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賣中國茶怎麼樣
Ⅰ 中國的茶葉出口到了日本銷量怎樣
日本本身是世界頂級的茶葉生產、消費、出口大國。 同時也是進口大國,屬於中國茶葉的第二大出口國(偶爾第一)。 多年來進口茶葉的比例基本為烏龍4.5:蒸青綠3.5:紅茶1.5。 其中綠茶和烏龍在日本市場進口比例屬於絕對強勢地位(占總進口比例均超過80%)。 日本茶粉主要分為抹茶粉和煎茶粉,抹茶粉在日本本土的生產品級較高,日常用的中低端茶粉主要也從中國進口,但是——優良的茶粉製作工藝基本掌握在日系公司手中。中國方面只能因循日本公司的技術指標進而執行。煎茶粉中國生產市場狹窄,文獻中未見談及出口所得。 陳怡. 日本農產品技術性貿易壁壘及對中國出口的影響[D].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07. 李芸, 姚國偉, 李寧. 茶葉標准與技術性貿易壁壘[J]. 中國標准化, 2005(8): 23-24.
Ⅱ 請問中國茶葉在國外那裡那個國比較好銷售,比較受歡迎,什麼樣的茶葉比較受歡迎謝謝回答啊。
中國茶多數是以原料形式銷售的到歐美,作為CTC紅茶的拼配原料之一;近年來綠茶在俄羅斯和非洲市場的增加比較明顯
中國茶出口量很小,農殘問題達不到歐美標准,出口均價在2-3美元一公斤,官方公布的出口額大約是每年1億多美元(英國立頓紅茶單一品牌,在世界的銷售額是每年幾十億美元)
高檔茶基本是沒有出口的,農殘導致的,基本只在東亞文化圈的日本、韓國、馬來等有小量消費
Ⅲ 日本對中國的茶了解是否深刻,為何日本遊客來中國買的最多的就是茶
中國和日本都對茶有些喜愛與情懷,也都有各自的茶文化,但追溯但茶的起源,一定是中國。「百姓七件事,茶米油鹽醬醋茶。」我國茶道最早相傳起源於黃帝時期,茶道形成系統是在唐代,由「茶聖」陸羽編整在《茶經》之中。中國人喜歡喝茶,不管是高堂大家還是平民百姓,不過茶道並不是很原始嚴謹,相比之下更加隨意一些。
日本茶道將日常生活行為與宗教、哲學、倫理和美學熔為一爐,成為一門綜合性的文化藝術活動。
Ⅳ 大家覺得在日本有買中國茶葉的需求嗎
在日本可以買些他們的抹茶和蒸青綠茶試試。
Ⅳ 中國的鐵觀音,毛尖、毛峰綠茶在日本售價嗎在日本多少人民幣一斤
很遺憾,日本人不認這個,因此在日本的茶葉商店或者專櫃,一般沒有這些賣。在日華人認是人這個、因此在面向在日華人的中國物產店裡,可能會有,價格肯定高於國內,不過也不會很高,因為在華人沒那麼多人天天要喝這個的,再說了,就是買也自己回國時買為主。
Ⅵ 世界茶具市場的發展 中國茶具出口到日本的市場如何
日本鬼子認為自己的茶具才是最精緻最能夠提現東亞文化圈美感的,所以中國茶具出口到日本市場一般。
Ⅶ 中國的茶葉(如龍井,鐵觀音等)在日本買的怎樣
中國茶先行
日本最初開發出來的罐裝茶飲料是烏龍茶,日本著名的飲料公司伊藤園與三得利陸續開發了罐裝烏龍茶飲料——這是1981年的事。
值得關注的是,烏龍茶飲料比日本茶飲料開發得更早。罐裝日本茶飲料是1985年開始銷售的。日本茶一直都是日本人身邊離不開的茶,而當時對日本人來說中國茶是不太熟悉的茶。從二戰結束到1972年中日兩國邦交正常化,期間兩國正式交流中斷,日本人也幾乎沒有了解中國現狀(包括文化在內)的機會。在邦交正常化之後,日本人開始逐漸了解到現代中國的情況,接觸到許多現代中國的東西。在這種狀況下,1973年,日本掀起了第一次烏龍茶熱潮。但是,這股熱潮不久就降溫了。
在日本的超市、便利店裡,我們隨時都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罐裝茶飲料,包括塑料瓶飲料在內。現在這些已成為日本人生活里不可缺少的東西,觀察一下在街上走來走去的那些人,很多男女老幼都帶著罐裝茶飲料上街。他們渴了就喝這種罐裝茶飲料來解渴。這種飲料攜帶方便,價錢又比較合理,因此在日本愈來愈吸引人了。那麼這種茶飲料何時開始在日本銷售的呢?
然而,1979年,當時日本很受歡迎的女子兩人歌星組合,有一次說「我們喝烏龍茶來減肥」,這句話引起了很大的轟動,人們對烏龍茶的認識提高了。從此之後,烏龍茶罐裝飲料上市了,不久又開始流行兌烏龍茶的威士忌酒或燒酒,這樣烏龍茶飲料逐漸受日本人歡迎了。
那麼日本人平常喝的日本茶飲料怎麼開發得比較晚呢?日本人一直認為,茶是在家裡用茶器沖泡茶葉來喝的,因此觀念上或味道上人們難以接受喝罐裝茶飲料,並且他們覺得拿出錢來買這種飲料是很浪費的。但是,人們面對烏龍茶罐裝飲料的到來,原有的看法被打破,覺得「喝罐裝茶飲料也不賴啊」。我認為這是烏龍茶所做出的貢獻。
當時,大部分人沒能喝到用茶葉現場沖泡的烏龍茶,並不知道其中味道。然而,隨著中日邦交正常化,當時日本國民都在熱烈歡迎的氣氛中,想要吸收中國的東西,其中一個就是烏龍茶。但是,日本人難以得到烏龍茶的原葉,並且不知如何沖泡才好。在這種情況下,罐裝烏龍茶飲料正好上市了。人們一拿錢就容易得到這飲料,可以嘗到中國茶的味道。同時他們也發現了罐裝茶飲料既方便、味道也還可以。
無論中國茶還是日本茶,本來都是用茶葉沖泡喝的。但用茶葉沖泡時需要專門茶器,比較麻煩,而且喝完後的清理也令人感到繁瑣。正好,烏龍茶飲料的發明讓他們認識了罐裝飲料的方便性等好處。由此之後,人們漸漸接受罐裝茶飲料了。
隨後日本茶飲料也開始開發,並於1985年開始銷售。據說,開發日本茶飲料非常困難,因為日本茶湯加熱殺菌後就會變成褐色,導致外觀不漂亮,而且加熱殺菌中常發生令人感到不快的味兒。他們需要比較長的時間才能解決這種問題。上市之後,日本茶飲料並不暢銷,因為人們還是不習慣於日本茶罐裝飲料獨特的味道。
後來隨著追求健康的熱潮,人們逐漸認識到日本茶中的種種化學成分對身體有好處,就開始感興趣了。尤其是年輕一代,他們在家裡不怎麼沖泡茶,一喝用錢就很容易買到的罐裝飲料,他們開始習慣於這種方便省事的飲用方式,再加上1993年混合茶也陸續上市了,它們不僅有茶水還有薏米等對身體健康的原料一起混合的茶。這時罐裝飲料是以塑料瓶為主,若喝不完一蓋兒,也不必擔心漏茶水,而且攜帶也方便。就這樣,罐裝茶飲料,尤其是塑料瓶飲料在日本普及起來了。
日本茶後來居上
隨著罐裝茶飲料的普及,茶葉的流通量有什麼變化呢?茶飲料界里有稱為「飲料化比率」的概念,描述茶消費量中罐裝飲料占的比率,分析這個飲料化比率,我們就知道人們喝的茶是用茶葉沖泡的還是買罐裝飲料的,還有茶葉的消費量的增減。據統計,烏龍茶飲料化比率的推移如下:1999年50.2%,2000年49.5%,2001年55.2%,2002年56.8%,之後大概保持在50%左右。另一方面,2003年,紅茶30%,綠茶14.9%。
從以上數字來看,烏龍茶飲料化比率相當高。這意味著人們喝烏龍茶時一半是喝罐裝飲料。反過來說,用茶葉沖泡喝的機會比其他的茶少得多。這也許是目前在日本人之間還沒普及中國茶茶葉吧!還可以說,烏龍茶在日本人中還沒達到人人都喜歡的程度。
有人指出他們喝烏龍茶罐裝飲料主要的理由是解渴。有趣的事實是,2003年七八月,受冷夏的影響,烏龍茶罐裝飲料的銷售量減少了,而綠茶、紅茶飲料卻沒怎麼減少。這意味著,在茶飲料中許多人優先選擇自己喝慣的日本茶或紅茶,最後選擇烏龍茶,從中可以看出他們好像主要為了解渴而喝烏龍茶。
因此,飲料公司也想出辦法開發多種中國茶飲料。例如,2002年,中國綠茶罐裝飲料上市了。然而,這些飲料不久幾乎不見了,是不是不太適合日本人的口味呢?2007年,大紅袍罐裝飲料出現;2008年,老叢水仙與武夷肉桂的飲料竟然也出現了。這些大紅袍以其高檔性成了話題,其價格真的令人嚇一跳。同年還銷售了白茶、荔枝烏龍、香檳烏龍等個性強的茶飲料。
另外,鑒於健康意識的提高,在對身體有益處(主要是減肥)的口號之下,高含量烏龍茶茶多酚飲料也上市了。除了這些之外,還有茉莉花茶、鐵觀音等各種茶也出現了。看來,現在市場上多種多樣的罐裝茶飲料真是豐富多了。
我今年回日本時,通過逛超市觀察到那裡銷售的罐裝茶飲料中一半為日本茶飲料,其次是紅茶或混合茶,包括烏龍茶在內的中國茶佔到了少數地位。在便利店裡,這種狀況卻不太一樣。有些便利店裡也銷售在超市裡沒看到的飲料,種類比超市豐富多彩。這是因為,超市顧客的對象主要是以家庭主婦為主的各年齡段家庭階層。他們喝茶,很多人一般用茶葉沖泡喝,偶爾買罐裝茶飲料喝。他們的飲料化比率可能低一些。
與此相反,方便店顧客的對象主要是年輕人或單身上班族。他們生活節奏快,圖方便省事,他們的飲料化比率好像比較高。方便店為滿足他們的需求,店裡飲料的種類也要准備得比較齊全。
有些人擔心在市場上增加了罐裝茶飲料,導致茶葉消費量的減少。但是也有另外的看法,罐裝茶飲料越增加,需要的茶原料也越增加。另外從來不怎麼喝茶的人開始喝罐裝茶飲料之後,也許會逐漸對茶本身開始感興趣。若是這樣喜歡茶的人多起來,對從事茶業的人士而言,不是值得高興的事嗎?
總之,罐裝茶飲料是日本現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
Ⅷ 中國茶葉進入日本市場應採取何種市場進入模式
日本的茶葉市場是最難進入的, 因為他們的安全標準是全世界最嚴格的 。再加上他們的地域保護,日本的茶葉大多都是綠茶。所以要出口的話可以考慮從其他品種茶葉入手,工藝製作參考台灣標准。台灣產的茶葉尤其是紅茶大多出口日本。所以參照台灣的工藝標准出口日本起碼在檢疫上產品是沒問題的。
Ⅸ 在日本亞馬遜上賣茶葉怎麼樣
在日本亞馬遜上賣茶葉挺好的。
亞馬遜賣茶葉的靠譜,還是比較靠譜的一個。平台,因為這個平台上賣茶葉的話,一般都是面向中國內外的,所以說整體的話,上面的質量要好一些,所以說這上面賣的亞馬遜的一個上面的茶葉的話,還是比較靠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