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馬來西亞炒粿條和河粉什麼區別

馬來西亞炒粿條和河粉什麼區別

發布時間: 2022-09-04 06:37:06

① 河粉和粿條的區別

粿條是福建閩南地區,台灣省,海南省、廣東潮汕等閩南語系地區的漢族傳統小吃。「粿條」一名是福建閩南地區和廣東潮汕地區的叫法,同屬於閩南語系地區的海南省全省和廣東、福建、台灣等省份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粄條」。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另外閩南、潮汕、海南和台灣地區對於凡是用米粉為主料,麵粉、薯粉等輔料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或「粄」。所以閩南語系地區的所謂粄、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范圍又不單純是「糕」。而用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或「粄條」,台灣也有稱為「粿仔」或「粿仔條」的。而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當地的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河粉,又稱沙河粉,1860年左右源自廣東省廣州市沙河,因而得名。但實際上在福建、潮汕地區俗稱的粿條歷史更悠久,最遲可以追述到明代。
潮州府的《秋八月觀神之八》就寫到:「箸頭尖,箸尾搖,箸頭尖尖挾針菜,箸尾搖搖挾粿條。」這首古老的「關神曲」,推斷粿條這種食物,至遲應該在明代就已經出現並且成為了潮人祭祀的供品和食物。貴刁(粿條)一般厚實一點,更接近面條的口感,河粉比較薄和滑,更有光澤。都是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台灣和東南亞一帶常見的漢族傳統小吃主料。(福建話和潮州話用法,當地英文按發聲寫作「GUE TEO」,俗作貴刁、鬼刁,粿條是潮汕人發明的)
粿條應該是很細膩很爽滑的,而不是像河粉,蒸熟後上過油的,有點干牛雜的味道不好,太濃,而且好像放過醬油沙茶醬更是不好吃,不香也不辣。

② 粿條是什麼

粿條(guǒ tiao)是廣東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台灣、海南、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

「粿條」一詞是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叫法,同屬於河洛語系地區的海南、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台灣等地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粄條」。粿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

另外閩南、潮汕、海南和台灣地區對於凡是用米粉為主料,麵粉、薯粉等輔料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或「粄」。所以河洛語系地區的所謂粄、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范圍又不單純是「糕」。而用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或「粄條」,廣東潮汕地區和台灣也有稱為「粿仔」或「粿仔條」的。

而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當地的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2)馬來西亞炒粿條和河粉什麼區別擴展閱讀

傳統的潮式炒粿條是先將油鍋燒熱,放入粿條翻炒幾下,再將少量的水倒入,在粿條的另一面形成微焦狀,再放入肉絲、蝦仁,洋蔥絲,番茄片等配料同炒上盤的。現在的炒粿條已經少了加水這一環節,所以口感很傳統的也略有差別,不過還是有點老店一直遵循傳統,一般他們的招牌上為註明老式炒粿條。

湯粿條就是把粿條過熱水,晾乾墊底,再加上配料與清湯。沙茶炒粿條則是在配料上再加沙茶醬。炒粿的功夫全在油(朥)以及火候。油(朥)足、火候夠,則香濃可口。牛肉炒粿條也是潮州常見的做法。

潮式粿品中還有一種蒸成半寸厚,切成三角形的「炒粿」,把它炒熟後,加上甜醬油,花生末等配料即成美味的小食。在汕頭,炒粿最有名的是永和街口一攤,由於炒得可口,所以每天總是供不應求。到汕頭的人,也總要到那裡一試。汕頭小食有「三絕」,就是:老媽宮(昇平路頭)粽球,西天巷蚝烙,永和街口炒粿。

③ 河粉和粿條到底有什麼區別

河粉和粿條的區別:

1、河粉原料是大米,將大米磨成米漿,再加入其他的粉(薯粉,也有加生粉的),上籠蒸成片狀,涼後再切成條狀,基本就完成了。潮汕粿條的製作原料和方法與河粉相似,也是用米漿製成。最大的差別在於粿條的米漿佔有比重比河粉大,盡量將其他粉的比重控制在最低。

2、粿條的米味較重,顏色偏不透明乳白色。粿條通常比河粉厚,寬度比河粉窄。口感順滑爽口,煮過頭時易斷。由於有其他粉的摻入,河粉的粉味較大,顏色偏向透明,口感偏向軟黏,彈性較好不易斷。

3、河粉較寬,邊緣常常有兩條比較高且明顯的線,顯得中間部分凹下去。而且,河粉通常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稍微一看就能看出來。而粿條前後兩面都是一樣的,直滑亮麗,沒那些凹凸不平整的東西,顏色呈乳色不透明,捏起來稍微有點硬度,沒那麼大彈性。

④ 粿條和河粉的區別

區別:

1 河粉較寬,邊緣常常有兩條比較高且明顯的線,顯得中間部分凹下去。而且,河粉通常一面光滑,一面粗糙,稍微一看就能看出來。還有一種摻雜生粉過多的河粉其實是很透明色的,這種不用辨別就能看出來了。

拓展資料:

粿條是福建閩南地區,汕尾、台灣省,海南省、潮汕、等閩南語方言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粿條」一詞是福建閩南地區和粵東地區的叫法,同屬於閩南語系地區的海南省全省和廣東、福建、台灣等省份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粄條」。

粿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另外閩南、潮汕、汕尾、海南和台灣地區對於凡是用米粉為主料,麵粉、薯粉等輔料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都稱「粿」或「粄」。所以閩南語系地區的所謂粄、粿,實際就是別處所稱的糕,但包括的范圍又不單純是「糕」。

而用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或「粄條」,台灣也有稱為「粿仔」或「粿仔條」的。而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當地的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河粉原料是大米,將米洗凈後磨成粉,加水調製成糊狀,上籠蒸製成片狀,冷卻後劃成條狀即成。手工製成的河粉色白。近來也有店家在其中加入各種蔬菜汁或者水果汁,製成五顏六色的河粉。

⑤ 粿條是什麼

粿條是米粉為主料,麵粉、薯粉等輔料經過加工製成的食品,是廣東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台灣、海南等地區的特色傳統小吃。粿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

粿條
用米粉調成漿蒸成薄片切成條狀的叫做“粿條”或“粄條”,廣東潮汕地區和台灣也有稱為“粿仔”或“粿仔條”的。

粿條一詞是潮汕地區、福建閩南地區叫法,同屬於河洛語系地區的海南、廣東潮汕、福建閩南、台灣等地的客家人則將其稱為“粄條”。

而今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都可見到粿條,甚至成為當地的小吃,這是由於當時大量閩、粵移民把粿條帶出去的。

⑥ 粿條是什麼材料做的粿條是什麼東西做的

1、粿條是用米粉做的。
2、粿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米漿含量更高,米味更重,顏色偏不透明乳白色。粿條通常比河粉厚,寬度比河粉窄,口感順滑爽口。粿條是廣東潮汕有名的地方小吃,這種小吃是用米粉漿薄層蒸熟晾涼之後,切條備用的小食半成品。

⑦ 粿條和河粉有什麼區別

粿條相對於河粉他更加彈牙一點,就是那種q彈的感覺,那是閩南那邊的一種小吃,他其實也是用米粉等各種粉做的。河粉比粿條更薄一些,光澤也很滑,粿條就比較厚實一些。

⑧ 粿條和河粉的區別(感覺沒多少人知道粿條的說

河粉製作原料是米漿加薯粉,薯粉使得河粉韌性強,晶瑩剔透,吃起來比較爽口,而且不容易斷。
粿條原料是米漿和極少量生粉,細膩,容易斷,一般切得比較厚,呈不透明乳白色。

⑨ 粿條是什麼意思呢

粿條是潮汕地區的一個叫法,是用米漿蒸熟後製作的一種美食。

粿條與河粉看起來差不多,但是粿條不同於河粉,其口感比河粉更具彈性,米漿含量更高,米味更重,顏色偏不透明乳白色。粿條通常比河粉厚,寬度比河粉窄,口感順滑爽口。粿條是廣東潮汕有名的地方小吃,這種小吃是用米粉漿薄層蒸熟晾涼之後,切條備用的小食半成品。

粿條的吃法

炒粿條是潮汕人的小吃,在19世紀開始潮汕人移民新馬泰,在星馬泰發揚光大,成為馬來西亞和新加坡,泰國的美食,也是檳城的代表美食之一。馬來語是Char Kway Teow。在馬來西亞除了華人售賣炒粿條外,馬來人也有售賣炒粿條。

在檳城和吉隆坡的炒粿條略有不同,檳城炒粿條所使用的粿條是比較寬大的;而吉隆坡人所使用的粿條則是比較類似沙河粉,是比較幼細和長的。雖然兩地所使用的粿條不同,但是味道和佐料都是大同小異的。

⑩ 問個問題:河粉和粿條有什麼區別

基本沒有區別,都是大米做的。在廣東叫河粉,在廣西叫切粉,在福建叫粿條。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435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777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1154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336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399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07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03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97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055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