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過春節吃什麼
⑴ 馬來西亞的春節 馬來西亞的春節習俗有哪些
1、說到馬來西亞華人的春節特色活動,第一個當然是 「撈生」!撈魚生是南洋一帶大受歡迎的漢族新年風俗。尤其流行於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七彩繽紛的魚生有七彩燦爛的好意頭,而「撈起魚生」這個名稱,又有「風生水起」及「越撈越旺」的意思。
無論是企業的收工宴、開工酒,親戚朋友的家庭聚會等,大家總是愛來 「撈」 一番!大夥兒在「撈生」時都會邊撈邊說吉祥話,並且越撈越高,以取其寓意吉祥,祈求在新的一年撈得風生水起、好運連連。這項特色已經 「紅」 到大中華地區,成為介紹馬來西亞春節特色的第一招牌。
2、在大馬過春節,除了「撈生」外,大馬客家人或廣東人還會吃比較有特色的盆菜,盆菜必定要裝在一個圓盆里,代表團團圓圓、圓圓滿滿。
看似粗粗的盆菜實質烹飪方法十分考究,分別要經過煎、炸、燒、煮、燜、鹵後,再層層裝盆而成,內里更有乾坤,由雞、鴨、魚、蚝、腐竹、蘿卜、香菇、豬肉等十幾種原料組成。盆菜吃法也符合中國人的傳統的宗親法度,一桌子食客只吃一盆菜,寓意團圓,一派祥瑞氣象。
除此之外,大馬華人過年,和中國南方人一樣會吃魚(年年有餘)、蝦(意為笑哈哈。蝦在粵語里和「哈」發音相近)吃豬手(招財)和年糕(步步高升)等等。
3、到了初九,大馬的福建人會「拜天公」,這天,可以說是福建人最重要的節日。甚至比年三十更加熱鬧。鞭炮放得也比年三十更狠。也有人把它稱為「過小年"。在馬來西亞,春節期間不必到中國城或華人區。隨處都可聽到此起彼伏的鞭炮聲。很有節日氣氛。年初九這一天,福建人拜天公儀式,比大年除夕迎新春、接財神更熱鬧,更隆重。
⑵ 馬來西亞元宵節吃什麼
馬來西亞大部分華人都是南方人,所以吃湯圓的比較多。
湯圓元宵節,南方人吃湯圓,主要祈求全家團團圓圓。做湯圓所用的糯米性平、味甘、補虛調血、健脾開胃、益氣止瀉,有暖中、生津和潤燥的功能。再者各類湯圓常規餡主要以果料等,非常美味。
⑶ 新年習俗也太不同了,馬來西亞人撈生買萬字,中國都沒有
全世界人都知道,春節是中國最盛大的傳統節日。其實春節不僅僅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全世界的華人圈子以及華人圈子影響到的地方,都會過這個節日。馬來西亞人口的多數都是華人,所以自然也會遵循華人的傳統過春節了。馬來西亞的華人,大部分都來自於東南沿海地帶,所以受當地的習俗影響,過年的習俗可能會何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有所不同。那麼馬來西亞過年,有哪些有意思的習俗呢?
只要是有華人的地方,就會有春節的慶祝活動。這些活動雖然形式看上去非常不同,但是本質上都是一樣的。
⑷ 馬來西亞最火的夜市,春節美食大排檔人滿為患,感覺像在廣州街頭
時值中國農歷新年,阿羅街上也是洋溢在濃濃的中國年味,到處張燈結綵,紅火熱鬧,許多中國遊客在過年期間來馬來西亞旅遊,都選擇到阿羅街吃一個「路邊攤年夜飯」,別有一番風味。而當地的華人則說,這里美食豐富多樣,可以從除夕吃到正月十五都不會重樣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⑸ 馬來西亞特色美食有哪些馬來西亞旅遊吃什麼好
【導語】:從一開始我就把這次春節馬來西亞之行定位為美食腐敗之旅,出發前就做了大量功課,列印了很多美食地圖。 四、舌尖上的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美食簡介: 從一開始我就把這次春節馬來西亞之行定位為美食腐敗之旅,出發前就做了大量功課,列印了很多美食地圖。到了目的地之後,第一件事也是先找吃的地方。也許是對馬來西亞的美食期望過高,特別是在被譽為美食之都的檳城,實地考察之後發現也不過如此。相比較而言,我更懷念台灣的夜市和深圳的多元化美食。 在馬來西亞,話題離不開美食。遊客們不難發現馬來西亞人非常享受在外進食的樂趣。在不同的時段,選擇各式各樣不同種類的佳餚。馬來西亞擁有亞洲種類最多,不同文化與烹飪方式的美食。從香味濃郁的馬來佳餚,到熱氣逼人的中式美食及辛辣的印度料理,任憑選擇。此外,獨一無二的Peranakan或娘惹(Nyonya)食品,是融合華人與馬來人烹飪風格的精華。 馬來食品一般採用家中栽種的素材。椰子、辣椒、香茅、柚子、香料與咖喱粉,是烹煮魚、肉和蔬菜的基本材料。萬勿錯過馬來西亞的馳名食品——沙爹;其製作方式是把特別配料腌制的厚肉片穿在竹簽上以炭火燒烤,再配上花生醬沾食。 華人的主食是米飯配上肉類或蔬菜,還有各種不同種類及組合的美味麵食。融合南、北兩方烹飪方式的印度美食,更是獨具一格。一種廣受歡迎的印度回教徒食物Nasi Kandar 是以米飯配搭香濃咖喱汁煮成的雞肉、牛、羊或者魚肉。 馬來西亞盛產不同種類的熱帶水果,水果分為季節性和非季節性兩種。山竹肉白多汁,味道甜美。喜愛冒險的人士,不妨嘗嘗榴槤;濃烈的氣味,是它被冠稱「果中之王」的原因所在。 若要更真切的體驗馬來西亞的民情,可在露天食檔進食。在這里,遊客也能品嘗價廉物美的各種本地美食。此外,被稱為Kopitiam 的咖啡店,也是有趣的用餐地點。不妨觀察售賣各種小食或飲料的推車。 特定的餐館提供義大利、法國、日本、泰國、越南及中東美食,使馬來西亞有趣的飲食組合更加錦上添花。素食餐館在全國各大城市都可找到,主要供應中式或印度素食。 遊客需留意,回教徒只能食用無豬肉成分的Halal 食品(回家法令規定),或只能在有Halal標示的餐廳用餐。回教徒嚴禁食用豬肉和酒類。 馬來西亞人的主食除米飯外還有桑粑,桑粑是將蝦發酵後做成蝦醬,拌上辣椒,放在石臼里搗碎,澆上酸橙汁使之略帶葯味。米飯、桑粑加蔬菜是最基本的飯菜,若再加上洋蔥、大蒜、生薑、香料種、小干魚等,就是比較豐盛的一餐。 馬來西亞最具代表性的一道名菜叫「沙嗲」;此外,酸對蝦、椰漿飯(用大米、肉及各種蔬菜作成)、羅惹(用生果摻以甜辣調味料拌成)和酸辣魚等,都是頗受遊客喜愛的馬來食品。將雞蛋、豆類、大豌豆、蝦、魚、牛羊雞肉放在火上炒,這就是馬來西亞家庭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馬來西亞是熱帶雨林國家,一年四季天氣都很炎熱,所以吃飯的時候都會點各種加冰的飲料。穆斯林禁酒,但馬來西亞國產啤酒,一向頗受好評,如果要點這種啤酒,一定要向店家說清楚,因為進口啤酒品牌很多。 檳城的街邊小吃世界排名第二,擁有各式各樣地方小吃。檳城非常流行露天熟食檔。在一大片空地上,有眾多的大排檔,食客隨便就坐,然後到攤檔挑選自己喜愛的食物,可以一口氣品嘗到多種不同的風味。食物種類從娘惹美食到小檔口的油飯、炒倮條(河粉)及檳城叻沙等,其食物風味和其它地方有很大的差別。 檳城是華人最多的城市,因此各式中國菜也很地道。以日本廚藝烹調的龍蝦、大蝦、螃蟹、烏賊等最受歡迎,特別是蝦子做得最好吃。而印度和馬來風味也很容易品嘗到。此外,還有不少泰國食品。 葛尼道和海濱廣場(又叫伊士布蘭那地路或關仔角)是檳城著名的小吃集中地。每當入夜,各種小食攤雲集於此,形成一個熱鬧的小吃城,並且是地道的東南亞風味,著名的有「咖哩甲必丹」、「叻沙阿三」、「干達飯」,味道多以酸辣為主,特別佐以咖哩,吃起來更覺口齒留香,令人難以忘懷。 除沙爹海鮮大餐以外,以魚蝦和蔬菜煮的檳榔嶼面,尚稱可口,酸味十足的稱為「Laksa Asam」,摻辣味咖哩的稱為「Laksa Lemak」。 椰漿飯的名稱來自它的烹飪過程,那就是把飯浸泡在濃椰漿里後再把飯與椰漿的混合物拿去蒸。有時候,會在蒸煮過程中把打了個結的班蘭葉放入飯里,以增加它的香味。必要時,也可加入其他的香料如黃姜與香茅,以給於附加香味。一盤椰漿飯里有黃瓜切片、小鳳尾魚、已烤了的花生、已攪炸過的蕹菜、全熟蛋、印度式腌菜與熱辣醬料(馬來話稱作Sambal)。椰漿飯也可以有別的佐料,如雞肉、章魚或烏賊、鳥蚌、牛肉咖哩(把牛肉燜在椰漿與香料的混和物)或「巴魯」(牛肺)。傳統上,大多數的佐料是熱辣性質的。 我的美食體會: 1、提前做一些功課,知道每個城市的美食特色和美食比較集中的地方。 2、你的胃是有限的,你必須在眾多美食中做出自己的選擇。 3、馬來西亞有中國菜,印度菜,海鮮,娘惹菜和西餐廳等,盡可能選擇多樣性,每種都去體驗一下。 4、馬來西亞本地菜偏辣,怕辣的人點菜要小心一點。 5、馬來西亞天氣炎熱,一般是一邊吃飯一邊冷飲,冷飲種類很多,盡可能多一些嘗試。
⑹ 馬來西亞的華人過端午,春節,中秋之類的漢民族傳統節日嗎
過
端午節 :吃粽子,賽龍舟
農歷新年:燃鞭炮,發紅包,張燈結綵等等
中秋節 :吃月餅,體燈籠
+清明節,七夕節等等
⑺ 外國新年風俗有哪些
每個國家的新年風俗都不一樣,具體為:
1、韓國
韓國春節的傳統風俗有很多,有歲妝、歲畫、福笊籬、趕夜光鬼等等傳說。至今流傳下來的習俗有祖先祭拜、歲拜、德談、「擲木四」和跳板等習俗。中國人春節都要吃年糕,韓國人春節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餐」,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節料理是「米糕片湯」。
2、越南
越南人把春節視為辭舊迎新的日子,一般從農歷12月中旬開始辦年貨准備過年,而歷來越南春節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數鮮花、年粽、春聯、爆竹了。越南人過春節也有貼春聯習慣。以前春聯用漢字書寫,文字拼音化以後,現在大部分春聯改用拼音文字,每個拼音字是一個方塊,自成風格。
3、新加坡
農歷春節即將來臨,在華裔人口占近80%的新加坡,無疑是一年中最重要、氣氛最濃厚的節日。聖誕節一過,大街小巷和商業區就換上了中國傳統的春節盛裝,大大小小的紅燈籠高高掛起,年畫也貼了出來,一片喜氣洋洋。牛車水各個中國傳統式的店鋪里買年貨的人絡繹不絕,大街小巷更是播放著傳統的新年歌曲。
4、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與中國大致相同,由於當地華人多來自福建,受閩南文化影響,人們過春節一定要買鳳梨(菠蘿),閩南語「鳳梨」與「旺來」諧音,鳳梨就成了春節的吉祥水果。節日期間人們相互拜年時,喜歡帶一些橘子,進門送給主人,橘與「吉」諧音,象徵大吉大利。
5、日本
春節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節日,每家用松柏裝飾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圍著火爐守歲。午夜時寺院響起108聲鍾聲,第二天互相拜年。在日本,新年時有一種叫「福袋」的商品。所謂福袋,就是裝著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種,化妝品、服裝、生活雜物、電器,總之能裝進袋子里的都行。
⑻ 其它亞洲國家什麼時候過春節啊,他們過春節吃什麼啊
過春節的地區: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及澳門、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韓國、 模里西斯等。
習俗:放爆竹、貼春聯、祭灶、掃塵、吃年夜飯、守歲、接財神、拜年。。。吃當地美食,和餃子元宵等中國傳統食品
⑼ 馬來西亞春節和中國春節有哪些相似和不同
馬來西亞過春節習俗也跟中國大致相同
初一前:購買賀年物品,俗稱「辦年貨」。年三十晚:吃團圓飯。初一:到廟宇上頭香、出門拜年。初二:出門拜年,回娘家之日。初三:通常不會外出拜年,因「赤口」,所以希望避免容易與人發生口角爭執,若有親朋好友尚未互相拜年,便會在年初四繼續。初七: 人日, 撈魚生,是新加坡獨創的年菜。把食材准備好後要站起來,用筷子把魚片和其他配料配料拌勻,邊說:「撈起,撈起,撈個風生水起!」而且要越撈越高,以示步步高升。初九:如果是福建人後裔則有天公誕,當天凌晨或者初八夜晚子時後,各家便開始祭祀。十五:元宵節。新馬一帶的元宵節和七夕一樣被稱為「中國情人節」,慶祝方式也有所不同:未婚女性會結伴到河邊拋柑祈求姻緣(男性則拋香蕉)[3],而且普遍上沒有提燈籠或賞燈等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