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棕油是什麼做的
❶ 棕櫚油是什麼油說詳細一些
棕櫚油概況
【2007.10.15 01:01】 來源:大連商品交易所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棕櫚樹原產西非,18世紀末傳到馬來西亞,逐漸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目前,東南亞、南美洲、非洲的很多國家都種植棕櫚樹。棕櫚果經水煮、碾碎、榨取工藝後,得到毛棕櫚油,毛棕櫚油經過精煉,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得到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色拉油(RBD PKO)。根據不同需求,通過分提,可以得到24度、33度、44度等不同熔點的棕櫚油。棕櫚油具有豐富的營養物質及抗氧化性,在食品工業以及化學工業領域均有廣泛應用。棕櫚果實中脂肪酶或脂肪酸過氧化氫酶的水解使得棕櫚油的品質不夠穩定,需要採取在儲罐中充填氮氣等方法來保證其質量。
(一)棕櫚油的發展歷史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棕櫚樹通常2-3年開始結果,8-15年進入旺產期,到18-20年後開始老化、產量降低,這個時候通常需要砍掉重植。棕櫚果生長在棕櫚樹的大果串上,每個果串大約有棕櫚果2000多個。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規模提高棕櫚油的產量。現在經過改良後的棕櫚產品已經廣泛在熱帶地區的非洲、拉丁美洲和東南亞種植。其中棕櫚油產量高度集中在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
(二)棕櫚油的生產工藝
人們通過水煮、碾碎、榨取的過程,可以從棕櫚果肉中獲得毛棕櫚油(CPO)和棕櫚粕(PE);同時在碾碎的過程中,棕櫚的果子(即棕櫚仁)被分離出來,再經過碾碎和去掉外殼,剩下的果仁經過榨取得到毛棕櫚仁油(CPKO)和棕櫚仁粕(PKE)。油棕果實中含兩種不同的油脂,從果肉中獲得棕櫚油;從棕櫚種子(仁)中得到棕櫚仁油,這兩種油中前者更為重要。以上所有的這些產品,均被有效的應用於食品、化工、農業等領域。可以說棕櫚是一種很好的經濟類植物。
經過上述初級階段的榨取之後,毛棕櫚油和毛棕櫚仁油被送到精煉廠精煉,經過去除游離脂肪酸、天然色素、氣味後,成為色拉級的油脂-精煉棕櫚油(RBD PO)及棕櫚油色拉油(RBD PKO)。經過精煉的棕櫚油在液態下接近於無色透明,在固態下近白色。此外根據不同用戶的需求,棕櫚油還可以經過進一步的分餾、處理,形成棕櫚油酸(PFAD)、棕櫚液油(簡稱OLEAN)、棕櫚硬脂(簡稱STEARINE或ST)。油棕果實里含有較多的解脂酶,所以對收獲的果實必須及時進行加工或殺酵處理,棕櫚毛油容易自行水解而生成較多的游離脂肪酸,酸值增長很快,因此要及時精煉或分提。
規格
游離脂肪酸
水雜
碘價
色澤
熔點
毛棕櫚油
5.0%以下
5.0%以下
---
---
---
精煉棕櫚油
0.1%以下
0.1%以下
50-55
紅色3或6以下
33-39
毛棕櫚液油
5.0%以下
0.25%以下
56以上
---
24以下
精煉棕櫚液油
0.1%以下
0.1%以下
56以上
紅色3或6以下
24以下
毛棕櫚硬脂
5.0%以下
0.25%以下
48以下
---
44以上
精煉棕櫚硬脂
0.2%以下
0.15%以下
48以下
紅色3或6以下
44以上
表1:棕櫚油質量指標
棕櫚油中富含胡蘿卜素(0.05%-0.2%),呈深橙紅色,這種色素不能通過鹼煉有效地除去,通過氧化可將油色脫至一般淺黃色。在陽光和空氣作用下,棕櫚油也會逐漸脫色。棕櫚油略帶甜味,具有令人愉快的紫羅蘭香味。常溫下呈半固態,其稠度和熔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游離脂肪酸的含量。國際市場上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低的棕櫚油叫做軟油,把游離脂肪酸含量較高的棕櫚油叫硬油。
相對密度(40℃/20℃水)
0.9170-0.9440
折光指數(40℃)
1.4560-0.4590
凝固點(℃)
27-30
碘值(gI2/100g)
52-58
皂化值(mgKOH/g)
196-210
總脂肪酸含量(%)
94.2-98.7
不皂化物(%)
約0.3
表2:棕櫚油特徵指標
豆蔻酸
約0.73
棕擱酸
37.94
硬脂酸
4.51
油酸
39.56
亞油酸
17.26
表3:棕櫚油的脂肪酸組成(%)
來源:http://futures.money.hexun.com/2545301.shtml
❷ 棕櫚油是什麼提煉出來的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佔了很大比重,約為9%。預計它在世界油脂市場的貿易總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幫助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大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❸ 棕櫚油是做什麼用的
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作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像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
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
(3)馬來西亞棕油是什麼做的擴展閱讀
2017年4月有相關機構的研究報告指出,在200℃以上高溫精煉過程中,棕櫚油比其他植物油會產生更多的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隨後,一些媒體關於食品中氯丙醇酯、縮水甘油酯毒性的報道引起了消費者的關注。4月6日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總局發布2017年第2期《食品安全風險解析》。
氯丙醇酯是氯丙醇類化合物與脂肪酸的酯化產物,有多個種類,食品中檢出量較高的是3-氯丙醇酯。在穀物、咖啡、魚、肉製品、馬鈴薯、堅果和以植物油為原料的熱加工油脂食品中,都有3-氯丙醇酯檢出。其中,精煉植物油等食品中檢出3-氯丙醇酯的報道逐漸增加。
在油脂精煉過程中,縮水甘油酯通常會伴隨3-氯丙醇酯一起形成,3-氯丙醇酯含量高,縮水甘油酯含量也高。「其含量水平與原料種類有關,相比玉米油、菜籽油、大豆油,以果肉為原料的植物油如棕櫚油,更容易產生3-氯丙醇酯。
專家建議,高溫煎炸的烹調方式本身就不被提倡,此外,單一油種的脂肪酸構成不同,營養特點也不同,因此建議大家不要只吃一種油,經常更換烹調油的種類,食用多種植物油,更有利於健康。
❹ 棕櫚油的生成產品
棕櫚液油:棕櫚液油是通過控制溫度使棕櫚油結晶後,從中分提出來的液體部分。棕櫚液油是世界油脂貿易中的主要油脂。就拿2004年來說,馬來西亞一國就出口了610萬噸的棕櫚液油,而向日葵油世界貿易2004年總出口量為270萬噸。棕櫚液油的物理性質不同於棕櫚油。在溫暖的天氣里,它完全呈液體狀態,且甘油酯的組成范圍較窄,能和任何的植物油較好地調和。馬來西亞生產的兩種主要的級別的棕櫚液油是:標准棕櫚液油和二次分提(超級)棕櫚液油。二次分提棕櫚液油濁點較低。作為散裝而大量生產的仍是標准棕櫚液油。
針對棕櫚油而言,液體油的特性是經過大量測試和認真研究,形成了馬來西亞棕櫚液油標准MS:816:1991。
棕櫚硬脂:棕櫚硬脂是在棕櫚油冷凍結晶後分提出來的固體部分。因此是棕櫚液油的副產品。雖然分提出的硬脂量較少(硬脂與液體的比例大約為25:75)。然而在國際貿易中卻佔有主要的地位。2003年的國際貿易中,僅馬來西亞一國就出口了148萬噸的棕櫚硬脂。棕櫚硬脂和棕櫚油的物理特性有很大的區別。它的熔點和碘值范圍比較寬泛。但是,硬脂的特性范圍是可以縮小的,這一點非常重要。很多供應商可以根據確定的滑動溶點和碘值指標來提供低硬度、中硬度和高硬度的棕櫚硬脂。對於起酥油、糕點用人造奶油和印度人造酥油等產品來說,棕櫚硬脂是很好的天然原料。在動物飼料和油化產品中,棕櫚硬脂也是最好的選擇。也可以部分代替牛羊脂用於肥皂中。
特性:有關棕櫚硬脂的化學和物理特性,由原馬來西亞棕櫚油研究院經過大量的測定已被確定,並形成了馬來西亞標准MS815:1991
棕櫚仁油:是從棕櫚果仁中製取的,它的組分與棕櫚油有很大的差別。它的組分和特性與椰子油非常相似。未經精煉的毛油呈微黃色的,可以簡單地通過精煉獲得亮色的棕櫚仁油,既適合應用於食品方面也適合應用於非食品方面。棕櫚仁油的脂肪酸組分熔點范圍在25.9-28.0之間,碘值為16.2-19.2。脂肪酸組成范圍是C6-C20。脂肪酸類型以月桂酸為主,大約占總組分的46%-51%。甘油三酯的組分主要的甘油三酯是C36和C38,其它低於10%。環境溫度在28℃以下,棕櫚仁油呈半固體狀態。在較低的溫度下,固體含量較高,但溫度提高到30℃時,固體含量會迅速下降。具有陡峭的固體含量曲線的油非常適合糖果業的應用。
❺ 色拉油,棕櫚油。是分別都什麼做出來的產地都有哪裡
色拉油是指各種植物原油經脫膠、脫色、脫臭(脫脂)等加工程序精製而成的高級食用植物油,大豆油、棕櫚油都可以是色拉油的原料,大豆油世界各地都有生產。
棕櫚油是毛棕櫚油精製而成的食用油,棕櫚油主要產自印尼和馬來西亞,在非洲也有部分生產。
❻ 棕櫚油是什麼油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佔了很大比重,約為9%。預計它在世界油脂市場的貿易總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幫助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大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棕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一. 棕櫚油的品質介紹:
棕櫚油是世界油脂市場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1981年,它在世界油脂總產量中佔了很大比重,約為9%。預計它在世界油脂市場的貿易總額還會進一步增加。
棕櫚油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Elaeis Guineensis)中榨取出來的,它被人們當成天然食品來使用已超過五千年的歷史。棕櫚油的原產地在西非。1870年,棕櫚油傳入馬來西亞,當時只是作為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的商業種植。在六十年代,馬來西亞為了幫助減少對橡膠和咖啡的貿易依賴,開始大大提高棕櫚油的產量。
油棕是一種四季開花結果及長年都有收成的農作物。油棕的商業性生產可保持25年。
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五倍,比大豆高出九倍。一般的馬來西亞已到成熟期的油棕,每年每公頃平均產量是3.7噸毛棕櫚油。
棕櫚油也被稱為"飽和油脂",因為它含有50%的飽和脂肪。油脂是飽和脂肪、單不飽和脂肪、多不飽和脂肪三種成分混合構成的。
棕櫚油是植物油的一種,能替代其它油脂,可代替的有大豆油、花生油、向日葵油、椰油、豬油和牛油等 。由於棕櫚油與各種油脂的相互關系,棕櫚油的價格也是隨著世界一般油脂價格的遊走而浮動,同時,櫚油價格的波動幅度也很大。
二.棕櫚油的用途。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和食品製造業。它被當做食油、鬆脆脂油和人造奶油來使用。象其它食用油一樣,棕櫚油容易被消化、吸收、以及促進健康。棕櫚油是脂肪里的一種重要成分,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從棕櫚油的組合成分看來,它的高固體性質甘油含量讓食品避免氫化而保持平穩,並有效的抗拒氧化,它也適合炎熱的氣候成為糕點和麵包廠產品的良好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
此外,棕櫚油還可以用來製造肥皂、菜油、以及其它許多種類的產品。
在我國,目前食用精煉棕櫚油,產品規格方面,主要指標是溶點不超過24℃-33℃,用於食品(麵包、餅乾等)的煮炸方面,每年的需要量占進口量的絕大部分;工業使用的精煉棕櫚油,要求溶點不低於44℃,主要用於製造肥皂、硬脂酸及甘油,每年的需要量基本是在十幾萬噸
❼ 棕櫚油成分
油棕是世界上生產效率最高的產油植物。在馬來西亞,目前每公頃油棕每年生產大約5噸的油脂,每公頃油棕所生產的油脂比同面積的花生高出5倍,比大豆高出9倍。油棕樹能生產2種食油:即棕櫚原油(CPO: Crude Palm Oil)與棕櫚仁油(CPKO: Crude Palm Kernel Oil),雖然這兩種油都源於同樣的果實,棕櫚原油與棕櫚仁油擁有不同的化學及營養成份。棕油可分割成液體(油酸甘油脂)與固體(硬脂)成份。 棕油具有平衡的不飽和酸與飽和酸比例。它含有40%油酸;10%亞油酸;45%棕櫚酸和5%的硬脂酸。這組合使到此食油適用於各種食品應用。 棕櫚油酸甘油脂是透過控制溫度結晶化後之分餾棕櫚之液體部分。其物理特徵與棕油不同。在較溫暖的情況之下,完全形成液體並且具有較狹窄范圍之甘油脂。24度即為含棕櫚油甘油酯較多的棕櫚油,而39度是含棕櫚油甘油酯較少的棕櫚油 。 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棕櫚油生產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巴布亞紐幾內亞、哥倫比亞、奈及利亞、象牙海岸等國家,分布於東南亞、中南美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熱帶地區,現在經過改良的棕櫚品種已經廣泛地在這些熱帶地區種植。馬來西亞是目前棕櫚油的最大生產國和出口國,其棕櫚油產品遠銷至多個國家和地區。在中國油脂市場上,馬來西亞棕櫚油也占重要一席。近年來,馬來西亞棕櫚油約佔中國棕櫚油總進口量的70%,馬來西亞也是向中國出口棕櫚油最多的國家。 棕櫚油的起源 自紀元伊始,人類便依賴植物為食物。有一種植物———油棕樹,是食用油的豐富的來源。 事實上,從油棕樹果實中得到的油是所有油料作物中產量最高的,這種樹的學名叫Elaeisguineensis。 1870年油棕樹傳入馬來西亞時只被當作一種裝飾植物。直到1917年才進行第一次商業種植。20世紀60年代,橡膠和咖啡是馬來西亞主要的貿易收入來源,為了幫助減低對兩者的依賴,政府採取措施加大了棕櫚油的生產。今天,馬來西亞是世界上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和出口國,棕油占馬來西亞國家總產值的10%。 自然健康的油脂 棕櫚油在世界上被廣泛用於烹飪業和食品制業。它被當做食用油、起酥油及人造奶油來使用。棕櫚油屬性溫和,是製造食品的好材料。由於棕櫚油具有的幾種特性,它深受食品製造業所喜愛。人體不會製造維生素E,它必須從食物中取得。大家都知道所有植物油都含有維生素E,棕櫚油與其它植物油不同的是它在維生素E群中,主要的是生育烯醇,這是超級抗氧化物質。其實,棕櫚油是所有油料作物中,含天然生育烯醇最多的植物油。研究證明,從棕櫚油中提煉出來的生育烯醇可以降低總膽固醇及壞膽固醇的含量。 當您使用人造奶油或起酥油時,可能會思考它是如何獲得穩定性的?它會含有什麼?可能這種油脂中含有氫化油,用化學方法將它硬化,使其變成固態和更加穩定,以便用於食品加工。然而,這種加工將部分有益的不飽和及飽和脂肪酸轉化為「反式脂肪酸」。加入氫氣,讓液體的油變成固體的脂肪同時會產生反式油脂,這樣可以延長貯存時間。反式油脂有害身體健康,美國國家科學機構的醫學院認為即使是微量的反式油脂也對身體有害。 反式脂肪酸會干預脂肪新陳代謝,減弱人體清除癌症物質:葯物和其他毒素的能力。大量攝入氫化油脂會增加動脈脂肪堆積,它是導致心臟病的一個重要因素。 棕櫚油作為一種天然的油脂,以其特殊的成分無需經過氫化過程而被直接使用,因而不含反式脂肪酸。也因此,棕櫚油被廣泛的應用於非反式硬脂如人造黃油、起酥油等的生產。 無環境污染 馬來西亞的棕櫚樹種植園,對維護環境穩定起著重要的作用。油棕樹中種植園佔全國耕地面積的40%,加上長綠熱帶雨林,共占馬來西亞總面積的75%,從而形成了一個有效的主要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沉入地。 通過使用從油棕果中提煉棕櫚油過程中得到營養豐富的可循環使用的殘渣,油棕樹的種植極少使用化學肥料。利用生物方法控制害蟲也減少了化學殺蟲劑的使用量。榨油和精煉技術均經過精心選擇以最大程度減少廢料的產生。 目前,從工業研究和發展中所產生的零廢料和零燃燒這兩個概念正被廣泛採用於實踐中。保證零廢料的結果是用油棕樹的葉干、樹干、空果架和精煉廠餾出物創造出更多的產品;零燃燒的概念即將老化的油棕樹劈碎並放置在地里腐化以防止空氣污染,並將樹木的營養返還土地。 紅棕油的奇跡 飲食中的維生素A可分為兩個種類,即維生素A原類視黃醇和維生素A前體β胡蘿卜素。許多國家都利用原棕油來煮食,因為棕油含有豐富的β胡蘿卜素、維生素A的功能包括能提高夜間的眼睛視力,維持眼睛粘液薄膜及人體皮膚的健全,促進骨骼成長及重生。 含有胡蘿卜素的飲食有助於保持健康的皮膚和毛發,確保正常的發育,促進身體對維生素的吸收,預防慢性疾病。 紅棕油是含天然胡蘿卜素最多的食用油。特殊精煉技術保留了毛棕油中80%的類胡蘿卜素含量。不使用任何人工添加劑。 α和β胡蘿卜素占類胡蘿卜素的90%。這些胡蘿卜素激活維生素A,可以防治幼兒失明。 其餘的胡蘿卜素和維生素E均具有抗氧化的特性,可預防心臟病、癌症、肌肉營養不良和衰老。 由於胡蘿卜素含於油脂中吸收最好,紅棕油在提供這一營養方面無懈可擊。 用紅棕油做的食品營養豐富,做咖喱和辣椒醬時可使色澤更豐富。 紅棕油起酥油可用來烤制餅乾和蛋糕,它可為兒童提供維生素A原體的類胡蘿卜素。當然,沒有一個兒童,甚至是成年人,可以抵抗甜品的誘惑! 棕櫚油的加工 棕櫚油均衡的不飽和及飽和脂肪酸,加之高含量的維生素E使之成為一種天然穩定的油。不飽和脂肪酸主要由單不飽和油酸(40%)組成,而飽和脂肪酸則含有44%的棕櫚酸和5%的硬脂酸。這種構成賦予了棕櫚油半固體的穩定性,使之具有了能用於加工各類食品產品的靈活性。 當需要製作固體油脂產品時,棕櫚油無需經過昂貴的氫化過程,避免了在氫化過程中形成被證明對健康不利的非天然反式脂肪酸。 馬來西亞的棕櫚油精煉廠擁有先進的加工設施。在初榨廠里對鮮果進行殺酵、脫果並壓榨而獲得毛油,而精煉後則得到適用於食品用途的品質優秀的棕櫚油。它是全天然的植物油。 通過簡單的分提程序可產出液體油和固體脂,進一步擴大了棕櫚油的多用性。 榨油廠和精煉廠中嚴格的質量控制,加上運輸和搬運過程中的質量檢查,確保棕櫚油成為符合國際規格的高品質油。 富含維生素E每天人們身體內部都像一個戰場。這場戰爭在自由基的化學成分和生產維生素E的混合物之間並行。當自由基遇到細胞,它們進行攻擊並與細胞膜上的脂肪酸混合物發生反應(或氧化)並破壞基因物質。『 維生素E混合物,生育酚和生育烯醇,幫助身體還擊。棕櫚油是目前已知維生素E最豐富的來源,特別是更強效的生育烯醇。這些混合物抑制了氧化程序。他保護脂肪酸不發生變化並保持細胞膜穩定。這點可保護皮膚組織,延緩衰老,控制癌細胞的發展和擴散。 它還預防動脈粥樣硬化-或由於膽固醇堆積而導致動脈壁硬化-這會引起心臟病。 由於自由基在不斷地形成,人們應每日攝取維生素E。健康人群需要30毫克,或兩湯匙棕櫚油。 如果您經常接觸空氣污染物,患有慢性病或生活中運動少就請增加用量。 棕櫚油是維生素E的天然來源。維生素E大多來自植物,是生育酚和生育烯醇的一般性名稱,不同形態的維生素E展現不同的生物機能活動,生育酚是維生素E最重要的一個組合,它具有四種形態,其中生育酚是最活躍的維生素E。食物中的維生素E可以解釋為生育酚相等物。 維生素E在人體的基本角色是作為抗氧化劑。它能使到不飽和脂肪酸、磷脂類和維生素A不被氧化。維生素E也可能幫助維持細胞薄膜的平穩性,它對維持神經功能正常操作也是非常重要的。 抗氧化劑是一種化合物,通常本身受氧化,它能保護其他物質以免被氧化。在脂類薄膜結構里的多聚不飽和脂肪酸,非常容易受到細胞里的自由基所造成的氧化作用而被摧損。 自由基是氧化反應中常釋放出來的一種不平穩化學中間物。由於它具有靈敏的反應能力,它會把所遇到的分子氧化。生育酚可以干擾氧化過程,所以它可以保護細胞薄膜的脂肪酸免受氧化。 維生素E存在於所有體內的組織之中。基本上它儲存在肌肉和脂肪組織里,鑒於維生素E扮演著抗氧化劑的角色,目前專家正在探討它對預防癌症的可能性,一些研究報告都顯示了積極的一面。維生素E的抗癌物潛能尚須更進一步的研究以闡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是今後研究的重點。 食用棕櫚油能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膽固醇是珠狀蠟性的物質,它是生命的要素,細胞膜的成分,又是身體製造荷爾蒙時所不能缺少的物質。人體會生產大部分本身所需要的膽固醇,它主要是通過身體的細胞。身體有時也會在食用肉類中獲得膽固醇。所有植物食品,包括棕櫚油,都不含膽固醇。 膽固醇隨血液在人體中循環,它是以自由方式和脂蛋白一起循環。如果血液中含有太多膽固醇,它會在血管中沉澱下來,形成危險的阻塞,這可能造成心臟病或中風。 含膽固醇的脂蛋白有兩類:一類是高密度的脂蛋白(HDL),稱為好膽固醇,另一類是低密度的脂蛋白(LDL),稱為壞膽固醇。壞膽固醇,壞膽固醇與心臟病有關,而好膽固醇能取出動脈中超量得膽固醇,隨之將其排除體外,降低心臟病的風險。全球許多研究證明,食用棕櫚油並不會提高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或壞膽固醇的含量,相反的,它會提高好膽固醇的含量,降低心臟病發作的機會。 荷蘭Limburg University的研究員,把傳統的荷蘭菜餚中的脂肪以棕櫚油代替,發覺LDL/HDL的比值會減少。而此比值是測量心臟病發生的指標。此研究結果,於1972年在英國的營養學刊中發表。顯示食用棕櫚油可以減少壞膽固醇8%,提高好膽固醇11%。 依據美國心臟學會研究表明,為預防心臟病,最好食用含有等量的飽和脂、單不飽和脂及多不飽和脂,它們的比率是1:1:1,豆油酸:亞麻酸=5:1。目前,自然界是沒有這樣組合的食用油的。但我們可以用混合的辦法來達到目的。即利用40%的棕櫚油,50%的大豆油和10%的菜籽油混合,便可以製成這種對健康有益的食用油。 棕櫚油的多用途 棕櫚油絕無僅有的組成使其自身營養豐富且用途廣泛。由於它處於半固態,其物理特性使之具有廣泛的食用用途。於其他植物油一樣,棕櫚油不含膽固醇、易消化、易吸收,它被當作一種能量的來源。 棕櫚油的半固態穩定性也使其成為生產固體油脂產品的優良選擇。棕櫚油(33-39攝氏度)、液體油(22-24攝氏度)和固體脂被廣泛用於人造奶油、起酥油和植物酥油(Vanaspati)以及全世界的小食品工業煎炸。棕櫚油因無需經過昂貴的氫化過程而使用經濟,又不含反式脂肪酸。它富含的天然抗氧化劑和它在高溫下極好的穩定性,使其成為理想的煎炸用油。棕櫚油良好的穩定性還延長了煎炸產品的保存期,而其無味之特點,可突出食品自然的風味。 棕仁油的用途 油棕果肉產生棕櫚油,而油棕核仁也可以榨出棕仁油。和棕櫚油一樣,棕仁油也是種多用途的油脂。雖然它源自同一種植物,但棕櫚油與棕仁油的性質完全不同。在室溫下,棕仁油是固體或半固體狀態,當溫度升高至30攝氏度以上,它便很快熔解;這種立即熔解的特性,令人吃了由其製成的食品後,口中有清涼舒服的感覺。再者,棕仁油不易被氧化,這顯示以棕仁油製造的產品,貯存時期較長,這一優點很受製造商與消費者的青睞。 棕仁油經過分提,混合和加氫等過程而產生許多特種油脂,可以滿足不同要求。每一種特種油脂,依照食品所需,有各自的熔解溫度。這無形中擴大了棕仁油的需求量。棕仁油被用來製成可可奶油,口感比可可粉做的還好。用棕仁油代替可可奶油做的巧克力吃起來,在口中熔化而不是在手中熔化。它是很理想的奶脂替代品。填補用的奶油是以砂糖、奶粉和棕仁特種油脂製成的,可用在餅干、夾心餅和蛋糕上。其它產品也因棕仁油的出現而改善了品質,如太妃糖、焦糖、非動物性的奶粉及花生醬等等。棕仁油還被用來製造中碳鏈三酸甘油酯,這種油脂是特別為那些不能消化和攝取普通油脂的人士而製造的。 另外,因棕仁油的獨特性質,油脂廠商將它分解成一系列市場需求用途各異的油脂化學產品。棕仁油製成的油脂化學產品有成千上萬種用途,包括護膚品、清潔劑、及各種工業用途產品。 棕櫚油的非食用用途 棕櫚油80%被用於食用用途,其營養特性已被深入調查。現有的大量數據表明棕櫚油在營養方面有益於健康。其餘20%的棕櫚油產品被用於非食用用途,雖然與其食用部分相比用量較少,但它同樣重要,因為其中大部分的棕櫚油產品被進一步加工為高附加值產品。隨著棕櫚油預期產量的增加以及棕櫚油工業中發展下游產品生產的趨勢,非食用用途必將越來越重要。 柴油替代品。1900年,魯道夫·迪斯爾展示他的壓縮機時,植物油便被用作汽車燃油。從那時起,許多有關油脂裂化產品的相似用途陸續發表。最近的研究顯示,毛棕櫚油可直接當作燃油用在經適當改裝過的汽車發動機上。發動機使用毛棕櫚油所排出的廢氣比使用柴油干凈,基本上沒有硫或氮氧化物。因為前者煙點高(棕櫚油:240℃,柴油52℃),運輸毛棕櫚油也比柴油經濟而安全。而成本總是決定大規模應用的主要因素。初步結果表明,即使在毛棕櫚油價格高企時,使用毛棕櫚油作為發動機燃油仍經濟。如果加上折舊成本,其經濟性更為突出。棕櫚甲酯已被廣泛試驗作為計程車、大轎車、貨車、拖拉機和固定式發動機用柴油替代品。目前數據表明,冷啟動容易、發動機運轉平穩且煙少,能減少排氣管中碳顆粒的含量。使用棕櫚油甲酯作為柴油替代品不需要對發動機進行改造。棕櫚油甲酯作為柴油替代品的經濟可行性將取決於柴油、毛棕油和甘油的價格。 鑽井泥漿。柴油作為鑽井泥漿已被廣泛採用在敏感產油結構層打鑽領域。由於它有毒性,人們便尋找了另外一種替代油。棕櫚油除無味無毒外,其煙點和苯胺點高於65℃,使其成為鑽井泥漿一種合適的基礎物。用棕櫚油生產的泥漿具有更好的乳化穩定性和流變特性,並且可以更好地控制流體損失。 皂類產品。皂類產品是油脂與苛性鈉在80℃-100℃溫度下反應(即皂化)過程中派生出來的脂 肪酸鈉鹽的混合物。用皂類產品作為洗衣和潔膚用品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了雖然現代洗滌劑幾乎把皂類產品排除在家庭洗衣之外,但皂類產品仍屬於使個人護膚方面的主要用品。 皂類生產中使用棕櫚油和棕櫚油產品的量將在不遠的將來不斷增加,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除價格具有競爭性和功效良好之外,用棕櫚油或棕櫚油產品生產的皂類產品也為各民族人民所接受。 油化產品和石化產品之間競爭激烈。隨著目前對環境問題的了解和環保產品的偏愛,棕櫚油和油化途徑生產的非食用用途產品的使用將日趨增加。 基於現在的原料、技術、資金和市場需求,棕櫚油和棕櫚油產品非食用用途領域前景光明。 馬來西亞將拓展棕櫚油在非食用領域的應用 馬來西亞目前是世界上棕櫚油最大的生產國和出口國。每生產100噸棕櫚油就可以從同樣的果子中提取10噸的棕仁油。棕仁油與椰子油一樣是一種月桂油。它的脂肪酸構成和椰子油非常相似。以現成的原料為優勢,馬來西亞於1979年建成了第一家油化廠,用棕櫚油和棕仁油生產脂肪酸和甘油。 蠟燭用脂肪酸。用脂肪酸生產蠟燭時,要求C16和C18酸的比例為7:2以確保最大程度的收縮性而容易從模具中脫出。這種比例對棕櫚油脂肪酸有利,因為他們具有高棕櫚酸含量。用棕櫚油脂肪酸生產出的蠟燭燃燒時間長,冒煙少,不像石蠟生產的蠟燭那樣容易導致流淚。 化妝品用脂肪酸。只有優等的脂肪酸才能夠用在化妝品生產中。通常使用的脂肪酸為月桂酸、豆蔻酸、棕櫚酸和硬脂酸,他們有各種用途,如:發泡助劑和調節劑,以及提供光澤和亮麗。最近,純粹出於審美原因,透明和半透明皂已經得到普及,特別是在南美。脂肪酸和三壓硬脂酸可被用來生產透明度好的皂類產品。 甘油。甘油是化工業中寶貴的副產品。雖然可以用化學合成手段來生產,但今天的用戶和消費者更偏愛從油脂中生產的天然甘油。甘油是一種用途廣泛的多元醇。它可當作葯品的溶劑或載體;化妝品和煙草的保濕劑;潤滑劑用樹酯;食品潤滑劑用單甘酯和雙甘酯;防凍或導熱載體;以及液壓油。
❽ 馬棕油是棕櫚油嗎
馬棕油是馬來西亞棕櫚油的縮寫,是馬來西亞重要的金融期貨產品。
棕櫚油,一種熱帶木本植物油,是目前世界上生產量、消費量和國際貿易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種,與大豆油、菜籽油並稱為「世界三大植物油」,擁有超過五千年的食用歷史,棕櫚油由油棕樹上的棕櫚果壓榨而成,果肉和果仁分別產出棕櫚油和棕櫚仁油,傳統概念上所言的棕櫚油只包含前者,棕櫚油經過精煉分提,可以得到不同熔點的產品,分別在餐飲業、食品工業和油脂化工業擁有廣泛的用途,東南亞和非洲作為棕櫚油的主要出產區,產量約佔世界棕櫚油總產量的88%,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奈及利亞是世界前三大生產國。
目前,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棕櫚油進口國,棕櫚油消費量每年約為600萬噸,占市場總量的20%,馬來西亞棕櫚油出口。
❾ 什麼是棕櫚油,從什麼地方提煉而成
馬來西亞,印尼盛產。是從油棕樹上的棕果中榨取出來的,果肉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油,果仁壓榨出的油稱為棕櫚仁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