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的面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面文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9-24 02:28:42

⑴ 關於日本面具

具是一種泛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它是一個民族的自畫像,也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縮影。與中國一衣帶水的日本,是一個面具大國,其繁多的品種和優秀的製作技巧,世界早有公認。這些年我一直從事面具藝術研究,多次應邀赴日本訪間,有機會對日本的面具進行實地考察。 日本人對面具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很多成果,無論是在書店、圖書館,還是博物館、神社,到處都可看到令人驚嘆不已的面具書籍和面具實物。從考古資料來看,日本早在繩文時代(約公元前1600年),就有貝殼和泥土製作的面具,但是在後來的發展過種中,逐漸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有許多面具的原形均來自中國,著名的日本皇室珍品「蘭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國樂舞《蘭陵王》。相傳北齊蘭陵武王高長恭,面貌秀美,類若女人,他嫌自己貌不威武,不足威敵,所以打仗時佩戴面具。《教坊記》雲:「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若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木為假面,臨陣著之。」貞觀四年,日本舒明天皇遣使來華,遣唐使中的伎樂師大量引進大唐樂舞,樂舞《蘭陵王》被遣唐舞生帶回日本後備受寵愛,天皇慶祝皇太後四十大壽於清涼殿大擺酒宴,時年八歲的貞數親王親自習舞《蘭陵王》,可見《蘭陵王》樂舞在日本十分流行。
日本的面具大致可分為伎樂面、舞樂面、行道面、追儺面和能樂面。 伎樂又稱「吳樂」,是南北朝時我國吳地流行的民間樂舞,於推古天皇二十年(公元612年),由僧人味摩之傳入日本,通常在佛法會上表演。在鑒真和尚弘法的奈良東大寺,每年佛誕節和盂蘭盆節都要舉行伎樂會。東大寺正倉院是日本有名的國寶珍藏地,內有「吳女」面具,系吳國公主,其造型面龐豐腴,頭梳雙髻,一副大唐女子的富貴之態,是典型的唐代少女裝扮。而中國這種造型面具在民間枚不勝舉,江西萍鄉儺面「梅香」,似「長安女兒雙髻鴉,隨風趁蝶學夭邪」。 舞樂實為唐代歌舞雜戲,唐時稱「燕樂」或「宴樂」,用於朝廷宴會。公元686-697年傳入日本,主要用於表現貴族生活,其表演典雅、貴族化,藝術性很強,分有左舞和右舞。左舞為唐樂、天竺樂和林邑樂,有《蘭陵王》、《撥頭》、《採桑老》、《蘇莫者》、《秦王破陣樂》等舞目。右舞為高麗樂和渤海樂,有《納曾利》、《新烏蘇》等。正巧一月二十二日東京淺草公堂公演《宮中雅樂》,我慕名前往觀摩,其舞檯布陣大有唐代「坐部伎」和「立部伎」遺風,絲弦鼓笛一坐一立分置兩邊。《蘇莫者》也實為唐時風行於長安的潑寒胡戲《蘇摩遮》,舞者佩戴面具,身著蓑衣,手中執桴,舉手投足仍有中國傳統戲曲遺韻。面具造型也是典型的中國猿猴相。

⑵ 日本的文化有哪些

日本的文化:

1、喝冰水

日本不論春夏秋冬,進餐廳最先端上的一定是加了冰塊的免費冰水,那有可能是自來水、凈水器過濾後的水或是礦泉水,請不用擔心日本自來水是可以生飲的。只是在中國人的觀念里,冰涼的飲料對身體不好之外,吃飯時也沒有喝冰水的習慣。

2、日本人好學

日本愛學習是眾所周知的事情,日本的明治維新成功了,清朝的維新只留下了六君子的血,日本人的好學精神從來沒有變過。

3、日本重視科技

日本紙幣上面印的是科學家的頭像,科技在日本是最受重視,而不是嘴邊說說,日本人用實際行動證明了這一點。

4、日本愛讀紙質書

在公交車或路上可以看到的是,日本人一般是雙手捧書,日本最大的二手書連鎖書店是BOOKOFF,1990年開張至今,在全日本發展上千家門店。雖然中國沒有BOOKOFF這種規模大的書店,但有松鼠送書這種線上閑置二手書處理平台,可以輕松幫你解決掉家中的閑置二手書,而且快遞是上門取件。

5、日本工匠精神

日本人能夠把一件小事情做到極致,在日本有非常多的道,比如:武士道、茶道、花道等等,同時,這些人在日本也都是名人,雖然名氣非常大,但這些人從來都不追逐名利。

⑶ 日本有哪些特色拉麵

在日本經濟最好的時代,公司的男人們會為了吃一碗札幌的拉麵下班後坐飛機去北海道,吃完飯找一個溫泉泡一泡,第二天早上做第一班飛機回來上班。

其實拉麵這種食物在日本各地都甚是流行,也不乏「博多拉麵」(福岡縣福岡市),「喜多方拉麵」(福島縣喜多方市),「富山黑拉麵」(富山縣)這些有名的拉麵。

與中國的面類講究口感而不同,日本的各種拉麵往往都用的相似的面(博多拉麵除外),而在湯底上加以區別。像我們常常談論的三大拉麵:醬油拉麵,鹽味拉麵,大醬(味噌)拉麵。便是按湯的種類來區分的。

而北海道拉麵作為日本拉麵重要的一個分支,在日本人心中則有著特殊的地位。筆者之前在日企工作時曾聽一個老前輩說過,在日本經濟最好的年代末,公司的男人們會為了吃一碗札幌的拉麵下班後坐飛機去北海道,吃完飯找一個溫泉泡一泡,第二天早上做第一班飛機回來上班。

誠然,拉麵的好吃與否可能因人而異,但是北海道的拉麵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可見一般。而到了北海道必須要吃的拉麵又是那些呢,他們的代表性店鋪又在哪裡呢?

ー・札幌味噌(大醬)拉麵 ・ー

札幌大醬(味噌)拉麵被稱為北海道三大拉麵之一(同時札幌拉麵也和喜多方拉麵,博多拉麵並稱為日本三大拉麵),採用上好的大醬熬製成燙頭,並在加入了大量的豬油和蒜,口感濃郁。

⑷ 日本各方面的文化有哪些呢

信仰,神道教,佛教
天皇,武士刀精神。女人順從,別的不想說。

⑸ 日本最傳統的拉麵文化在哪裡

日本民族是一個勇於和善於吸收外來文化的民族,日本文化是通過吸收、選擇、融合外來文化才得以形成的混合文化。1萬年前到公元前3世紀,是日本的繩紋文化時代,當時的日本是一個狩獵國,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徐福人海東渡對日本社會變革及文明進...

⑹ 日本文化里為什麼有很多面具

面具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現象,它代表了一個民族的自畫像,是一個國家的文化縮影。與中國相鄰的日本,是一個面具大國,其繁多的品種和優秀的製作技巧,世界早有公認。

日本人對面具的研究已經積累了很多成果,無論是在書店、圖書館,還是博物館、神社,到處都可看到令人驚嘆不已的面具書籍和面具實物。

從考古資料來看,日本早在約公元前1600年,就有貝殼和泥土製作的面具,但是在後來的發展過種中,逐漸受到外來文化的影響,特別是中國文化的影響。日本有許多面具的原形均來自中國,著名的皇室珍品「蘭陵王」面具,就出自中國樂舞。相傳北齊蘭陵武王高長恭,面貌秀美,類若女人,他嫌自己貌不威武,不足威敵,所以打仗時佩戴面具。所以日本文化中有很多面具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從我們中國傳出的。

⑺ 拉麵,拉麵,日本有哪些特色的拉麵

一般按地域分,日本拉麵有三大流派:
A:北海道味噌拉麵
B:東京醬油拉麵
C:九州豚骨拉麵
借鑒了之前去橫濱參觀「拉麵博物館」的記憶,以及那些被我拿下過的代表性拉麵⋯
由於之前一直在九州晃盪,就從九州說起。
九州:「關鍵詞:豚骨」
1,「博多豚骨拉麵」
絕對是九州的標志性拉麵。博多是九州首府福岡縣福岡市的一個中心地名,博多豚骨作為一個代表性流派,將豚骨(就是大骨湯頭)發揚得特別喪心病狂,當然博多這個 Title 在中國也被用得爛大街了。最耳熟能詳的博多派「一風堂」在中國能吃到。味道正宗與否就不細究了。
2,「久留米拉麵」
久留米是福岡縣的一個市,唔,選了這個是因為久留米是我很喜歡的地名之一~這個拉麵不是在久留米吃的,是在橫濱吃的⋯⋯也是主打豚骨湯頭,但是味道怪異得過了三年,我仍然很難從陰影里走出來。
3,「長崎ちゃんぽん」
ちゃんぽん有閩南話中「吃飯」的諧音,傳說是在九州的福建莆田人發明的面種。這是一款看了不覺得好吃#筆者在長崎一度抗拒#,但吃下去絕對驚豔的面種。作為長崎代表麵食,雖然整個感覺和傳統意義上的拉麵有些出入,但足以歸入九州拉麵大軍。
長崎漁業繁盛,乳白醇厚的湯頭,上面滿滿鋪上蔬菜和海鮮,面也非常勁道,吃下去猶如海風拂面啊~它將日本的拉麵文化和地域風情結合得質朴又實在。
四國:「關鍵詞:烏冬=_=」
有美好的瀨戶內海和神一樣的贊岐烏冬面,還有差點改名「烏冬縣」的香川縣……#拉麵君在這里光芒特別微弱,就不要亂入了好吧……#
關西:
關西好吃得特別多,拉麵卻一直不是強項,作為一個暴走過關西美食地圖的人,竟然在記憶中沒有拉麵的身影⋯⋯不如讓我把這頁翻過去吧。
關東:「關鍵詞:醬油」
1,東京:
東京醬油拉麵為代表,稱霸整個日本。
在我看來,看似清淡但口味深刻的鹽味湯頭和醬油湯頭,才是跟拉麵最契合的搭配。主原料為雞骨,加以昆布熬煮,清鮮又有淡淡的海洋味。
不管是鋪上傳統的叉燒,半熟全蛋,還是蓋滿山一樣的豆芽。再俗氣的遊客風都美好得一塌糊塗。
關東拉麵分支種類之多。仔細研究可以寫一篇論文了。
在東京,隨便街拐角的個人小店,裡面的拉麵都好吃得讓人難忘。在東京六本木一個街角小店吃到的醬油拉麵,是我記憶中拉麵的最高。
東京拉麵界藏龍卧虎高手雲集,簡單一碗面的競爭和背後蘊含的料理深度,相較代官山南青山雲集的甜品西餐界的刀光劍影有過之而無不及。
東京所代表的拉麵水平,切切實實對得起四個字「一杯入魂」。
2,橫濱:
橫濱的中華拉麵在這里只想隨便提提,拉麵大碗上雕龍繪鳳,還定有一個「囍」字,在橫濱吃中華拉麵,遊客得一塌糊塗。
橫濱是日本三大港口城市之一,拉麵的發源和興起都起於此,如果對拉麵真的感興趣,橫濱的「拉麵博物館」真的值得一去,不管是對歷史的介紹,對拉麵業發展的完整還原,還是對湯頭和生面製作的生產展示,都非常有趣。
作為喜愛城市的 top3,並不想提橫濱耳熟能詳的中華街,比起近在咫尺的東京,它讓人驚艷的是閑適的港口氛圍和自然開放的城市性格。橫濱有個地方叫みな之みらい「港之未來」,能在這兒生活簡直美翻了。
3,靜岡:
去靜岡縣訪友加上探富士山,曾經在清水市和藤枝市小住過一陣。在荒無人煙的藤枝市的夜晚,吃過一碗鋪滿了白芝麻的味噌拉麵。新鮮的大蔥和炒香的白芝麻,那組合太飛了。
北海道:
北海道:「關鍵詞:味噌」
味噌也是一種我抗拒過,但嘗試後再難放下的美好食材。
濃香醇厚的湯頭,蘊含了大豆強烈的口感。不同於關東細面,出身寒帶的粗獷面條給一碗面的口感加分不少。超級重口味油質豐富的味噌拉麵,真的值得在拉麵史上記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⑻ 日本文化有哪些越詳細越好

日本的花道:在四季分明的日本,開放著各種四季不同的鮮花。人們不僅僅把鮮花簡單地摘下裝飾一番,而且要設法表現一種藝術觀念,由此而產生了插花藝術。這種藝術再現了自然風貌,或者將鮮花的素材結構與天、地、人的形態相結合,持這種花道觀念的流派很多。

從中國傳入日本的格鬥運動——空手道 不使用任何武器、僅使用拳和腳,與其它格鬥運動相比,是一種相當具有實戰意義的運動形式。
合氣道原來只是一種用於練習「形式」的運動,其基本理念是對於力量不採用力量進行對抗。與柔道和空手道等運動相比,沒有粗野感的合氣道作為一種精神鍛煉和健身運動,很受老年人和女性的歡迎。
書道,書法在日本不僅盛行,更是人們修行養性的方式之一。古代日本人稱書法叫「入木道」或「筆道」,直到江戶時代(十七世紀),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在日本,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法,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僧侶和佛教徒模彷彿經,用毛筆抄錄經書
能劇是日本的傳統戲劇,也是世界上現存的最古老的戲劇之一。能劇源於古代舞蹈戲劇形式和12世紀或13世紀在日本的神社和寺院舉行的各種節慶戲劇。「能」具有才能或技能的意義。演員通過面部表情和形體動作暗示故事的本質,而不是把它表現出來。現在這一劇種在日本仍具有頑強的生命力。
壽司是以生魚片【刺身(さしみ)】、生蝦、生魚粉等為原料,配以精白米飯、醋、海鮮、辣根等,捏成飯團後食用的一種食物。壽司的種類很多,不下數百種,各地區的壽司也有不同的特點。大多數是先用米飯加醋調制,再包卷魚、肉、蛋類,加以紫菜或豆皮。吃生魚壽司時,飲日本綠茶或清酒,別有一番風味。
特色地域 ——今日的電器街秋葉原。秋葉原是日本有名的電器街。今日的秋葉原除了家電及數碼產品的銷售之外,商務、餐飲等功能也漸漸完善。
秋葉原的前身,是一些聚集在秋葉原車站高架橋下出售電子器件和家電的散商鋪。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秋葉原也漸漸轉向電腦、手機、網際網路相關產品為銷售主體。80年代到90年代間,電子產品帶動了日本動漫遊戲產業的進步,越來越多的游戲動漫周邊店進駐秋葉原。
特色地域——女僕咖啡店,宅男的另一個「家」。中古歐洲的女傭服,配上進門時的「歡迎回家主人」這就是就有日本特色的女僕咖啡店。
與傳統的咖啡店不同的是,很多客人來這里,不是喝咖啡的。而是來看女僕的。由於日本動漫的宣傳,使得無數宅男對「女僕」這一職業產生了無數遐想。單純的二次元卡通形象,已經不能滿足他們的好奇心,一句話「我們要看真人!」於是女僕咖啡店就這樣誕生了。現在在秋葉原大概有30多家類似這樣的店鋪。比如很有人氣的「MIA」。他們發明了一個卡片游戲來讓客人多點飲料(客人點一次飲料便可以進行一次游戲,必須在游戲中獲勝才可以和女僕拍照),這種游戲的形式讓顧客感到很愉悅有感興趣,還可以增加店鋪的營業收入。
地域特色——世界最高的自立式鐵塔。東京塔。東京塔誕生以前,世界上第一高塔是埃菲爾鐵塔,但東京鐵塔超過它13米,高達333米。該塔肩負著7個電視台、21個電視中轉站及廣播台的無線袋內發射任務。他的下部為鐵塔大樓,一樓為休息廳,二樓是商場,三樓是規模居遠東第一的蠟像館,四樓則是近代科學館和電視攝影棚。
塔在150米處設有大瞭望台,249.9米處設有特別瞭望台,在這里可以俯視全市的風景。在夏季,東京鐵塔最旺開放到八點。站在鐵塔上,眺望遠處的點點燈光點綴著這個繁華的都市,又是另一番風情。
地域特色——地震帶來的「美妙的副產品」溫泉。日本坐落在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這個地質環境使它成為環太平洋地震帶地殼運動最為頻繁的地方,也使其境內火山密布,地形崎嶇。地殼的碰撞給日本帶來傷害之餘。也帶來了美妙的「副產品」,那就是溫泉。
日本利用溫泉的歷史悠久,漸漸形成了其獨特的文化。

無論日本和中國在歷史上文化交流是多麼頻繁,相互影響是多麼深遠,從古至今,日本文化的發展還是有它的許多特點,有許多既不同於中國,又不同於西方的發展規律。在日本文化(包括性文化)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看起來是很矛盾對立的現象,可是又和諧地結合在一起,從而形成了自具一格的東亞文化,這種情況可以說是舉世罕見的。所以美國哲學家穆爾認為,日本文化是「所有偉大的傳統中最神秘的,最離奇的」。
這種矛盾與統一首先表現在文化的吸收性和獨立性方面。
從歷史上看,在1000多年的時間里,日本大量吸收了中國的大唐文化。1868年德川政權崩潰、明治維新開始後,日本進入了「文明開化」時期。在這個時期,日本按照11個世紀前全盤接受中國文化的方法引進西方的文明,並取得了巨大的效果,為建設一個現代化的國家奠定了基礎。任何一種文化的形成與發展都要受許多因素的影響,該國的和外國的歷史,以及佛教、儒教甚至基督教都曾對日本文化起過作用,日本在變化,但是卻從未真正脫離其最古老的本土文化根源。
以上這種情況可以從日本社會的許多現象看出來。現在電視、空調、汽車、電腦、出國度假等已深深地滲入了日本的普通家庭,日本人的生活表面變得無可辨認了。盡管如此,在現代化的帷幕背後仍舊保留了許多屬於日本本土文化的東西,從深層分析看,日本仍是一個傳統的國家。例如,他們愛吃生冷的食物,比較崇尚原味;喜好素淡的顏色和天然情趣;家族勢力、家族意識和集團意識很強;民間信仰和巫術特盛;
女子對男子的溫順和依賴;想發財,能發財,但發了財以後又不知所措;等等。
這種矛盾與統一又表現在文化的輸入與輸出方面。
日本是個十分重視也十分善於吸收和輸入他國文化的民族,從7世紀的「大化革新」大規模地輸入大唐文化,到19世紀的「明治維新」大規模地吸收與輸入西方文化,都對日本的發展進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相比較而言,中國在歷史上就不太善於吸收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歷史悠久、地大物博固然是一種優勢,但是如果只注意輸出而不重視輸入,不重視從其他國家、其他民族的文化中吸取營養、不斷地發展自己,那麼這種優勢也會走向反面。
隨著日本經濟的高度增長,日本向外推銷自己文化的意識越來越強烈,而且提出了戰略性的口號,那就是曾任日本首相的中曾根康弘所說的「國際化」。在這方面,日本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據90年代的一份統計資料說,由日本官方機構主持的海外文化交流項目,諸如邀請或派遣學者、留學生,開展大型文化活動等等,每年的經費預算為10億日元。日本外務省所屬的國際交流基金,鼓勵、資助的主要是和日本有關的項目,例如國外的日語教育,日本文化和文學著作的研究、翻譯和出版,或與此相關的文化活動。政府的這種大投入推銷該國文化的舉措收效顯著。日本的茶道、花道之所以享譽世界,日本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有眾多語種質量較好的譯本,和這些舉措是有密切關系的。
還有一個矛盾統一的方面是日本舊時的官方文化和民間文化。
在日本古代,不論政府如何強調外來文化,可是民間文化在很大程度上還是有所保留。例如,在平安時代(公元794-1185年)大力提倡大唐文化的時代,日本所有的文人男子都用漢語寫作,但是婦女不這樣,結果她們成為日本本土文學的先驅。
在一個很長的歷史時期內,人們可以在政府准許、控制的許多地區的界線內隨心所欲。在那裡,男扮女裝的演員、男性賣淫者、妓女、木版畫家都能取悅於神。江戶時代的城市民間文化,尤其在比較繁榮的17世紀,和這個狹小的享樂世界有千絲萬縷的聯系。許多作家、音樂家、演員、畫家都出入於或活躍於這個受官方蔑視、可是卻深為平民所喜愛的「淫盪世界」。暴烈的娛樂和荒誕的色情在官方的嚴格控制下仍舊成為人們發泄情感的重要手段。不論時代如何變遷,這類文化的根本性變化很小,對這個現象的重要性是不可低估的。
最後,這種矛盾統一又表現在對性的文雅和粗俗方面。
應該認為,總的說來,日本民族是一個文雅的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日本人「輕柔、溫順、禮貌而且溫和」,他們是以「溫和的人的感情」而不是以「乾巴巴的、生硬的理論思想」來表達他們自己的。和大多數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更受感情的約束。例如,當兩個人爭論時,西方人往往生氣地說:「你難道不明白我說的意思嗎?」而如果是日本人,他會將怒火和不悅隱藏在禮貌的面具之下,說道:「你難道不明白我的感情嗎?」從總的看來,日本人比較寬容,常常用不同的方式維持表面的和諧,沖突總是被一層溫和的、禮貌的面紗所掩蓋。
這種文化現象當然表現在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表現在男女的性問題上。在日本男女的性交往過程中,即使是嫖妓,人們也講究規矩,講究禮貌,把最粗鄙的性動作用一層文雅的外衣遮蓋起來,否則怕被別人看不起,而絕大多數日本人是很要面子的。在這方面,似乎和中國古人所提倡的「溫、良、恭、儉、讓」有很多相似之處,但是不同的地方是,日本人更重視把這種態度形成一種外在的禮節,而且還存在形成鮮明對比的粗獷、暴烈的一面。

⑼ 日本麵食文化與中國麵食文化哪個更久遠更豐富

中國上下5000年,最早的追溯到新石器時代,那個時候就有用石磨加工的麵粉做麵糊來吃,到了春秋戰國之後,慢慢的相對先進點就進行改革,日本才多久的歷史。唐朝最興旺的時候把中國的很多東西走出國門了。只是說日本在我們中國的面條方面也做了較大的改變,使得麵食在他們國家也有了一定的歷史。

⑽ 日本都有哪些文化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即日本民間的茶道、花道、書道,還有相撲,和服等文化。

其文化如下:

一、茶道

茶道是一種獨特的飲茶儀式和社會禮儀。

現代,茶道被用作訓練集中精神,或者用於培養禮儀舉止,為一般民眾所廣泛地接受。

日本國內有許多傳授茶道各流派技法的學校,不少賓館也設有茶室,可以輕松地欣賞到茶道的表演。


(10)日本的面文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日本文化由來:

從1996年開始中日兩國考古學和人類學多次證實日本民族是主要由西伯利亞通古斯人、古代中國漢族、古代中國南方沿海人和少量的長江下游的吳越人、少量南洋群島的馬來人以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融合而來。

日本文化融合:日本原來是沒有文字的,所以一直使用中國的漢字,日本語言口音中80%左右是漢語的變音,日本的語言語音主要來源於商周時期到清朝的多時間段多層次的中國漢語方言口音及中南半島的印支人口音等融合而來, 因此日本文化受到了中國的深刻影響。日本吸收中國文化是多方面的、長期的幾千年的歷史過程。

參考資料:網路-日本文化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0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