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為什麼衰弱了

馬來西亞為什麼衰弱了

發布時間: 2022-09-12 00:08:10

『壹』 馬來西亞簡介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是一個位於東南亞的聯邦制、議會民主制、選舉君主制和君主立憲制並存的國家。目前全國共十三個州,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全國面積共33萬平方公里。

1957年8月31日,首席部長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聯合邦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合邦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拉越組成了馬來西亞。1965年8月,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境被中國南海分為兩部分:位於馬來半島的馬來西亞半島(西馬)及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的中南半島(東馬)。由於馬來西亞的地理位置接近赤道,其氣候屬於熱帶型雨林氣候。首都位於吉隆坡,是馬來西亞人口最密集和最繁榮的地區,聯邦政府所在地則位於布城。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國家,官方宗教雖然為伊斯蘭教,但國民於馬來西亞憲法下享有宗教自由的權利。政府系統密切仿照了英國的威斯敏斯特的議會制度。國家對內外的最高代表被稱為元首,而政府首腦是首相(總理)。

馬來西亞是一個新興的多元化經濟國家。經濟在1990年代突飛猛進,為「亞洲四小虎」國家之一,是資本主義國家。馬來西亞已成為亞洲地區引人注目的多元化新興工業國家和世界新興市場經濟體。

(1)馬來西亞為什麼衰弱了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朔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密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中國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

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明史稱為滿剌加)停留,後來將馬六甲、巨港(今屬印尼)、泗水(今屬印尼)等營建成其船隊的大本營。至今馬六甲仍然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

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成為組成馬六甲重要的一個民族。明朝衰弱後,這些通婚華人的後裔由於交通不便、滿清閉關政策等因素,開始與祖國關系疏遠。在與本土文化相互交融的情況下,他們逐漸形成一支新的民族——娘惹峇峇。

娘惹峇峇的母語也由方言(主要是福建話)慢慢轉變成夾雜方言以及馬來語的娘惹峇峇語,但依然保留了各種華人的風俗儀式。

而華人大量移民今馬來西亞各地則是從第二次鴉片戰爭後開始。當時清朝戰敗,中英簽署《北京條約》,清廷容許外國商人招聘漢人出洋工作充當廉價勞工(苦力)。由於當時英國殖民者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以開發馬來亞半島,大量的華工(或稱為苦力)從中國輸入到馬來亞半島成為礦工、種植工人等。

在蒸汽船使用後,華僑南來的數量更是急劇上升。此時到來的華人移民人數已經大幅度超越早期的娘惹峇峇,所以被早期定居的人稱為「新客」。

這時期馬來半島的華人人口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是因為勞工們的僑鄉意識濃厚,多不打算扶老攜幼來到馬來亞定居,而是希望賺夠錢回到老家故鄉。大量的華人下南洋,充分地說明了一個道理,人挪活,哪裡有生存的機會,就應該去往哪裡。

到了1929年,全球開始經濟大蕭條。此時,華僑婦女開始大量移民馬來亞,男女人口比例結構趨向平衡。二戰後,由於世界進入冷戰時代,英屬馬來亞正值馬共叛亂,移民條例收緊,中國來馬的移民潮逐漸減少甚至停止。此後華人參與了馬來亞獨立運動與馬來西亞的建國運動,並在當地繁衍開來。

『貳』 馬來西亞為什麼沒有助馬六甲海峽崛起

在我看來應該有幾個原因,1馬來西亞內部沒有達成一致,本身馬因南海和中國有爭端。2新加坡的因素,新加坡是據守馬六甲海峽的國際性大港口,對於馬六甲港口有天然的優勢,競爭太過激烈。3施工周期長,中國的援助也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投資是要見回報的,如果看不到實際利益,後續可能不了了之。

『叄』 近代東南亞國家衰落的原因和啟示是什麼

衰落的原因
(一)外資政策導致外債結構不合理

1.過度舉債超越了本國經濟的承受能力

發展中國家通過舉借外債來彌補本國建設資金的缺口,加快工業化的進程,是一條很好的途徑,但必須把握一個原則,即外債的數量要適度,不能過分地依賴外國資金。而某些東南亞國家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被外資進入的充裕性和經濟繁榮景象所迷惑,很少從另一方面去考慮問題,從而採取了更加優惠的政策和措施吸引外資,如對外實行稅收優惠,簡化外資注冊手續,外資企業所得稅匯出自由化,放鬆對外匯的管制等等。泰國1960—1980年人均外債為39.4美元,而到1996年,外債高達857億美元,人均1562美元;韓國外債規模,從經濟開發初期的1.6億美元,發展到1997年的1565億美元,其間外債年平均增長率為54.5%,大大超過了gdp年均8%的增長率,而同期韓國的外匯儲備卻由1962年的1.67億美元緩慢增加到1997年末的100 億美元。 從目前看, 泰國外債佔gdp的53%,印度尼西亞佔48%,馬來西亞佔36%, 如此之高的外債比例,必然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2.過度舉債迫使引資國形成對外依賴性的產業結構

利用資本輸出帶動商品輸出是個普遍的定律,作為引資國,在使用外國資本的同時,也必將相應地增大進口,把對國內商品的需求轉移到國外,從而增加對原材料、生產資料的海外依賴程度,而外資流入的領域,一般都是引資國政策傾斜並急需發展的產業,外資層層滲透,極易達到控制的目的。以外資為主形成的國內大企業集團,又往往形成國內壟斷,並獲得壟斷利潤,隨著利潤的流出,也直接制約著債務國經常收支的改善和經濟發展。上述種種負面效應,使得過度舉債國越來越依賴外資,一旦外資來源減少或中斷,其經濟必然走向毀滅的邊緣。

3.過度舉債造成外債結構失衡

在已形成的對外債依賴性的經濟結構面前,為了使外資能夠繼續流入,引資國必然採取更優惠的政策,首選政策是提高利率,結果是短期資本大量流入,外債結構失衡。

短期資本是相對於長期資本而言的,是指一年期限以下的借貸資本。長期資本的投入,取決於引資國軟硬環境的「冷熱」程度、投資效果和對長遠發展的預期。而短期投資的選擇,主要看其短暫的獲利機會,利率和匯率的瞬間變化。對外資實行高利率政策,如果外國利率保持不變,則本國貨幣的貶值率必然維持在較高水平。從長期看,人們或者預期利率要下調,或者預期本國貨幣會貶值,而這兩種情況,都會使外國投資者持有的本國資產收益率下降。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由於有較高的回報率和產出率,高利率政策得以維持,但由於這種政策是以較高的融資成本為代價的,一旦經濟增長速度放慢,資本收益率下降,加上投機商介入炒作,則資本外逃就再所難免了。國際上的短期資本又具有運動規模大,動動方式集團化和機構化的特點,再藉助先進的科技和通訊,短期游資的跨國移動會相當迅速和便利,從而使危機的形成更具有現實的可能性了。

(二)產業政策導致國內產業的虛實結構不合理

80年代以前,東南亞各國的經濟增長率和出口增長率都高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通貨膨脹率卻較低,而到了1982—1986年期間,各國普遍出現經濟困難,gdp的增長明顯降低。新加坡為4.4%,印度尼西亞為4%,馬來西亞為3.9%,菲律賓為-1%,泰國為4.9%。 面對這種情況,各國普遍進行了經濟改革和調整,並且收到了一定的效果,經濟發展又保持了10年的高增長,年均gdp的增長率達到8%以上。但正是調整中的政策問題,使產業結構孕育和積累了不合理的因素。

1.東南亞各國為實現趕超戰略,都想通過高投資實現高增長,比較重視資本投入而忽視全要素勞動生產力的提高。這些國家不顧國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實際情況,盲目追求資本密集型、技術密集型和高新技術產業,而要彌補支撐這些產業所需資金的缺口,就只能靠高利率政策吸引外資,以及靠政府指令銀行給予貸款支持,這樣,必然加大融資成本,造成運行困難,甚至無力還本付息。如韓國,70年代以後,在政府扶持下發展起來的幾家大型企業集團,資金利潤率極低,不僅難於還本付息,有進連企業維持生產所必需的流動資金都出現困難。韓國30家主要企業集團的平均負債率為350%,有的高達1200%,而資金利潤率卻在0.5%以下。另外,東南亞國家的勞動力素質較低,如泰國的中學入學率為33%,印度尼西亞為38%,馬來西亞也不到60%,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2.80年代中期以後,東南亞國家紛紛實行出口導向戰略,發展了一批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出口加工業,這雖然與各國的比較優勢相符,並且也有「四小龍」成功的樣板,但國際市場環境已經發生了變化,一方面,各發達國家已不再讓出市場,另一方面,比這些國家勞動力更便宜的發展中國家也實行了開放政策,這勢必對東南亞各國形成兩面夾擊的局面。從出口增長狀況看,泰國1995年上半年增長23%,1996年只增長5.8%,1997年以來則為零;新加坡1996年增長28.2%,1997 年降到10.4%;馬來西亞則從1996年的26.8%下降到1997年11.6%。出口增長率下降,使許多新的生產能力大量閑置,投資效益低下,企業信用和還債能力下降,危及到外匯儲備的安全。可以說,東南亞國家在設計其產業結構時,沒有建立在對市場的細致分析基礎上,以虛擬的無限擴大的市場前景來引導資本的投向,其結果是可想而知的。

3.上述兩方面的投資失策,會在一段時間內給人們形成一種誤導,認為出現了兩個大的經濟增長點:一是發展大型龍頭企業,形成大的集團競爭優勢;二是依賴廣大的國際市場,使國內的中小企業迅速發展。在這兩個點上出現極旺的投資需求,而這種需求中最具制約性的就是相對稀缺的土地資源。因此,投資者紛紛預測:土地價格會快速上漲。導致房地產價格不切實際飆升,並進入一種惡性循環,越炒越熱的境地。當真正使用房地產的人由於實際經濟成本高昂、效益低下而不再需求高價位的房地產時,也就是被人為吹大的虛擬經濟和實際經濟不相符時,泡沫破滅,危機爆發。

(三)金融政策導致銀行和企業債權結構的雙重不合理

東南亞國家為維持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一般都實行政府主導型經濟體制,在金融政策方面,雖然表面上實行的是銀行融資,但銀行融資的依據是政府確定的優先順序和額度控制。這樣,為實現政府意圖,被扶持的企業可以用很低的融資成本甚至是負利率得到大量資金。作為回報,政府必然對銀行提供多方面的保護,使金融機構沒有倒閉的危險。這種政策給企業和銀行都帶來極大的隱患。

從企業來說,不同的金融制度涉及到它通過何種途徑,以什麼方式獲取經營所需資金。在比較成熟的英美市場經濟體制中,由於有發達的商業銀行體系和資本市場,企業可以同時利用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兩種渠道籌集資金,金融系統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和嚴格的監控,企業是從融資渠道的穩定性、靈活性、低成本等角度選擇資金來源,而銀行是根據安全性、盈利性和流動性等原則發放貸款。在這種機制下,銀行對效益好、信譽高的企業會積極提供貸款,而對於運行困難的企業大多不會提供資金支持,甚至逼債催款,迫使其走上清算破產的道路。也正因為如此,企業的破產率雖然較高,而問題的積累卻不會很多。東南亞國家雖然也是市場經濟體制,但政府為實現趕超戰略,必然對特殊行業和大企業給予特殊的扶持。因為僅僅靠市場的這種自然調控很難滿足突然膨脹的非均衡發展的資金需求。長期人為地執行低利率甚至負利率政策,使借款人缺乏歸還資金的壓力,形成無盡的投資飢渴,而要填平這一欲壑,就希望得到更多的貸款。這樣,企業自然把資源用到游說政府,爭取立項上,從而產生行賄受賄、提供非法政治資金,如同中國的「跑部經理」,日本的「大藏省擔當」。用這種辦法獲得的資金其效益低下與歸還困難就顯得很正常了。

從銀行的角度說,由於政府的作用,銀行已成為政府的出納,無法按自身的商業原則來選擇放貸,造成大量的融資不能按期歸還,成為不良債權甚至壞帳。譬如韓國、台灣、印度尼西亞、泰國的呆帳和壞帳分別達到貸款總額的12%、11%、11%、13%。

前面的分析說明東南亞各國金融制度中政府幹預和管制是造成企業和銀行雙重不良債務和債權結構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按理金融自由化應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然而操作過程中卻事與願違,金融自由化過程甚至對股票泡沫和房地產泡沫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在銀行相對獨立、利率開放,而對金融體系監管不嚴的情況下,會有更多的資金從銀行流向股市和房地產市場等高風險項目,形成高風險債權,加上自由化給國際投機資本提供了炒作空間,極易將不良債權迅速累積,將經濟氣泡越吹越大。所以,發展中國家對金融體系的行政干預只能隨著市場的成熟而逐漸放鬆,一步到位地建立起規范和完善的金融管制體系是十分困難的,關鍵是掌握什麼樣的「度」,即是說,放鬆管制不是放任不管,有放有管才能保證放而不亂。

二、東南亞危機對我國的警示

在東南亞危機中,中國雖然沒有受到強烈的震盪,沒有捲入其中,是由中國的經濟實力、經濟體系、外匯的充裕儲備和正確的宏觀調控措施等因素決定的,但不是說,我們可以高枕無憂了,東南亞危機對我國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是長期性的,而且我國的經濟結構和宏觀政策也存在著發生危機的隱患。因此,認真研究東南亞危機的經驗教訓,針對我國的實際,採取相應的防範措施應是明智之舉。

(一)加快金融改革 加強金融監管

進入90年代中國曾出現經濟過熱,1994年通貨膨脹率達到21.7%。中央採取緊縮政策,到1996年底實現了軟著陸,並且改革外匯體制,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放鬆經常項目,抓緊資本項目,這對穩定幣值、促進外貿起了很大作用。但應看到,金融系統的問題仍是較多的,表現為不良債務增多,資金運營效率低、資金投向不合理、金融監管乏力等。據專家統計,近幾年我國銀行的呆帳、壞帳已達到總債權的20%—30%,佔gdp的10%以上,這和危機前的東南亞國家基本相當; 銀行貸款的70—80%都給了效益較差的國有企業,使得高額的銀行存款並不表現為高額的資本形式。有些銀行從事非銀行機構的金融活動,少數大企業及上市公司進行不合法的金融投機等等。因此,應加快重建和完善我國貨幣信用關系,推進國有銀行商業化改革,弱化政府幹預,強化信貸約束,實行資產負債比例管理,避免商業貸款中形成的逾期、呆帳,降低銀行壞帳比重,提高銀行的資產流動性和支付能力,增強銀行的經營獨立性;在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堅決堵住國有企業把經營困難和風險向國有商業銀行轉移的渠道;加快立法並依法加強金融監管,實施銀行、證券、信託的分業管理,以防範業務風險;穩定人民幣幣值,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加強資本項目管理,根據我國經濟發展階段與金融資產實力,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逐步放開資本市場;加強國際金融合作與協調,規避國際金融風險。

(二)引進外資要堅持「控制總量,優化結構,保證效益」的原則

過分地依賴外資補充資金短缺和赤字這種經濟體制是不牢固的。90年代以後,我國引資幅度增加,在吸引直接投資方面居世界第二,發展中國家第一。從總體上說,我國引進外資工作還是比較正常的,目前的問題是引資規模較大,增幅過高。外債余額從1985年的158. 3億美元,劇增到1996年的1162.8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為83.7%,從長遠看,勢必影響我國國際收支的平衡。為此,應適當對外資規模實施宏觀控制,對債務結構和使用流向加以調控。我國當前講「抓大」、「扶強」,企業爭先進入「世界500強」,但市場競爭是無情的, 我們應吸取東南亞國家只重企業規模而不重效益回報的投資教訓,注意外資的使用效率。

(三)調整出口產品結構 擴大出口產品市場

我國近幾年外貿出口量增長很快,貿易順差得以較好保持。現在的問題是出口產品的檔次低,技術含量低,如服裝佔25%,一般機械和電子產品佔3.5%,玩具佔5%。這些產品與東南亞部分國家比有競爭力,但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生產高附加值的產品相比則競爭力就差多了。特別是東南亞國家貨幣貶值,增強了他們出口商品的競爭力。我們必須在調整出口商品結構上下功夫,把出口的初級產品包括中間產品向最終產品延伸,提高附加值;國家要加大對外貿生產企業技術改造的投入;組織行業協會,防止惡性競爭;加快外貿企業的股份制改造步伐,實現生產企業與外貿企業的優勢互補,實現外貿出口由創匯型向效益型的轉變。

(四)加快國有企業改革 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

我國國有企業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著體制僵化、負債率高、虧損面較大的問題。據估計,當前國有企業的資產負債率平均高達80%以上,虧損不斷增加。1996年凈虧損已達378億元, 為了維持運轉,只能以新貸補舊貸,牽著銀行的鼻子走,這種情況是很危險的。要利用企業重組和轉換經營機制的契機,調整政府對企業的管理方式,把企業推向市場,自主經營,自我發展。

東南亞危機的基本原因是產業部門的生產力水平低,結構不合理,在支柱產業的選擇上,不是以信息和高新技術產業為支柱,而是以房地產、旅遊服務、鋼鐵、半導體元件、加工裝配產業為主,這在發展初期是可以的,而後不能借經濟情況良好時調整產業結構,只靠廉價的勞動力優勢,就很難形成較強的和持久的國際競爭力。新加坡、台灣多年前就制定了向高科技工業發展的政策,所以,經濟處於平穩地增長中,這一點應引起我們特別注意。我國的產業結構是:一些行業,如紡織、輕工、家電、鋼鐵、汽車等大多數工業生產部門出現生產過剩,而另一些行業則供給相對不足,如電子信息、高附加值產品、高效生態農業等,所以,結構調整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首先要調整投資結構,控制一般性投資項目,支持高新技術產業和基礎產業的發展。其次,調整產業部門,緊縮嚴重供給過剩部門,發展市場需求潛力大的部門。再次,調整產品結構,減少初級產品的生產,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總之,認真研究東南亞危機的經驗教訓,調整好我們的政策和經濟結構,對於我國以較低的成本進入世界經濟格局,將是十分有益的

『肆』 馬來西亞曾擁有700萬華人,為何如今卻「人去樓空」了

馬來西亞曾擁有700萬華人,現在卻是人去樓空了,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馬來西亞的人專政獨裁,有福利只想著本地人,對其他國家的人都不重視。


是馬來西亞想專政獨裁,他們只把馬來人當作自己國家的公民,為馬來人提供了許多的便利,但是這些便利,其他民族的人們確實沒有辦法享受的,所以他們所做的種種讓人寒了心,這也是導致華人離開馬來西亞的一個主要的原因。

『伍』 曾經擁有700萬華人的國家馬來西亞,為何如今卻人走樓空

因為華人認為在馬來西亞這個國度里沒有尊嚴。這個人口曾經達到700萬華人的國家,如今卻「人走樓空」,在上個世紀的時間里,中國還是一個不太發達的國家,一些國人為了生活都移居國外,大家都認為中國移民最多的國家,一定是要到美國的唐人街,那可是華人的聚集地。但是在如今看來,華人居住最多的國家並不是美國而是馬來西亞。將近700萬的華人到馬來西亞來,他們在這里生活、學習、工作。

因為馬來西亞國家法律規定,這個國家的一等公民只有馬來人,比華人和印度人都更高一級別,所以大部分華人都對此國家的這種政策感覺失望,不僅如此,馬來西亞國家整體的經濟發展並不盡如人意,很多華人建立的商店也都陸續離開。如今的中國,已不是原來的中國了,祖國的強大在招引著大批華人回國奉獻自己的力量!

『陸』 汶萊古國強盛一時,擁有豐富的天然氣、石油資源,為何還會衰弱

汶萊在當時是比較強盛的國家,正是因為他擁有的珍貴的資源,才會遭到了比他強大的國家的侵略,所以才會衰弱。

近代汶萊又被英國、日本殖民統治,直到1984年1月1日,英國才放棄對汶萊的統治權,這也宣示著汶萊結果了幾百年的殖民歲月,終於成了一個獨立主權的國家。它的弱小才遭到了外來的侵略,長時間被殖民統治。

『柒』 馬六甲王朝衰落的因素

馬六甲王朝步向衰落的因素:
馬六甲王朝在全盛時期,是個聞名於世的港口及經貿中心。由於其位置處於航海及經貿的中心,又有良好的深水港口,東去資源豐饒的東方文明古國,西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及歐洲西方列強,使到馬六甲不僅成為繁榮一時的商業中心,它也同時成為東西方多種文化互相碰面及交流的地方。中國明朝的鄭和就曾在七度下南洋的時候,到過馬六甲。為了促進兩國之邦交,明朝的公主漢麗寶更是被遠嫁到馬六甲來。

西方列強於十六世紀相繼而來,葡萄牙人於1511年消滅了馬六甲王朝,開始了馬來半島的殖民史。葡萄牙統治馬六甲到1641年,被荷蘭人所擊敗,馬六甲又由荷蘭人所統治。英國人於十八世紀開始展延它對馬來半島的控制。1786年,萊特首登檳城,1819年萊佛斯佔領新加坡,1819年英國人和荷蘭人的交換殖民地,使到英國人也獲得了馬六甲,並於較後成立了馬六甲海峽殖民地。

英國人和馬來蘇丹於1895年簽署的邦咯島協約,使到英國人的勢力進一步從馬六甲海

峽殖民地延伸到內陸的馬來州屬。通過律政司(ResidentSystem〕的制度,英國人逐漸全面的控制了整個馬來半島及新加坡。
在英國人殖民的時期,英國人為了大量開發錫礦及樹膠園,從中國及印度大量的引進勞工,使到馬來西亞的多元種族的社會特徵開始形成。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軍入侵馬來亞,把英殖民政府擊潰並統治了馬來亞三年零八個月。日本投降後,英軍回歸馬來亞繼續其殖民。1948年,英殖民政府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況以對付馬來亞共產黨。

1940年代末期及1950年代所掀起的爭取獨立運動,終於使到英殖民政府讓馬來亞於1955年進行了第一次的全國選舉,由代表馬來人的巫統、代表華人的馬華公會及代表印度人的印度國大黨所組成的聯盟(現在稱為國陣〕,橫掃了52議席中的51席。

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馬來文成為國語,回教成為國教。東姑阿都拉曼出任第一屆的首相,並被稱為國父。

在北婆羅洲方面,沙巴從1882年就被英北婆羅公司統治,直到日本軍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攻入佔領為止。砂勞越則是英人查爾斯布洛克和汶萊蘇丹協議下所建立起來的白人拉惹布洛克的天下。從1840年直到1942年,它都由布洛克家族所控制。在世界大戰過後,沙巴及砂勞越正式成為英國殖民地。

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但1965年,由於東姑阿都拉曼及李光耀的政治分裂,新加坡宣布退出馬來西亞。

1969年的全國大選成績,顯示人民對聯盟的支持急劇下降,反對黨所獲得的席位劇增。雖然聯盟仍然控制聯邦政府,但失去了吉蘭丹州政權,並在多個州議會裡面對強大的反對黨勢力。1969年5月13日,反對黨的勝利遊行在不同種族的相互嘲諷及挑釁的過程中,演變成種族沖突及流血事件,造成百多人喪失生命,無數財產被摧毀。此歷史事件被成為513事件。
1970年,馬來西亞宣布實施為期廿年的新經濟政策,其目的是要消除貧窮,重組社會,以拉近貧富的鴻溝。但這項政策所實行的固打制,也使到非馬來人社會非常不滿。

1972年,第二任首相敦拉薩改變了外交政策,開始和共產國家接觸,並致力使東南亞成為和平、自由及中立的區域。1974年,敦拉薩訪問中國,兩國的邦交自此一直密切發展至今。

1970年代,馬來西亞開始其工業化計劃。新經濟政策廿年的成果,已經使到馬來人的經濟地位大大提升。1991年,第四任首相馬哈迪醫生宣布推行為期三十年的2020宏願計劃,致力使馬來西亞在2020年成為先進國。

直到目前為止,馬來西亞仍然以每年超過8%的成長率發展,成為其中一個世界上成長得最快的國家。目前馬來西亞共有十三個州,兩個聯邦直轄區。其首都為吉隆坡,是其中一個聯邦直轄區。

『捌』 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的馬來西亞,如今為何不斷落後呢

20世紀90年代突飛猛進的馬來西亞,如今卻不斷落後的原因在於馬來西亞施行了眾多保護自己國家的金融體系條約,而且還有著眾多的條約充分違背了平等的政策,可以說,馬來西亞的逐漸沒落主要來源於它固步自封的各種政策。盡管馬來西亞的經濟影響力以及實力已經不如從前,不過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馬來西亞只是暫時進入了發展的瓶頸期,只要它能夠充分抓住本國的特色以及國際機遇,再次走向輝煌也只是時間上的問題。

不可否認,雖然馬來西亞的發展在近些年來遭受到了巨大的困難,但它的實力和影響力仍然不可小覷。

『玖』 亞洲的馬來西亞,究竟是怎麼形成如今詭異的國土形狀的

因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產生了矛盾。

其次,它起到了浮渣的作用,從角度來看,馬來亞比印尼弱得多。因此,我們必須團結我們的殖民地來對抗印度尼西亞,實現平衡的局面,並防止印度尼西亞變得更大。由於汶萊選擇不加入馬來西亞,因此馬來亞和英國不得不尊重這個古老帝國的選擇。從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到1965年新加坡被驅逐出新加坡之間,發生了許多事情。1964年,新加坡發生嚴重的種族沖突,點燃了華人和馬來人之間的情緒。新加坡的州政府與聯邦政府之間也存在爭議,新加坡總理李光耀的概念顯然與馬來亞沖突。基於上述原因,聯邦議會決定以100%的選票將新加坡從馬來西亞聯邦驅逐出境,然後修改憲法。因此,相比之下,馬來西亞周圍有兩個小國。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57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93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55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47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583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23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197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242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211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