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馬來西亞
⑴ 只有中國人使用筷子嗎
當然不是啊,現在很多外國友人也使用筷子了。 筷子雖然是中國的傳統食文化,但是接受文化的人不一定非要是中國人。
中國人使用筷子用餐是從遠古流傳下來的,古時又稱其為「箸」,日常生活當中對筷子的運用是非常有講究的。一般我們在使用筷子時,正確的使用方法講究得是用右手執筷,大拇指和食指捏住筷子的上端,另外三個手指自然彎曲扶住筷子,並且筷子的兩端一定要對齊。在使用過程當中,用餐前筷子一定要整齊碼放在飯碗的右側,用餐後則一定要整齊的豎向碼放在飯碗的正中。但這要絕對禁忌以下十二種筷子的使用方法:
1、三長兩短:這意思就是說在用餐前或用餐過程當中,將筷子長短不齊的放在桌子上。這種做法是大不吉利的,通常我們管它叫「三長兩短」.其意思是代表「死亡」.因為中國人過去認為人死以後是要裝進棺材的,在人裝進去以後,還沒有蓋棺材蓋的時候,棺材的組成部分是前後兩塊短木板,兩旁加底部共三塊長木板,五塊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長兩短,所以說這是極為不吉利的事情。
2、仙人指路:這種做法也是極為不能被人接受的,這種拿筷子的方法是,用大拇指和中指、無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這在北京人眼裡叫「罵大街」.因為在吃飯時食指伸出,總在不停的指別人,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對方時,大都帶有指責的意思。所以說,吃飯用筷子時用手指人,無異於指責別人,這同罵人是一樣的,是不能夠允許的。還有一種情況也是這種意思,那就是吃飯時同別人交談並用筷子指人。
3、品箸留聲:這種做法也是不行的,其做法是把筷子的一端含在嘴裡,用嘴來回去嘬,並不時的發出噝噝聲響。這種行為被視為是一種下賤的做法。因為在吃飯時用嘴嘬筷子的本身就是一種無禮的行為,再加上配以聲音,更是令人生厭。所以一般出現這種做法都會被認為是缺少家教,同樣不能夠允許。
4、擊盞敲盅:這種行為被看作是乞丐要飯,其做法是在用餐時用筷子敲擊盤碗。因為過去只有要飯的才用筷子擊打要飯盆,其發出的聲響配上嘴裡的哀告,使行人注意並給與施捨。這種做法被視為極其下賤的事情,被他人所不齒。
5、執箸巡城:這種做法是手裡拿著筷子,做旁若無人狀,用筷子來回在桌子上的菜盤里巡找,知從哪裡下筷為好。此種行為是典型的缺乏修養的表現,且目中無人極其令人反感。
6、迷箸刨墳:這是指手裡拿著筷子在菜盤里不住的扒拉,以求尋找獵物,就像盜墓刨墳的一般。這種做法同「迷箸巡城」相近,都屬於缺乏教養的做法,令人生厭。
7、淚箸遺珠:實際上這是用筷子往自己盤子里夾菜時,手裡不利落,將菜湯流落到其它菜里或桌子上。這種做法被視為嚴重失禮,同樣是不可取的。
8、顛倒乾坤:這就是說用餐時將筷子顛倒使用,這種做法是非常被人看不起的,正所謂飢不擇食,以至於都不顧臉面了,將筷子使倒,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9、定海神針:在用餐時用一隻筷子去插盤子里的菜品,這也是不行的,這是被認為對同桌用餐人員的一種羞辱。在吃飯時作出這種舉動,無異於在歐洲當眾對人伸出中指的意思是一樣的,這也是不行的。
10、當眾上香:則往往是出於好心幫別人盛飯時,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飯中遞給對方。被會人視為大不敬,因為北京的傳統是為死人上香時才這樣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飯中,無異是被視同於給死人上香一樣,所以說,把筷子插在碗里是決不被接受的。
11、交叉十字:這一點往往不被人們所注意,在用餐時將筷子隨便交叉放在桌上。這是不對的,為北京人認為在飯桌上打叉子,是對同桌其他人的全部否定,就如同學生寫錯作業,被老師在本上打叉子的性質一樣,不能被他人接受。除此以外,這種做法也是對自己的不尊敬,因為過去吃官司畫供時才打叉子,這也就無疑是在否定自己,這也是不行的。
12、落地驚神:所謂「落地驚神」的意思是指失手將筷子掉落在地上,這是嚴重失禮的一種表現。因為北京人認為,祖先們全部長眠在地下,不應當受到打攪,筷子落地就等於驚動了地下的祖先,這是大不孝,所以這種行為也是不被允許的。但這有破法,一但筷子落地,就應當趕緊用落地的筷子根據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畫出十字。其方向為先東西後南北。意思是我不是東西,不該驚動祖先,然後再將起筷子,嘴裡同時說自己該死。
以上所說的十二種筷子的禁忌,是我們日常生活當中所應當注意的,作為一個禮儀之邦和古老的城市,通過對一雙小小筷子的用法,就能夠讓人們看到他那深厚的文化積淀。
⑵ 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吃飯
古代的中國人,不能用手撈熱燙或冰冷的食物,迫使他們折些小樹枝或小竹枝代替。漸漸地發展用削得圓滑的竹枝做筷子取食吃飯。筷子流傳以後,給人們的生活帶來許多好處和樂趣。如:蒙古族的筷子舞。筷子舞是舞蹈人手拿著筷子有節奏地打著自己的肩、腰、腿等部位邊打邊歌舞。
節奏歡快,別有一番風味。在唐朝之前,筷子還作為中國文化傳輸給亞洲各國。並產生廣泛影響,目前世界上使用筷子的人大約有10多億。中國人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發明了筷子。
如此簡單的兩根東西,卻巧妙絕倫地應用了物理的杠桿原理,受到著名物理學家的高度評價。筷子是人類手指的延長,不怕熱燙,不怕寒凍。
(2)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馬來西亞擴展閱讀:
世界各國以筷子為日常飲食工具的,有中國、朝鮮、韓國、日本、越南、蒙古國、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的華人。
其它國家飲食工具大致分為兩種,使用刀叉勺子的西餐體系的歐美和拉丁美洲國家;使用手抓飯的國家,包括非洲、西亞、印度、東南亞除了越南、新加坡和馬來西亞華人以外的所有國家。
日本繼承中國的固有制筷工藝。日本流行尖頭的筷子,款式十分繁多,通常都是木製,也有包漆的,也有特別為烹調用的巨型長筷,日語稱為「菜箸」。
近代受到當地華人的影響,筷子在泰國也是習以為常,例如他們享用當地的風味餐時都要備有火鍋,少不了要用筷子;馬來西亞華人, 新加坡占人口77%中的華人仍使用筷子,甚至馬來人和一些外族也用它,餐廳酒家都有提供筷子給客人。
東南亞各國本土民族的傳統飲食習慣,除了越南以外都是以「手抓飯」著稱,包括:菲律賓、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
⑶ 從開始到現在為止,都有哪些國家是使用筷子的呢
我們都知道在吃一日三餐的時候,我們都要藉助一些工具,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餐具,餐具的種類有很多,比如說筷子、叉子,刀具等等,每一種餐具都有它獨特的用處,並且文化習俗不同選擇的餐具也不同。那麼我們都很有一些好奇,從開始到現在為止,都有哪些國家是使用筷子的呢?用筷子的主要是亞洲的一些國家,但有一些國家是完全使用筷子,另外一些是根據食物來選擇餐具。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應該根據食物的特色來選擇我們應該使用的餐具,就比如說吃牛排之類的我們就要用到刀子和叉子,依靠筷子來食用,不然會影響食用效果。另外就是把飯泡在湯里,這種情況我們就要藉助勺子了,用筷子是不太方便的。因此亞洲的一些國家,有的是完全使用筷子,還有一些就是根據食物來選擇餐具。
⑷ 使用筷子的國家都有哪些呢有什麼歷史淵源
筷子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用到的吃飯工具。吃飯的時候使用筷子也是我國的一種餐桌文化。在世界上除了中國人在吃飯的時候使用筷子以外,還有哪些國家在吃飯的時候也是使用筷子的呢?地球上的亞洲地區很多國家都使用筷子來吃飯,例如日本、韓國等國家。這些國家之所以使用筷子來吃飯,這與他們國家的文化習俗有一定的關系。
從上面闡述的來看,不同的國家使用的餐具可能不同。盡管大家都是使用筷子,但是到具體使用的過程也是不同的,這與它們各自的文化習俗有關。
⑸ 馬來西亞與中國的文化有什麼異同
一、馬來西亞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不同點:
1、家庭觀念不同。
馬來人一般早婚,男人的結婚年齡在二十二至二十五歲之間,女人的結婚年齡在十八至二十二歲之間。中國人的結婚年齡較晚。此外,在法律上,馬來人允許一夫多妻制,一個男人可以娶四個妻子。而華人在法律上只允許一夫一妻制,
2、飲食習慣不同。
雖然兩個族群的主食都是米飯,但是和米飯配搭的菜餚口味就大相徑庭。馬來人喜歡吃咖哩,中國人的飲食口味變化較多,有鹹的,有辣的,也有酸甜的。
3、用餐習慣不同。
馬來人用餐時僅用手抓取食物,而且只能用右手,用餐時也不坐在椅子上,而是把食物放在席子上,圍坐而食,席上備有"水盂",以便用餐時隨時洗涮手指;中國人則使用筷子。
4、穿戴打扮不同。
馬來婦女一定要裹頭巾,不能露出手臂和大腿,不能穿無袖上衣、短褲和短裙,平日一般穿傳統服裝和可巴雅;中國人人平日很少穿旗袍等傳統服裝,一般只會在新年或壽宴等吉慶場合穿,可以穿無袖上衣、短褲和短裙,服飾的選擇較多。
5、對顏色的喜好不同。
馬來人普遍喜愛綠色,並視綠色為吉祥之色;中國人則喜愛紅色,一般送禮的包裝和居家裝飾都會以紅色為主。
二、馬來西亞文化與中國文化的相同點:
中國文化在馬來西亞的紮根與傳承始於近代,中華文化通過華文刊物、華文學校、古典小說、中華戲曲等途徑在馬來西亞傳播和發揚。
1、華文教育:
為了華人接受華文教育的權利,董總和教總在1977年開始推動獨中復興運動。現今在馬來西亞有1200餘所國民型華文小學、60所獨立中學和3所私立多元媒介大專院校。是目前兩岸三地以外中文教育體系最完善的國家。
2、華文報刊:
早期的華文報刊內容多以中國新聞為主。但在獨立後,馬來亞政府開放讓僑民入籍以及第二代馬來西亞華人的誕生,華文報刊也慢慢地轉變編輯方針,同時加強華人社群與政府及其他民族之間的訊息交流,扮演著橋梁的角色。
⑹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使用筷子吃飯呢
筷子,中國傳統的用餐工具,發明於中國。
中國人使用筷子的歷史已經有好幾千年,早在商朝時期,就有了筷子,《韓非子·喻老》記載:“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這里的“箸 ”,便是指筷子。根據考古發現,我國最早筷子是銅筷子,為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
其實,我國的祖先不僅最早學會使用筷子,其刀叉等就餐工具的使用也比歐洲國家要早很多,比如河南洛陽就曾出土過一捆捆有51枚餐叉的用餐工具,這說明我們的祖先很早已經就已經懂得了使用餐叉。
所以,從以上兩張照片中大體可以看出,中國的筷子相對比較長,韓國的中等,且基本為不銹鋼材質,偏扁,日本的則又短又尖。
關於筷子,歷史上還有過不少的傳說故事,比如相傳大禹治水時常在戶外就餐,因為時間趕,經常著急著吃,但是又因為湯水、食物過燙,為了不被燙傷,便取來樹枝來夾食物,這便是筷箸最初的雛形。【當然,傳說只是傳說,並非正史。】
⑺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使用筷子吃飯
除了中國以外,還有哪些國家使用筷子吃飯?
中國周邊國家如韓國、越南、朝鮮、蒙古國、新加坡、日本和馬來西亞都是使用筷子的。在這些國家裡,筷子是不可缺少的餐具。中國筷子歷史起源早,考古發現了三千年前的筷子,由此可知,三千年前的中國已經在使用筷子了。筷子文化也像其他優秀的中國文化走出國門。目前世界在使用的餐具重要有三種,以歐洲國家和北美與拉丁美洲為首的刀叉派,以亞洲為首的筷子派,還有印度等國家在使用的手抓飯。各種就餐方式由各國的歷史文化所決定。
筷子是中國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傳播筷子文化也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現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從中國美食認識到了中國筷子,筷子被越來越多人接受。筷子是中國等國家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認識這些國家的文化可能要從餐桌上開始。
⑻ 為什麼中國人用筷子吃飯,而其他國家卻不一樣
中國人一開始其實是使用刀叉的,而且刀叉是中國人發明的,這一點可不是空穴來風哦,全世界發現最早的骨質餐具就是刀,而且是在我國浙江的河姆渡遺址中發現的。
至今已經有7000年的歷史,而古之叉子也是在我國西北齊家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距今有4000年歷史,所以說西方人使用的刀和叉是中國老祖宗玩剩下的。
現在有很多外國人喜歡上了中國的飲食文化,也已經慢慢的開始學用筷子,特別是在吃火鍋的時候,刀叉根本就用不上,其實說到底是因為中西方的文化差異,特別是飲食文化的差異。
在東方是以農業為主,所以會產生面條和米飯等食物,如果拿著刀叉的話,反而吃不到嘴裡,而在西方,他們是以畜牧業為主,怎麼樣用筷子吃肉,他們覺得很麻煩,還不如使用刀叉呢。
⑼ 到目前為止,有哪些國家是使用筷子的呢都有何不同
子應該是最熟悉最常用的吃飯工具,沒有筷子我們活不下去。筷子作為中國飲食文化的象徵之一,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餐具。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有哪些國家像中國一樣使用筷子,有什麼不同?
在西方,早在明末,中國著名的耶穌會傳教士、學者利瑪竇就把中國的筷子文化傳播到了歐洲。雖然刀叉仍然是歐美國家的主流餐具,但筷子這種中國傳統餐具也被帶到了歐美,得到了歐美人的高度認可。越來越多的人喜歡中國筷子,中國餐館在世界各地開業,但他們也把筷子文化帶到了歐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