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風情民俗都有什麼
❶ 馬來西亞風情
國慶日
8月31日
重要節日
馬來西亞節日很多,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約有上百個。但政府規定的全國性節日只有10個,其中除少數有固定日期外,其餘的具體日期由政府在前一年統一公布。主要節日有:元旦、開齋節(穆斯林)、春節(華人)、哈芝節(穆斯林)、屠妖節(印度人)、「五一」節、聖誕節、衛塞節、現任最高元首誕辰。8月31日為馬來西亞國慶(又稱獨立日)。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
國家格言
團結就是力量(馬來文:Bersekutu Bertambah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
[編輯本段]
沙巴可以是馬來西亞深藏未露的絕妙旅遊地,見識了沙巴,你就會驚訝馬來西亞豐富的旅遊資源. 世外桃源邦咯島(PangkorLaut) 尋找小丑魚。
在馬來西亞的邦咯島(PangkorLaut)上,你只要潛入蔚藍的海里,慢慢靠近大片的白色珊瑚和色彩斑斕的海葵,尼莫和他的朋友就會熱情地歡迎你。
生活在馬來西亞婆羅洲的普南族是一個神秘的民族,他們生活在熱帶雨林里,保持著許多有趣的風俗傳統。
馬來西亞的風格就像這兒的天氣——熱情。無論是看到一張張友善的笑臉,聽到一句句濃濃的馬來音普通話「你好!(Apa khabar?)」
亞庇是馬來西亞砂撈越的首府。在砂撈越里有個叫「古晉」的城市。在馬來語中,「古晉」(Kuncing)就是「貓」,因此這座城市也被稱為「貓城」。據,這里是世界上唯一崇拜貓的城市。
中國人來,馬來西亞不是個陌生的國度。盡管是異域,但隨處可見的華文招牌以及通用的廣州話,會讓來自廣東的我們產生了在省內某個都市觀光的錯覺。
檳城,當年英國商船來此躲避風浪的時候,他們給這個美麗的海島起名為喬治市,華人則稱之為檳榔嶼。這里最讓人著迷的是各種文化的交融聚集,既有南海姑娘的輕柔韻律,也有安娜與國王的感傷情懷。即使你沒有出境游的經驗,即使你外語只會yes,bye-bye,thankyou,檳城依然。
砂撈越是馬來西亞最大的州,分散著27種部落民族,是一個多文化的地域。在沙撈越,每公頃的樹林種類比整個北美洲還多,一棵參天大樹上有上千種昆蟲。
吉隆坡的夜生活充滿動感,到處是多姿多彩的娛樂,爵士樂、鄉謠和西方音樂縈繞酒吧、的士高舞廳,一派大都會的繁華景象.。吉隆坡住宿選擇相當多,高檔的諸如馬來王宮風格的伊思塔那大飯店,機場附近的高爾夫休假區等,主要供遊客和商務客人使用。在吉隆坡可以品嘗到世界各地的名菜,除了馬來菜、中國菜、印度大餐、西餐外,還有巴基斯坦餐飲和日本料理。吉隆坡各種商品薈萃,從古董到最具當地特色的手工藝品,從世界名牌時裝到物美價廉的電子產品……
雲頂(Genting Highlands)高原是馬來西亞新開發的旅遊和避暑勝地,位於鼓亨州西南吉保山脈中段東坡(蒂蒂旺沙山脈),吉隆坡東北約50公里處.
在首都吉隆坡,最引人注目的建築就是位於市中心丹也大樓面的國家清真寺(NatlonalMosque),以獨特的現代設計表達出傳統回教的藝術,裝飾和設計都十分精美,最大特色是傘形的屋頂,象徵一個獨立國家的抱負.
吉隆坡是世界上節假日最多的地區之一。在馬來西亞,伊斯蘭教的節日是當地進行重大慶典活動的日子,聖誕節也是全國性的節假日,一年一度的中國春節在這里更是熱鬧非凡.
吉隆坡是一個碩大無比的「世界建築博覽館」,外形別致風格各異的建築遍布全城.
馬來西亞的旅遊資源十分豐富,陽光充足,氣候宜人
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馬來西亞旅遊景點】
[編輯本段]
馬門甲
馬門甲是馬來西亞歷史最悠久的古城,馬六甲州的首府。它位於馬六甲海峽北岸,馬六甲河穿城而過。該城始建於1403年,曾是滿刺加王國的都城。從16世紀起,歷受葡萄牙、荷蘭、英國的殖民統治。數百年來,華人、印度人、阿拉伯人、暹羅人及爪哇人相繼來到馬六甲,經過長期的交流,語言、宗教、風俗習慣等匯成特有的文化風貌。這里有中國式的住宅,荷蘭式的紅色樓房和葡萄牙式的村落。市內古代修建的街道,至今依然保存較好,街道曲折狹窄,屋宇參差多樣,很多住房的牆上鑲著圖案精美的瓷磚,木門上裝著瑞獅門扣,窗上鑲龍嵌鳳,古色古香,處處顯示出馬六甲這個歷史古都的獨特風貌。
青雲亭
青雲亭是馬來西亞最古老的中國廟宇,位於馬六甲市西南,始建於1645年,後經重新裝修,成為一座用馬來西亞楠木建造的木結構廟宇。門口的匾額上寫著「南海飛來」四個大字。廟內主要供奉的是觀音菩薩,因此也稱「觀音亭」。
青雲亭是優美的中國式建築的典範,廟堂里陳設的木雕和漆器,全是從中國運來的精品。寺內只有一塊石碑,上面銘刻著紀念中國明代著名的航海家、三保太監鄭和於1406年訪問馬六甲的事跡。鄭和是到達馬六甲最早的中國人。
寺內香火甚盛。廟門口有一金色的獅子,周身金光耀眼,只有獅子的頭頂部,金色已脫落,原來信徒們認為走過獅子身旁,撫摸它們的頭頂,會帶來意想不到的好運。
中國山
中國山又名三保山,是馬來西亞為紀念中國明朝三保太監鄭和而命名的。此山位於馬六甲市郊。關於中國山,流傳著「一位中國公主和一口神奇的井」的故事。相傳在15世紀60年代,馬六甲的統治者是一個年 輕而聰明過人的蘇丹,曼斯國王。有一天,一艘中國船駛抵馬六甲,船的內部到處插滿了金針,船長給蘇丹送去一封信,聲稱他奉中國天子之命詔告蘇丹 「每一根金針代表我的一個臣民,要是你能數得清有多少根,你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蘇丹接到信後,派了一艘船去送回信,船上裝了好幾袋穀米,信中道「要是你能數得清這艘船上的穀米,你就能准確地猜到我有多少臣民,也就會知道我的權力有多大。」
荷蘭紅屋
跨越馬六甲河橋,到了河的東岸,映入眼簾的是一個整潔的廣場,廣場上有一座紅色的鍾塔和維多利亞時代所建的噴水池。廣場周圍都是荷蘭式的紅色建築物。面廣場最大的一座建築物就是古老的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它建於17世紀,是東南亞地區現存的最古老的荷蘭式建築物。300多年來,它一直是政府機關所在地,直至1980年才改為馬六甲博物館。荷蘭式惹蘭叻參紅屋有厚厚的紅磚牆,笨重的硬木門,門前是寬闊的石級。館內保留了馬六甲各個時期的歷史遺物,包括荷蘭古代兵器,葡萄牙人16世紀以來的服裝,馬來人婚嫁服飾,金、銀、珠寶手工藝品以及在馬六甲港口停泊的各類古代船隻的圖片等。館內還收藏有稀有的古代錢幣和郵票。
葡萄牙城山
在馬六甲市西南,接近馬六甲河口,有一座山,是馬六甲蘇丹拜里米蘇拉將中國明成祖贈送的金龍文箋勒石樹碑之處,明成祖曾封此山為「鎮國山」,後名聖保羅山。山的東南麓有一座「沒有牆的城門」,那是馬來西業歷史遺跡。
❷ 馬來西亞人 有什麼喜好和禁忌 例如:顏色、數字、服飾風格等等。
馬來西亞人最喜歡橙色、紅色,鮮艷的顏色。
不喜歡黃色,黃色在馬來西亞代表死亡
❸ 馬來西亞的民俗風情~~
馬來西亞的人都愛吃重口味的食物,生活也沒什麼特別的,治安問題就是晚上別逛太晚的,說到好玩的地方話就雲頂了,可以看看景色,吹吹風,有賭場,游樂場等等的。
❹ 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
1、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2、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
3、馬來人男女傳統禮服分別是:男士為無領上衣,下著長褲,腰圍短紗籠,頭戴「宋谷」無邊帽,腳穿皮鞋。女士禮服也為上衣和紗籠,衣寬如袍,頭披單色鮮艷紗巾。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
4、馬來西亞和其他東南亞國家的菜餚類似,口味較重,多以胡椒和咖喱調味。其中較出名的食物有椰漿飯、沙嗲(雞肉、牛肉及羊肉串)、干咖喱牛肉、馬來糕點、竹筒飯、沙律啰惹、咖喱雞、印度拋餅、黃姜飯、叻沙、海南雞飯、Rojak、肉骨茶等。
5、馬來西亞是個以農立國的民族,因此維持著許多原始信仰,特別是各民族濃厚的宗教色彩。其宗教融合了伊斯蘭教、印度教、佛教,其中以印度教影響尤為深遠。由於多民族的長期共同生活,形成一種多元的文化特色。
(4)馬來西亞風情民俗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公元初馬來半島有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 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剌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16世紀開始先後被葡萄牙、荷蘭、英國佔領。20世紀初完全淪為英國殖民地。加里曼丹島沙撈越、沙巴 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地。
二次大戰中,馬來半島、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 宣布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退出)。
❺ 馬來西亞各民族的傳統習俗(希望你們幫我做個總結,=感想,急!!!)
馬來人是熱情、謙恭、大方,講究禮節的民族。在馬來人家中作客應注意舉止,尊重長者。如果雙方都是穆斯林,賓主要用伊斯蘭教特定的問候語打招呼。進門時,除非得到主人的許可,客人必須把鞋脫在門口或樓梯口,方可進屋。進屋後,賓主雙方要互相問候和握手,握手時雙手僅僅觸摸一下,然後把手放... 馬來西亞民風民俗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在這塊風光綺麗、物產豐富的大地上,辛勤勞作,創造了繁榮興盛的社會,也創造了燦爛奪目的民族文化,形成了奇異獨特的風土民情。 馬來人的見面禮十分獨特。他們互相摩擦一下對方的手心,然後雙掌合十,摸一下心窩互致問候。 馬來人忌諱摸頭,認為摸頭是對人的一種侵犯和侮辱。在馬... 馬來西亞的民俗風情 馬來西亞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在這塊風光綺麗、物產豐富的大地上,各族人民匯聚形成了奇異獨特的風土民情。獨特的姓名 馬來人的姓名十分特別,通常沒有固定的姓氏,而只有本人的名字,兒子則以父親的名字作為姓,父親的姓則是祖父的名,所以一家幾代人的姓都不同。他們的姓名中,名排在前,姓排在後,男子的姓與... 繽紛多彩的節日慶典 馬來西亞有許許多多的節日。這些節日反映了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多元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想更深入了解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大大小小的節日和慶典約有上百個,其中政府規定性節日約十個左右。這些節日反映了這個多民族國家的多元宗教、文化和風俗習慣。
❻ 馬來西亞的人文風情
馬來人是熱情、謙恭、大方,講究禮節的民族。在馬來人家中作客應注意舉止,尊重長者。如果雙方都是穆斯林,賓主要用伊斯蘭教特定的問候語打招呼。進門時,除非得到主人的許可,客人必須把鞋脫在門口或樓梯口,方可進屋。進屋後,賓主雙方要互相問候和握手,握手時雙手僅僅觸摸一下,然後把手放到額前,以表示誠心。
當發現屋裡還有其他客人,自己又必須從他們面前經過時,必須略低下頭,並說:「對不起,請借光」,爾後走到自己的位置上。坐在椅子上不能翹起二郎腿,尤其是在老人面前更不應如此,女子則應並攏雙腳,表現得更加文雅。如果席地而坐,男子最好盤腿,女子則要跪坐,不得伸直腿。
主人擺出飲料、點心招待客人,客人如果推辭,主人反而會不高興。客人要走,應向主人告辭,主人一般把客人送出門外。在黃昏時登門拜訪是不受歡迎的,因為這時穆斯林都要做禱
告,晚上拜訪通常應在八點半以後。馬來人用餐時習慣用手取食,因而在用餐前須把手洗干凈,進餐時必須用右手,否則會被視為不禮貌。如不得不用左手用餐或取餐具,應先向他人道歉。用餐時,一般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圍坐而食,男人盤腿而坐,女人則跪坐,身體稍向右偏。上了年紀的婦女可以像男人一樣盤腿而坐。伊斯蘭信徒禁酒,招待客人一般不用酒,飲料多為熱茶、白開水或椰汁。馬來人還有咀嚼檳榔的習慣,有客人到訪,主人除了熱情招呼外,最先向客人表示殷勤和誠意的禮節就是奉上檳榔盤,以便請客人共嚼檳榔。
馬來人的習俗與我國相異處甚多,所以必須加以留意,以免無意中犯了禁忌,造成失禮,或引起誤會與無謂的紛爭。主要有:
馬來人視左手為不潔,因此見面握手時,一定要用右手,平時接、遞東西時,也必須用右手而不能隨便用左手,用左手便是失禮。在不得不用左手時,一定要說聲:「對不起」。
馬來人認為以食指指人,是對人的一種污辱,所以切勿以食指指人。
對女士不可先伸出手要求握手。
頭被認為是神聖的部位,在親近兒童時,不可觸摸他的頭部,否則會引起不快。
和伊斯蘭教徒共餐時,不要勸酒,要避免點豬肉做的菜餚。
馬來人不喜歡別人問自己的年齡。若問年紀會被視為不禮貌。
馬來西亞不禁止一夫多妻,所以不要隨便閑談他人的家務事。對長者不能直呼「你」,而要稱「先生」、「夫人」或「女士」。
~~期待滿意啊~~
❼ 請問馬來西亞的特色是什麼
馬來西亞接近赤道,海洋性氣候顯著,終年高溫多雨。山地多,平地少。70%是為開發的山林地,在已開發土地中的60%則為馬來西亞著名的橡膠園,綠茵遮天
馬來西亞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築,回教國家在亞洲並不多見,馬來西亞便是其中之一。
第二大特色在於多人種的混合,包括馬來人、印度人、中國人、阿拉伯人等,聚集在一起,是馬來西亞猶如世界民族的大熔爐。
第三特色是馬來餐廳,包括多種族的名菜、馬來菜、印度菜、中國菜、熱帶水果等應有盡有。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一大錫出口國,錫製品多而精緻且價廉物美,
馬來西亞的第四大特色還有許多色彩豐富的蠟染印花布,具有傳統的民俗色彩。
(7)馬來西亞風情民俗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8]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中國南海分成馬來西亞半島(半島)和沙巴砂拉越(沙砂)半島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
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半島上共11州屬;沙砂位於婆羅洲北部。全境處北緯1°-7°到東經97°-120°,海岸線長4192公里,是東南亞國家之一。
地形地貌
地形主要是平原,地面平坦、起伏較小。
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其主幹山脈蒂迪旺沙山脈將半島分成了東西海岸;沙砂的沿海多為平原,內地多為森林覆蓋的丘陵和山地,克羅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將沙巴分成東西海岸。
馬來西亞最高峰是高達4101米的京那巴魯山。
氣候特徵
馬來西亞位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年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月至6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❽ 請介紹一下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
馬來西亞的風土人情:稱呼:同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為稱呼用途。馬來人名字的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兩者之間隔著「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時會省略。
見面禮: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8)馬來西亞風情民俗都有什麼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飲食習慣:馬來西亞人食物一般以米飯、糕點、椰漿、咖喱為主;喜歡帶有辣味的菜餚。他們吃中餐的興趣似乎還要比吃西餐更濃些。用餐一般都以手抓食,只有在西式宴會時,才偶爾用匙和叉。馬來西亞的印度人吃飯一般慣用手抓飯或用勺子取食。
難在飲食嗜好上有如下特點:注重講究飯菜量少質精,注重飲食及餐具的潔凈衛生。口味一般口味不喜太咸,愛香辣味道。主食以主飯為主,也愛吃花捲、豆沙包、炒麵、什錦飯、鍋烙、餛鈍等食品。副食喜歡吃牛肉、羊肉、雞、鴨、魚等,也愛吃蔬菜中的黃瓜、西紅柿、菜花、土豆、青椒、菠菜、豆角等。
製法對煎、炒、炸、燒、燴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餚偏愛。菜譜很欣賞咕嚕肉、香酥雞、辣子雞丁、干燒鱖魚、番茄裡脊、炒肉青椒、鮮蘑菜花、糟熘魚片等風味菜餚果品最愛吃檳榔果,也喜歡菠蘿、洋桃、芒果、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乾果愛吃核桃仁、花生米等。
❾ 馬來西亞的風俗習慣
1、稱呼
同家族的馬來人沒有固定的姓,所以不以姓氏作為稱呼用途。馬來人名字的第一個部分是他們的名字,第二個部分是他們父親的名字,兩者之間隔著「bin」(男士用)或「binti」(女士用),有時會省略。
在非正式的場合,對小輩較為親昵的稱呼為Adik或dik,意為弟弟或妹妹,名字則可省略。對年級較大的男士可稱為Pakcik,意為伯父,女士為Makcik,意為伯母。在日常場合,用Encik加名稱呼男性,意為某某先生,用Cik加名稱呼女性,意為某某女士。
2、見面禮
傳統上,馬來人在見面時會用雙手握住對方的雙手互相摩擦,然後將右手往心窩點一點。對不相熟的女士則不可隨便伸手要求握手,男子應該向女子點頭或稍行鞠躬禮,並且主動致以口頭問候。但現在西式的握手問好在馬是最普遍的見面禮,不論用在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都可通用無阻。
3、進餐
馬來人忌食豬肉、飲酒。在馬來餐廳,餐桌上通常有個水壺,其用途是用來洗手用的。一般馬來人都是用右手抓飯來吃,所以餐前及餐後洗手是馬來人餐桌上的禮節。
4、婚禮
婚姻傳統上由父母安排。典型的家庭包括夫妻及其子女。婚姻及繼承製度均受伊斯蘭律法的約束。
5、拜訪
除非主人允許,否則不管是到訪馬來人、華人或印度人的家,都需在入門前先脫鞋子。到馬來人家做客,如果主人安排坐在地板上的墊子上,男性應盤腿而坐,女性則應把腿偏向左邊而坐。
6、其他禁忌或禮節
不可用食指指人,若要指示方向只能用拇指。與馬來人打招呼、握手、饋獻禮品或接物時不可用左手。用左手接物或打招呼會被認為對他們不敬。
馬來人忌諱別人觸摸其頭部,除了教師或宗教儀式外,任何人都不可隨意觸摸別人的頭部。不要把腳底展露在他人面前,用腳底對著人是對別人的侮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