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侵華部隊叫什麼
1. 為什麼侵華戰爭時日本軍也叫關東軍日本的關東指哪些地方
關東軍(Japan』s Kwantung Army)
Guandongjun Kwantung Army
成立於公元1919年,解散於公元1945年8月
日本關東地區
■地區劃分
東京都
神奈川縣
千葉縣
琦玉縣
茨城縣
櫪木縣
群馬縣
位於日本列島中央,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概述】
關東軍是日本陸軍駐扎在中國東北的一支軍隊。編有31個步兵師團,11個步兵和坦克旅團,1個敢死隊旅團和2個航空軍,以及偽滿洲國部隊等,共約120萬人。
1905年日俄戰爭後,日本強佔了中國的遼東半島和南滿鐵路。不久,日本將遼東半島改名為關東州,在旅順設立關東都督府,下設民政部和陸軍部。1919年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在旅順口設關東軍司令部。俄國在日俄戰爭中戰敗後,根據《朴次茅斯和約》將關東州(中國遼南旅大地區)的租借權和南滿鐵路轉讓給日本。日本為維護其殖民利益,派遣2個師4萬人的兵團進駐關東州及南滿鐵路附屬地,並設立關東總督府。次年,總督府改為都督府,下設陸軍部,轄1個陸軍師、6個獨立守備營、旅順重炮營和憲兵隊等。
20世紀上半葉,長期侵駐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陸軍重兵集團。
1919年,都督府撤銷,改設關東廳,成立關東軍,首任司令立花小一郎,司令部設在旅順,直接隸屬於天皇。
1926年進入昭和時代後,日本加緊推行侵略中國和准備對蘇作戰的大陸政策。1928年,關東軍製造皇姑屯事件,炸死中國奉系軍閥首領張作霖。1931年策劃「九一八」事變,侵佔中國東北全境。次年炮製偽滿洲國,司令部遷至長春,司令兼任日本駐「滿」大使和關東廳長官,掌握偽滿軍政大權。從此,關東軍對中國東北實行殖民統治,殘酷鎮壓中國抗日軍民,瘋狂掠奪糧食和礦產資源,把中國東北建成日本進一步侵略擴張的重要戰略基地。
1928年,關東軍製造「皇姑屯事件」。1931年9月18日,關東軍製造「柳條湖事件」,並以此為借口炮擊東北軍大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拉開了長達十四年的侵華戰爭的序幕。1932年,建立滿洲國。
1939年5月,滿洲軍隊跟蒙古軍隊在諾門罕發生小規模邊境沖突,後演化成為關東軍對蘇聯紅軍的正面對決。朱可夫指揮六個旅七萬名蘇聯遠東軍,以機械化部隊擊敗兩個師團約四萬名關東軍。一萬八千名日軍戰死或受傷。日本全國震動,平沼內閣請辭。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及參謀長磯谷廉介被撤職。
1942年,太平洋戰爭開始後,關東軍主力逐漸被抽調至太平洋戰缐。在1943年戰況逆轉後,不少關東軍在太平洋的島嶼上被殲滅。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東北,關東軍被擊斃八萬三千人,被俘五十九萬四千人。戰後,餘下的關東軍官兵作為俘虜被送到西伯利亞從事強制勞動。
【歷史】
侵略中國的急先鋒
1904年,日本出兵入侵中國東北挑起了日俄戰爭。經過一年多廝殺,日本獲勝。長期覬覦我國東北土地的日本侵略者,借口保護南滿鐵路權益,專門成立了一支所謂的「滿鐵」守備隊,另外還留駐南滿一個師團。兩部兵力大約兩萬人,歸屬關東總督指揮。當時日本在其控制的東北地區設置了「關東州」,所以這支部隊也稱為「關東軍」。由此,關東軍便開始了盤踞東北長達40年之久的罪惡行徑。
1919年,為提升關東軍地位,日本撤銷了關東都督府,設立了許可權較小的關東廳,並在關東都督府陸軍部的基礎上組建了關東軍司令部,統帥駐扎在中國東北的日軍各部。關東軍從此直接受日本天皇指揮,獨立性大大增強。
1931年9月18日,日本悍然發動「九一八」事變。磨刀霍霍的關東軍借機從南滿鐵路屬地沖出,一天內便佔領沈陽、長春、遼陽等城市。與此同時,關東軍開始急速增加兵力:1931年關東軍僅有3個師團,1932年達到6個,1933—1936年保持5個師團的兵力,1937年達到7個,1938年9個,1939年11個,1940年12個。1941年七八月間,為了配合納粹德國對蘇聯的進攻,關東軍接連組織以蘇聯為目標的特別大演習,並再次調集大量部隊囤積東北。到日本偷襲珍珠港前,關東軍的總兵力已經達到31個師團,人數上升到85萬人,號稱百萬。
太平洋戰場的炮灰
眼看德國進攻蘇聯受挫,日本十分忌憚,不敢貿然進攻蘇聯。趁英法等國忙於歐洲和非洲戰事,無力東顧之機,日本人決定先發動太平洋戰爭。關東軍於是奉命南下。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挑起太平洋戰爭。次年6月,日軍在中途島海戰中遭到慘敗,被迫停止了戰略進攻,轉而採取守勢。關東軍也不再敢主動挑起事端。1942年下半年,日本《陸軍綜合作戰方案》專門指示關東軍,要「防止對蘇發生戰爭,維持北方靜謐狀態」,但仍在繼續擴充關東軍力量。1942年10月,日本將關東軍司令部升格為關東軍總司令部,增設兩個方面軍司令部和裝甲軍、關東防衛軍司令部以及第2航空軍司令部。
從1943年下半年起,為挽回太平洋戰場的頹勢,日本大本營開始陸續從關東軍抽調兵力增援太平洋戰場,指望這支「精銳之師」能夠挽救自己失敗的命運。1945年1月,大本營又從關東軍抽調13個師團和一支特設的具有高度機械化的常備兵團赴太平洋戰場。可是,關東軍不但沒能扭轉太平洋戰爭的敗局,反而白白充當了對美作戰的炮灰。4月初,美軍攻佔沖繩島,並對日本本土開始空襲,日本不得不集中兵力進行本土決戰的准備,為此又從關東軍抽走7個師團,並將關東軍儲備的近1/3的戰略物資以及大批人員調回國內。
1945年5月初,德國無條件投降後,蘇聯的視線逐漸轉向遠東地區。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東北各抗日武裝也不斷打擊和消滅日軍力量。關東軍只好重新擴充力量,進行備戰。為此,關東軍將在東北的25萬退伍的日本軍人重新徵集,並編成8個師團、7個混成旅團、1個坦克兵團和5個炮兵聯隊,作為臨時部署兵力的補充。經過迅速補充,關東軍兵力一舉達到24個師團,約70萬人。關東軍兵力的增加只是一種表面的膨脹,武器裝備和戰斗素養僅僅相當於以前的8個半師團。特別是由於日本在各個戰場連遭慘敗,士氣低落,關東軍往日的威風已經不復存在。
成為逃跑兵團
歐洲戰事結束後,蘇軍開始騰出手來對付關東軍。1945年8月8日蘇聯向日本宣戰。此刻,蘇軍元帥華西列夫斯基指揮的150萬重兵已經利用夜幕掩護在中蘇邊境展開。9日凌晨,蘇軍突然從三個方向同時向日軍發起了強大的突擊行動。拂曉,蘇軍幾乎在所有方向上跨過了國界,強渡了額爾古納河、黑龍江和烏蘇里江,分別從後貝加爾、黑龍江沿岸和濱海地區進入了中國東北境內,在5000公里的正面戰場上展開了強有力的攻擊。9日,毛澤東主席也發表了《對日寇的最後一戰》的聲明,配合蘇軍的進攻行動。
盡管關東軍早有對蘇作戰的准備,甚至一度還拉出與蘇軍決戰的架勢,但是,由於關東軍設想決戰的時刻是1946年,不僅未能偵察到蘇軍的實力,甚至連蘇聯正式對日宣戰的消息,他們也沒能提前得到。在蘇軍的強大攻勢下,關東軍精心布設的陣線很快就土崩瓦解,總司令部慌忙決定放棄「新京」(長春),固守通化,並指令偽滿洲國皇帝溥儀隨總司令部遷往通化,企圖在通化一帶與蘇軍決戰。此時的關東軍官兵已經完全沒有了鬥志,紛紛逃命。原來設想的大決戰竟然化為一場拚命的追逃游戲。蘇軍各個方面軍的作戰行動都進展順利。特別是由克拉夫欽科上將指揮的近衛坦克第六集團軍在大興安嶺的突擊行動收到了奇效,在不到一周時間已前突到東北中部地區,創造了一個奇跡。關東軍從此一蹶不振。
難逃滅亡
8月10日,日本大本營下達命令,指示關東軍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可以放棄滿洲,退守朝鮮。但長期以日軍「王牌」自居的關東軍為了維護自己「皇軍之花」的臉面,仍然負隅頑抗,不肯投降。可是,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姿態並不能重新喚起日本的士氣。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公開宣布投降。但驕橫的關東軍借口沒有收到日軍大本營的停戰命令,仍然繼續抵抗。到17日,除海拉爾、虎頭和東寧等少數築壘地域的殘余日軍仍在頑抗外,關東軍已經完全喪失了抵抗能力。眼看敗局已定,關東軍最後一任總司令山田乙三大將終於向蘇軍提出了停戰談判的請求。
8月19日中午,蘇軍阿爾捷緬科上校率5名軍官、6名士兵組成的軍使團,在9架殲擊機護航下到達長春機場與日軍進行談判。迫於壓力,山田乙三向蘇軍代表交出了象徵指揮權的軍刀,宣布自己和部屬成為蘇軍俘虜。此次戰役中,關東軍損失約67.7萬人,其中8.3萬人被擊斃,59.4萬人投降,而蘇軍僅傷亡3.2萬人。
不僅如此,那些靠關東軍發家的日本高級戰犯大都也沒有逃脫正義的審判。曾任關東軍憲兵司令、參謀長的東條英機,曾任關東軍副參謀長、參謀長的板垣征四郎,曾任關東軍參謀長的木村兵太郎,曾供職於關東軍司令部、後任第7方面軍總司令的土肥原賢二,曾供職於關東軍司令部、後任第14方面軍參謀長的武藤章,均被送上了絞刑架。其他一些臭名昭著、惡貫滿盈的關東軍將領要麼受到懲罰,要麼背著千古罵名苟且偷生。
伯力審判
1949年12月25~30日,蘇聯濱海軍區軍事法庭在伯力(哈巴羅夫斯克)對研製和使用細菌武器的日本戰犯前關東軍總司令山田乙三、醫務處長隆二、獸醫處長高橋隆篤等12人進行的公開審判。
1931年日本侵佔中國東北後,在關東軍成立了代號為「東鄉部隊」的細菌試驗室。1935年至1936年間擴建為「關東軍防禦給水部」和「關東軍獸疫預防部」兩個研製細菌武器的機構。1941年改名為第七三一部隊和第一○○部隊。以後,在中國的華中和華南又組建了代號為「波」字、「榮」字兩支細菌部隊。在審判中被告供認:為了准備並實施細菌戰,他們培養了大量的鼠疫、霍亂等烈性傳染病細菌,研製細菌武器。在研製過程中,慘無人道地用中國人、蘇聯人和戰俘進行實驗,慘遭殺害的不下3000人。並於1939年在哈拉哈河地區對蘇蒙軍隊作戰期間,1940年、1941年在中國寧波、常德等地,使用了細菌武器。上述罪行嚴重違反了1925年《日內瓦議定書》關於禁止使用細菌武器的國際公約。根據被告犯罪事實,法庭判處山田乙三有期徒刑25年,對其餘11名戰犯分別判處有期徒刑2~25年。
2. 侵華日軍有幾個軍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按照其侵略中國的基本國策,不斷擴充軍隊,到1937年上半年,其總兵力已達25萬人。分布概況是: (一)、日本國內:共11個師團,1個航空兵團。番號如下: 近衛師團,第3、5、6、7、8、9(1937年5月由中國東北調回)、10、11、14、16師團;第1、2、4、12師團留守部隊(上述各師駐扎中國東北地區)。 航空兵團(司令部設東京,轄第1、2、3飛行團)。 (二)、中國東北地區 關東軍(司令部設長春),下轄4個師團、2個獨立混成旅團、5個獨立守備隊、1個騎兵集團、1個騎兵旅團、1個飛行集團。其番號是:第1、2、4、12師團,獨立混成第1、11旅團,第1、2、3、4、5獨立守備隊; 騎兵集團(轄騎兵第1、4旅團); 騎兵第3旅團; 關東軍飛行集團(轄第10、11、12、15、16聯隊)。 (關東軍各師團,由於在國內留下留守部隊,故編制校國內常設師團略小。計每師團編步兵旅團2,騎兵聯隊、野炮兵聯隊、工兵聯隊、通信隊、輕重隊各1,定額為10583人) (三)、中國平津地區 駐中國平律地區的日軍,編制上稱「中國駐屯軍」,1936年6月以前,其兵力為1771人。1936年4月17日,日本廣田內閣召開會議,決定加強中國駐軍。4月18日重新確定中國駐屯軍的編制,井把以前的一年輪換制改為永久駐防制。 按照新的編制,換防部隊從5月下旬由日本出發,6月上旬在中國登陸,並完成改編。改編後,中國駐屯軍以田代皖一郎中將任司令官,橋本群少將任參謀長,司令部設天津,兵力為5774人。下轄: 中國駐屯步兵旅團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司令部設北平(今北京).下轄:步兵第1聯隊(欠第2大隊、第1小隊,聯隊長牟田口廉大佐,駐北平)、步兵第2聯隊(欠第3大隊、第3小隊,聯隊長萱島高大佐,駐天津)。坦克隊隊長福田峰雄大佐,駐天津。騎兵隊隊長野口飲—少佐,駐天津。炮兵聯隊聯隊長鈴木率道大佐,駐天津)。工兵隊。通信隊、氏院、倉庫等。 中國駐屯軍除駐上述地區外,尚有部分兵力駐通州、豐台、唐山、灤州、昌黎、秦皇島、山海關等地。 (四)、朝鮮軍(司令部設漢城),下轄:第19、20師團。 (五)、台灣軍(司令部設台北),下轄:台灣守備隊(轄步兵第1、2聯隊、基隆、馬公重炮聯隊、台灣高射炮隊。) 三、七.七事變至1937年底侵華日軍的變化
3. 日本 侵華 部隊 除了 關東軍 還有 哪些
隨著戰事的變化,一直有調整和變化。1945年,除了關東軍外,還有在華北的華北方面軍、在湘鄂贛等地的第六方面軍(包括侵華日軍第十一軍和第二十軍等部隊),在江浙等地的第十三軍、第六軍,在兩廣及香港地區的第二十三軍和日本海軍中國方面艦隊。
4. 日本侵華戰爭期間除731細菌部隊外的詳細資料
日本有七大細菌戰部隊,分別是:
1. 在日本東京的陸軍軍醫學校細菌武器研究室。
2. 在哈爾濱的關東軍659部隊,其設於哈爾濱平房區的本部稱731部隊
3. 在長春的關東軍100部隊
4. 在北京的北支甲1855部隊
5. 設於南京的榮字1644部隊
6. 在廣州的波字8604部隊
7. 在新加坡的岡字9420部隊
日本細菌部隊在中國境內有五大部隊,63個支隊。
1.陸軍軍醫學校細菌武器研究室
設立於日本東京陸軍軍醫學校,位於日本東京新宿,對外稱防疫研究室。1997年新宿曾出土很多殘缺不全的頭顱等人骨,相信曾遭受人為切割。
2.關東軍659部隊
本部設於哈爾濱平房區,對外稱關東軍隊防疫給水部,其本部稱為731部隊
731部隊是舊日本軍(關東軍)防疫給水本部的別名。該單位由石井四郎所領導,因此也稱之為「石井部隊」。731部隊也是在抗日戰爭(1937-1945)和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侵華日軍從事生物戰細菌戰研究和人體試驗相關研究的秘密軍事醫療部隊的代稱。
731部隊偽裝成一個水凈化部隊。731部隊把基地建在中國東北哈爾濱附近的平房區,這一區域當時是傀儡政權滿洲國的一部分。一些研究者認為超過10,000名中國人,朝鮮人,以及聯軍戰俘在731部隊的試驗中被害, 但是對於數量的多少還存在爭議。
731部隊行徑只是大日本帝國陸軍在佔領滿洲期間(從1931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1945年)犯下的許多戰爭罪行之一,在這期間,1500萬中國人,朝鮮人,菲律賓人,印度尼西亞人,緬甸人的平民,太平洋島上居民和聯軍俘虜被殺害。
3.關東軍100部隊
本部設於長春的,對外稱關東軍獸疫預防部,下設2630部隊等。負責人高橋隆篤獸醫中將和松有次郎獸醫少將
4.北支甲1855部隊
本部設在北京的天壇公園西門南側的神樂署,原國民黨中央防疫處所在地,對外稱華北派遣軍防疫給水部,後稱第151兵站醫院,也被稱為西村部隊。
1855部隊部長初為黑江,後為菊池齊。1939年,西村英二繼任。下設三個課:
* 第1課設於協和醫學院,從事細菌(生物)戰劑的研究
* 第2課設於天壇公園西門南側,從事細菌生產。
* 第3課設於北海旁北京圖書館西原北平靜生生物調查所和北平社會調查所,為細菌武器研究所
此外,在濟南、天津、太原、青島、鄭州、開封、郾城派駐支隊等。
5.榮字1644部隊
本部設於南京中山東路原南京陸軍中央醫院,對外稱華東派遣軍防疫給水部/中支那防疫給水部,又稱「多摩部隊」。部隊長為桔田武夫中佐,副部隊長兼研究課長為小林賢二少佐。下設7個課。榮字1644部隊在上海、南京、岳陽、荊門、宜昌等地派駐12個支隊
6.波字8604部隊
本部設於廣州原百子路中山大學醫學院內, 對外稱華南派遣軍防疫給水部。是日軍在中國南部的一支重要細菌戰部隊。部隊長先後為田中嚴大佐、佐佐木高行、佐藤俊二、龜澤鹿郎。下設6個課:
* 總務課,課長熊倉少佐
* 細菌研究課,課長溝口少佐
* 防疫給水課,課長江口少佐
* 傳染病治療課,課長小口少佐
* 鼠疫培養和病體解剖課,課長渡邊少佐
* 器材供應課
7.岡字9420部隊
本部設於新加坡,對外稱南方防疫給水部
5. 侵華日軍的多摩部隊是一支什麼樣的部隊
和731一樣,只不過在南京
1939年4月18日,日本細菌戰犯石井四郎親自建立起這支番號為南京榮字1644部隊,對外公開名稱是「中支那防疫給水部」,又稱「多摩部隊」,它是同時期建立的華北、華中和華南三大細菌部隊之一。它還在上海、蘇州、常州等地設立了12個分部,總人數定員為1500人,直屬於日本陸軍參謀本部第九所登戶研究所密謀暗殺部隊。其本部位於南京中山東路305號原南京中央陸軍醫院(現為南京軍區總醫院),為6層樓高的基地主樓,有部隊司令官的辦公室和各個行政管理的辦公室。在主樓後面,一幢4層高的大樓為副樓,原是中央衛生實驗院,細菌戰研究和活人試驗都在這里進行。還有設立在中山東路、小營路(今龍蟠中路西側、北京東路以南)和九華山附近的秘密的細菌培植、活人解剖、毒氣試驗的殺人基地。
6. 日本人在侵略中國時為什麼要稱皇軍或太軍
1、皇軍是舊日本帝國軍的自稱(當時有皇軍、帝國軍、帝國陸海軍、大日本軍等稱呼),即天皇統領下的軍隊。由於是天皇統領,故該國軍隊稱為皇軍。組建於1868年,解散於1945年;最高統帥為日本天皇,由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海軍軍令部直接指揮。直到日本軍在戰敗後解散為止,日本都沒有成立獨立的空軍,陸軍與海軍擁有各自的空中武力部隊,這點和美國在1947年成立獨立空軍之前的情況相似。
2、太君是在以中國抗日戰爭為背景的藝術作品中,與日軍合作的中國軍人(偽軍)和翻譯官員(通常被稱為「漢奸」),對日本軍人尤其是軍官稱呼。另一個關聯詞彙是「鬼子」,以及「日本鬼子」。
關於「太君」這個詞義的由來,尚未有發現官方辭書記載。可能的詞源是日語的「大君」(Taikun),「大」字在日語有時讀若「太」,因此中國民眾可能將其誤作「太君」。其引入英語成為tycoon(可參考《美國傳統詞典》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大君(tycoon)」是日本幕府將軍對外國人的自稱。歷史上「大君」曾指代日本國的君主「大君」一詞來源於《易經》。
7. 參與攻佔南京的侵華日軍是哪個部隊後果如何
這支日軍先頭部隊當屬侵華日軍第16師團,南京淪陷後,第十六師團在南京駐扎到1938年1月22日,此後,日軍第十一師團步兵第十旅團(天谷支隊)接替第十六師團步兵第三十旅團,擔任南京的警備任務。第十六師團由海路開往大連,重新編入日軍華北方面軍第二軍戰斗序列,後又被編入華中派遣軍戰斗序列。1938年7月,中島今朝吾升任駐扎在滿洲的日軍第四軍司令官,由藤江惠輔(中將)繼任第十六師團長。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十六師團被編入進攻菲律賓的本間雅晴中將統帥的日軍第十四軍,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討伐戰,之後在菲律賓駐守。
1944年夏秋,為加速太平洋戰爭的進程,麥克阿瑟決定率部奪取菲律賓,而日軍准備在菲律賓與美軍決一死戰。作為第十四軍主力的第十六師團駐守在萊特島。10月,美軍在萊特島東岸登陸,向第十六師團發起攻擊。第十六師團雖然被分割孤立於數個地區,但其利用堅固的工事與美軍殊死決戰。月底,日軍第一、第二十六師團和第六十八旅團等部先後增援萊特島,並使用「神風」自殺飛機攻擊美軍艦船,戰局一度呈膠著狀態。為此,麥克阿瑟提出以兩面夾擊的方式佔領奧莫克港,從背後分割日軍。這一方案成功實施,日軍第十六師團大部分被圍殲,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進行游擊戰。日軍士兵以同伴屍體為食的情形就是發生於此。第十六師團殘部在熱帶雨林中飽受飢餓、瘧疾、脫水的折磨,大部在恐懼與無助中死亡,少數人組成自殺隊逃進深山,直到日本投降才放下武器。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的資料,萊特島之戰,第十六師團共有13158人戰死,倖存者僅620人。這支曾沾滿中國人民鮮血,尤其是南京人民鮮血的日軍所謂「精銳」部隊,最終走向了滅亡。而南京大屠殺的元兇之一中島今朝吾,於1945年10月28日因尿毒症和肝硬化病死,逃脫了戰後對日本戰犯的正義審判。
8. 日本侵略中國南京是那個部隊守城
南京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副司令:羅卓英、劉興
第2軍團軍團長(第41、第48師):徐源泉
第66軍軍長(第159、第160師):葉肇
第71軍軍長(第87師):王敬久
第72軍軍長(第88師):孫元良
第74軍軍長(第51、第58師):俞濟時
第78軍軍長(第36師):宋希濂
教導總隊總隊長(3個旅):桂永清
第103師師長:何知重
第112師師長:霍守義
憲兵部隊憲兵司令(4個團):蕭山令
此外,還有江寧要塞部隊、炮兵部隊、特務隊等。
南京城陷落後才大規模爆發的屠殺,大屠殺發生後南京沒有進行抵抗的軍隊,只是發生過一些市民的零星抵抗,至於軍隊,都在下關草鞋峽繳槍投降了,草鞋峽被屠殺數萬軍民中就包括五萬俘虜。
9. 日本二戰侵略中國東北的軍隊為什麼叫關東軍
日本關東軍(Japan』s Kwantung Army)是日本陸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因侵駐中國東北的金縣、大連地區的「關東州」而得名。
10. 日本侵華戰爭中,著名軍隊有什麼
小日本侵華戰爭時的編制抗日戰爭中侵華日軍序列
「七七事變」後侵華日軍系列
一、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序列(1937年8月31日)
司令官:寺內壽一大將
參謀長:岡部直三郎少將
司令部駐天津,次年1月移北平,總兵力約37萬人。
第一軍:司令官 香月清司中將,轄第六師團、第十四師團、第二十師團
第二軍:司令官 西尾壽造中將,轄第十師團、第十六師團、第一0八師團
方面軍直轄第五師團、第一0九師團、中國駐屯混成旅團、臨時航空兵團等
二、侵華日軍「上海派遣軍」序列(1937年8月15日-10月)
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將
參謀長:飯詔守少將
司令官駐上海。
第三師團:師團長 藤田進中將
第十一師團:師團長 山室宗武中將
第九師團:師團長 吉住良輔中將
第一0一師團:師團長 伊東正喜中將
第十三師團:師團長 狄洲立兵中將
第十軍:司令官 柳川平助中將,轄第六師團(由華北調來)、第十八師團、第一一四師團
1937年11月12日日軍攻佔上海後,「上海派遣軍」改為「華中方面軍」;12月13日攻佔南京後,司令部移至南京。
三、「關東軍」序列
司令官:植天謙吉大將
參謀長:東條英機中將
司令部駐長春。
第一師團:師團長 河村恭輔中將
第二師團:師團長 岡村寧次中將
第四師團:師團長 松井命中將
第十二師團:師團長 山天乙三中將
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十一旅團等
四、「台灣軍」序列
五、侵華日軍艦隊序列
第二艦隊(1937年7月28日編成)
司令官 吉田善吾中將
「中國方面艦隊」(1937年10月20日編成)
司令官 長谷川清中將
第三艦隊 司令官 長谷川清中將兼
第四艦隊 司令官 豐田富武中將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侵華日軍序列
一、「中國派遣軍」序列(1945年8月)
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大將
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
華北方面軍
司令官:根本博中將
參謀長:高橋坦中將
第一軍:司令官 澄田賚四郎中將;轄第一一四師團、獨立混成第一旅團、獨立步兵第六旅團、第十四旅團
第十二軍:司令官 鷹森孝中將;轄第一一0師團、第一一五師團、騎兵第四旅團等
第四十三軍:司令官 細川忠康中將;轄第四十七師團、獨立混成第五旅團、獨立步兵第一旅團等
方面軍直轄坦克第三師團,獨立混成第一、八、九旅團,獨立步兵第二旅團等
第六方面軍
司令官:岡部直三郎大將
參謀長:中山貞武少將
第十一軍:司令官 笠原幸雄中將;轄第五十八師團,獨立混成第二十二、八十八旅團
第二十軍:司令官 板西一良中將;轄第六十四、六十八、一一六師團,獨立混成第八十一、八十二、八十六、八十七旅團
方面軍直轄第一三二師團,獨立混成第十七、八十三、八十四、八十五旅團,獨立步兵第五、七、十一、十二旅團
第六軍:司令官 十川次郎中將;轄第七十、一三三師團、獨立混成第六十二、八十九、九十一旅團
第十三軍:司令官 松井太久郎中將;轄第六十、六十一、六十五、六十九、一0一師團,獨立混成第九十、九十二旅團,獨立步兵第六旅團
第二十三軍兼香港佔領地總督部:司令官 田中久一中將;轄第一0四、一二九、一三0師團,獨立混成第二十三旅團、獨立步兵第八、十三旅團
「中國派遣軍」直轄第三、十三、二十七、三十四、四十、一三一師團,第十三飛行師團
以上「中國派遣軍」共105萬人。
二、第十方面軍(1944年9月,「台灣軍」改稱第十方面軍)序列
司令官:安藤利吉大將
參謀長:諫山春樹中將
第三十二軍:司令官 牛島滿中將;轄第二十四、二十八、六十二師團,獨立混成第四十四、四十五、五十九、六十旅團
方面軍直轄第九、十二、五十、六十六、七十一師團,獨立混成地七十五、七十六、一00、一0二、一0三、一一二、六十一旅團,第八飛行師團
以上第十方面軍共約12.8萬人。
三、「中國方面艦隊」序列(1945年8月)
長官:福天良三中將
參謀長:左近充尚正少將
第二遣華艦隊:長官 藤田類太郎中將
香港、廈門、上海、青島、長江等特別根據地隊
以上「中國方面艦隊」共約6.3萬人。
四、「關東軍」序列
總司令官:山田乙三大將
總參謀長:秦彥三郎中將
第一方面軍
司令官:喜多誠一大將
參謀長:櫻井鐐三中將
第三軍:司令官 村上啟作中將;轄第七十九、一一二、一二七、一二八師團,機動第一旅團,獨立混成第一三二旅團
第五軍:司令官 清水規部中將;轄第一二四、一二六、一三五師團等
方面軍直轄地一三四、一二二、一三九師團
第三方面軍
司令官:後宮諄大將
參謀長:大坪一馬少將
第三十軍:司令官 飯田祥二郎中將;轄第三十九、一二五、一三八、一四八師團
第四十四軍:司令官 本鄉義夫中將;轄第六十三、一0七、一一七師團,獨立坦克第九旅團
方面軍直轄一0八、一三六師團。獨立混成第七十九、一三0、一三四旅團,獨立坦克地一旅團
第四軍:司令官 上村干男中將;轄第一一九、一二三、一四九師團,獨立混成地八十、一三一、一三五、一三六旅團
第三十四軍:司令官 櫛淵鍹一中將;轄第五十九、一三七師團,獨立混成第五十三、一三三旅團等
在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日句168個步兵師團。其中分布在中國戰場53個師團:華北地區5個,華中18個,華南3個,東北22個,台灣5個;占其師團總數的百分之三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