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節慶習俗有什麼
①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獨特的國家,馬來西亞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元獨特的國家,馬來西亞有哪些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國家,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風俗文化,他們聚集在馬來西亞那片富庶神奇的土地上,構成了多元化獨特的國家風土人情。我們在馬來打工或者旅遊的時候要客隨主便,尊重別人的文化,這既展現了中國人的素質,又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難堪,下面給大家列舉了一些關於馬來西亞的特別的風俗與禁忌。
01見面禮
馬來人的婚俗很有特色。婚宴在女方家舉辦,不斷一周,包含男性帶彩禮到女方家迎親、較長為新手誦經祝願、舉辦新手淋浴典禮和合婚典禮等,關鍵典禮均在晚上進行。七日後,新郎官即可偕新婚人妻和陪嫁回自己家。
接親時,男性走一半路,女性走一半路;男性要穿著打扮得像官員顯要,打著雨傘開開心心去迎接新娘子;女性則凸顯悲傷的模樣,由於要遠離親朋好友,因此心情郁悶。
06社交禁忌
問好時看待女性不能先伸出手規定揮手,不能隨便用無名指指著別人,這認為是不禮貌的行為。頭被他們稱之為神聖的位置,覺得捂頭應該是人的一種侵害和污辱,在親密少年兒童時,不可觸碰它的頭頂部,否則會造成不悅。
同時除開教師和宗教人士以外,任何人不能隨便觸碰馬來人的背部,假如背部被別人觸碰過,那將代表著厄運來臨。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你還知道馬來西亞的其他習俗和禁忌嗎?歡迎評論區留言。
② 馬來西亞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哈芝節
英文名:Hari Raya Aidil Adha
節慶時間:每年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哈芝節是慶祝穆斯林在從麥加朝聖歸來的伊斯蘭教傳統節日。
馬來西亞國慶節
英文名:National Day
節慶時間:8月31日
放假天數:1天
屠妖節(印度人)
又名:燈節
英文名:Deepavali
節慶時間:每年印度歷8月14日(滿月後的第15天),相當於公歷的10月或11月。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屠妖節是印度人的新年。
衛塞節
又名:佛祖節
英文名:Wesak Day
節慶時間:公歷五月月圓之日,相當於農歷四月十五日。
放假天數:1天
小貼士: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和涅磐,眾人還會到佛廟中放生白鴿,以此贖罪積德。
現任最高元首誕辰
節慶時間:6月3日
放假天數:1天
③ 馬來西亞有哪些傳統節日
1、華人新年
慶典節日落在農歷的第1天,並連續接下來的15天 。除夕日那天,一個個大家庭將團聚一堂享受一年一度的年飯及年糕。這時也是遊子們回鄉的時刻為了就是和親朋戚友們團聚在一起。於此同時,長輩們將分發柑橘和裝著壓歲錢的紅包。
2、開齋節
在2019年裡,將落在6月4日和5日。開齋節慶典主要展現同情,貧困,慈善,堅定及耐心的價值觀。
3、衛賽節
活動代表著佛陀誕辰。慶典活動包括,向佛像洗水儀式以凈化個人的心靈和靈魂。另外,佛徒也會到神殿大廳點亮蓮花形蠟燭尋求佛陀祝福並獻上水果和飲料。
4、豐收節
這項慶典在馬來西亞的東馬比較熱鬧因為少數明族到多數都居住在東馬。那在2019年裡他將落在6月1日和2日。慶典活動包括清房,祭拜祖先和宰殺畜牲慶祝豐收。
5、沙巴節
節日那天,沙巴族人穿上傳統的黑色民族服裝,男女都扎著腰帶,上面嵌著許多熠熠生輝的銀幣。婦女還要用金線銀線綉的衣服上綴以五光十色的珠子。人們扶老攜幼,趕來參加慶祝活動。收獲節的慶祝活動,充滿著宗教色彩。
④ 對於馬來西亞人來說,他們有他們的中秋習俗嗎
馬來西亞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和慶典約有上百個,其中政府規定性節日約十個左右。
開齋節的早晨,穆斯林們都前往清真寺,進行隆重的褥告儀式。儀式過後,人們互相熱烈祝賀,表示把過去的恩恩怨怨全都忘記,一切從頭做起。在親切和睦的氣氛中,人們還要相互登門拜訪。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准備了豐富的糕點招待來訪的客人。好客的馬來人還特別喜歡其他民族人士前來拜訪,把他們的來訪看作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⑤ 馬來人有什麼傳統節日
馬來西亞的傳統節日有:
1、哈芝節
英文名:Hari Raya Aidil Adha
節慶時間:每年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哈芝節是慶祝穆斯林在從麥加朝聖歸來的伊斯蘭教傳統節日。
2、馬來西亞國慶節
英文名:National Day
節慶時間:8月31日
放假天數:1天
3、屠妖節(印度人)
又名:燈節
英文名:Deepavali
節慶時間:每年印度歷8月14日(滿月後的第15天),相當於公歷的10月或11月。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屠妖節是印度人的新年。
4、衛塞節
又名:佛祖節
英文名:Wesak Day
節慶時間:公歷五月月圓之日,相當於農歷四月十五日。
放假天數:1天
小貼士: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和涅磐,眾人還會到佛廟中放生白鴿,以此贖罪積德。
5、現任最高元首誕辰
節慶時間:6月3日
放假天數:1天
⑥ 馬來西亞開齋節有何特別的風俗和習慣
馬來西亞開齋節舉行前,全國穆斯林(主要是馬來人)都要實行長達一個月的白天禁食(即齋戒月),然後恢復正常的生活習慣。齋月過後的第一天即為開齋節。
節日前夕,穆斯林都要進行捐贈活動,幫助有困難的人、剛皈依伊斯蘭教的穆斯林、為了伊斯蘭教而欠債的人等。同時,在外地的人都紛紛趕回家鄉和親人團聚。開齋節的早晨,穆斯林們都前往清真寺,進行隆重的禱告儀式。
儀式過後,人們互相熱烈祝賀,表示把過去的恩恩怨怨全都忘記,一切從頭做起。在親切和睦的氣氛中,人們還要相互登門拜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准備了豐富的糕點招待來訪的客人。好客的馬來人還特別喜歡其他民族人士前來拜訪,把他們的來訪看作是十分榮幸的事情。
(6)馬來西亞節慶習俗有什麼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的其他節日習俗:
1、聖紀節:先知穆罕默德誕辰日,是伊斯蘭教徒的節日。每年伊斯蘭教歷3月12日,首都數十萬伊斯蘭教徒在國家元首的率領下,前往清真寺舉行隆重的禱告儀式,然後舉行盛大的遊行慶祝活動。
2、衛塞節:農歷四月十五,是佛歷最重要的日子,象徵著佛陀的出生、啟蒙及涅磐。佛教信徒們競相焚香,頂禮膜拜,並聚集在各地寺廟,將鴿子放生並祈求平安。同時,這天也是僧侶們布施的日子。到夜晚,家家戶戶食素食,點油燈,因此衛塞節又叫「燈節」。
3、最高元首誕辰:這一天,首都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包括免費看電影和欣賞文藝節目,國家王宮向公眾開放參觀。最高國家元首向對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的人士頒發勛銜和獎章。當天,全國的清真寺還將舉行特別的祈禱儀式。
⑦ 馬來西亞中秋節是幾月幾日
與中國一樣, 八月十五(公歷九月八日,星期一)。
吃月餅、賞月、提燈籠遊行是馬來西亞華人世代相傳的中秋習俗。中秋臨近,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型大小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台的月餅廣告鋪天蓋地,為喜迎中秋營造了節日氣氛。
吉隆坡一些地方的華人社團當前舉行了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艷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
(7)馬來西亞節慶習俗有什麼擴展閱讀;
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歷里,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
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月下,將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個方向,紅燭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後由當家主婦切開團圓月餅。切的人預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樣。
⑧ 馬來西亞的傳統節日有哪些
哈芝節
英文名:Hari Raya Aidil Adha
節慶時間:每年伊斯蘭教歷的12月10日。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哈芝節是慶祝穆斯林在從麥加朝聖歸來的伊斯蘭教傳統節日。
馬來西亞國慶節
英文名:National Day
節慶時間:8月31日
放假天數:1天
屠妖節(印度人)
又名:燈節
英文名:Deepavali
節慶時間:每年印度歷8月14日(滿月後的第15天),相當於公歷的10月或11月。
放假天數:1天
小帖士:屠妖節是印度人的新年。
衛塞節
又名:佛祖節
英文名:Wesak Day
節慶時間:公歷五月月圓之日,相當於農歷四月十五日。
放假天數:1天
小貼士:紀念佛陀的誕生、成道和涅磐,眾人還會到佛廟中放生白鴿,以此贖罪積德。
現任最高元首誕辰
節慶時間:6月3日
放假天數:1天
⑨ 馬來西亞各民族文化習俗
馬來人是熱情、謙恭、大方、講究禮節的民族。在馬來人家中作客應注意舉止得體,尊重長者。如果雙方都是穆斯林,賓主要用伊斯蘭教特定的問候語打招呼。進門時除非得到主人的許可,客人必須把鞋脫在門口或樓梯口,方可進屋。進屋後,賓主雙方要互相問候和握手。
馬來人用餐時習慣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須把手洗干凈。進餐時必須用右手,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如不得不用左手用餐或取餐具,應先向他人道歉。
(9)馬來西亞節慶習俗有什麼擴展閱讀:
其他:
婚姻傳統上由父母安排,典型的家庭包括夫妻及其子女。婚姻及繼承製度均受伊斯蘭律法的約束。
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其他禁忌或禮節
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
⑩ 馬來西亞的春節 馬來西亞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1、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春節特色活動,第一個當然是 「撈生」!撈魚生是南洋一帶大受歡迎的漢族新年風俗。尤其流行於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七彩繽紛的魚生有七彩燦爛的好意頭,而「撈起魚生」這個名稱,又有「風生水起」及「越撈越旺」的意思。
無論是企業的收工宴、開工酒,親戚朋友的家庭聚會等,大家總是愛來 「撈」 一番!大夥兒在「撈生」時都會邊撈邊說吉祥話,並且越撈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好運連連。這項特色已經 「紅」 到大中華地區,成為介紹馬來西亞春節特色的第一招牌。
2、在大馬過春節,除了「撈生」外,大馬客家人或廣東人還會吃比較有特色的盆菜,盆菜必定要裝在一個圓盆里,代表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鹵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里更有乾坤,由雞、鴨、魚、蚝、腐竹、蘿卜、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
除此之外,大馬華人過年,和中國南方人一樣會吃魚(年年有餘)、蝦(意為笑哈哈。蝦在粵語里和「哈」發音相近)吃豬手(招財)和年糕(步步高升)等等。
3、到了初九,大馬的福建人會「拜天公」,這天,可以說是福建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年三十更加熱鬧。鞭炮放得也比年三十更狠。也有人把它稱為「過小年"。在馬來西亞,春節期間不必到中國城或華人區。隨處都可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很有節日氣氛。年初九這一天,福建人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