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九大危機是哪些
『壹』 請問日本歷史上總共發生過那幾次金融危機
1 1929年的全球經濟危機,原因初中歷史書上就有
2 1945年因而二戰,日本經濟幾乎崩潰
3 1973開始的石油危機,是多數資本主義國家蒙受損失,油價從個位數飆升至20美元
4 1985年後,因為廣場協定,日元大幅升值,導致長達十年的經濟低迷期
5 2008開始的世界金融危機
『貳』 對日本經濟造成前所未有的打擊的危機發生在哪一年造成了什麼哪些影響
1989年12月底日經225達到歷史高點,其後開始急速下滑,到1990年9月日經225幾乎跌去一半。一般都說日本八十年代末出現泡沫經濟(房地產、股市),但如果要問危機哪一年爆發,那還是1990年。(不過我沒見過這種提法)。
最主要的影響:
第一,經濟停滯。先後出現兩個「失去的十年」
第二,持續通縮。通縮程度世界之最。
現在全看安倍能不能救日本經濟了。
『叄』 日本發生過幾次金融危機
日本發生過七次經濟危機 。
1、2009年經濟危機 世界上最大的失業潮波及日本
原因:2008年隨著華爾街的破產,美國失業人數已達今年最高。很多從事金融行業的失業者面臨的不只是沒有工作,有些人將失去醫療保險,房屋和生活最基本的必需條件,美國真在接受新的失業率高漲考驗,於此同時的歐洲失業情況也不容樂觀。
2、1929年至1939 經濟大蕭條日本也受其影響
原因:關於大蕭條的成因一直眾說紛紜。最早解釋到這一點的是英國經濟學家凱恩斯。
3、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1945年 - 1955年期間 經濟蕭條
4、2007年金融海嘯 次級房屋信貸危機(又稱次級房貸風暴、次級按揭風暴、金融海嘯)是指由美國次級房屋信貸行業違約劇增、信用緊縮問題而於2007年夏季開始引發的國際金融市場上的震盪、恐慌和危機。
5、1997年7月至10月亞洲金融危機亞洲金融危機發生於1997年7月至10月,由泰國開始,之後進一步影響了鄰近亞洲國家的貨幣、股票市場和其它的資產價值。此危機另一名稱是亞洲金融風暴(常見於香港)
6、1991年開始到2000年代初 日本經濟泡沫破裂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迎來了最高峰。當時日本各項經濟指標達到了空前的高水平,但是由於資產價格上升無法得到實業的支撐,所謂泡沫經濟開始走下坡路。
7、1980年代拉丁美洲的長期經濟低迷。
(3)日本九大危機是哪些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主要表現有:
1、股市暴跌。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主要標志之一。
2、資本外逃。是國際金融危機發生的又一主要標志之一。
3、正常銀行信用關系遭到破壞,並伴隨銀行擠兌、銀根奇缺和金融機構大量破產倒閉等現象的出現。
4、官方儲備大量減少,貨幣大幅度貶值和通脹。
5、出現償債困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全球金融危機
『肆』 日本舉辦奧運會的麻煩並不限於疫情,日本還面臨著哪些危機
日本舉辦奧運會的麻煩並不限於疫情,日本還面臨危機有:01.疫情影響外。02.活招牌地,築地市場被迫搬遷。03.日本奧運會“魔咒”。04.負債過多。
03.傳說中有,日本一旦要辦奧運會,必會出事的說法。在1928年的日本奧運會,當時關東地區發生了地震導致奧運會停止申辦。1936年確定申辦奧運會的日本,因1940年的第2次世界大戰而受到影響,又被取消了舉辦資格。1994年的日本奧運會,經過多重磨難,終於在1948年才辦理成功。多次的失敗經歷對日本來說,簡直是有了“魔咒”。
04.日本之所以要堅持舉辦奧運會,就是希望通過奧運會讓經濟得到發展。日本現在最需要解決的是身上的債務壓力。它是負債最多的國家,負債多達12萬億美元。日本需要大量的外匯來提高GDP的增長,拿錢來還債。因此日本希望通過觀光消費來帶來經濟,緩解負債壓力。
『伍』 十九世紀中期,日本面臨的困境有哪些
第一,幕府中央和地方大名之間的矛盾。雖然德川幕府構建了日本歷史上最強的中央集權體制,但是他的集權建立在幕府擁有的資源相對於地方佔有相對優勢,而這種相對優勢的「平衡」格局是很容易被外部勢力介入打破的,所以黑船來航後不久四強藩就逐步崛起,而幕府也無可奈何,從這一點上說,洋務派的崛起和四強藩有很大的共性,但是兩者又有著顯著的不同,洋務派崛起的時候英國是兩頭下注的,對朝廷和洋務派漢族地主官僚都下注,而在日本法國支持幕府,而英國主要支持西南強藩,所以這些「維新力量」能夠更堅定的崛起,最終執掌日本的實權。其實傳統的觀點說天皇在大政奉還後有多大的實權,這是一種誤讀,《大日本帝國憲法》雖然規定了天皇有眾多看似很大的決定權,但實際上天皇的這些權利都掌握在海陸軍-工業財閥手裡,特別是四強藩里的兩個強者,他們在廢藩改縣過程中雖然放棄了自己在地方的諸侯地位,但卻上升為帝國中央的財閥、政閥,政閥的地位由其對軍隊的深刻影響和財閥實力做背景,而洋務派顯然做不到,因為後台對他們的支持並不堅定。
第二,多方列強的爭奪。雖然1904年日本打敗了俄國,但也是慘勝,在日本剛剛打破閉關鎖國狀態時,俄國也派軍艦過來騷擾日本,逼迫他簽條約的,荷蘭、法國、美國、日本、英國都參與其中,在這些列強你咬一口我吃一口的混亂中,幕府節節敗退,被迫簽訂《安政五國條約》,如何左右逢源取得最有利於自己的地位,同時又不得罪其他列強,並在其中逐步自強,這是一個十分復雜的問題。日本直到20世紀初才完全廢除不平等條約,而這就是依靠甲午戰爭和參與英國世界體系的後果。日本的崛起之路和英國非常像,而且崛起的前半段路都是依靠做英國小弟換來的,英日同盟也是這種「特殊關系」的見證,直到一戰後才受美國的壓力而被迫「分手」。
『陸』 1920年至1921年日本都出現了什麼危機
1920年至1921年,日本爆發了歷史上空前浩大的經濟危機,處於寄生地主控制壓迫下的農民紛紛破產。經濟危機尚未過去,1923年9月1日,以東京為中心的整個關東地區以及靜岡、山梨等縣突然發生強烈地震。
『柒』 19世紀日本面臨的危機
19世紀中期,西方列強入侵,日本面臨著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推翻幕府統治後,明治政府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的口號下進行改革,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逐漸強大起來。1945年8月。日本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投降。戰敗後的日本,國民經濟瀕於崩潰的邊緣。日本政府充分利用國內外各種有利條件,實行民主化改革,重視科學技術,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加上美國的大力援助和扶持等,1955年恢復到戰前最高水平,此後近20年間進入「高速增長」時期,20世紀80年代後期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捌』 日本近代史上面臨的三次困難和危機。
第一次,淪為殖民地的危險,日本通過明治維新擺脫了危機,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
第二次,30年代的世界性經濟危機,通過對外擴張,轉移國內注意力,掩蓋危機。
第三次,戰後重建,二戰後,日本成了一片焦土。日本抓住了第三次科技革命,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中美國的軍事訂貨,以及他們艱苦奮斗的精神,成為為了樂二號資本主義強國。
啟示: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玖』 90年代日本經濟危機表現
日本經濟危機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資產全面縮水的背景下,企業負債惡性膨脹,大量倒閉。1991年前後,負債額在1000萬億日元以上的倒閉企業每年都在1萬家左右。1990-1996年,日本破產企業年均高達14000家左右。
(2)商業銀行陷入困境,不良債權急劇增加,大批金融機構破產。關於泡沫經濟破滅對不良資產的影響,日本政府一直諱莫如深,直到1995年7月,日本大藏省銀行廳才首次宣布,按照國際通行國際會計標准計算的日本銀行業不良資產已經達到50萬億日元,占日本GDP的1/10以上。但西方經濟學界認為,這個估計偏低,有西方人士認為,到1995年8月,日本銀行業未清償貸款總額已經超過日本GDP總額,而未清償貸款的1/4是不良資產。
(3)國內消費不振,投資需求減少。泡沫經濟破滅後,由於居民實際收入減少,使消費需求不足的問題日益嚴重。有關數據顯示,占日本GDP60%的個人消費支出以平均每年0.63%的速度持續下降。
(4)通貨緊縮、經濟衰退;1992-1999年,日本的消費物價指數均為負增長,年均下降幅度接近1%(1997年除外)。通貨緊縮使企業銷售收入減少,債務負擔加重,居民消費心理惡化,政府財政收入減少,公共債務危機加重。經濟泡沫破滅後,日本經濟持續低迷,其中,1992-1994年連續3年出現了零增長。
日本房地產泡沫:東京都一地的地價超過了美國全國地價總和
20世紀30年代以後的60年間,世界房地產領域基本上沒有出現大的波瀾,但進入90年代後,日本的房地產泡沫再度震驚了世界。
20世紀80年代後期,為刺激經濟的發展,日本中央銀行採取了非常寬松的金融政策,鼓勵資金流入房地產以及股票市場,致使房地產價格暴漲。1985年9月,美國、聯邦德國、日本、法國、英國五國財長簽訂了「廣場協議」,決定同意美元貶值。美元貶值後,大量國際資本進入日本的房地產業,更加刺激了房價的上漲。從1986年到1989年,日本的房價整整漲了兩倍。
受房價驟漲的誘惑,許多日本人開始失去耐心。他們發現炒股票和炒房地產來錢更快,於是紛紛拿出積蓄進行投機。到1989年,日本的房地產價格已飆升到十分荒唐的程度。當時,國土面積相當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總額竟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4倍。到1990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總地價。一般工薪階層即使花費畢生儲蓄也無力在大城市買下一套住宅,能買得起住宅的只有億萬富翁和極少數大公司的高管。
所有泡沫總有破滅的時候。1991年後,隨著國際資本獲利後撤離,由外來資本推動的日本房地產泡沫迅速破滅,房地產價格隨即暴跌。到1993年,日本房地產業全面崩潰,企業紛紛倒閉,遺留下來的壞賬高達6000億美元。
從後果上看,20世紀90年代破滅的日本房地產泡沫是歷史上影響時間最長的一次。這次泡沫不但沉重打擊了房地產業,還直接引發了嚴重的財政危機。受此影響,日本迎來歷史上最為漫長的經濟衰退,陷入了長達15年的蕭條和低迷。即使到現在,日本經濟也未能徹底走出陰影。無怪乎人們常稱這次房地產泡沫是「二戰後日本的又一次戰敗」,把20世紀90年代視為日本「失去的十年」。
『拾』 請問19世紀中期日本幕府統治面臨哪些危機
主要就是民間的倒幕派和列強的入侵,明治維新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倒幕運動開始的.
在19世紀中期的亞洲,日本處於最後一個幕府—德川幕府時代。掌握大權的德川幕府所實行的苛政,不時激起眾多以務農為業的百姓反彈。對外則實行「鎖國政策」,禁止外國傳教士、商人與平民進入日本,只有荷蘭與中國的商人被允許在原本唯一對外開放的港口—長崎繼續活動;此外德川幕府亦嚴禁基督教信仰。
同一時期,在日本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開始出現家庭手工業或手工作坊。作坊內出現了「僱用工人」制,形成資本主義的生產體系。在商品經濟型態的快速擴展下,商人階層,特別是金融事業經營者的力量逐漸增強。商人們感覺到舊有制度嚴重製約著他們的發展,於是開始呼籲改革政治體制。具有資產階級色彩的大名(藩地諸侯)、武士,和要求進行制度改革的商人們組成政治性聯盟,與反對幕府的基層農民共同形成「倒幕派」的實力基礎
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馬休·佩里(Matthew Calbraith Perry)率領艦隊進入江戶灣(今 東京灣)岸的浦賀,要求與德川幕府談判,史稱「黑船事件」。1854年,日本與美國簽訂了神奈川《日美親善條約》,同意向美國開放除長崎外的下田和箱館(函館)兩個港口,並給予美國最惠國待遇等。由於接踵而來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德川幕府再度成為日本社會討伐的目標。
在地方上,與西方列強有過交涉甚至短暫交戰經驗,因而具有維新思想的藩士們(長州、土佐、薩摩等藩),自1866年開始結成軍事聯盟,並嘗試與天皇接觸,主張倒幕。1867年,新繼位的明治天皇向倒幕派送去了許可倒幕的密詔。後來,幕府將軍德川慶喜為了轉移矛盾,在坂本龍馬居間斡旋下,提出「大政奉還」上奏文,表明將政權歸還給天皇,但仍拒絕交出兵權與領地,並計畫利用天皇剛重新掌政,與倒幕派皆對政務運作不熟悉之時,派遣家臣進入政府,藉協助之名掌控政治。倒幕派對於這樣的結果很不甘心,但由於武力倒幕的正當性銳減,因此只好暫時按兵不動。
後來,政府內倒幕派與德川派的斗爭漸趨白熱化。1868年1月3日,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大號令」,宣布廢除幕府,並命令德川慶喜「辭官納地」,將一切權力重新歸於天皇。當倒幕派得知德川慶喜決定從大坂(今 大阪)出兵進攻時,旋即派出以薩摩藩、長州藩成員為主力的軍隊,在京都附近的鳥羽、伏見兩地展開激烈戰斗。經過三天的交戰,以寡擊眾的新政府,在新式軍隊與精良武器的助威下取得重大勝利,並決定乘勝追擊,派遣東征軍攻打德川幕府的中心據點—江戶。
倒幕派組成了新的政府,徹底排除德川派勢力;揭示基本施政方針的「五條御誓文」則於同年4月6日公布。新政府軍、舊幕府軍雙方決戰江戶之前,幕府代表勝海舟與新政府代表西鄉隆盛達成協議:以國家為重,一致對外。1868年5月3日,江戶不流血和平開城,幕府至此正式瓦解。不過在日本東北地區,以會津藩為首組成的「奧羽越列藩同盟」,仍然繼續反對新政府。由於新政府軍掌握軍力優勢,叛亂於同年11月即被平定。舊幕府海軍將領榎本武揚率八艘軍艦和幕府殘兵至北海道,並在1869年1月建立「蝦夷共和國」。同年6月,在新政府軍的進攻下,榎本武揚投降。因戰爭開始的1868年為陰歷的戊辰年,而被稱為「戊辰戰爭」的內戰至此結束。
然後就是天皇搬家到東京,全日本開始西化改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