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圍棋水平怎麼樣
1. 中日韓圍棋水平高低比較,詳細比較下
最近中韓兩國圍棋實力差不多 日本不行
中國超一流棋手:古力孔傑
韓國超一流棋手:李世石崔哲瀚
李昌鎬由於年齡增長已經淡出超一流高手行列 但任然是一流高手 中韓兩國年輕高手也都很充足 中國有陳耀燁 周睿羊 朴文圭等等 韓國的許映皓 金志錫 朴廷桓 姜東潤 李映久 總的來說中國年輕高手數量比韓國多 實力與韓國年輕棋手相當 但因為大賽經驗不足 在國際賽場沒什麼好表現
除去超一流和年輕棋手 兩國其他一流高手也很多 中國的謝赫(人稱李世石剋星) 羅洗河 胡耀宇 常昊 等等等 韓國也有朴永訓 趙漢乘 等等等
日本棋手由於習慣下慢棋 以及多為本格派棋手不善於戰斗 所以在國際大賽中落後
主要高手有:張栩為首的平成四天王(羽根直樹、山下敬吾和高尾紳路) 未來之星 井山裕太(很厲害) 還有一些高手 結城聰 河野臨 山田規三生什麼的
綜合比較 中韓兩國旗鼓相當 日本不行
2. 日本人下圍棋是不是特厲害我在網上有一個日本朋友,我們班下得最好的都比他弱好多……
不是,可能只是他相較之下比較厲害和老熟一些
3. 江戶時代日本圍棋實力真的有那麼強嗎
按照趙治勛的說法:江戶時代的大名人都很厲害,但是因為他們沒有匹敵的對手,也可以說他們不厲害。
我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強和弱是相對的,比如你拿著小步槍輕松打死一個拿刀的,看上去你很強,但是你遇到拿著機關槍掃射的,就立馬顯得你不強了,其實你還是你,沒什麼分別。所以強者是通過弱者襯托出來的。
回到這個問題,我覺得當時的日本圍棋強在布局上,因為江戶時代的日本圍棋沒有座子制,相對開局比較自由,這方面的研究也領先於中國,但是中盤戰鬥力和官子,我覺得范施的水平完全不遜於丈和,秀和以及秀榮等名人級別的棋手。
4. 日本圍棋曾經是十分流行的文化,為何走向了衰落
因為對於韓國和中國舉辦的現代圍棋比賽日本人非常是反感的,因為要電視直播,現代比賽許多的比賽基本上是快棋賽。所以許多比賽為了取勝,都採用了自己熟悉的下法,以至於大量的對局,非常的功利棋下的。只是為了勝利而下的棋,下的很公式化,對於探索與研究圍棋基本沒有意義。在日本國內許多的人下旳慢棋,使大夥在對局過程中,有足夠的時間去嘗試新的圍棋理念。所以在其他國家追求殺傷力的時候日本圍棋追求的不同,他們追求的是圍棋的美。日本人認為頂級高手不單單是下棋厲害,更要緊的是講出自己的圍棋哲學。所以日本頂級棋手感覺現代快棋賽下法是好勇鬥狠,完全與圍棋美的哲學逆向。
不在追尋圍棋中的刀光劍影的日本圍棋,而是追求圍棋的道和哲學。通過圍棋,讓非常多的人可以感受圍棋中所蘊含的道。所以日本圍棋不是沒落了,而是走了一條和中國競技體育完全不同的道路。
5. 為什麼日本圍棋從世界最強變成如今的三國最弱
因為日本的優勢,並不適應現在國際圍棋制度,現在的國際圍棋比賽就屬於一種快餐文化,強調的是快速攻城略地,率先奪人,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比賽的勝利,而日本則屬於那種通過時間而展示真正的技術從而取勝的國家,之前日本的圍棋採取的是兩日制,而現在的圍棋比賽卻強調著快速的攻城略地從而取得勝利,這與日本本來的圍棋文化相抵觸,所以日本圍棋慢慢地弱了下來。
其次,日本圍棋現在的沒落與其他國家變強也有關系,就如同一個國家上位,那麼必然有一個國家衰落一樣。中國是一個人口大國,只要他對一個東西重視起來就會慢慢的往裡面投入精力和人口,你想中國有14億人只要有幾千萬人願意進行圍棋的學習,那麼總會有一部分人會取得不菲的成績,就算只有1%的人能夠參加國際賽,那麼在人口基數上中國就已經佔了優勢。而現在圍棋已經在中國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人們覺得圍棋既可以開發智力又可以影響其他文化課,所以很多家長開始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圍棋培訓班,而這樣的一種氛圍,必將會使中國圍棋人才輩出。日本在人口基數這一點就已經輸於中國。
6. 20世紀50年代日本圍棋和中國棋手下棋怎麼樣
五十年代是新中國百廢待興的時期,圍棋水平較低,還無法與日本棋手抗衡,直到七十年代中期以後,在陳祖德,聶衛平的帶領下,才能與日本高手抗衡。現在日本圍棋快速衰落,早已被中國棋手遠遠甩在身後。
7. 中日韓三國圍棋水平
富士通杯、三星杯、應氏杯杯、春蘭杯、和LG杯是代表世界圍棋最高水平的五大比賽。富士通杯比賽始於1988年,可以認為是現代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正式的世界圍棋比賽(之前多是民間社團的圍棋交流)。
富士通歷屆冠亞軍
屆數 年份 冠軍 亞軍
1 1988 武宮正樹 九段 林海峰 九段
2 1989 武宮正樹 九段 林海峰 九段
3 1990 林海峰 九段 聶衛平 九段
4 1991 趙治勛 九段 錢宇平 九段
5 1992 大竹英雄 九段 王立誠 九段
6 1993 劉昌赫 六段 曹薰鉉 九段
7 1994 曹薰鉉 九段 劉昌赫 六段
8 1995 馬曉春 九段 小林光一 九段
9 1996 李昌鎬 九段 馬曉春 九段
10 1997 小林光一 九段 王立誠 九段
11 1998 李昌鎬 九段 常 昊 九段
12 1999 劉昌赫 九段 馬曉春 九段
13 2000 曹薰鉉 九段 常 昊 九段
14 2001 曹薰鉉 九段 崔明勛 八段
15 2002 李世石 三段 劉昌赫 九段
16 2003 李世石 七段 宋泰坤 四段
17 2004 朴永訓 六段 依田紀基 九段
18 2005 李世石 九段 崔哲瀚 九段
歷屆應氏杯冠軍
屆 冠軍 比分 亞軍
1 曹薰鉉 3:2 聶衛平
2 徐奉洙 3:2 大竹英雄
3 劉昌赫 3:1 依田紀基
4 李昌鎬 3:1 常 昊
5 常 昊 3:1 崔哲瀚
歷屆LG杯世界棋王賽冠軍
年份 冠軍 亞軍
1997 李昌鎬 劉昌赫
1998 王立誠 劉昌赫
1999 李昌鎬 馬曉春
2000 俞 斌 劉昌赫
2001 李昌鎬 李世石
2002 劉昌赫 曹薰鉉
2003 李世石 李昌鎬
2004 李昌鎬 睦鎮碩
2005 張 栩 俞 斌
2006 古力 陳耀華
歷屆春蘭杯冠亞軍
屆 冠軍 亞軍
1 曹薰鉉 2-1 李昌鎬
2 王立誠 2-1 馬曉春
3 劉昌赫 2-1 王立誠
4 李昌鎬 2-0 羽根直樹
5 李昌鎬 2-1 周鶴洋
歷屆三星杯冠軍
年份 冠軍 亞軍
1996 依田紀基 劉昌赫
1997 李昌鎬 小林覺
1998 李昌鎬 馬曉春
1999 李昌鎬 趙善津
2000 劉昌赫 山田規三生
2001 曹薰鉉 常 昊
2002 曹薰鉉 王 磊
2003 趙治勛 朴永訓
2004 李世石 王 檄
2005 羅洗河 李昌鎬
再加上已經停辦的東洋證券杯比賽(數據沒找到),中國只獲得過6次世界冠軍,日本11次,而韓國獲得了31次冠軍,其中當今圍棋世界第一人李昌鎬一人獲得過17次世界冠軍(包括東洋證券杯與豐田杯)。中日韓三國實力由此可見。
另外,1999年韓國推出"農心辛拉麵杯中日韓三國圍棋擂台賽"。每隊派五人上陣,以擂台賽方式輪流交鋒。結果,前6屆冠軍都是韓國隊,直到前不久,日本老將依田紀基(張的有點像倉田老師,胖胖的)力挫李昌鎬,獲得了第7屆冠軍。
可以看出,當前中日圍棋與韓國差距還是挺大的,不過中國近來2005年到2006年初常昊、小豬、古力連續拿了三個世界冠軍,氣勢不錯,希望能早日追上韓國。
8. 為什麼日本圍棋從世界最強變成如今的三國最弱呢
圍棋最初起源於中國,公元700左右傳入日本。隨後便慢慢開始流傳,一開始還只是皇家貴族下圍棋,到後面人人都開始下圍棋了。更演變成圍棋四大家,相互抗衡。
對於現如今的中國而言,學習圍棋的大部分都是小孩子,父母對於能讓小孩子開發智力,磨煉心智,使他們在賽道線上跑的更快的學習,當任不讓的直接給孩子報名。新鮮血液的持續注入,出現幾個在圍棋上大有天賦的人也不是那麼難。總歸來說在任何事情面前還是人最重要,有了人就有希望。
9. 幾年沒太關注圍棋,日本圍棋為什麼衰落的這么厲害
我的問答不是專業人士的解讀,只是一個外行從教育角度給出一種看法。從宏觀角度看日本圍棋的衰落,大家就應該清楚知道答案了。
日本圍棋的教育模式出了問題。日本圍棋教育基本上還是採用師徒相傳的教育模式,跟金庸武打小說里那些師傅徒弟一樣,師傅即是武功的導師,還是師「父」,教徒弟做人生活。一幅封建時代「小農經濟」的景象。
中韓,尤其是中國,開棋院,「大生產」模式,師傅實質上是老師,跟學生在普通學校差不多了,只不過學的是圍棋而已,學生在棋院有很多同樣程度不同「同學」陪練,不像日本那種師傅-徒弟博弈,中韓棋院更適合學生成長。
日本圍棋的沒落,實質上是「小農經濟」遭遇「社會化大生產」,日本的沒落是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