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為什麼控制南海島礁
㈠ 南海49個島嶼分別由哪些國家掌控給控制的島嶼分別叫什麼
1、中國實際控制9個島礁
中國大陸控制永暑礁、赤瓜礁、東門礁、南薰礁、渚碧礁、華陽礁、美濟礁等7個島礁,中國台灣控制太平島、中洲島2個島。
2、越南佔29個島嶼和珊瑚礁
分別是:鴻庥島、南威島、景宏島、南子島、敦謙沙洲、安波沙洲、染青沙洲、中礁、畢生礁、柏礁、西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六門礁、東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廣雅灘、蓬勃堡、萬安灘、西衛灘、人駿灘、奧南暗沙、金盾暗沙。
3、菲律賓佔領8個島嶼
分別是:馬歡島、南鑰島、中業島、西月島、北子島、費信島、雙黃沙洲、司令礁(沙洲)。
4、馬來西亞佔領5個島嶼
分別是:彈丸礁、皇路礁、南海礁等。
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2016年7月12日,習總書記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來華出席第十八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的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和歐盟委員會主席容克。
習總書記強調,南海諸島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影響。中國不接受任何基於該仲裁裁決的主張和行動。中國一貫維護國際法治以及公平和正義,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中國堅定致力於維護南海和平穩定,致力於同直接有關的當事國在尊重歷史事實的基礎上,根據國際法,通過談判協商和平解決有關爭議。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南海
以上內容參考:鳳凰網-習近平: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領土
㈡ 南海諸國為何霸佔我國島嶼
菲律賓海軍實際控制黃岩島周邊海域。
從60年代開始特別是70年代迄今,我國南沙群島露出水面的島礁以及海域被周邊國家侵佔和分割,資源遭到大量掠奪。這些國家是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其中越、菲、馬3國還對島礁進行軍事佔領,只霸佔海域的有印度尼西亞。加上中國和台灣,目前6國7方在南沙群島形成對峙和角逐局面。到1991年底,除我軍控制的6個礁和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其他44個島瞧分別被越、菲、馬侵佔。而越南是唯一提出對南沙群島擁有全部主權的國家,也是南沙爭瑞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擴張野心最大,對我國構成的威脅也最大。
南沙群島則位在南中國海南部北緯4度到12度之間的海域;其中中國台灣駐軍的太平島在南沙群島西北部,到高雄860海里,到西沙永興島機場410海里。距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最近距離各約200、280、330海里,距前美軍駐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里。
南沙群島位於北緯3度37'至11度55',東經109度43'至117度47' 南北長約550海里,東西寬約650海里的海域。西起萬安灘,東至海馬灘,北至雄南灘,南至曾母暗沙,總面積82萬平方公里。
南沙共有230多個島嶼,沙洲和礁灘,其中有11個島嶼,5個沙洲,20個礁是露出水面的。面積最大的太平島約0.443平方公里,面積大於0.1平方公里的還有:中業島,西月島,南威島,北子島,南子島和敦謙沙洲。最南端的曾母暗沙距赤道200海里,距祖國大陸約1000海里。
目前南沙群島中,中國有效控制的島礁共有11個島礁:
渚碧礁Subi R、南薰礁GavenNorth R、赤瓜礁Johnson R、
東門(墾南)礁Kennan R、永暑礁FierryCross R、華陽礁Cuarteron R、
五方礁Jackson Atoll、美濟礁Mishidf R、仁愛礁SecondThomas R、
信義礁FirstThomas R、仙娥礁AliciaAnnie R
其中永暑礁建有碼頭,足以停靠4,000噸級軍艦;美濟礁近來也興建堅固工事駐扎人員。中國宣稱領有范圍為南沙群島全數島嶼,是唯一合法擁有南沙群島主權的國家。
目前南沙群島中,台灣有效控制並駐軍的島礁僅(太平島ItuAba I)一個,島上則有海軍陸戰隊的駐軍基地(已撤除)與港灣設施(已遭台風毀壞)。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並擁有南沙群島僅有的天然淡水,這些因素使得此島成為南沙群島中最具戰略價值的島嶼。中國台灣宣稱領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越南目前控制南沙群島的28個:
南子島SouthwestCay,奈羅礁South R,大現礁GreatDiscovery R
敦謙沙洲Sand Cay,舶藍礁Petley R,?安達礁Eldad R, 鴻庥島NamYit I
景宏島SinCowe I,鬼喊礁Collins R,瓊礁Lansdowne R,染青沙洲Grierson R,畢生礁Pearson R,六門礁Alison R,南華礁CornwallisSouth R,無乜礁Tennent R,柏礁BarqueCanada R,安波沙洲Amboyna Cay,蓬勃堡礁BombayCastle(南薇灘),東礁East R,中礁Central R,西礁West R,南威島Spratley I,日積礁Ladd R,廣雅灘PrinceOfWales S,人駿灘Alexander B,李淮灘Grainger B ,西衛灘PrinceConskrt S,萬安灘Vanguard B
而越南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數島嶼。
馬來西亞佔有4個:
南海礁Mariveles R,光星仔礁Ardasier R,彈丸礁Swallow R,南通礁Louisa R
而馬來西亞宣稱領有范圍為南沙群島北緯8度以南范圍海域與島礁,在太平島以南,故與我方駐軍少有沖突,但與菲律賓起過爭執,與其他諸國目前較少傳出沖突。而為了維持東協內部團結的表象,馬來西亞不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問題。
菲律賓目前實際控制9個:
北子島Northeast Cay,中業島Thitu I,西月島WestYork I
南鑰島Loaita I,楊信沙洲Lankian Cay,雙黃沙洲Loaita Nan(Lankian Cay) ,費信島Flat I,馬歡島Nansham I,司令礁Commodore R
其中中業島上有一條跑道長1,500公尺、寬90公尺的機場。菲律賓宣稱擁有南沙全部島嶼。
目前汶萊主張擁有南沙群島「南通礁」之主權,但未駐軍。贊同19| 評論
㈢ 我國南海南沙島礁為什麼會被其他國家佔領
島礁12海里是一個國家領海主權的象徵,如果島礁被別國佔領了,那麼連同島礁和周圍12海里的地方就不會屬於中國了,由於以前中國實行的是近海防禦政策,中國艦隊無法遠洋作戰,所以距離中國比較遠的,或是離其它國家比較近的一些島礁,由於中國無法顧及,便被實際佔領了,其實占礁早在七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了,中國算是下手晚的了。
㈣ 保衛我們海疆兩岸在軍事上是否可合作的空間,有哪些可行措施
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在南海黃岩島的對峙,已經持續多日,盡管兩國都同意「不做任何進一步激化局勢的舉動」,但雙方也都拒絕自爭議海域撤離船隻。預料最後即使不了了之的落幕,但南海爭議還會逐漸擴大,至今仍持低調應對的台灣,也勢將無法永遠置身事外。
社評說,就事論事,菲律賓雖宣稱黃岩島位於菲律賓二百海哩的專屬經濟海域,是菲律賓領土。不過,早在元代,天文學家郭守敬進行「四海測驗」,其在南海的測量點即為黃岩島;1935年,當時的國民政府水陸地圖審查委員首次公布的南海諸島地圖上,更明確標注黃岩島,其後在1947年和1983年,也分別對黃岩島進行了命名。相反的,1898年的「巴黎協議」、1900年的「華盛頓協議」及1930年的「英美條約」,都明確劃定菲律賓西部領土邊界為東經118度,黃岩島並不在其中;直到1997年5月,菲律賓國會議員登上黃岩島,豎起國旗,才宣示其所謂的「主權」,足見無論從國際法有關領土取得的最早發現、最早命名、最早開發或連續不斷的行政管理幾大原則來看,菲律賓都站不住腳。
事實上,黃岩島並非特例,盡管南海大部分是中國的歷史性領海、領土,但目前約有150萬平方公裏海域已遭他國侵佔。其中越南基本控制南沙西部海域,占據30個島礁;菲律賓控制南沙東北部海域,9個島礁;馬來西亞則控制南沙西南部海域,5個島礁;台灣對東沙、中沙兩群島行使管轄權,並在南沙群島的最大島嶼太平島駐兵;大陸一直到1988年才從越南手中奪回6個島礁。
社評說,其所以如此,主要當然是因為南海的戰略價值和豐富資源。從軍事戰略來看,每年有4萬多艘船隻經過南海海域。控制南海島礁,就意味直接或間接控制從麻六甲海峽到日本、從新加坡到香港,甚至東亞到西亞、非洲和歐洲的海上通道。更重要的是,南海海域有含油氣構達200多個,油氣田大約180個,蘊藏量大約在230億至300億噸之間,相當於全球儲量的13%,目前已有200多個西方國家的石油公司參與合作開采1200多個油井。
就理論上來講,大陸與台灣都各自堅持自己對南海的主權主張,但彼此也有「聯結」,中國大陸據以界定南海權利范圍的U形斷續線(或稱九段線)就是國民黨政府在1948年制定,雙方理當有共同開發南海,特別是合作開採石油的空間。然而,在大陸與其他國家發生爭端時,台灣始終保持緘默甚至迴避的態度。原因是,目前東盟國家之所以敢向中國大陸挑釁,主要是仰仗有意「重返亞洲」的美國背後支持,一旦兩岸聯手主張南海主權,或是共同開發,台灣無異間接與美國作對,這對台灣是「不可承受之重」;然而,如果台灣一味附和美國,聽由東盟國家侵犯南海而不顧,又形同放棄領土,自失立場。
社評說,乍看之下,保持中立,似乎是台灣最安全的作法,不過,任何政策抉擇都會有得有失,利弊互見,兩岸既可以在許多議題上都採取求同存異,擱罝爭議,共創雙贏的方式,為什麼不能在南海議題同樣採取擱罝爭議,共同開發呢?職是之故,深盼兩岸當局都能朝此目標努力。
㈤ 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汶萊各侵佔了我國南海什麼島嶼
1979年,馬來西亞把中國南沙南部海域劃入其領海,並先後佔領了中國南沙群島中的彈丸礁、安渡礁、南海礁、星仔礁、榆亞暗沙等9個島礁,在彈丸礁上還修建了簡易的機場
汶萊聲稱對南沙群島島鏈西南端的路易莎(即中國南通礁)擁有主權,並分割南沙海域3000平方公里。汶萊是對我南沙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而唯一未派兵進占的國家,但對掠奪南沙油氣資源不甘人後,目前已開油田9個,氣田5個,年產原油700多萬噸,天然氣90億立方米,並擬進一步擴大。
越南:1973年7月至1974年2月先後侵佔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沙島)、景宏島、南威島、柏礁、東礁、西礁、中礁、無乜礁、日積礁、大現礁、南華礁、舶蘭礁、奈羅礁
、鬼喊礁、畢生礁和安波沙洲、敦謙沙洲、染青沙洲、蓬勃堡礁,並派軍駐守,而六門礁是1988年開始被越南侵佔
菲律賓8個:費信島、馬歡島、中業島、 南鑰島、北子島、西月島、 雙黃沙洲、司令礁
㈥ 中國南海紛爭的歷史由來
南海,亦稱南中國海,位於中國大陸的南方,東邊是菲律賓群島,西邊是中南半島,南邊為印度尼西亞的加里曼丹島和蘇門答臘島等。在這遼闊的海域中,分布著東沙群島、西沙群島、中沙群島和南沙群島,一般統稱為南海諸島。
中國最早發現、命名南沙群島,最早並持續對南沙群島行使主權管轄。對此我們有充分的歷史和法理依據,國際社會也長期予以承認。
油氣資源引發的領土爭議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佔領了中國大部分地區,包括南沙群島。《開羅宣言》和《波茨坦公告》及其他國際文件明確規定把被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歸還中國,這自然包括了南沙群島。1946年12月,當時的中國政府指派高級官員赴南沙群島接收。日本政府於1952年正式表示「放棄對台灣、澎湖列島以及南沙群島、西沙群島之一切權利、權利名義與要求」,從而將南沙群島正式交還給中國。
戰後相當長時期內,並不存在所謂的南海問題。南海周邊的地區也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在南沙群島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權提出過異議。
目前,東沙群島、中沙群島和西沙群島在我國政府管轄之下,南沙群島雖然主權屬我,但從20世紀60年代以來,越南、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等南海周邊國家先後對南沙群島的全部或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並非法佔據了南沙群島部分島礁。在南沙群島189個已有命名的島、礁和暗灘、暗沙中,有43個島、礁分別被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等國占據,其中越南占據29個島礁,菲律賓占據9個島礁,馬來西亞占據5個島礁。上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這些國家開始分別在所佔據的島礁上修建飛機跑道,建漁港、燈塔和旅遊觀光點,並紛紛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開采南沙地區的油氣資源。一些國家自從涉足這一海域後,短短十幾年時間,已從南海獲取了重大經濟利益,有的甚至從貧油國變成了油氣資源出口國。到90年代末期,這些國家已經在南沙海域鑽井1000多口,發現含油氣構造200餘個和油氣田180個(其中油田101個、氣田79個),僅1999年年產石油4043萬噸、天然氣310億立方米,分別是我國1999年整個近海石油年產量和天然氣產量的2.5倍和7倍。
「擱置爭議,共同開發」
主張的提出
1984年,鄧小平最先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設想。他說:「南沙群島,歷來世界地圖是劃到中國的,屬中國,現在除台灣佔了一個島以外,菲律賓佔了幾個島,越南佔了幾個島,馬來西亞佔了幾個島。將來怎麼辦?一個辦法是我們用武力統統把這些島收回來;一個辦法是把主權問題擱置起來,共同開發,這就可以消除多年積累下來的問題。」1990年,我國對外正式提出了「擱置爭議,共同開發」南海的主張,期望通過和平談判的方式、共同開發的方式,與東盟涉及南海爭端的這些國家解決問題。
2002年,中國同東盟國家發表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表達了有關各方促進和深化中國與東盟戰略夥伴關系和共同維護南海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意願。
目前,南海的形勢是,越南基本控制了南沙西部海域,菲律賓基本控制了南沙東北部海域,馬來西亞基本控制了南沙西南部海域。印度尼西亞和汶萊兩國雖沒有直接占據南沙群島島礁,但印尼單方面宣布的專屬經濟區深入我國傳統海疆線5萬平方公里;汶萊則對我南沙群島的南通礁提出領土要求,企圖劃分我3萬平方公里的海域。
這些國家通過建立200海里專屬經濟區和大陸架等制度,將其主張的海域范圍覆蓋了南海大部分海域且彼此重疊,同時也與中國主張的管轄海域范圍形成重疊。因此,南海問題,不光是南沙群島的主權和領土爭端,還有著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海洋管轄區域的劃分問題。
㈦ 中國南海諸島實際被哪國控制
南沙群島是我國南海諸島中位置最南、島礁數目最多、分布面積最廣的一組珊瑚礁群。西面隔南海主要航道與越南相望;東面隔南海輔助航道與菲律賓相鄰;
最南面的曾母暗沙距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來只有幾十海里;北面的太平島距西沙群島約400 海里。南沙群島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可以說它是控制南中國海的鑰匙。而且,其周圍海域資源十分豐富,僅石油蘊藏量就達200 億噸.
目前南沙島群中中國僅控制著9 個島礁,其中包括台灣控制的太平島,大部分島嶼都不在中國控制之中。有關國家搶占我南海島礁約50個。這些國家分別是:
越南─占據著南沙的28個島礁,是侵佔南沙島礁最多的國家。
菲律賓─占據9 個。菲是搶佔南沙國家中海軍最弱的。
印度尼西亞——2 個。經濟上與埃克森公司簽訂了合同,共同開發印尼納土納群島東北250 公里處的油氣資源。此處部分屬於南沙水域。
馬來西亞——搶佔9 個。
㈧ 馬來西亞佔了中國的島嶼嗎
絕對有,當時中國海軍薄弱,南亞國家乘機佔領中國南海的島嶼,比如:菲律賓,越南等等
㈨ 馬來西亞對南沙群島態度
共侵佔我南沙群島中的9
個島礁,
並已把彈丸礁開辟成為一個旅遊點,
以強化其對所佔島礁的「合法化」。馬來西亞目前侵佔的南沙群島島礁個數遠在3個、5個和6個的幾種說法之上,(其中榆亞暗沙和簸箕礁不知道是否被其駐軍,可以肯定的是1999年6月和8月礁上建築被馬來西亞炸毀並且馬來西亞在此兩處礁盤上修建設施)。而馬來西亞在盧康暗沙(分北康暗沙、南康暗沙、中康暗沙)建有油氣田,馬來西亞單方面聲稱根據「大陸架公約原則」對12個島礁提出主權要求。因南沙群島島礁多為珊瑚礁,處於水下,也可能有新礁體露出水面,而各方都不願意公開表示,所以馬來西亞實際控制下島礁具體佔領的准確數目不詳
㈩ 為什麼那些弱小的東南亞國家,總想打我國南海領土主意呢
對中國安全的威脅主要來自於海上,尤其是中國在南海的利益。
在中國的較小鄰邦中,東南亞海洋各國受中國影響最小。它們與日本和美國經濟關系密切,而與中國的經濟聯系卻十分有限。它們從中國那裡感受不到什麼直接的軍事壓力。它們能像中國的南海主權提出挑戰,相信中國缺乏報復能力。目前,這一形勢對中國尚無重大威脅。那些國家跟中國相距遙遠,由南海充當天然緩沖區。日本和美國不曾利用它們的經濟勢力促使東南亞國家聯合反華,一旦北京與華盛頓或東京關系惡化,東南亞海洋就可能被用來從一個方面孤立和遏制中國。
以下我將從三個方面論述中國在該地區所面臨的經濟,政治,軍事的安全問題。
一.中國在南海,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的利益訴求
中國在南海首先需要包圍的是自身對該地區的領土領海主權。在這一要求的背後是中國對南海航道要沖以及豐富的石油,漁業資源的追求。然而這些利益已經受到了嚴重的威脅。從1970年代開始,越南,菲律賓,馬來西亞和汶萊紛紛對南沙群島提出主權要求,並各自派兵侵佔南沙的一些島礁。目前,越南已佔領南沙二十七個島,礁,灘,並已開采大量油氣;菲律賓已佔領八個島嶼;馬來西亞佔領四個島嶼;汶萊也對南沙部分島嶼提出主權要求,但未派出人員進駐;印尼雖未對南沙公開提出主權要求,但單方面宣布200海里的專屬經濟區,實際侵佔中國傳統海疆5萬平方公里。而中國隊以上做法並無有效的遏制手段,多數情況下只能在外交方面做出一定姿態。隨著時間的拖延,那些國家更願意使南沙問題國際化,最終迫使中國接受現實。
中國在南海及其周邊地區的另一重大利益就是保障該地區航線的暢通無阻。近年來中國經濟對外貿的依賴性不斷增強。外貿也就意味著我國的許多戰略物資都要依靠海運。如從中東地區進口石油,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這些物資的運輸航線都要經過東南亞地區,所以保證這一地區的運輸線安全至關重要。特別是在與他國處於敵對或戰爭狀態下,敵方及其盟友必然運用其海空軍力量對這一地區進行封鎖,而這將是中國所不能容忍的。
中國在這一地區所需包圍的利益與其在該地區的力量存在嚴重失衡。這種失衡表現在兩個方面:一.該地區的地區性大國的相對力量和周邊的世界性大國的絕對力量過強。二.中國的綜合力量,尤其是海空軍力量對該地區的影響不足。
二.東南亞及其周邊地區國家的力量對比
南海及東南亞地區的力量對比形勢顯示出一種犬牙交錯的狀態。以南海為中心,順時針觀察可以發現之一地區集中了數各地區及世界性大國。世界性大國有,中國,日本,美國(以其西太平洋的龐大基地群為依託,顯示和保持其力量存在)。地區性大國有,韓國,印尼,澳大利亞和印度。其中擁有核武器的國家有3個——美國,中國,印度。公認的核門檻國家有2個——日本和韓國。該地區的戰略形勢大致可以概括為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對中國形成戰略包圍之勢。其他地區性大國基本可以控制自己的領海,東南亞國家在東門的框架內既合作又斗爭。印度則在控制印度洋的基礎上進一步尋求向東西兩個方向擴張,而北印度洋則是連接馬六甲海峽到中東產油區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通道。
保衛海洋利益的決定因素是什麼呢?根據一般說法,國際競爭的實質是綜合國力的競爭,而海洋利益的爭奪也概莫能外。但在海洋利益的爭奪上則集中表現為海空軍力量的對比。同時這種對比實質上也等同於綜合國力的對比。在各方之中,美軍無疑是海空力量之首。由於美國奉行軍事全球戰略,東南亞地區也就是其全球戰略的一部分。在應對和處理該地區的事務時,美國全球的軍事基地,海軍艦隊,空軍連隊都可以有效地相互配合,體現出一套完整的戰略。這是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與之相比的。美國在太平洋部署有海軍第3艦隊,第7艦隊和第5艦隊的大部分艦艇。其中包括6個航母戰斗群。這一力量足以在東南亞地區形成壓倒性優勢。與美軍相配合,日本的海上戰略近年來逐步轉向殲敵於洋上,保衛2000海里的海上運輸線。日本海上自衛隊的主力「八.八」艦隊和常規潛艇的任務就是配合美軍在「周邊有事」時實施護航,補給,反潛,掃雷等任務。應該看到,日本的艦隊名為自衛隊是為一支力量不容小覷的海軍。其擁有艦只的先進程度,更新速度和作戰能力不僅遠高於一般國家甚至可以說達到了世界一級水平。這一美日戰略同盟構成了東南亞地區最強的力量。再加上近幾年來澳大利亞力圖實現北進並與美國結盟的政策,等於將自己也綁在了這個戰車上。在西太平洋上形成了對南海海域的戰略包圍。這股力量在中國與美日在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或其他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上發生摩擦導致軍事對峙甚至沖突是勢必利用其軍事優勢封鎖南海及馬六甲海峽,切斷中國的海上交通線,那所產生的後果將對中國的安全十分不利。
在日益強化的東盟框架內,印尼,越南和菲律賓等國利用東盟組織聯合在一起與中國討價還價,試圖增加在南沙細沙問題上的談判籌碼。並希望藉助美日的力量去平衡和抵消中國日益增長的「威脅」。在軍備上,東南亞國家著重加強了海空軍力量的建設。從1990年到1995年,東盟六國軍費年增長7%。從1990年到1995年,東南亞國家就已經出現兩輪購買新式飛機的高潮。1990年到1994年這些國家大多購買當時先進的美製F-16戰斗機,而在1994年到1995年則把注意力轉向燈為先進的F/A-18和俄制Su-27戰斗機Mig-29戰斗機。此外,新式直升機,海上巡邏機和導彈護衛艦級潛艇等先進裝備在東南亞地區也很受歡迎。
平心而論,東南亞國家所采購的武器不僅數量有限,而且不會在短時間內形成戰鬥力。它們各自的力量與中國的海空軍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但是由於有南海的天然阻隔以及中國缺乏足夠的力量投送能力,所以中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力量明顯欠缺影響力,處於相對劣勢。在這樣的情況下保衛自身利益也就顯得十分困難。中國想要一勞永逸地解決與它們的領土爭端時便覺得力不從心。
印度與南海和東南亞地區的關系同樣十分微妙。北印度洋作為連接馬六甲海峽到波斯灣和蘇伊士運河的重要通道戰略位置極為關鍵。這也就是說,控制了馬六甲海峽並不等於保證了運輸線——特別是石油運輸——的安全,只有進一步控制了北印度洋才算是大公告成。然而鑒於印度一直對中國懷有戒心和其稱霸南亞與印度洋乃至成為世界一流強國的戰略。我們就應該可以容易地看到印度對南海和東南亞的影響。
印度海軍總兵力5。3萬人。裝備各型艦艇約150艘,總噸位30餘萬噸,居世界第7位。主站艦艇包括3艘航空母艦(其中1艘在建中),8艘驅逐艦,18艘常規潛艇,12艘護衛艦,23艘輕型護衛艦,3艘導彈艇,18艘掃雷艦艇,20艘兩棲艦船。此外,還有5個海軍航空兵中隊,裝備各型飛機157架。其中作戰飛機86架,包括「鷂」式戰斗機20架,其餘大半為反潛機。印度海軍在數量上和質量上位居亞洲前列。
與以上各國相比,中國海軍的特徵是艦船數量眾多,但現代化程度不夠,船齡過長。從功能上說,欠缺足夠的防空反潛與掃雷布雷能力。但這些不足正在得到有效改善。1999年下水的167號導彈驅逐艦以及此後向俄羅斯購買的兩艘「現代」級驅逐艦無不顯示了中國海軍在新世紀走向遠洋的趨勢。現在仍在建的4艘驅逐艦與若干054新式護衛艦更是代表了我國最高的造艦水平,在某些功能上甚至可以與美國的「阿利 伯克」級相媲美。在潛艇方面,中國雖然擁有70餘艘常規潛艇和4艘漢級核動力攻擊型潛艇。但其中大多數為老舊的R集和明級潛艇,新研製的宋級潛艇和已服役多年的漢級仍有許多技術問題沒有解決。中國潛艇部隊的質量令人擔憂。但我國已從俄羅斯引進了4艘先進的K級常規潛艇以彌補不足,相信還有後續的發展計劃。在岸基航空兵方面,以前只能依靠轟-6與少量的Su-27。現在的形勢已開始逐漸好轉,新進口的Su-27,Su-30與國產的殲轟-7和空中加油機將加強中國在南海地區的空中力量。一則可以在該地區爭奪和掌握制空權,二則可以增強對地攻擊力量。但需要指出的是,新進口和生產的飛機數量有限,且短時間內難以形成戰鬥力。所以中國在南海地區空中力量的增強還需假以時日。據外國軍事專家分析,2010年前中國將擁有第一艘航空母艦,據稱該航母已在大連葫蘆島造船廠開工建造。如果消息屬實,那麼屆時航母的加入則可以有效地提高海軍艦隊的防空反潛和對地攻擊等多方面的作戰能力。
三.中國在南海,東南亞地區可能面臨的危機
如前所述,該地區的形勢確是紛繁復雜犬牙交錯。無論是該地區的危機還是鄰近地區的沖突都會波及到這里。二中國則可能捲入兩類沖突之中:一類是與美國及其盟國因台灣問題,釣魚島問題,朝鮮半島等問題而引發的沖突;二則是中國與某些東南亞國家因南海島嶼領土主權,資源爭奪而發生的摩擦。當然我們也應注意到印度與中國在這一地區發生海上摩擦的可能性。
在第一類沖突中,南海海域將是一個主要的戰場。在這個戰場上交戰雙方將互相攔截對方的商船或迫使其接受檢查,以阻斷或削弱對方的運輸。對日本和台灣來說,海上交通線極為重要。因為它們都是外向型的海島經濟,除了糧食可以自給外,像石油,鐵礦石等重要的戰略物資幾乎全部依賴進口,一道交通線被切斷後果不堪設想。同時他們還十分懼怕港口被水雷封鎖,以至運輸癱瘓。如果未來沖突一旦發生,中國大陸一定會對其採取以上兩種戰法,同樣它們也會以牙還牙採取相同的手段。而美國的海上力量則處於另一個重量級上,其部署在太平洋上的6個航母戰斗群的力量是中國海空軍在遠海無法與之抗衡的。但美軍不會在所謂保衛台灣的戰斗中使出全力,因為它們並不想把一次局部戰爭擴大為中美之間的全面沖突,畢竟中國對美本土具有報復能力,且全面沖突並不符合美國的戰略意圖和利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中美之間的海軍力量會始終處於變化之中。中國海軍的發展速度時常超過預想,而美海軍的規模在整體上卻在壓縮。在2015年之後中美在西太平洋上的海空軍實力對比將有較大改觀。加之中國一直奉行一種所謂「不打無准備之仗」的原則,相信中國在有一些把握之後將會有所作為。如果中國能在未來的海戰中取勝,南海和東南亞的現有格局將得到改變,東南亞國家將不再視美國為在該地區影響巨大的國家。中國的地位和利益則將得到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