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還壟斷哪些東西
Ⅰ 日本有什麼壟斷或者即將壟斷的產業嗎
攝像機之內的,日.本壟斷了全球98%的市場
然後好像沒有了吧~基本其他的都是佔比較大的市場份額
Ⅱ 日本擁有哪些全球壟斷性行業
要說明的是,其實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壟斷。那種製造壟斷,行業第一的模式其實本身值得商榷。因為事實證明,大多數人的智力水平差距沒那麼大,技術這道坎,很容易通過資本堆積強推過去。所以,我們說的壟斷,並非完全的壟斷,而是一些優勢產業。題主問日本,那麼我們就來談幾家日本的優勢企業優勢行業。
這家感測器供應商在互聯網時代大展拳腳,其業務能力十分龐大,其感測器業務營收穩定在人民幣百億附近。屬於比較前沿的 科技 工業公司。感測器技術,通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是現代工業三大支柱。未來人工智慧需求也不低。在這個方面,國內感測器發展如今依然處於瓶頸期。有量,但是技術積淀不夠。很多人可能依然在盯國外的半導體技術,殊不知感測器,才是限制走向未來的關鍵法門。
我國技術凸起,主要來自於NCM技術,也就是三元鋰電池裡面的鎳鈷錳酸鋰電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著生產鎳鈷鋁酸鋰的技術,這種技術制備難度較高。我國權衡後,決定彎道超車。當然,NCM技術可以說打破了壟斷,不過兩條技術路線的優劣,實際上還沒有決出勝負。大概最後還是要看特斯拉的選擇,他是否最後會選擇NCM來替代他現在的電池呢?可以期待。日本很多技術也是有其本身的問題,其追求精益化,喜歡關門搞研發。所以經常會出現技術很好,但是商業化一般的產品。 歷史 上典型的,就是等離子電視。
吉田拉鏈,能夠賣到將近人民幣400億的全球營收,是不是很令人吃驚?不用吃驚,吉田拉鏈在中國有三個製造工廠,所以,其並不是什麼拉鏈技術,其實資源整合者,老牌供應商,和德國沃斯集團賣螺絲釘,有點類似。
小廠子,全世界6成份額。超低溫和強磁場的技術能力世界一流。
前段時間,日韓一感冒,他就上前台曝光。9成市場份額不是蓋的。
生物制葯領域日本企業普遍規模不如歐盟,比不過輝瑞,羅氏。但是研發創新能力很強。主流的生物單抗,主流的葯物研發在各個種類上都和歐美有追趕和對抗。
以上,其實日本的企業呈現兩極化。好企業要麼是大財團,要麼是小而美。主流工業小而美為主。但是日本工業有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比較封閉,他們關上門自己搞一套,然後技術難度很高,他們認為有足夠的壁壘。結果,全世界人民不喜歡。所以,日本工業適合單點突破。他們有創新,比如在晶元領域,工業上某個領域,做精可以,但是整合能力欠缺。
比如這幾年明顯下坡的日本家電和消費品。你會發現日本製造和我們中國製造沒有太多的不同。因為當我們拿到一個手機,我們並沒有覺得日本索尼手機和中國華為比有什麼優勢。同樣的,佳能相機的競爭者也越來越多。但是日本人關上門來自己玩一套的能力有時候也是大有裨益。比如很多領域,其實向產業鏈上游找,你總能找到日本的企業。日本和德國的企業模式,很多人叫做隱形冠軍。赫爾曼西蒙收集了全世界2734家隱形冠軍公司的數據,德國擁有1307家隱形冠軍,是數量最多的國家,美國是366家,日本是220家,中國68家(個人認為這種數據並不是很公正,但是能說明一些小問題)。
三井集團
是日本的四大壟斷財閥之一,是由三井家庭統治的財閥而發展起來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和戰爭期間,該財閥一直居日本四大財閥之首,是日本經濟工業化進程中的重要推動力量。
三井集團的東京芝浦和石川島播磨兩大支柱企業,二戰後一度均奄奄一息、瀕臨倒閉。經土光敏夫的"讓一切充滿活力"的整頓治理,均重獲新生,東芝成為日本工業5強、石川島成為日本工業50強之一,稱雄於國際市場。
三菱財團
三菱財閥的 歷史 可以追溯到岩崎彌太郎在土佐藩經營的運輸業務。岩崎彌太郎在1870年(明治3年)擔任土佐藩在大阪。
三菱財團市西區堀江設立的土佐藩藏屋敷(負責儲藏並販賣來自各地方大名的貨物的組織)中99家商會的領袖。次年,日本實行廢藩置縣,99家商會成為個人企業。於是岩崎彌太郎從土佐藩購買了三艘船隻,在1873年設立三菱商會,開始經營海運(後發展為日本郵船)和商貿(後發展為三菱商事)等業務。
安田財團
安田財團正式成立於1966年,目前由30家左右的大企業組成。日本人稱富士山為"芙蓉之峰",所以富士財團又稱芙蓉財團,該財團在日本製造業、商業和金融業等各重要領域有較大的影響力。其核心企業有富士銀行、日產 汽車 、日本鋼管、札幌啤酒、日立、丸紅、佳能以及日本生產軸承最大企業日本精工及農業機械最大廠家久保田等。以紡織業起家的丸紅商社是日本的大型綜合商社,是世界最大的商貿企業之一。富士財團的經理會稱"芙蓉會"。
住友財團
19世紀中葉,日本市場逐步對西方開放,住友商社也更為廣泛地在冶鋼及煉鋼等領域發展起來。到20世紀初,住友家族已經迅速發展成為日本國第三大金融財閥。上世紀30年代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一些頗具政治影響力的壟斷集團成為日本軍國主義的主要追隨者,住友財團也不例外。在此期間,住友財團的家族集中化更加明顯,該財團的大部分產業都集中到了住友家族手中。到1937年,住友家族的第16代傳人已經掌握了財團股本總額的90%之多。
日本戰敗後,各財閥在美國的限制下紛紛解體而改組成為企業集團。隨著戰後財團的解體,住友旗下的企業也走上了各自獨立的道路,住友家族在日本政治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大大削弱。但是,隨著戰後日本經濟的復甦,住友財團又東山再起,日益發展壯大。在不同的事業領域中發揮著作用,從那以後,住友商社更加廣泛地參與國際間金屬、機械、石油、化工、食品及紡織等領域的貿易活動,成為住友財團的核心企業及日本四大貿易商之一 。住友政友的《文殊院旨意書》作為住友的企業精神被代代傳承。現在住友集團已經成為日本屈指可數的企業集團之一。旗下多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
朋友們好!
日本現在雖然在大眾市場上面的產品逐步在減少,但是日本仍然在工業市場上面很多領域內占據了比較領先的地位,甚至是處於壟斷的地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日本在那些領域內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
佳能精機公司就是 Canon TOKKI, 生產真空蒸鍍機,工廠很小,只有343名員工,但是每年卻能夠創造幾十億美元產值。真空蒸鍍機的能夠將 OLED 發光材料附著在玻璃基板上,是 OLED顯示器必不可少的。佳能精機一年只生產九台,訂單往往要等兩年以上,可以說是處於壟斷地位。
日本高精度機床產業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先進的了。日本擁有森精機、大隈、天田、捷太科特、牧野、小松等上百家超高精度機床生產企業。這些機床可以用於軍工產業,山崎馬扎克(MAZAK)是美國軍工廠的機床特供方,F22戰斗機的發動機是用日本新日本工機的五軸機床加工出來的,還有一些超跑的十缸,十二缸的發動機是由日本松浦機械的精密機床加工出來的。
日本在半導體材料生產方面長期保持領先的優勢,生產半導體晶元需要19種左右的必須的材料,缺一不可,且大多數材料具備極高的技術壁壘。現在日本企業在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等14種重要材料方面均佔有50%以上的份額。
目前碳纖維生產核心技術主要掌握在日本東麗、帝人和三菱公司手中。這些公司目前仍躋身世界最大的碳纖維生產商行列,占據了全球70%以上的市場份額。
目前來說,全球范圍內碳纖維生產工藝領域申請量進入全球排名前10位的都是日本申請人。
在CMOS攝像頭領域,日本索尼佔全球的50%份額,而這僅僅是日本的一個公司。現在我們的手機產業可以說對於CMOS的需求量非常大,不過本國的產量根本供不上需求。現在好多比較好的CMOS攝像頭還是來自於日本。
日本在高端電阻、電容、電感等 產業擁有很強的控制力, 例如日本村田、TDK公司、Taiyo公司、京瓷是全球SAW濾波器主要供應商,日本村田和Taiyo公司是電容電感主要供應商。被動元件的主要應用領域有消費電子、 汽車 電子、家電等,其中消費電子占據行業70%以上應用空間。
現在可以說日本在被動元件領域內,特別是高端電阻,電容,電感等領域內擁有較強的控制力。
綜上所述,日本現在雖然在消費者領域內競爭力有所下滑,但是在工業領域內可以說仍然保持著很強的競爭力。包括高端機床產業,半導體高端材料,碳纖維,攝像頭,高端電阻,電容,電感等產業,已經顯示產業等還是處於全球領先的地位。
感謝閱讀!
1,感測器:基恩士,這家感測器供應商在互聯網時代大展拳腳,其業務能力十分龐大,其感測器業務營收穩定在人民幣百億附近。在這個方面,國內感測器發展如今依然處於瓶頸期。有量,但是技術積淀不夠。
2,超高真空掃描探針:unisoku,小廠子,全世界6成份額。超低溫和強磁場的技術能力世界一流。
3,真空蒸鍍機:Canon Tokki,前段時間,日韓一感冒,他就上前台曝光。9成市場份額不是蓋的。
4,拉鏈:YKK,吉田拉鏈,能夠賣到將近人民幣400億的全球營收,吉田拉鏈在中國有三個製造工廠,所以,其並不是什麼拉鏈技術,其實資源整合者,老牌供應商,和德國沃斯集團賣螺絲釘,有點類似。
5,鋰電池技術NCA:松下,我國技術凸起,主要來自於NCM技術,也就是三元鋰電池裡面的鎳鈷錳酸鋰電池,原因就是松下牢牢的掌握著生產鎳鈷鋁酸鋰的技術,這種技術制備難度較高。我國權衡後,決定彎道超車。
說實話,壟斷性行業在哪個國家都不太存在,原本現在就是一個全球化的 社會 ,火箭都有很多人在造了,不再是一個國家主宰的世界格局了。但是話說回來,在某個行業,某個國家存在絕對優勢也是正常,因為產業分工不同,造成了現在的這局面。 所以下文我要講的是,日本有哪些幾乎被壟斷的行業或者產品。
在基礎化學領域,日本MMA(生產透明有機玻璃的原材料),日本三菱レイヨン占據了全球38%的份額,可以說是半壟斷的地位,在光學以及 汽車 領域,應用十分的廣泛;在平板玻璃上,旭硝子以及日本板硝子兩家公司,占據了全球15%的份額;信越化學,在聚氯乙烯樹脂方面占據了10%的地位;
在高性能化學領域,日本的地位更加重要,有些材料可以占據到全球一半以上的份額!
日本的TOSOH(東曹株式會社)占據了全球60%的份額,鋯氧是用在耐火材料、燃氣輪機以及陶瓷等領域的基礎材料,是耐高溫的主要材料之一。
晶圓的名稱,由於最近國內晶元的話題十分流行,所以很多人也都聽說過。現在我國還沒有太大的能力生產12inch以上的晶圓。日本的信越化工和SUMCO占據了世界上60%以上的晶圓份額,之前的半導體漲價,也是和晶圓的生產能力有關;
EVOH樹脂材料,日本的kuraray公司占據了65%,日本合成化學占據了25%的份額,合計占據了全球80%的份額。
在液晶顯示領域,可以這樣說:如果沒有日本廠家,這個領域很難發展。
上圖是一架飛機上使用碳素纖維的地方,幾乎覆蓋了飛機的上下左右。日本公司占據碳素纖維的比例為70%,其中東麗占據了40%,東邦占據了20%,其餘日本公司占據了10%。 用在防彈衣上的聚芳醯胺纖維,日本帝人一家公司,就占據了全球的50%份額!
汽車 部材方面,日本企業更是了得。粘合性聚烯烴,英文叫做ADMER,因為其對金屬、玻璃以及陶瓷材料有著很強的粘合力,所以多數用在 汽車 以及加油站需要粘合的地方。 這種材料是日本三井化學獨自開發的,因此占據了全球100%的份額;
我們都知道福耀玻璃,是我國的民族企業,每年的生產量很大。但是殊不知,從全球范圍內來看,日本企業的份額也占據了三分之一以上,其中旭硝子可是占據了20%以上的份額的,日本板硝子雖然也有不少 汽車 玻璃的份額,但是這家公司並不是靠著 汽車 玻璃掙錢的;
除了上述的以外,還有很多領域日本同樣有著很大的優先地位。
比較容易列舉和熟知的就是上述的一些領域了,其他的領域也歡迎各位讀者在下方留言補充!
部分文章介紹:
《守護東京的「地下神殿」:宛如科幻片》
《 日本「90後」精英:階級已固定,只是你們看不見》
《一場台風,讓日本人的歧視 社會 「原形畢露」》
日本一直是低調的國家,在工業方面有很多領先世界的產品。日本仍然在工業市場上面很多領域內占據了比較領先的地位,甚至是處於壟斷的地位。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日本在哪些領域內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的。
顯示產業
佳能精機公司就是 Canon TOKKI,生產真空蒸鍍機,工廠很小,只有343名員工,但是每年卻能夠創造幾十億美元產值。真空蒸鍍機的能夠將 OLED 發光材料附著在玻璃基板上,是 OLED顯示器必不可少的。佳能精機一年只生產九台,訂單往往要等兩年以上,可以說是處於壟斷地位。
Ⅲ 中國,美國,日本,歐洲國家的壟斷行業都有哪些
美蟈,弄斷菌火科技、文化影視、教育醫學、證治影響、金融證,部分機械券等!
倭瓜,部分電子工業、精密製造、部分汽車,部分機械等。歐洲同樣是如此,當然還有高端服裝。
至於我們,在粗鋼、低端紡織品、廉價生活用品、稀土礦,還有光伏產品。
Ⅳ 日本每年從中國東北掠奪了哪些重要物資
中國東北豐富的資源寶藏已成為日本壟斷資本家掠奪的對象:鞍山供給鐵,撫順供給煤,從吉林、黑龍江的大森林取得木材。這樣,日本每年從中國東北掠奪大量的重要物資。
Ⅳ 日本壟斷全球的技術是什麼
日本陶瓷電容器。
陶瓷電容器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元件,主要應用在智能手機和汽車等各種電子設備中。主要作用是消除電子噪音,一部智能手機就最少需要100-200個陶瓷電容器。
相關信息:
日本陶瓷電容器占據世界一半以上的市場供應量,並掌握主要的核心技術專利。目前在材料和技術方面結合生產成本的控制均是世界第一的水平,性價比這塊來說就已經很難被顛覆了。技術其他國家的技術性有突破,就生產成本這塊來說都很難和日本匹敵。
Ⅵ 二戰後日本四大財閥
三菱、安田、住友、三井四大財團是日本最早形成的壟斷財團;
現在是三菱、住友、三井、富士、第一勸業銀行、三和等六大壟斷財團掌握著日本的經濟命脈。
Ⅶ 日本擁有哪些全球壟斷行業
三菱重工 液壓系統
三菱工業 紫外線防護板
松下電器 紐扣電池
Ⅷ 日本有哪些行業在全世界是領先的
半導體高端材料,高端電阻,電容,電感等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