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在馬來西亞叫什麼茶
㈠ 普洱茶的歷史
普洱茶(pǔ ěr chá)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概念區分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編輯本段普洱分類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編輯本段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乾燥 +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茶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反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記得採納啊
㈡ 普洱茶產地是哪裡有誰知道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減肥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6�1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 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㈢ 51喝普洱,普洱茶的歷史是什麼
普洱茶(pu er cha)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也叫作普洱散茶。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俗稱象豬肝色。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美容茶」「減肥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 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㈣ 馬來西亞人喝什麼茶
馬來西亞位於馬六甲海峽中心,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樞紐和東西方文化交流的據點。茶葉是馬來西亞最重要的生活必需品之一。早在600多年前,鄭和下西洋曾五次停留馬六甲,中國的飲茶文化就這樣通過馬六甲海峽傳遍了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是一個美麗的國家。現在馬來西亞剛剛成立了新政府,人口3200萬,國土面積33萬平方公里。馬來西亞是文化、語言、種族相互融合的國家,馬來西亞的人口中馬來人占總人口的69%,來自中國的華人佔23%,印度人佔7%,還有1%是馬來西亞其他的少數民族。
據馬來西亞茶業商會會長劉俊光介紹:馬來西亞產茶大概每年3000多噸,人均年消費量是900克。從2006年到2016年的馬來西亞茶葉數據上看,馬來西亞的茶葉總進口量大概是250萬公斤。相比2006年的140萬公斤,在十年間增長了56%。
由此可見,茶葉在馬來西亞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這也意味著馬來西亞存在著很多發展茶葉的機會。馬來西亞主要是從印尼、日本、斯里蘭卡、坦尚尼亞、伊朗、中國、中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進口茶葉。
馬來西亞人喜歡喝紅茶,而且喜歡在茶裡面添加奶、糖等製作成獨具特色的馬來拉茶。由於馬來西亞是一個多重文化融合的國家,所以馬來西亞人的飲茶習慣是「兼容並包」。比如,客家人喜歡喝綠茶,福建人喝福建的烏龍茶,廣東人喝廣西的六堡茶。現在馬來西亞的年輕人,更加開放,更願意品嘗各式各樣的茶。
馬來西亞獨具特色的馬來拉茶。
在2000年之前,馬來西亞人不喝普洱茶,但現在普洱茶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中國茶。原因是一位台灣人鄧時海寫了一本關於普洱茶的書。很多馬來西亞人是通過這本茶書才認識了普洱茶,現在普洱茶是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中國茶。
最近兩年,六堡茶在馬來西亞流行起來,很多馬來人對六堡茶獨有的檳榔香情有獨鍾,六堡茶在馬來西亞的進口量有了大幅增長。
劉俊光透露,馬來西亞非常支持「一帶一路」倡議,希望藉助「一帶一路」把中國茶出口到馬來西亞,把馬來西亞作為拓展擁有6億人口的東南亞茶葉市場的立足點,藉此拓展到南亞以及整個中東市場。
㈤ 什麼是普洱茶
普洱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有益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順滑、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普洱茶因集散地——雲南古普洱府而得名。
採摘大葉種茶鮮葉
㈥ 了解普洱茶
當然適合了,茶葉是助消化的。
普洱茶到底分為多少種類呢?
普洱茶按形狀可以分為2種:
- 散茶:
普洱茶仍舊保持其茶葉原本的零散的葉形,沒有經過重力緊壓,沒有被壓製成特殊的形狀,為散茶。散置的普洱茶有利於初識普洱著仔細觀察葉片的外形,色澤,方便觸摸葉片,感覺普洱茶葉的手感。
- 緊壓茶:
普洱茶在製作過程中經過重力緊壓成某些形狀如圓形餅狀(勐海大益牌七子餅茶),大小不同的沱型(下關沱茶),方茶(雲南茶廠的方茶),磚茶(雲南畜產品進出口公司的普洱磚茶)。緊壓茶據說是為了方便運輸及良好儲存而發明的。許多的生茶被製成餅茶的形狀,而熟茶多為磚型,長時間被壓制在磚中部的茶葉有更好的自然後發酵條件而使得其有更好的口感。
普洱按照製作工藝可分為2種:
- 生普
新鮮的茶葉採摘後以自然的方式陳放,未經過渥堆發酵處理為生茶。生茶茶性較烈,刺激,新制或陳放不久的生茶有強烈的苦味,色味,湯色較淺或黃綠。生茶適合熱愛普洱的人士長久儲藏,可以陳放在家中,年復一年看著生普洱葉子顏色的漸漸變深,香味越來越醇,就象人生履歷的累計,有著說不盡的樂趣和興奮。當然普洱的價值也將隨之年年上升。
- 熟普
普洱茶在製作過程中經過渥堆發酵使茶性趨向溫和,稱謂熟茶。1973年勐海茶廠與昆明茶廠聯合研製渥堆發酵法成功之後,當年昆明茶廠生產的茶磚因其茶湯金黃潤澤,參棗味濃郁,被受普洱茶人推崇。熟普具有溫和的茶性,茶水絲滑柔順,醇香濃郁,更適合日常飲用。當然,如果您有塊質量上乘的熟普,熟普也是值得珍藏的,同樣熟普的香味也仍會隨著陳化的時間而變得越來越柔順,濃郁。
普洱茶按照發酵環境又可分為2種:
- 干倉普洱:
陳放在乾燥環境中而使其發酵的普洱稱為干倉普洱。優質的普洱在其發酵及自然陳化的過程中總是被小心陳放在乾燥通風的環境中的。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普洱的衛生質量,沒有霉點。干倉陳放的普洱口味較為溫和,但有更好的衛生質量及健康保障。Jinjings所有銷售的普洱均為干倉普洱。
- 濕倉普洱:
陳放在潮濕的環境中而使其發酵的普洱稱為濕倉普洱。通常濕倉普洱被陳放在潮濕的環境中,封閉的地窖里使其加速發酵。濕倉發酵縮短了其因有的發酵時間,口味更為濃郁,但通常會有霉變發生,茶麵上見黴菌或問起來有霉變的氣味,其衛生情況較差。 由於質量及衛生情況方面的考慮Jinjings 不建議您飲用濕倉普洱。
如何挑選普洱茶
我們都知道普洱茶有許多保健功效,且它的減肥降脂、暖胃護胃功效果為明顯,但是為了能夠達到喝茶健身的作用我們是不是首先需要保證普洱茶的質量呢?茶麵上見有霉變的茶是否可以喝呢?
普洱茶的生產在雲南,通常目前存在歷史較悠久且知名的茶廠有勐海茶廠,下關茶廠,等
鑒別普洱茶的基本特徵:色澤褐紅,條索整齊緊結,口感甘滑、醇厚、活順,喝來令人愉快舒適。
普洱茶的質量通常體現在普洱茶的外形和內質兩方面上:
外形辨別:
普洱散茶:一般分特級及一至十級普洱。從外形上講:普洱茶外形色澤褐紅(俗稱豬肝色),條索肥嫩,緊結(因採用大葉種為原料)。普洱散茶的級別是按嫩度為基礎的,嫩度越高的級別也就越高。衡量嫩度看3點:1)芽頭多,毫顯,嫩度高。2)條索(葉片卷緊的程度)緊結,重實,嫩度高。3)色澤光潤,色澤光滑,潤澤的嫩度好,色澤乾枯的嫩度差。
普洱緊壓茶:外形要求形狀勻整端正;稜角整齊,不缺變少角;厚薄一致,松緊適度;模紋清晰,條索整齊緊結;色澤以黑褐,棕褐、褐紅色為正常。表面有霉花,霉點的普洱茶均為劣質。
內質辨別:
湯色:明亮,紅濃,紅褐色。如湯色紅濃剔透是高品質普洱茶,猶如紅酒一杯;深紅,紅褐的湯色均為正常。黃,橙色或淺,或暗黑渾濁的為劣質。
香氣:主要看香氣的純度,區別霉味與陳香味。霉味是一種變質的味道,使人不愉快。陳香味是普洱茶在後發酵過程中,多種化學成分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形成的新物質產生的一種綜合香氣。有的似桂圓香,紅棗香,檳榔香等,總之是令人愉快的香氣。普洱茶香氣達到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普洱茶的陳韻。所以陳香味與霉味是不同的。如有霉味,酸味,或其他異味,香味等為不正常。
滋味:普洱茶的滋味要醇和,爽滑,甘甜。指刺激性不強,沒有澀味,口感很舒服。回甘是指茶湯濃而刺激性不強,茶湯入口以後舌根有明顯的回甜味。
總之,建議您喝茶要尋求自然,喝著自己覺得口感舒暢自然的茶一般都是好茶。
㈦ 普洱茶是什麼
是一種茶唄!普洱茶(pǔ ěr chá) 歷史上曾有把普洱茶歸為黑茶類。同時,安徽農業大學的陳椽教授的《制茶學》一書中也作此分類。 但是,業內對此存在異議,主要是其工藝和黑茶有異。特別是近年,爭議更大,直到2006年出台的雲南省地方行業標准里,把普洱茶定義為雲南一定區域內大葉種茶製成的緊壓茶及散茶,算是在業內達成共識,即普洱茶是一種特種茶,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至今年7月份,普洱茶地理標識下來後,這種說法就更加有根據了。另外,在國家進出口商品目錄中也是將它放在特種茶類里的。 綜上,普洱茶不屬於黑茶,亦不屬於任何一種茶類,是一種特種茶。 在普洱的起源地——雲南,有「爺爺的茶,孫子賣」的俗語。普洱茶是用優良品種雲南大葉種的鮮葉製成,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普洱熟茶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味兒,有「減肥茶」「美容茶」之聲譽。 ——普洱茶是歷史以來形成的雲南特有的地方名茶。是以雲南原產地的大葉種曬青茶及其再加工而成兩個系列:直接再加工為成品的生普和經過人工速成發酵後再加工而成的熟普,型制上又分散普洱茶餅(7張)茶和緊壓茶兩類;成品後都還持續進行著自然陳化過程,具有越陳越香的獨特品質。拉丁名 Camellia sinensis var.assamica (Mast.) Kitamura。普洱茶具有暖胃、減肥、降脂、防止動脈硬化、防止冠心病、降血壓、抗衰老、抗癌、降血糖、解酒等功效;.普洱茶是所有茶葉中含茶多酚最多的一種茶葉,茶多酚經研究具有養顏、增加皮膚抗氧化水平,可直接吸收紫外線,是皮膚的有效保護劑。茶多酚因含大量親水性基團,因此很容易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保持皮膚的水份含量。茶多酚還可以使皮膚增白,消除皮膚色斑。 編輯本段普洱產地 普洱主要產於雲南勐海、勐臘、思茅、耿馬、滄源、雙江、臨滄、元江、景東、大理、屏邊,河口、馬關、麻栗坡、文山、西疇、廣南,西雙版納、其次是貴州盤縣、榕江,廣西扶綏、昭平,福建南靖,廣東乳源、連山、茂名及海南昌江、瓊中、樂東、保亭、陵水等地。生於海拔1200~1400米亞熱帶、熱帶山地森林中。越南北部、泰國、緬甸、印度也有分布。稀有種。野茶樹(包括栽培型野茶樹)又名普洱茶,在雲南南部和海南均有分布。其中雲南有樹齡達1800多年的「茶樹王」,為目前較大的植株,當地雖已採取措施進行保護,但植株仍在受到人為干擾,如不加強管護,將有被摧殘致死的危險。海南隨著人口的增加,天然林急劇縮減,同時每年「清明節」前後上山采野茶葉的人眾多,野茶樹也日益減少。 普洱茶的著名的茶山和寨子: 易武、攸樂、布朗、班章、南糯、勐宋、景邁、班崴、景谷、千家寨、鎮沅、無量山、勐庫。 編輯本段歷史淵源 茶馬古道 明清時期以普洱為中心向國內外輻射出五條「茶馬古道」: 茶馬大道由普洱經昆明中轉內地各省、北京; 江萊茶道從普洱過江城,進入越南萊州,然後再轉運到 茶馬古道地圖 西藏和歐洲等地。 旱季茶道從普洱經思茅糯扎渡過瀾滄,而後到孟連出緬甸。 勐臘茶道從普洱過勐臘,然後銷寮國北部各地或出南洋;景棟茶道自普洱、景洪、勐海、打洛出緬甸景棟。 現在,雲南省內還保留著很多完整的茶馬古道遺址,譬如著名的麗江古城七一街,臨滄的魯史鎮、 寧洱縣境內的孔雀坪等。 茶馬古道使普洱茶行銷國內各省區,並遠銷新加坡、馬來西亞、緬甸、泰國、法國、英國、朝鮮、日本和港澳台等國家和地區,在世界上享有盛名。 歷史悠久的普洱茶 【青銅茶香】雲南是世界茶樹原生地,全國、全世界各種各樣茶葉的根源都在雲南的普洱茶產區。普洱茶歷史非常悠久,根據最早的文字記載——東晉·常璩《華陽國志》推知,早在三千多年前武王伐紂時期,雲南種茶先民濮人已經獻茶給周武王,只不過那時還沒有普洱茶這個名稱。 【中古初名】普洱茶的名稱或因族名而成、或因地名而得。到了唐朝,普洱茶開始了大規模的種植生產,稱為「普茶」;宋明時期,是中原逐漸認識普洱茶的時期,並且在國家社會經濟貿易中開始扮演重要的角色。 【近古鼎盛】到了清朝,普洱茶到達第一個鼎盛時期,《滇海虞衡志》稱:普洱茶樹照片集錦(6張)「普茶名重天下……茶山周八百里,入山作茶者數十萬人,茶客收買,運於各處」;普洱茶開始成為皇室貢茶,成為國禮賜給外國使者;末代皇帝溥儀說皇宮里「夏喝龍井,冬飲普洱」;……清代學者阮福記載說:普洱茶名遍天下,京師尤重之。清末民初,是普洱茶價格最高時期,學者柴萼《梵天廬叢錄》記載說「普洱茶……性溫味厚,產易武、倚邦者尤佳,價等兼金。品茶者謂:普洱之比龍井,猶少陵之比淵明,識者韙之——也就是說:當時的普洱茶好茶價格是銀子(或金子)的兩倍!民國至抗戰之間,普洱茶又得到一定發展,很多這個時期的老字型大小茶還有遺存,我們現在喝起來口感氣韻非常好,但因價格奇高,假冒者比比皆是。 【現代寂寥】抗戰爆發直到新中國建立之間,雲南整個茶業蕭條;但解放後很長時期,雲南的茶葉生產重視紅茶、綠茶;並未繼承發揚普洱茶優良傳統;甚至大面積砍伐毀壞幾百年的古茶園而取代種植無性繁殖的台地茶,七子餅茶的傳統工藝中斷近半個世紀;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1975年,雲南開始了普洱熟茶的生產。 【近年高潮】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生活水平提的提高,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視有強大保健功能和迷人口感的普洱茶,流行之勢從南洋港台傳至廣東,回及雲南,再迅速影響全國,於是乎,跟風投機者甚眾,假冒偽劣品時出;魚龍混雜,亂雲飛度;三五年間,暴熱暴寒。值得慶幸的是,此期間傳統的普洱茶傳統工藝得到恢復,人們對普洱茶價值的認知、品質的的認知正在趨於理性。 雲南省標准計量局於2003年3月公布了普洱茶的定義:「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而成的散茶和緊壓茶。」上述有三個方面的界定:一是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大葉種茶;二是陽光乾燥方式;三是經過後發酵加工。雲南普洱茶的感官要求:其外型色澤褐紅或略帶灰白,呈豬肝色,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編輯本段概念區分 生茶 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下生長的雲南大葉種茶樹鮮葉為原料,經殺青、揉捻、日光乾燥、蒸壓成型等工藝製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外形色澤墨綠、香氣清純持久、滋味濃厚回甘、湯色綠黃清亮、葉底肥厚黃綠。 加工步驟: 雲南大葉種茶鮮葉—萎凋—殺青—揉捻—曬干—蒸壓—乾燥: 採摘:手工採摘一芽兩葉為上。 萎凋:攤涼於無直射陽光通風乾燥處三十水分,置於竹編竹篾上方。時間視鮮葉含水量及當時氣溫濕度。 殺青:去除青草味,蒸發一部分水分,炒制後利於揉捻成形。 揉捻:有機器揉捻及手工揉捻。讓茶葉細胞壁破碎,使茶汁在沖泡時易溶於茶湯,提高浸出率。使茶 普洱茶製作 葉成條。 曬干:把揉捻好的茶葉在太陽光下自然曬干,最大程度的保留了茶葉中的有機質和活性物質。曬青易於保留茶葉的本質原味。 蒸壓:把曬乾的茶葉用蒸汽蒸濕,放在不同模具里壓成形。提取香味及使茶葉中果膠溢出表皮,利於壓製成型和有別於散茶的獨特香味。 乾燥:把含水量控制到能安全儲藏的含水量以下,一般普洱茶要求在含水量在10%以下。 熟茶 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產地環境條件的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採用渥堆工藝,經後發酵(人為加水提溫促進細菌繁殖,加速茶葉熟化去除生茶苦澀以達到入口淳化湯色紅濃之獨特品性)加工形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品質特徵為: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紅褐均勻。 加工步驟: 生茶毛茶—濕水—反復翻堆—出堆—解塊—乾燥—分級—蒸壓(類似生茶蒸制過程)——乾燥攤涼。 渥堆發酵:將濕水後的茶葉按一定厚度堆積在一起,在微生物作用、濕熱作用和氧化作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普洱茶特有的風味、品質。 編輯本段普洱分類 依製法分類 生茶:採摘後以自然方式發酵,茶性較刺激,放多年後茶性會轉溫和,好的老普洱通常是以此種製法。 熟茶:以科學方法人為發酵使茶性溫和,讓茶水達到軟水好喝。以1973年後為分界點。 生茶所沖泡出來的水是青綠色,熟茶沖泡出來才是金紅色 依存放方式分類 干倉普洱:指存放於通風、乾燥及清潔的倉庫,使茶葉自然發酵,陳化10~20年為佳。 濕倉普洱:通常放置於較潮濕的地方,如地下室、地窖,以加快其發酵速度。由於茶葉內含物破壞較多,常有泥味或霉味,濕倉普洱陳化速度雖較干倉普洱快,但容易產生霉變,對人體健康不利,所以我們不主張銷售及飲用濕倉普洱。 依外型分類 滿清帝王七子餅茶 貢級野生喬木古樹茶 生餅 1、餅茶:扁平圓盤狀,其中七子餅每塊凈重357克,就是老的計量單位:七兩,每七個為一筒,表示七七四十九,代表多子多孫的含義,故名七子餅。 2、沱茶:形狀跟飯碗一般大小,每個凈重100克、250克,現在還有迷你小沱茶每個凈重2克~5克。 3、磚茶:長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製成這種形狀主要是為了便於運送。 4、金瓜貢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半瓜形,從100克到數百斤均有。 5、千兩茶:壓製成大小不等的緊壓條型,每條茶條重量都比較重(最小的條茶都有100斤左右),故名:千兩茶 6、散茶:制茶過程中未經過緊壓成型,茶葉狀為散條型的普洱茶為散茶,分為用整張茶葉製成的索條粗壯肥大的葉片茶,也有用芽尖部分製成的細小條狀的芽尖茶。 7、普洱茶的中級,上級品大都以沱茶及餅茶居多。 編輯本段等級區分 普洱茶可按高、中、低檔分等級。高檔次茶如:金瓜貢茶、宮廷、禮茶、特級;中檔次茶如:一級、三級磚茶,沱茶、一級到五級散茶;低等級是六到十級的散茶。茶葉採摘時,葉和芽同時采,一般從茶樹枝條的尖往下採摘到第三葉:一葉一芽的采一芽、二葉一芽的采一葉一芽、三葉一芽的采二葉一芽。分級時,級別高的芽多,級別低的葉多梗多。 編輯本段加工工藝 普洱茶 傳統製作工藝:採茶、殺青(生曬、鍋炒)、揉捻(手工揉團)、曬干、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曬干、陰干)。 現代製作工藝(人工熟化):採茶、殺青(鍋炒、滾筒)、揉捻(機器加工)、乾燥(烘乾)、增濕渥堆(灑水、茶菌)、晾乾、篩選分類、蒸壓制型、最終乾燥(烘乾)。 普洱熟茶才具葯理作用,生茶沒有,老生茶(生普)可以有。所以品藏普洱應以品老茶、喝熟茶、存生茶為准則。懂制茶、懂陳化的人,都了解生茶的陳化是要避免三個製程高溫:殺青、毛茶乾燥、緊壓茶乾燥。以下就談談生普製作工藝中的幾個重要環節。 好生普 = 炒鍋適度殺青 + 毛茶自然太陽曬干 + 成品室內自然通風陰干 壞生普 = 滾筒殺青 + 烘青機毛茶乾燥 + 烘房高溫成品乾燥 滇青與滇綠: 雲南普洱茶的原料-曬青毛茶,也就是滇青,與雲南烘青綠茶最主要的製程差異是在殺青溫度與乾燥方式為日曬或烘乾,也就是溫度與時間掌控。當然,滇青特殊的「太陽味」是無可取代的特色。 1,殺青:傳統「滇青」普洱茶製作過程是茶葉從雲南大葉種茶樹上採摘下來,先經過短暫的風干或日光萎凋,然後進行炒制殺青。現代「滇青」普洱茶炒青鍋溫度在180度上下,全程六分鍾左右。殺青之後葉片顏色由鮮綠轉成深綠或墨綠。現代「滇綠」普洱茶製作過程,是將鮮葉放入滾筒或鍋炒進行殺青。 2,揉捻:傳統工藝是通過手工揉捻,現代是通過機械揉捻,傳統揉捻出來的普洱茶湯純凈,機械揉捻導致顆粒粗大,茶湯往往顯得渾濁。 3,乾燥:傳統的滇青通常在上午10點左右完成採摘、殺青、揉捻等工序,到10點開始把毛料均攤在竹席上晾曬到下午4點左右,在此期間還要翻動一兩次。滇綠的乾燥通常使用烘乾機,溫度在100-130度左右。 4,蒸壓制型:通過蒸壓機械使茶料緊壓成餅型、沱型、磚型等。 5,最終乾燥:滇青蒸壓後自然陰干2-3天,或者正反日曬2小時後再陰干1天,自然存放一個月出廠。滇綠蒸壓後進烘乾房,通過45度熱風烘乾後立即出廠。 使用滇青與滇綠工藝製作出的普洱茶對比: 1、茶品製成初期,滇青和滇綠就有明顯的不同,一般滇綠無論是香氣還是顏色都更引人注目。 滇青:茶青(墨綠色、青氣)茶湯(青草味、苦澀而濃烈)葉底(深綠黃、韌性佳) 滇綠:茶青(鮮綠色、清香)茶湯(清甜味、清爽但單薄)葉底(鮮綠黃、韌性差) 2、經過1-2年陳放,滇綠的劣變就逐漸突顯出來,滇青的越陳越香才剛剛「浮出水面」。待到5年以上,滇青變成沉香濃郁的老茶,而滇綠已經是廢品垃圾了。 滇青:茶青(紅褐色油光、陳香)茶湯(清亮蜜香回甘)葉底(韌性好) 滇綠:茶青(暗褐無光澤、平淡潮悶味)茶湯(渾濁、發霉味)葉底(韌性差) 之所以滇綠和滇青有這么大的區別,就在於乾燥方式不同。烘乾機內溫度高達130℃以上,只用6~7分鍾時間,便可結束茶葉的乾燥過程。高溫殺死了茶葉內殘余的多酚氧化酶、過氧化物酶和過氧化氫酶,凝固了茶葉內的多酚類化合物,中斷其進一步發展變化的條件,或改變了發展變化的方向。科學家就多酚氧化酶的動力學性質做過實驗,最適宜的溫度為37℃,極端溫度60℃,超過60℃以上使酶迅速失活——烘乾機讓普洱茶失去生命,只會越存越苦」。 曬青、烘青、炒青: 曬青、烘青、炒青在傳統茶葉分類中,同屬綠茶類,它們的初制工藝組合相同,都是鮮葉、殺青、揉 曬青毛茶 捻、乾燥。但是,曬青、烘青、炒青加工的技術要求是不一樣的,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品質風格。 1、殺青:曬青毛茶常使用鍋炒殺青,殺青溫度較低,葉溫多在80℃以下,多酚氧化酶鈍化較少,低沸點香氣物質未完全消失,殺青葉透青草氣,殺青程度較嫩。烘青、炒青毛茶:鍋炒、滾筒、蒸汽、熱風殺青均可用,殺青溫度高,葉溫多在90℃以上,多酚氧化酶破壞徹底,低沸點香氣物質消失,殺青葉透清香,無青草氣,殺青程度較老。曬青毛茶殺青溫度低,酶活性被保留,帶青草氣。有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烘青、炒青殺青溫度高,酶活性破壞徹底,不利於普洱茶後期「發酵」。 2、揉捻:傳統曬青採用手工揉捻,細胞破碎率較低,常在40%以下。茶汁外溢少,茶條粗壯完整,色墨綠少油潤,芽葉斷碎少,毛茶特別耐浸泡。烘青、炒青毛茶:除高檔細嫩名優茶外,常採用機械分兩段揉捻,細胞破碎率高,在45-60%以上。茶汁多外溢,葉條緊實粗壯,芽葉斷碎多,色墨綠油潤,毛茶耐泡性不如曬青。曬青毛茶採用手揉,細胞破碎率低,茶條粗松多孔,有利於普洱茶儲藏、「發酵」中氣體交換而加速陳化。烘青、炒青常採用機械揉捻,條心緊實,陳化慢。 3、乾燥:曬青毛茶揉捻後直接曬干,毛茶含水量一般在8%左右。干茶色墨綠少油潤稍顯枯。烘青毛茶: 忌日曬。用烘籠、烘乾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烘乾,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滾筒、鋼炒機先炒而後烘。毛茶含水量4-6%,色澤墨綠油潤。炒青毛茶:忌日曬。用滾筒、鋼炒機等分毛火、足火兩次炒干,中間經攤涼走水。也可用烘籠、烘乾機先烘而後炒。毛茶含水量4-6%。色澤灰綠披霜。曬青毛茶日光乾燥,乾燥速度慢,生茶透「日光味」,茶湯杏黃透亮,葉底具荷香,帶青氣。烘青、炒青經高溫乾燥,毛茶湯綠、具花果香。 普洱茶曬青原料,苦澀為首選,湯色泛黃、苦澀雜味會隨時間化掉。當年春芽、春尖、春玉燙色滋味的,消費者極易鑒別;烘青、炒青茶味清爽,湯色碧綠,有糯米或板栗微香,但陳舊後出苦不出甘。存放多年後,曬青葉色褐紅,烘青、炒青葉色變黑,沖泡後曬青茶底微微皺折黑褐,而烘青、炒青的茶底則較平滑光鮮,葉底色澤非常接近紅茶。 烘青和炒青在氧化和發酵過程中有一個共同點,遇濕、遇潮、遇水就變苦。烘青和炒青與潮濕為敵,而曬青則與潮濕為友。自然陳化的生普和人工發酵的熟普都同濕熱發生過聯系,因而區別茶中是否混有非普洱茶烘青和炒青還有一些其它方法,除觀察葉底外,對比品嘗非常重要。一般講,烘青和炒青占的比例越大苦味越重。
㈧ 普洱茶的品種以及如何沖泡、喝法
普洱茶,又名滇青茶,屬於黑茶類,因原運銷集散地在普洱縣,故名普洱茶。
普洱茶以雲南大葉種曬青茶為原料,使用亞發酵青茶製法,從發酵不同分為生茶和熟茶兩種,成品分為散茶和緊壓茶兩類。
普洱茶講究沖泡技巧和品飲藝術,其飲用方法豐富,既可清飲,也可混飲。普洱茶茶湯橙黃濃厚,香氣高銳持久,香型獨特,滋味濃醇,經久耐泡,沖泡五六次後仍有香味。
沖泡水溫:通常用100℃沸水,至少不能低於90℃。
2. 置茶量:茶水比例為1克:50克,或置茶量為容器容量的20%左右,最好將緊壓茶撥開後,暴露在空氣中2星期,沖泡味道更佳。
3. 用水的選擇:純水,礦泉水和山泉水尤佳。煮水時不宜過度沸騰,這樣水中的氧氣過少,會影響茶葉的活性。
二、 茶具:
1. 壺:宜選腹大的壺,因為普洱茶的濃度高,用腹大的壺可避免茶湯過濃。建議材質宜選瓷壺、陶壺、紫砂壺。
2. 杯或碗: 飲用普洱茶也可以使用瓷蓋碗。瓷蓋碗使用方便,造型現代優雅,並且有助於觀賞普洱茶的湯色。要注意的是,溫度較高,小心燙手。
㈨ ★ 普洱茶 ★
歡迎看看
官方網站:http://www.tea916.com
知識地址:http://www.tea916.com/list.asp?id=2271
普洱茶的常見問題分析----
1、什麼是普洱茶?
「普洱茶雲南省地方標准」是這樣定義的: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其外形色澤褐紅;內質湯色紅濃明亮,香氣獨特陳香,滋味醇厚回甘,葉底褐紅。
普洱茶產於雲南西雙版納等地,生產歷史悠久,南宋李石《續博物志》記載,西藩用普茶已自唐朝。清代普洱府即現代普洱縣周圍所產茶葉運至普洱府集中加工再運銷,普洱成為集散地,蒙、康、藏各地普洱茶因此得名。
普洱茶的產區,氣候溫暖,雨量充足,濕度較大,土層深厚,有機質含量豐富。茶樹分為喬木或喬木形態的高大茶樹,芽葉極其肥壯而茸毫茂密,具有良好的持嫩性,芽葉品質優異。
普洱茶有散茶與型茶兩種。運銷港、澳地區及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美國、法國等十幾個國家。
2、普洱茶分為幾種?特點有些什麼?
普洱茶的「生」「熟」之分
普洱茶是以雲南省一定區域內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過後發酵加工成的散茶和緊壓茶。是中國茶葉中極具特色的茶類,在目前市場上的普洱茶商品分類上,按產品的特性,有自然分類和學科分類。自然分類即把未經渥堆發酵加工的曬青毛茶製成品俗稱為普洱生茶。學科分類普洱茶是工藝茶,即採用人工發酵加工製成的普洱茶,俗稱為普洱熟茶。保持傳統風格的
自然醇化的普洱茶產品、其品質的好壞,關鍵是選料和貯放的條件陳化時間都會起到直接的
作用。人工發酵的普洱茶,其品質形成與原料選擇、加工工藝、貯放條件等相關,缺一不可。其中加工工藝尤為復雜,除了控制好水分(濕度)、溫度、光線、空氣(氧氣)等條件外,控制有益微生物是這類普洱茶良好品質形成的關鍵措施,能否控制這些因素是發酵普洱茶品質穩定與否的重要環節。
無論是經過長時間自然醇化或人工發酵工藝的普洱茶品,目的是讓曬青毛茶的苦澀濃烈性味得到收斂,雜味散失,轉化為茶湯明亮、醇厚甘滑、溫潤香純的優良普洱茶品。
3、普洱茶如何存放?
大家都知道普洱茶陳放越久越好,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在存放過程,這種的雲南大葉種茶葉採制的普洱茶是在不斷變化。要讓這個變化越來越好,而且盡量的快,不必等個十年、二十年的,就需要創造適宜的變化條件。這個條件,我認為是空氣、溫度、濕度三方面。
一、流通的空氣。
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
所以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但不能放於風口。
另外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不可以擺放於廚房中。
二、恆定的溫度。
正常的室內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
相對來說春、夏、秋季節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
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三、適度的濕度。
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要「干倉」存放的,「干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
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但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
但是太乾燥的環境又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我有一個方法:在存放的茶葉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
北方怎樣保存普洱茶
普洱茶有沒有收藏價值?
近年「生普洱」收藏與品飲之風漸起,青餅、青沱、青磚等茶受到大家的歡迎,也有了很多議論,有人說「熟茶可以喝,不值得收藏;生茶值得收藏,不能及時喝」;面對目前生普洱茶(青餅等)的加工現實,是否能挖掘傳統工藝,製造能及時喝也值得收藏的傳統普洱茶呢?同時,也有不少海外朋友建議,雲南原產商是否不要太急功近利,把曬青毛茶實時就加工成團餅茶,也不要採用濕水渥堆工藝,而是讓曬青毛茶自然陳化與發酵一個較長的時間後,再行作餅, 這可能才是傳統普洱茶的真諦。因而,探尋普洱茶傳統工藝與自然發酵的秘密,成了筆者最大的沖動。
雲南作為世界茶樹原產地中心,自然條件優越,制茶歷史悠久,近幾百年來,普洱茶更是嗤聲海內外。歷史上所指的普洱茶,是指用「傳統工藝」加工的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為原料,經加工整理而成的各種雲南茶葉的統稱,即通常所說的「生普洱」。當然,「生普洱」的概念也是不準確的,用「生普洱」只是為了與採用 「渥堆」工藝的製成的現代普洱茶(即熟茶)相區分、呼應而已,用「生普洱」容易給人們造成誤解,以為「生茶」不能喝,熟茶才能喝。事實上,「生普洱」並非是生的不能喝,特別是傳統工藝的普洱茶,過去准確的傳統名稱是「滇青茶」或「雲南青茶」,而最古老的名字為「普茶」,這就是傳統工藝的普洱茶。雲南歷史上生產了很多這樣的茶,不止雲南民間喝,藏區及海內外都大量消耗,目前剩餘的老茶數量稀少,價值不菲也就這個道理。
4、普洱茶是坨的好,塊的好還是散裝的好?
普洱茶是中國茶中一秀,素以獨特的風味,優異的品質享譽於海內外。
雲南人們習慣以普洱茶作為雲南茶葉的通稱,即雲南所產茶葉都稱之為「普洱茶」。本文所講的普洱茶,則是採用特殊制茶工藝製成的一類茶葉。
普洱茶產於雲南省南部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和瀾滄江沿岸各縣。普洱茶有散茶和緊茶兩種。散茶外形條索粗壯、重實,色澤褐紅。緊茶系由散茶蒸壓而成,外形端正勻整,松緊適度,並按各別形狀而各具其名,如有長方形的「磚茶」、正方形的「方茶」、圓餅形的「餅茶」等。由於經過特殊的工藝製作,茶葉中對人體有益的茶多酚、咖啡鹼等物質充分氧化,因此普洱茶品質別具一格,湯色紅黃,香氣馥郁,滋味醇厚回甜,飲後令人口角噙香,回味無窮,而且茶性溫和,有較好的葯理作用。
新中國建立後,普洱茶的產銷更有新的發展,產地擴大,產量增加,銷路日廣。近年來,普洱茶出口量增長,不僅深受港澳地區和東南亞國家消費者的歡迎,而且遠銷日本、西歐,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喜愛的保健飲料。尤其是小包裝普洱茶,採用編織精美、鑲嵌彩色大理石的竹盒,古樸大方,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使包裝與實物齊美,相得益彰,更加引人注目,無不以先購為快。即可取名茶品嘗,又可留下包裝竹盒,置於案頭幾上,作為工藝品觀賞,一舉兩得。
普洱茶的品質優良不僅表現在它的香氣、滋潤,滋味醇厚,主要供藏族同胞飲用。游牧民族主食肉類,俗諺「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可見普洱茶對降低血脂自古即有明證。
----------------------- 喝普洱茶有什麼好處?陳年的呢?
普洱茶之所以受追捧,最重要的可能還是它具有的養生、健身功效。以往珠三角及港、台地區的人喝得多,主要是著眼於這一點。普洱由被人稱為「老人茶」,到現在的「女人茶」,反映了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對它認識的日益深入。
林先生把普洱的作用歸納為三通一平,通即為通氣道(呼吸系統)、通血道(循環系統)、通穀道(排泄系統)。平即為人體三道常通,體內機能自然平衡。
關於普洱的研究,近年來也日益繁榮。打開互連網,輸入「普洱」的詞條,有關它最新的養生功效的信息多種多樣,日本、韓國等國在對研究與開發普洱上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也出了不少成果,這為普洱走向世界預先進行了輿論宣傳,這也表明,普洱發明在中國、最好的普洱在大陸,但普洱將造福全人類。
普洱茶功效的現代研究共列術這20項,即減肥、降脂、防治動脈硬化、防治冠心病、降壓、搞衰老、抗癌、降糖、抑菌消炎、減輕煙毒、減輕重金屬、抗輻射、興奮中樞神經、利尿、防齲齒、明目、助消化、抗毒、滅菌、預防便秘、解酒及其它、部分功效是與中樞有關,如興奮中樞神經與少睡有關、利尿與排毒有關等。下面主要簡術茶葉中主要物質所產生的這些功效的作用和機理。
在判定普洱茶的年份方面,陳茶在市面上已經不多,同時判斷上並不容易,原則上,普洱茶餅散發出來的氣味,可以做為判斷年份的參考之一。有甘醇氣味的應該有五到十年的陳放,氣味平平不帶雜味的有三到五年,帶有生味與雜味的,就屬於新餅了。最後,還可以看茶餅的松度,因為經過與空氣長期接觸的氧化後,茶餅會疏鬆一些。
6、喝普洱茶減肥有用嗎?普洱茶對減肥有幫助嗎?我聽說吃普洱茶,減肥效果好,可是應該吃多少呀?吃多少對身體有益???
普洱,很早就被譽為茶中減肥之冠。每餐後一杯普洱茶能夠有效的刺激你的新陳代謝,加速脂肪分解。
許多醫學實驗證明,持續以恆的喝普洱茶能降低血脂盡30%(當然視個體而不同).
普洱茶與脂肪的代謝有很深的關連。根據研究資料顯示,因為它經過獨特的發酵過程,可以提高酵素分解腰腹部脂肪的功能。普洱茶中的麴菌含有微量脂肪分解酵的脂肪酶,這對脂肪分解具有效用。
麴菌後發酵普洱茶可抑制體重增加,減少血液中的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
另附普洱茶瘦身的飲用方法:
1.想保持身材、維持體重:每日沖泡普洱茶來代替一切飲料,以茶代湯、以茶代水,禁喝其他飲品與其他餐點,皆正常食用。
2.想減肥用:除了上述要做到之外,另外沖泡一杯放到隔夜,清晨早上空腹喝,這個方法可以快速減重。
3.如遇交際應酬、及其他飯局,若不想讓熱量吸收太多:應於餐中配喝普洱茶,若在外不便請放飯局結束後盡快飲用,最好不超過二個小時,愈早愈有效;若是於茶樓飲茶,則最好點用普洱茶為佳。
養生茶 需要持之以恆
不是一兩天能見效果的
要堅持
時間長了你就能感受到變化了
但是是以保健為主的
-----------------------
北方怎樣保存普洱茶?
一、流通的空氣
雲南省思茅市普洱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何仕華說,流通的空氣中有較多的氧份,有利於茶葉中一些微生物的繁衍,因而可加速茶葉變化,但不能將普洱茶掛置在陽台上,這樣放置的茶,茶氣都給吹走、茶味都給吹散了,飲用起來感覺淡然無味。所以要有適度流通的空氣,但不能放於風口。另外,要注意周圍環境不要有異味,否則茶葉是會變味的。因此,不可以擺放於廚房中或其他有生活異味或工業異味的環境里。
二、恆定的溫度
普洱茶放置的溫度不可太高或太低,溫度應以當地環境為主,不用刻意地人為創造溫度,正常的室內溫度就好了,最好是長年保持在攝氏20—30度之間,太高的溫度會使茶葉加速發酵變酸。相對來說,春、夏、秋三季普洱茶的變化會比冬天變化快,無論什麼時候,普洱茶不可被太陽照射,在陰涼處為好。
三、適度的濕度
「現在好的普洱茶都講究要『干倉』存放,『干倉』就是指在乾爽的環境中存放,忌濕。」何仕華說,太乾燥的環境會令普洱茶的陳化變得緩慢,所以要有一定的濕氣。在較為乾燥的環境里,可以在存放茶葉的旁邊擺放一小杯水,令空氣中濕度稍微增大。但是太過潮濕的環境會導致普洱茶的快速變化,這種變化往往是「霉變」,令茶葉不可飲用。濕度應人為相應控制,年平均濕度不要高於75%,由於沿海一帶溫暖的海洋性氣侯,濕度在梅雨季節會高於75%,所以更應注意及時開窗通風,散發水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