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顏淑英在哪裡
① 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有何不同
主要區別有,意思不同、引證釋義不同、側重表達不同,具體如下:
一、意思不同
1、五光十色
形容色彩鮮艷,花樣繁多,顏色光彩鮮艷多色。
2、五顏六色
形容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引申為各色各樣。
二、引證釋義不同
1、五光十色
出自:南朝梁·江淹《麗色賦》:「五光徘徊,十色陸離。」
解釋:「五光徘徊,10色斑斕。」
2、五顏六色
出自:巴金《春》七:
「淑英剛跨進門檻,就看見好幾個人站起來,五顏六色的衣服幾乎使她的眼睛花了。」
三、側重表達不同
1、五光十色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色彩豐富。
2、五顏六色
作謂語、定語。形容品種繁多。
② 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的意思一樣嗎
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的意思一樣。
1、五光十色[ wǔ guāng shí sè ] 形容色澤鮮艷,花樣繁多。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全部穿著細狐、洋灰鼠之類;那面子更是五光十色。」
2、五顏六色[ wǔ yán liù sè ] 形容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引申為各色各樣。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2)馬來西亞顏淑英在哪裡擴展閱讀
近義詞:
1、五色繽紛[ wǔ sè bīn fēn ] 形容色彩紛繁艷麗。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43回:「連日把書房改做了帳房……鋪設得五色繽紛。」
2、五彩繽紛[ wǔ cǎi bīn fēn ] 指顏色繁多,非常好看。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鋪設得五彩繽紛;當中擺了姊姊畫的那一堂壽屏;兩旁點著五六對青燭。」
③ 硅化木的具體說明
硅化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遠古的森林在自然力量作用下被大量埋入地底,木頭在高壓、低溫、缺氧的地質環境下浸泡於二氧化硅飽和溶液中,樹木中的碳元素逐漸被二氧化硅交代,並保留樹木的原始形態及構造特點,納入圍岩的微量元素,形成五彩斑斕的色澤,這就是硅化木的成因。
硅化木也被稱為木化石。數億年前的樹木因種種原因被深埋入地下,在地層中,樹干周圍的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硅、硫化鐵、碳酸鈣等在地下水的作用下進入到樹木內部,替換了原來的木質成分,保留了樹木的形態,經過石化作用形成了木化石。因為所含的二氧化硅成分多,所以,常常稱為硅化木。這種替換作用非常精確,以致於不僅如實體現出外部形狀而且還體現出內部構造,有時甚至可以確定細胞構造。這種替換的專業詞叫「交代作用」,是指同時發生溶解作用和沉積作用從而使一種礦物取代另一種礦物的過程。硅化木的形成是硅取代木纖維的過程。硅化木也是化石的一種,它保留了古代樹木的某些特徵,為我們研究古植物及古生物史和地質、氣候變化提供了線索。硅化石比較多見,很多國家都有硅化木國家公園。
其間有鈣質等其他成分的充填,但不是交代反應。
硅化木,是距今1.5億年前侏羅紀時期的,當植物(主要是松柏、蘇鐵、銀杏、真蕨、種子蕨等15種以上古喬木的遺骸)被沉積物埋葬後,由於處於缺水的乾旱環境,木質不易腐朽,而在漫長的石化過程中,被二氧化硅或碳酸鈣、硫化鐵等礦物質交替了木質的纖維結構,並保存了枝乾的外形,隨著氣候的演變,又經千萬年的風雨剝蝕,硅化森林逐漸露出地表,形成今日之化石森林——硅化木。 就是沒經過任何人工加工過的木化石。
市場上這種樹化玉比較難找,因為只有形狀特別好的樹化玉才不拿去加工,而形狀特別好的又很少見。 由於木化石本身是樹的化石,樹都有樹皮的,這些樹皮顏色發白枯燥很不好看,
只有把這一層表面樹皮剝掉,再打磨拋光出來,才顯示出木化玉的美。 作者對數千件標本鑒定結果及相關資料分析,木化石礦物種類以石英為主,其次玉髓,蛋白石十分稀少。
礦物學分類為:石英木化石、玉髓木化石、蛋白石木化石。
從木化石的殘余結構分析,部分蛋白石木化石己轉變為石英木化石,尚見脫水作用下的彎曲裂隙殘留。中生代時期形成的蛋白石木化石,由於時間長遠,應力作用、熱力作用及陳化,現已轉變成石英木化石,只有新生代的蛋白石木化石才得到保存。 白色
礦物純凈度高,粒度均勻,組成單一,細胞殘留色淺,細胞壁殘留物極少,細胞形態主要從石英、玉髓交代、充填、堆積形成的細胞輪廓判斷。樹種多以水杉,銀杏等非產樹脂性植物為主,後期浸染作用微弱。白色木化石較少見。
灰色
礦物純凈度高,粒度均勻,組成單一,細胞殘留色深,細胞壁殘留物較多,細胞形態主要從石英、玉髓交代、充填、堆積形成的細胞輪廓及明顯的細胞壁判斷。樹種多以水杉,銀杏等非產樹脂性植物為主,後期浸染作用較強。灰色木化石常見。
紅色
受Fe2O3的紅色礦物相浸染,使木化石呈顯紅色。在木化石中整體呈紅色者少見,大多數呈斑塊狀、花斑狀或一團團的分布,當木化石中充填、交代物為玉髓質時,常展現一種似瑪瑙狀的外貌。
黃色
樹種多以松,柏等產樹脂性植物為主,黃色在木化石中分布均勻,里、外一致,與原始木質相關,黃色木化石常見。另一種黃色木化石。由於Fe2O3的黃色礦物相的浸染作用,使木化石呈顯黃色,這種黃色是不均一的,有淺深之分。
褐色
受Fe2O3的褐色礦物相浸染,使木化石呈顯褐色。在木化石中整體呈褐色者少見,大多數呈斑塊狀、花斑狀或一團團的分布。
綠色
受CuC03浸染,使木化石呈顯綠色。孔雀石呈薄膜狀附著於木化石表面及裂隙中,在木化石中常成片分布,也呈斑塊狀、花斑狀出現。
瑪瑙狀
曾有報導一種「瑪瑙木化石」,這在自然界是不存在的,在成因上大相徑庭。當結晶緻密細膩的玉髓木化石被後期氧化鐵質浸染,有時氧化鐵質浸染依附於年輪展布,外貌酷似瑪瑙,將這種具有玉石質地的木化石,可稱為「瑪瑙狀木化石」。
筆者檢測了一批「瑪瑙狀石英玉髓木化石」有紅色、褐紅色、淺褐黃色、乳白色、墨黑色、灰色,亦有幾種顏色混合或有規律分布,由於硅化作用強烈,木質纖維細胞結構殘存極少,有的局部可見環狀年輪、細胞的形貌,拋光後細膩光潤,玉石感極強,多由石英、玉髓礦物組成,但形似瑪瑙而非瑪瑙。
瑪瑙在礦物、岩石學中賦於特定的定義和形成機理,瑪瑙是一種分泌體,是在一定的空間中(多呈圓形),自外向內生長結晶而成,結晶充填整個空腔。分泌體的典型特徵為同心層狀條帶的色環,系分泌作用過程中,SiO2凝膠在空穴中緩緩沉澱結晶而成,有的在中心空腔的壁上生長著石英晶簇。在木化石中或與圍岩接觸部位,若存在一定的孔隙、空洞,也可形成局部的瑪瑙結晶,但從整個樹干而言,它不具備瑪瑙形成的地質環境。
瑪瑙多產於火山岩的氣孔中;沉積岩中硅質岩的空穴處;熱液石英脈的石英晶簇的壁端。在雲南、貴州、四川三省交界處近五十萬平方公里上,分布著二疊紀峨眉山玄武岩,在一種氣孔狀玄武岩內,氣孔中的充填物為各種顏色的瑪瑙,雨花石大多數也屬瑪瑙,巴西盛產的紫晶晶簇洞中,在其壁端分布著條帶狀瑪瑙。 硅化木主要生成於中生代時期,以侏羅紀、白堊紀最多。從我國1:200000區域地質圖資料分析,全國各省均有侏羅紀、白堊紀的分布,因此硅化木的地理分布范圍應當遍及各省。人為的異地硅化木,由於某種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全國各地的花卉奇石市場,處處都有硅化木的蹤跡。下面僅搜集部分原地、異地硅化木產出相關資料以示分布的廣泛性。
1)、貴州省赤水金花坎、習水良村一帶侏羅紀、白堊紀的松柏類硅化木化石。
2)、山東省臨朐丶費縣的紅筆樹硅化木,樹干長12米,直徑0.40米。
3)、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是侏羅紀恐龍的聚集地,還產有樹干長20多米的硅化木。
4)、雲南省元謀縣境內分布奇異土林,在土林砂礫的岩層中,還發現礫屬硅化木。
5)、浙江省東部新昌縣鏡嶺安溪一帶將建設一座以白堊紀地貌為特色的國家級地質公園。
硅化木化石南北綿延分布近七公里,露出地面的硅化木樹干長一米多,尚有樹干需四五個人合圍,有一直立硅化木底部還露出部分樹根,另一棵樹干長10餘米、樹干直徑達2米多的松科硅化木化石,年輪依稀可見,連樹皮和蛀蟲咬過的痕跡也被保留下。
穿岩硅化木森林由松、柏、杉、銀杏、樺樹等組成原始森林,距今7000萬年至2億年前侏羅紀至白堊紀地質年代。不久前在澄潭江一帶發現水沖硅化木。
新昌縣發現罕見的硅化木新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段淑英定名為「新昌南洋杉型木」。
6)、河南省孟津縣黃河小浪底景區內的黃鹿山鄉津西村白龍廟旁發現一棵在中原少見的硅化木,呈黑紅色,直徑有1米,裸露出地面部分高2.5米。
7)、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動力區的一個建築工地,在挖地基時發現了大量距今2萬多年的古生物化石,包括猛獁象、野牛、野馬、披毛犀、羚羊、硅化木。
8)、新疆東部的伊吾縣,在北邊一百餘公里的淖毛湖戈壁上發現兩株巨大硅化木。距今至少有1.5億年,樹根、樹干、樹皮、樹枝保存完整一株長達17米直徑1.05米,另一株長11.5米,小頭直徑1.15米。
9)、廣東省順德陳村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中的花卉大觀園,展出一株異地硅化木,距今大約1.37~1.95億年,原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吾縣淖毛湖戈壁上,長16.7米,根部直徑2.3米,頂端直徑1米,重約53噸。這里原有兩株巨大的硅化木,大的一株被運來了。
10)、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內建立異地硅化木古植物園,佔地2萬平方公里。仙湖植物園內來自遼寧、新疆、內蒙古等地的500多株中生代硅化木,屬於松杉類植物。並在二樓展出硅化木主題的古植物進化、演化標本,展示了地球中生代、新生代的植物生態環境。
11)、北京市故宮博物院內的御花園中,也有異地硅化木裝飾。
12)、廣東省順德市陳村花卉世界,移植異地硅化木。
13)、上海市一硅化木化石收藏家,硅化木化石藏品達一萬余件,硅化木除產於中國外,還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加拿大等五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一硅化木樹根藏品需三人手牽合圍,另還有一件硅化木藏品樹干高約二米,樹干直徑一米余,奇特之處在於樹干三分之二以上硅化,形成堅硬的硅化木,三分之一為炭化,炭還可燃燒。
14)、四川省永川縣永瀘鄉的石松坪硅化木,主幹直徑最大的達1.25米,長11.12米。
15)、河北省曲陽縣城北10公里處,西大洋水庫以南,與唐縣交界處一片丘陵地帶,在南北長二三公里的數個山坡上分布著硅化木,年輪清晰。
16)、山東省日照市硅化木產於莒縣大石頭鄉北澗村-小穆家村、棋山鄉珠山一帶,以五蓮縣石場南仲家至東候家溝村一帶為主,距今1.35億年,產出層位萊陽群楊家莊組。
17)、山東省東部即墨市的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即墨市西部大信鎮和營上鎮的交界處,硅化木,已發現11株,屬南洋杉科,出露地層為早白堊紀青山組。
18)、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老石旦煤礦附近產出的硅化木化石,樹干長38米。
19)、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西南方向的哈順戈壁灘上,在雅丹地貌上,人稱「魔鬼城」的地方有1.4億年前的硅化木化石。
20)、四川省自貢市硅化木出露於月長山嶺採石場,1983年9月被採石工人發現。一株樹干長23.3米,為銀杏類,最大直徑為1.3米,小的分枝有10個,上部含炭質較高,表層保存稍差。另一株長13米為松杉類,最大直徑為1.08米。硅化木埋藏在距今1.6億年的中侏羅紀下沙溪廟組底部砂岩中,與大山鋪恐龍化石群相毗鄰。
21)、北京自然博物館計劃在展覽樓正面綠地上,建成一遍異地瑪瑙狀玉髓硅化木化石林,預計在6月完成。這些硅化木原產於遼寧省北票,距今1.3億年,硅化木樹干總長約40多米,分10 段,最長的一段長11米,直徑最大的有1米多。
22)、杭州西湖岳王廟旁有一棵柏類硅化木,當年被種植在岳飛被害的風波亭前「精忠柏」。
23)、四川省永川市王坪鎮中生代株羅紀硅化木化石,植物名稱石松,杜甫曾寫「萬年松化石」。
24)、福建省華安縣大坪鎮二三公里處產硅化木化石,古人以「隱隱有松鱗,以手觸之,石磊磊有聲」來描述松化石的特徵,地質時代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屬侏羅紀時期。據當地鄉民說,山裡頭松化石很多,這株在水邊的億年松由於高大更而引人注目。
25)、四川宜賓市東南68公里處,有一天然竹園。那裡粗如碗口的楠竹,根連枝疊。擁青瀉翠,鬱郁蔥蔥,蔭覆著500多座山丘,總面積達6萬余畝,這就是國內外罕見的蜀南竹海。在竹海北面二龍口鄉有裸露地表的硅化木群,分布在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26)、江蘇徐州彭城雲龍公園異地硅化木石林,佔地2000多平方米,移植異地硅化木達100多株,有的樹高10米左右,直徑1-1.5米,投資130萬元。
27)、山西省長子縣在距具城10公里的南蘇村和壑子村一帶的山嶺上產出硅化木,植物系柏樹類。暴露在地表的就有43棵。其中,最長的13.9米,最短的2米左右,直徑最粗的1米以上,最細的0.5米。有的樹叉、年輪清晰可辨。山西為開辟新的旅遊景點,決定擬在原產地興建硅化木化石博物館,設計方案在進行中。
28)、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1982年經批准收藏了一棵11米高的硅化木化石。
29)、山西省晉東南地區博物館1985年收藏了一棵13.9米的硅化木化石,現安裝在長治市東大街府城隍廟院內,供遊人觀賞。
30)、四川安岳縣的馬門溪恐龍是侏羅紀晚期馬門溪恐龍化石,為亞洲第二大恐龍化石,距今1.4億萬年相關的還有硅化木、大象、熊貓、魚龜等化石。
31)、遼寧省旅順博物館園區內的異地硅化木林,由大連市政府投資建設,計劃2003年上半年展出。硅化木來自遼寧省北票市,距今約1.6―1.8億年,19株硅化木樹種有雪松、金松,樹干長6米,直徑可達1.5米。
32)、四川省簡陽三岔湖花島,有與恐龍同時代的珍稀樹種銀杉,1.5億年前的硅化木。33)、遼寧省北票市約四十公里的四和屯,是上園鎮草米店兒村的一個村民組,豐富的古生物化石使它在世界古生物界佔有一席之地。展覽館內收藏熱河生物群中各種植物化石、硅化木、昆蟲化石、爬行動物、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34)、遼寧省朝陽縣鸚鵡嘴龍三塔中國鳥鱘魚、狼鰭魚、硅化木、昆蟲化石。
35)、陝西省延安市宋代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記述過延州(今陝西延安)永寧關發現有數百莖石化林木。
36)、四川省永川縣永瀘鄉石松坪小丘上有不少石松硅化木,主幹直徑最大的達1.25米,長11.12米。
37)、浙江永康中生代時期植物茂盛,一次又一次劇烈的造山運動把大量茂密的森林埋入地下形成硅化木植,物種類有松、柏、樟。
38)、雲南昆明地區發現的早二期疊世珍貴樹蕨莖干雲南輝木硅化木,保存在二疊紀玄武岩中,主體保存在原地,待開發為遺跡博物館。
39)、遼寧省錦州古塔公園北部的異地硅化木林,佔地4000多平方米,硅化木形成於1.5億年前,共200多株,樹干粗大,直徑多在一米以上,大部分來源於遼西化石群。
4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的天山山谷地帶,發現大量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硅化木及海洋生物化石群,分布面積達6平方公里,樹木排列緊密,紋理清晰可辨,樹木直徑達二米左右。
4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動力區的一個建築工地在挖地基時,發現距今已有2萬多年猛獁象、野牛、野馬、披毛犀、羚羊及硅化木。
42)、南京棲霞山風景區的古御花園佔地30多畝,原為乾隆行宮,有異地珍貴的硅化木一株。
43)、福建閩侯免耳山1.3億年硅化木。
44)、廣西百色,在百色盆地大約80萬年前,一個巨大的隕星撞擊亞洲的東南部,碰撞引起熔融碎片飛濺,大地到處燃燒。大火焚燒了百色盆地里茂盛的森林,使它下面的礫石層暴露出來, 根據在實驗室分析得出的炭屑和硅化木碎片,正好與舊石器和玻璃隕石保存於同一層位,考古學家認為百色舊石器時期發生過隕星撞擊地球事件
4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東北部黑油山從1億8千多萬年前,即侏羅紀、白堊紀時期,大片含油岩層在這里形成,1983年,在黑油山南麓13萬平方米的公園內有「拓湖」,湖中有兩小島,稱「孤島」、「足島」。足島上立有3株2億年前形成的松樹硅化木。
46)、常州侏羅紀恐龍公園,運用電、聲、光技術,營造侏羅紀時期植被和各種恐龍模擬模型,並異地移植一百餘株大小不等硅化木。
47)、北京木化石,產於北京市延慶縣千家店鄉下德龍灣。該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最大的直徑2.5米,小的有幾十厘米,一般為0.5~1.0米。顏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其橫斷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規則美麗、疏密相間的年輪;在縱斷面上,有細微的縱向紋理和凹凸不平、厚約1厘米左右的化石樹皮。
48)、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縣硅化木-恐龍國家地質公園,奇台硅化木群位於世界罕見的富蘊-清河-吉木薩爾-奇台-木壘-八里坤-哈密-伊吾硅化木富集帶的中心,這里的硅化木以分布集中、數量和規模巨大、保存極完整而著稱。僅在公園硅化木景區11.65平方公里的面積范圍內就出露有近千株,是世界上最壯觀的硅化木群產地之一。奇台硅化木產於距今約1.5億年的侏羅系石樹溝群砂岩、泥岩中,樹木的原生構造保存清晰,硅化木直徑一般0.5-1m,最大者可達2.8m,長一般5-20m,最長者達26m。呈倒伏狀、直立狀等不同的埋藏狀態,反映了在遠古時期盆地河湖環境下茂密的森林景觀。
49)、2005年12月,國土資源部正式批准四川射洪硅化木地質公園為國家級的地質公園,同年被中國古生物學會命名為「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公園有西南地區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硅化木群,天然優美的峽谷地貌景觀,水體景觀,自然生態以及人文景觀。園內有硅化木遺跡20餘處550多根。
50)遼寧省本溪市國家地質公園水洞景區內共有619棵硅化木聳立其中,更展有高達14.7米、直徑1.5米,迄今為止世界上最高大的硅化木.
考古疑問
問:寶玉石界中「玉」的概念好像非常混亂,市面上有「木石玉」一說。您是享譽中外的資深考古學家,請從歷史考古學的角度闡述一下「木石玉」這一概念。
趙朝洪:關於玉的概念,學術界在使用上並不完全統一,這反映了人們認識上的差距。一般來講,對玉的認識可分為傳統說、狹義說及廣義說三種。
傳統說即古人對玉的認識,可以《說文解字》中許慎的說法為代表,即「石之美,有五德者」。這時在總結了前人「十一德說」、「九德說」等認識的基礎上提出的,對一些不能稱為玉的優質石材,他分別稱為「石之次玉者」、「石之似玉者」及「石之美者」。幾千年來,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古代先民堅持的主要是這種認識;狹義說主要指硬玉及軟玉。硬玉主要指翡翠。軟玉主要指的以和田玉為代表的角閃石質玉;廣義的玉則泛指各種色澤美麗、適於雕琢的顯晶-微晶的礦物集合體及少量非晶質的有機物,具有美觀、耐久、稀少的特點,包括軟玉、翡翠、彩石及有機質寶玉石。有機質寶玉石又稱生物質寶玉石,它是指在地質歷史上形成的,以生物為主要成分,符合工藝美術要求的化石或其他生物遺存,如煤精、琥珀、硅化木等。
所謂木石玉,就是指那些顏色鮮艷、光澤強、木質結構清晰、質地緻密堅韌的硅化木。硅化木是埋藏在地下的樹木經過硅化作用,其次生木質部組織被二氧化硅(SiO2)所交代,並保留有木質殘余結構的一種岩石化玉石,也稱木化石、樹化石、樹化玉等。
問:硅化木除了可以製作化石擺件、奇石擺件和玉石擺件外,還可以經過切割和琢磨以製作硅化木珠寶首飾。那麼在歷次考古發掘中,有沒有出土過由這種材料製作的器物?
趙朝洪:迄今為止,尚未發現在我國的考古發掘品中用硅化木製作的裝飾品或其他工藝美術製品的報道,所以硅化木雖然對於了解地質時期的環境、氣候、植物群落及地質作用方面有著重要科學價值,但在考古學上的意義尚不清楚。
問:清代皇室御花園、王公貴族也曾把其作為私家花園和廳堂文房之寶,那麼這種化石焉何能進入古代帝王的視野?
趙朝洪:硅化木的形成一般要經過幾千萬年乃至上億年的時間,那些硅化程度高、質地緻密堅韌、顏色鮮艷且樹皮、節瘤、蛀洞及年輪清晰的硅化木兼有化石之美、奇石之美、玉石之美,也具有古樸、自然的風韻,被看作是凝聚天地山川精氣之物。小者可作雕琢成裝飾件及把玩件,大者可作陳設品及觀賞品,有人也用作鎮宅辟邪之物。由此,硅化木及其製品不僅能夠進入文人雅士的文房、廳堂,也被引進了皇室、貴族的御花園及私家花園,受到他們的青睞。
問:作為權威玉石研究專家,您認為硅化木有沒有資格進入「玉家族」?
趙朝洪:我想,可能是正因為那些硅化程度高、質地緻密堅韌、光澤強的硅化木經過加工和拋光後,呈現出玉石般的細膩,加上有清晰的木質結構,所以這些硅化木材被人稱為「木石玉」、「樹化玉」。其實,「木石玉」屬於廣義上的玉石材料,它不同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石之美,有五德者」。它在特性上也與以和田玉為代表的軟玉有許多差別,如在礦物成分及結構上都有顯著的不同。
問:那硅化木到底有沒有收藏價值?
趙朝洪:質地上乘的硅化木(或稱「木石玉」、「樹化玉」)往往保留著十分清晰的不同色澤的木紋、樹木、彎杈、節瘤、蛀洞等遺存,自然、古樸、厚實、凝重,別具風韻。因之,也被人們稱為「立體的畫」、「無言的詩」,此類材料既可以製作首飾、把玩物件,又可供陳設、觀賞,除具有科學研究的價值外,無疑也具有較高的收藏價值。
問:「木石玉」這個概念頻頻在藏界亮相,對此不少人感到困惑,您能否解釋一下何為「木石玉」?
劉國彬:市場上出現的所謂木石玉多是由硅化木加工而成的。那何為硅化木呢?埋藏於地下的木材經過漫長的地質時代,其木質部分被二氧化硅所交代、充填,但仍保留有木質殘余結構,寶玉石礦物學把這種有機玉石材料統稱為硅化木。我國新疆、甘肅、遼寧、山西、福建、江西等地均產硅化木,古巴及歐美各國亦多有產出。國內外許多博物館常常陳列大小不一、形態、色澤各異的硅化木;部分硅化木因顏色艷麗、光澤強、質地緻密、木質結構清晰,而被加工成小雕件擺設。
問:市面上流行著五顏六色、各種各樣的硅化木,那麼它又是如何分類的?
劉國彬:通常,按照二氧化硅交代、充填於其中的存在狀態,硅化木可分為四種:普通硅化木、蛋白石硅化木、玉髓硅化木、瑪瑙硅化木,而每一個礦物種類都可以根據主要顏色劃分為白色、灰色、黑色、藍色、綠色、紅色等品種。其中,以蛋白石硅化木最引人注目,常冠以「木蛋白石」的特稱,其多出現在木質年輪的中心,充填蛋白石後呈乳白色,半透明,經拋光處理後呈現特有的細膩及色澤各異的木紋,頗受人們喜愛。
問:如果拋開「硅化木」這一通用術語,「木石玉」就很容易把人們的視線引向與其完全不同的另一類寶石材料,就是我國寶玉石行業通稱的「木變石」。
劉國彬:是的。木變石與硅化木是完全不同的兩類材料:前者與「木」無關,它只因具有完好的石棉結構——與樹木的紋理類似而已。多年來,我國工藝美術界定義「木變石」為二氧化硅交代、充填原生的石棉礦體,呈現出石棉具有的相互平行的纖維結構,似樹木紋理的板材。它的突出特徵之一是現狀反光,類似於貓眼寶石。以其顏色,寶玉石行業將黃色者稱為虎睛石,藍色者稱之為鷹眼石。而優質的木變石(虎睛石、鷹眼石)主產於非洲及巴西,其中的虎睛石又常被加工成戒面、手鏈珠子,屬頗受歡迎的低檔寶石。
問:或許是受玉文化熱的影響,有人給硅化木取了「木化玉」這樣一個時髦的名字,您認為這個叫法是否恰當?
劉國彬:就廣義的玉概念而言,把達到玉石品級的硅化木稱為「木石玉」是可以的,但它不是「真玉」,更不是美玉。然而,市面上流行的「木石玉」大多屬於蛋白石硅化木(或稱之為木蛋白石),而且「木石玉」含義不清,易於與木變石混淆,因此我認為這個提法不利於此類產品的推廣。
④ 五顏六色的五顏是什麼意思到底是幾個顏色六個
五顏六色中的五顏是5個顏色,分別指的是金、銀、銅、鐵、錫五顏或為童顏、紅顏、粉顏、龍顏、鶴顏,六色指的三元色和三間色,即紅、黃、藍和橙、綠、紫或為喜色、怒色、哀色、憂色、愁色、傷色。
五顏六色通常用來形容色彩復雜或者花樣繁多,也可以引申為各色各樣。
(4)馬來西亞顏淑英在哪裡擴展閱讀:
五顏六色的引證解釋:
1、指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
1)、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四回:「惟各人所登之雲,五顏六色,其形不一。」
2)、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回:「孔雀這條長尾變出五顏六色,體彩奪目,金碧輝煌。」
3)、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我的種痘》:「從孔子較小的一端向明一望,那可真是猗歟休哉,裡面竟有許多五顏六色,希奇古怪的花朵。」
4)、巴金《春》七:「淑英剛跨進門檻,就看見好幾個人站起來,五顏六色的衣服幾乎使她的眼睛花了。」
2、指各色各樣:
1)、清 李寶嘉 《官場現形記》第十四回:船頭上,船尾巴上,統通插著五色旗子,也有畫八卦的,也有畫一條龍的,五顏六色,映在水裡,著實耀眼;
2)、沙汀《兇手》:「這在四川的拉夫史上是一樁奇跡,於是那些鄉下人,哦了一聲,立刻發出五顏六色的推測來了。」
⑤ 為什麼楊乃武與小白菜一案會讓很多官員被革職
晚清同治、光緒之交曾發生過無數奇情冤案:其中最為轟動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名伶楊月樓冤案、太原奇案、張汶祥刺馬案並稱為清末四大奇案。在當時刺馬案被公認為四大奇案之首,然而在後世的戲劇小說渲染下楊乃武與小白菜案逐漸成為清末四大奇案中最為民間所熟知的。要弄清這究竟是怎樣一樁奇案就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案件的兩個主人公楊乃武和小白菜。
清朝的傳統軍制以八旗軍和綠營軍為主,然而這兩支軍隊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都充分暴露出其腐朽不堪的本質,所以在剿滅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以湘軍、淮軍為首的地方團練武裝勢力開始做大。自身腐朽沒落的清政府在鎮壓太平天國時不得不倚重地方勢力,不過清政府對地方勢力的做大多少還是心存戒備的。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以曾國藩為首的湘軍勢力幾乎控制了作為朝廷財賦重地的整個江南地區。
⑥ 電視劇 親愛的她們演員表
馬衛華
宋丹丹 飾
演技:9.0分
餐廳老闆娘,離異單身,顧嘉一媽媽
顧嘉一
姜妍 飾
演技:8.9分
馬衛華的女兒,何安寧女友。典型的80後獨生子女,有著來自工作和社會上的壓力,以及相親、戀愛、異地戀,子欲養而親不在的那種恐慌。
何安寧
張若昀 飾
演技:10.0分
一位來自離異家庭的畫家。
石慧貞
劉莉莉 飾
演技:10.0分
顧嘉一阿姨,一直渴望一場環球旅遊,卻總是被家中瑣事羈絆。
許建設
杜源 飾
演技:8.0分
石慧貞老公
顏舜華
朱茵 飾
演技:9.3分
顧嘉一阿姨
宋書豪
秦漢 飾
演技:10.0分
顏舜華的初戀
邱雅
鄔君梅 飾
演技:10.0分
馬衛華之前的閨蜜,後因誤會兩人疏遠
余木子
翁虹 飾
演技:9.0分
顧嘉一阿姨
景灝
錢泳辰 飾
演技:10.0分
顧嘉一雜志社社長
吉淑英
嚴敏求 飾
演技:10.0分
顧嘉一姥姥
季子俊
祁漢 飾
演技:10.0分
顏舜華小兒子,眾人眼中的孝順暖男
許佳雯
徐立 飾
演技:10.0分
石慧貞的女兒
昊然
鄧裕基 飾
演技:0.0分
木子的侄子
王衛國
王策 飾
演技:10.0分
陶然音樂餐吧的老闆
妙妙
文予琪 飾
演技:0.0分
富貴
岳躍利 飾
演技:0.0分
馬衛華他們班的同學
美玲
梁麗 飾
演技:0.0分
馬衛華他們班的同學
小潘
程啟蒙 飾
演技:0.0分
於得水
於恆 飾
演技:0.0分
公安局民警
馬守義
舒耀瑄 飾
演技:0.0分
關志強
趙正陽 飾
演技:0.0分
許佳雯的丈夫
娜娜
趙儒嫣 飾
演技:0.0分
周教授
柳彬 飾
演技:0.0分
李教授
李東 飾
演技:0.0分
小飛
劉佳寧 飾
演技:0.0分
小芳
錢迪迪 飾
演技:0.0分
趙大頭
雷磊 飾
演技:0.0分
陳莉
吳陽子 飾
演技:0.0分
大慶
胡雙全 飾
演技:10.0分
馬衛華面館的廚師
金叔
吳遠方 飾
金嬸
楊會琴 飾
年輕馬衛華
井凌瀟 飾
年輕邱雅
常藝文 飾
潘博 飾
石母
穆安玲 飾
小微
劉曉旭 飾
小鄭
張瑩 飾
陳阿姨
康莉 飾
高律師
孫樂天 飾
肌肉男
曲浩明 飾
霍楊
胡宇 飾
⑦ 顏氏家族的分布
南宗海州地顏氏宗譜顏氏家(族)譜有據可考者,首推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由魯公顏真卿重修之《顏氏家譜》。顏真卿所作顏氏譜序載於明代《陋巷志》中,追述顏氏淵源及歷代卓有成就者。其後有宋歐陽修《與王深甫論世譜帖》所說之顏氏譜:「修啟:惠借顏氏譜,得見一二,大幸。前世常多喪亂,而士大夫之世譜,未嘗絕也。自五代迄今,家家亡之。由士不自重禮俗,苟簡之使然,雖使人人自求其家,猶不可得,況一人之力,兼考於繆亂亡失之餘,能如所示者,非深甫之好學深思莫能也。顏譜且留,愚有未達,須因見過,得請集古錄,未可委憧奴。昨日大熱,艱於檢尋,今送不次,修再拜。」但前述之譜早已亡佚。
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福建政和顏虯松裔孫、浙江寧海縣知縣顏時舉創修《魯國序譜》,該譜部分內容在清順治年間續修時得以保存。南宋慶元六年(公元1200年),吏部侍郎權工部尚書顏域,為福建永春顏氏修譜,其序言部分保存於後世譜頭之中。
蒙古初年,顏子五十二代孫顏泉刊立譜碑,碑陽記載顏廟重修情況,為《重修兗國公廟記碑》,碑陰刊刻《顏氏族譜》。該碑現立於顏廟退省堂後。元代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顏子五十四代孫顏伸重修曲阜《顏氏族譜》,並刊刻於金代所立《重修充國公廟之記碑》碑陰。該碑現立於曲阜顏廟第二進院之中。兩碑皆是十分難得的實物,彌足珍貴。
至明清時期,社會比較安定,修譜之風大盛,各地顏氏所修族譜、家譜、支譜、譜碑等數量眾多。以後,經過多次戰亂和各種政治運動,尤其是「文革」造成的巨大破壞,這些譜碟和譜碑損失慘重,倖存下來的散存於民間,難以精確統計。以下僅就部分譜碟作一簡要介紹。
一、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存一部)
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重修。顏光教、顏懋倫主修,顏肇亮監修,復聖顏子七十一世孫、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懷擇作序。共十卷,刻版印刷,印數不詳。卷首為歷次修譜序言,本次修譜人員名單、凡例、姓源、宗傳總論、遠祖世系圖、嫡裔及16戶相承圖等。卷一遠祖世系,略載由一世祖顏回至五十五世的繁衍狀況。卷二至卷十分別記載了顏氏大宗戶、龍灣戶、泗上戶、萃溪戶、泗東戶、臨泗戶、泗南戶、陶村戶、坊上戶、巧泉戶、五全戶、防山戶、陶樂(洛)戶、漢下戶、泗皋戶、嵫山戶等十六戶由五十六世至七十二世的人口繁衍狀況。
卷首譜序載,復聖先祖周秦以降,見諸史傳略具,唐建中年間魯公顏真卿曾作《重修顏氏家譜序》。追元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顏伸重修譜牒。康熙五年(公元1666年),世襲翰林院五經博士顏紹緒復加續輯。 二、新修山東曲阜《顏氏族譜》(十九卷,二十冊)
1997年出版印刷。顏廷潮主編並作序,顏廷渭鑒定。16開線裝,鉛印豎排本。卷首載聖賢畫像及聖裔題詞、嫡裔相承圖、十六公分戶圖、歷代優撫恩例、先賢舉略、世居廟宅宗派記、顏氏宗傳總論、新定行輩吉字、族規、修譜委員會名單以及舊譜序言、原修譜凡例、姓源及世系概況。卷一至卷十五詳載大宗戶等十六戶從五十六代至八十餘代顏氏人口繁衍實況。卷十六至卷十九,載五十六代之後顏氏後裔外遷繁衍實況,其中有山東萊蕪、峰城、莘縣、東平、蘭山、青城、金鄉、鄒平、德州、泰安、高唐、禹城、歷城及安徽六安、毫州,河北正定等支派。其上限一般自元末明初,下限除個別支派外,統一截止到1997年。
三、山東臨沂《蘭山顏氏族譜》(一冊)
清嘉慶二十一年(公元1816年)由沂州府蘭山縣(今山東臨沂)顏氏族人重修。鑒定顏懷永、顏懷讓、顏士備,監修顏士犖、顏士相,司編顏崇逄、顏士林。現存殘本一冊,內容為序、修譜任事人員名單、行輩、姓源、世系。記載自一代復聖顏子至四十代顏鼎、顏真卿,而後專記真卿派下後裔至七十二代世居沂州府蘭山縣及外遷子孫情況。
四、山東沂南常桑杭《顏氏譜碑》
以石碑為載體的顏氏族譜,為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常桑杭顏氏後裔六十八代顏紹漢設建,主要內容有立碑緣由、顏氏二十四代祖顏盛至七十一代顏懷仁世系及立碑時間等。
五、山東郯城(漢下戶)顏廟村新修《顏氏支譜》
1997年顏世超等歷時兩年,在曲阜顏氏聯誼會的幫助下完成新修支譜。該支曾於明萬曆十七年(公元1589年)初修成郯邑《顏氏族譜》,由孫伯仁作序;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顏錫明再修郯城《顏氏族譜》,收錄曲阜《顏氏族譜》中所載康熙年間顏敏序,及乾隆二十四年五經博士顏懷zhe序。
六、山東郯城鋪里新修《顏氏支譜》
2001年9月,由郯城鋪里顏氏後裔顏景喜、顏景玉、顏世亮、顏世金、顏世舉、顏世升、顏世權、顏世奎、顏世文、顏廷柏、顏廷柱等歷時半年而修成,顏廷俊、顏廷旭、顏廷巍作序。大32開本,豎排文字。主要有清代譜序,顏氏宗傳總論,顏氏世系及行輩,顏氏族譜世系一至六十五代。六十九代孫顏懋興、顏懋隆、顏懋盛、顏懋昌四支遷鋪里村定居,至今已繁衍八十代,1000餘人。
七、山東郯城高大寺新修《顏氏支譜》
1998年春重修。由顏廷春作序,顏廷春等人主編。大32開本。主要內容為明清及民國年間譜序,宗傳總論,嫡裔相承之圖,名字、排行、姓源,顏氏嫡裔一世至遷居高大寺始祖六十五世顏胤恆世系,而後專記六十九代孫顏懋族支以下的繁衍,至今已傳至八十代,800餘人。
八、山東淄博高家六端新修《顏氏支譜》
1999年9月,由淄博市高家六端村顏氏家譜編輯委員會續修,成員為顏世倫、顏世禮、顏世傳、顏廷勤、顏廷松、顏廷樂、顏廷宇、顏廷梅等。大16開本。主要有譜序,一世至七十九世世系,附讀文選:崇祖顏先世及生平,聖母顏征在,顏氏家廟碑,《顏氏家訓》導讀、評價,顏子後裔在港澳台及海外等。該譜所載始遷祖為復聖七十代孫顏崇順,於清代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由龍灣戶廣饒(舊稱樂安)張郭村遷此定居。當地顏氏七十一代至七十九代內容由編輯委員會成員整理編輯,其他資料均由顏廷宇編輯。
九、山東滕州《壬申年重修古滕顏氏族譜》(六卷,十二冊)
1992年出版印刷。第六次續修。北顏樓為總譜館,南北顏樓及顏庄另設分譜館,於1991年11月起分支采訪族人,半年譜成。該譜由顏錫陽作序,總修顏道岸,副總修顏志嶺、顏錫岑、顏淑君、顏淑勤、顏錫森、顏景蔚,顧問顏建官、顏志禮、顏錫峰、顏淑英、顏淑古、顏淑孔,監修顏錫勝等11人,校對顏錫銀等5人,繕寫顏建珩等14人,采訪顏建業等11人。大32開豎排本。主要為序、世系圖、世次圖、職官、選舉、封贈、吏治、儒林、忠節、孝義、隱逸、農功、節孝、行述、墓碑、墓表、墓銘、藝文及跋。
古滕顏氏始祖顏智於明初由廣西桂林府臨桂縣徙居於此,傳七世。至天啟二年(公元1622年)舊譜毀於兵火,故顏智之前世系不詳,「或曰南北朝時宋顏延年為桂林守,子孫有家焉者,始祖即其後也。」(譜序)顏智七世孫顏守耕(字心伊),初修譜於明天啟三年(公元1623年);十世孫顏克纘(字諧尹)次修於清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十五世孫顏昌詢三修時間不詳,但其譜僅敘次於顏宣派下,對顏顯派下從略;清光緒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三月,十七世孫顏秋浦竭三年之力,按支逐戶詢訪,將顏宣、顏顯兩大支派盡收於譜中,成四修之譜;十七世孫顏建丙、十九世孫顏道禎五修於1958年。
十一、山東沾化新修《顏氏世家祖譜》
1998年9月,由沾化縣顏氏後裔編修,1999年9月30日完成。編委會主任顏景民,有成員16人,編審顏秉聽、顏世常、顏廷民,主筆為顏廷民、顏景梅,歷時一年完成,32開豎排本。主要內容有譜序,姓源,恩例,顏氏世系及行輩,分編,顏氏嫡裔世系,舊譜所記五十五代至七十三代原文,名人傳記等。該支始遷祖為五十八代顏仕,現已繁衍至八十一代,1400餘人。
十、《滕州市東郭鎮馬家莊顏氏族譜》(一冊)
1999年12月起由山東省滕州市馬家莊顏氏族人重修,半年完成。由顏承迎、顏承衛、顏景亭、顏景銘、顏世華等倡修,顏承華為續譜整編。大32開本,加塑皮護封,豎排文字,扉頁名「顏氏家乘」。主要內容為宗譜序、顏氏宗傳總論、姓源、行輩、顏氏家族嫡裔世系、滕州市東郭鎮馬家莊顏氏支譜、馬家莊顏氏後裔分布圖、人物簡介、馬家莊顏氏家族簡介、馬家莊顏氏後裔遷移及現住址、譜書分存表、捐資表及後記等。馬家莊顏氏記載六十八世顏紹君至八十世孫族衍譜系。該支派曾於清光緒七年(公元1881年)由七十二世顏士友,七十三世顏錫禮、顏錫倫、顏錫彬倡導編修家譜,距本次修譜已110餘年。舊譜仍存一冊。
十二、河北博野北楊村《顏氏家譜》
清初著名學者顏元主修。主要有:姓氏源流,世系派衍,遷移離合,別嫌明微,庄居宅第,墳塋圖像,祭田樹株飠宴儀注,家禮儀注,家法勸戒,人才列傳,嘉言善行,先人遺形,珍器文章,簡書誥命,婦女甥婿,拾遺雜記。
十三、江蘇《顏氏宗譜邳北支譜》
由顏秉元、顏軍倡導,顏廷歲等人主修。歷時三年,於2000年5月印刷發行,16開平裝豎排本,同時落成顏氏支族譜碑。該譜記載了顏子五十五世孫顏升,在明朝中期由山東曲阜陋巷遷江蘇邳州岔河鎮顏家村落戶後的繁衍歷史。該支派曾在其先祖墓前立碑記譜,民國6年(公元1917年)顏景哲以殘碑為索據赴曲阜歸宗,並倡導敘署宗譜立碑。該譜除續立宗譜記和後記外,主要內容為姓源還邳北顏氏嫡裔世系、顏氏行輩、邳北支譜(分四房記載)、後裔分布圖、名人錄、顏家村簡介等。
十四、江蘇《南宗海州地顏氏宗譜》
1999年4月印刷,由江蘇海州顏氏修譜委員會編修,主修顏世山,顧問顏承儀,主任顏世學,主審顏世棟。16開精裝本,348頁,復聖堂印本。該譜主要內容記載顏氏嫡裔世系一至五十代及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隨顏氏南宗五十至六十代、南宗海州地顏氏世家支譜及七十一代懷字輩定居村落並依次分支編纂。前載譜序、堂號行輩、恩例、姓源,後記顏門軼事。為了使顏氏宗譜綿延不斷,經修譜委員會研究決定,建議小修時由顏廷波(顏波)、廷普、廷軍、廷輝等四人負責領頭續寫本譜。2009年1月1日,創立南宗海州地顏氏聯誼會,顏廷波(顏波)任會長。
十五、江蘇鹽城《東魯顏氏族譜》
明朝萬曆七年(公元1579年),浙江桐鄉石門顏氏遷居江蘇鹽城等派下裔孫之建寧司教顏科,全椒司教顏節,黃崗縣尹顏大化,庠生顏應韶、顏應鍾、顏應鈞、顏應朝、顏汝登,逸士顏應春、顏應節、顏應瑞、顏應辰等重修家譜,考功司郎中鄒國儒(字希顏)為之作序。其後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江蘇鹽城顏良孚裔孫顏愚(蔚巢)因其家藏舊譜日久蟲蝕,零落失次,恐其湮沒,乃重加修飾,國史家乘,備盡搜羅,抄撰將近十年,及克成,未及授梓而去世。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顏蔚巢之兄、賜同進士出身敕授文林郎知廣東潮州府海陽縣事鹽城裔孫顏敏為之作序,重加付梓成「四勿堂」本,存於鹽城、興化、高郵、白駒之顏良孚、顏良馨、顏良存、顏良弼四大支派宗人之手,世代寶藏。
十六、江蘇《潤州顏氏宗譜》(十二卷,+冊)
19巧年顏鑒纂修。賜類堂活字印刷,半頁十行,每行二十一個字,四周雙邊白口,單魚尾十冊,十二卷。其先世顏高(字東山)於明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由曲阜東鄉巨鹿村遷江蘇丹陽,累世相承。該譜顏心庵初修於清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顏亮臣再修於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其後三修於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四修於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五修於嘉慶七年(公元1802年),六修於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七修於光緒四年(公元1878年)。該譜收人《中華各姓祖先像傳集》第十卷。
十七、河南襄城((顏氏世家支譜》
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修。顏錫齡主修並作序。刻版印刷,印數不詳。該譜以明朝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定居河南襄城縣的顏子六十世孫顏定為始祖,傳至六十七世時,分為八支,按八支分別續至七十五世。另有自河南寶豐縣遷至襄城的顏子五十九世孫顏懋乾一支,單獨續至七十四世,附於譜後。
十八、安徽毫州((顏氏族譜》(存殘卷一冊)
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安徽毫州顏重禮同族侄顏懷玉、族孫顏士釒重修。16開木刻線裝本。卷首除顏重禮序之外,還有復聖嫡裔七十六代翰林院五經博士顏景育序及無名序一篇。顏重禮等所作「南徙毫郡祥系譜序」載:「顏氏自宋建炎二年復聖顏子五十代孫諱喻,字德配,承務郎,行三,扈從康王由東南遷至毫即家焉。歷宋元明清,從無紊繞。」後載顏氏嫡裔四十二代起,至五十代顏岐後裔衍至五十八代世系、五十代顏喻後裔衍至七十六代世系、四十九代顏隨後裔衍至七十三代世系、六十代顏俊後裔衍至七十四代世系、五十八代顏賢後裔衍至六十七代世系。
十九、安徽長豐《續修顏氏宗譜》(六卷)
1990年春,由長豐縣楊家廟顏氏後裔顏傳賢等人倡議重修,顏慶忠主筆。該譜內容基本以民國舊譜為主,丁口繁衍續修至1990年。卷一為譜序、人物傳略、世派吉字等。卷二至卷五為老世系及六世麟字各支派下世系繁衍概況。卷六為凡例、家訓、家規、執事名目、領譜字型大小、祠圖、墳圖等。長豐楊家廟顏氏明初由江西瓦霄壩遷徙而來,始祖顏盛典定居顏家岡。民國7年(公元1918年)首次由顏正文等人創修宗譜,民國38年(公元1949年)由顏禮安等人重修。
二十、浙江《會稽顏氏宗譜》
由浙江省會稽(紹興)橫溪顏氏後裔顏永桂等,於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創修。該譜承上虞縣黃泥道村顏藕香所存嘉慶年間顏氏舊譜而新修。復聖堂本。主要記載南宋顏岐後裔、顏子五十四世孫顏通賓派下橫溪顏氏的繁衍概況。
二十一、黑龍江寧安《顏氏族譜》
1941年,黑龍江省寧安縣東京城顏氏後裔顏廷超,目睹在日寇統治下朝鮮族被迫改成復姓,將被日本同化的事實,深感民族與家族危機,乃向族長建議重修顏氏族譜,得到贊同。歷時一年完成刊印本,三卷。該譜從曲阜故里族譜中全錄有關姓源、像贊、優撫恩例、顏氏世家譜序、行輩、嫡裔世家支譜等,同時對寧安顏氏支系(曲阜龍灣戶)自清代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由曲阜徙居黑龍江寧安城東北60里乜河落戶的300年歷史,譜系列表,並制定約法五戒四禁、凡例十則、族譜引、祖墳考、顏氏家廟記、跋、顏氏家訓摘錄等。該譜連同原稿均在「文革」中被毀,20世紀80年代顏廷超在外縣族兄處見到印刷本,又據此重新用鋼版刻印成本,並將譜系由直列改為表列式,上下相承,左右相連,一目瞭然,為修譜所首創,同時補寫了約法及顏氏家訓摘錄等。該譜曾贈送北京圖書館,受到重視。
二十二、《顏氏總譜》(十卷)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湖北顏氏後裔顏星,字柳次,合東魯、吳楚同宗修譜,未及刊就,不幸逝世,譜事中輟。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復聖七十七世孫寧鄉偽寧顏邦城,率顏懷德、顏邦耀、顏振徊及顏邦輝等人於長沙興建復聖廟後,集湖南各派修纂通譜。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歷時兩年,克復堂刊本,十卷本。卷一為續修顏氏總(通)譜序、小引,各公派下名錄小引,論人班行先後記,新建復聖顏子廟記,重刊寧鄉、瀏陽、益陽、永新、茶陵、安福、沔陽、湘鄉、泰和等地顏氏通譜、支譜序和小引等。卷二為「克己復禮」字型大小承領通譜各派名單、譜例、家規、禁議、曲阜譜序、永新等舊譜序。卷三為重刊各派文集、傳記、墓誌銘等。卷四、卷五為《陋巷志》。卷六為《顏氏家訓》。卷七為魯公文集,分上下卷。上卷載歷代文人贊記詩文,下卷載魯公奏疏、碑銘等。卷八為三刻受姓源流小引、重刊始祖圖序、復聖公以上世系之圖、重修東魯顏氏始祖復聖公宗支總錄、重刊魯公至詡翊翔三公五派總錄等。卷九為重刊江西吉安府吉水縣滬源衡公派下名錄。卷十為瀏邑東鄉源流序、小引,瀏陽東鄉象喜公派下三房舊序,悅奎公德配曾孺人墓誌銘,湖南瀏陽東鄉曉公派下名錄,榮公次子德公派下名錄,象喜公長子志綱、次子志常、三子志倫派下名錄,瀏陽東鄉筠窩象治公位下名錄,墓圖等。
二十三、江西永新《中陂顏氏族譜》(二冊)
清乾隆二十五年(公元1760年),江西永新縣中陂顏氏族人重修。主修為首事顏步雷等14人。線裝八開木版印刷。該譜依舊譜原本刪其文翰,中陂自顏岳起,西溪自顏觀遠起,磐湖自顏士澗起,另立三部,別名「余慶」,分別標名「天」、「地」、「人」。「天」字部存中陂總祠「孝友堂」,「地」字部存西溪房祠「燕詒堂」,「人」字部存磐湖分房祠「惇倫堂」。主要記載顏岳於宋太平興國年間自搗石徙居北鄉三都中陂子孫繁衍的情況。上冊內容為搗石徙北鄉三都中陂顏岳世系揭圖(自七世顏岳起至十九世衍分四房止)、中陂第二房顏觀善世系揭圖、中陂第三房顏觀惠世系揭圖、中陂第四房顏觀靜世系揭圖以及支派世系揭圖等,後附中陂顏宗魯位下顏子泰、顏子明世系圖和顏子貴位下顏進方、顏進輝世系圖。下冊內容為《顏氏列祖傳贊壽序》,有理學家顏山農(顏鈞)傳等人物傳記,魯公遺像、詡公遺像及像贊和中陂顏氏列祖像贊、壽序等。
二十四、江西永新《東里顏氏敘倫堂六修族譜》(八冊)
2001年12月,由江西省永新縣東里鎮顏家村顏氏族人重修,顏立程主修。東里族譜已經六次續修,一修時間無考,二修於明宣德八年(公元1433年),三修於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三次主修均無考;四修成書於清乾隆四十九年(公元1784年),主修顏嘉漠;五修於1919年,主修顏詠軒。現存五修舊譜一套八冊。六修族譜是在五修舊譜的基礎上續修而成,體例沿用舊譜格式。
二十五、江西《萍鄉顏氏七修族譜》(五冊)
1997年,由江西萍鄉顏氏族人第七次重修,主修顏明山,副主修顏壽康、顏光德主編顏光德,副主編顏春泉、顏瑞明。該譜共五冊十四章,16開精裝本,2100餘頁。第一冊除譜序外,一至九章,分別是源流世系、宸翰、歷屆譜序跋、祠堂圖記像贊、先輩名人錄、文翰、譜規家規家訓、萍鄉顏姓分布地名志、新派行引和對照表。第二冊至第五冊從第十章至第十三章,分記萍鄉插嶺、曲坑、大沙塘、金沙灣等各支派世系;第十四章為附錄,後為編後記等。該譜序載萍鄉顏氏曾六次修譜:初修於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由顏懋光作序並寫跋;重修於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與初修相隔49年,顏樹德作序,顏培元寫跋,顏培天寫修譜告祖文;三修於清嘉慶十三年(公元1808年),與二修相隔40年,顏培化作序,顏鍾琳寫跋;四修於清咸豐三年(公元1853年),與三修相隔49年,顏正瞻作序寫跋;五修於清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與四修相隔45年,顏熙作序,顏雲洗寫跋;六修於1932年,與五修相隔34年,顏孔鑄作序,顏永逸寫跋;七修於1997年,與六修相隔65年,顏光德作序,顏春泉寫跋(萍鄉顏氏七修族譜時考慮出書時間,顏仕勉派下分支在1997年6月發譜,由顏真愚、顏錫榮作序,顏潔元寫跋)。萍鄉顏氏以梅洲初祖顏仕宏為一世祖。
二十六、江西上饒《顏氏族譜》(五卷)
民國31年(公元1942年)重修,陳殷作序。刻版印刷,印數不詳。該譜是繼清嘉慶八年(公元1803年)、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的舊譜而重修。記載清康熙年間顏仙、顏彭及其子顏庚,由福建永春縣遷至江西上饒定居後的繁衍狀況。
二十七、湖南邵東梅塘清潭《顏氏族譜》
1993年由顏堅生任主修,顏銀生、顏達明協修,副主修顏立祥,總纂顏家卿,會計顏赤紅,出納顏漢生,集邵東、康橋、梅塘、清潭、顏家屋等地顏氏支派為一譜。由顏堅生作序,顏家卿、顏博士寫跋。距上屆譜成時隔59年,1993年春於清潭譜局印成。
邵東顏氏修譜始於明代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6年),顏如瑤與兄顏如環集南團雅坊支派撰稿於羅湖書院,顏譖後裔顏忠友、顏忠明暨生員顏朝彰集梅城小溪宗支造冊呈請附修。
清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顏以昭後裔顏星,字柳次,合東魯、吳楚同宗修譜,清潭支則由顏學山及其祖顏行效、叔顏行緯,首領梅派,隨顏柳次於湘潭懺心寺,集顏譖、顏瑤裔之丁稿,未及刊就,顏柳次不幸逝世,譜事中輟。二十餘年後,顏學山復率弟行顏懷瑾、侄行顏宗元、顏宗贊、顏上達等將梅邑小溪顏譖、顏瑤後裔調用之丁稿,重新整理,於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成譜,本屆譜自始至終歷時32年,距上屆譜成197年。
清嘉慶二十年(公元1815年)七十七世祖寧鄉偽寧顏邦城率顏懷德、顏邦耀、顏振洄及顏邦輝等人於長沙興建復聖廟後,集湖南各派修纂通譜,成於清嘉慶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歷時兩年,距上屆成譜時隔74年。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春,七十七世祖顏邦瑞率顏澤湘倡修家乘,乃由顏邦佑、顏其佩、顏澤湘、顏家振董其事,集新邵安邑同支,撰就成牒,時值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歷時三年,距上屆成譜時隔47年。
光緒二十八年(公元1902年)七十九世祖顏燮勛任總修,其堂弟顏靜奄任清書,族孫顏士才任纂修,顏家梅任經理,歷時三年完成,距上屆時隔41年。
1934年顏吉皆任主修,顏松岑任主修兼總纂,集邵陽、武岡、湘鄉、益陽、祁陽等顏氏17支派建總祠於邵陽,借總祠為譜局歷時三年修成,距上屆修譜時隔31年。
二十八、新修《湖南婁底顏氏支譜》
1984年5月,顏景璋後裔官塘支房首議譜事。各支房踴躍響應,於1985年5月召開闔族各房代表會議,公推顏復火昆、顏靜君任總修,顏昌齡、顏毅堅任纂修,顏家訓、顏滿庄任監修,顏家賢、顏超華任校書,顏家友任經理,共同董其事,並聘顏昌資、顏昌瀛、顏昌燾、顏昌福、顏康寧、顏鼎生為顧問,顏超華作序,顏復焜寫跋。歷時兩年,於1986年秋完成,是為第八修,距上屆修譜時隔39年。
該譜於1945年4月開始七修,七十九世祖顏澤其、顏靜奄任總修,顏允述、顏化學任纂修,顏昌資、顏滿祖任校書,顏家軒、顏樹資任經理,歷時三年,於1947年冬完成,距上屆譜成時隔12年。
二十九、湖南湘潭《高山壩顏氏六修支譜》(四卷)
1943年重修。上承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五修支譜,記載翊房服祖派六十三世祖脫公自明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隨父兄由瀘源徙湘潭原十一都十甲即碧泉鄉第十三保高山壩顏家灣開基繁衍概況。至七十世衍分為「東、仁、信」三大房,三大房以後七十一世再衍為「瑞、林、祿、巽、明、美」六小房。大房裔孫繁衍於顏家灣,次房子孫聚居於辰山一帶,三房嗣代則散居於花市等處。三房公推顏惠卿、顏子貴、顏阱甫、顏南生、顏佐卿、顏內昆、顏致誠、顏福盛8人為房修,經徵集會編,而後付印成顏氏兌月堂本,分發各房寶藏。
⑧ 五光十色和五顏六色的區別
五光十色加起來是15種,五顏六色加起來是11種,直觀上來說這就是區別。但其實是沒有區別的,中文裡面說的五光十色,五顏六色不是指具體的顏色種類,是用來形容色彩復雜或花樣繁多,比如近義詞五彩繽紛、萬紫千紅,理兒是同一個理兒。
⑨ 這,就叫愛情!外國女子痴情河北殘疾小伙,結為夫妻3載不離不棄,後來呢
3年後,李康宇走了,他走得非常安詳、平靜。雖然和顏淑英在一起的日子只有三年,但他人生已再無憾事!李康宇走後,顏淑英也沒有回國,而是接力了李康宇的事業,她要將李康宇的堅強精神發揚光大。聽過他們故事的人都被深深感動,是的,當一個身體狀況不佳的人都這么努力,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去奮斗呢!
⑩ 木化石的化石資源
硅化木主要生成於中生代時期,以侏羅紀、白堊紀最多。從中國1:200000區域地質圖資料分析,全國各省均有侏羅紀、白堊紀的分布,因此硅化木的地理分布范圍應當遍及各省。人為的異地硅化木,由於某種需求也在不斷擴大,全國各地的花卉奇石市場,處處都有硅化木的蹤跡。下面僅搜集部分原地、異地硅化木產出相關資料以示分布的廣泛性。
1)貴州省赤水金花坎、習水良村一帶侏羅紀、白堊紀的松柏類硅化木化石。
2)山東省臨朐丶費縣的紅筆樹硅化木,樹干長12米,直徑0.40米。
3)四川省自貢市大山埔是侏羅紀恐龍的聚集地,還產有樹干長20多米的硅化木。
4)雲南省元謀縣境內分布奇異土林,在土林砂礫的岩層中,還發現礫屬硅化木。
地質公園。
硅化木化石南北綿延分布近七公里,露出地面的硅化木樹干長一米多,尚有樹干需四五個人合圍,有一直立硅化木底部還露出部分樹根,另一棵樹干長10餘米、樹干直徑達2米多的松科硅化木化石,年輪依稀可見,連樹皮和蛀蟲咬過的痕跡也被保留下。
穿岩硅化木森林由松、柏、杉、銀杏、樺樹等組成原始森林,距今1.12億年至2億年前侏羅紀至白堊紀地質年代。不久前在澄潭江一帶發現水沖硅化木。新昌縣發現罕見的硅化木新種,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段淑英定名為「新昌南洋杉型木」。
6)河南省孟津縣黃河小浪底景區內的黃鹿山鄉津西村白龍廟旁發現一棵在中原少見的硅化木,呈黑紅色,直徑有1米,裸露出地面部分高2.5米。
7)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動力區的一個建築工地,在挖地基時發現了大量距今2萬多年的古生物化石,包括猛獁象、野牛、野馬、披毛犀、羚羊、硅化木。
8)新疆東部的伊吾縣,在北邊一百餘公里的淖毛湖戈壁上發現兩株巨大硅化木。距今至少有1.5億年,樹根、樹干、樹皮、樹枝保存完整一株長達17米直徑1.05米,另一株長11.5米,小頭直徑1.15米。
9)廣東省順德陳村第五屆中國花卉博覽會中的花卉大觀園,展出一株異地硅化木,距今大約1.37~1.95億年,原產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伊吾縣淖毛湖戈壁上,長16.7米,根部直徑2.3米,頂端直徑1米,重約53噸。這里原有兩株巨大的硅化木,大的一株被運來了。
10)深圳市仙湖植物園內建立異地硅化木古植物園,佔地2萬平方公里。仙湖植物園內來自遼寧、新疆、內蒙古等地的500多株中生代硅化木,屬於松杉類植物。並在二樓展出硅化木主題的古植物進化、演化標本,展示了地球中生代、新生代的植物生態環境。
11)北京市故宮博物院內的御花園中,也有異地硅化木裝飾。
12)廣東省順德市陳村花卉世界,移植異地硅化木。
13)上海市一硅化木化石收藏家,硅化木化石藏品達一萬余件,硅化木除產於中國外,還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加拿大等五十餘個國家和地區,其中有一硅化木樹根藏品需三人手牽合圍,另還有一件硅化木藏品樹干高約二米,樹干直徑一米余,奇特之處在於樹干三分之二以上硅化,形成堅硬的硅化木,三分之一為炭化,炭還可燃燒。
14)重慶市永川區永瀘鄉的石松坪硅化木,主幹直徑最大的達1.25米,長11.12米。
15)河北省曲陽縣城北10公里處,西大洋水庫以南,與唐縣交界處一片丘陵地帶,在南北長二三公里的數個山坡上分布著硅化木,年輪清晰。
16)山東省日照市硅化木產於莒縣大石頭鄉北澗村-小穆家村、棋山鄉珠山一帶,以五蓮縣石場南仲家至東候家溝村一帶為主,距今1.35億年,產出層位萊陽群楊家莊組。
17)山東省東部即墨市的馬山自然保護區位於即墨市西部大信鎮和營上鎮的交界處,硅化木,已發現11株,屬南洋杉科,出露地層為早白堊紀青山組。
18)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老石旦煤礦附近產出的硅化木化石,樹干長38米。
19)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市西南方向的哈順戈壁灘上,在雅丹地貌上,人稱「魔鬼城」的地方有1.4億年前的硅化木化石。
20)四川省自貢市硅化木出露於月長山嶺採石場,1983年9月被採石工人發現。一株樹干長23.3米,為銀杏類,最大直徑為1.3米,小的分枝有10個,上部含炭質較高,表層保存稍差。另一株長13米為松杉類,最大直徑為1.08米。硅化木埋藏在距今1.6億年的中侏羅紀下沙溪廟組底部砂岩中,與大山鋪恐龍化石群相毗鄰。
21)北京自然博物館計劃在展覽樓正面綠地上,建成一遍異地瑪瑙狀玉髓硅化木化石林,預計在6月完成。這些硅化木原產於遼寧省北票,距今1.3億年,硅化木樹干總長約40多米,分10 段,最長的一段長11米,直徑最大的有1米多。
22)杭州西湖岳王廟旁有一棵柏類硅化木,當年被種植在岳飛被害的風波亭前「精忠柏」。
23) 四川省永川市王坪鎮中生代株羅紀硅化木化石,植物名稱石松,杜甫曾寫「萬年松化石」。
24)、福建省華安縣大坪鎮二三公里處產硅化木化石,古人以「隱隱有松鱗,以手觸之,石磊磊有聲」來描述松化石的特徵,地質時代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屬侏羅紀時期。據當地鄉民說,山裡頭松化石很多,這株在水邊的億年松由於高大更而引人注目。
25)、四川宜賓市東南68公里處,有一天然竹園。那裡粗如碗口的楠竹,根連枝疊。擁青瀉翠,鬱郁蔥蔥,蔭覆著500多座山丘,總面積達6萬余畝,這就是國內外罕見的蜀南竹海。在竹海北面二龍口鄉有裸露地表的硅化木群,分布在4平方公里的范圍內。
26)江蘇徐州彭城雲龍公園異地硅化木石林,佔地2000多平方米,移植異地硅化木達100多株,有的樹高10米左右,直徑1-1.5米,投資130萬元。
27)山西省長子縣在距具城10公里的南蘇村和壑子村一帶的山嶺上產出硅化木,植物系柏樹類。暴露在地表的就有43棵。其中,最長的13.9米,最短的2米左右,直徑最粗的1米以上,最細的0.5米。有的樹叉、年輪清晰可辨。山西為開辟新的旅遊景點,決定擬在原產地興建硅化木化石博物館,設計方案在進行中。
28)山西省太原市山西省博物館1982年經批准收藏了一棵11米高的硅化木化石。
29)山西省晉東南地區博物館1985年收藏了一棵13.9米的硅化木化石,現安裝在長治市東大街府城隍廟院內,供遊人觀賞。
30)四川安岳縣的馬門溪恐龍是侏羅紀晚期馬門溪恐龍化石,為亞洲第二大恐龍化石,距今1.4億萬年相關的還有硅化木、大象、熊貓、魚龜等化石。
31)遼寧省旅順博物館園區內的異地硅化木林,由大連市政府投資建設,計劃2003年上半年展出。硅化木來自遼寧省北票市,距今約1.6―1.8億年,19株硅化木樹種有雪松、金松,樹干長6米,直徑可達1.5米。
32)四川省簡陽三岔湖花島,有與恐龍同時代的珍稀樹種銀杉,1.5億年前的硅化木。
33)遼寧省北票市約四十公里的四和屯,是上園鎮草米店兒村的一個村民組,豐富的古生物化石使它在世界古生物界佔有一席之地。展覽 館內收藏熱河生物群中各種植物化石、硅化木、昆蟲化石、爬行動物、原始哺乳動物化石。
34)遼寧省朝陽縣鸚鵡嘴龍三塔中國鳥鱘魚、狼鰭魚、硅化木、昆蟲化石。
35)陝西省延安市宋代沈括在他的《夢溪筆談》中記述過延州(今陝西延安)永寧關發現有數百莖石化林木。
36)四川省永川縣永瀘鄉石松坪小丘上有不少石松硅化木,主幹直徑最大的達1.25米,長11.12米。
37)浙江永康中生代時期植物茂盛,一次又一次劇烈的造山運動把大量茂密的森林埋入地下形成硅化木植,物種類有松、柏、樟。
38)雲南昆明地區發現的早二期疊世珍貴樹蕨莖干雲南輝木硅化木,保存在二疊紀玄武岩中,主體保存在原地,待開發為遺跡博物館。
39)遼寧省錦州古塔公園北部的異地硅化木林,佔地4000多平方米,硅化木形成於1.5億年前,共200多株,樹干粗大,直徑多在一米以上,大部分來源於遼西化石群。
40)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溫泉縣的天山山谷地帶,發現大量距今一億三千萬年的硅化木及海洋生物化石群,分布面積達6平方公里,樹木排列緊密,紋理清晰可辨,樹木直徑達二米左右。
41)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動力區的一個建築工地在挖地基時,發現距今已有2萬多年猛獁象、野牛、野馬、披毛犀、羚羊及硅化木。
42)南京棲霞山風景區的古御花園佔地30多畝,原為乾隆行宮,有異地珍貴的硅化木一株。
43)福建閩侯免耳山1.3億年硅化木。
44)廣西百色,在百色盆地大約80萬年前,一個巨大的隕星撞擊亞洲的東南部,碰撞引起熔融碎片飛濺,大地到處燃燒。大火焚燒了百色盆地里茂盛的森林,使它下面的礫石層暴露出來 , 根據在實驗室分析得出的炭屑和硅化木碎片,正好與舊石器和玻璃隕石保存於同一層位,考古學家認為百色舊石器時期發生過隕星撞擊地球事件
45)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東北部黑油山從1億8千多萬年前,即侏羅紀、白堊紀時期,大片含油岩層在這里形成,1983年,在黑油山南麓13萬平方米的公園內有「拓湖」,湖中有兩小島,稱「孤島」、「足島」。足島上立有3株2億年前形成的松樹硅化木。
46)常州侏羅紀恐龍公園,運用電、聲、光技術,營造侏羅紀時期植被和各種恐龍模擬模型,並異地移植一百餘株大小不等硅化木。
47)北京木化石,產於北京市延慶縣千家店鄉下德龍灣。該石大多垂直地面出露,最大的直徑2.5米,小的有幾十厘米,一般為0.5~1.0米。顏色有灰白色、灰色和褐色。其橫斷面上,有清晰地一圈圈規則美麗、疏密相間的年輪;在縱斷面上,有細微的縱向紋理和凹凸不平、厚約1厘米左右的化石樹皮。
48)2016年重慶北碚發現木化石群。
下德龍灣木化石大多是裸子植物中的松柏類,保存在下德龍灣侏羅系後城組砂頁岩地層中,至今已有1億3千萬年歷史。那時成片的森林由於燕山運動及火山噴發被埋入地下,在缺氧高壓環境中,富含二氧化硅的地下水慢慢滲透到樹木的內部,二氧化硅分子與樹木的有機質成分進行置換,而樹木的結構則被完整地保留下來,變成了木化石,隨著地表抬升,木化石又露出地表。下德龍灣木化石,在方圓幾平方公里內,出露的約有40多株,有的高出地表近2米,其出露面積之大、數量之多、樹徑之粗在國內都較為少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