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石蜂蜜是怎麼形成的
Ⅰ 和朋友都好喜歡馬來西亞工廠的石蜂糖,然後我們就想知道協成石蜂糖的演變史是怎麼樣的
石蜂糖 應該有大概五十多年的歷史
協成石蜂糖是在1965年注冊的,然後它憑借著馬來西亞的氣候優勢,加上自己的製糖技術,慢慢地打開了國際市場,銷往全國各地
Ⅱ 石蜂糖是什麼
石蜂糖,也稱石蜜糖,是指由甘蔗汁混合蜂蜜,加或不加菊花、羅漢果、紅棗、枸杞等輔料,用特殊工藝熬煮發酵起泡的蜂窩狀弱鹼性糖製品,用於甜羹、飲料、甜品、糖水的調味。
食療作用:石蜂糖本身由甘蔗榨汁熬制,含有多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如賴氨酸、檸檬酸等,還有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醇酸、蘋果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及維生素B1、B2、B6、C等。另外,每100克的石蜂糖含鈣90毫克;含鐵5毫克,含鈉80毫克。此外,還含有核黃素、尼克酸以及錳、鋅、鉻等微量元素。
石蜂糖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解鹽鹵毒之功效。添加的蜂蜜、菊花等輔料,又各自有對應功效,蜂蜜具有凈化血液、護肝潤腸、美容養顏的功效,菊花具有散風清熱、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等作用。
Ⅲ 石蜂糖怎麼形成
石蜂糖源於中國,古稱石蜜,漢代《本經》早有記載「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
三國時期曹丕和孫權的來往中,就曾經贈送吳王「石蜜五斛」,和文馬、白鼲子裘等並列。同一時期在蜀地,當地烹飪菜餚時味道寡淡,「故蜀人作食,喜著石蜜,以助味也」。
晉朝《南中八郡志》說明了石蜜是由甘蔗榨汁熬煮而成:「交阯有甘蔗,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斷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數時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
唐代《新修本草》更是詳細的描繪了石蜜的外型:「石蜜出益州及西戎,榨甘蔗汁煎作,可作餅塊,黃白色。蜀地、西戎、江東並有。」
石蜜起源於漢代,發展到唐代時已盛產於益州(今雲南),經雲南百年沉澱後發展為:甘蔗榨汁後熬煮凝結成的黃白色餅塊,就是現代石蜂糖的基本形態,並作為雲南特產傳播至全國以及世界各地。
石蜂糖採用雲南匠人所傳承的古法熬制技術:砍蔗、采蜜、榨汁、開泡、撇泡、擠泡、沉降、蒸發、趕水、煮糖、濾蜜、添料、搖瓢、發酵、釀鹼、制孔、烘乾、切塊、成型等十八道核心工序。整個生產過程純物理方法製造,不添加任何化學助劑、添加劑等,熬制出的石蜂糖:糖體孔狀密集、顏色金黃、糖塊蓬鬆,吃起來蔗香濃郁、口感細滑、甜而不膩。
Ⅳ 請問石蜜是怎樣形成的
石蜜,冰糖之異稱,又名純天然「野生蜂蜜」,指甘蔗汁經過太陽暴曬後而成的固體原始蔗糖,由野生蜜蜂憩息而成,采數百餘種名貴中草葯之花液、花粉,釀造於懸崖之間,歷經數十年粒粒積累而成的中葯材之精華,百草葯之結晶。
石蜜指甘蔗汁經過太陽暴曬後而成的固體原始蔗糖。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石蜜條:「石蜜,白沙糖也,凝結作餅塊者為石蜜」。清張澍輯《涼州異物志》說:「石蜜非石類,假石之名也。實乃甘蔗汁煎而暴之,凝如石而體甚輕,故謂之石蜜」。
現在用於烹調的片糖,就是古時的「石蜜」。
本草綱目記載,石蜜,又稱乳糖、白雪糖,即白糖,出產於益州(四川)及西戎。用水、牛乳汁、米粉和沙糖煎煉作成餅塊,黃白色而堅重。主治心腹熱脹,滋潤肺氣,助益五藏津。
Ⅳ 石蜂糖是什麼
石蜂糖是由甘蔗榨汁熬煮後,加入蜂蜜菊花羅漢果,最後用特殊工藝熬製成蜂窩狀的食糖
Ⅵ 蜂蜜是怎麼來的
蜂蜜是蜜蜂採集植物花蜜腺的花蜜或花外蜜腺的分泌液,混合蜜蜂酶液經過充分釀造而成貯藏在巢脾內的甜物質。
【生產】
蜂蜜是蜜蜂的主要產品是一種甜而有粘性的、透明或半透明的液體。蜂蜜主要來源於花蜜,其次是甘露和蜜露。花蜜是植物花內蜜腺的分泌物,甘露是蚜蟲、葉蟬等的排泄物,蜜露是植物花外蜜腺的分泌物。蜜蜂用舌吸管吸取植物的蜜腺、樹液或蚜蟲、葉蟬的蜜管所分泌的甜汁,經蜜蜂的口器混以唾液並暫時貯於蜜囊中,歸巢後,吐出在巢房,經過反復釀造而成。
蜂蜜是蜜蜂用舌吸管從蜜源植物的花器、蜜腺中吸取花蜜,帶回蜂箱後,從蜜囊中將花蜜吐入蜂巢中,再通過蜜蜂反復吸入吐出,將混有蜜囊分泌的轉化酶的花蜜儲藏在巢中。在酶的作用下花蜜中的多糖被分解為葡萄糖和果糖,水分減少到20%左右,成熟蜂蜜基本形成,至此人們可以利用搖蜜機的離心作用獲得成品原質蜂蜜,從食品學角度而言,蜂蜜屬植物性食品。
蜂蜜的物理性狀:純正優質的新鮮成熟的蜂蜜,是粘稠、透明或半透明的膠狀液體,味甜,具有較濃郁的香味。質量較次的蜂蜜常常帶有苦味、澀味、酸味或臭味。溫度低於10℃以下或放置時間過長,容易轉變為不同程度的結晶。蜜源種類不同,它們所表現的物理性狀也有差別。
【蜂蜜的主要成份】
幾千年來蜂蜜經久不衰,這與蜂蜜所具有的多種獨特營養成分有關。蜂蜜主要成分有:
⑴可被人體直接吸收的葡萄糖和果糖,約65-80%;
⑵各種氨基酸,包括人體不能合成的8種必需氨基酸,約0.3%;
⑶與人體血清所含比例幾乎相等的20餘種礦物質,約0.06%;
⑷20餘種促進人體生長和代謝的維生素;
⑸多種活性酶。
【蜂蜜的醫療保健作用】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闡述蜂蜜為:「清熱也,補中也,解毒也,止痛也。」現代中醫認為,蜂蜜主要能防治:
⑴胃腸道疾病:便秘、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兒童痢疾等。
⑵神經系統疾病:失眠、頭痛。
⑶感染性創傷、燒傷、凍傷。
⑷美容。
【蜂蜜和肥胖症】
糖主要是蔗糖。從食物中攝入的糖分過多,會使脂肪過剩,人體發胖。而蜂蜜成分與白糖不同,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還含有蛋白質、氨基酸、維生素、無機鹽、有機酸等。果糖和葡萄糖均為人體能直接吸收的單糖,具有迅速恢復、解除疲勞的作用。而且,蜂蜜中的B族維生素較多,能使體內脂肪轉化為能量而釋放,所以,蜂蜜雖比白糖甜卻不會使人發胖。早在公無前成書的《神農本草經》中就記載了蜂蜜「久服強志輕身,不老延年」。所謂「輕身」就是減肥。
【蜂蜜的服用方法】
⑴蜂蜜放在口裡含服,可治療咽喉炎,對工作勞累,熬夜之後的火氣上升有奇效。
⑵調入各種飲料及食品中服用,香氣淡雅,口感清甜,但要注意溫度不宜超過60度。
⑶飲酒之後,含服濃蜂蜜,能加速酒精分解,消除酒後頭痛,減少酒精對肝的損害。
⑷用蜂蜜塗唇,可防止爛嘴角;用蜂蜜做面膜,能使皮膚細膩、光潔、富有彈性。
⑸蜂蜜代替白糖來燒、烤的菜點,風味、色澤和營養俱佳。尤其烤雞、烤鴨時用棗花蜜,其顏色金黃,風味獨特,不妨一試。
⑹飯前半小時服用蜂蜜,可刺激胃酸的分泌,因此患萎縮性胃炎(缺乏胃酸),宜飯前服用;反之飯後二至三小時服用蜂蜜可抑制胃酸的分泌,患肥厚性胃炎(胃酸過多),宜飯後服用。
【各種蜂蜜功效大全】
⑴百花蜜采於百花叢中,匯百花之精華,集百花之大全。清香甜潤,營養滋補,具蜂蜜之清熱、補中、解毒、潤燥、收斂等功效,是傳統蜂蜜品種。
⑵冬蜜源於中葯樹種鴨腳木花蜜,是嶺南特有冬季蜜種,故俗稱「冬蜜」。色澤為淺琥珀色,較易結晶,質地優良,味甘而略帶特有苦味。除具有蜂蜜之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等功效外,還有發汗解表、祛風除濕之功效,對感冒發熱、咽喉腫痛、風濕關節痛有較好輔助療效。是帶有中葯特色的蜂蜜品種,深受東南亞地區人們喜愛。
⑶龍眼蜜南方特有蜜種,具有龍眼的香氣。本品取龍眼益心脾、補氣血的作用,有養血安神、開胃益脾、清熱潤燥,養顏補中之功效。特別適宜婦女食用。
⑷荔枝蜜盛產南方,荔枝被譽為「果中之王」。荔枝蜜采自荔枝花蕊之花蜜,氣息芳香馥郁,味甘甜,微帶荔枝果酸味。有其特殊的生津益血、理氣補中、潤燥之功效,既有蜂蜜之清潤,卻無荔枝之燥熱。是嶺南特有的蜜種,饋贈遠方親友「不辭長作嶺南人」的特等蜂蜜。
⑸椴樹蜜是我國東北特有蜜種。蜜色為淺琥珀色,具有濃郁的香味,容易結晶。本品有養胃補虛、清熱補中、解毒潤燥之功效,有一定的鎮靜作用。較受歐洲人喜歡,是難得的森林蜜種。
⑹紫雲英蜜又名紅花草蜜或草子蜜,是我國南方春季主要蜜種。具有大自然清新宜人的草香味,甜而不膩,鮮潔清甜,色澤為淺琥珀色。本品有清熱解毒、祛風明目、補中潤澡、消腫利尿之特殊功效。對風痰咳嗽、喉痛、火眼痔瘡等有一定的輔助療效,是虛火旺盛人士之保健佳品。
⑺槐花蜜是春季蜜種。水白透明,質地濃稠,不易結晶;具有清淡幽香的槐花香味,甘甜鮮潔,芳香適口。本產品具有槐花之去濕利尿、涼血止血之功效,能保持毛細血管正常的抵抗能力,降低血壓,並用於預防中風,同時亦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之功效。為蜜中上品,較適用於心血管病人的保健食用。
⑻桂花蜜稀有蜜種,采自深山老林冬天開花泌蜜的野桂花花蜜。香氣馥郁溫馨、清純優雅,味道清爽鮮潔、甜而不膩,色澤水白透明,結晶細膩。被譽為「蜜中之王」。柃木桂花亦是一種稀有中草葯,《中葯大辭典》記錄:柃木桂花「祛風除濕,治關節疼痛……」其有效成分菊甙已被證明有良好的營養保健作用。桂花蜜同時還有清熱補中、解毒潤燥等功效,深受國內外人士喜愛,在古代則是皇宮的貢品。
⑼黃連蜜是采自我國中草葯自然保護區中黃連的花蜜,它繼承了黃連的葯性及蜂蜜的特點,不僅有天然蜂蜜的保健營養價值,尤其具有這種名貴中葯的醫療效果。黃連蜜色澤微黃,香味特別;甜中微苦,甜而不膩,真可謂良葯並不苦口,療效卻依然。本產品特有清熱祛濕、瀉火解毒、抗菌消炎之功效,有鎮靜、降溫、去火的效果。特別適用於平時煙酒過多、心火旺盛、心情煩躁之人士的食療保健食用。
⑽五倍子蜜中葯蜜種。采自澀腸止瀉的五倍子花蜜,色澤略深,味甘甜,略有中葯香氣。本品具有解毒、止腹瀉、殺菌及收斂作用,對肺腎雙虛、脾腎虛寒、氣促喘乏、痰火郁肺有良好輔療效果。特別適合虛汗、肺虛、腎虛、久瀉久痢、痔血、便血等人士日常食療保健之用。
⑾藿香蜜是蜜蜂采自一種稀有野生中葯——藿香的花蜜釀制而成。蜜色呈琥珀色,氣味獨特,有中葯之香氣。由於藿香蜜的成分與葯性脈承中草葯藿香,因此本品除了普遍適用於營養保健作用外,更在解暑化濕,腸胃不適、惡心嘔吐,清熱解毒等方面有良好輔助療效。是胃腸功能欠佳、消化不良、體質虛弱人士的理想食療保健品。
⑿橙花蜜采自柑之花蜜,色澤為淺琥珀色,具有濃郁的橙花香氣,味甘甜微酸,鮮潔爽口。本產品具有柑之生津止渴,醒酒利尿的功效,食之下氣,利腸胃中熱毒,除煩醒酒。同時還有養顏正氣、化痰、消滯、補中,潤燥之功效,本品適用於脾胃燥熱、腹脹、胃腸道疾患者的保健食用。
⒀丹參蜜是蜜蜂采自中葯丹參的花釀造的純天然蜂蜜,具有丹參「生新血、去惡血」功效。適用於女性月經不調、行經腹痛等症,此外,丹參蜜還可以「涼血消腫、清心除煩」。
⒁黃芪蜜黃芪是治療氣虛不可缺少的葯物之一。黃芪蜜采自天然黃芪花,具有中葯黃芪之益衛固表、利水消腫的功效,從而起到升舉中氣、利尿、減輕腎炎、降低血壓、強壯身體的作用。可補氣固表,適用於氣虛多汗者保健食用。
⒂桔梗蜜桔梗是治療咽喉腫痛的主要葯,有宣肺散邪、祛痰排膿的功效。桔梗蜜來自於天然桔梗花蜜,既具蜂蜜之清熱補中潤燥的功效,更是適用於外感性的咳嗽、胸悶、痰多者食療保健佳品。
⒃枇杷蜜是由勤勞的蜜蜂採集開花的枇杷花蜜,經釀造而成。甘甜上口,蜜中上品。枇杷蜜具有枇杷「主治肺熱喘咳、胃熱嘔吐、煩熱口渴」的葯效,有清肺、泄熱、化痰、止咳平喘等保健功效,是傷風感冒、咳嗽痰多患者的理想選擇。
⒄黨參蜜是蜜蜂采自名貴中葯材——黨參花蜜釀造而成,味甘平,色澤呈琥珀色。其除有蜂蜜之特性外,更益於補中、益氣生津,對脾胃虛弱、氣血兩虧、體倦無力、婦女血崩、貧血有輔助療效,適於體虛、胃冷、慢性胃炎、貧血者的保健食用。
⒅益母草蜜來自我國西南高原無污染葯用益母草產區,本品有去瘀生新、調經活血等作用。適合月經不調、經血過多、產前產後女性食用,充分體現出對女性的呵護。對於男性,特別是高血壓、冠心病、腎病等人士來說,益母草蜜同樣是理想的保健和輔助治療的健康食品。
⒆枸杞蜜來自我國名貴中葯——枸杞子主產區,是蜜蜂採集枸杞花蜜釀造而成。本產品既有蜂蜜傳統的營養保健價值,更因它是枸杞的精華,具有補腎益精、養肝明目、潤肺止咳之功效。本品適合血氣兩虧、高血壓、體質虛弱、視力下降、貧血、慢性肝炎、中毒性或代謝肝病及膽道系統引起的肝功能障礙等的人士服用。特別適應於腎虛腰痛、遺精滑精、工作繁忙的男性食用。
⒇菜花蜜淺琥珀色,略混濁,有油菜花的香氣,略具辛辣味,貯放日久辣味減輕,味道甜潤;極易結晶,結晶後呈乳白色,晶體呈細粒或油脂狀。性溫,有行血破氣、消腫散結的功能,和血補身。
蜂蜜食療方---- 家庭食療方精選
【性味】甘、平、無毒。
【歸經】入肺、脾、大腸、心、胃。
【功效】養陰潤燥,潤肺補虛,和百葯,解葯毒,養脾氣,悅顏色,調和腸胃。
【主治】脾胃虛弱,津枯便秘,胃腸潰瘍,虛勞乾咳,咽干聲啞,心腹痙痛,善解烏頭、附子之毒;外用治口瘡,燙火傷。
【禁忌】1、便溏者勿食 2、忌與生蔥同食。
【說明】蜂蜜又稱蜜糖、白蜜、石飴、白沙蜜。根據其採集季節不同有冬蜜、夏蜜、春蜜之分,以冬蜜最好。若根據其採花不同,又可分為棗花蜜、荊條花蜜、槐花蜜、梨花蜜、葵花蜜、蕎麥花蜜、紫雲英花蜜、荔枝花蜜等等,其中以棗花蜜、紫雲英花蜜、荔枝花蜜質量較好,為上等蜜。蜂蜜是一種營養豐富的副食品,具有「百花之精」的美名,一直被看作是「大自然贈與人類的貴重禮物」、「心臟病的良友」、「使人愉快和保持青春的葯物」。民間很早就廣泛用蜂蜜來治療許多疾病,並認為它是延年益壽的珍品。近幾年來,我國醫葯衛生工作者經過反復的臨床實驗證明,蜂蜜對心臟病、肝臟病、高血壓、肺病、眼病、糖尿病、痢疾、便秘、貧血、胃及十二指腸潰瘍、關節炎、神經系統疾病、皮膚病、燙傷、凍傷等症都有不同程度的療效。
【蜂蜜食療方精選】
1、白蜂蜜、威靈仙各50克,每曰一劑分早晚服,連服一周,對食道癌有一定療效。
2、蜂蜜100克,開水沖服,治誤吞水蛭(螞蝗)。
3、蜂蜜50克,開水沖服,早晚各一次,治乾咳,痢疾,習慣性便秘和老年便秘;若加冰片粉末0.3克同飲,可治聲音嘶啞。
4、蜂蜜500-1000克,頓服,治腸套迭。
5、蜂蜜與冬瓜汁各一杯,共調服,治妊娠小便不通。
6、蜂蜜搽患處,或加生蔥白共搗爛外敷患處,治一切水火燙傷和瘡瘍。
7、每曰早晚服蜂蜜兩三次,每次三湯匙。可治高血壓,冠心病。
8、藕粉30克,用滾開水沖攪成糊狀,加入蜂蜜30克溫服,有清除虛熱、潤肺止咳作用。
9、鮮藕汁100毫升,蜂蜜30克,拌勻服用,每曰一次,連服數天。可治肺熱咳嗽,咽干喉痛,血熱鼻衄等熱性病。
10、川貝末5克,蜂蜜30克,蒸半小時服用。治經久不愈的肺燥咳嗽,乾咳無痰,或痰中帶血。
11、金銀花30克,用水兩碗煎成一碗,去渣取汁,沖入蜂蜜20克,分早晚兩次服。可治流感,咽炎,老年人便秘。
12、黑芝麻15克(搗爛),沖入蜂蜜、牛奶各30克,早晨空腹時服用。可治老年人或婦女產後便秘,亦有美容黑發作用。
13、白芨、百部各12克,瓜蔞仁15克(搗碎),水煎去渣取汁,沖入適量蜂蜜,分作兩次服,可治肺結核。14、鮮桑椹子不限量,搗爛後用紗布包好取汁,加熱濃縮後加入適量蜂蜜,煮成膏狀,冷卻後裝瓶。每天早晚各服兩湯匙,開水沖服。可治青年白發,病後氣血兩虛,神經衰弱等症。
15、牛奶250克,煮開後加入蜂蜜30克,空腹溫服。有滋補健身、美容健膚作用。
【鑒別蜂蜜的質量】
目前市場上常有假蜂蜜充斥,主要以高果葡糖漿製成的假蜂蜜為主,其色澤淺,極其澄清透明。但比起蜂蜜,其營養單一,不具維生素、氨基酸、礦物質和活性酶。消費者應選擇專業店購買有質量保證的產品。消費者可通過以下方法簡單鑒別蜂蜜的質量:
⑴口嘗鼻嗅:消費者可在選購時口嘗鼻嗅,觀察蜂蜜是否有油味或異味。一般質量好的蜂蜜味甜且具有清淡的與花香一致的氣息,如果香氣太濃郁,則有可能摻入香精,質量差的蜂蜜則帶有苦味、澀味、酸味甚至臭味。
⑵水分含量鑒別:質量好的蜂蜜含水量少,粘稠性大;用消毒玻棒將蜂蜜挑起,蜂蜜會成絲狀,極為綿長。含水量高的蜂蜜感覺很稀。
【結晶的蜂蜜】
蜂蜜結晶系純物理現象,並非化學變化,因此對其營養成分和食用價值毫無影響,而且結晶蜜更便於貯存和運輸。結晶的蜂蜜常使消費者認為是「糖蜜」,雖然可以通過高溫加熱破壞晶核的辦法來防止蜂蜜的結晶,殊不知蜂蜜的營養成分已被破壞,已無活性物質!
但是市場上確實存在摻白糖的蜂蜜,區別的方法是白糖結晶粒堅硬、手捻不易融化,而蜂蜜結晶粒手捻易融化。
【淺色蜜和深色蜜】
蜂蜜的色澤與蜜蜂採集的蜜源種類直接相關,由不同蜜源植物花蜜釀製成的蜂蜜,色澤有明顯的差別。有人認為蜜色越淺,質量越佳。確實洋槐蜜及有些淺色蜜氣息清香、品質好,但龍眼蜜、黨參蜜、棗花蜜同樣也屬於優等蜜。據營養學專家研究,深色蜜中的蛋白質、鐵質的含量高於淺色蜜約50%,難怪英國人、德國人對深色蜜情有獨鍾了。
【真假蜂蜜的鑒別方法】
一:聞味 單花蜜有本植物特有的花香味,混合蜜有天然的花香味氣息,假蜂蜜有的是蔗糖味、有的是香料味。
二:眼觀
1.看蜜的濃度,取一根筷子插入蜜中,垂直提起。濃度高的蜂蜜往下淌的慢,粘性大可拉絲,斷後可收縮成蜜球。假蜂蜜或濃度低的蜂蜜則反之,即便能拉長絲,斷絲也沒彈性,不會收縮成蜜珠。
2.可取一滴蜂蜜滴在報紙上,濃度高的純蜂蜜是半球狀、不易浸透報紙,濃度低的或假的蜂蜜容易浸透報紙。
3.取一杯水,加入少許蜂蜜。真正的蜂蜜會很快沉入杯底,不易融化,用筷子慢慢攪動時,會有絲絲連連的現象。如果是假蜜,則很快就會溶到水裡。
4.看結晶,蜂蜜的結晶與其植物的種類和溫度有關,一般純天然的蜂蜜在13--14攝氏度時容易結晶。能夠全部結晶的蜂蜜一般含水分低、濃度高,不容易變質,所以是優質蜜。結晶的純的蜂蜜用手搓捻,手感細膩,無沙粒感。假的蜂蜜,不易結晶,或者沉澱一部分,沉澱物是硬的,不易搓碎。
三:口感 純正天然的蜂蜜,味道甜潤,略帶微酸,口感綿軟細膩,爽口柔和,喉感略帶辣味,餘味清香悠久。摻假的蜂蜜味雖甜,但夾雜著糖味或香料味道,喉感弱,而且餘味淡薄短促。
四: 化學檢驗 摻有澱粉的蜂蜜加入碘液顏色會變藍,摻有飴糖的蜂蜜加入高濃度乙醇後出現白色絮狀物,摻有其他雜質的蜂蜜,用燒紅的鐵絲插入蜜中,鐵絲上附有粘物。
冷藏結晶檢驗:蜂蜜在4至14攝氏度的環境下保存一段時間後會變成固體,這是蜂蜜的一種物理現象。真蜂蜜的結晶體用筷子一紮一個眼,很柔軟,假蜂蜜扎不動。真蜜用手捏,其結晶體很快溶化,假蜜有硌手的感覺,溶化慢或不溶化。真蜜結晶體用牙咬聲音小,而假蜜結晶體則清脆響亮。倒出蜂蜜等它稍為凝固後,如果是真的蜂蜜會形成如蜂巢狀的六邊形結構,假的沒有。
總之,鑒定蜂蜜的真假,單用一種方法有可能出現某些誤差,你可同時應用多種方法去鑒定一種蜂蜜,一般情況下,便可斷定蜂蜜的真假。
Ⅶ 我朋友之前給我帶了一次協成的石蜂糖,感覺很好吃,我就想知道石蜂糖是怎麼製成的啊
石蜂糖,也稱鹼蜂糖,由馬來西亞諧誠糖制廠發明。是指由甘蔗榨汁,加入蜂蜜、菊花、羅漢果等輔料,用特殊工藝熬煮發酵起泡的蜂窩狀弱鹼性糖製品。石蜂糖一直以來都是燕窩伴侶,高端滋補品用的比較多。比起白砂糖、黃冰糖、紅糖等糖類,具有調節酸鹼、外觀珍奇、營養豐富、口感清甜、融化迅速、清熱潤肺的特點,是甜羹、飲料、甜品、糖水等的調味首選。
市面上很多商家宣傳石蜂糖是蜂蜜熬制的,但配料表裡確是食糖,碳酸氫鈉,焦糖色(亞硫酸銨法),配料裡面根本就沒有蜂蜜。
那麼,正宗的石蜂糖是怎麼熬制的呢?
1.收割當季甘蔗,榨汁過濾。
Ⅷ 想知道石蜂糖起源於哪裡呀,市面上賣的進口的石蜂糖就一定是真的嗎
石蜂糖古稱石蜜,源於中國漢代,漢代《本經》早有記載「石蜜,味甘,平,主心腹邪氣,氣諸驚癇,安五臟,諸不足,益氣補中,止痛」。
三國時期曹丕和孫權的來往中,就曾經贈送吳王「石蜜五斛」,和文馬、白鼲子裘等並列。同一時期在蜀地(今雲貴川一帶),當地烹飪菜餚時味道寡淡,「故蜀人作食,喜著石蜜,以助味也」。
晉朝《南中八郡志》說明了石蜜是由甘蔗榨汁熬制而成:「交阯有甘蔗,圍數寸,長丈餘,頗似竹。斷而食之,甚甘,笮取汁,曝數時成飴,入口消釋,彼人謂之石蜜」。
唐代《新修本草》更是詳細的描繪了石蜜的外型:「石蜜出益州,榨甘蔗汁煎作,可作餅塊,黃白色。蜀地、西戎、江東並有。」
石蜜起源於漢代,發展到唐代時已盛產於益州(今雲南),經雲南百年沉澱後發展為:甘蔗榨汁後熬煮凝結成的黃白色餅塊,就是現代石蜂糖的基本形態,並作為雲南特產傳播至全國以及世界各地。
Ⅸ 石蜂糖有什麼功效嗎
石蜂糖是石峰蜜凝固後的天然蜂蜜,再加入菊花,羅漢果等熬制而成的。
石蜂糖是馬來西亞一種常見的糖類食品。和傳統的液態蜂蜜相比較,口感更好,也更方便運輸和保存。配合燕窩食用,會更好。
石蜂糖的成分
石蜂蜜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如果糖、葡萄糖等多種糖類,蛋白質、氨基酸、多種酶,維生素A、B、C、K,泛酸,葉酸,以及鐵、錳、銅、鎳等微量元素。
石蜂蜜中還含有多量的酵素,主要有轉化酶、澱粉酶、過氧化氫酶、葡萄糖氧化酶、脂酶等多種類酶。此外,蜂蜜還含有生物活素、生物刺激素、葉綠素的衍生物、葉黃素等。
石蜂糖的功效
除痰止咳,肝火頭痛,便秘,滋陰降火,血燥身熱,小便赤黃,喉痛沙聲,清血解毒,虛火牙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