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皮在馬來西亞叫什麼
① 水黃皮屬的介紹
水黃皮屬(學名:Pongamia Vent),蝶形花科,只有水黃皮P.pinnata(L. )Merr.1種,產印度、馬來西亞至澳大利亞,中國南部亦產之,喜生於近水之地,為很好的防堤植物;木材可為箱板材,惟易受蟲害;樹葉可為肥田料和飼料;種子內榨出的油可治癬疥、膿瘡及風濕症。喬木;奇數羽狀復葉;花排成腋生的總狀花序;萼鍾形或杯狀,口部近截平;花冠伸出萼外,近白色或粉紅色,旗瓣外面被絲毛,基部兩側有耳;雄蕊10,二體(9+1);子房有胚珠2顆;莢果橢圓形或長圓形,扁平,不開裂,有種子1顆,果瓣厚革質或近木質。
②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水果大家都很喜歡的一種食物,而且大部分的水果營養成分都是不一樣的,含有的很多營養成分也是我們身體所需的,水果的種類也有很多,以下了解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1
1、木通
這應該是本回答下顏值擔當,木通是一味中葯,果實八月成熟,所以又名「八月瓜」,成熟的果實呈紅紫色的不規則形狀,可以直接食用。
口感體驗:木通本來味道苦而且澀,作為水果流向市場主要是日本率先馴化培育出來的,我國目前農科院也在做類似的嘗試,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也有人知道它能夠食用。能被吃的主要是三葉木通。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毛茛目木通科木通屬植物
分布區域:長江流域各省區,日本,朝鮮
別名:通草、附支、丁翁、八月瓜藤(廣東)、 三葉拿藤(浙江)、八月楂(江蘇)
它的花也非常好看
口感體驗:吃木通可以剝開木通果的果皮後,用勺子挖果肉吃,當然拌上蜂蜜一塊煮吃,效果會更佳,也可以混合冰糖同煮食用。苦澀味道也在減去。
2、黑老虎
黑老虎同樣也具有一定顏值,原生於原始森林中,湖南貴州的苗族侗族人會吃它。苗族人稱其為「布福娜」。
口感體驗:黑老虎的果實鮮艷美麗,外表看起來像個球。黑老虎是聚合型的水果,打開以後每一粒的果肉呈心形或者卵狀心形,裡面有很多果肉,咬一口,吸一下果肉,有點像荔枝的味道,也有點像山竹的味道。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毛茛目木蘭科五味子族南五味子屬離蕊南五味子亞屬
分布區域:江西、湖南、廣東、香港、海南、廣西、四川、貴州和雲南
別名:冷飯團、過山風、布福娜、風沙藤、透地連珠、三百兩銀、紅鑽、十八症
近年來也開始進行人工種植與培育,也開始發展成一種新型水果栽培,在華南市場少量銷售。
3、蓮霧
與上面兩種果果相比,蓮霧的市場認知度就要高很多了
口感體驗:蓮霧原產自馬來西亞,在當地又被稱作是「水翁」,含水量高達90%,也就足以想見它的汁水豐富了。「咬上一大口,豐富的果汁瞬間溢滿口腔,味道清甜爽口,好似蘋果卻又比它清淡些許,甜度適中,吃完後唇齒間都彌漫著清新的香氣。
蓮霧好吃就在於水分多,糖分足,且吃著舒服,不同吐什麼核。宛若小時候看豬八戒吃人參果: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桃金娘目桃金娘科桃金娘亞科蒲桃族蒲桃屬種洋蒲桃種
別名:天桃、璉霧、楊蒲桃、爪哇蒲桃
分布區域:馬來西亞、印度、中國廣東、福建、台灣、廣西、雲南、海南
在台灣,洋蒲桃被譽為「水果皇帝」,暢銷於水果市場,深受消費者的親睞。
4、刺梨
刺梨這種植物,是薔薇科植物繅絲花的果實
口感體驗:刺梨的吃法流行於我國西部,比不得諸多碩果累累,汁飽水厚的水果,味道在酸、甜、澀之間。而刺梨的一股子清香是他別有風味的一種吃頭。一般賣刺梨的會把外面表皮的刺刮干凈,裡面的東西掏出來,洗干凈一口咬下去就可以吃。
許多地方都有吃刺梨的習慣,而尤以貴州為甚,筆者常在貴陽街頭又看到賣刺梨的小攤點:
沿街賣刺梨也是對貴陽的一番別樣記憶!
野刺梨100克果肉中含維生素C含量極高,達到2054~2725毫克,是我們熟知的柑橘與奇異果維C含量的100倍和9倍。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原始花被亞綱薔薇目薔薇亞目薔薇科薔薇亞科屬薔薇屬薔薇亞屬繅絲花種
主要分布地區:刺梨廣泛分布於我國亞熱帶的陝西、甘肅、江西、安徽、浙江、福建、湖南、湖北、四川、雲南、貴州、西藏等地,也見於日本。
別名:繅絲花、刺蘑、山刺梨、賽哇(西藏)、刺石榴、野石榴(陝西)、刺梨子、木梨子、刺梨薔薇、茨梨、送春歸、文光果。
5、杈杷果
杈杷果外形萌萌噠,就像一顆鮮紅的愛心,顏色嬌艷鮮紅,像寶石一樣漂亮,有時候也會長得有點猥瑣
口感體驗:其與蓮霧類似,果核細小食用起來基本感覺不出有果核。口感有點類似櫻桃,水分更加充足,口感更加甜美,肉質偏軟,堪稱是「無核的櫻桃」
植物學分類: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茜草目忍冬科忍冬族忍冬屬苦糖果組囊管組郁香亞組
別名:健身果、相思果
主要產地:產陝西和甘肅的南部,山東北部,安徽南部和西部,浙江(定海、杭州、天目山),江西(修水),河南,湖北西部和東南部、湖南(慈利)、四川西部、東北部和東南部及貴州北部和西部(威寧)。生於向陽山坡林中、灌叢中或溪澗旁,海拔100-2000米(四川西部達2700 米)。上海、杭州、武漢、旅大等地有栽培。模式標本采自從我國上海引種於英國的栽培植物。
6、沙棘果
沙棘果多產於西藏、新疆等地,是當地的主要經濟作為,與刺梨有一定相似性,口感需要榨汁更好喝
口感體驗:與刺梨相類似,沙棘果篇藏區、北疆產的沙棘果也屬於過於酸甜相間,而維C含量豐富,適合喝果汁的。其有淡橘香味,香味獨特,也值得品嘗。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瑤瑤沙棘綱雙葉子植物亞綱桃金娘目胡頹子科沙棘果屬
別名:醋柳、黑刺、酸刺
主要產地:國內分布於華北、西北、西南等地。以北疆阿勒泰地區為最多。
7、桑椹
在這些水果中,桑椹算是比較常見的了,但是就目前產能而言,桑椹還缺乏一些存在感,其實這種水果很好摘哦。
口感體驗:熟透的桑葚味道極為甜美,清新爽口,透著桑樹的清香,汁水極多,未熟透的會有酸味。
桑椹現在還可以榨成汁來吃,桑椹果汁,清甜爽口,酸甜始終,更有清熱解暑,補充活力,美容養顏的功效。
植物學分類: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雙子葉植物綱金縷梅亞綱蕁麻目桑科桑種
別名:桑葚、桑椹子、桑蔗、桑棗、桑果、桑泡兒,烏椹等
分布地區:中國東北至西南各省區,西北直至新疆均有栽培。朝鮮、日本、蒙古、中亞各國、俄羅斯、歐洲等地以及印度、越南亦均有栽培。
8、姑娘
又是一樣大家市場能看得見的水果,有些人可能還是沒有吃到過,他的名字如何得來,只能是自己想像吧!
口感體驗:表面一般會覆蓋一沉跟燈籠一樣的皮,裡面的果實是金黃色的。帶有一種獨特的奶香醇,口感極為香甜,也有比較淡的,不覺酸味,同樣子幾乎吃不到。
植物學分類: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管狀花目茄科酸漿屬種燈籠果種
別名:燈籠果、菇蔦、小果酸漿、金燈果、戈力、菇娘、洋菇娘、金姑娘、毛漿果、滿洲乳果、含羞果、香馬騮、香姑娘、毛酸漿
原產南美洲;中國廣東、雲南、新疆有栽培,或成野生而生長於海拔1200-2100米的路旁或河谷。
9、牛奶果
其實叫牛奶果的植物有多種,台灣榕、買麻藤屬植物大子買麻藤的別稱都叫牛奶果。這里主要指的是星蘋果。
口感體驗:在以上推薦的水果中,僅有兩種水果極酸,但牛奶果的甜數一數二,答題人在越南吃到時,便著迷於其甜味和桃子一邊的肉質。
科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合瓣花亞綱柿目科山欖科屬金葉樹屬星蘋果種
別名:星蘋果、金星果、牛奶果、星蘋果
分布范圍:長在溫暖向陽的山地、路旁、庭院、村旁處。人工栽培。也有逸為野生。我國雲南、廣東、廣西、福建、海南、台灣等大部分熱帶地區均有廣泛分布。
10、羊奶果
這種水果不大常見,長得像羊奶頭,故而得此名聲。由於他很適合觀賞樹枝與果實,也有做盆景的。
口感體驗:它的外形跟乳頭的形狀很像,又很小,所以就叫做羊奶【子】。汁多肉厚,口感酸甜,更勝枸杞。
植物學分類:被子植物門雙子葉植物綱桃金娘目胡頹子科胡頹子屬
別名:半春子,甜棒槌,雀兒酥,胡頹子
分布地區:中國江蘇、浙江、福建、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日本
比較冷門的水果名字2
幾種比較「冷門」的南方水果,你可能沒吃過,但最後一種肯定認識。
蓮霧
蓮霧這個名字可能挺熟悉的,但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它長什麼樣子,放到市場上也未必能認得出來。
整體來說,蓮霧長得像個紅色的小燈泡,不過頂端並不是圓圓的,而是凹進去一塊,也有點像一隻比較矮胖的梨子。
蓮霧適宜的生長溫度高達25到30攝氏度,原產自馬來西亞,在我國基本只有廣東和台灣可以種。
黃皮
這種水果的栽培范圍就要更廣一些了,華南地區和西南地區基本上都能種,但對於北方人來說還是相當陌生的。
黃皮是原產自我國南方地區的水果,已經有了一千多年的歷史,味道清香酸甜,是潮汕人經常吃的美食。
不同於很多像荔枝一樣容易上火的嶺南水果,黃皮的性質非常溫和,即便在夏天也是可以隨便吃的,一點都不會上火哦。
番荔枝
番荔枝還有一個特別「佛系」的名字,叫做「釋迦果」。
之所以叫做番荔枝,是因為它和荔枝外表長得很像,不過卻是荔枝的綠色plus版本,一個成熟番荔枝的大小,大概和石榴差不多。
番荔枝味道香甜,纖維素含量很高,在海南吃的人比較多,廣東、廣西、雲南等地也有栽培,是一種非常純粹的熱帶水果。
刺角瓜
刺角瓜的外表,長得就像一個和榴槤雜交了的'芒果,外皮金黃色,還渾身都是堅硬的刺。
切開刺角瓜,裡面又有點像百香果,很多籽在裡面擁擠著,吃起來像在吸果凍一樣,味道也是甜甜的,很好吃。
刺角瓜原產自非洲南部的卡拉哈里大沙漠,目前我國南方也有種植,其中江西的種植面積是最大的。
楊桃
你可能沒吃過楊桃,甚至沒見過真的楊桃,但你應該還記得語文課本上那個「五角星」的故事。
把一顆楊桃「攔腰斬斷」,呈現出的橫截面就是一顆漂亮的星形,精緻程度可以和秋葵相媲美。
楊桃吃起來脆脆嫩嫩,鮮美多汁,又不會甜到特別過分,而是帶有一種獨特的青草香氣,讓人感覺特別的清新自然。
③ 大美中國,南方熱帶水果你吃過幾種
我國南方屬於亞熱帶氣候,一年四季溫暖如春。不僅氣候宜人,而且有著大量的水果。下面就讓小編帶著大家來看看這些美味的水果。
黃皮,顧名思義,具有黃色的皮,也被稱油梅、油皮、黃淡、雞皮果、黃批、黃彈子、王壇子。
黃皮是群眾喜愛的熱帶水果之一,具有較高的營養價值,用途非常廣泛,是海南的特產水果。屬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小喬木。果實富含糖分、有機酸、果膠、維生素C、揮發油、黃酮甙等,原產我國南方,在中國一千五百多年的歷史了。
蓮霧(學名:Syzygium samarangense),又名洋蒲桃、紫蒲桃、水蒲桃、水石榴、天桃、
原產印度、馬來西亞,尤以爪哇栽培的最為著名,故又有“爪哇蒲桃”之稱。在海南蓮霧被稱為“點不”,也稱為“撲通”,因為經常從樹上掉下來撲通一聲響,有些海南人只認識“點不”,卻不知道蓮霧為何物,在廣東它也被稱做“棉花果”,潮汕地區稱為“蓮霧“。
芒果又名檬果、漭果、悶果、蜜望、望果、庵波羅果,漆樹科。
芒果是一種原產印度的常綠喬木,葉革質,互生;性涼,花小,黃色或淡紅色,成頂生的圓錐花序,產芒果和劣質淡灰色木材。芒果的外形很有趣:有的為雞蛋形,也有圓形、腎形、心形;皮色有多種:淺綠色、黃色、深紅色;果肉為黃色,有纖維,味道酸甜不一,有香氣,汁水多而果核大。芒果集熱帶水果精華於一身,被譽為“熱帶水果之王”。
番荔枝(學名:Annona squamosa),又稱番荔枝(海南)林檎(廣東潮汕)、嘜螺陀(廣西)、洋波羅(廣西龍州)、番苞蘿(廣西憑祥)、釋迦、番鬼荔枝、佛頭果(台灣),為番荔枝科番荔枝屬多年生半落葉性小喬木植物,番荔枝為熱帶水果,表皮滿布疙瘩連接成球形(由許多成熟的子房和花托合生而成),果實的大小與石榴相近,果實清甜,果肉乳白色,果肉雪白口感綿密,香甜又帶點微酸,鮮食香甜,風味甚佳。
番荔枝以其獨特香味,被列為熱帶名果之一。成熟果呈淡綠黃色,因其外形特點,外表被以多角形小指大之軟疣凸起(由許多成熟的子房和花托合生而成),恰似佛頭,故有賴球果、佛頭果、釋迦果之稱。
仙人掌果(Opuntia ficus-indica )為仙人掌屬(Opuntia)植物的果實。
[1]
木瓜又叫海棠梨、鐵腳梨,性溫、味甘酸,主產四川、 湖北、安徽、浙江,而以安徽宣州木瓜為佳。作為水果食用的木瓜實際是番木瓜,番木瓜產於華南及雲南等地,稱為番瓜、蓬生瓜、文冠果,未成熟者可作為蔬菜食用;成熟後可當作水果生食,又因有通乳之能,適宜產婦缺奶之人食用,故又稱“乳瓜”。果皮光滑美觀,果肉厚實細致、香氣濃郁、汁水豐多,甜美可口、營養豐富,有“百益之果”、“水果之皇”、“萬壽瓜”之雅稱,是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木瓜富含17種以上氨基酸及鈣、鐵等,還含有木瓜蛋白酶、番木瓜鹼等。
④ 誰知道這是什麼水果
中文名稱 黃皮 英文學名 Clausena lansium 俗名 (中/英) (英) Wampi 科屬 芸香科 黃皮(wampee) 芸香科黃皮屬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小喬木。又名黃批、黃罐子。學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原產中國南部,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歷史。中國的廣東、廣西、台灣、福建種植較多,四川、雲南也有分布。 高6~10m。實生樹干直立,嫁接樹分枝較低,主幹不明顯。樹皮灰褐色,常有白斑,成年樹樹皮粗糙,常見縱裂痕。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小葉5~13片,有小葉柄,先端短尖基部偏斜,邊緣波浪形或見細齒,葉色深綠,葉脈突起,油泡細密,揉碎後有特殊香味。花小、黃白色,雌蕊淡綠色,子房有茸毛,果為小漿果,長2~3cm,圓珠形、卵形、心臟形,色黃帶褐,果皮 黃皮
有茸毛、具特殊芳香,種子1-5粒,腎形或長卵形,上黃褐下綠色,種皮有白膜。 黃皮原產亞熱帶,喜溫暖,宜種植在年均溫20℃以上地區。成年樹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對土壤適應性強。 中國黃皮地方品種甚多,不少屬同物異名。大抵分為甜黃皮與酸黃皮2類。甜黃皮多作鮮食,酸黃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醬。甜黃皮以雞心種最為著名,果大皮厚,種子一般3~4粒,也有獨核品系,酸甜適中,肉黃白,形如雞心。品種有:廣東的大雞心、紅嘴雞心、雞子黃皮,福建的奎章種、雞心種、尖尾種,廣西的雞心仔均屬此類。酸黃皮多屬實生樹,品種雜,缺乏分類。用作加工果汁果醬的有大圓皮、大牛心等,皮薄,核多,豐產,用作加工果乾果脯有細雞心、半尖尾、圓皮等,核少肉厚,酸中帶有黃皮特有香味。 繁殖用嫁接、高壓條、實生均可,砧木宜選充分成熟的酸黃皮,廣州果農則認為較酸的大圓頭種作砧木長勢更強。春秋均可定植,以4月上旬前後成活率最高,株行距一般3m×4m,開穴施足基肥。 黃皮抗逆性較強,病蟲害較少。常見的病害有為害果實的炭疽病、潰瘍病,寄生於葉背及嫩枝上的煤煙病,以及為害根部的根腐病和煤煙病等。蟲害有蚜蟲、天牛、吹綿介殼蟲及蟎類等。 黃皮原產於南中國,現於緬甸、馬來西亞、印度、粵西等地皆有種植,是一種細小的常綠喬木,高度可達5米。黃皮對土質的要求不嚴,但較適宜栽種於排水良好而濕潤之砂質土壤上。 在香港,黃皮較少見野生於郊野公園內,普遍種植於果園及圍村地區,例如林村、廣東、大埔滘、馬鞍山、粉嶺、東涌至大澳一帶,大家亦可以在動植物公園內的中葯園找到一棵黃皮的標本樹。 黃皮的葉片呈闊橢圓形,背面具有凸起的腺體,葉面則布滿透明的油點。其枝葉帶香味,揉碎後發出的香味更濃。黃皮黃褐色的果實,呈卵狀球形,表面披柔毛,可供食用, 黃皮樹果樹
香甜可口,且有幫助消化的功效。 黃皮的果實成熟後除可以生吃外,還可以加工製成果醬、蜜餞、飲料和糖果。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葯,果皮味苦,有利尿和消腫的功效;果核有行氣、止痛、健胃消腫的功效,主治胃痛、經痛和風濕骨痛。
⑤ 黃皮是什麼
中文名稱 黃皮
英文學名 Clausena lansium
俗名 (中/英) (英) Wampi
科屬 芸香科
黃皮(wampee)
芸香科黃皮屬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小喬木。又名黃批、黃罐子。學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原產中國南部,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歷史。中國的廣東、廣西、、台灣、福建種植較多,四川、雲南也有分布。
高6-10m。實生樹干直立,嫁接樹分枝較低,主幹不明顯。樹皮灰褐色,常有白斑,成年樹樹皮粗糙,常見縱裂痕。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小葉5-13片,有小葉柄,先端短尖基部偏斜,邊緣波浪形或見細齒,葉色深綠,葉脈突起,油泡細密,揉碎後有特殊香味。花小、黃白色,雌蕊淡綠色,子房有茸毛,果為小漿果,長2-3cm,圓珠形、卵形、心臟形,色黃帶褐,果皮有茸毛、具特殊芳香,種子1-5粒,腎形或長卵形,上黃褐下綠色,種皮有白膜。
黃皮原產亞熱帶,喜溫暖,宜種植在年均溫20℃以上地區。成年樹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對土壤適應性強。
中國黃皮地方品種甚多,不少屬同物異名。大抵分為甜黃皮與酸黃皮2類。甜黃皮多作鮮食,酸黃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醬。甜黃皮以雞心種最為著名,果大皮厚,種子一般3-4粒,也有獨核品系,酸甜適中,肉黃白,形如雞心。品種有:廣東的大雞心、紅嘴雞心、雞子黃皮,福建的奎章種、雞心種、尖尾種,廣西的雞心仔均屬此類。酸黃皮多屬實生樹,品種雜,缺乏分類。用作加工果汁果醬的有大圓皮、大牛心等,皮薄,核多,豐產,用作加工果乾果脯有細雞心、半尖尾、圓皮等,核少肉厚,酸中帶有黃皮特有香味。
繁殖用嫁接、高壓條、實生均可,砧木宜選充分成熟的酸黃皮,廣州果農則認為較酸的大圓頭種作砧木長勢更強。春秋均可定植,以4月上旬前後成活率最高,株行距一般3m×4m,開穴施足基肥。
黃皮抗逆性較強,病蟲害較少。常見的病害有為害果實的炭疽病、潰瘍病,寄生於葉背及嫩枝上的煤煙病,以及為害根部的根腐病和煤煙病等。蟲害有蚜蟲、天牛、吹綿介殼蟲及蟎類等
黃皮原產於南中國,現於緬甸、馬來西亞、印度、粵西等地皆有種植,是一種細小的常綠喬木,高度可達5米。黃皮對土質的要求不嚴,但較適宜栽種於排水良好而濕潤之砂質土壤上。
在香港,黃皮較少見野生於郊野公園內,普遍種植於果園及圍村地區,例如林村、大埔滘、馬鞍山、粉嶺、東涌至大澳一帶,大家亦可以在動植物公園內的中葯園找到一棵黃皮的標本樹。
黃皮的葉片呈闊橢圓形,背面具有凸起的腺體,葉面則布滿透明的油點。其枝葉帶香味,揉碎後發出的香味更濃。黃皮黃褐色的果實,呈卵狀球形,表面披柔毛,可供食用,香甜可口,且有幫助消化的功效。
黃皮的果實黃皮的果實成熟後除可以生吃外,還可以加工製成果醬、蜜餞、飲料和糖果。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葯,果皮味苦,有利尿和消腫的功效;果核有行氣、止痛、健胃消腫的功效,主治胃痛、經痛和風濕骨痛。
栽培技術:
一、育苗
黃皮可用切接、芽接或劈接等嫁接繁殖,最適宜的嫁接時期是春季(1~3月)和秋季(9~10月)。砧木可在每年的7~8月黃皮果實充分成熟時,選擇普通的酸種黃皮,取出種子,洗凈後隨即播種。一般播後半個月發芽。幼苗長出後,加強肥水管理及病蟲害防治,促進苗木生長健壯。當砧苗莖粗達到0.8厘米以上時便可嫁接,在良種母樹上選取生長健壯、芽眼飽滿、無病蟲害的當年生或一年生枝條作接穗。接後半個月左右,接芽便陸續蔭發,必須及時去除砧木芽、立支柱、防病蟲及除草施肥等,對接芽應及時進行摘心,培養2~3個分枝,當苗高達30厘米以上時,便可出圃種植。
二、果園的建立
應選擇土質疏鬆、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建園,在春天或秋天種植,以3~4月種植成活率高。株行距採用3米×4米或2米×3米,每畝種植60~100株。種植前應先挖好深、寬各60~80厘米的植穴,施入基肥。因黃皮根淺,不耐積水,不宜種得太深。幼樹期間可以間作,但不宜種植與黃皮爭肥、爭水、爭陽光的作物。
三、幼年果園的管理
1.施肥及土壤管理:對定植1~3年的幼齡黃皮樹,施肥的目的主要是促進生長,使其在一年中發生多次新梢,以迅速擴大樹冠,增加葉面積,為早結豐產打好基礎。施肥應掌握勤施薄施的原則,可根據其發梢情況,每年於2月、5月、8月各施肥1次。此外,果園間作、地面覆蓋、灌溉排水、除草鬆土以及深翻改土等,都必須適時進行,為黃皮幼樹生長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
2.整形修剪:幼齡樹整形修剪的目的是培養骨幹枝、平衡樹勢、調節枝條生長,使其形成一定數量的主枝和側枝,構成堅強的樹冠骨架,為早結豐產打好基礎。黃皮樹冠應培養成圓頭形,在主幹高70~80厘米處截頂,然後培養分配均勻的3~4個主枝,其上再抽生側主枝、分枝,逐年形成自然圓頭形的樹冠。幼樹的修剪以輕度短剪為主,配合適當的疏枝。在枝條旺盛生長期間,可適度摘心,以減弱生長勢,刺激剪口下2~3個側芽萌發,促進分枝,增加生長量。每年冬季,剪去樹冠內部的枯枝、陰枝、過密枝、徒長枝及病蟲枝等,改善樹冠內部通風透光條件,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四、成年結果樹的管理
1.施肥及土壤管理:成年結果樹的施肥,一般每年3次,第一次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於春梢萌芽前施速效性氮肥,可促進春梢生長和提高座果率,減少落花落果;第二次在夏梢萌發前(5月),氮鉀結合,促進夏梢生長和小果膨大,增進果實品質;第三次在8月黃皮果實採收後,及時補充營養。對成年黃皮果園應經常保持土壤疏鬆、防止土壤沖刷,做好深翻改土等。
2.整形修剪:成年樹的修剪重點在於調節營養枝和結果枝的比例,維持樹勢的均衡,保證當年豐產。應根據樹勢進行適度的疏枝和截枝。在每年收果後,在結果枝的基部留下1~2個芽進行剪截,促進當年抽生結果母枝。對樹冠內生長旺盛的徒長枝應及時加以控制和利用,而對生勢較弱和早衰的枝條,應進行適當的回縮修剪,促其逐年更新,恢復樹勢。無論哪個時期修剪,都必須配合充分的肥水供應。同時,加強對各種災害的預防。只有這樣才能使修剪發揮出最好的效果。
五、病蟲害防治
黃皮的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煤煙病。炭疽病可用百菌清800~1000倍或多菌靈800倍液噴施防治;煤煙病主要應防治好蚜蟲和介殼蟲。防治介殼蟲可用1:20的松脂合劑或40%樂果800倍液加上90%敵百蟲800倍液噴施防治;防治蚜蟲可用50%敵百蟲500倍液或40%樂果800倍液噴施防治;防治潛葉蛾可用80%敵敵畏乳劑1000倍液或50%氧化樂果1000倍液噴施防治。
[編輯本段]【辨別特徵】
枝幹 : 分枝多而濃密,有甚多枝條於樹干近底部處生出。
樹皮:粗糙。
葉: 葉互生,味甘,奇數羽狀復葉,每片葉有5至9枚小葉。小葉沿軸互生,呈偏斜闊橢圓形,長達10厘米。小葉葉端急尖,基部鈍圓,不對稱;邊全緣,有波紋;葉面及葉背均光滑無毛,葉面上有透明油點,背面具凸起的腺體;當葉被揉碎時,會散發出陣陣香味。
黃皮的花花: 花兩性,整齊排列;於春季開花。 花白色,細小,由四或五枚花瓣組成。 花聚生於枝條末端,成圓錐形花序。
果:黃褐色卵狀球形漿果,外披柔毛,直徑約2厘米。 甜蜜的白色果肉可生吃,內藏數枚翠綠色的種子。
【葯用價值】
黃皮有消除胸腹脹滿、生津、止渴、順氣、鎮咳的功效;苦味較重的黃皮,效果尤佳。有黃皮的苦味,可以刺激膽汁分泌,促進消化,使吸收機能暢旺;此種苦味質,還有強心作用,又能鬆弛胸腹肌肉緊張,脹滿狀況得到減少或消除,黃皮之所以能順氣、鎮咳,就是由於它具有鬆弛胸腹肌肉緊張作用,使呼吸順暢,沒有障礙問題,咳嗽自然停止。
【性味】氣香、性平、味酸、微苦、辛。
【成分】種子含油量達53.2%。果皮、葉均含揮發油。葉
又含酚類、黃酮甙、氨基酸。樹皮含小薜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多種生物鹼、舀醇、粘液質,酯類成分。
【功用】宣解郁熱,理疝痛。葉可防治流行性感冒。根能治氣痛及疝痛。這是南方群眾廣為使用的一種民間葯。.
【便方】
1.防治流感,感冒,瘧疾:黃皮葉五錢至一兩。水煎服。(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葯手冊》)
2.肝胃氣痛:生黃皮果曬干,每日10個,水煎服。或用黃皮樹根l至2兩,水煎後去渣,加黃酒沖服。
3.疝氣偏墜:黃皮樹根2兩,小茵香5錢,水煎後去渣,沖入黃酒適量,溫服,一日 2次。
4.風痰流注,寒性膿瘍:黃皮樹嫩葉,黃皮果核焙燥研細,龜板砂炒研末,各4兩,煉蜜為丸,如小豆大,每服2錢,一日2次,以黃酒送下。
5.蛔蟲上攻,心下痛:黃皮果6錢(鮮者2兩),水煎空腹服。
6.毒蛇、狂犬咬傷:黃皮樹葉2兩,焙燥,研細,用適量好黃酒隔水燉煮,一月分2次溫服,並以葯渣敷於傷口。
7.腸痙攣,腸癌痛,胃神經痛:黃皮果核炒香,研細末,以水或黃酒送下,每服2錢,一日2至3次。
8. 解穢惡,消風腫,治疥癩,去熱散毒:黃皮葉煎水洗。(《嶺南采葯錄》)
[編輯本段]【中葯材】
【葯名】黃皮
【別名】救駕、臭條子
【漢語拼音】huang pi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Swida oblonga (Wall.)Sojak[Cornus oblonga Wall.]
【功效】祛風散寒;活絡止痛
【科屬分類】山茱萸科
【主治】風寒濕痹;腰痛;跌打損傷;骨折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3000m的溪邊疏林或常綠闊葉林中。
【採收和儲藏春、夏季採收,鮮用或曬干。
【資源分】發布於西南及湖北、西藏等地。
【動植物形態】常綠灌木或喬木,高2-16m。樹皮灰褐色,平滑;2年生以上枝條有疏生皮孔,密被絹狀灰色短柔毛。葉對生;葉柄長6-19mm,密被灰色絹狀毛;葉片革質,長圓形或橢圓狀長圓形,長6-13cm,寬1.6-4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微反卷;側脈4-5對。聚傘花序傘房狀,頂生,長5-6.5cm;花小,乳白色;萼齒三角狀卵形,長於花盤;花瓣長圓形;雄蕊4;子房倒圓錐形,有疏生短柔毛。核果球形,黑色,直徑5-6mm。花期9-10月,果期次年5-6月。
【出處】《中華本草》
【魔獸爭霸】
黃皮
魔獸爭霸中的雇傭兵,樹魔影子牧師的俗稱。穿刺攻擊17-24 重護甲0 生命值240 魔法值 200 等級2 又醫療技能,驅逐負面魔法技能
⑥ 這個水果叫什麼
這個叫 黃皮果
黃皮果,又名「黃皮」,「黃枇」,「黃彈子」,「王壇子」。果色澤金黃、光潔耀目,根據性味,可分甜、酸兩個系統,有些品種甜酸適口、汁液豐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與荔枝並稱。葉、根皮及果核均供葯用。民間諺語雲:「飢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
"黃皮果的植株外觀及果實大小、顏色等,都和龍眼十分相似,然而花朵構造卻與龍眼大不相同,因為它是橘子、柚子的表親,和龍眼一點血緣關系也沒有。它是芸香科常綠性的小喬木或大灌木,羽狀復葉,春季開白色的圓錐花序,花朵數量龐大,但形體微小香氣並不明顯。
黃皮果原產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熱帶地區,它喜歡高溫多濕的氣候,南台灣各地都很適合栽培,台東地區有果農作少量栽培。花期在3~4月,花朵凋謝後立即結果,幼果形狀橢圓,顏色深綠,逐漸長大之後,才慢慢變圓、變黃。黃皮果的果實是典型的漿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漿,含有高量的維他命,看起來像龍眼,吃起來卻有點柚子的味道,甜中帶酸的滋味,是非常討喜的水果。"
【性味】甘酸而溫、微苦、辛。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和葉含揮發油,葉又含酚類、黃酮甙和氨基酸;樹皮含小檗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多種生物鹼、甾醇、黏液質、酚類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於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並可解郁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有疏風解表,除痰行氣功效,用於防治流行性感冒、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水脹腹痛、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等症;根可治氣痛及疝痛。
滿意請採納。
⑦ 黃皮是什麼水果
黃皮
英文學名 Clausena lansium
俗名 (中/英) (英) Wampi
科屬 芸香科
黃皮(wampee)
芸香科黃皮屬熱帶亞熱帶常綠果樹,小喬木。又名黃批、黃罐子。學名Clausena lansium (Lour.)Skeels。
原產中國南部,已有1500年以上栽培歷史。中國的廣東、廣西、、台灣、福建種植較多,四川、雲南也有分布。
高6-10m。實生樹干直立,嫁接樹分枝較低,主幹不明顯。樹皮灰褐色,常有白斑,成年樹樹皮粗糙,常見縱裂痕。葉為奇數羽狀復葉,互生,卵形或卵狀橢圓形,小葉5-13片,有小葉柄,先端短尖基部偏斜,邊緣波浪形或見細齒,葉色深綠,葉脈突起,油泡細密,揉碎後有特殊香味。花小、黃白色,雌蕊淡綠色,子房有茸毛,果為小漿果,長2-3cm,圓珠形、卵形、心臟形,色黃帶褐,果皮有茸毛、具特殊芳香,種子1-5粒,腎形或長卵形,上黃褐下綠色,種皮有白膜。
黃皮原產亞熱帶,喜溫暖,宜種植在年均溫20℃以上地區。成年樹每年抽2-3次梢,以秋梢量最多。花期在3-4月初,果在8月成熟。對土壤適應性強。
中國黃皮地方品種甚多,不少屬同物異名。大抵分為甜黃皮與酸黃皮2類。甜黃皮多作鮮食,酸黃皮用以加工果脯、果汁、果醬。甜黃皮以雞心種最為著名,果大皮厚,種子一般3-4粒,也有獨核品系,酸甜適中,肉黃白,形如雞心。品種有:廣東的大雞心、紅嘴雞心、雞子黃皮,福建的奎章種、雞心種、尖尾種,廣西的雞心仔均屬此類。酸黃皮多屬實生樹,品種雜,缺乏分類。用作加工果汁果醬的有大圓皮、大牛心等,皮薄,核多,豐產,用作加工果乾果脯有細雞心、半尖尾、圓皮等,核少肉厚,酸中帶有黃皮特有香味。
繁殖用嫁接、高壓條、實生均可,砧木宜選充分成熟的酸黃皮,廣州果農則認為較酸的大圓頭種作砧木長勢更強。春秋均可定植,以4月上旬前後成活率最高,株行距一般3m×4m,開穴施足基肥。
黃皮抗逆性較強,病蟲害較少。常見的病害有為害果實的炭疽病、潰瘍病,寄生於葉背及嫩枝上的煤煙病,以及為害根部的根腐病和煤煙病等。蟲害有蚜蟲、天牛、吹綿介殼蟲及蟎類等
黃皮原產於南中國,現於緬甸、馬來西亞、印度、粵西等地皆有種植,是一種細小的常綠喬木,高度可達5米。黃皮對土質的要求不嚴,但較適宜栽種於排水良好而濕潤之砂質土壤上。
在香港,黃皮較少見野生於郊野公園內,普遍種植於果園及圍村地區,例如林村、大埔滘、馬鞍山、粉嶺、東涌至大澳一帶,大家亦可以在動植物公園內的中葯園找到一棵黃皮的標本樹。
黃皮的葉片呈闊橢圓形,背面具有凸起的腺體,葉面則布滿透明的油點。其枝葉帶香味,揉碎後發出的香味更濃。黃皮黃褐色的果實,呈卵狀球形,表面披柔毛,可供食用,香甜可口,且有幫助消化的功效。
黃皮的果實黃皮的果實成熟後除可以生吃外,還可以加工製成果醬、蜜餞、飲料和糖果。果皮及果核皆可入葯,果皮味苦,有利尿和消腫的功效;果核有行氣、止痛、健胃消腫的功效,主治胃痛、經痛和風濕骨痛。
黃皮是廣東人熟悉的夏季水果之一,人們不但喜歡它生津止渴、消食健胃的夏季滋味,民間也喜歡拿水煎黃皮葉來防治感冒,或者用黃皮樹根來治氣痛。黃皮的果皮和果核也都是入葯良材,有利尿消腫、行氣止痛等功效。對南方人來說,黃皮稱得上一身是寶。
黃皮又叫黃批、黃罐子,原產我國南部,已有1500多年的栽培歷史,我國的廣東、廣西、台灣、福建是最大產地。它的樹在每年的三四月間開花,七八月果實成熟,呈黃褐色,橢球形,表面披著細細的絨毛,白色的果肉內藏著翠綠的種子,剝皮即食,方便美味。
黃皮不但生津、止渴,民間更有「餓吃荔枝,飽吃黃皮」的說法。在鄉下,飯後吃幾顆黃皮,不管吃多飽,消化都會特別好。而黃皮入菜則最適宜夏天食用———酸酸甜甜的黃皮果肉可去油解膩,刺激食慾,讓人在不知不覺間食指大動。
黃皮入菜最常見的是和肉類相搭配,黃皮燜排骨、黃皮碌鵝、黃皮蒸雞……烹調時只需用小刀從黃皮根部開一道小口,擠出果核,將肉與果皮一起採用,便成一道開胃好菜。不過,用黃皮入菜,在火候上要有所講究,須保持果實本身的酸甜口味,但又不讓其喧賓奪主。
除了入菜,黃皮還被用來加工果脯、果醬、飲料、蜜餞等。一般來說,這些用途多採用偏酸的黃皮,甜黃皮則多作鮮食,如雞心黃皮。在廣東雲浮的鬱南縣,還有一種無核黃皮,果肉飽滿,沒有果核,酸甜中帶有黃皮的異香,汁多肉厚,吃起來相當過癮。可惜,由於產量不多,廣州市場上很少見到。如果你是黃皮的「粉絲」,眼下倒是不妨去一趟鬱南,買張門票,到果園里邊摘邊食,吃個痛快。
⑧ 求一種南方黃色水果名稱
你說的那個叫:黃皮果
黃皮果,又名「黃皮」,「黃枇」,「黃彈子」,「王壇子」。果色澤金黃、光潔耀目,根據性味,可分甜、酸兩個系統,有些品種甜酸適口、汁液豐富而具香味,是色、香、味俱佳的水果,可與荔枝並稱。葉、根皮及果核均供葯用。民間諺語雲:「飢食荔枝,飽食黃皮」,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
"黃皮果的植株外觀及果實大小、顏色等,都和龍眼十分相似,然而花朵構造卻與龍眼大不相同,因為它是橘子、柚子的表親,和龍眼一點血緣關系也沒有。它是芸香科常綠性的小喬木或大灌木,羽狀復葉,春季開白色的圓錐花序,花朵數量龐大,但形體微小香氣並不明顯。
黃皮果原產於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等熱帶地區,它喜歡高溫多濕的氣候,南台灣各地都很適合栽培,台東地區有果農作少量栽培。花期在3~4月,花朵凋謝後立即結果,幼果形狀橢圓,顏色深綠,逐漸長大之後,才慢慢變圓、變黃。黃皮果的果實是典型的漿果,果肉半透明,多汁多漿,含有高量的維他命,看起來像龍眼,吃起來卻有點柚子的味道,甜中帶酸的滋味,是非常討喜的水果。"
【性味】甘酸而溫、微苦、辛。含豐富的維生素C、糖、有機酸及果膠;果皮和葉含揮發油,葉又含酚類、黃酮甙和氨基酸;樹皮含小檗鹼、黃柏鹼、掌葉防己鹼等多種生物鹼、甾醇、黏液質、酚類成分。果有消食化痰、理氣功效,用於食積不化、胸膈滿痛、痰飲咳喘等症,並可解郁熱,理疝痛,葉性味辛涼,有疏風解表,除痰行氣功效,用於防治流行性感冒、溫病身熱、咳嗽哮喘、水脹腹痛、瘧疾、小便不利、熱毒疥癩等症;根可治氣痛及疝痛。
⑨ putusan是一種馬來的水果,有誰知道這個的營養價值
答案補充:你所說的 Putusan 應該是 Langsat,可能是奸商把 Langsat 換了名字,高價出售!Langsat 在馬來西亞市場每公斤只賣大約人民幣5-7元,廣東話叫「冷塞」。圖:http://images.google.com/images?q=langsat&rls=com.microsoft:en-us&ie=UTF-8&oe=UTF-8&startIndex=&startPage=1&um=1&sa=N&tab=wi
Wiki:蘭撒(Langsat),原產於馬來群島的常綠喬木,亞洲熱帶地區廣泛栽培的果樹。果實簇生於老枝或枝幹旁,果肉味道像柚子,味道清甜而帶點看酸澀,是東南亞上等水果之一。台灣稱為蘭撒果,香港把名稱改為蘆菇,俗稱「泰國黃皮」。各地的叫法:langsat (馬來), lansones (菲律賓), lansa, langseh, langsep, lanzon, lanzone, lansone, longkong (泰國), ku, kokosan (印尼), Ga Guda (錫里蘭卡), lòn bon and bòn bon (越南)。營養價值不詳。
=============================================
Putusan 的果肉不是一瓣瓣的,與紅毛丹同類種。營養價值不詳。你所說的是「山竹」嗎?
山竹(Manggis):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1%B1%E7%AB%B9
Putusan 圖:http://bp0.blogger.com/_7U3nRFNNwps/RsvnyGw_pGI/AAAAAAAACPk/h2IZFhMs4NY/s1600-h/putusan.JPG 和 http://bp1.blogger.com/_7U3nRFNNwps/RsvnyWw_pHI/AAAAAAAACPs/c5rUAvIlXcc/s1600-h/putuan+2.JPG
=====
紅毛丹
=====
韶子 (Nephelium lappaceum L.) ,俗稱紅毛丹(Rambutan),為東南亞原產之無患子科大型熱帶果樹。成熟的毛丹果並非都是紅色的,也有黃色的果子。有的紅毛丹的核的大小近似於芝麻。紅毛丹的味道類似於荔枝。紅毛丹在中國種植面積較少,目前全中國只有海南島的保亭和三亞種植較大面積的紅毛丹。三亞的紅毛丹價格一般在六元一斤 。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4%85%E6%AF%9B%E4%B8%B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