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馬來西亞 » kuang是馬來西亞哪裡

kuang是馬來西亞哪裡

發布時間: 2022-07-23 03:07:49

A. 中國新歌聲海選馬來西亞胖子唱涼涼的叫什麼名字啊

中國新歌聲海選馬來西亞胖子唱涼涼的叫鄺珌萬,是馬來西亞人,1988年7月31日出生。鄺珌萬因為《涼涼》被大家親切地成為來涼涼哥。

鄺珌萬在一檔節目《百變達人》中唱了一首《涼涼》,他一個人分飾兩角,用男女兩種聲音完成了這首歌曲,大家都說閉著眼睛跟睜開眼睛完全是兩個世界,簡直賺足了人們的目光。

這首歌曲是當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片尾曲,原本是由張碧晨和楊宗緯一起合作演唱的,當時很是火熱,一直以來熱度都是高居不下,甚至還是年輕人去點歌房的必唱曲目。

鄺珌萬當時用這首歌爆紅網路,也讓更多人知道這樣一個神奇的存在,網友們也親切地稱呼他是"涼涼哥",並誇贊其雌雄兩開花的典型代表。

(1)kuang是馬來西亞哪裡擴展閱讀

百變達人中出現了很多能人高手,而鄺珌萬當時雖然遺憾與冠軍擦肩而過,但是卻讓更多人記住了這位歌手。

他傳達出來的男生清澈干凈,充滿了男子的高貴氣質,而女生則是盡顯溫婉柔和,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絕對不會相信這是一個男人製造出來的聲音。

在節目中,鄺珌萬介紹說他來自馬來西亞一個貧窮的家庭,自己更是十幾歲就出來打工了,不管是服務員還是維修員,他都一直做著最辛苦的工作。

這次登台亮相也是准備了很久,希望能夠在這樣的低估生活中找到自己的舞台。不過,鄺珌萬雖然在歌唱方面天賦異稟,但是因為他的身形和長相都沒有歌聲那麼讓人賞心悅目,因此也遭到了不少鍵盤俠的攻擊,也有人調侃說他是拿身材換了喉嚨。

不管怎麼說,鄺珌萬都是一位真正的實力派選手,聽過他唱歌的人都控制不好自己震驚的表情,忍不住發出一聲聲感嘆,令人感到佩服。

B. 百家姓氏里的「kuang"是哪個

宋百家姓中有:
「匡國文寇」的「匡」,讀「kuāng」;
「況後有琴」的「況」,讀「kuàng」;
不在宋百家姓的還有:「鄺kuàng 、 曠kuàng 、 狂kuáng」。

C. 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 ludesheng dejibenpingkuang

馬來西亞森達美集團總公司, 是馬來西亞最大的上市公司之一 ,但現在也有好多不法份子冒充該公司的老總(斯里祖筆 拿督)的名義來招搖串騙,假如有碰到的話,千萬要小心 。

D. 蜂的分類

一、蜜蜂分類地位
蜜蜂在分類學上屬於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昆蟲綱(Insecta)、 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針尾部(Aculeata)、 蜜蜂總科(Apoidea)、蜜蜂科(Apidae)、蜜蜂亞科(Apinae)、蜜蜂屬(Apis)。

蜜蜂屬在生物學特性上,都是營社會性生活,能泌蠟築巢,巢脾由上而下縱向發展,其兩面均具六稜柱形巢房,且共用邊、共用底;採集、釀制、貯藏蜜粉積極。

二、蜜蜂的種類

1758年,林奈氏(Linnaeus C)首次記載蜜蜂第一個屬(Apis)和第一個種(Apis mellifera L.)。

至1980年,由於當時採集標本的范圍、對蜜蜂生物學的研究限制和有些蜜蜂新種類的證據不足等原因,所以當時世界公認的蜜蜂種類只有4種,即大蜜蜂(Apis dorsata Fabricius)、小蜜蜂(Apis florea Fabricius)、東方蜜蜂(Apis cerana Linnaeus)和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985年,中國的學者對采自雲南的6種蜜蜂進行形態學、生物學、生態學、昆蟲地理學、細胞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化學等多學科對比研究後認定,黑大蜜蜂(Apis laboriosa Smith)和黑小蜜蜂(Apis andreniformis Smith)是獨立的蜂種,並確定了它們的分類地位。

1988年國外的學者又確立了由Buttel-Reepen 1903年描述並定名的Apis indica-koschevnikovi蜜蜂為獨立的蜂種——沙巴蜂(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至此,世界上確立了蜜蜂為7種。

當今比較公認的,蜜蜂屬的7個明確的現生種(依定名先後)為:

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innaeus 1758

小蜜蜂A. florea Fabricius 1787

大蜜蜂A. dorsata Fabricius 1793

東方蜜蜂A. cerana Fabricius 1793

黑小蜜蜂A.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黑大蜜蜂A. laboriosa Smith 1871

沙巴蜂A.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1906

(現生種:指地史上出現的種,已發現化石,至今一直生存的種)

1998年,德國的尼古拉夫婦(Koeniger and Koeniger)和馬來西亞的丁格(Tingek)報道了他們發現的一個蜜蜂新種——綠努蜂(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同年,G.w.0tis and S. Hadisoesilo 經過多年的形態學和生物學對比研究,確立了原Smith定名的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和菲律賓的Apis nigrocincta (Smith)為一個獨立蜂種。因此,截至目前,世界上現生存的蜜蜂種類已達9種。

(1)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2)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

(3)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

(4)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

(5)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

(6)綠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7)蘇拉威西蜂 Apis nigrocincta Smith

(8)東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

(9)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

三、9 個蜂種的簡況

⒈小蜜蜂 Apis florea Fabricius,1787

該種是蜜蜂屬中,小型的一種(圖1-1), 常營巢於草叢或灌木叢中,故雲南俗稱之為小草蜂。

分布: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西部邊界為阿曼北部和伊朗南部。在中國,分布於雲南的北緯26°40′以南的廣大地區,以及廣西南部的龍州、上思等地。

體長:工蜂7~8 mm;蜂王13~15 mm;雄蜂11~13 mm。

體色:工蜂體黑色,腹部第1~2節背板紅褐色;蜂王,腹部第1~2節背板,第3節背板基半部及第3~5節背板端緣均為紅褐色,其餘黑色。

生物學習性:小蜜蜂棲息在海拔1,900 m 以下,年平均溫度在15~22℃的地區。 常在草叢或灌木叢中築巢,環境十分隱蔽。營造單一巢脾,寬15~35 cm,高15~27cm,厚16~19.6 mm,上部形成一近球狀的巢頂,將樹干包裹其內為貯蜜區,中下部為育蟲區,3型巢房分化明顯,工蜂房位於中部,徑2.7~3.1 mm,深6.9~8.2 mm;雄蜂房位於下部或兩下側,徑4.2~4.8 mm,深8.9~12.0 mm; 王台多造在下沿,長13.5~14.0 mm,基部寬8.5~10.0 mm。3 型巢房築造次序明顯,即先建造工蜂房,供貯蜜、貯粉、產卵、育蟲,至群勢發展至一定程度,繼爾建造雄蜂房培育雄蜂,最後建造王台培育蜂王,准備分蜂(圖1-2)。

雲南南部,通常蜂群在2月開始產卵繁殖,4~5月達到高峰,子脾面積可達600cm2,群勢可達上萬只。6~8月氣溫高,蜜源缺,蜂王產卵很少。9~11月是第2 個繁殖期。12月至翌年1月氣溫低時停止繁殖。2月底、3月初開始培育雄蜂,最多時可達育蟲面積的1/4。

個體發育期,工蜂平均為20.5 d,雄蜂22.5 d,蜂王16.5 d。分蜂期多在3~4月,9~10月也可發生分蜂。王台數一般在3~13個,最多達20個。在氣溫18~42℃時,育蟲區中心溫度為33~38℃。

在斯里蘭卡發現,同地區的沙巴蜂、東方蜜蜂、小蜜蜂、大蜜蜂的雄蜂其婚飛時間不同。小蜜蜂於16∶15~17∶15時進行婚飛。這可能是避免不同種間婚飛干擾的自然選擇的結果。

季節變動、蜜源缺乏常引起全群遷徙,由平原到山區往返遷徙。受蠟螟或螞蟻等敵害侵襲,常導致全群棄巢飛逃。氣溫變化可引起築巢地點的改變。在暑季臨近時,小蜜蜂轉移到樹蔭深處或洞穴內;在氣溫較低時,蜂巢移至樹的南面或洞穴靠外端。在伊朗,人們觀察到冬季小蜜蜂築巢於東西方向的樹枝上,夏季巢脾的長軸則呈南北走向,以減少巢脾向陽的面積。

護脾力強,常有3層以上工蜂爬覆在巢脾上。當暴風雨襲擊時, 結成緊密的蜂團,保護巢脾。蜜源豐富時,性溫馴。蜜源枯竭時,性兇猛,稍觸動巢脾即有20~30隻工蜂成群飛舞,刺螫。每年每群平均可取蜜1 kg。

⒉黑小蜜蜂 Apis andreniformis Smith, 1858

顧名思義,該種為蜜蜂屬中,體黑且小的一種(圖1-3)。分布於南亞及東南亞,在中國已發現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州的景洪、勐臘及臨滄地區的滄原、耿馬等北回歸線以南的北熱帶地區。

體長:工蜂7~8 mm;蜂王12~14 mm;雄蜂10~11 mm。

體色:工蜂,體栗黑色,間或第1腹節背板端緣及第2腹節背板基部紅褐色;蜂王,體黑色,間或腹部第一節背板端緣及第2~3節基部紅褐色;雄蜂,體黑色。

黑小蜜蜂一般在海拔1,000 m 以下的次生稀樹草坡的小喬木上營單一巢脾的蜂巢,一般離地2.5~3.5 m。巢脾固定在樹枝上,近圓形, 上部形成一厚的巢頂,將枝幹包裹其內,下部尖突,總面積近177~334 cm2,情況與小蜜蜂相似。

黑小蜜蜂對溫度十分敏感,當氣溫上升到15℃時,開始活動;20℃以上時,出勤積極。每日出勤高峰期在11~17時。

黑小蜜蜂工蜂護脾能力很強,即使在繁忙的採集之時,也從不讓巢脾裸露。當暴風雨或烈日照射時,工蜂相互攀緣,層層重疊,圍護巢脾。性機警兇猛,當人們接近時,巢脾下方的守衛蜂呈警戒狀態,若觸動其巢,則紛飛出擊遠達30~40m。

取蜜時用煙驅蜂,連脾割下,每群每次約產蜜0.5kg,每年視蜜源季節,可採收2~3次。黑小蜜蜂體小靈活,為熱帶經濟作物的重要傳粉昆蟲。

⒊大蜜蜂 Apis dorsata Fabricius,1793

該種為蜜蜂屬中,體大的一種(圖1-4),單脾成排,俗稱排蜂。分布於南亞、東南亞以及中國雲南南部、廣西南部和海南等地。

大蜜蜂種以下可分為3個亞種,除指名亞種(nominatesubspecies,意指定種名所根據者) A. d. dorsata 外,尚有分布於菲律賓的小舌亞種 A.d.breviligula 和分布於蘇拉威西島(西里珀斯群島)的炳氏亞種 A.d.binghami。小舌大蜜蜂腹部色較暗黑,炳氏大蜜蜂色較淺黃。

工蜂體長16~17 mm;頭、胸黑色;腹部第1~2節背板桔黃色,其餘褐黃色,第2~5節背板基部各有一條明顯的銀白色絨毛帶;

大蜜蜂隨蜜源豐歉以及受季節氣候所迫,具有機動的遷徙行為。在雲南南部,一般5~8月在高大闊葉樹的橫干下或懸岩下築造單一巢脾繁衍生息,9月以後,遷往低海拔的河谷、盆地,在濃密的灌木叢中營巢越冬。在四季溫暖、蜜源豐富的環境下,也有常年定居下來的情況。因此,大蜜蜂的遷徙只是一種適應環境的行為,並不是一種必然的習性。蜂巢離地常達十數米以上,有時數群甚至數十群相鄰聚居,形成聲勢浩大的群落,顯然,這對敵害具有威懾的作用。大蜜蜂育蟲或降溫需有不斷的水分供應,因此營巢所在必須鄰近水源。巢脾長約0.5~1.0 m,寬約0.3~0.7 m。巢脾中、下部為繁殖區,子脾可擁有7萬個巢房,厚35mm;上部和兩側為蜜粉區,厚度可達100 mm。王台處於巢脾下沿。經筆者確證,雄蜂房和工蜂房無區別。雄蜂和工蜂的數量比例,在分蜂季節可達1∶3。

⒋黑大蜜蜂 Apis laboriosa Smith,1871

顧名思義,該種為蜜蜂屬中,體黑且大的一種,而且是最大的一種(圖1-5)。由於主產區在喜馬拉雅周圍的雪山下,岩棲,故俗名又稱為喜馬蜜蜂、雪山蜜蜂及岩蜂等。

分布: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橫斷山脈地區和怒江、瀾滄江流域,包括中國西藏南部、雲南西部和南部,以及尼泊爾、不丹、印度東北部等地。

工蜂體長: 17~18 mm,體黑色;腹部第2~5節背板基部各有一條明顯的銀白色絨毛帶;胸部、小盾片及第一腹節披黃褐色毛。前翅煙褐色。

常棲息在海拔1,000~3,500 m 的懸崖下,具有隨季節遷徙的習性,冬天遷至低海拔溫暖地帶,夏天遷至高山涼爽地帶。單一巢脾附於懸岩下,離地十數米以上,敵害難以接近。常數群乃至十數群以上相鄰結巢構成群落。這樣,聲勢浩大,敵害不敢靠近。巢脾長0.8~1.5 m,寬0.5~0.95m。新脾純白, 舊脾黃褐發亮,基部為蜜粉區,厚可達100 mm,中、下部為繁殖區,厚為35 mm。 純蜜區偏於基部上頭,呈倒三角形。匡邦郁、和紹禹、李紹文報道,雲南怒江峽谷傈僳族岩蜂村的山岩間有由20群黑大蜜蜂組成的群落;瀾滄縣竹塘區茨竹河鄉拉祜族李扎米老漢幾十年來擁有一處蜂岩,岩為石灰質,海拔2,000 m,常年有20餘群黑大蜜蜂營巢其間,都極為壯觀。

日本坂上昭一博士認為,黑大蜜蜂在高山地區顯示出很強的適應能力,在大約海拔4100 m 處的花朵上可採集到,這樣的高度只有熊蜂才常被發現。 它們大概不可能在極高海拔的地方營巢,但可以在營巢地點上下不同海拔高度的地方採集。黑大蜜蜂能在不適合其他蜜蜂飛行的氣溫下飛行。

每年秋末冬初,每群可獵取蜂蜜20~40kg及一批蜂蠟,是一種經濟價值較大的野生蜜蜂資源。

⒌沙巴蜂 Apis koschevnikovi Buttel-Reepen,1906

該種為蜜蜂屬中,型體中等的一種(圖1-6)。分布於馬來西亞沙巴州。

沙巴蜂在形態和生活習性上與東方蜜蜂相似,但較東方蜜蜂中的印度蜜蜂個體

略大。其工蜂體色為紅銅色,腹部第1~6節背板基部各具一條寬而鮮明的銀白色絨毛帶,在吸蜜腹部膨脹時,明顯可見;在洞穴內營巢,造復脾。沙巴州的丹南可可研究所蜜蜂繁殖中心,曾試用椰筒和活框蜂箱飼養沙巴蜂。

沙巴蜂雄蜂飛翔時間 16∶30~18∶15。

沙巴蜂的翅脈異常,肘脈指數大且變異很大,平均為7.45±3.04,范圍3.53~24.74。第3肘室被顯著縮短的M脈扭曲。 雄蜂後脛節後邊緣具多毛的緣纓,毛較濃密而粗。

⒍東方蜜蜂 Apis cerana Fabricius,1793

該種為蜜蜂屬中,型體中等的一種(圖1-7)。原產地在東方、簡稱東蜂。

分布:分布在亞洲,包括中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斯里蘭卡、緬甸、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東帝汶、菲律賓、日本、朝鮮以及俄羅斯遠東地區,生存在熱帶、亞熱帶、溫帶等氣候帶中。

蜂王有黑色和棕色兩種體色。雄蜂體黑色。工蜂體長9.5~13.0 mm;喙長3.0~5.6 mm;前翅長7.0~9.0 mm,後翅中脈分叉;唇基具三角形黃斑;體色變化較大,其熱帶、亞熱帶的品種,腹部以黃色為主,高寒山區或溫帶地區的品種以黑色為主。

東方蜜蜂現處於野生、半野生或家養狀態。在自然界中,蜂群棲息在樹洞、岩洞等隱蔽場所,造復脾。雄蜂幼蟲巢房有2層突起的封蓋, 內蓋呈尖笠狀凸起,中央有氣孔,蛹成熟時露出內蓋。工蜂在巢口扇風時,頭向外,起到鼓風機的作用。採集半徑1,000~2,000 m。維持1~3kg(約1.5~3.5萬只工蜂)的群勢。分蜂性強,分蜂期營造7~15個王台。生存受威脅時,易發生整群棄巢遷徙。對蠟螟抵抗力弱;易患囊狀幼蟲病和歐洲幼蟲病;抗美洲幼蟲病和白堊病。東方蜜蜂為大蜂蟎原寄主,但具抗蟎(大、小蜂蟎)能力,而且飛行靈活,善避胡蜂捕害。產卵有節,消耗省。個體耐寒性強,適應利用南方冬季蜜源。

⒎西方蜜蜂 Apis mellifera Linnaeus,1758

該種為蜜蜂屬中,型體中等的一種(圖1-8),產於西方,簡稱西蜂。

該種原產歐洲、非洲和中東地區。由於歐洲移民的攜帶和商業交往,現已遍及除南極洲以外的世界各大洲,成為很多國家和地區養蜂生產上的主要蜂種。

分布:分布廣,形成眾多的地理亞種,形態和生活習性變異很大。總的來說,3型蜂分化明顯;工蜂體長12~14 mm,第6腹節背板上無絨毛帶;後翅中脈不分叉;唇基一色;前翅長8.0~9.5 mm;喙長5.5~7.2 mm。

西蜂現處於野生、半野生或家養狀態。在自然界中,蜂群穴居,造復脾。工蜂在巢口扇風時,頭向內,起到抽氣機的作用;雄蜂房凸出,蓋平;具采膠性能。

⒏綠努蜂 Apis nulunsis Tingek. Koeniger and Koeniger 1998

分布:僅發現於馬來西業的沙巴州綠努山區。

形態特徵:工蜂體長10~11 mm,體色較深、多為暗黑色,當地又稱「黑色蜜蜂」,其鑒別特徵為後腿從基節到跗節末端呈棕色。

生物學特性:生活在海拔1700 m以上的山區,穴居,在樹洞里營造復脾蜂巢,當胡蜂接近巢口時,守衛蜂腹部上舉,臭腺外露,而東方蜜蜂不暴露臭腺。婚飛時間為上午10∶44~13∶12時,高峰期在中午12∶00時。雄蜂體重107.1 mg,貯精囊內精子數130萬。

經濟價值:可以馴養為飼養蜂種,也是當地的傳粉昆蟲之一。

⒐蘇威拉西蜂Apis nigrocincta Smith 1871

分布: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的蘇拉威西群島和菲律賓。

體形比當地的東方蜜蜂稍大,唇基和足略帶黃色,工蜂體長約11mm,體色也較東方蜜蜂淺,通過綜合形態分析,兩者差異較顯著。

雄蜂房封蓋內沒有像東方蜜蜂的繭,房蓋上也沒有像東方蜜蜂一樣有小孔。婚飛時間為14∶15~17∶30。M.S.Darmus 和 G.w.Otis 認為該蜜蜂可分為2個亞種,分布在印度尼西亞蘇拉威西島的為指名亞種(Apis n. nigrocincta ) ,分布在菲律賓的原定名為東方蜜蜂(Apis cerana Philippina Skor)的應為蘇拉威西蜂的菲律賓亞種(Apis n. Philippina)。

生物學特性:穴居,營造復脾,其餘生物學特性與東方蜜蜂相似。

經濟價值:已部分馴養為飼養蜂種,可取蜜,為當地的傳粉昆蟲之一。

四、東方蜜蜂的亞種
⒈蜜蜂品種的概念

通常所說的蜜蜂品種,實際上是指分布在不同的地理區域的同一種蜜蜂,由於地理上的隔離,通過長期自然選擇而形成的亞種,因此也稱為地理品種(geographycal race)或自然品種(natural race )或原始品種(original race)。譬如, 通常所稱的中華蜜蜂和印度蜜蜂即是東方蜜蜂種下的不同亞種或地理品種。

可見,「品種」一詞,在蜜蜂上的含義,並不同於其他家養的動物。在豬、羊、牛或雞、鴨、鵝等家畜、家禽上,品種是人類有目標、有計劃的選育種的產物;而蜜蜂的地理品種,則是原產地自然選擇的結果。蜜蜂的物種進化,由中新蜜蜂(Apis miocenica Hong)到現代的蜜蜂至少已有2,300萬年的歷史;而智人,僅在數十萬年前,才由生活在非洲大腦較小的直立人進化而來的。由於,在物種的進化上,蜜蜂遠比人類更古老,再加上它是以再生營養─王漿哺育其幼蟲,其差異甚微;而且,蜜蜂必須在廣闊的空中進行交配,人類難以控制其交配行為,因此,其現存的各種類型,在發展上受到人類的影響甚少。這是蜜蜂和其他家養動物之間的基本差別。蜜蜂的地理品種,雖能適應原產地的環境條件,但卻往往不符合養蜂業的經濟要求。所以,還必須加以人工改造,在某種意義上說,現有的地理品種,仍然是育種上的原始材料。

我們必須充分注意到,蜜蜂的不同地理品種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區別,代表著不同的遺傳型,適應於不同的環境。甚至在一個地理品種內,尚存在著適應於特殊環境條件(氣候、蜜源和病敵害等)的不同生態類型(ecotype)。譬如,中華蜜蜂亞種下尚可分為華南生態型、華北生態型等。因此,無論採用何種引種或育種方案,都必須充分重視遺傳上的變異,以保證取得最佳的效果。為了保存這些寶貴的育種資料,許多國家採取了種種措施,建立了蜜蜂的基因庫。深入了解關於蜜蜂地理品種和生態型的知識,是十分重要的。

蜜蜂的形態特徵,是區別品種的依據。早期,養蜂業上幾乎只用體色特徵來辨別蜂種。但在實際應用中發現,某些不同的品種,卻具有很相近的體色;而同一品種的體色,其變化幅度也很大。因此,單靠這種特徵來識別品種,是很不完善的。現在,鑒別蜜蜂品種所採用的形態特徵,有體形大小、體色、翅脈、絨毛、吻長等方面,並採用生物統計的方法,加以明確區分。

⒉東方蜜蜂的亞種

東方蜜蜂分為6個亞種,即中華蜜蜂(A. c. ceranaFabricius)、印度蜜蜂( A. c. indica Fabricius)、日本蜜蜂(A. c. japonica)及喜馬拉雅亞種( A. c. himalaya Maa), 阿壩亞種(A. c. abansis Yun et Kuang)、海南亞種(A. c. hainana Yun et Kuang),其分布見圖1-9。

A 中華蜜蜂 B 印度蜜蜂C 日本蜜蜂 D 喜馬拉雅蜜蜂 E 阿壩亞種 F 海南亞種

⑴中華亞種 Apis cerana cerana Fabricius

為指名亞種,簡稱中蜂(圖1-10)。原產於中國。除新疆、內蒙古、甘肅和青海西部之外的廣大地區均有分布,以西南、華中、華南的山區最多。俄羅斯遠東地區、朝鮮半島、越南北部的東方蜜蜂也屬本亞種,魯特涅將伊朗東部、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東方蜜蜂也屬於本亞種。

工蜂體長10~13 mm,前翅長7.5~9.0 mm,喙長4.5~5.6 mm。體色變化較大:工蜂觸角的柄節均黃色,但小盾片有黃、棕、黑3種顏色。處於高山區中蜂腹部的背、腹板偏黑,低緯度和低山、平原區偏黃,全身披灰黃色短絨毛。蜂王體長14~19 mm,前翅長9.5 mm。體色有黑色和棕色兩種,全身覆蓋黑色和深黃色混合短絨毛。雄蜂體長11~14 mm,前翅長10~12 mm,喙長2.31 mm,體色黑色或黑棕色,全身披灰色短絨毛。

由於生活環境不同,本亞種產生了許多地理變異,大致可以分為5個生態類型:

華南型分布於廣東、浙江、福建及廣西沿海地區。其特徵是工蜂個體小,體色以黃色為主。分蜂性強,維持群勢較弱,生產性能稍差。

E. 越南是屬於南亞還是東南亞

越南屬於東南亞,東南亞分兩大部分: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每部分五個國家,共有十個國家,越南屬於中南半島的一個國家.

F. 請問百家姓里姓KUANG的嗎 是 那 個KUANG

匡衡的 匡

一、姓氏
匡(Kuā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魯國大夫施孝權的家臣句須任匡邑(河南省長垣西南)宰,即為匡地的地方長官,稱匡句須,其孫以祖父居官地名命姓,遂為匡姓。到北宋初年,為避太祖趙匡胤之諱,改匡姓為主姓。政和年間朝廷認為民姓中有主姓,大為不妥,遂令主姓改為康姓。北宋以後,有的康姓恢復了祖姓,仍為匡氏。
2、出自以國名為氏。上古時有匡國,周武王時,匡侯的後裔匡俗兄弟七人在廬山結廬而居,因此又稱為廬山匡氏。
3、出自以邑名為氏。周代鄭國有匡邑(河南省扶溝縣西南),當地人多以邑名命姓,稱匡氏。
4、亦出自以邑名為氏。春秋時期,魏國亦有匡邑(河南省睢縣西),當地居民,多以邑名「匡」為姓,也稱匡氏。
得姓始祖:匡句須。根據《風俗通》上記載,匡原來是一個地名,是春秋時期魯國的一個邑,句須曾擔任匡邑的宰,他的子孫就「以邑為氏」而得姓,稱為匡氏。《通志·氏族略》上也記載,匡氏起源於匡邑,是魯國匡邑宰匡句須的後人。先秦時期,以匡為名的地點另外還有二處:一處是是春秋時期衛國的一個地名,該地位於現在河北省長垣縣的西南;另外一處為當時鄭國之邑,位於今河南省扶溝縣。不過,這兩外以匡為名的地方,跟我國的匡氏家族沒有關系。匡氏發祥於山東,並且長久以來也稱盛於山東。望族居於晉陽郡,就是現在的山西省太原市。故匡氏後人奉匡句須為匡姓的得姓始祖。
二、姓氏遷徙分布
匡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春秋時期,魯國匡邑(今河南省長垣縣)的長官名叫句須,因而又被稱為匡句須,他的後代稱為匡氏。匡衡,西漢丞相、學者,東海承(今山東棗庄)人。他小時家貧好學,夜裡沒油燈讀書。就鑿壁借鄰居家的燈光讀書,後成為著名經學家。成語「鑿壁借光」就出自於他的故事。早在周朝時,鄭國有地名為匡邑(今河南省扶溝縣),而且衛國也有匡邑(今河南省雎縣),當地的居民中就產生了以地名為姓,稱為匡氏的人。又傳說周武王部下匡候的後裔中,曾有七兄弟,在山上搭草屋而居,該山就被稱為匡廬山。而後來的居名中,就有將匡作為他們的姓氏。春秋時,魯國一名為句須的官員,被封於匡邑為官,被稱之匡邑宰。他的後代就以他的封地為姓氏。匡姓望族居晉陽(今山西省太原)。丹陽匡氏分為南北兩支。一支為南鄉鶴溪河畔的匡家橋;一支為北鄉長江邊的匡家埭。明成化年間,匡德從泰州遷居丹陽。明天啟年間,匡時鏡遷至孟瀆。現匡氏宗人主要居住在導墅匡家橋、後巷、界牌和雲陽鎮等地。匡氏名人有春秋戰國時的匡章,為齊國大將;西漢的匡衡曾拜相位,封為樂安侯;南齊時的匡昕,古人曾以「詩說解頤,號呼蘇母」為譽。丹陽匡氏有清嘉慶時的匡晉鈺、匡守勤,均榮登進士;現代有匡亞明,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教育家及社會活動家。(余略)
三、姓氏歷史名人
匡 衡:西漢經學家、丞相,元帝時被封為樂安侯。他善於講《詩》。一次他與別人講《詩》時,相互駁難,別人被說得啞口無言,只好慌忙地穿著鞋溜走了。時人有「匡說《詩》,解人頤」諺語流傳。
匡 才:元代名將,以軍功卓著,晉沂邳河東元帥。後戰死。
匡 章:戰國時齊國名將,又稱匡子、章子。屢立戰功。卓有建樹。
匡 愈:明代名醫,字希賢,精於醫術,曾隨三保太監鄭和三次出使外國,以名醫家聞於當時。
匡 福:明代抗倭名將,穆州人。太祖時,為騎尉。守東海,擊倭有功,授武德將軍。

G. kuang是什麼意思

活豬態出口u一

H. 巴新胡桃木的名稱

別名:人面樹、銀蓮果、人面果。
俗稱:巴新胡桃木,黑胡桃木,金絲胡桃木,黃金胡桃木,黃金虎斑木,金絲虎斑木,金色虎斑木等。
地方名稱:PNG Walnut, Loup, Damoni, Dorea(巴新,代碼WAL),Sengkuang(馬來西亞,沙撈越—代碼SMKU、印尼), Dao, Lamio, Pal(菲律賓), Dahu ketjil daun, kailil aki(印尼),Mati anak(馬來西亞)。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8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406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422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01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50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71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632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210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8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