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絲綢為什麼是高級絲綢
❶ 日本絲綢的由來
本來日本文化源自中國,一脈相承。日本喜歡絲綢的一切用品是正常的
❷ 為什麼一說真絲就說高級,真絲「顯貴「在哪裡
在製作工藝上,既然說是真絲,也就是真的,所以比較顯貴。
❸ 絲綢的由來,
上古傳說中,黃帝的妻子嫘祖發明「養蠶取絲」,但現實中絲綢究竟是何時被發明尚具爭議。
專家們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推測,在距今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期中期,中國便開始養蠶、取絲、織綢。真正能夠說明蠶繭得到利用的是1926年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發掘到的半個蠶繭。據考古學家李濟和昆蟲學家劉祟樂的研究,斷定為桑蠶繭。
繭殼長約1.36厘米,幅寬約1.04厘米,是用銳利的刀刃切去了繭的—部分。西陰村所處的時代為仰韶時期(距今約5600—6000年),為人們研究絲綢起源提供了實物。在河姆渡遺址中人們已發現了紡織工具,藉此可以推斷絲綢的使用至少不遲於良渚文化 。
最具影響力的說法,是中國科學家在1958年的考古發現,距今5300年大汶口文化時期的絲綢織品。絲綢織品技術曾被中國壟斷數百年,由於其編制技術在當時是一種復雜的工藝,又因其特有的手感和光澤備受人們的關注,因而絲織品成為工業革命以前世界主要的國際貿易物資。
最早絲綢織品只有帝王才能使用,但絲綢業的快速發展令絲綢文化不斷的從地理上、社會上滲透進入中華文化。並成為中國商人對外貿易中一項必不可少的高級物品。起初中國嚴密控制著絲綢織造業和養蠶業的技術流傳,並禁止其流向外國。
但朝鮮則在中國移民的協助下,與前200年成功實現養蠶技術的突破。此外,西域和田河流域(前500年—前300年)與印度(300年之前)成功實現養蠶。不過羅馬帝國則是在550年左右才得到蠶種並發展養蠶技術。
(3)日本絲綢為什麼是高級絲綢擴展閱讀:
絲綢的價值意義:
1、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本土的絲綢文化反作用於本土的紡織業,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與改革,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創造出新的織物類型,進一步豐富了絲綢文化。
2、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絲綢文化在漢字的產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反映到漢字中表現為與桑、蠶、帛和大量「糹」部字及與其有關的漢字的產生和應用。《說文解字》中,收錄篆文9353字,其中含「糹」部的,共有248字,約占其篆文總數的3%。
此外,還有許多與絲綢文化有關的成語和典故,如作繭自縛、錦囊妙計、衣錦夜行、衣錦還鄉等[33]。另外,大量文學作品也以描寫蠶桑絲綢來抒發情感或反映社會現實,如李白的《陌上桑》,杜甫的《白絲行》等。
3、促進了民俗文化的衍生
絲綢文化中民俗色彩濃郁,中國人的蠶神崇拜具有數千年的歷史,數千年來有關蠶神的神話傳說綿綿不絕,而且蠶神眾多,各地正宗的蠶神不下10種。眾多有關絲綢文化的歌謠、諺語、方言俗語,是歷史的活化,積淀著濃郁的民俗色彩,許多歲時習俗、社會習俗和人生禮儀習俗都與絲綢文化有關。
4、促進了工藝美術的發展
絲綢文化深入到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對人們的審美情趣產生了很大影響,進而影響著其它的藝術,甚至促進一些新的藝術門類的產生。
中國書畫宣紙的發明與古代絲綢「縑帛」、「絹布」有著直接的關系,實際上紙的發明還是受到絲綢的影響,紙的初意是絲在漂洗過程中積淀的絲屑,積淀成薄薄的一層,稱為紙。由此受到啟發,人們再用纖維代替絲纖維造紙,成為中國的一大發明。
另一個重大的發明印刷術也是發源於蠶絲業。經考證,中國古代絲綢的凸版印花是雕版印刷的前身,傳統的印刷工藝中,有很多部分直接來自印花技術。紙和印刷術的發明大大的促進了書法繪畫等多門藝術的發展。
5、促進了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
絲綢作為中國古代偉大的發明之一,通過古老的絲綢之路對世界文明貢獻很多,同時,國外文化也通過絲綢之路進入中國,使本土的文化更加豐富多彩。日本曾多次接納中國移民進入本國生活或是派遣使者進入中國學習絲織技術。
中國移民、大批的日本留學生和學問僧隨同使團到日本後,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發揮了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隋唐時期,隋唐文化對日本的社會和文化形成一次強烈的沖擊。在日本形成了規模空前的「仿唐文化」,並持續了200多年 。
作為回饋的日本文化進入中國以後,開闊了人們的精神視野,不少文化也成為詩詞歌賦的主題,一些絲綢以異域神祈祥瑞或傳說故事為圖案,被中國工匠所吸收,豐富了中國百姓的文化情趣。另外,絲綢也作為各國的「和平使者」,曾在各國外交中起到關鍵作用。
各國以絲綢貿易或互贈絲織品為突破口,加強各國之間的聯系,維持和平穩定的國際關系,為世界文明進步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❹ 絲綢是製作衣服的材料,為何古代穿絲綢是高貴身份的象徵
因為在古代,各種工藝都比較落後,而絲綢的製作工藝比較復雜,產量又很低,所以相比於其他材料,絲綢比較貴重。而絲綢比較細致,穿在身上很舒服,但因其價格比較高,是那些富貴人家最喜歡的布料,能穿的起絲綢的人都是有錢的人,所以絲綢是高貴身份的象徵。
除此之外,絲綢也是分層次的,有一些貴重的絲綢,只有古代皇宮中的人才用的起。古代商人們做布料生意,絲綢就是牟取暴利的一種方法, 因為很多地方是沒有絲綢的,這些商人們跋山涉水,將絲綢傳播到世界各個地方,在傳播文化的同時,從中賺取大量的錢財。
❺ 什麼是高級真絲
真絲
開放分類: 服裝、生活
真絲一般指蠶絲,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消費者鑒定真絲面料可用以下方法。
一、品號識別法:國產綢緞實行由5位阿拉伯數字組成的統一品號,這5位數字從左開始第1位數字代表織物的材質號,全真絲織物(包括桑蠶絲、絹絲)為「1」,化纖織物為「2」,混紡織物為「3」,柞蠶絲織物為「4」,人造絲織物為「5」。
二、價格識別法:真絲織物價格大約是化纖、模擬絲綢緞的兩倍左右。
三、 光澤、手感識別法:將樣品平攤觀其外觀,真絲有吸光的性能,看上去順滑不起鏡面,光澤幽雅柔和,呈珍珠光亮,手感柔和飄逸,絲線較密,用手抓會有皺紋,純度越高、密度越大的絲綢手感也越好;模擬絲織物雖經過脫堅處理,手感較柔軟,但綢面發暗,無珍珠光澤;化纖織物光澤明亮、刺眼,手感較硬挺。另外,絲綢產品應略有刮手的感覺,將兩層面料進行摩擦,會產生「絲鳴」聲,而其它原料的織物沒有。
四、燃燒法:抽出部分紗線燃燒,真絲看不見明火,有燒毛發的味道,絲灰成黑色微粒狀,可以用手捏碎;模擬絲遇火起火苗,有塑料味,火熄後邊緣會留下硬質的膠塊。
真絲縮水率較高,購買成品以選比實際需求大一檔的規格為宜,如果是布料,製作前應把布料放入清水中浸泡5個小時以上,讓布料完全吸收水分後晾乾,再浸泡第2次,這樣經過兩浸兩晾之後真絲才不會變形,做成衣服可以隨意洗滌。不過,如果是選用真絲中高檔的貨色,最好拿去乾洗,這樣布料就不用事先經過浸泡處理。
附:怎樣識別人造絲,真絲,滌綸絲?
人造絲光澤明亮,手感稍粗硬,且有濕冷的感覺,用手攥緊後放開,皺紋較多,拉平後仍有紋痕,抽出布絲用舌端濕揉之,人造絲伸直易拉斷,破碎。干濕時的彈力不一樣。
真絲光澤柔和,手感柔軟體,質地細膩,相互揉搓,能發出特殊的音響,俗稱"絲鳴"或"絹鳴",用手攥緊後放開,皺紋少且不明顯,真絲品的絲干濕彈力一致。
滌淪絲反光性強,剛度較大,回彈迅速,挺括,抗皺性能好,結實有力,不易斷。
真絲保養方法
1. 洗滌時在30度以下手洗,而且要把衣服翻過來洗,如果用滴了幾滴香醋的水浸泡一下
這樣洗出來的真絲衣服柔軟又光滑;
2. 洗滌時不宜用鹼性洗滌劑和肥皂洗滌,洗後應選擇通風處涼干,避免破損絲質衣服的
手感及色澤;
3. 汗濕後的真絲衣服要馬上洗滌;
4. 不要將真絲衣服掛在堅硬的金屬鉤上防止綢面損傷;
5. 真絲不穿時,不宜放樟腦丸,否則容易脆化;
6. 熨燙溫度以100度為宜,最好墊上襯布。
❻ 絲綢的價值意義
絲綢的價值意義:
1、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本土的絲綢文化反作用於本土的紡織業,使其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與改革,從而提高了勞動生產效率,創造出新的織物類型,進一步豐富了絲綢文化。
中國絲綢對世界的貢獻首先在於中國的絲綢技術隨著絲綢的外傳而傳播。中國絲綢技術首先傳到中亞一帶,《大唐西域記》中有一段關於傳絲公主將蠶種傳入瞿薩旦那國的故事。
蠶種從中亞向歐洲傳播發生在查士丁尼統治時期,一位波斯僧侶將蠶種藏於手杖之中帶至羅馬,中國的蠶桑絲綢技術就這樣傳到歐洲。
2.促進了漢語言文學的發展
絲綢文化在漢字的產生、發展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反映到漢字中表現為與桑、蠶、帛和大量「糹」部字及與其有關的漢字的產生和應用。
《說文解字》中,收錄篆文9353字,其中含「糹」部的,共有248字,約占其篆文總數的3%。漢語中還有大量與這些字相關的詞語,如:桑蠶、桑麻、桑梓、蠶種、繅絲、紡絲、絲綢之路、帛畫、玉帛、財帛等 。這些詞語大都與蠶絲業生產有著緊密的聯系。
(6)日本絲綢為什麼是高級絲綢擴展閱讀:
1、天然纖維
絲綢所含的天然纖維主要是蠶絲纖維,是熟蠶結繭時所分泌絲液凝固而成的連續長纖維,也稱天然絲,是人類利用最早的動物纖維之一,包括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木薯蠶絲等。
蠶絲纖維是唯一得到實際應用的天然長絲纖維,由蠶改粘液凝固而成。蠶絲纖維因蠶的食性不同分成多種,其中有食桑葉形成的桑蠶絲纖維、食柞樹葉形成的柞蠶絲纖維以及食木薯葉、馬桑葉、蓖麻葉形成的其他野蠶絲纖維。
2、人造纖維
人造纖維是指通過物理化學的方法製得的非天然纖維,分為再生纖維和化學纖維兩種。再生纖維是用某些天然高分子化合物或其衍生物做原料,經溶解後製成紡織溶液,然後噴絲紡製成纖維狀的材料。
化學纖維是利用石油、天然氣、煤和農副產品作原料製成的合成纖維。絲綢中加入人造纖維,主要是為了使絲綢抗皺縮、防蟲蛀、更易保存等。
❼ 最昂貴華麗的絲綢是哪種,用的什麼絲,為什麼好
古代:
在絲綢品種中織錦是織造工藝技術最復雜、藝術性最高、價值最昂貴、最華麗的絲綢提花織物,是絲綢品種中的珍品。
現在:
最好的綉品是蘇綉,但一般蘇綉不能做服裝;南京的雲錦是織造的服裝面料裡面最高檔最昂貴的。
最昂貴體現在不依靠現代科技,完全使用傳統手法技藝創造出來的獨一無二的絲綢。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望採納!
❽ 為什麼絲綢很貴
因為絲綢是用蠶絲織的,而蠶絲需要養蠶出蠶繭,養蠶不僅是個體力活,而且是個技術活,要調整好溫度濕度,並且喂的桑葉上還不能有污染,即使這樣一年也只能下來一批蠶繭,所以勞動量大,產量低,而蠶絲的質地柔軟輕滑,十分暢銷,因此水漲船高,絲綢也就貴了。
❾ 世界著名絲綢有哪些
一、四大名錦,即雲錦、壯錦、蜀錦、宋錦。
雲錦,產地南京,可追溯至宋朝,因色澤光麗燦爛,狀如天上雲彩,故而得名,流行於明清時期,雲錦是元、明、清三朝均為皇家御用品貢品,被專家稱作是中國古代織錦工藝史上最後一座里程碑,它是中華民族和全世界最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之一。
壯錦,又稱僮錦,是廣西壯族自治區傳統的著名絲織物,利用棉線或絲線編織而成的精美工藝品,圖案生動,結構嚴謹,色彩斑斕,充滿熱烈、開朗的民族格調。
蜀錦,以產於蜀地而得名,因其歷史悠久、工藝精湛、圖案華美,成都「錦官城」得名於秦漢時期,秦漢至隋唐時期的錦織品幾乎均為蜀錦。蜀錦是絲綢之路的主要交易品之一,亦是日本國寶級傳統工藝品京都西陣織前身。
宋錦,產地蘇州,始於宋末,是在唐代蜀錦的基礎上發展而來。宋錦色澤華麗,圖案精緻,質地堅柔,產品分大錦、小錦、綵帶等數種。大錦又稱「仿古錦」。
二、四大名綉指的是漢民族傳統刺綉工藝中的蘇綉、湘綉、粵綉、蜀綉。
蘇綉的歷史長達2000多年。蘇綉自古便以精細素雅著稱於世,其構圖簡練,主題突出,技巧精湛。僅以蘇綉所用最細的線以為一般人的肉眼所能看清楚為例,足見其精細之極。
湘綉是在吸收蘇綉和其它刺綉的優長處發展而來的。湘綉使用不同顏色的線相互摻和,逐漸變化,色彩豐富飽滿,色調和諧。湘綉的圖案借鑒了中國畫的長處,所綉內容多為山水、人物、走獸等,尤其是湘綉的獅、虎題材,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粵綉構圖飽滿,繁而不亂,裝飾性強,色彩濃郁鮮艷,綉制平整光滑。粵綉的題材廣泛,多為百鳥朝陽、龍鳳等圖案。
蜀綉以軟緞和彩絲為主要原料,針法多達100多種,充分發揮了手綉的特長,具有濃厚的地方風格。蜀綉題材大多為花鳥、走獸、蟲魚和人物等,品種除了綉屏之外,還有被面、枕套、靠墊、桌布、頭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