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搶走了多少古籍

日本搶走了多少古籍

發布時間: 2022-10-03 07:09:49

1. 中國流失到日本的文物有多少

1860年英法聯軍開進北京,火燒圓明園,1900年八國聯軍光顧了中國很多大城市。別的不說,列強兩次入侵搶走的文物就數以百萬計,以致百餘年後的今天,大家經常會看到這樣的新聞,英國或者法國的某個家庭發現了一件價值不菲的中國文物,拍出多少錢之類的。

抗戰舊照

人們都知道當年日本在我國東北修了滿洲鐵路,後來日方有人透露,參與修建鐵路的日本人,很多都是歷史文化或者考古方面的學者。他們以調研地理環境為借口,摸排中國境內的文物和古跡。當年在日佔區,到處都有日本的調研隊。如此大規模的文物古跡調研活動,只怕中國幾十年來還沒日本人當年搞得好。所以說去日本學中國歷史,是半點不誇張。

《順治遷都》是一部長篇小說,作者借用一個朝鮮人的口吻對日本人說:「你們的大名是日本人,但我喜歡叫你們海盜……海盜,只能漂泊在海上。」我極贊同這句話,日本人倒是想上岸,終於還是被趕回了海島上。

2. 日本侵華究竟掠奪了中國多少文物

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中國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中國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並將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羅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謎,也是留給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永遠的痛。畢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煙海,即使進行系統統計也難以完全囊括。本網整理這些被掠奪的文物資料,簡要梳理出其中較為重要的文物並將其展示出來供網友參閱瀏覽。

近代日本走上侵略道路後,對於中國以怨報德,狂妄地宣稱要「開拓萬里波濤,布威於四方」,於是近鄰中國便成了其實現野心的最佳選擇。

在對中國的文化侵略方面,日本步西方列強後塵,而且顯得更為貪婪,一面肆意摧殘我國的文化事業,一面又不惜採用種種卑劣手段,大肆掠奪我國文物,為害尤烈,造成了中國文化遺產的巨大損失。

《喪亂貼》

日本皇室收藏的王羲之的《喪亂帖》。因世人絕少得見原作而真假莫辨。有專家指出,如果「書聖」王羲之尚有一件真跡存世,非《喪亂帖》莫屬。這件「寶物」是1300多年前的奈良時代傳到日本的,雖然有人說是鑒真大師東渡時帶來的,但是並沒有確鑿證據。此外有王羲之的《孔侍中帖》,收藏在東京前田育德會,被列為日本國寶。

分別存放於日本不同博物館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蘭亭序》《十七帖》《集王聖教序》還有前涼時代的《李柏尺牘稿》是京都西本願寺宗主大谷光瑞派遣的探險隊上世紀初在新疆塔里木河支流孔雀河流域發掘出土的,由於是與王羲之同代的作品,被認為對了解王羲之書法的真實面目具有重要意義,現在收藏在京都龍谷大學學術情報中心大宮圖書館。歐陽洵《化度寺碑》(翁方綱本)是唐拓孤本,現收藏在京都大谷大學,虞世南《孔子廟堂碑》和褚遂良的《孟法師碑》也是唐拓孤本,現在收藏在三井紀念美術館。

流失故事:據《日本侵華對文物的破壞》一書作者孟國翔介紹,戰後日本歸還了一部分戰時掠奪的文物,有158000多件,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較珍貴的,但這只是很少的部分。此後由於多種因素我國沒有再繼續追討。

中華國寶: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東洋館又稱亞洲文物陳列館,1968年正式開放,設10個陳列室,分綜合陳列、中國藝術等部門,每年只輪換展出館藏品中的一小部分。一號展廳是名為「中國雕刻」的特別展覽,26件南北朝與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來自陝西、山西、河北等地的石佛。此外,東洋館一層還有一些特別專題,展示中國文物與東南亞文物之間的文化淵源,比如銅鼓、青花瓷。

東洋館的第二層可以說就是中國專館,一共五個陳列室,其中四個為中國考古,剩下一個是中國繪畫書法。中國考古的第一陳列室是從新石器時代到漢代出土的早期文物,一共111件展品,涵蓋了骨器、石器、陶器、玉器、青銅器等品種。陶器部分,歷史脈絡清晰,縱向延伸完整。玉器部分,既有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000年的玉斧、玉璧、玉環、玉飾,二里頭文化(公元前2000年)的玉刀,也有商周時期的饕餮紋佩玉、龍紋佩玉、玉龍、玉魚、玉鳥,戰國時代的琉璃象嵌玉、夔龍紋玉等。

「中國考古」的瓷器陳列室一共有33件從三國時期到唐代的加釉彩陶器及43件宋代到清代的瓷器。尤其是元、明、清瓷器陳列,幾乎就是一部景德鎮陶瓷發展史。此外,這里還單獨辟出清代犀角、中國漆工等專題展覽。

3. 日本民間組織要求政府歸還中國文物,當年日本從中國搶走多少國寶和財富

日本當年從中國掠奪走了非常多國寶和財富。

首先說說國寶,日本從中國一共掠奪走1879箱國寶,文物,古董,珍寶共計360萬余件。筆者感到日本軍人非常無恥,並對大量國寶流落海外感到痛心。當年日本侵略中國,當攻下一個城市時,不僅僅是軍事佔領,還要進行大規模洗劫,甚至是屠城,他們會把各種洗劫而來文物古董收集起來並上繳,於是大量文物從中國民間流向日本。筆者認為:今天日本民間組織能要求政府歸還中國文物,說明了我國確實強盛了。只有當一個國家強盛了,其他國家人民才會出於尊重而在乎你,尤其對於日本人崇尚強者心態更是如此,而國家弱小了只能被掠奪。筆者斷定:隨著我國越來越強盛,會有更多國家要求歸還本就屬於我國那些寶物。

3、日本搶走我國大量銅礦資源:日本是個物產稀少島國,所以日本就全面掠奪我國各種礦產,其中就包括我國礦藏豐富銅礦。為了運輸方便,日本在中國,尤其是偽滿洲建立了大量煉銅廠,把銅礦練成銅錠,最後通過貨船運回日本。

4. 抗戰時期,日本究竟盜走了我國多少文物

在我國幾千年的文化長河當中,所留下來的珍寶是數不勝數的,不過在清朝末年的時候,由於清政府的衰敗,導致越來越多的列強開始侵入我們這片土地,同時在侵入的過程當中,他們掠奪了大量珍貴的文物。據有關數據統計,僅僅只是在抗日時期,中國就有高達360萬件的文物流失在海外,而日本曾經展出的中國文物更是高達80多萬件。

除了這些藝術品以外,還有一些更為珍貴的東西,比如說元際禪師的肉身,在抗日戰爭時期也被日本侵略者運回了日本。雖然說目前隨著我國日益發展,中國也在日益壯大,但是這些流落在海外的文物一直都是祖國人民內心當中的牽掛,這些文物不僅僅是我們古代人民的智慧結晶,同時也是曾經的那一段歷史的見證。對於中國人民來講,他們不僅僅只是一件器物,而是具有著獨特意義的東西。

5. 日本掠走多少中國文物

從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到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日本在兩次侵華戰爭期間劫掠的中國文物數量到底有多少?從中國劫掠的文物又有哪些?
要給出一個精確的數字,並將劫掠的文物全部一一羅列,似乎不太可能。或許,這將是一個永遠無法揭開的謎,也是留給中華民族、炎黃子孫永遠的痛。畢竟,被日本公然劫掠、巧取豪奪、敲詐勒索等方式劫掠的文物浩如煙海,即使進行系統統計也難以完全囊括。
不過,《中國甲午以後流入日本之文物目錄》(以下簡稱《文物目錄》)在時隔66年後出版,為我們揭開了日本帝國主義利用戰爭劫掠中國文物的「冰山一角」。
66年後終面世

9月15日,《文物目錄》一書出版座談會在故宮博物院舉行,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主持座談會。《文物目錄》一書於年編成,時隔66年後首次正式出版。
全書收錄了甲午戰爭以後至1945年抗戰勝利前夕,被日本劫奪的中國甲骨、石器、銅器、刻石、陶瓷、古玉等類中國文物件。據介紹,書中所列的多數文物,比如洛陽金村古墓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器,除具有很大的歷史價值外,還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
全書只列出了日本所劫掠的中國文物名稱及尺寸規格,然而,即便如此,十六開本的《文物目錄》,仍分為九卷三大冊,共計1423頁、180萬字。日本劫掠中國文物的數量由此可見一斑。
上海圖書館館長吳建中指出,《文物目錄》既是日本帝國主義發動文化侵略的確切罪證,也是中國追討流失文物的堅實而有力的依據。
追討海外流失文物,尤其是追討兩次戰爭期間被日本劫掠的文物,曾是幾代中國文物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期盼。1946年編成的《文物目錄》正是在這一熱切期盼之中誕生的。
中國文物學會名譽會長、現年92歲高齡的謝辰生,是《文物目錄》一書唯一健在的編纂者。他回憶了66年前的情形。
1945年4月,抗戰勝利前夕,國民政府教育部成立「戰區文物保存委員會」。後更名為「教育部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

「委員會成立後,各地代表和工作人員滿懷愛國熱情,克服重重困難,認真清查文物損失情況。經過非常艱苦的努力,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統計得出在1937年至1945年間中國各地被日軍劫掠和毀壞的歷史文化古跡741處,書畫類1.5萬多件,古器物類1.6萬多件,碑帖類9300多件,珍稀書籍類300萬冊,文件類60多萬件。」
清理戰時文物損失委員會同時還承擔追回被劫掠文物以及接收敵偽圖書文物的任務。而與此同時,徐森玉、顧廷龍、謝辰生等人別在上海傾注巨大心力,歷時9個月,編纂完成《文物目錄》一書。這個編纂工作既是清理戰時文物損失調查的延伸,也是為中國政府向日本開展戰爭賠償、文物追討作準備的一個組成部分。
謝辰生強調,「抗戰勝利後,當時的中國政府決定要向日本追討甲午以後,他們巧取豪奪的所有的文物,編制此書的目的就是為向日本追索進行交涉提供依據。」他說,《文物目錄》一書66年後正式出版令他百感交集,此書的正式出版對追討流失文物,同樣具有極其重要的指導性意義。
追討任重道遠
《文物目錄》一書正式出版的最大功臣、中西書局常務副總編輯徐忠良指出.《文物目錄》編成至今已經過去了66年,但它至今仍然是確鑿、確實的流失到日本的中國文物的「追討清單」。
據他介紹,1947年初,參與日本戰犯審判的中國政府代表團唯一的文化專員王世襄,歷盡艱辛,從日本追回了106箱珍貴典籍文物。這批追回的古籍經由謝辰生接收,轉交南京中央圖書館保存。1949年國民政府潰退台灣時,大部分被帶往台灣,成為台灣「中央圖書館」的善本圖書主體。
而正是在密切關注這一往事的過程中,徐忠良意外得知老一輩文物學家1946年編纂《文物目錄》一書,而且了解到這本書此後從未正式出版。他說:「作為一個出版工作者,一個古文獻專業畢業生,我感覺到很驚訝,驚訝於自己居然不曾了解存在這么重要的學術著作,更隗疚於這么一部記錄慘痛歷史的重要著作竟然被冷落整整66年之久,不曾公開出版。」
正是在此觸動下,徐忠良萌發了正式公開出版《文物目錄》的想法。此後,他又了解到1981年國家文物局曾組織刻寫蠟版,油印100部,分送國內各大圖書館、博物館和設有文博專業的大學保存,但經查核,這批油印本幾乎散失殆盡。而中西書局費盡周折,終於找到了僅存的孤本,才打開了這段塵封已久的歷史記憶。
故宮博物院學術委員會主任鄭欣淼說:「在抗戰以後,日本歸還中國文物得情形令人失望,抗戰期間日本劫去我國的文物,勝利後曾先後歸還一些,後來從1950年到1956年,日本先後歸還了六批,交還給了在台灣的國民黨政權,保存在台北故宮。日本歸還的這些東西,雜項物品多,真正的文物是相當少的,有價值的甚少。追索海外流失文物還是一個艱巨的任務。」
大多數學者同時還指出,《文物目錄》一書中囊括的只是有據可查、鐵案如山之劫掠文物,而日本方面通過其他未知渠道劫掠的中國未知文物還有千千萬萬。
中國文物學會原會長彭卿雲建議,對日追討流失文物是—項艱巨的任務,應該將中國官方和民間的力量相結合,編纂出一部中國文物保護史。中國文物學會顧問李曉東認為,追討海外流失文物必須要找到系統的依據,應該整合官方和民間的資源,建立一個較為系統的流失海外文物資料庫。

6. 二戰期間,日本究竟搶走中國多少寶物

一、最直接的財富:2.1萬噸黃金

作為國際通用儲備,黃金的實用價值不言而喻。
據相關資料統計,在整個日本侵華期間,日軍從中國搶奪的黃金總數約2.1萬噸,僅南京一出就有6千噸。這是他們攻陷城市後,四處搜刮官邸、商店、乃至搶奪銀行金庫得來的,最後都被他們悄悄用船運回到了日本。

二、最稀缺的物資:8億噸糧食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糧食是支持一張戰爭必不可少的資源,尤其是像日本侵華這樣曠日持久的戰爭,對糧食的消耗也是無比巨大的。
抗日戰爭期間,中國的幾個重要糧食產區基本都淪為敵手,日軍也由此大開方便之門,從中國直接輸出了約3億噸的糧食。再加上他們日常駐軍和數百萬日本移民所消耗的糧食,總計約8億噸之多。

三、最「現代化」的吸金:濫發貨幣

我們知道,現在如果一個國家向「侵佔」公民財富,最好、同時也是最悄無聲息的辦法就是增發貨幣。這樣一來,公民手中原有錢的購買力就下降了,這也就意味著錢不動聲色的「貶值」了。
日本當年也干過同樣性質的事情。9.18事變後,他們通過在偽滿洲開設銀行發行貨幣、以這種空手套白狼的形式掠奪中國財富。後來又增設銀行巧立名目,發行其他證券套取國人手中的財物。根據當時的購買力換算,這些被平白稀釋掉的財富,其總價值超過40億日元!

四、中華民族的瑰寶:價值連城的珍玩古物

這怕是最讓國人痛心疾首的。中華文明之所以能稱得上「文明」,靠得就是這些珍貴古物的「一路傳承」。要不然中華各民族也不會有這么統一的認知和對中國的認同感。
然而,這些文明與情感的寄託,最終卻被日本無情的掠奪和毀壞。那沉甸甸的1879箱、近360萬件文物,至今還躺在日本大大小小1000多餘座博物館里,欲哭無淚,投訴無門!

五、戰爭的支柱:豐富的礦產資源

其實礦產資源不僅事關戰爭,同時也事關民生。作為礦產資源稀缺的島國,日本對礦物資源的渴望是滲透在骨子裡的。
據不完全統計,整個抗日戰爭期間,日本總計從中國掠奪了煤炭約6.4億噸、稀土2億噸、高嶺土1.5噸、銅礦4.9億噸,另還有其他各類礦產資源無數。可以說,日本從中國侵佔的礦產,支撐起了其戰爭期間耗損的半壁江山!

7. 北平淪陷時期,日本人到底從故宮搶走了多少文物呢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變,二十九軍奮起抗戰,與日寇浴血奮戰。然而,終因寡不敵眾,最後奉命撤退,北平淪陷。很多人好奇在北平淪陷時期,日本人到底從故宮搶走了多少文物呢?今天,我們就一起通過歷史的蛛絲馬跡了解一二。

隨即,故宮的工作人員前往天津運回這批文物,這些文物大多已經殘破、損壞,重達4460公斤,比劫走時少了971公斤,並且被劫走的54個銅缸也不見蹤影。據統計,在故宮工作人員的精心守護下,在北平淪陷期,故宮博物院被日本人掠奪了銅器149件,太廟圖書館館大批圖書文獻遭到破壞,文獻館的張鼓峰輿圖被劫走。當然,這都是官方記載,實際上到底有多少文物被日本搶走,就不得而知了。

8. 眾所周知,日軍侵華長達十四年之久,他們都搜颳了多少財富

01、搶走了中國很多的金屬礦產資源

在抗戰期間,日本的軍隊也是在國內到處進行搜刮,只要看到有一些值錢的東西,就會強行的進行掠奪。當時的日本人如果看到有銀行的金庫,那麼就會直接使用炸葯強行炸開緊箍,並且會強行搶奪裡面的寶貝。比如說當時一些富豪或者是一些社會人士的黃金珠寶,都會被這些日軍給盡數的搶走。根據相關數據統計,僅僅只是一座南京城,當時就被日軍搶走了將近6000噸左右的黃金。而在整個抗戰期間,日本人總共從我們中國搶走了21,000噸的黃金,其他的煤礦大概是6.4億噸。

04、搶走了很多的無價之寶

在抗日期間日軍也是搶走了中國的很多無價之寶,比如說一些工藝品或者是古董和文物等等。直到現在,在日本的千座博物館當中,依舊有很多的藏品是當時掠奪的中國的。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6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7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199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08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51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03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45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08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57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