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不能考大學

馬來西亞華人為什麼不能考大學

發布時間: 2022-09-07 21:35:27

A. 我朋友說。如果中國人來到馬來西亞讀高中,高中畢業了,統考文憑也拿了。可是卻不能回中國讀大學中國不

中國籍的就算馬來西亞畢業了,回國也得參加高考。除非你初三開始改成馬來西亞國籍。那麼可以作為留學生申請中國的大學。要不你就在馬來西亞或者別的國家申請上大學。

B. 馬來西亞華人上大學

抱歉,下文的意思是九十年代以後,種族配額制度還在進行,不過沒有在行政執行時的操之過無不及,加上私立大學被允許設立,所以現在馬來西亞華人上大學困難的情況已不復存在。

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之間很難。
經過一九六九年種族暴動事件後,大馬政府制定了新經濟政策,規定在公共機構、商界、教育領域等給予馬來及其他少數土著一定配額。然後在執行過程中操之過無不及,結果導致當地華人有大部分高中成績很好,可是本土大學拒收,只有少數成績最好的華人才能念當地大學。後果是華人社會埋積了許多不滿,大量人才外流,其中好像新加坡就受益不淺。

九十年代大馬執政黨在選舉中慘勝,為了獲取華人支持,這樣的行政偏差才被糾正過來。所以現在已經沒有了。

C. 我是馬來西亞華人,就讀獨中。想問如果沒有拿馬來西亞國中文憑,只拿獨中文憑,在中國讀大學會難嗎因為

是誰告訴你馬來西亞國中文憑不是國際性文憑?
國中文憑和獨中文憑都是受到國際承認的
我有不少朋友都是通過國中文憑申請去外國讀書(中國、台灣、香港、韓國、日本、澳洲、美國等等)
如果還不明白的話,可以去看該國的大使館或大學的網頁查詢,那裡寫很清楚都接受兩文憑

D. 在馬來西亞打工的中國人可以在馬來西亞讀大學嗎

可以,但是必須回國把工作簽證換成是留學簽證,以下是申請馬來西亞大學的條件和材料:
一、申請人報名時需提交下列文件:
1、報名登記表
2、最高學歷畢業證書或在讀證明復印件,成績單復印件
3、身份證及護照的復印件
4、照片
二、向學校交納注冊費
三、取得學校的正式錄取通知書,辦理因私護照:
申請人憑錄取通知書和有關文件,到戶口所在地公安部門申請護照。
四、申請移民局留學批文的申請:
1、申請人領取護照後,需提交下列文件給學校:
(1)護照
(2)學歷公證書(中英文)正本,
(3)成績單公證書(中英文)正本,
(4)二寸照片10張
2、申請人約在30天左右獲得馬來西亞移民局批准。
五、申請人收到馬來西亞移民局留學批文時
到馬來西亞駐中國使領館辦理入境簽證。
六、准備赴馬來西亞:
1、提前預訂機票,(准備一些在大馬的日常用品)
2、申請人領取簽證和機票後,需提前7天告知學院赴馬具體日期、航班號及到達時間。
(以上信息只供大家參考,申請時請以學院的要求為准)
註:中國公民申請赴馬來西亞留學(進修、研修)簽證,須提供的基本證件材料:
(1)申請人的有效護照及照片(須與護照照片一致);
(2)入學通知書;
(3)有關公證書原件(主要包括各種學歷公證,成績公證,出生公證等);
(4)如系獲得獎學金者,須提供獎學金證明;
(5)如系托福,雅思考試(或其他有關考試)者,須提供有關有效考試成績證明。

E. 請教中國國籍,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身份,讀當地的高中,還能報考國內大學嗎

孩子和第二家園主申請人一起辦理第二家園簽證也好,要上學時也得把簽證轉換成留學簽證,具體可不可以當海外華人考取中國大學得到中國各個大學咨詢,應該有個考試的。

F. 馬來西亞華僑生聯考怎麼樣可靠嗎據了解可以百分百考上重點大學,真的假的

什麼是華僑生聯考?

華僑生聯考又稱為「華僑港澳台聯考」、「華僑港澳台聯招」,其全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普通高等學校聯合招收華僑、港澳地區及台灣省學生入學考試」,已經有30年歷史之久,是廣大華僑、港澳台學生就讀國內大學的最佳途徑。該考試的主管單位是教育部、國務院僑辦、國務院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廣東教育考試院下設的「聯合招生辦公室」負責該考試的政策制解讀及日常管理。

  • 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針對華僑及港澳台地區的一種統戰政策;

  • 是國家為了照顧華僑港澳台的子女在國內的升學而定製的一項特殊駕馭政策;

  • 是平行於全國「普通高考」(統考)的另外一種升學形式;

  • 是一條讓孩子直升中國一本名校的綠色快捷通道!


滿足什麼條件才能參加華僑生聯考?

華僑考生必須取得外國長期或永久居留權,且近四年(每年截止報名之前)之內,有國外實際居住兩年以上的記錄(一年中實際在國外居住滿9個月可按一年算)。


通過辦理馬來西亞第二家園身份是獲取華僑生身份最直接最簡便的方式,成本最低,全家獲取馬來西亞身份之外同時滿足華僑生身份。

http://www.mm2hplan.com/lxdm/20160316615174103.htm

為什麼很多廣告都說華僑生是百分之百考試重點大學的?是因為華僑生的分數線拉的比統考低很多,考綱都是簡單的基本知識,這個政策是國家為了吸引海外學子會回國出台的,畢竟沒有在國內學習的親們很難應付高考統考這么大鴨梨的考試。如果是在國內學習的親們通過這個身份考試是不是容易多了?學習好不好依然是每個人的問題,如果不學習,誰還能保證考得上重點大學呢。

G. 我是一名馬來西亞人,想要到中國留學,但大學進入的基本資格是12年,而我們這里只接受11年的教育,那

馬來西亞的11年中小學教育(完成SPM)其實是不足夠直升任何大學的,就連留在馬來西亞讀大學也要先讀先修班(STPM)、預科班(Matrikulasi)、A-level、Diploma 等等。

中國大學也一樣,接受的資格有獨中統考文憑、STPM 、A-level 和其他同等資格。
SPM只能申請設有預科部的大學,如華僑大學、暨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

另外要注意的是,除了獨中統考文憑以外,一般均需通過漢語水平考試(HSK)4至6級。
可以向董總學生事務局查詢詳情。

H. 馬來西亞華人未來怎麼辦

馬來西亞固執偏激封閉,很難發展下去的。


,馬來西亞的人口結構中,華人所佔比例正在逐年減少。根據馬來西亞最大的獨立智庫「亞洲策略與領導研究院」的統計數據,如果該國目前的外向移民趨勢不變的話,到2030年,馬來西亞華人佔全國人口的比例將從1957年的38.2%下降到19.6%。若此數據屬實,那麼是何原因導致華人紛紛離開馬來西亞?對此,記者采訪了幾位馬來西亞華人,聽他們講述在馬來西亞的真實生活以及出走原因。

華裔在馬人口佔比下降近20%

目前在北京工作的馬來西亞華人邱先生向記者證實了美國媒體的報道。他說:「根據馬來西亞統計局最新的數據,馬來西亞現有人口約3100萬,其中華人比例約為20%多,也就是七八百萬左右人口,而之前所佔比例在40%左右,相較之下,華人確實減少了。」

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歷史系的大三學生鄧世軒,是來自馬來西亞的華人留學生,在馬來西亞留北京學生會中擔任副主席。據鄧世軒介紹,馬來西亞是多元種族的國家,雖然擁有不少的多元社區,但華巫印(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的簡稱)很多時候不是共同生活在同一個社區,而是形成以單一族群為主的個別社群。這是隨著各族群的生活習慣自然形成的,有歷史因素。

鄧世軒說:「如馬來人除了在城市生活以外,大部分集中在鄉村或城市邊緣地帶,主要是因為在殖民時代馬來人多數務農。而當時的華人移民多數經商及做苦力,於是在華人佔多數的城市或生活區漸漸發展起了城鎮式的社會,開始了買賣生活必需品的商業活動,所以現今華人一般集中在城市,華人同時也是國家城鎮建設的參與者。」

鄧世軒還談到生活中馬來人和華人之間的相處。「大家也會互相買賣交流,但不會干涉對方的生活,或許在政治層面上大家的爭議會比較大,如對伊斯蘭法的認同及土著權益的態度。」

華人族群福利遭差別對待

曾在中國傳媒大學留學的馬來西亞華人女孩銘霓,目前在北京工作。她說,「確實有感覺到華人比例在慢慢降低,身邊人也有移民的傾向。」當被問及原因,銘霓坦言稱,「雖然華人在馬來西亞的生活還不錯,但族群福利上會被差別對待。除了馬來人,其他族群常會被政府的一些政策打壓。比如教育方面,像國立大學,馬來族群能考進的幾率比較大。他們會有很多政府補貼,然而其他族群並沒有。」

銘霓對記者說,這種差別對待的現象在馬來西亞被稱為「固打制」。記者了解到,「固打制」,是指在教育方面實行以馬來人利益為主的種族配額制。「馬來西亞政府的大部分海外升學獎學金頒發給馬來人。在公立大學招生方面,馬來西亞當局也是以種族政策和『固打制』為由,將專業領域如醫科、工程系、法律、葯劑系及生物科技等分配給馬來人,華裔優秀生縱然成績顯著,也不一定能順利進入理想的大學。」

已經於2015年移民至澳大利亞的馬來西亞華人林思霆,對記者談起她當初離開馬來西亞的原因。「國家對待華人的制度不公平、不公正。教育方面,在馬來西亞進入大學是有限制的,如果有100個學位,馬來人不管成績如何都可以佔有70個名額,剩下30個名額給華人和印度人。為了孩子只好移民澳大利亞,我不想我的孩子被不公平對待,我們可以一起競爭,但是在馬來西亞,是看膚色的。」除此以外,林思霆說,「政治方面,所有的政府高級職位也多是保留給馬來人,當局還利用種族和宗教分離人民。經濟方面,經商也必須保留一定的股份給馬來人,以前是30%,現在是51%,才可以發營業許可證。」

林思霆說,「我的祖先從中國南下南洋,到馬來西亞落地生根,到我們移民澳大利亞,追求的是更好的生活。」

專家分析:「馬來人優先」的思想仍根深蒂固

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社會文化研究室主任許利平分析稱,馬來西亞華人比例在逐年減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1957年建國初期,馬來西亞的華人和馬來人的人口比例是不相上下的。而華人比例出現逐年下降的原因,一是華人的出生率相較其他種族更低,像馬來人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到四個孩子,甚至十幾個孩子,這就造成華人在總人口中所佔比例越來越低。

第二個原因是,馬來西亞政府實行的「固打制」,要求按照種族比例來錄取大學生,給馬來人很大的優待,導致華人去國外追求更好的教育,繼而在國外工作並移民定居。

第三個原因,雖然馬來西亞政府取消了以馬來人優先的新經濟政策,但馬來人優先的思想在馬來西亞還有廣泛的社會根基。這些因素導致越來越多的華人選擇外向移民。

許利平稱,華人比例下降是個客觀規律,而且這一趨勢還將持續,未來十年還會繼續下滑。

馬來西亞吉隆坡唐人街(來源於人民網)

沒有華裔,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

馬來西亞,這個和我們相隔不遠、面積不大的國家,和中國有著很深的歷史淵源。馬來西亞華人的移民史可追溯至漢代,唐宋時中國和馬來群島已有頻繁的商業活動和文化交流,元代時已有華人在當地定居的明確記載。到了明代,鄭和下西洋時曾多次在馬六甲停留。至今,作為馬來西亞的一個州,馬六甲仍然保留有大量與鄭和有關的遺跡。一些華人因為和當地人通婚,開始在馬六甲定居,漸漸受馬來文化影響,繁衍開來,但依然保留了華人的很多風俗儀式。此時開始,華人開始在馬六甲形成聚落定居,逐漸成為馬來西亞的重要民族。

在馬來西亞,華社通過中小企業為馬來西亞經濟發展做出突出的貢獻,部分最有名的大企業都來自華人。2009年,華社研究中心出版了《勤儉興邦—馬來西亞華人的貢獻》一書,書中詳盡地講述了一代代華人為馬來西亞做出的貢獻。書中寫道,「華人先輩以自強不息的精神,大膽開發錫礦、拓展農耕地、建立村鎮及塑造井然有序、充滿活力的社會,促使馬來半島各土邦逐漸繁榮起來。至獨立時,絕大部分華人已落地生根並安分守己地以這個國家為安身立命之地了。」

馬來西亞華人不僅搭建了中馬交流的橋梁,而且在加強中馬經貿合作、促進對華投資、增進中馬民間交流等方面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其中較為知名的馬來西亞華人企業家有「U盤之父」潘健成,現任群聯電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享有「酒店大王」和「亞洲糖王」之稱的郭鶴年,是馬來西亞最傑出的企業家。2012年12月12日,郭鶴年曾獲得中國經濟年度人物終身成就獎。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曾經表示,沒有華裔社群,馬來西亞不會有今天的面貌;沒有華裔社群的支持,馬來西亞的未來是沒有希望的。

I. 馬來西亞的華裔能享受國內高考降分錄取的待遇嗎

能,不過你必須是真正的馬來華裔,因為現在好多國內的都跑到外面零時買一個本外國護照,充當華裔來騙取考試優惠,所以國家查的比較嚴。但如果是真正的就沒問題了!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5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4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3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2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67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5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