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的綠有什麼特點閱讀
❶ 馬來西亞喜歡什麼顏色
據了解馬來西亞人喜歡紅、橙以及鮮艷的顏色;綠色通常具有宗教意義,但也可以使用在商業上;黃色代表伊斯蘭教君主的顏色,馬來西亞人絕對不穿黃色的衣服,甚至居住在馬來西亞的華人也迴避黃色。
馬來西亞人的服飾偏好紅色、橙色和其他一些鮮艷的顏色,他們認為黑色屬於消極之色。所以馬來的服飾給人的感覺總是快樂奔放的,處處顯示熱帶風情。
馬來族男子平日通常上穿「巴汝」,下身則圍以「沙籠」,女子穿無領長袖的連衣長裙,圍以頭巾,是嚴肅與華麗的完美結合。
去過馬來西亞的人都有生動的回憶,一隊隊身著五顏六色紗籠的馬來婦女宛如一束束春日怒放的鮮花,把馬來西亞小城打扮得活色生香...
馬來男女服飾五彩繽紛。馬來人有其傳統的服飾,稱禮服。正式場合和隆重節日均著禮服。較流行的服飾是「巴迪」(蠟染)。
男子穿的巴迪衣被譽為馬來西亞國服,「巴迪」設計優美,圖案繁多,款式別致,有的編織手法相當細膩,「巴迪」為長袖上衣,圖案講究對稱,圖案花紋不對稱者不算真正的「巴迪」,「巴迪」有的是由蠟染布製成,有的則由絲綢作原料,質地不同,但大多寬而大,薄而涼爽。「巴迪」有長袖、短袖之分,出席晚宴者穿著長袖「巴迪」。
馬來婦女傳統的服飾分上衣和紗籠(筒裙),衣寬如袍,袖長,衣身長過臂部,紗籠十分寬大,通常長達足踝。馬來婦女穿著傳統服裝時,頭上披著一條薄薄艷麗的紗巾,紗巾垂掛至肩膀或胸前。她們的服飾習俗忌諱袒胸露臂。馬來族服飾造型、設計特點具有濃厚的民族情調。
在馬來西亞除皇室成員外,一般不穿黃色衣飾。
更多詳細的了解,可進入網路詞條瀏覽...
http://ke..com/link?url=-dtkc-HhQbz95q-AqSyX94hkOSE9P-Xl8r
❷ 請問馬來西亞的特色是什麼
馬來西亞接近赤道,海洋性氣候顯著,終年高溫多雨。山地多,平地少。70%是為開發的山林地,在已開發土地中的60%則為馬來西亞著名的橡膠園,綠茵遮天
馬來西亞的最大特色在於其充滿異國情調的建築,回教國家在亞洲並不多見,馬來西亞便是其中之一。
第二大特色在於多人種的混合,包括馬來人、印度人、中國人、阿拉伯人等,聚集在一起,是馬來西亞猶如世界民族的大熔爐。
第三特色是馬來餐廳,包括多種族的名菜、馬來菜、印度菜、中國菜、熱帶水果等應有盡有。馬來西亞是世界第一大錫出口國,錫製品多而精緻且價廉物美,
馬來西亞的第四大特色還有許多色彩豐富的蠟染印花布,具有傳統的民俗色彩。
(2)馬來西亞的綠有什麼特點閱讀擴展閱讀
馬來西亞自然環境
區域位置
馬來西亞國土面積330345平方公里(2016年),[8]位於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中國南海分成馬來西亞半島(半島)和沙巴砂拉越(沙砂)半島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
東臨南中國海,南瀕柔佛海峽與新加坡毗鄰,半島上共11州屬;沙砂位於婆羅洲北部。全境處北緯1°-7°到東經97°-120°,海岸線長4192公里,是東南亞國家之一。
地形地貌
地形主要是平原,地面平坦、起伏較小。
半島地勢北高南低,其主幹山脈蒂迪旺沙山脈將半島分成了東西海岸;沙砂的沿海多為平原,內地多為森林覆蓋的丘陵和山地,克羅克山脈由砂拉越向北延伸,穿過沙巴將沙巴分成東西海岸。
馬來西亞最高峰是高達4101米的京那巴魯山。
氣候特徵
馬來西亞位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無明顯四季之分,年溫差變化極小,平均溫度在26℃~30℃之間、全年雨量充沛,3月至6月以及10月至次年2月是雨季。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❸ 關於馬來西亞的閱讀題
馬來的雨
①馬來西亞的魅力,應在雨季。
②滿地水靈靈的綠,遍海濕漉漉的島,隱約的(lǚ)痕,迷濛的帆影……這是還在上海的我,用對江南雨的思維模式而習慣地聯想異鄉的情景。
③當我登上馬來半島,方知那雨與想像的不太一樣。同樣的雨落在不同的土地上會綻出不同水花的。
④馬來的雨並不是那種纏綿的江南雨。它似乎並不飄灑溫柔,但卻不煩人,噼噼啪啪打過來,鋪天蓋地掃過去,爽爽快快,乾脆利落。
⑤此時還是雨季,可不知為何卻少雨。烈日下的叢林看上去呈現焦慮的枯色。於是,睡時夢雨,醒時求雨,一個「盼」字將旅途拉得好長。終於,在不抱希望的時候雨卻把希望澆成了果實。在高腳屋,在街上,在海上,算不準何時來看不清怎麼來的馬來雨令遊客過了幾把癮。
⑥在高腳屋,那雨是給你「聽」的,被粗粗的木柱四面撐起的小屋,浮在密密的雨中。高腳屋之所以在東南亞流行,就因為它有不會被雨水浸著的好處。屋頂多蓋鐵皮鋅板,那雨點敲在上面,極富大珠小珠落玉盤的韻味。雨驟時,沿鐵皮凹槽瀉下的水簾聲響從四壁迫來,金戈鐵馬聲盈屋;雨稀時,偶有大雨點擊在鐵皮上,碎碎的細樂聲中有了重音節。高腳屋往往掩在綠陰叢中,那雨打在寬寬的芭蕉葉上,聲音變得很圓潤,和那屋頂上的聲響構成剛柔兩個聲部,交響成曲。據說有錢的馬來人要麼遷居城裡,要麼蓋起高樓瓦屋,舒適是肯定的,但這聽雨的享受也沒有了。
⑦高腳屋的雨聲,是平民的音樂。
⑧在街道上,那雨是讓你「淋」的。馬來西亞的城鎮,街道兩邊大多是騎樓,是給行人遮陽或避雨的。這里四季如夏,遮陽是必須的,但擋雨未必需要,燠熱時分沖沖涼是何等地快意。路上行人幾乎未有見帶雨傘的。旱季,雨是奢侈品;雨季,當然要盡情享受一下的。
⑨馬來的雨很勁。在檳城街頭,突來的驟雨如幕,望過去似是風也吹不破的。路上水不及排走,雨點上去濺出碩大的水花,此起彼伏,是雨的舞蹈。雨急,水滴也重,可打在身上並不痛,滑滑地淌到地上去了。雨不涼,可暑氣不再有,心裡溫溫的有了點春的感覺。馬來西亞的車很多,世界各地的名車幾乎都能見到,這里的車價與其他物價相比似不貴,因此私車不稀罕。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來。駕車乘車的人在空調里沒有暑苦,當然也體會不了那雨的清涼,現代文明有時離大自然是遠了些的。
⑩在海上,那雨是讓你「觀」的。素有「海上公園」之譽的馬來西亞,其美景離不開海的襯托。海是馬來雨的源泉和舞台,那裡的雨景格外壯觀。密密的雨千針萬線似的,欲將海與天縫在一起。即使烈日當空,雨依舊會揚揚灑灑,將海和天攪成咸濕的一團。登上快艇游海,你能直接體會雨的律動,快艇箭似地飛,那雨被拉成斜斜的線條。遠處的島時隱時現,像是五線譜中的「蝌蚪」,雨聲濤聲里變成了可視的音符。細雨適宜湖泊,驟雨才適合海洋。想起有首歌的名字叫「用馬來西亞的方式愛你」,不知歌詞如何,但可以想像那韻味會是馬來雨的方式:海天一體,波瀾壯闊;爽快透徹,驚心動魄。
雨拉開的幕,是風景,也是風情。
馬來西亞的魅力,在雨季。
15.根據文中的拼音正確寫出漢字:(lǚ) 痕
16.文中畫線的句子「密密的雨千針萬線似的,欲將海與天縫在一起」運用了 的修辭手法,寫出了雨 的特點。
17.上文從感覺角度從三個方面描寫作者對「馬來的雨」的深切感受,請用簡要的語句概括這些內容:
(1) (2) (3)
18.聯系全文,說說江南的雨和馬來的雨各有什麼不同的特點。
江南的雨:
馬來的雨:
19.第⑨段中說「馬來的雨很勁」,在文中找出兩種具體表現:(1) (2)
20.上文在語言表述上有許多地方值得我們學習,如化用古詩句(「大珠小珠落玉盤」),運用修辭,句式齊整(噼噼啪啪打過來,鋪天蓋地掃過去,爽爽快快,乾脆利落),請從文中任選一種你喜歡的表述方式,模仿這種寫法,寫一種景色。
答案:
15.履 16.誇張 密集 17.(1)高腳屋聽雨(2)街上淋雨(3)海上觀雨 18.江南的雨:纏綿、飄灑、溫柔 馬來的雨:爽快、乾脆、利落,不煩人 19.(1)驟雨如幕,望過去似是風也吹不破的 (2)雨急,水滴重,雨點濺出碩大的水花 (3)雨水一淋,暑氣不再有 (4)車在雨中竄來竄去,很霸氣地甩出整排整排的雨水來(答出兩點即可) 20.略
❹ 閱讀文本,作者眼裡的"綠"具有怎樣的特點
作者描寫綠枝條,一半是寫實景實情,一半是帶著感情與想像.它具有美的特點,「伸開柔軟的卷須」「舒開折疊著的嫩葉」,下雨時帶著「淅瀝的聲音,婆娑的擺舞」;它是青春、愛和幸福的象徵,就像作者說的,「我要借綠色來比喻蔥蘢的愛和幸福,我要借綠色來比喻猗郁的年華」;它是柔弱的,離開陽光就「失去了青蒼的顏色,變成柔綠,變成嫩黃,枝條變成細瘦,變成嬌弱,好像病的孩子」;它是倔強的、堅貞的,「它的尖端總是朝著窗外的方向.甚至於一枚細葉,一莖卷須,都朝原來的方向.植物是多固執啊!」它是「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這些特點既有現實依據,又有作者的美化、擬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綠枝條當作人來寫的.
❺ 馬來西亞的綠閱讀短文的答案
——是否有時侯,你會發現照片上的你已經不再是你自己,身邊的人和物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也許,夢醒了,一切都改變了。
彷彿如同一場夢。或者,那的的確確只是一場夢而已。
曾經的年少痴狂,曾經的波瀾壯闊,曾經的肆無忌憚,曾經的飛揚跋扈,結果,在某年某月的某個黃昏,突然發現,那隻不過是夢一場。
驀然回首,那場夢里,隱藏著多少辛酸和無奈,我們不願再度思索。因為,夢醒了,留給我們的只是淡然一笑。
也許,我們總是試圖用外表的驚天動地來掩蓋這一切,曾以為真的什麼事也沒有。或者,別人無法察覺你的內心世界。可是,那冰冷的記憶早以讓我們的心灰飛煙滅。
是的,心是肉做的,它無法抵擋外面的冰天雪地。當記憶的冰點臨近的那一刻,心早已招架,落得一塌糊塗,盡管我們曾經外表是多麼地瘋狂。
我想,我已記不起當時的容顏了,彷彿是在夢里依稀的視線,模糊得一覺醒來就什麼也記不清了。
的確,人總是要變的。因為白駒過隙,因為事過境遷,因為那年那月那日留下的那道深深的烙印。
我已不想為它而憑吊了。曾幾何,多想歇斯底里的大哭一場,但我已不能,因為淚水早就在某年某月的某個夜晚,徹底流幹了。
「年年歲歲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我想,這句話足以來紀念那段曾經的青春時光。
年年酷似的花兒,就那麼在這場夢里凋零,那麼一片一片劃過我的視線,讓一切變得那麼莫名而平靜。
於是,我不想再細數,因為那沉甸甸的往事已經盡再不言中。
猶記得,在那一夜,夢里花落知多少。——是否有時侯,你會發現照片上的你已經不再是你自己,身邊的人和物已經不再是原來的樣子。也許,夢醒了,一切都改變了……
❻ 馬來西亞的特點是什麼
國名: 馬來西亞 (Malaysia)
獨立日: 8月31日(1957年)
國慶日:8月31日(1957年)
災難意識日:12月26日(2005年馬來西亞政府決定設立。選擇這一天作為全國「災難意識日」,是因為馬來西亞過去在這一天多次遭受自然災難的襲擊。1996年這一天,東馬來西亞的沙巴州遭受強烈熱帶風暴襲擊,有100多人死亡,許多房屋和財產被毀;2004年12月26日,馬來西亞北部檳榔嶼等州部分地區遭到印度洋海嘯襲擊,共有60多人死亡。)
國旗:呈橫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2∶1。主體部分由14道紅白相間、寬度相等的橫條組成。左上方有一深藍色的長方形,上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14道紅白橫條和14角星象徵馬來西亞的13個州和政府。藍色象徵人民的團結及馬來西亞與英聯邦的關系——英國國旗以藍色為旗底,黃色象徵國家元首,新月象徵馬來西亞的國教伊斯蘭教。
國徽:中間為盾形徽。盾徽上面繪有一彎黃色新月和一顆14個尖角的黃色星,盾面上的圖案和顏色象徵馬來西亞的組成及其行政區劃。盾面上部列有5把入鞘的短劍,它們分別代表柔佛州、吉打州、玻璃市州、吉蘭丹州和丁加奴州。盾面中間部分繪有紅、黑、白、黃4條色帶,分別代表雪蘭莪州、彭亨州、霹靂州和森美蘭州。盾面左側繪有藍、白波紋的海水和以黃色為地並繪有3根藍色鴕鳥羽毛,這一圖案代表檳榔嶼。盾面右側的馬六甲樹代表馬六甲州。盾面下端左邊代表沙巴州,圖案中繪有強健的褐色雙臂,雙手緊握沙巴州州旗。盾面下端右邊繪有一隻紅、黑、藍3色飛禽,代表沙撈越州。盾面下部中間的圖案為馬來西亞的國花——木槿,當地人稱「班加拉亞」。盾徽兩側各站著一頭紅舌馬來虎,兩虎後肢踩著金色飾帶,飾帶上書寫著格言「團結就是力量」。在盾徽上還繪有一彎新月和一顆14。
國歌:《月光》
國花:木槿。馬來西亞人民用這種紅彤彤的木槿花朵,比喻熱愛祖國的烈火般的激情。
國家政要:最高元首 米詹·扎因·阿比丁 (Sultan Mijan Zainal Abidin),2006年11月被推選為馬第13任最高元首,12月13日宣誓就任,2007年4月26日登基;總理阿卜杜拉·艾哈邁德·巴達維 (Abllah Ahmad Badawi) ,2003年10月就任,2004年3月連任。
自然地理: 面積33萬平方公里。位於東南亞,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全境被南中國海分成東馬來西亞和西馬來西亞兩部分。西馬來西亞為馬來亞地區,位於馬來半島南部,北與泰國接壤,西瀕馬六甲海峽,東臨南中國海,東馬來西亞為沙撈越地區和沙巴地區的合稱,位於加里曼丹島北部。海岸線部長4192公里。屬熱帶雨林氣候。內地山區年均氣溫22℃—28℃,沿海平原為25℃—30℃。
簡史:公元初馬來半島建立了羯荼、狼牙修等古國。15世紀初以馬六甲為中心的滿刺加王國統一了馬來半島的大部分,並發展成當時東南亞主要國際貿易中心。16世紀起先後遭到葡萄牙、荷蘭和英國侵略。1911年淪為英國殖民地。沙撈越、沙巴歷史上屬汶萊,1888年兩地淪為英國保護國。二次大戰期間,馬來亞、沙撈越、沙巴被日本佔領。戰後英國恢復其殖民統治。1957年8月31日馬來亞聯合邦在英聯邦內獨立。1963年9月16日,馬來亞聯合邦和新加坡、沙撈越、沙巴合並組成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宣布退出)。
首都:吉隆坡(kuala lumpur) ,人口約120多萬。具有觀光和通訊兩大功能的吉隆坡塔,高達466米,是亞洲最高塔之一,如兩柄銀色利劍直插雲端。吉隆坡還是這個多民族、多宗教國家的縮影,市內清真寺以及佛教、印度教的寺廟隨處可見,基督教的教堂也有20來座。新首都:普特拉賈亞(putrajaya) 位於吉隆坡以南35公里處,總理府及部分政府工作人員於1999年6月遷入,2005年前搬遷完畢;人口約7000。
❼ 《綠》寫出了「綠」的哪些特點
《綠》這篇文章的特點是動態美、繪畫美、音樂美相結合。
這篇散文熱情地描寫了梅雨潭之綠,抒發了作者對生機勃勃綠的傾慕和嚮往,表現了作者對新生活的希望和積極向上的思想感情。
圖片來源於網路
❽ 綠閱讀答案
1.文章的結尾比開頭多了兩個字——「不禁」,說說這兩個字在文中的重要作用。答 不禁, 寫出了雖然是第二次到那裡,還是不由自主的『驚詫』了,顯示了梅雨潭的綠的特別。 2.在寫梅雨潭的綠之前,朱自清先生用了整整一段來寫梅雨瀑和梅雨亭,是否多餘?為什麼? 答不是多餘的, 因為沒有這個背景,那個『綠』感覺會是完全不同的,似乎這周圍的環境使這個綠顯得特別,更奇異。3.仔細閱讀第3段的劃線部分,說說作者用一連串比喻描寫出了梅雨潭的綠怎樣的特點。 答好像這綠已成為一體, 燃燒著生息。 還寫了它的嫩和軟,以及它的純和清。4.第3段從「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開始,作者改換了人稱,以「你」來稱呼梅雨潭。仔細品讀「可愛的,我將什麼來比擬你呢?……我從此叫你「女兒綠」,好么?」說說這樣寫的好處。答 這是擬人的寫法,使讀者更接近作者所寫的,也是寫法顯得更親切。 5.句子「揪著草,攀著亂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過了一個石穹門,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邊了」中的「揪、攀、探身、又鞠躬過了、便到了」與文中哪兩個詞語相照應?答招引、追捉。6 根據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話說說對我來講那醉人的綠可以有怎樣實際的用處。答可以裁她以為帶,贈給輕盈的舞女;可以挹她以為眼,贈給善歌的盲妹。7聯繫上下文分析文中劃線句的表現手法,並說明它表現了梅雨潭的綠怎樣的特點。答用對比、襯托手法表現了梅雨潭的綠明暗適度、濃淡相宜、綠得恰到好處的特點。8選段用形象的比喻從不同的角度來描繪梅雨潭的綠,試仿照例句賞析文中的比喻句。答這里把滑滑、明亮的水光比喻成雞蛋清,表現出梅雨潭的綠柔軟、鮮嫩的特點9例句: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 賞析:這里把皺纈的水波比喻成少婦拖著的裙幅,表現出梅雨潭綠的清亮的特點。 句子: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 賞析:答不設統一答案,參考:相同點,可從修辭 上說,兩文都運用比喻的修辭 手法;可從 寫作對象上說,兩文都圍繞「綠」來寫。不同點,也可從寫作對象上分析,《綠》(選段) 主要寫梅雨潭潭水之綠, 而 《梨》 主要寫早春土地的梨葉之綠。 其它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綠色是春意盎然,生機勃勃,萬物復甦的活潑顏色,充滿著正能量。如同蒸蒸日上的中國一樣,使我產生了嚮往。
綠色浮萍,天然奇景活生生的展現在作者面前,遠比後天造物的東西更加吸引作者。
都說綠葉配鮮花,而碧綠的的荷葉在作者眼中就是鮮花般的美人,這種美人竟然也在綠色的花海里,更顯的合情合理。
❾ 馬來西亞的綠寫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這個的話,個人認為最好的方式就是你結合當時作者的時代背景以及生活經歷去更好的理解他寫這篇文章的感情是最好的,如果你能夠做到身臨其境的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就會發現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這般的感情了,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可以的話麻煩採納一下答案,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