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有多少個黨
『壹』 馬來西亞國陣是執政黨嗎,我國的共產黨一樣嗎,那巫統又是什麼它們什麼關系
國陣和中國共產黨不是一回事
國民陣線,簡稱國陣(馬來語:Barisan National,簡稱BN),是馬來西亞一個政黨聯盟,從1974年成立以來就執政致今。
歷史
國陣是早期「聯盟黨」組織的擴大,聯盟成立於1955年,由巫統、馬華、印度國大黨三大政黨組成。1974年由當時馬來西亞首相阿都拉薩將聯盟改組為國民陣線。國陣的規模非一蹴而成,而是聯盟先通過在某些州議會中與其他政黨合作的經驗,漸次構築出來的「大結盟」。
國陣的成立直接與五一三事件後的政治局勢有關。這場族群衡突暴露了非馬來人的焦慮和馬來人的恐懼;非馬來人的焦慮源於馬來人的特殊地位所造成的不平等,而馬來人則懾於非馬來人的力量已經可以經由合法的民主程序,威脅到他們的政殊地位。
馬華與國大黨的失敗,對馬來人而言,顯示聯盟已無力確保他們的政治主宰,因此必須另謀出路。在漫長的緊狀態期間,巫統新得勢的激進派人物中甚至有倡議一黨專政、廢除國會民主者。簡言,追求新秩序、欲變法圖強的渴望十分強烈。
馬來人專政的想法固然偏激,但若恢復國會民主運作,依1969年大選成績,難以掌握絕對的主導權,於是「國陣」的政治大結盟概念關始逐漸醞釀。
「大結盟」的嘗試始於砂拉越,1970州五一三事件中斷的國、州議會選舉重新舉行,選舉結果於州議會中又出現僵局。砂勞越聯盟(土著黨、砂保守黨與砂華)共獲得廿三席,兩個反對黨砂勞越國民黨及砂勞越人聯黨則各得十二席。砂人聯黨最終被說服與砂勞越聯盟結盟而化解了上述僵局。
第二個結盟成功的案例發生在檳城。民政黨在檳州擁有廿四席州議席中的16席,原是該州的第二大黨,但是首席部長林蒼佑為便於取得中央在經濟上和其他方面的資源,逐漸向中央靠攏。
但是他的這次舉動,更造成民政黨的分裂,兩名民政黨發起人陳志勤與黨主席賽胡申阿拉達斯因而退黨,陳志勤另組「社會正義黨」,林蒼佑一派在州議會中也只剩下12席。
但是民政黨依然在1972年2月中旬與聯盟結盟。
國陣成員黨:
國民陣線(簡稱:國陣) (英:National Front;馬來:Barisan Nasional (BN))
馬來西亞馬來民族統一機構(或稱:馬來西亞全國巫人統一機構;簡稱:巫統) (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馬來:Pertubuhan Kebangsaan Melayu Bersatu (UMNO))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簡稱:馬華) (英: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馬來:Persatuan Cina Malaysia (MCA))
泛馬來西亞印度人國民大會(簡稱:國大黨) (英: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馬來:Kongres India Se-Malaysia (MIC))
砂拉越土著保守聯合黨(簡稱:土保黨) (英:United Traditional Bumiputera Party;馬來:Parti Pesaka Bumiputera Bersatu (PBB))
砂拉越人民聯合黨(簡稱:人聯黨) (英: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Rakyat Bersatu Sarawak (SUPP))
馬來西亞人民運動黨(簡稱:民政黨) (英:Malaysian People's Movement Party;馬來:Parti Gerakan Rakyat Malaysia (GERAKAN))
馬來西亞人民進步黨(簡稱:進步黨) (英: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Malaysia);馬來:Parti Progresif Penk Malaysia (PPP))
沙巴自由民主黨(簡稱:沙自民黨或民主黨) (英: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Sabah);馬來:Parti Liberal Demokratik (LDP))
沙巴人民團結黨(簡稱:沙人民團結黨) (英:United Sabah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 (PBRS))
沙巴卡達山杜順姆魯族統一機構(或稱:沙巴民族統一機構;簡稱:沙民統) (英:United Pasokmomogun Kadazansun Murut Organisation;馬來:Pertubuhan Pasokmomogun Kadazansun Bersatu (UPKO))
沙巴團結黨(簡稱:沙團結黨) (英:United Sabah Party;馬來:Parti Bersatu Sabah (PBS))
砂拉越民主進步黨(簡稱:砂民進黨) (英:Sarawak Progressive Democratic Party;馬來:Parti Demokratik Progresif Sarawak (SPDP))
砂拉越人民黨(簡稱:砂人民黨) (英:Sarawak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Rakyat Sarawak (PRS))
與國陣抗衡的有人民聯盟、其他政黨
人民聯盟成員黨:
人民聯盟 (英:People's Alliance;馬來:Pakatan Rakyat)
人民公正黨(簡稱:公正黨) (英:People's Justice Party;馬來:Parti Keadilan Rakyat (PKR))
民主行動黨(簡稱:行動黨) (英:Democratic Action Party;馬來:Parti Tindakan Demokratik (DAP))
泛馬來西亞回教黨(簡稱:回教黨) (英:Islamic Party of Malaysia;馬來:Parti Islam SeMalaysia (PAS))
其他政黨:
沙巴進步黨(簡稱:沙進步黨) (英:Sabah Progressive Party;馬來:Parti Maju Sabah (SAPP))
馬來西亞達雅族國民大會 (英:Malaysian Dayak Congress;馬來:Kongres Dayak Malaysia (MDC))
馬來西亞人民黨(簡稱:人民黨) (英:Malaysian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Rakyat Malaysia (PRM))
馬來西亞勞工黨(簡稱:勞工黨) (英:Malaysian Workers' Party;馬來:Parti Pekerja-Pekerja Malaysia (PPM))
泛馬來西亞伊斯蘭陣線(簡稱:回教陣線) (英:Pan Malaysian Islamic Front;馬來:Barisan Jemaah Islamiah Se Malaysia (BERJASA))
砂拉越國民黨(簡稱:砂國民黨) (英:Sarawak National Party;馬來:Parti Kebangsaan Sarawak (SNAP))
馬來西亞印裔穆斯林國民大會 (英:Malaysian Indian Muslim Congress;馬來:Kongres India Muslim Malaysia (KIMMA))
沙巴土著統一機構(簡稱:巴索黨) (英:United Pasok Nunukragang National Organization;馬來:Persatuan Kebangsaan Pasok Nunukragang Bersatu (PASOK))
社區聯合國民大會(簡稱:國民議會黨) (英:Community Coalition Congress;馬來:Kongres Penyatuan Masyarakat (CCC))
沙巴人民聯合陣線(簡稱:沙巴人聯黨) (英:Federated Sabah People's Front;馬來:Barisan Rakyat Sabah Bersekutu (BERSEKUTU))
沙巴人民力量民主聯合黨(簡稱:沙誠意黨) (英:United Democratic Sabah People's Power Party; ms:Parti Demokratik Setiahati Kuasa Rakyat Bersatu Sabah (SETIA))
砂拉越革新黨(簡稱:革新黨) (英:State Reform Party;馬來:Parti Reformasi Negeri (STAR))
馬來西亞人民公正陣線(簡稱:公正陣線) (英:Malaysian People's Justice Front;馬來:Angkatan Keadilan Insan Malaysia (AKIM))
馬來西亞民主黨(簡稱:民主黨) (英:Malaysian Democratic Party;馬來:Parti Demokratik Malaysia (MDP))
泛馬來西亞印度人進步陣線 (英:All Malaysian Indian Progressive Front;馬來:Barisan Kemajuan India Se-Malaysia (AMIPF))
馬來西亞旁遮普族黨(簡稱:旁遮普黨) (英:Punjabi Party of Malaysia;馬來:Parti Punjabi Malaysia (PPM))
砂拉越達雅族黨(簡稱:達雅黨) (英:Sarawak Native People's Party;馬來:Parti Bangsa Dayak Sarawak (PBDS))
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簡稱:社會主義黨) (英:Socialist Party of Malaysia;馬來:Parti Sosialis Malaysia (PSM))
馬來西亞國家黨(簡稱:國家黨) (英:National Party (Malaysia);馬來:Parti Negara)
全國大專生黨(簡稱:大專生黨) (英:National Student's Party;馬來:Parti Mahasiswa Negara (PMN))
『貳』 馬來西亞希望聯盟是什麼,黨旗藍眼睛是什麼意思
希望聯盟是一個在社團注冊法令下成立的政黨,成員黨有四個。
所謂的「藍眼睛」其實是人民公正黨的黨旗,如下,因為像一個眼睛所以被人那樣稱呼。
之前的大選因為前朝不讓希望聯盟注冊,所以四黨共用人民公正黨黨旗「出征」。
『叄』 馬來西亞巫統是什麼
"馬來西亞巫統"是<馬來民族統一機構 [UMNO]>, 簡稱巫統, 是馬來西亞馬來族單一民族政黨的名稱.巫統與其他種族的政黨(如華人單一民族政黨, 馬華公會; 印度人單一民族政黨, 印度國大黨等14個政黨...)成立執政聯盟「國民陣線".
*本來<馬來民族統一機構>是想用<馬統>, 但因為與<馬桶>同音, 所以改用<巫統>! 0(n_n)0
『肆』 馬來西亞大選各政黨得的席位
馬來西亞5月9日舉行第14屆全國選舉,朝野各黨共角逐國會下議院222席,以及12州的505席州議席(不包括東馬的沙勞越州)。
馬來西亞選舉委員會官方計票顯示,現年92歲的前總理馬哈蒂爾所帶領的反對黨「希望聯盟」(PH)勝選,終結執政聯盟「國民陣線」(BN)60年的執政。選委會數據顯示,「希望聯盟」共獲得113席。其中,公正黨贏得104席(包括盟黨以藍眼旗幟參選的議席),民主行動黨9席(只包括東馬行動黨以自家黨徽上陣的議席)。「國民陣線」則贏得79席。
其他政黨方面,伊斯蘭黨奪得18席,「希望聯盟」的盟友政黨沙巴民族復興黨8席,國家團結黨1席,獨立人士3席。
『伍』 馬來西亞的整體式怎麼樣的是民 選政府嗎都有哪些主要政黨
馬來西亞第二家園服務中心為您解答
--------------------------------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屬於英聯邦。
國家元首為國王,由11個州屬的蘇丹輪流擔任,每任五年。最高權力為首相。
現在的執政黨為國政聯盟,由三個大的政黨組成:馬來人政黨烏統、華人政黨馬華公會、印度人政黨國大黨。反對黨也有很多:華人的民政黨,民盟、馬來人的回教黨等,在部分州屬是由反對黨執政,例如著名的檳城即由民政執政。
--------------------------------
最專業的馬來西亞網路知道團隊
『陸』 馬來西亞成立 過程
1942年至1945年,馬來亞被日本佔領,激起地區的反殖民民族主義。馬來西亞共產黨在英軍的召集下成立人民抗日軍,進行抗日游擊戰。1945年日本投降後,馬共開始轉為進行反英殖民活動,進行罷工、罷課,與英殖民政府關系日益緊張。
1948年6月,霹靂和豐有三名歐洲籍的園丘主管被殺害,英殖民政府宣布馬共等多個左冀政黨為非法組織並展開取締,馬共從和平斗爭轉為武裝斗爭,再次走進森林展開游擊戰,全馬進入緊急狀態。
1949年,馬來亞民族解放軍(後改名馬來亞人民解放軍)成立,游擊戰一直堅持到1960年代,之後漸漸退守於馬泰邊境的森林之中。
在英國軍方的強烈鎮壓,加上中國停止輸出革命,斷絕一切對東南亞各國共產黨的援助,停止武器和糧食支援。失去了中國的援助之後,馬共相繼放下武器向東南亞各國政府投降。
1957年,馬來亞聯合邦宣告獨立。1959年6月3日,英屬的新加坡被英殖民政府授予自治地位,英屬砂拉越和英屬北婆羅洲(沙巴州)也相繼在1963年7月22日和8月31日被授予自治地位。
三者自治時期其國防、外交、財政、內政等事務仍由英國政府所掌管,但並未從法律上獲得正式獨立。經多次爭論對抗,馬來半島十一州、沙巴州、砂拉越州及新加坡終於於1963年9月16日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8日新加坡退出馬來西亞 )。
(6)馬來西亞有多少個黨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文化習俗
1、稱呼
同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為稱呼用途。馬來人名字的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兩者之間隔著「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時會省略。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在較為正式的場合,用Tuan加名,來尊稱男士,用Puan加名,來尊稱女士。此外,對擁有馬來西亞封銜(常見的如拿督、丹斯里等)的人可尊稱其封號或封號加姓名。
2、見面禮
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3、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餐桌上通常有個水壺,其用途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餐前及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4、拜訪
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5、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會被認為對他們不敬。
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柒』 馬來西亞的國家政體是什麼,國家元首是誰
議會君主制。
國家元首叫「最高元首」。
「最高元首」為國家元首、伊斯蘭教領袖、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從9個世襲蘇丹中依照參加競選的蘇丹的年齡和就任年代擬出的名單中,選出一位資歷最高的蘇丹擔任「最高元首」,任期五年。「最高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總理、拒絕同意解散國會等權力。
現任「最高元首」是端古·賽義德·西拉傑丁·賽義德·普特拉·賈馬盧萊爾(Sultan Tuanku Syed Sirajuddin Syed Putra Jamalullail)玻璃市州蘇丹,生於1943年,2001年12月當選為馬來西亞第12任最高元首,2002年4月正式登基
『捌』 馬來西亞私會黨的介紹
馬來西亞私會黨意即黑幫,三合會或黑社會組織。早期有著名的義興公司和海山公司。私會黨傳入馬來西亞,也是與中國移民同一時期。根據巴素博士說:「馬來亞華人私會黨,大體來說,出於天地會分脈,亦稱為洪門或三合會,在中國已生存有好幾個世紀,原本屬於宗教或慈善自助的團體,而在滿清時,具有『反清復明』的政治意識。」又有些源自青幫。
『玖』 馬來西亞除了「國陣」之外還有其他政黨聯盟嗎或國陣之外的政黨
國陣是一個由十四個大大小小的政黨組成的政黨聯盟。除了他們以外,馬來西亞現在的也有一個反對黨聯盟陣線叫「民聯」(Pakatan Rakyat或者簡稱PR)。民聯是由三個政黨組成即民主行動黨、人民公正黨和回教黨。
現在國陣是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執政黨聯盟,而民聯則在雪蘭莪、檳城、吉打和吉蘭丹四個州政府當執政黨聯盟。其他的州屬還是屬於國陣的。
『拾』 馬來西亞的政治體制是什麼
馬來西亞是君主立憲制國家,實行議會內閣制。君主,即最高元首,是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名義上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
議會是馬來西亞的最高立法機構,但不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在涉及統治者身份、特權和地位,以及馬來語作為國語地位等方面的立法權受到一定限制。
馬來西亞議會由三部分組成,即最高元首、上議院和下議院。議會在最高元首的召集下舉行會議。通常,會議召開的間隔時間最長不能超過半年。
(10)馬來西亞有多少個黨擴展閱讀:
君主是馬來西亞的權力的形象,武裝力量的總司令,但這些僅是象徵意義。馬來西亞聯邦君主由統治者議會輪流選舉產生,任期為5年。
統治者議會是由馬來西亞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州、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州世襲蘇丹或拉惹,還有馬六甲、檳城、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
馬來西亞的國家元首雖然是世襲,但是由於是聯邦制,所以輪流做東,非常特殊。這有點像瑞士的聯邦委員會制度,只不過聯邦委員會成員並不是世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