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小泉首相為什麼下台
『壹』 小泉純一郎卸任了
早就下來了 繼任首相:安倍晉三 2006年9月20日就任 現任首相: 麻生太郎(あそうたろう,1940年9月20日—),日本首相。在小泉純一郎執政再改造內閣時期,時任外務大臣。「士志之會」的成員。綽號為築豊王子。 麻生1940年出生,外祖父是日本著名政治家、自民黨創始人之一吉田茂,父親麻生太賀吉是自民黨眾議員。他的岳父是前首相、自民黨第二代領導人之一的鈴木善幸。 1963年,麻生畢業於日本學習院大學政治經濟學部,1963年至1966年曾在美國斯坦福大學和英國倫敦大學留學。之後,他進入麻生產業株式會社工作,1973年至1979年任麻生水泥株式會社社長。1976年,他還作為日本射擊運動員,參加了蒙特利爾奧運會。 1979年,麻生首次當選為眾議員。1988年起,他歷任文部省政務次官、眾議院外務委員會委員長、自民黨副幹事長等職。1996年11月至1997年9月,他出任國務大臣、經濟企劃廳長官。2001年1月至4月,他出任國務大臣,負責經濟財政政策。2003年9月22日,他出任總務大臣, 2005年10月31日改任外務大臣。2007年8月27日,時任首相安倍晉三在改組內閣前確定了自民黨新領導層人選,麻生改任自民黨幹事長,當年9月24日去職。2008年8月1日,他再次出任自民黨幹事長。9月22日,麻生在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當選為自民黨新任總裁。 在國內經濟和民生問題上,麻生強調恢復國內經濟和消除國民不安,主張積極增加政府開支刺激經濟的做法,反對提高消費稅。在與民生密切相關的社會保障方面,他主張實現「中等福利中等負擔」的社會保障體系。在外交和安保方面,他主張將日美同盟放在日本最優先的地位。 麻生已婚,有兩個孩子。 麻生太郎是日本現任內閣的著名鷹派人物,早年,未從政前,就經常發表較激進的日本右派言論,不過仍獲得部分日本民眾的認可。另一方面,其在公開場合多次美化二戰日本的侵略歷史,質疑並否定南京大屠殺,讓他在日後擔任內閣成員後,多次遭到被迫辭職的結果。這也使得中國和韓國民眾大多都他持反感態度。 另外,麻生本人亦是一個漫畫迷,一直保持著每周閱讀至少20本漫畫周刊的習慣。因此獲得了不少年輕選民的選票。最近發表的有關漫畫外交的言論相信也與此有關。在2ch(日本人氣論壇)曾有人說發現麻生於羽田空港閱讀漫畫《薔薇少女》是著名的水銀黨黨員(但真偽不明,其本人亦無記憶),因此於網上引起話題,並被部分人稱為「薔薇麻生(ローゼン麻生)」、「薔薇閣下(ローゼン閣下)」。2007年11月14日,「薔薇麻生(ローゼン麻生)」一詞更被收錄於日本新語辭典《現代用語的基礎知識(現代用語の基礎知識)》
『貳』 日本首相突然辭職的原因是什麼拜託各位大神
日本首相福田突然辭職,消息在預料中,也在預料外。預料之中是指福田今年下半年支持率走低,最低時只有20%左右。一般支持率低於30%就到了警戒線,福田下台是早晚的事。只是1日晚上突然辭職,讓人感到有點意外。福田最終也沒能撐過一年。 最近20多年來,日本首相除了小泉安居相位達五年多外,絕大多數的首相都很「短命」。最短的如宇野宗佑和羽田孜,執政時間只有3個月。日本頻繁「換相」有多方面原因。 首先,與日本的政治體制有關。日本首相的任期較短,干滿一屆也才3年。1993年以後,日本政治體制發生了變化,自民黨一黨獨大的「55年體制」崩潰,在野黨勢力不斷壯大。目前,由於日本新政治體制還沒形成,所以政局不穩定,這是日本頻繁「換相」的主要原因。 其次,與日本經濟體制有關。日本經濟在經歷了「迷失的十年」以後,進入新波動期。按理說,日本作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就經濟本身來說,其穩定性和規避風險的能力雖不如美國,但危機承受能力和應付能力,仍是不能低估的。關鍵之一是,日本民族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過強,日元一升值,日本立刻就恐惶,頗有國將不國,民族危亡之虞,今年經濟出現下滑趨勢,政府一直沒有有效的經濟對策。 第三,受到了國內外形勢的影響。在全球化時代,大國局勢可能對日本政局產生影響,國際形勢對日本政局有間接作用。比如,福田在外交方面——比如亞洲政策使他加分不少,但內政方面(比如經濟改革、養老金改革和減少貧富差距方面)措施不力,卻是迫使他下台的直接原因。
麻煩採納,謝謝!
『叄』 日本小泉首相下台後,新當選首相為什麼都很短命
小泉可以說在內政方面做的不錯,日本民眾並不關心外交。只要他對老百姓好就支持他,安倍、福田雖在外交上有所建樹,但在日本人民最關心的內政特別是物價、福利、養老金等方面無所作為,甚至使經濟出現倒退。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究其原因還是由於日本的政治體制不健全造成的。日本首相並不是由選民直選,而是在黨內產生,這就形成了日本政界的「55體制」。依在下個人見解日本首相經常輪換有以下原因。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現日本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黨總裁即為首相。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主要因為「考試」太多,哪一場「考試」沒通過都會有倒台的危險。
1.眾議院選舉失利(別說是首相職位連執政黨的地位都保不住,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因此倒台,自民黨也喪失了50多年來執政黨地位。)
2.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眾議院可以再次通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否決參議院,但會使決議的通過耗費很長時間。如果參院由在野黨領導那麼會直接威脅執政黨地位,況且如日本銀行行長等職務必須經兩院同時贊成。(2007年安倍晉三首相的辭職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參院選舉失利。)
3.《日本國憲法》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的任期作明文規定,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下任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4.國會兩院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或辭職。(日本首相因此辭職的不多,不過今年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就是因此辭職的。)
5.國會兩院通過問責案,對首相任職內的一些舉措提出質疑(福田首相辭職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通過了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一些重大決議案未獲國會通過,如財政預算等。(二戰後至93年一直由自民黨控制眾議院,類似案例在下未知)
7.內閣大臣或身邊閣僚出現某種問題(如鈴木善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等任內的內閣大臣紛紛出現政治獻金問題,口無遮攔問題,安倍首相任內這樣的問題最嚴重)
8.首相本人出現問題(田中角榮首相因「洛克希德受賄案」而辭職並入獄)
9.國民支持膟過低(安倍首相、福田首相、竹下首相等)
10.一些政府決策遭國民嚴重反對(岸信介首相因「舊金山和約」遭民眾嚴重反對而辭職)
11.派閥斗爭嚴重,日本首相並不是國民最喜歡的人和最有才能最有領導能力的人出任,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這個總裁一般也都是黨內各派閥都能夠接受的人選。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三木武夫首相、竹下登首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12.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首相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首相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
13.日本國民較為注重個人魅力,喜歡有特點的領導人(如小泉雖政績不佳特別是外交,但人氣頗高)
14.日本政界領導人背後均有大企業、大財閥支持,如各大財閥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也會影響政局動盪。
福田首相辭職原因依在下之愚見有以下幾點:
1.在野黨控制參院阻礙一些決議通過。
2.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無得力措施。
3.政府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說話言辭方面欠妥,丑聞頻出。
4.參議院通過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政府財政拮據不得不加大稅收,引起國民不滿。
7.民眾認為福利過低(當然,日本的福利要比中國高出幾十倍)
當然還有一條在下認為,福田首相已72歲高齡不適合任首相一職。他在上任伊始曾說:「我年事已高不適合出任內閣總理一職,但現今黨和國家處於為難當中,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大部分中國人關心日本政局走向,無非是關注中日關系今後的發展前景,新首相今後的對華政策。麻生從他以前的言行來看有很深的鷹派背景,但他今後還會延續福田外交的部分理念。麻生雖然曾公開表示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主張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等被人們稱為「大嘴麻生」。但他在12日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當選將繼續改善對華關系,發展中日友好是一種手段,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我將繼續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22日他在當選總裁後再次闡述對華關系時表示:「日中友好是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一種手段,有利於雙方的國家利益。」在競選演講中他也曾說:「以前發表的言論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今後將及時閉嘴。」26日他在「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發言時表示:「日本今後將繼續加強與中國的互惠與互益發展日中友好。」就在昨天他在國會參議院接受議員質詢時表示:「將慎重對待歷史問題,繼承村山談話和小泉首相對戰爭受害者道歉的談話的精神,推動與中國的戰略互惠關系。」總之,今後麻生太郎身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日本的國家整體,他必然會慎重行事。安倍晉三在未當首相前應該說比小泉還「右」但上任後第一件事竟然是訪問中國,任內也沒有參拜過靖國神社,但他在上任前與卸任後都去了(今年8月15日)。不管麻生個人對華感情如何,但今後他必然會從國家總體利益出發,畢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然他今後不會向福田首相在任時如此「親華」,但大方向不會有重大調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強硬一些,今後在雙方的談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難度。國家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無論是誰上台都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加強中日關系。當然我們希望麻生能夠像福田首相一樣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展,在此在下也對福田康夫首相任職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1年間對中日關系有好向前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高度贊賞。今年8月15日前夕有記者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是否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他說:「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權利,但我們應該考錄到自己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我在以前任外相期間沒有去參拜過。」今後政策上會有一些調整但總體方向不會改變,無論首相是誰,即便是小泉在任他也會在靖國神社等問題上三思而後行的。雙方和則兩利,敵則兩害,對立甚至戰爭不利於任何一方,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都應該認識到這個淺而易見的道理。日本現在內政方面危機重重,誰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煩。中國現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過激舉動」那勢必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一些大財閥的在華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那些老闆們想必不會讓這些政治家好過吧!中日關系向友好方向發展,這是大勢所趨的歷史必然,並不是某個人所能決定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必將不斷向前發展並上升更高層次!
建議閣下參考以下資料:
《日本首相列傳》《日本政治與外交》《日本國會與政治》等
有關網站:
日本內閣府官方網www.cao.go.jp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官網www.cn.emb-japan.go.jp
日本政府官網nettv.gov-online.go.jp
日本首相官邸(泳添町)官網www.kantei.go.jp
『肆』 日本首相的任期是5年,但為什麼首相頻頻更換
22年來,日本換了16個首相。這樣「短命」的政治數據讓西方盟友都感到驚異。日本上世紀60年代換了兩次首相,70年代換了4個,90年代花了7個。
有分析認為,日本民眾對領導人能要求過於「苛刻」和「高標准」,並不現實,這也是導致日本「內閣短命」的重要原因。日本國內對近來四位任期僅一年左右的首相所做的民調,他們支持率偏低的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領導能力不足」 。 對許多日本民眾來說,他們要的是有「霸氣」的首相,而不是這個首相的政策如何。實際上,有分析稱,日本目前存在的一些困局,有些是小泉時代留下來的,但由於當時小泉的「強硬」,他反而成了近些年來唯一干滿5年的首相。
『伍』 日本首相為什麼換的那麼頻。
6月2日下午,菅直人內閣不信任案在國會眾議院表決結果遭否決。在國會召開前一個小時,民主黨召開了黨代議士會,菅直人在會上表明自己將在結束東日本大地震的災後重建應對後辭職。圖為 8月26日中午,日本首相菅直人正式宣布辭職,這也意味著他成為2006年9月小泉純一郎下台以來,第六位下台的首相。雖然他成為後小泉時代五位首相中最長命的,但總共的執政時間也不過區區的14個月。 支持率創新低,菅直人因地震延長執政 自去年6月接替鳩山由紀夫出任日本首相以來,菅直人內閣在去年夏天的參院選舉中慘敗,面臨在野黨占據參院多數議席的「扭曲國會」局面,施政嚴重受阻。 菅直人在三月份就曾面臨內憂外困,但由於日本發生大地震,給了他重新表現的機會。但日本政府針對東日本大地震及東電福島第一核電站事故的處置工作備受指責,最終加快了菅內閣下台的步伐。民調顯示,菅直人內閣的支持率則從7月底的17.1%跌至15.8%,再次創下新低。 菅直人也成為日本近年來少有的,任期內沒能正式訪問美國和中國的日本首相。 日本政壇頻繁更迭,首相下台原因迥異 在小泉之後,日本首相頻繁換人,走馬燈一般。其中安倍晉三當了12個月的首相,福田康夫在職11個月,麻生太郎也堅持了11個月,鳩山由紀夫最少,只當了9個月的首相。菅直人辭職後,他的在任時間超過14個月,已經是五年來「最長命」的首相。不過,且不說卡扎菲這種在職42年的政壇常青樹,就是比歐美等國動輒八年的政府首腦,也是望塵莫及,堪稱「短命」。 安倍晉三:內閣丑聞,「健康受損」。 2006年9月20日,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第21任總裁,成為日本自民黨迄今當選時最年輕的總裁。同年9月26日當選第90任日本首相。10月8日他首次外訪,而他一改以往首相的態度,首站訪問中國,而非美國。不過,由於內閣丑聞不斷,自民黨在參議院選舉中慘敗,出任日本首相一年之際, 2007年9月12日,安倍晉三正式以「健康原因」宣布辭職。 福田康夫:難有作為,掛印而去。 接任的福田康夫從上台到宣布走人,前後只有343天,雖然不是現代日本壽命最短的政權,卻是人們期望最高,又是最腳踏實地的政權之一。從福田傾全力與中國、韓國修補關系。不過,由於福田康夫也無法打開日本面臨的困局,其次是確實沒有把握帶領自民黨突出重圍,加之公明黨不停迫逼,最終他選擇了辭職,掛印而去。 麻生太郎:大選失敗,自動離任。 接替福田康夫的是麻生太郎。2008年9月,麻生與其他四位候選人一同角逐自民黨總裁,獲得351票支持當選,並出任日本首相。2009年8月30日,以鳩山由紀夫為首的民主黨最終在日本的眾議院大選中獲勝,致使麻生太郎辭去自民黨總裁職務。 鳩山由紀夫:開罪美國,無奈辭職。 2009年8月30日,鳩山由紀夫帶領民主黨在眾議院選舉中取得歷史性的勝利,終結了自民黨長期的執政地位。2009年9月16日,他當選日本第93任首相。不過他只擔任首相8個半月。2010年6月2日,鳩山由紀夫正式宣布辭職。鳩山由紀夫批判日本現行外交政策過於依附美國等西方盟國,主張加強與亞洲國家的關系,引起了美國方面的不滿。鳩山表示,因為普天間基地問題造成的混亂,以及導致社民黨脫離聯合政權,使得他辭意已決。 新首相也難逃「短命」命運 日本民主黨將於29日舉行所屬的國會議員大會,投票選舉新的黨首,並將新黨首作為首相候選人參加30日的國會首相指名選舉。日本新首相將在30日誕生。 目前多名民主黨的要員提出要角逐首相寶座,有9名民主黨議員表明了參加首相競選的意向。呼聲最高的,除了前原誠司之外,還有財務大臣野田佳彥和經濟產業大臣海江田萬里。 2012年9月,日本舉行大選,多達75%的受訪者認為,安倍晉三執政頂多到明年大選時 。
『陸』 日本最近這幾年為何頻頻換首相
聲明,純手工打字。 在回答問題之前先告訴樓主一個歷史:日本首相並非最近幾年才有頻繁更換,而是從90年代開始就有過。整個90年代到本世紀初,日本有「十年九相」的說法。 這個問題的根源很大程度上在於「經濟」二字。 首先說制度原因 日本的政治體制和美國不同,雖然都是民主政體。美國總統是直選的,日本的大選不是選首相,而是選執政黨。在國會席位中佔多數那個政黨組閣執政,而那個政黨的黨首(比如自民黨叫總裁,民主黨叫代表)自動成為日本首相。而且日本的憲法條款沒有規定首相任期,也決定了日本的首相與美國總統不同,不享受「任期的保證」。美國總統除非發生意外的事件,(比如尼克松因為水門事件下台 還有羅斯福因為病逝在任期內)無論是能力平平的還是傑出卓越的總統,都至少可以完成法定的任期(每屆4年)。日本首相則隨時面對著離職的壓力。 而且首相是內閣總負責人,即使首相本人很優秀,若內閣其他那些大臣在施政過程、處理方式或者個人生活等方面有重大失誤或泄露醜聞,一切責任就歸於首相。安倍、福田的辭職就是由於內閣的表現較差。這是制度方面的原因 當然 這也是相對的 小泉就是一個例外 下面會講到。 還有外部原因就是,這幾年的國際國內大環境。日本的經濟從90年代開始一直處於低迷狀態,民眾和輿論對於改革的呼聲很高,這幾年又碰上金融危機。像麻生太郎一上任就碰到金融危機的爛攤子,對日本的經濟沖擊很大。而改革一些社會弊病要有極大的決心和勇氣,這就需要首相個人具備一些領袖魄力和個人魅力。比如小泉 他就幹了5年首相。他執政時提出「結構改革」、「打倒自民黨」「郵政民營化」等一些口號和改革。深受日本民眾的支持。直到現在他仍然是這10年(2001-2011)來民意支持率最高的首相,也是日本30多年來執政時間最長的首相。小泉以後的幾任首相,就面對了小泉遺留下來的「改革後遺症」,改革要繼續,而不具有小泉那樣個人魅力的安倍就很難強有力推行政策。後續的福田 麻生等也是一樣,本來就沒法掃除弊病,滿足民眾要求,不但沒能提振日本多年來的低迷的經濟,還又碰到金融危機。也算比較倒霉。 這種時候首相還要直接面對輿論的強大壓力。媒體關注,並強烈地批評。輿論氣氛一起來後,民眾不滿情緒也彌漫,首相一下子就會陷入鋪天蓋地「要求辭職」的呼聲,內閣也就只好「垮台」。而這種時候,首相個人也不會等著別人去趕自己下台,都會自動辭職,有時候也會帶有一些那種「我幹不了,我讓賢,你們誰能幹,就上來試試看」的情緒。例如,福田康夫辭職的時候就有這種潛台詞的表露。麻生太郎的下台還和政權更迭有關,他不但遇到了金融危機,還成為自民黨敗選,失去54年執政地位的「罪人」 換了一個執政黨,民主黨,也沒能好到哪去。鳩山一年都沒干到。 剛剛辭職的菅直人,如果不是今年3月的日本地震,需要保持政府穩定以指揮救災善後等事宜,他恐怕早下台了。現在民調顯示有7成日本人不滿意他在執政、救災方面的表現,要求他下台負責。 但是,不管日本首相如何換,雖然日本經濟什麼的沒有明顯改善,但日本也都不會壞到哪去,這就是民主政體決定了,國家命運並不仰賴個人或者某個集團的更迭,總統或首相只是對國家和社會進行修正和調節,大的方向都是按部就班不變。不會像其他非洲或者拉美國家一樣,一個人這樣搞,另一個人上台後就全部推翻,朝令夕改。領導人或者執政黨的變動就會給整個國家帶來動盪,甚至內戰。例如:利比亞。。。還有某個大國。。。
『柒』 日本自小泉下台之後,共換了多少首相了,都是誰,又為什麼下台詳細
87
小泉純一郎 小泉純一郎
こいずみ じゅんいちろう
第1次內閣
2001.4.26~2003.11.19
88
小泉純一郎
第2次內閣
2003.11.19~2005.9.21
89
小泉純一郎
第3次內閣
2005.9.21~2006.9.26
90
安倍晉三 安倍晉三
あべ しんぞう
2006.9.26~2007.9.25
91
福田康夫 福田康夫
ふくだ やすお
2007.9.25~2008.9.1
92
麻生太郎 麻生太郎
あそう たろう
2008.9.22~2009.9.15
93
鳩山 由紀夫 鳩山由紀夫
はとやま ゆきお
2009.9.16.~
『捌』 日本最近幾任首相具體是哪幾位,又主要是什麼原因下台的,大概說一下。
日本首相不是人民直接選取的,而是參議院眾議院議員選舉產生,也就造成了,哪個黨在兩院中佔多數席位,哪個黨的黨首就肯定是首相.兩院選舉,沒有特殊情況推遲,往往1年多時間-2年舉行一次,選不上的就只好下台,所以日本的首相往往執政不滿4年,就經常更換.
----------------------------------------------------------------
最近日本首相:
小泉純一郎:執政了6年,在日本實屬罕見,最後是任期結束下台.
安倍晉山:自民黨內部的少壯派,是小泉制定的接班人,有了小泉,森喜朗等黨內這一派大佬支持才上台,最後因為國內養老金改革,和內閣成員丑聞,政治獻金不堪重負,因年輕經驗缺乏,無法對抗黨內大佬逼宮,以健康為由辭職.
福田康夫:繼任安倍晉三,執政時期支持率長期低迷,與民主黨長期對立,也是為了自民黨在中期選舉中失利負責辭職.
麻生太郎:繼任福田康夫,與自民黨選舉失敗下台.
鳩山由紀夫:贏得了選舉,卻因未能兌現「在5月底前解決美軍普天間機場搬遷"承諾,迫於黨內派系斗爭壓力下台.
菅直人:繼任鳩山,現任日本首相.
『玖』 為什麼自小泉純一郎後,日本經常要換首相
想首先糾正閣下的是日本首相是沒有任期的,4年一任那是美、俄等國的總統(中國主席5年)
,《日本國憲法》並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的的任期作具體規定(見《日本國憲法》第五章「內閣」的的條67「關於內閣總理大臣的任命」)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麻生太郎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有消息稱麻生很可能提前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小泉可以說在內政方面做的不錯,日本民眾並不關心外交。只要他對老百姓好就支持他,安倍、福田雖在外交上有所建樹,但在日本人民最關心的內政特別是物價、福利、養老金等方面無所作為,甚至使經濟出現倒退。
依在下個人見解日本首相經常輪換有以下原因。
日本採用議會君主立憲制政體,在國會眾議院擁有過半數席位的黨派可獲單獨組閣權利,該黨派領導人即為內閣總理大臣。現日本自民黨在國會眾議院擁有多數席位,那麼自民黨總裁即為首相。
日本首相的更迭頻繁主要因為「考試」太多,哪一場「考試」沒通過都會有倒台的危險。
1.眾議院選舉失利(別說是首相職位連執政黨的地位都保不住,1993年宮澤喜一首相因此倒台,自民黨也喪失了50多年來執政黨地位。)
2.參議院選舉失利,雖然眾議院可以再次通過三分之二以上的贊成票否決參議院,但會使決議的通過耗費很長時間。如果參院由在野黨領導那麼會直接威脅執政黨地位,況且如日本銀行行長等職務必須經兩院同時贊成。(2007年安倍晉三首相的辭職原因之一就是因為參院選舉失利。)
3.《日本國憲法》沒有對內閣總理大臣一職的任期作明文規定,但現在執政的自民黨總裁的任期為3年可連任一屆,也就是說日本首相的任期最多為6年。去年安倍首相在任職一年後辭職,那麼接替他的福田首相的任期就是安倍首相未完成的2年。照此推斷,下任首相的任期只有一年,如果他明年謀求連任並在黨總裁選舉中獲勝,並且自民黨在9月的眾院大選中獲勝,那麼他的任期也最多隻有4年。(上任首相的任職對下任首相的任期產生直接影響並有連鎖反映)
4.國會兩院通過不信任案,首相必須解散眾議院舉行大選或辭職。(日本首相因此辭職的不多,不過今年義大利總理普羅迪就是因此辭職的。)
5.國會兩院通過問責案,對首相任職內的一些舉措提出質疑(福田首相辭職前,由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就通過了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一些重大決議案未獲國會通過,如財政預算等。(二戰後至93年一直由自民黨控制眾議院,類似案例在下未知)
7.內閣大臣或身邊閣僚出現某種問題(如鈴木善幸、安倍晉三、福田康夫等任內的內閣大臣紛紛出現政治獻金問題,口無遮攔問題,安倍首相任內這樣的問題最嚴重)
8.首相本人出現問題(田中角榮首相因「洛克希德受賄案」而辭職並入獄)
9.國民支持膟過低(安倍首相、福田首相、竹下首相等)
10.一些政府決策遭國民嚴重反對(岸信介首相因「舊金山和約」遭民眾嚴重反對而辭職)
11.派閥斗爭嚴重,自民黨內一般由實力最大的派閥推舉出黨總裁,自民黨現今最大派閥為森喜派,福田、安倍、小泉、森喜朗等多位首相均出自該派閥(三木武夫首相、竹下登首相因自身派閥實力較小而辭職,麻生三度競選首相失利也是因此)
12.日本首相的工作壓力很大很繁忙,小泉曾說:「任首相五年間我從沒睡過一個安穩覺。」(安倍首相曾累出胃病,小淵匯三首相因健康問題辭職2個月後病逝,大平正方首相更是因忙於選舉而突發心臟病死在任上)
13.日本國民較為注重個人魅力,喜歡有特點的領導人(如小泉雖政績不佳特別是外交,但人氣頗高)
14.日本政界領導人背後均有大企業、大財閥支持,如各大財閥之間出現利益沖突也會影響政局動盪。
福田首相辭職原因依在下之愚見有以下幾點:
1.在野黨控制參院阻礙一些決議通過。
2.日本國內經濟蕭條,通貨膨脹嚴重,政府無得力措施。
3.政府官員腐敗問題嚴重,說話言辭方面欠妥,丑聞頻出。
4.參議院通過對福田首相的問責案。
6.政府財政拮據不得不加大稅收,引起國民不滿。
7.民眾認為福利過低(當然,日本的福利要比中國高出幾十倍)
當然還有一條在下認為,福田首相已72歲高齡不適合任首相一職。他在上任伊始曾說:「我年事已高不適合出任內閣總理一職,但現今黨和國家處於為難當中,我必須肩負起這個責任。」
大部分中國人關心日本政局走向,無非是關注中日關系今後的發展前景,新首相今後的對華政策。麻生雖然曾公開表示支持首相參拜靖國神社、並主張日本應該擁有核武器等被人們稱為「大嘴麻生」。但他在12日的一次演講中說:「如果我當選將繼續改善對華關系,發展中日友好是一種手段,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我將繼續推動日中戰略互惠關系的發展。」22日他在當選總裁後再次闡述對華關系時表示:「日中友好是發展兩國戰略互惠關系的一種手段,有利於雙方的國家利益。」在競選演講中他也曾說:「以前發表的言論只代表我的個人意見,今後將及時閉嘴。」總之,今後麻生太郎身為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他的一言一行代表著日本的國家整體,他必然會慎重行事。不管他個人對華感情如何,但今後他必然會從國家總體利益出發,畢竟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當然他今後不會向福田首相在任時如此「親華」,但大方向不會有重大調整,只是在一些涉及到國家利益的問題上強硬一些,今後在雙方的談判桌上增加了一些難度。國家關系是由國家利益和國家力量決定的,無論是誰上台都會以國家利益為重,加強中日關系。當然我們希望麻生能夠像福田首相一樣推動中日關系向前發展,在此在下也對福田康夫首相任職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1年間對中日關系有好向前發展做出的積極貢獻表示高度贊賞。今年8月15日前夕有記者問日本內閣官房長官町村信孝是否會去參拜靖國神社,他說:「這是每個人自己的權利,但我們應該考錄到自己國家公務員的身份,我在以前任外相期間沒有去參拜過。」今後政策上會有一些調整但總體方向不會改變,無論首相是誰,即便是小泉在任他也會在靖國神社等問題上三思而後行的。雙方和則兩利,敵則兩害,對立甚至戰爭不利於任何一方,只要是頭腦清醒的人都應該認識到這個淺而易見的道理。日本現在內政方面危機重重,誰也不想在外交上再找麻煩。中國現今是日本的第一大貿易夥伴,加強與中國的友好關系符合日本的國家利益,如果首相有何「過激舉動」那勢必會損害日本的國家利益特別是經濟利益,一些大財閥的在華利益也會受到損害,那些老闆們想必不會讓這些政治家好過吧!中日關系向友好方向發展,這是大勢所趨的歷史必然,並不是某個人所能決定的。中日戰略互惠關系必將不斷向前發展並上升更高層次!
建議閣下參考以下資料:《日本首相列傳》《日本政治與外交》《日本國會與政治》等
有關網站:
《日本國憲法》全文:http://ke..com/view/447279.htm
日本內閣府官方網www.cao.go.jp
日本國駐華大使館官網www.cn.emb-japan.go.jp
日本政府官網nettv.gov-online.go.jp
日本首相官邸(泳添町)官網www.kantei.go.jp
『拾』 小泉之後的日本首相都有誰,是哪個政黨的,主要因為什麼辭職的呢。
安倍晉三,自民黨,因閣僚屢次發言失誤和扭曲國會難以施政
福田康夫,自民黨,同樣是扭曲國會的首相,支持率超低而辭職
麻生太郎,自民黨,日本大選自民黨失去眾議院多數席位,被迫辭職
鳩山由紀夫,民主黨,普天間基地搬遷問題和政治現金問題辭職
菅直人,民主黨,支持率超低,同樣扭曲國會,黨內外均要求其辭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