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黑風洞佛像叫什麼
『壹』 在佛像後面能看到一條公路的是哪個寺院
這是馬來西亞的一個黑風洞景點吧。黑風洞距離吉隆坡商業中心大約 13 公里,這座石灰岩洞穴每逢大寶森節時,皆會吸引大批旅客到此一游。此處舉行的大寶森節慶典非常壯觀,每年吸引成千上萬的信徒及看熱鬧者,到此大肆慶祝。黑風洞含蓋了幾個洞穴。其洞穴主廟的天花板之高度超過 100 米,廟里全是興都神靈。每個欲抵達此廟者,皆必須攀登擁有 272 梯級的陡峭階梯。大寶森節慶時,有超過 10 萬個信徒,一起攀登這座階梯,場面肅穆庄嚴。
可以在曼谷銀行或香港銀行前的汽車站乘11路(每小時一班),或者在星星丘路乘41路中巴、在暗邦路停車點乘凌公司70路車到石洞下車,約需40分鍾。從山下循272級陡峭台階而上即可到達。
『貳』 黑風洞在哪裡
黑風洞是印度教的朝拜聖地,位於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北郊,它是一個石灰岩溶洞群,處在叢林掩映的半山腰,從山下循陡峭台階而上即可到達,也有纜車直抵洞口。該處石灰岩面積255公頃,洞穴不下20處,以黑洞和光洞最為有名。
奇幻黑風洞
黑風洞是一組巨大的石灰岩溶洞。它是馬來西亞著名的科學、宗教及旅遊勝地。日本人佔領時期,這里曾是抗日游擊隊的棲身之處。這組洞穴坐落在叢林掩映的半山腰。在不下20處的洞穴中,以光洞和暗洞最為有名。由於洞頂有孔,陽光從岩隙中射進洞內,故名光洞。射入洞內的陽光使晦暗的洞穴透出一種神秘的氣氛。洞內有形狀各異的巨大乳石從洞頂垂下,頗為壯觀。據說黑風洞是亞洲洞穴生態系統發育最全面的一處,有「馬來西亞大自然奇觀」、「石灰岩的夢世界」之譽。
此外這里還設有多座印度教神龕,所以此洞亦稱為廟洞。暗洞在光洞左側,洞中陰森透涼,小徑陡峭曲折,有多種鍾乳石。有的狀如農夫、小孩、仙女,有的狀如各種奇禽異獸,可謂鬼斧神工、曲盡其妙。洞內有小溪潺潺,還有許多分洞。在光洞附近的一個溶洞中,供奉蘇巴馬廉神。
據說該神能使不育的夫婦恢復生育能力,因此不少無子女的印度人甚至華人、馬來人紛紛來此拜神求子。另外,此溶洞內還有成百座彩繪的印度教神像。為此,這里被認為是馬來西亞的印度教聖地。
每年1月下旬到2月上旬,信徒來此慶祝大寶森節,為期3天,人山人海,來自全國各地的朝聖者可達30萬人之多。目前,廟門前石階次第修建與拓寬,大門牌坊更加華麗,台階兩側路燈高聳,以便於遊客觀瞻。黑風洞山麓左側有一個湖,湖旁也有一個石灰岩洞,人們稱之為「藝術畫廊洞」,洞里有很多色彩鮮艷的雕塑和壁畫。
「黑風」竟為燕子蝙蝠
黑風洞是馬來西亞著名旅遊勝地之一,除能領略熱帶雨林從遠古時代造就出來黑風洞的神奇,那鬼斧神工的山峭古壁也讓人嘆為觀止,是自然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另外在這個穆斯林佔多數的國度里印度教也有其一席之地,其教徒對神頂禮膜拜虔誠的程度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了。
相傳黑風洞的由來頗有意思,由於當時科技水平落後,人們對自然的現象難於解釋時,往往就是說鬼神在作怪。黑風洞山高路險,住附近的土著居民每當清晨和傍晚,觀望山洞那邊總是有一股股的黑煙飄進飄出,以為是鬼神「早出晚歸」:後來印度人來,就在山下建了一個印度教的神殿,藉此來鎮住鬼神!然而每天清晨和傍晚那股黑煙從洞口依然飄進飄出,最終人們費盡周折接近山洞口,終於真相大白:原來造成黑風的原因是洞內聚集成群的燕子和蝙蝠,它們每天清晨要飛出洞覓食和傍晚歸來,由於是一大群,當時的人們遠遠望到猶如一股黑煙,黑風洞由此而得名。
黑風洞
『叄』 吉隆坡黑風洞金像是啥時候建的
黑風洞(馬來語:Batumalai Sri Subramaniar Swamy Devasthanam、Batu Caves,淡米爾語:பத்து மலை)是個擁有一系列洞穴與寺廟的石灰岩山丘,位在距離馬來西亞吉隆坡北方13公里的雪蘭莪州鵝嘜縣。其名「Batu」來自於山丘旁的巴都河,此外黑風洞也是當地的村名。黑風洞為印度外著名的印度教聖地之一,祭拜室建陀,並且是馬來西亞大寶森節慶典的重鎮。
黑風洞的石灰岩約形成於四億年前,早期部分洞穴被馬來西亞原住民(英語:Orang Asli)用作住所。1860年代,馬來西亞華人為了取得鳥糞來做肥料而開鑿黑風洞。不過黑風洞真正被世人所知則是直到1878年被殖民者和美籍生物學家威廉‧霍納迪(英語:William Temple Hornaday)紀錄才逐漸成名。
黑風洞會建造室建陀的寺廟起因為印度貿易商譚噓沙我披麗(淡米爾語:தம்புசாமி பிள்ளை)覺得黑風洞的主入口有著室建陀手持聖矛(英語:Vel)的形狀;在此之前,譚噓沙我披麗曾在吉隆坡興建了馬里安曼興都廟(英語:Sri Mahamariamman Temple, Kuala Lumpur)。1890年譚噓沙我披麗在今天被稱為神廟洞(Temple Cave)的地方建造了室建陀的神像(英語:Murti);1892年黑風洞開始於泰米爾歷(淡米爾語:தமிழ் மாதங்கள்)泰月(淡米爾語:தை)(約為公歷的一月底、二月初)舉辦大寶森節。通往神廟洞的木製階梯則是在1920年建造的,之後整修成目前看到的272級階梯。
『肆』 黑風洞的黑風洞由來
凡到馬來西亞旅遊,行程安排少不了去黑風洞,因為這是馬來西亞著名旅遊勝地之一,除能領略熱帶雨林從遠古時代造就出來黑風洞的神奇,那鬼斧神工的山峭古壁讓人嘆為觀止,是自然和藝術的和諧統一,另外在回教佔多數人國度里印度教也有其一席之地,其教徒對神頂禮膜拜虔誠的程度已無言語表達了。
相傳黑風洞的來由頗有意思,由於當時科技水平落後,人們對自然的現象難於解釋時,往往就是說鬼神在作怪。黑風洞山高路險,住附近的土著居民每當清晨和傍晚,望山洞那邊總是有一股股的黑煙飄進飄出,以為是鬼神「早出晚歸」:後來印度人來,就在山下建了一個印度教的神殿,藉以此來鎮住鬼神!然而每天清晨和傍晚那股黑煙從洞口依然飄進飄出,再後來了中國人,他們費盡周折接近山洞口,終於真相大白:原來的造成黑風是洞內聚集成群的燕子和蝙蝠,它們每天清晨要飛出洞覓食和傍晚歸來,由於的一大群,當時的人們遠遠望到猶如一股黑煙,黑風洞由此而得名。
『伍』 馬來西亞旅山上有佛像的旅遊景點叫什麼
您是指雲頂高原(白色的佛祖像).
『陸』 黑風洞的黑風洞歷史
黑風洞是在100多年前被發現的,該處石灰岩面積255公頃,洞穴不下20處,以黑洞和光洞最為有名。黑洞陰森透涼,小徑陡峭,曲折蜿蜒,長達2公里多,棲息著成千上萬的蝙蝠、白蛇和蟒蛇等150多種動物。
光洞緊鄰黑洞,高50—60米,寬70—80米,陽光從洞頂孔穴射入,撲朔迷離。光洞附近一個洞穴中有1891年建的印度教廟宇,供奉著蘇巴瑪廉神,還有成百的彩繪神像。山下有洞窟藝術博物館,展示包括神像壁畫在內的印度神話文物。登上山頂,可遠眺橡膠園和錫礦山。
黑風洞與擯城的穆爾干寺同為馬來西亞的印度教聖地,每年陰歷1—2月間的大寶森節(固定的三天內舉行)期間,虔誠的印度教徒用鋼針穿過皮膚,面頰和舌頭上用小刀、小叉刺穿,背負神像,唱著宗教聖歌遊行步入石洞參拜,為期3天,朝聖者可達30萬人。平時到黑風洞的遊人也絡繹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