個區域擴張。各蘇丹國國勢虛弱為從其它地區人民移入這些馬來故土創造了條件。布吉人在1699年刺殺了柔佛末位馬六甲血統蘇丹,控制了柔佛和雪蘭莪,米南加保人也遷入馬來亞並建立了森美蘭。
柔佛的覆滅在馬來半島上留下了一個權力真空,霹靂成為蘇丹國中的領導者。暹羅的大城王國將北部的吉打、吉蘭丹、北大年、玻璃市和登嘉樓變成自己的屬國。
18世紀,第一批外來移民湧入馬來西亞,包括阿拉伯人、印度人、華人。
1942年至1945年,馬來亞被日本佔領,激起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西亞共產黨在英軍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游擊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馬共開始轉為進行反英殖民活動,進行罷工、罷課,與英殖民政府關系日益緊張。
1948年6月,霹靂和豐有三名歐洲籍的園丘主管被殺害,英殖民政府宣布馬共等多個左冀政黨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馬共從和平斗爭轉為武裝斗爭,再次走進森林展開游擊戰,全馬進入緊急狀態。
1949年,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後改名馬來亞人民解放軍)成立,游擊戰一直堅持到1960年代,之後漸漸退守於馬泰邊境的森林之中。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加上中國停止輸出革命,斷絕一切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援助,停止武器和糧食支援。失去了中國的援助之後,馬共相繼放下武器向東南亞各國政府投降。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1959年6月3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屬砂拉越和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州)也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三者自治時期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
經多次爭論對抗,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
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6)馬來西亞是什麼黨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的歷史
18世紀,英國勢力雖然進入馬來半島, 但英國採取不幹預政策, 對其他馬來土邦基本上不聞不問。1860年,吉隆坡建城。1867年以後, 英國開始改變政策,趁著各馬來土邦的政治紛爭, 將其影響力滲透至霹靂、雪蘭義、森美蘭和彭亨, 派駐參政司(Resident)協助管理。
1893年,霹靂參政司瑞天成(Sir Frank Swettenham)建議把四州組成一個統一的行政單位, 以劃一行政, 節省費用, 並可利用其他三州的經濟資源來解救彭亨的財政困難。 1896年,馬來聯邦正式成立,以吉隆坡為首府, 俗稱「四州府」。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日軍於1942年1月11日佔領吉隆坡。盡管戰斗損傷極少,但在日軍僅在佔領吉隆坡幾周內的時間,屠殺了超過五千名華人,並將數千名印度人當做苦力強制去修緬甸鐵路,造成大量人員死亡。1945年8月15日,日軍將領板垣征四郎向英軍投降,吉隆坡結束了44個月的日佔時期。
1957年,吉隆坡成為剛從英國獨立的馬來亞聯邦(Federation of Malaya)的首都。當時,首任總理東姑阿都拉曼在吉隆坡的默迪卡體育場(Stadium Merdeka)宣讀獨立宣言。
1963年成為馬來西亞聯邦的首都。
1974年,吉隆坡自雪蘭莪州劃分出來,組成第一個受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管轄的聯邦直轄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馬來西亞
❼ 馬來西亞私會黨的介紹
馬來西亞私會黨意即黑幫,三合會或黑社會組織。早期有著名的義興公司和海山公司。私會黨傳入馬來西亞,也是與中國移民同一時期。根據巴素博士說:「馬來亞華人私會黨,大體來說,出於天地會分脈,亦稱為洪門或三合會,在中國已生存有好幾個世紀,原本屬於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團體,而在滿清時,具有『反清復明』的政治意識。」又有些源自青幫。
❽ 關於馬來西亞的知識
馬來西亞啊,沒有四季,都是夏天,30°C 左右,這個不怎麼變。近來幾乎每天都有雨,偶爾傾盆而降,偶爾灑灑小雨。但是天氣還是悶熱啊,要呆到晚上天氣才涼爽些,今晚有點兒冷,我都穿外套了。呵呵~
這里的國語是馬來語,是馬來人的語言,注意,是馬來人,不是馬來西亞人。但是後來為了要讓各大民族團結起來,就改稱馬來西亞語。年輕的一輩固然會講,國語畢竟是必修的,管你是華人還是馬來人。長輩們,就算沒念過書,也能說上一兩句不那麼正統的,打招呼八卦八卦沒問題,要談深入的話題就不行了。至於英語能力呢,只能說水準不一吧,但是一般會比中國人好些,因為實踐機會比較多。從小就學,而且數理科用英語教,大學也是英語授課,但是大部分人都不能學的很出色。
馬來西亞有3大民族,馬來人(至少60%),華人(30%左右),印度人(少過10%)。剩下的就是一些少數民族,他們和馬來人一樣是土族,但是待遇實在差很多。就如我所說,馬來人講馬來語,但是馬來語,好像漢語一樣,分成普通話和方言。華人呢,基本上都會講華語,加上一兩種華人方言,有些華人呢是因為祖先是潮州來的,所以他會說潮州話,有些則是因為地方關系,所以會說某種方言,例如住在首都吉隆坡的都會說粵語,住在檳城州的都會說福建話。很少華人只會說馬來語和英語,但是還是有的。印度人就印度話啊。不少旅行,是念書,工作嗎?我想應該沒問題吧,我看我那些中國朋友自在的很,沒什麼約束。
環境呢,還好啦。只是我覺得掠奪匪太多了,這個真的是…我也不知道怎麼說…馬來西亞國教是回教,馬來人全是回教徒,所以這里6成以上是穆斯林,每天的5次祈禱都在各個清真寺用大喇叭播出,而且沒什麼地方你是看不見清真寺的了,所以我覺得有點兒不體諒。這里有種族紛爭的問題,華人老是埋怨政府偏袒馬來人,什麼獎學金,津貼,工作機會,都是馬來人的,怎麼華人繳稅最多,反而都沒份。馬來人就說,你們是二等公民,非土族,讓你們來住都要感恩了,還吵。無奈~但是隨著日子一天一天的過,老一輩的,當年從中國來馬來西亞的,都離開了,都成為歷史了,我們年輕的,只能說都沒受過苦啊,都不是太極端,不是太在乎,沒獎學金嘛,爸媽肯給就好了,沒津貼嘛,我錢夠用啊,就是沒想這問題太多,可是爸媽那一倍還是會有些意見的。只是政治家經常圍繞在這些話題上,但是有時候他們說的也未嘗不是道理。
消費嘛,要跟地區了,鄉間小鎮還是可以吃到便宜到笑的東西,城市呢,也不會要命啦,一般吧,不稱得上是高消費的國家,這樣吧,咱們比麵食吧,首都一碗叫價4元馬幣左右,小鎮2元,略有裝潢的餐館8元,再高級點的16元,有些實在難得你會看見20多元的,但是這些都是賣氣氛多過賣食物的。就是這樣。還有,一份報紙1元3毛馬幣,搭一次公車5毛到4元不等。你自己看看兌換率好好想吧。對,馬幣是Ringgit Malaysia,簡稱RM,華語是「令吉」,1令吉馬幣大概,我是說大概噢,2元人民幣吧。
好了,就這樣。
❾ 馬來西亞是什麼主義國家,
馬來西亞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沒有太大的實權,實際權力由首相和內閣掌握,這一點和英國十分類似。
歷史上,馬來西亞曾經是英國的殖民地,如今也是英聯邦的成員國。所以其政治體制受英國影響較大,但是又有著自己特有的封建殘余。
但是其國家元首,並不是國王,更不是皇帝,而是被稱之為馬來西亞最高元首,和一般意義上的國王並不一樣,更不同於總統、主席,是由當地人選舉出來的,五年一輪換。
(9)馬來西亞是什麼黨擴展閱讀:
位於亞洲大陸和東南亞群島銜接部位,整個國土主要分為東西兩部,之間有南中國海相隔:一部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
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與新加坡接壤;另一部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婆羅洲島上的北部,南鄰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
馬來西亞面積約有33萬平方公里,首都為吉隆坡,政治中心則位於布城。馬來西亞全境靠近赤道,四周被海洋包圍,海岸線總長1000多公里。
其氣候屬於屬典型的熱帶海洋性氣候,終年高溫多雨,相對濕度大。馬來西亞大部分的沿海地區都是平原,中部則是茂密熱帶雨林的高原。馬來西亞的植物總類多達上千種,以熱帶林木為主。
❿ 馬來西亞有多少個政黨
Barisan Nasional - UMNO 是執政黨
以前到現在超過30個注冊的政黨,新的和舊的有:
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 BN
Persatuan Cina Malaysia = MCA
Kongres India Malaysia = MIC
Parti Gerakan Rakyat Malaysia = GERAKAN
Parti Progresif Penk Malaysia = PPP
Parti Pesaka Bumiputera Bersatu = PBB
Parti Rakyat Bersatu Sarawak = SBPP
Parti Bersatu Sabah = PBRS
Parti Liberal Demokratik
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Pertubuhan Pasok Momogun Kadazansun Murut Bersatu
Parti Demokratik Progresif Sarawak
Parti Rakyat Sarawak
Pakatan Rakyat
Parti Keadilan Rakyat
Parti Tindakan Demokratik
Parti Islam Se-Malaysia
Parti Kebangsaan Saraw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