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緊急狀態指具體什麼規定
A. 馬來西亞5.13事件是什麼
1969 年5月,馬來西亞反對黨在第三屆全國選舉中獲得50.9% 的選票,首次超越由巫統等政黨組成的聯盟。5月13日,反對黨和巫統的支持者在雪蘭莪州和首都地區爆發流血沖突,執政的聯盟當即將沖突歸咎於反對黨,並在首都等地實行戒嚴。
根據馬來西亞官方報告,共有 196 人死於這場騷亂,其中華族 143 人,馬來族 24 人,被捕者多達 9143 人,其中華族5126 人,馬來族 2077 人,印族 1874 人。騷亂爆發後,馬來西亞實行了 2 年的緊急狀態,議會停擺。
(1)馬來西亞緊急狀態指具體什麼規定擴展閱讀:
傳統上,馬來西亞官方將五一三事件描述為一場種族沖突。二戰後,馬來西亞逐漸脫離英國的殖民統治,成為一個多民族的獨立國家。馬來族是人口最多的族群,但華族在社會經濟等領域處於優勢地位,這種不平等釀成了兩大族群之間的矛盾。
基於這一歷史敘述,馬來西亞政府於 1970 年提出了新經濟政策,在教育、住房、公共工程等領域實行向馬來族及土著傾斜的配額制,以縮小族群之間的社會與經濟差距。
1970 年代發展起來的石油、製造業,幫助緩和了馬來西亞的社會矛盾。同時,政府也更為小心地處理種族關系,維持各族群政治權力的平衡。對於五一三事件的歷史事實,官方則選擇低調處理,在中學教科書中亦甚少著墨。
近年來,柯嘉遜博士、李光耀等學者或政治人物提出,五一三事件很可能是巫統權力斗爭的結果。騷動不是自發的,而是經過了精心設計,巫統激進派試圖藉此逼宮路線溫和的「國父」東古·阿卜杜勒·拉赫曼。東古於 1970 年辭職。
如今,年輕一代的馬來西亞人對五一三事件所知有限。教科書的粗線條敘述、公開資料的貧乏、老一輩的謹慎與恐懼,都讓真相顯得遙不可及。五一三事件50 周年之際,一些學者、媒體人和年輕學生都在呼籲正視歷史,以真正實現族群和解。
B. 馬來西亞緊急狀態對出入境有影響嗎
截止今日為止,還未公布有關緊急狀態的具體情況,馬來西亞人民相信主要是別有用心,但具體是否對出入境有否影響還是要待隨後的公布
C. 誰了解馬來西亞的情況
語言,馬來語,英語,漢語。英語為官方語言
D. 什麼是人民政府發布的緊急狀態
緊急狀態法是指現代社會政權根據本國情況在憲法允許的范圍內頒布的應對突發事件或社會緊急狀態的法律。
一般是分為和平時期頒布和緊急狀態時期頒布得兩種形式。通常是是國家政權在遇到突發事件或政權不穩定的情況下施行,和平時期可宣布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