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大紅花怎麼拍照
Ⅰ 馬來西亞的國花是什麼
馬來西亞的國花是扶桑,又名朱槿、佛槿、大紅花。屬錦葵科,落葉(常綠)灌木或小喬木。直立多分枝,樹冠圓形或橢圓形。性喜溫暖、濕潤的氣候: 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3&tn=imagedetail&word=%B7%F6%C9%A3&in=2&cl=2&cm=1&sc=0&lm=-1&pn=1&rn=1
Ⅱ 馬來西亞的國花是什麼
扶桑,也就是咱們所說的大紅花,當地人稱「班加拉亞」。
原因是,馬來西亞人民用這種紅彤彤的扶桑花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也有人比喻為革命的火種灑滿大地而燃起熊熊大火,使殖民主義者相繼後退。
扶桑的別名朱槿、朱槿牡丹、赤槿、大紅花、花上花、日及、佛桑、佛槿、桑槿。
扶桑生自東海日出之處,其葉如桑。而且兩棵樹往往同根偶生相依倚,所以得名扶桑。扶桑花紅形美,如木槿花,其花朝開暮落,而叫日及。
Ⅲ 馬來西亞印象
文/伊若
古語有雲,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我們可以從書本上學到不少關於另外國家的文字,可是畢竟不是自己親身經歷的。不管是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國家都會有屬於她的個性化的特徵與風格。只有真正的身臨其境了,才能感受到一個城市的內涵,才能了解一個城市的世界。國慶期間,利用學校去馬來西亞的游學項目,我在馬來西亞走了一遭,認識了不少的人,也長了不少的見識,留下了一段不一樣的故事。
我們去往馬來西亞的首站是馬來亞大學。從吉隆坡的國際機場到馬來亞大學,這一路我都經歷著不同尋常的事,感受著馬來西亞給我帶來的震撼與感動。
進入吉隆坡國際機場,我立馬奔入衛生間,衛生間內有一門打開,立即奔過去,還沒來得及踏進去,就聽見「小姐,請排一下隊,好嗎?」
不明情況的我,回過頭,一條長隊在身後,而我是直接跳過這顯眼的長隊直奔到廁所門口的。就在那一瞬間,我的臉立即變得滾燙,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蜷縮著不出來了。可是沒有地洞可鑽,我只能灰溜溜的返回到隊尾。我看著在衛生間里,一人進,一人出,井然有序的場面再一次恢復了。回想自己以前使用公共衛生間的時候,很少看到有這樣的排隊場景的,我為我自己剛剛的行為而羞愧,同時這樣的一幕讓我對馬來西亞這個國家有了更多的好奇。
走出機場,我們與接待我們的黃先生會合。我們坐上了馬來西亞大學的校車。校車上,帶著對於這個城市的好奇,我四處的觀望著。路旁是茂盛的棕櫚樹,有時還可以看到一些不知名的花,為那數抹的綠色做點綴。
路上有不少的人騎著電動車,他們都帶著頭盔。令人驚訝的是,一路上我竟然沒有發現一個人是不佩戴頭盔的,哪怕是乘電動車的人也沒有不佩戴頭盔的。
車上,我閑著無聊,將一瓶礦泉水的置於車窗的邊緣(其寬與礦泉水地步的直徑是差不多的),歷經近兩個小時我們到達馬來亞大學,我的這瓶水竟然未曾脫離它所在的位子,甚至連強烈的晃動都沒有。是的,這僅僅只是一個瓶子,可是我不得不說,這個瓶子告訴我們的是這個國家的對交通規則重視,對生命的重視。
我以為,像整齊有序地使用衛生間,上路佩戴頭盔,安全平穩地駕駛,這樣的事只有特定的場合才會出現。可是在接下來的時間了,我所看到的,證明了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到商場購物,衛生間依舊是有序的進出,階梯式電梯上的人都是盡量靠左站立,留出右邊的位子作為緊急通道;搭計程車的時候也是排隊有序的在特定的位子等候車的;使用馬幣的時候也從來不用擔心會有商販給假幣……
所有的一切都只是馬來西亞人習以為常的事,對於他們而言,他們有自己的原則,有自己國家的交通原則,有公共場合的素養原則,他們只是試著遵守這些原則,到最後已經不再需要原則的督促,而變成了一種習以為常的特質了。
馬來西亞是個有色彩的國家。她的顏色不僅僅體現在她所容納的「黑白黃」三個人種的顏色,更多的是體現在它的建築的顏色和他的色彩的生活上。
在馬來西亞,我們分別參觀了馬來亞大學,馬來西亞依德利斯師范大學以及馬來西亞普特拉大學。這三所學校給了我強烈的視覺沖擊。
傳統式盒子建築,再配合顯眼的色彩,或藍色,或紅色,或黃色,以此為主調,在配以淺色系的色調,如此結合,讓這些建築在陽光下更加的顯眼,更加的光芒四射。而這樣顏色的建築,建在學校裡面體現的是積極向上,是活躍,是個性。不管是學校,社會還是國家,都需要一些個性的色彩做裝飾,這樣才會顯現出屬於一個學校,社會乃至一個國家。
除了學校,在馬六甲的中心廣場上還有那僅存的荷蘭統治時期的建築群,紅色風格相當的醒目。紅屋見證著歷史的推進,紅屋前的五彩斑斕的花車彰顯著亞熱帶的別樣風情。還有那見證著滄桑歲月的灰色聖保羅山教堂,也用他那灰色的色彩體現出豐富的文化內涵。
色彩的建築自然少不了彩色的生活。在馬來西亞,像小酒吧之類的娛樂場所是眾多的。而最為出名的場所便是素有「南方蒙地卡羅」的雲頂高原娛樂城。眾所周知馬來西亞是禁賭的,但是雲頂高原是個例外。它海拔約為2000米,山中雲霧繚繞,變換莫測,四周山巒重疊,身臨其境如入仙境。室內是各種眼花繚亂的游覽設施,室內還有老少皆宜的游覽項目和數十家亞洲各地風味的美食餐廳。賭場內,燈紅酒綠,紙醉金迷,嘈雜的音樂,閃爍的霓虹燈,人頭攢動,十分熱鬧。在這里,有來自五湖四海的人,人的本性在這個賭場內得到釋放。
色彩的馬來西亞,擁著色彩的生活,展現在他獨有的魅力,給我獨有的沖擊。
一陣滾滾春雷般的鼓聲中,前面是幾個衣著鮮艷,手捧雞蛋花,打著傘的伴娘,後面則是一對穿著表演服飾,肩挎馬來鼓的鼓手,中間是一對新人,正在人群簇擁中走向主婚台(主婚台是一個綴滿棕櫚葉和各色鮮花的彩棚,裝飾極其精美。)。
是的,這是一場婚禮,一場馬來西亞的本地居民的傳統婚禮。很慶幸,我可以參加這次的婚禮,感受他們的幸福時刻。
婚禮上,新郎的指甲和手背要被染成姜黃色,當地人稱之為「染手掌禮」。婚禮當天,將一個高腳銅盤擺放在新人的前面。盆里分別裝上姜黃米、米花、碾碎的山姜葉汁和一個盛有碾碎的指甲花器皿。由一位德高望重的宗教師取幾粒黃米撒在新郎的肩上,接著用薑汁水,噴濕新郎雙手,用指甲花塗在新郎的掌背上。不過,新郎雙手的手掌心是不會被染到的。他將帶著這姜黃色開始在新娘家的新生活。而新娘則由好姐妹們用掐來新鮮的指甲花,把指甲、手掌和雙腳塗得鮮紅。
「並坐禮」是馬來西亞婚禮的高潮,也是新人享受「一日之王」的難忘時刻。剛剛我之前描述的那一段便是「並行禮」的一小段。新人步入主婚台後,兩手合十,高踞台上,猶如君王臨朝一般, 新人們行並坐禮後可享受一日君王的高貴。期間一直會有人在旁邊服侍新人,這情景還真像在皇宮里一樣。當「一日之王」,接受眾人祝福,便是在此刻。
參加婚禮時,主人知道我們是來自遠方的客人,他們沒有計較我們穿的是短袖衣服,他們願意接受我們來自遠方的祝福。在說起祝福是,也是十分有講究。每一位賓客都要輪流上前祝福新人,向新人撒葉子、香米、花瓣和聖水,並與新人握手祝福,之後收到他們回贈的雞蛋花一束,象徵新娘早生貴子、健康多產。新郎新娘也一直要等到祝福完畢才可下台。
我們在這場婚禮中受到了熱情的招待,我們感受著婚禮給我們帶來的溫馨與幸福。新人和我們合影,臉上散發的是喜悅,他們期待他們的幸福有他人的祝福,他們願意將自己的幸福傳遞給你。
在馬來西亞的十天當中,接觸到了不同的馬來西亞人,他們就是一朵朵的大紅花,充滿著熱情和豪氣,以及特有的溫暖。
進入馬來西亞,我們入住馬來亞大學。在進入宿舍休息的路上,我們碰到了馬來亞大學的校長,他很隨和,很親切地問我們來自何處,一路路途如何等等。其實,在當時我們並不知道他就是馬來亞大學的校長,只是以為他就是馬來亞大學裡面的某個工作人員。第二天,我們參加馬來亞大學的歡迎會時,驚奇的發現,昨天跟我們打招呼的竟是馬來亞大學的校長。
在我們抵達總統府的進行參觀的時候,跟隨我們的還有幾位來自其他國家的留學生,他們跟我們表走邊聊。我可以感覺到他們的信心月熱情。他們問我們在馬來亞大學感覺如何,關心我們是否習慣馬來亞的生活方式,在走的過程中還不斷的提醒這里有階梯,那裡有小溝。這樣的細致的照顧,讓我感受到來自不同國度的朋友的溫暖。
在馬來西亞的那十天,我被這個國家建築感動著,更被這個國家的人感動著。最後兩天,我們是在馬來西亞的熱浪島度過的。島上的一個必不可少的項目便是潛水。我們有三次潛水的機會。我是個十足的旱鴨子,自小沒在水裡呆過。可是我仍舊想穿著救生衣,在如此美麗的大海里走一遭,看看這個國度的海洋里到底是怎樣一番天地。第一次潛水,我沒有因為被海水沖遠而掃了興,一個島上的救生員看到了掉隊的我,帶我在海中潛游;第二次潛水時,我撿貝殼,那裡的島上的人告訴我貝殼是不允許帶出島,我看到了他們對這片島的熱愛;第三次潛水,去的水域很淺,學藝不精的我被珊瑚刮傷多處,但因為我再次遇到了帶我潛水的救生員,我又經歷了一場美麗的潛浮。蔚藍的天空,比碧綠的海水,在陽光下,水平面略起的波瀾閃耀著點點的星光,如此的動人。
我們都知道馬來西亞的國花是朱瑾,別名大紅花。此花外表熱情豪放,卻有一個獨特的花心,由多數小蕊連結起來,包在大蕊的外面形成,結構相當的細致。這不像極了馬來西亞的國民嗎?他們熱情好客,他們細致貼心,他們有原則,他們團結著,他們綻放著……
十天,我們走過三所馬來西亞大學,感受他們的教學風格,體會他們的教育氛圍;我們走過吉隆坡市區,觀回教堂的壯觀,感小印度的異族風情,嘆雙子塔之獨特設計;我們走過馬六甲,體會當地的民俗風情,享受當地婚禮的幸福;我們走過熱浪島,看碧水藍天,品純天然的椰子汁,與大海相擁。馬來西亞的風景感動著我,馬來西亞的人感動著我。
這場旅行,就像那指頭嬌脆欲滴的大紅花,在我的心中印染著深深的痕跡。
寫於2012年,更新於2016年2月
Ⅳ 馬來西亞國花是什麼
扶桑(Hibiscusrosasinensis), 植物名。灌木。葉卵形。花冠大型,有紅、白等色。多栽於我國南方。全年開花,為著名的觀賞植物。
明·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扶桑》:「扶桑產南方,乃木槿別種。其枝柯柔弱,葉深綠,微澀如桑。其花有紅黃白三色,紅者尤貴,呼為朱槿。」
明·徐渭《聞里中有買得扶桑花者》詩之一:「憶別 湯江 五十霜,蠻花長憶爛扶桑。」。
清·吳震方《嶺南雜記》卷下:「扶桑花,粵中處處有之,葉似桑而畧小,有大紅、淺紅、黃三色,大者開泛如芍葯,朝開暮落,落已復開,自三月至十月不絕。」 錦葵科的常綠大灌木扶桑,又名朱槿、佛桑,但常常被人們很直觀地稱作大紅花。
它樹形優美,枝葉茂盛,花期較長,四季不斷,花朵碩大,色彩鮮艷,是亞洲地區園林綠化中重要的花木之一。 雖然既是馬來西亞和巴拿馬的國花,又是夏威夷的州花,但是扶桑的原產地卻在中國,而且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漢朝的《山海經》中就有記載「湯谷上有扶桑」,晉朝嵇含的《南方草木》中則記載「其花如木槿而顏色深紅,稱之為朱槿」、「深紅色,花五齣」等。 扶桑的品種較多,異彩紛呈,根據花瓣可分為單瓣、復瓣,根據花色可分為粉紅、黃、青、白等,其中深紅重瓣者略似牡丹,不為多見,故有朱槿牡丹之名。 溪館初寒似早春,紅花相倚媚行人。 可憐萬木盡凋零,獨見繁枝新爛漫。 清艷沾衣雲表露,幽香時過轍塵中。 名園不肯爭顏色,灼灼扶桑野水濱。
Ⅳ 請各位知曉馬來西亞各族的傳統文化,禮俗,信仰,佳節,服裝,舞蹈,樂器,食物等的詳細分析告知我,謝謝。
馬來西亞,簡稱大馬(Malaysia),首都吉隆坡,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
中文名稱: 馬來西亞聯邦
英文名稱: Malaysia
簡稱: 大馬
所屬洲: 亞洲
首都: 吉隆坡
主要城市: 馬六甲
國慶日: 1957年8月31
國歌: 《我的國家》
官方語言: 馬來語
貨幣: 令吉 (RM 1美元=3.8令吉)
政治體制: 君主立憲政體
人口數量: 2733萬(08)
主要民族: 馬來族,華人,印度人
主要宗教: 伊斯蘭教,佛教和道教,印度教
國土面積: 33萬平方公里
GDP總計: 6744.34億令吉(2009)
國際電話區號: +60
國際域名縮寫: .MY
傑出人物: 梁靜茹、光良
目錄
概況國旗
國徽
國花
國鳥
首都
人口
人類發展指數
自然地理
災難意識日
國家格言
國家政要
行政區劃
經濟概況
歷史沿革
政治政治制度
憲法
統治者會議
議會
政府
司法機構
政黨
主要執政黨
主要反對黨
重要人物
經濟資源
工業
礦業
農牧漁林業
服務業
旅遊業
交通運輸
財政金融
對外貿易
外國資本
人民生活
水果與美食美食
水果
軍事
文化教育新聞出版
教育
高等教育學府
外交與我國的雙邊關系
同東盟國家的關系
同英國的關系
同日本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同其他國家的關系
概念與宏願2020宏願
一個馬來西亞
旅遊景點沙巴
檳城
砂撈越
吉隆坡
馬六甲
柔佛
馬來西亞-與世博會
其他信息概況 國旗
國徽
國花
國鳥
首都
人口
人類發展指數
自然地理
災難意識日
國家格言
國家政要
行政區劃
經濟概況
歷史沿革
政治 政治制度
憲法
統治者會議
議會
政府
司法機構
政黨
主要執政黨
主要反對黨
重要人物
經濟 資源
工業
礦業
農牧漁林業
服務業
旅遊業
交通運輸
財政金融
對外貿易
外國資本
人民生活
水果與美食 美食
水果
軍事
文化教育 新聞出版
教育
高等教育學府
外交
與我國的雙邊關系 同東盟國家的關系 同英國的關系 同日本的關系 同美國的關系 同其他國家的關系概念與宏願
2020宏願 一個馬來西亞旅遊景點
沙巴 檳城 砂撈越 吉隆坡 馬六甲 柔佛馬來西亞-與世博會其他信息展開 編輯本段概況
國旗
馬來西亞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凈,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
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登嘉樓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 馬來西亞國徽
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拉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又稱大紅花,當地人稱「Bunga Raya」。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角星,新月代表國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國花
木槿花(又稱大紅花、扶桑)Bunga Raya
國鳥
愛情鳥/犀鳥(英文:hornbill)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3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石油雙塔(The Petronas Twin Towers),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政府行政中心:布城 (putrajaya)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首相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人口
2773萬(馬統計局2008年9月5日)。其中馬來人68.7%,華人23.2%,印度人6.9%,其他種族1.2%。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等。
人類發展指數
0.829(世界第66名)
自然地理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災難意識日
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
國家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現為一個馬來西亞(SATU MALAYSIA)
國家政要
國家元首為米占·再那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首相為拿督斯里納吉敦拉薩(Mohd Najib Tun Razak),2009年4月3日就任。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登嘉樓以及東馬的沙巴、砂拉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城(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馬來西亞地圖-十三個州
經濟概況
上世紀70年代前,以農業經濟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 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進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 吉隆坡華人品嘗特色食品生魚沙拉,慶祝春節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下滑。 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使馬經濟遭受嚴重打擊,馬貨幣令吉對美元匯率下跌幅度曾達46%,股市綜合指數下挫過半。1998年,馬經濟出現13年來首次負增長(-7.5%),失業率和通膨率上升。 1999年2月,馬政府以徵收撤資稅取代對短期外資的管制,外資開始迴流。 1991年馬哈迪在位期間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 語言 通用語言:華語,英語,馬來語。國語:馬來語。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1957年8月31日,聯盟主席東姑阿都拉曼宣布馬來亞獨立。1963年,馬來亞聯同新加坡、沙巴及砂勞越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宣布退出。
編輯本段政治
政治制度
實行君主立憲制(君主立憲制又分為二元君主制和議會君主制,馬來西亞屬於議會君主制)。因歷史原因,沙撈越州和沙巴州擁有較大自治權。 以巫統為首的執政黨聯盟國民陣線(簡稱「國陣」)長期執政,馬來人占政治主導地位,政局穩定。19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和安華事件曾對馬政局造成沖擊。1999年第十屆全國大選中,國陣雖繼續保持國會三分之二以上議席,但在馬來人中支持率有所下降;反對黨回教黨勢力上升,在吉蘭丹和登嘉樓兩州執政。「9·11事件」後,回教黨的極端宗教色彩受到質疑,處境被動。國陣在三次地方補選中獲勝,凝聚力增強,執政地位得到鞏固。 馬來西亞衛星地圖
2003年10月31日,馬哈蒂爾辭去黨政職務,副首相巴達維接任首相及國陣、巫統主席,政權平穩過渡。巴達維延續既定馬哈蒂爾的內外政策,同時加強政府機構整頓和廉政建設,強調全民分享政治權力和經濟發展成果,受到民眾普遍歡迎和支持。 2004年3月,馬來西亞提前舉行第十一屆全國大選,國陣創下歷屆大選最好戰績,贏得219個國會議席中的199席和505個州議席中的452席。阿都拉蟬聯首相,領導地位進一步鞏固。2005、2006年,馬來西亞政局繼續保持穩定,國陣執政基礎穩固。馬來西亞馬來民族統一機構新任主席納吉布2009年4月3日宣誓就任馬來西亞首相。 2008年3月,馬來西亞舉行第12屆大選,上演政治大海嘯,反對黨即人民公正黨、民主行動黨及回教黨一舉攻陷5個州屬,同時也拿下82個國會議席,粉碎國陣多年來的2/3大多數議席優勢。
憲法
1957年頒布馬來亞憲法,1963年馬來西亞成立後繼續沿用,改名為馬來西亞聯邦憲法,後多次修訂。憲法規定:最高元首為國家首腦、伊斯蘭教領袖兼武裝部隊統帥,由統治者會議選舉產生,任期5年。最高元首擁有立法、司法和行政的最高權力,以及任命首相、拒絕解散國會等權力。1993年3月,馬議會通過憲法修正案,取消了各州蘇丹的法律豁免權等特權。1994年5月修改憲法,規定最高元首必須接受並根據政府建議執行公務。2005年1月,馬議會再次通過修憲法案,決定將各州的水供事務管理權和文化遺產管理權移交中央政府。
統治者會議
由柔佛、彭亨、雪蘭莪、森美蘭、霹靂、登嘉樓、吉蘭丹、吉打、玻璃市9個州的世襲蘇丹和馬六甲、檳州、砂拉越、沙巴4個州的州元首組成。其職能是在9個世襲蘇丹中輪流選舉產 馬來西亞
生最高元首和副最高元首;審議並頒布國家法律、法規;對全國性的伊斯蘭教問題有最終裁決權;審議涉及馬來族和沙巴、砂拉越土著民族的特權地位等重大問題。未經該會議同意,不得通過有關統治者特權地位的任何法律。內閣首相和各州州務大臣、首席部長協助會議召開。
議會
也稱國會,最高立法機構。由上議院和下議院組成,國會下議院議席共222個,議員任期5年。本屆國會於2008年3月第12屆全國大選後組成。以巫統為首的國陣擁有137席,史無前例的失去議會2/3的多數議席。反對黨則贏得81席,其中民主行動黨28席,回教黨23席,人民公正黨30席。脫離國陣的沙巴進步黨2席,馬來西亞社會主義黨1席,以及無黨派獨立人士1席。下議院議長為丹斯里班迪卡阿敏(Tan Sri Datuk Seri Utama Pandikar Amin bin Haji Mulia),2008年4月28日上任。上議院有70名議員,由全國13個州議會各選舉產生2名,其餘44名由最高元首根據內閣推薦委任,任期3年。上議院主席是拿督王茀明2009年7月7日宣誓就任。
政府
首相:納吉 副首相:慕尤丁 1)首相署部長: a)許子根(團結與表現事務) b)納茲里(法律與國會事務) c)諾莫哈末(經濟策劃單位) d)加米爾(回教事務)e)依德利斯(特別事物) 首相署副部長: a)劉偉強 b)瑪西達 c)迪瓦瑪尼 d)阿末瑪茲蘭 e)慕魯基亞 2)財政部長:納吉 第二財長:阿末胡斯尼 副財長:曹智雄、阿旺阿迪 3)教育部長:慕尤丁 副教長:魏家祥、弗亞查卡西 4)交通部長:翁詩傑 副部長:阿都拉欣巴克里、劉會洲 5)工業、園丘和原產業部長:柏納東博 副部長:韓查再努丁 6)內政部長:希山慕丁 副部長:阿布瑟曼、遮亮末沙 7)新聞、通訊、文化與藝術部長:萊士雅丁 副部長:佐瑟沙朗、王賽芝 8)能源、綠色工藝與水務部長:陳華貴 副部長:諾麗雅 9)鄉村與區域發展部長:沙菲宜阿達 副部長:哈山馬力、佐瑟恩都魯 10)高教部長:卡立諾丁 副部長:何國忠、賽夫丁阿都拉 11)國際貿易與工業部長:慕斯達法 副部長:慕克里茲、賈谷沙岸 12)科學、工藝與革新部長:麥西慕 副部長:法迪拉尤索夫 13)旅遊部長:黃燕燕 副部長:蘇萊曼泰益 14)農業部長:諾奧瑪 副部長:佐哈里、羅哈妮 15)國防部長:阿末扎希 副部長:阿都拉迪夫 16)工程部長:沙茲曼 副部長:楊昆賢 17)衛生部長:廖中萊 副部長:羅斯娜 18)青年與體育部長:阿末沙比里 副部長:拉查里、黃日升 19)人力資源部長:蘇巴馬廉 副部長:瑪茲娜 20)國內貿易與消費人事務部長:依斯邁沙比里 副部長:陳蓮花 21)房屋與地方政府部長:江作漢 副部長:拉茲烏京 22)婦女、家庭與社會發展部長:莎麗扎 副部長:周美芬 23)外交部長:阿尼法 副部長:柯希蘭、李志亮 24)聯邦直轄區部長:拉惹儂仄再納阿比丁 副部長:沙拉瓦南 25)天然資源與環境部長:道格拉斯 副部長:佐瑟古魯
司法機構
最高法院於1985年1月1日正式成立。1994年6月改名為聯邦法院。設有馬來亞高級法院(負責西馬)和婆羅州高級法院(負責東馬),各州設有地方法院和推事庭。另外還有特別軍事法庭和伊斯蘭教法庭。聯邦法院首席大法官丹斯里查基(Tan Sri Zaki Azmi),2008年10月29日就任。總檢察長丹斯里阿都干尼(Tan Sri ABDUL GANI PATAIL),2002年1月1日就任。
政黨
注冊政黨有40多個。由14個政黨組成國民陣線聯合執政。2001年5月,沙巴人民正義黨解散,並入巫統。2002年1月,反對黨沙巴團結黨重返國民陣線。 國民陣線(National Front):執政黨聯盟。1974年4月在馬來亞 馬來西亞
聯盟黨的基礎上擴大而成,成員黨相對獨立。大選時各黨採用統一的競選標志和宣言,候選人議席內部協商分配。強調發展經濟,協調各政黨利益,建立和平、穩定、繁榮、公正的社會。成員黨包括馬來民族統一機構,又稱巫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人民運動黨(又稱民政黨,The People』s Movement Party)、馬來西亞人民進步黨(The People』s Progressive Party of Malaysia)、砂拉越土著保守統一黨(Parti Pesaka Bumiputra Bersatu Sarawak)、砂拉越人民聯合黨(The Sarawak United People』s Party)、砂拉越國民黨(The Sarawak National Party)、砂拉越達雅克族黨(Parti Bangsa Dayak Sarawak)、沙巴自由民主黨(The Liberal Democratic Party of Sabah)、沙巴人民團結黨(Parti Bersatu Rakyat Sabah)、沙巴民主黨(Parti Demokratik Sabah)、沙巴團結黨(Parti Bersatu Sabah)。國民陣線主席通常由巫統主席兼任,現任主席為納吉。
主要執政黨
馬來民族統一機構(The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簡稱巫統,UMNO):馬來人政黨。成立於1946年5月11日。1987年4月因黨爭而分裂,被法庭判為非法組織。1988年2月馬哈蒂爾在原巫統基礎上重組「新巫統」(The New 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1996年,從巫統分裂出去的「四六」精神黨重返新巫統後再次還名為「巫統」。現有黨員280萬。巫統主席和署理主席代表國 端姑米占·再納·阿比丁
陣出任政府正、副首相。 馬來西亞華人公會(Malaysian Chinese Association,簡稱馬華公會,MCA):最大的華人政黨。1949年2月27日成立,原名馬來亞華人公會,馬來西亞成立後改為現名。黨員103萬。2003年5月,林良實和林亞禮辭去馬華公會總會長和署理總會長職務,分別由黃家定和陳廣才接任。 馬來西亞印度人國大黨(Malaysian Indian Congress,簡稱印度人國大黨,MIC):1946年8月2日成立。馬來西亞印度、巴基斯坦族政黨,旨在爭取和維護兩族利益。黨員55萬人。主席達圖·斯里·薩米·維魯。
主要反對黨
回教黨(Parti Islam Malaysia):原稱泛馬伊斯蘭教黨。以馬來穆斯林為主的宗教政黨,主要勢力在北馬。1951年8月23日成立,1973至1977年曾加入國民陣線。1959至1978年和1990年至今在吉蘭丹州執政,1999至2003年在登嘉樓州短期執政。1992年8月決定在吉蘭丹州實施伊斯蘭刑事法。黨員80萬。現任主席哈迪阿旺(HADI AWANG)。 民主行動黨(The Democratic Action Party):以華人為主的多民族政黨。1966年3月19日成立,前身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在馬來半島的分部。本屆國會最大反對黨。主席卡巴星(KARPAL Singh)。 人民公正黨(National Justice Party):1999年4月4日成立,前身是1990年注冊的伊斯蘭教社會聯盟。旨在聯合各政黨和非政府組織力量,抗衡政府,爭取公正。2003年7月,人民公正黨決定與反對黨人民黨合並為人民公正黨。黨主席為原公正黨主席、前副首相安華夫人旺·阿茲莎(Wan Azizah),署理主席為原人民黨主席賽胡先阿里(Syed Hussin Ali)。
重要人物
端古米占再那阿比丁:最高元首。1962年出生於登嘉樓州瓜拉登嘉樓市。曾赴澳大利亞墨爾本語言學院深造,1983年畢業於英格蘭皇家軍事學院,1988年獲美國國際歐洲大學國際關系學士學位。1979年被封為登嘉樓州攝政王,1990年曾任登嘉樓州代理蘇丹,1998年5月14日出任登嘉樓州第十六任蘇丹,1999年4月至2006年12月任馬來西亞第十一任副最高元首。2006年12月13日就任第十三任最高元首,2007年4月26日登基。已婚,最高元首後潘斯里·羅齊塔(Puan Seri Rozita),育有兩子一女。 拿督斯里納吉敦拉薩:首相兼財政部長,2009年4月宣誓就職。大馬第二任首相敦拉薩的長子。1953年7月24日生於彭亨州。獲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士學位。1976年當選國會下議員,1978年任能源、電訊和郵電部副部長,是大馬歷史上最年輕的下議員和副部長。此後歷任彭亨州州務大臣、文化、青年和體育部長、國防部長、教育部長等職。2004年1月起任現職,2004年3月大選後連任。巫統資深領袖,曾連續多次當選巫統副主席,2008年12月起任巫統主席。夫人拿汀斯里羅斯瑪(Datin Seri Rosmah Mansor),育有五名子女。
編輯本段經濟
上世紀70年代前,經濟以農業為主,依賴初級產品出口。70年代以來不斷調整產業結構,大力推行出口導向型經濟,電子業、製造業、建築業和服務業發展迅速。同時實施馬來民族和原住民優先的「新經濟政策」,旨在實現消除貧困、重組社會的目標。 80年代中期受世界經濟衰退影響,經濟一度下滑,後採取刺激外資和私人資本等措施,經濟明顯好轉。1987年起,經濟連續10年保持8%以上的高速增長。1991年提出「2020宏願」的跨世紀發展戰略,旨在於2020年將馬建成發達國家。重視發展高科技,啟動了「多媒體超級走廊」、「生物谷」等項目。近年來,通過穩定匯率、重組銀行企業債務、擴大內需和出口等政策,經濟取得較快增長。巴達維上任後,在保持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同時,著力控制財政赤字,取消了一批耗資巨大的形象工程,將重點轉向農業等基礎產業建設,帶動鄉村發展。積極推動消費和投資,把私營經濟作為國家經濟增長的新支柱。鼓勵發展旅遊、教育事業,實現經濟多元化。2006年4月,馬政府第九個五年計劃(2006~2010年)獲得國會通過,其主題是「共同邁向卓越、輝煌和昌盛」,施政重點是降低財政赤字,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加大農業投入,扶持中小企業,推動旅遊業發展。 國內生產總值:5427.66億令吉。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8209美元(2008年)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5.9%。 貨幣名稱:令吉(Ringgit)。 匯率:1美元=3.6 令吉(浮動匯率)。 通貨膨脹率:3.6%。 失業率:3.8%。
資源
Ⅵ 冒險島(大紅花路1)在哪
馬來西亞、一直向右走、經過一個安全地圖、就是大紅花路1了、安全地圖前一個地圖是吹蛇笛的怪
Ⅶ 馬來西亞國花叫什麼花
馬來西亞的國花是 大紅花(馬來語:Bunga Raya),也就是紅色的朱槿(學名:Hibiscus rosa-sinensis),於1960年7月28日正式成為國花。
Ⅷ 馬來西亞介紹及旅遊特色
【概況】國名
馬來西亞聯邦,簡稱馬來西亞或大馬(Malaysia),是位於東南亞的一個國家。馬來西亞由十三個州組成,共分為兩大部分:一個是位於馬來半島的西馬來西亞,北接泰國,南部隔著柔佛海峽,以新柔長堤和第二通道連接新加坡;另一個是東馬來西亞,位於加里曼丹島的北部,南部接印度尼西亞,而汶萊國則位於沙巴州和砂拉越州之間。馬來西亞也是東南亞國家聯盟的創始國之一。
國旗
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紅色象徵勇敢,白色象徵純凈,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
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又稱大紅花,當地人稱「Bunga Raya」。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角星,新月代表國教,14角星代表各州。
國歌
《我的國家》(馬來文:Negaraku)
國花
木槿花(又稱大紅花)Bunga Raya
首都
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雙子塔,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多座。
新首都:布特拉再也(布城,putrajaya)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官方語言
馬來語
貨幣
林吉特 RM
人口
27,170,000人(2007年)(世界第43名)。人口密度:69/km2(世界第97名),其中馬來人及其他原住民佔66.1%,華人佔25.3%,印度人佔7.4%。砂撈越州原住居民中以伊班族為主,沙巴州以卡達山族為主。馬來語為國語,通用英語,華語使用也較廣泛。伊斯蘭教為國教,其他宗教有佛教、印度教、基督教、拜物教等。
自然地理
面積330257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砂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獨立日
1957年8月31日
國慶日
8月31日
重要節日
馬來西亞節日很多,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約有上百個。但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只有10個,其中除少數有固定日期外,其餘的具體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統一公布。主要節日有:元旦、開齋節(穆斯林)、春節(華人)、哈芝節(穆斯林)、屠妖節(印度人)、「五一」節、聖誕節、衛塞節、現任最高元首誕辰。8月31日為馬來西亞國慶(又稱獨立日)。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
國家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Mutu)
國家政要
國王叫米贊·阿比丁,2007年4月26日加冕;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Abllah Ahmad Badawi),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連任。
簡史
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行政區劃
全國分為13個州,包括西馬的柔佛、吉打、吉蘭丹、馬六甲、森美蘭、彭亨、檳城、霹靂、玻璃市、雪蘭莪、丁加奴以及東馬的沙巴、沙撈越,另有三個聯邦直轄區:首都吉隆坡、納閩和布特拉再也(Putra Jaya,聯邦政府行政中心)。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沙巴可以是馬來西亞深藏未露的絕妙旅遊地,見識了沙巴,你就會驚訝馬來西亞豐富的旅遊資源。世外桃源邦咯島(PangkorLaut)尋找小丑魚。
在馬來西亞的邦咯島(PangkorLaut)上,你只要潛入蔚藍的海里,慢慢靠近大片的白色珊瑚和色彩斑斕的海葵,尼莫和他的朋友就會熱情地歡迎你。
生活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普南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里,保持著許多有趣的風俗傳統。
馬來西亞的風格就像這兒的天氣——熱情。無論是看到一張張友善的笑臉,聽到一句句濃濃的馬來音普通話「你好!(Apa khabar?)」
亞庇是馬來西亞砂撈越的首府。在砂撈越里有個叫「古晉」的城市。在馬來語中,「古晉」(Kuncing)就是「貓」,因此這座城市也被稱為「貓城」。據,這里是世界上唯一崇拜貓的城市。
中國人來,馬來西亞不是個陌生的國度。盡管是異域,但隨處可見的華文招牌以及通用的廣州話,會讓來自廣東的我們產生了在省內某個都市觀光的錯覺。
檳城,當年英國商船來此躲避風浪的時候,他們給這個美麗的海島起名為喬治市,華人則稱之為檳榔嶼。這里最讓人著迷的是各種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輕柔韻律,也有安娜與國王的感傷情懷。即使你沒有出境游的經驗,即使你外語只會yes,bye-bye,thankyou,檳城依然。
砂撈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分散著27種部落民族,是一個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撈越,每公頃的樹林種類比整個北美洲還多,一棵參天大樹上有上千種昆蟲。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滿動感,到處是多姿多彩的娛樂,爵士樂、鄉謠和西方音樂縈繞酒吧、的士高舞廳,一派大都會的繁華景象.。吉隆坡住宿選擇相當多,高檔的諸如馬來王宮風格的伊思塔那大飯店,機場附近的高爾夫休假區等,主要供遊客和商務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名菜,除了馬來菜、中國菜、印度大餐、西餐外,還有巴基斯坦餐飲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種商品薈萃,從古董到最具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從世界名牌時裝到物美價廉的電子產品……
雲頂(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馬來西亞新開發的旅遊和避暑勝地,位於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脈中段東坡(蒂蒂旺沙山脈),吉隆坡東北約50公里處.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位於市中心丹也大樓面的國家清真寺(Natlonal Mosque),以獨特的現代設計表達出傳統回教的藝術,裝飾和設計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傘形的屋頂,象徵一個獨立國家的抱負.
吉隆坡是世界上節假日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的節日是當地進行重大慶典活動的日子,聖誕節也是全國性的節假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春節在這里更是熱鬧非凡.
吉隆坡是一個碩大無比的「世界建築博覽館」,外形別致風格各異的建築遍布全城。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西亞旅遊景點】
馬六甲
馬六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馬六甲素丹國(滿剌加王國)的都城。從16世紀起,歷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統治。數百年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羅人及爪哇人相繼來到馬六甲,經過長期的交流,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匯成特有的文化風貌。這里有中國式的住宅,荷蘭式的紅色樓房和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內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較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木門上裝著瑞獅門扣,窗上鑲龍嵌鳳,古色古香,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青雲亭
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位於馬六甲市西南,始建於1645年,後經重新裝修,成為一座用馬來西亞楠木建造的木結構廟宇。門口的匾額上寫著「南海飛來」四個大字。廟內主要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此也稱「觀音亭」。
青雲亭是優美的中國式建築的典範,廟堂里陳設的木雕和漆器,全是從中國運來的精品。寺內只有一塊石碑,上面銘刻著紀念中國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於1406年訪問馬六甲的事跡。鄭和是到達馬六甲最早的中國人。
寺內香火甚盛。廟門口有一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們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中國山
中國山又名三保山,是馬來西亞為紀念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命名的。此山位於馬六甲市郊。關於中國山,流傳著「一位中國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傳在15世紀60年代,馬六甲的統治者是一個年 輕而聰明過人的蘇丹,曼斯國王。有一天,一艘中國船駛抵馬六甲,船的內部到處插滿了金針,船長給蘇丹送去一封信,聲稱他奉中國天子之命詔告蘇丹 「每一根金針代表我的一個臣民,要是你能數得清有多少根,你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蘇丹接到信後,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裝了好幾袋穀米,信中道「要是你能數得清這艘船上的穀米,你就能准確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
荷蘭紅屋
跨越馬六甲河橋,到了河的東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鍾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周圍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面廣場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就是古老的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它建於17世紀,是東南亞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300多年來,它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牆,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婚嫁服飾,金、銀、珠寶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隻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葡萄牙城山
在馬六甲市西南,接近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馬六甲蘇丹拜里米蘇拉將中國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勒石樹碑之處,明成祖曾封此山為「鎮國山」,後名聖保羅山。山的東南麓有一座「沒有牆的城門」,那是馬來西業歷史遺跡。
Ⅸ 大紅花外形特徵
大紅花是木質莖植物,又稱為木槿花或扶桑花。花的顏色有白,橙,黃,紅和粉紅等等的顏色。除此之外,它是馬來西亞最著名的花,無人不曉,所以被定位國花。
Ⅹ 馬來西亞
辣椒,聖女番茄,韭菜,蒜苗,前面倆是摘了還有,後面倆是割了還長。蒜苗用大蒜一瓣瓣尖沖上留點距離種下就好,其他的市場都有種子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