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為什麼取名朝廷

日本為什麼取名朝廷

發布時間: 2022-11-29 01:42:49

Ⅰ 古代的日本原名叫什麼

其實古時候不叫日本,而是叫倭國。在公元57年的時候,在日本這座小島上,出現了一百多個國家,他們都是獨立政權,誰也不服誰,所以當時的日本非常混亂。

而當時中國正處於東漢時期,期間日本島上的一個小國,派來了使者覲見,並且獻上了許多的貢品。來的這位使者身高矮小,而且十分地瘦弱。古代的中國人本來就有天朝上國的思想,再加上日本使者又長成這副模樣兒,所以劉秀根本不把日本放在眼裡。

聽說這個國家還沒有名字的時候,劉秀直接給他們取名為倭國,國王就叫倭王。在中國倭是一個貶義詞,劉秀還特意給倭王頒發了印綬。倭國也正式成為了中國的藩屬國。一直到了南北朝時期,中國都仍然稱日本為倭國。

後來這一百多個國家互相爭斗,日本也開始逐漸地統一,天下最終落到了神武天皇的手中,並且他還成立了大和國,建立了大和朝廷,這是日本上的第一個政權,神武也是日本的第一位天皇。這時候日本對於自己的稱呼,就變更成了大和國。

這個時候對於日本的稱呼已經有所改變了,不過真正讓日本改了國名的,是在唐朝的時候。當時日本為了學習先進的文化,把許多留學生送到了唐朝,想要找機會學習我國的制度。除了留學生之外,日本還多次派出遣唐使,每一次的人數都達到了上百人以上。

後來這些人把學到的中國知識和文化帶回了日本,他們發現倭這個詞是貶義詞,一直被這樣稱呼,有損國家的顏面,於是遣唐使向天皇提出更改國名。,當時科技不發達,日本不知道東邊兒還有其他的地方。

在他們看來,日本就是最東邊的地方,所以他們才更名為日本,意思就是太陽升起的地方。所以在唐朝中後期的時候,日本才正式改名。不過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不論改成什麼名字,倭國都還是倭國,畢竟唐朝強大的實力,不是日本能比較的。

Ⅱ 日本的國名由來

「日本」國名原來是大唐皇帝所賜

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的深刻影響,日本學者已有明確認識,但這方墓誌則傳達出更為復雜深遠的歷史情感:它再次證實了日本國號與中國的淵源,還表達了當時的唐朝天子對一名日本遣唐使者的個人情誼。

更多的學者借著這方墓誌的緣由,重新審視了千年來的中日交往史。

這是塊不同尋常的石頭。蓋為青石,底是白石,近方形,上有楷書刻字。

當賈麥明用軟毛筆刷凈石頭上的土,看清上面的字時,手開始不停地顫抖。石蓋刻有「國號日本」字樣,底座上則有開元年號。「我當場就斷定這是一個日本遣唐使的墓誌。」

作為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的副館長,賈麥明偶然中徵集到的這塊石頭,在隨後的研究中被證明為迄今發現的惟一一方日本遣唐使墓誌。

墓誌面世在日本引起的轟動讓賈麥明驚奇:在這位遣唐使的故鄉藤井寺市裡,成立了相關的研究會,發行了關於他的紀念郵票,並打算用他作為這座城市的形象。2005年8月24日,墓誌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時,日本天皇親臨參觀。

中國古代文化對日本的深刻影響,日本學者已有明確認識,木宮泰彥在《中日交通史》中說:「日本中古之制度,人皆以為多系日本自創,然一檢唐史,則知多模仿唐制也。」

然而這塊石頭所傳遞出來的歷史情感要復雜得多。這方墓誌除了再次證實了日本國號為中國所賜,還表達了當時的唐朝天子對一名日本遣唐使者的個人情誼。

更多的學者借著這方墓誌的緣由,重新審視了千年來的中日交往史。

少年「才稱天縱」

李白的摯友阿倍仲麻呂,回國後利用漢字創立片假名的下道真備和為日本完善律法的大和長岡等人,和井真成同時入唐。這些赫赫名聲的人,都還只是群十八九歲的孩子。

1200多年前,難波港(今日本大阪)內一派熱鬧的景象,又一支准備渡海前往中國的使團船隊要出發了。四隻巨大的木製帆船依次排列著,每隻船上都能載一百多人,船舷和桅桿上綵帶飄揚。日本天皇舉行宴會,作歌送行。

侍臣們唱起天皇寫的送行詩:

希望你們渡大海如平地,

居船上如坐床,

四船聯翩,

不日平安歸航!

這方墓誌的主人當時就坐在其中一艘巨船中,被祥和、悠長的祝願聲圍裹著,離開港口,駛向蒼茫大海。他的名字叫做井真成。

離開故鄉之時,井真成多大年紀,墓誌上的文字並無記載,只寫道,公元734年,這位才能出眾的遣唐使,因病死於長安,享年36歲。

《新唐書》記載,在公元717年和公元733年各有一批遣唐使從日本出發。如果是在733年出海,井真成已35歲。日本奈良大學文學部教授東野治之認為可能性不大。

在日本的遣唐使團中,除了學問僧外還有兩種人,一種是年輕的留學生,年齡一般十八九歲,他們將在中國學習二三十年後,才被允許重回日本。另一種是請益生,他們的年齡較大,只在中國住1年。

「作為三十過半的請益生,很難想像在日本沒有一官半職。官員入唐後,其稱呼會在墓誌上被保留。」而井真成的墓誌上並未記錄他生前的官職,東野治之說,因此,基本可以斷定,井真成應當是在717年入唐,正好19歲。

這是日本第九次派遣遣唐使入唐,500多人擠在4艘大船里。這些年輕的留學生都是日本中層官僚的子女,而且還要經過嚴格挑選,必須學識、樣貌都需要達到才俊的標准才能入唐。

井真成在這方墓誌上被形容為「才稱天縱」。

巨船之上,還有日後成為李白摯友的阿倍仲麻呂,回國後利用漢字創立片假名的下道真備和為日本完善律法的大和長岡等人,他們和井真成同時入唐。當時,這些在中日兩國歷史上留下了赫赫名聲的人,都還只是群十八九歲的孩子。

島國的姿態

志石上「國號日本」與「開元廿二年(公元734年)」的記載,將現存最早關於「日本」的文字記載746年提前了數十年。學者認為,這也再次佐證了日本國號乃大唐所賜。

篆刻井真成墓誌銘的志石,周長約39厘米,上面僅有117字,在面世數月後,卻被視為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一級歷史資料」。

志石上「國號日本」與「開元廿二年(公元734年)」的記載,將現存最早關於「日本」的文字記載746年提前了數十年。學者認為,這也再次佐證了日本國號乃大唐所賜。

對於這個太平洋上的島國,中國早在秦漢即有記載,但史籍中多稱為「倭國」。而在唐初之前,日本雖多次向中國遣使,但其態度和目的卻和後來大為不同。

「從隋朝到唐朝初期,日本對華遣使時多為政治目的,而且帶著一種驕傲態度,甚至是傲慢。」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王小甫說。

日本第二次遣隋使到中國遞交的國書中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第三次遣隋使國書稱「東天皇敬白西皇帝」。王小甫認為,「那些國書中充分表露出,這個島國欲與中國分庭抗禮的心態。」

甚至在唐初的公元660年,日本遣使向唐朝皇帝提出要求一些小國「每歲入貢本國之朝」,以顯示自己是和中國一樣使夷狄臣服的大國。王小甫認為,這一態度反映了日本對當時中國國力和文化的先進性認識不足。

井真成入唐時,日本對唐朝文化的認識已經發生改觀。這與一次發生在朝鮮半島附近的戰爭有關。

公元663年,日本試圖幫助被唐朝吞滅的百濟復國,而在白村江口和唐軍大戰。遭遇徹底失敗後,日本發現了和中國的距離。

在朝鮮半島附近,唐水軍首先到達白村江口。之後,日本水軍也從海上抵達白村江,兩軍遭遇。當時,日本水兵萬余,有1000多艘戰船,而大唐水軍僅有 7000餘人,170艘戰船。雖在人、船數量上相差懸殊,但大唐水軍船堅器利,最終,「四戰捷,焚其舟四百艘,煙焰漲天,海水皆赤,賊眾大潰。」

日本學者森公章在近作《「白村江」之後》里說,「白江戰敗以後產生的這種沖擊餘波,如同明治維新和二次大戰以後一樣,可以說是一個舉國奔走引進『敵國』國家體制和文化的時期。」

自此以後,日本遣唐使到中國來只是傾力學習唐朝文化,不再向朝廷要求冊封,甚至甘心於等同「蕃國」,其國策也由過去的地區政治進取轉向了內斂、和平、發展的方向。

就是在這個時期,年輕的井真成出海,踏上了「銜命遠邦,馳騁上國」的路途。

同在巨船之上的,還有諸多日本工匠,他們是去唐朝學習製造工藝的。認識到差距之後,日本開始迅速轉向,從製造、建築到典章制度,全面向中國學習。

Ⅲ 日本大名為什麼會取代朝廷

權威回答:
日本的大名沒有取代朝廷,而是取代當時的征夷將軍,成為新的統治者。以下我用戰國時代例子為證。

日本戰國一詞出自甲斐國(今山梨縣)大名武田信玄(1521年-1573年)所制定的分國法「甲州法度之次第」第二十條;其開頭就記著「天下戰國之上」。換言之,生處在被後人稱為戰國時代的人們,當時已有「如今是戰國之世」的認知了。

嚴格說來,日本戰國並非正式的歷史名詞,一般用來稱呼室町時代爆發之應仁之亂後到安土桃山時代之間(也有把江戶時代初期列入的說法)百多年間政局紛亂、群雄割據的日本歷史。

在這個時代,以幕府將軍和幕府分封在各地的守護職威信下滑,原本輔佐守護的守護代、各地土豪、甚至平民崛起成為大名。各地大名進而稱霸一方甚至於成為掌控天下的「天下人」都成為可能。

另外此時日本與歐洲人之間的貿易交流正式展開,基督教和火槍的引進改變了社會和戰爭型態。到了戰國中、後期,過往封建制度下的農奴地主關系也逐漸遭到破壞。

混亂超過百年,出現六位能征慣戰、影響大局演變的著名武將,他們分別是:「前三雄」今川義元、上杉謙信、武田信玄(用兵採取孫子兵法「風林火山」);「後三雄」之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

以織田信長為首的各國大名逐漸擺脫以往的兵農合一制度,改采以現金僱用職業軍人為其作戰。同時早期各諸侯的國人土豪聯合體制也逐漸轉型成集權獨裁的軍國政體。於是大規模的會戰成為常態,統一的新幕府也自戰火中歷練誕生。

Ⅳ 為何日本人的名字如此奇葩,到底是怎麼取名的

撰文:鼓浪隱士


#01 .


在網上,我們常常看到中國網友們收集的各種奇葩的日本姓名,或是調侃,或是 娛樂 。比如「我孫子智美」、「肛門強」、「我妻真二」、「豬鼻千尋」、「龜頭直樹」等等。


不少網友大笑的同時也發出疑問,為何日本人的名字如此奇葩?到底這些人的父母是怎麼取名的? 如果要了解一個國家的姓氏文化,我們必須要從這個國家的 歷史 去尋找原因。


日本在彌生時代(與中國秦漢同時)時,文明程度還很低,人們只有名,而沒有姓。 直到公元4世紀,大和國建立了日本 歷史 上第一個令制政權,才從原始狀態中走出來。此時中國文化開始影響日本,姓氏制度也在這一時期進入了日本。


當時日本統治者為了「別貴賤」,建立階級統治,於是給貴族們「賜」了姓。 根據記載:「氏名是根據該氏族在朝廷中擔任的職務或該氏族居住、管轄的地方命名的。例如,在朝廷中主管祭把的部門叫忌部,管理忌部的氏族便稱為忌部氏,而出雲氏、近江氏則是統治出雲、近江地方的氏族。 日本古代的『姓』是賜與氏的稱號,以表示該氏的 社會 政治地位。姓有幾十種,它類似爵位,是世襲的。各姓之間等級分明。 例如:臣、連、君、直等。」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最高統治者的天皇,從古至今都沒有姓,而只有名。而且皇室成員取名字,男的必須有「仁」字,女孩則是有「子」字。諸如我們熟悉的「裕仁」、「德仁」、「愛子」等等。 因為日本人認為,天皇是天照大神在人間的象徵,不需要使用世間的姓。 此外,皇室成員還會以「某某宮」作為稱呼,像南京大屠殺元兇之一的朝香宮鳩彥就是如此。天皇的內親王(公主)出嫁後,則會隨夫姓。


由於古代皇帝一般妻妾眾多,天皇的子孫也日益增加。為了節省皇室開支,一些遠房親戚就被天皇下放到地方,並賜予了姓,成為國家的貴族。 像「源氏」、「平氏」、「橘氏」、「藤原氏」等等。其中源氏和平氏是平安時代,日本著名的貴族世家。


而貴族同樣也會出現大量的旁系子孫,因此一些姓誕生了很多分支。 以「藤原氏」為例,他們就分出了「近藤」、「伊藤」、「遠藤」、「加藤」等等我們熟悉的姓氏。


在古代時期只有貴族和武士才能擁有姓氏,因此總體來看,古代的日本姓名還是很正常的。像德川、織田、上杉、阿倍、吉備等等。


#02 .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近代化改革,先是封建等級制度被廢除,貴族、武士失去了原來的地位。接著天皇下令,全國的老百姓都可以給自己取姓氏。盡管得到了允許,可是很多人還不習慣給名字加上姓氏,響應者寥寥無幾。


可國家要進行改革,需要建立現代的戶籍、稅收、兵役等等制度,而有了姓氏才能更好地管理。 可以想像假如民眾都沒有姓,就會出現N多的大郎、次郎,從而給管理帶來混亂。於是在1875年,日本頒布了《平民苗字必稱令》,規定「凡國民,必須取姓」,強制推行。


當時日本九成以上的人都是平民,都有名無姓。更要命的是,當時明治維新剛起步,這些人又幾乎都沒文化,識字率非常低。 為了完成登記任務,只能隨意取姓,就這樣一些奇葩姓氏就此出現了。


有的人看到什麼就以什麼為姓 ,比如住在山區,就有「山下」、「山田」等等;有的住在渡口,就出現「渡邊」、「新渡戶」等等;而家附近有竹林的,就有了「竹內」、「竹下」等等;住在山谷的就有「長谷」、「方谷」等等;此外,「松下」、「倉井」、「中田」、「小野」大體也屬於這類。


還有的是以看到的動物為姓,像什麼「牛田」、「熊田」、「豬口」、「有馬」等等。也是這類姓氏導致了奇葩現象的出現,尤其是有的人的姓氏中還包含了「豬」和「龜」。,當然龜在中國文化中一直是吉祥的標志,只是在俗文化的演變中,才逐漸變得不雅。 而在日本文化中,龜的文化象徵一直沒變,因此以「龜」為姓並不奇葩,只是中國俗文化的誤讀而已。


生活的地名也成為近代日本姓氏的重要來源,比如「江戶川」、「長谷川」就是日本著名河流,以此為姓並無什麼不妥。 著名的「我孫子」姓,其實並非因為親屬的關系,而是源於日本千葉縣的我孫子市,同樣也是以地名的姓氏。如果理解這點,就不會覺得這個姓氏奇葩了。此外「我妻」、「吾妻」等等姓氏很有可能也是這種情況,比如日本有個「吾妻島」,日俄戰爭時期日軍一艘裝甲巡洋艦就叫「吾妻號」。


還有一部分人是以職業為姓,像農民就有「稻穀」、「稻本」,養花的姓「菊川」,看門的姓「門衛」,養豬的姓「豬飼」等等。 其中我們熟悉的「犬養」也並不是認狗作父的意思,而是這個姓氏的開創者是養狗的。


而一些有點文化的百姓,就以 歷史 名人的姓氏為姓,於是就出現了豐臣、平、德川、北條、伊達等等姓。 只是(改:,不過)他們與這些著名 歷史 人物毫無血緣關系。《哆啦A夢》中的源靜香,「源」雖然是古代貴族的姓,但很有可能也是她的祖先冒用的。



#03 .


以上只是日本姓氏來源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其他來源,在此就不一一列舉了。 正是近代日本人隨意取姓,加上其中多數人文化程度很低,才讓整個國家擁有11萬多個姓氏,以及各種奇葩的姓名。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日本姓名其實並不奇葩,只是被當代中國網路詞彙給「黑化」了。比如「上床」姓,這個在日本很正常的姓氏,在中國宅男心中卻有了一絲不同的意味。 還有「龜」、「我孫子」這類,都是由於文化隔閡,我們不了解其文化背景造成的誤讀。此外,日本漢字在發展過程中,一些字義發生了改變,造成了解讀的不同 ,也是大家覺得日本姓名奇葩的原因,比如「犬養」就是著名的一例。


日本很多姓氏是由一群沒文化的平民在倉促中所起的,因此出現各種奇葩姓氏十分正常。我們在解讀時一定要注意兩國的文化差異,避免鬧出笑話。

Ⅳ 日本著個國名怎麼來!

日本 國名,在亞洲東部、西北太平洋上。古稱「大八洲國」、「葦原中國」、「葦原瑞穗國」等。至神武天皇時(公元前42年),將其建國的地方,稱作yamato,即「和」或「大和」,yama在日語中作山,to意為地方,yamato原意為多山之地,是以地形命名的國名.後大和一名即長期成為日本的國名。古代中國和朝鮮則稱其倭國、大倭國。按倭字日語讀音與大和相同,都作yamato,中國古籍《漢書-地理志》中說:「樂浪海中有倭人,分別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1784年,在九州福岡縣的志賀島曾出土一顆金印,上刻有「漢倭奴國王」,這是東漢光武帝在公元五十七年賜予九州一個國王的金印。據此認為倭國之名是從中國傳入。也有人說倭這一國號是從朝鮮傳入的,古代朝鮮人把九州一帶稱作倭面土(yemato,朝語中倭發音作ye),後稱倭國.後日本人自己也使用倭國這一名稱。日本一名,則從日之國演變而來,古代九州的出雲國(今島根縣境)有一條河,稱肥河,沿河流域稱肥河之地,日語寫作hinokuni(hi作肥,no作之,kuni為地方).日語中日(太陽)與肥字同音,都作hi,而國與地方也都同用kuni一詞,故後來從肥河之地演變為日出之國.另說日之國一名源於火山,日語中肥、火、日字同音,火山指今熊本縣阿蘇火山的熔岩地區,曾稱火之國,後演化成日之國。公元六四五年(大化元年)日本孝德天皇即位,通過大化革新,完成了日本全境的統一,為了區別以前的大和政權,將國名正式稱之為日本國,是將大和(Yamato)一名,與日之國(Hinokuni)合在一起,取其hino和mato兩音合並成日之本(Hinomoto,其中mato轉寫為moto漢字寫作本),意思是日出處之國.公元607年,日本遣使入隋時,在其國書上即稱:「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新唐書-東夷列傳-日本》:「使者自言,國近日所出以為名」,都說明了日本一名的含意。日本國名現今有兩種讀法:Nippon和Nihon,前者系日本一名的漢字讀音,後者據說是古代朝鮮人的叫法.

Ⅵ 日本名字的由來

日本國一詞意即「日出之國」。

日本國名由來:
日本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八大洲」「八大島國」等。據《漢書》《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倭」或「倭國」。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德太子在致隋煬帝的國書中寫道:「日出處太子致日落處太子」,這就是日本國名的雛形。直到七世紀後半葉,日本遣唐史將其國名改為「日本」,意為「太陽升起的地方」,其後沿用,成為日本的正式國名。《新唐書·日本傳》中有記載:咸亨元年(670年),倭國遣使入唐,此時倭國已「稍習夏言,惡倭名,更號日本。使者自言,因近日出,以為名。」此外,在漢語中,「扶桑」「東瀛」也是日本國名的別稱。

Ⅶ 日本現在還存在所謂「朝廷」嗎哪怕是形式上的。

沒有了,只存在皇家與政府

Ⅷ 日本人的名字為什麼都是四個字的日本人的名字的由來

1875年之前絕大多數人是沒有姓的。可以說,日本人有姓不過只是才一百多年的事。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貴族有姓有名,他們所謂的姓,與我們理解的姓並不一樣。

公元四世紀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日本列島南部的許多小國統一成為一個國家,其政治統治的基礎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大王(即後來的天皇)為首的,掌握著中央政權的貴族與隸屬於朝廷的小國國王之間建立了有血緣關系的集團,這些集團稱之為「氏」,一個「氏」也就是一個貴族世家。

氏的稱呼有的來自官職,有的來自居住地、統治地的地名,有的來自神名,還有的來自技藝。例如,居住出雲國的就叫做「出雲氏」,做祭祀工作的就叫「忌部氏」。掌握大和朝廷最高權力的大王家,是當時最強大的氏。

後來,大王家又對隸屬朝廷的許多氏按與自己的親疏、血緣遠近、功勞勢力大小,分別賜予「姓」。這個「姓」也不能算是真正的姓,只是表示地位、門第、職務的稱號,類似爵位。當時的姓約有30個,其中「相臣」、「君」、「直」等賜給皇族及顯要的貴族,是最有勢力姓。

由於人口繁衍,一個大的氏又有了許多分支。這些分支為自己起了「苗字」。「苗字」意思是嫩芽、分枝,即從本家分出的支。例如,藤原是一個大氏,分出之後,居住在近江國的藤原氏,便取「近江」與「藤原」的首字,稱為「近藤」。住地伊勢、遠江、加賀的藤原氏就稱為伊藤、遠藤、加藤。到了明治八年,從來沒有姓的人在取自己的姓的時候,也想沾點「藤」字的光,於是「藤田」、「藤本」、「藤井」、「藤山」、「藤川」、「藤條」等等姓氏就誕生了。

由此可知,這時的氏可以表示部分家族血緣關系,但是姓只表示家族的地位尊卑,苗字則表示新的分支,但這時氏、姓、苗字只有貴族才有。

到了七世紀中葉,大化革新時期,廢除了世襲的稱號,表示家族地位的姓失去意義,氏與姓混合為一,有一部分成為流傳到現在的姓。這時姓仍然是貴族的專利品,到 19世紀,姓也只限於武士、巨商和村裡有權勢的人。這些人向當局申請,經特別許可,才能有姓。能夠「名字帶刀」是一種極大榮譽,所謂「帶刀」就是有姓,一般平民只有名而無姓。

明治天皇時,政府感覺到沒有姓,編造戶籍,課稅征役,非常不方便,這才號召大家都取姓,可是由於人們長期以來的習慣,並沒有誰想用個什麼姓,至此,政府不得不下達「凡國民,必須取姓」的命令。這時候,人們才匆匆忙忙找起姓來,舉國上下興起一股取姓的熱潮。住在青木村的就姓青木,住在大橋邊的就姓大橋,家門口長棵松樹的就叫松下;門前有一座山的,就姓山口。於是田中、三木、山田、日光、北風、前部、上方、觀音,這些中國人覺得怪怪的姓一下子涌了出來。

以地名為姓的有「上野」、「田中」、「河內」、「上原」、「市原」、「陸前」、「近江屋」、「吉岡屋」、「三河屋」、「肥厚屋」,以職業為姓的有「味香」、「味美」、「那妓男」、「豬飯」、「服部」、「鍛冶」,「古井丸」。有些人以古代武士的名當姓用,像「酒井」、「本多」、「上杉」,這都是古代武士的名。也有的怕官府處罰,「慌不擇姓」,以魚、蔬菜、寺院、職業作姓。鈴木本是神官拿在手中的標志,也成了姓。有點文化的選擇福壽、長命、千年、松竹、朝日等好聽的詞作姓。松、鶴、龜等長壽象徵也成了姓,百、千、萬也成了姓。有的人實在想不出好辦法,只好隨便對付一個,「我孫子」、「豬手」、「犬養」、「鬼頭」、「茄子川」全來了,也有的讓官吏隨便給想出一個。

1898年,政府制定了戶籍法,每戶的姓這才固定下來,不得任意更改。因為日本人的姓來得突然,來得特殊,它的內涵也與眾不同。世界各國的姓多是表示血緣關系的,而日本的姓卻很少有這個意義,姓一個姓的不一定有血緣關系,不是一個姓的倒可能是叔叔、爺爺。

日本人姓多數由兩個漢字組成,少的有一個字的,最多的有九個漢字。如:北、池、岸,田中、鈴木,宇都宮、西園寺,敕使河原,勘解由小路等。因此,為了分清哪些是姓,哪些是名,在正式署名場合,要在姓與名中間留出一個字的空來,如,井上清,要寫成「井上清」,三階堂進,要寫成「三階堂進」,八木下弘,要寫成 「八木下弘」。

據說日本人的姓有十幾萬個,日本人口才一個億多,平均一個姓只有幾百人。最常見的有40多個,其中鈴木、佐藤、田中、山本、渡邊、高橋、小林、中村、伊藤、齋藤占總人口的10%,有1000多萬。

日本姓這么多,但是天皇卻沒有姓。明仁天皇、裕仁天皇誰也叫不出他們的姓來。日本人認為,天皇不是人,是神,神是無姓的。天皇無姓,皇子、皇孫、皇女、皇弟、皇姑自然也是無姓的。一般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但是平民嫁到皇家卻仍然用娘家的姓。皇子文仁妻子川島紀子,姓的川島,就是娘家的姓。

日本人姓怪,名也怪,日本男子的名多以郎、夫、雄、男等字結尾,以表示威武、英俊、忠信。而且多有表示排行的標志,長子叫太郎,二子叫次郎、二郎,排在第 11位的就叫餘一郎。也有的把「郎」去掉的,直接是太、一、次、二,用治表示二,用選、藏表示三,用助表示小兒子。長女稱大子,次女稱中子,三女稱三子。小林光一一定是長子,寅次郎一定是次子。過去日本人的男子名多加上「兵衛」、「左衛門」、「右衛門」,這是由軍職變化的名,也有的是為了顯示尚武精神。

日本女子的名多以「子」、「江」、「代」、「枝」結尾,如,川島芳子、大關行江、宇野千代、大原富枝,聽起來優雅、柔和。現在青年女子中,約有90%的人用 「子」命名。按習慣,女子出嫁後要改用夫姓。中野良子嫁給川崎善弘後,改名川崎良子;松崎君代,結婚後就改姓名為栗本君代。現在,越來越多的女子反對夫妻同姓,還成立了「反對夫妻同姓會」,主張婚後仍用自己的姓。

把數字用在姓名中,是日本人姓名的又一特色。有姓一丹、二井、三木、四島一味川的,有姓六角、七條、八馬、九鬼、十石的,還有姓四十五、五十鈴、百元、六百田、千家的,甚至有姓百代、萬歲的。在名中用數字表示排行更是常見的,但也有表示出生時間的。如山本五十六,就是因出生時父親是56歲。

日本是注重禮節的國家,過去,孩子出世要舉行命名儀式,而且規定,在孩子出生後的第14天內舉行,通常以第七天為多,日本人叫這天為「御七夜」,是命名的吉日,命名的當天晚上家中要擺上宴席慶祝一番。

日本小孩子可以在外人面前直接稱呼父母的名,這在大多數國家是不允許的。

要說日本人姓名的怪,那可多著呢。日本人姓名的寫法,通常是先姓後名,譯成西文時,往往改為先名後姓,而且是按照日語原來的讀法以羅馬字拼寫的。自1951年日本政府提出限制人名用生僻漢字以來,日本同姓同名的人越來越多,於是有人主張不用漢字取名,而改用「假名」。

日本人的姓氏不但是數量多,在其讀音,漢字的寫法上也相當的復雜,讀音相同的姓氏,漢字有幾種甚至是十幾種寫法,而相同的漢字也會出現好幾種讀音。例如:ささき就可以讀做以下幾個姓氏——佐佐木,佐前,佐崎,佐佐喜,佐佐貴,陵,雀等等。姓為ことぅ的日本人,用漢字來寫會有以下幾種寫法:後藤,五藤,吳藤,梧藤,梧桐,江藤,牛頭,五島,後島等等。

日本姓復雜得連日本人自己也不知道怎麼讀,聽到名字也弄不清楚漢字如何寫。有調查表明,全日本一天交換的名片高達400萬張,就是說每一秒鍾就有231組人在交換名片。可在日本如果把對方的名字叫錯是非常失禮的事,為了避免弄錯,絕大多數的日本人都在用漢字寫的名字旁邊用假名註明日語的讀音。

日本人還習慣稱姓不稱名。如果有人去找叫「佐藤」的人,多半會有好幾個「佐藤」一起答應。有個笑話是說:如果在日本上下班的高峰朝擁擠的人群內丟一顆手雷,炸死10個人,其中就有9個叫佐藤。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99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2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43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27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97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28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44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28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02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3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