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成為強國的精髓是什麼

日本成為強國的精髓是什麼

發布時間: 2022-09-23 15:09:55

❶ 日本在近代能成為亞洲最強大的國家,主要原因是什麼

日本本來就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只要你比它強那麼你就想他的老師。明治維新後,日本學習偶美等國的先進政治制度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不斷的對外擴張
。明治維新的主要領導人是一些青年武士,他們以「富國強兵」為口號,企圖建立一個能同西方並駕齊驅的國家。1871年廢藩置縣,摧毀了所有的封建政權。同年成立新的常備軍。1873年實行全國義務兵制和改革農業稅。另外還統一了貨幣。明治政府在1885年實行內閣制,翌年開始制憲,1889年正式頒布憲法,1890年召開第一屆國會。在政治改革的同時,也進行經濟和社會改革。明治政府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工業化。軍事工業以及交通運輸業都得到大發展。1872年建成第一條鐵路,1882年成立新式銀行。直到20世紀初,明治維新的目標基本上已經完成,日本成為了亞洲強國,東方唯一的帝國主義列強。

❷ 日本為何會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主要是其在:農業、工業、礦業、科技、服務業、文化業、外貿等都很發達並且領先於全球其他很多國家。

1、2000年,日本平均每一農戶的耕地面積為1.24公頃, 2004年日本兼業農戶數占經營性農戶總數的79.6%。

2000—2004年日本農業生產法人數量從5889個上升至7383個,只有12%日本土地是可耕地,為了彌補此缺點日本使用系統化耕作零碎地,農業在日本是高補助與保護產業,鼓勵小規模耕作。

同時,日本是歐盟最大的糧食出口對象,日本是世界第二大漁業國。

2、日本工業高度發達,工業結構向技術密集型和節能節材方向發展。

主要部門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精密機械、造船、鋼鐵、化工和醫葯等,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

日本在電子、手機通訊、低耗能環保車、機械、工業機器人、光學、化學、半導體和金屬等多項領域具世界領先技術且屢獲殊榮,日本的工業用機器人產量佔世界一半以上。

3、20世紀80年代日本確立了「技術立國」戰略,日本的科學研發能力位居世界前列。

應用科學、機械、及醫學等領域尤為突出,日本政府把電子技術、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列為國家的3大支柱產業技術。

同時,把3大支柱產業的關鍵技術細分為16項,每年的科研經費達1300億美元,高居全球第二。

(2)日本成為強國的精髓是什麼擴展閱讀

服務業

1、日本的服務業,特別是銀行業、金融業、航運業、保險業以及商業服務業佔GDP的最大比重,且處於世界領導地位,東京是全國第一大城市和經濟中心,世界金融、航運和服務中心之一。

2、日本有世界資產最龐大的銀行郵儲銀行,三菱UFJ金融集團、瑞穗金融集團和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在世界金融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3、東京證券交易所是僅次於紐約證券交易所的世界第二大證券交易所。

文化業

1、日本為全球第二大音樂市場,每年能創造出近30億美元的產值。

2、2006年IFPI的統計數據顯示,日本唱片產值達到4619億日元,約合34億美元,佔全球唱片市場的17%,僅次於美國的36%。

3、在亞洲,日本則占據了85%以上的市場份額,據日本文化科學研究所的調查,2010年日本音像光碟的市場規模達到了5307億日元。

4、日本電影業於2008年在宮崎駿的帶動下攀上了歷史新高峰,本土片以高達59.5%的市場份額。

❸ 諸位,請告訴我小小日本島國成為世界強國的原因是什麼

首先,明治維新的經濟改革中,日本大力發展通訊和交通設施,令日本工業得以高速發展;而且,明治政府亦對農民徵收新的地稅和進行幣制改革,令明治政府收入更為穩定,有更多資金發展日本,因此,明治維新令日本能變得更富強。 而明治維新中的教育,軍事,立憲和經濟改革也令日本的軍國主義興起。在教育改革中,由於教師只教授西方知識,而不教授西方的自由思想,而要求學生要忠君愛國,學校變成了灌輸思想的地方,因此令到日本青年的極端忠君愛國思想;而在軍事改革中,日本的將領以武士道來鼓勵士氣,強調忠君愛國思,,因而令到日本軍國主義興起;明治維新的立憲改革中,軍方在很大程度上擁有自主權,不受國會約束,海陸軍將領可直接覲見天皇,加強了軍方的地位,有助日本軍國主義的興起。以上提及的各點也令到日本軍國主義和極端民族主義的興起,令日本在日後不斷對外擴張;而經濟改革的成功,亦成為了日本對外擴張的原因,因為日本由於資源有限,而且為了開拓海外市場,所以日本的商人亦支持日本的對外擴張,因此,明治維新的第二個影響是令日本軍國主義的擴張。 之後,日本由於不同的問題而先後於中國和俄國開戰,更獲得了勝利,令列強大為震驚,這些戰爭的勝利也是由於明治維新的成功而令日本的軍隊強大而戰勝。首先,日本和中國由於朝鮮的主權問題而發生磨擦,而兩國開戰的直接原因是親日的朝鮮人金玉均在上海被殺,日本因而興起反華情緒;在1894年3月,朝鮮發生東學黨之亂,中日雙方派出軍隊前往,兩軍到達前叛亂已經平息,中方要求日軍退兵,但日軍加以拒絕,更在1894年7月21日攻打朝鮮王宮捉拿朝鮮王,數日後擊沈了中國的高升號,於是,8月1日,雙方便正式宣戰,是次戰事為中日甲午戰爭,日本的軍隊輕易擊敗了當時號稱全世界第三大的北洋艦隊,更輕易戰勝中國,中國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該條約對中國和日本也造成很大的影響,對於中國而言,該條約需要賠償大量金錢,構成了沉重的經濟負擔;而且,中國的軟弱引起了列強對中國有更多無理的要求,爆發了1895-1899年的租界的爭奪,令中國近乎被瓜分;人民亦因戰爭的失敗而要求徹底改革,亦有人支持革命,推翻滿清政府;而對於日本而言,<<馬關條約>>令其得到大量資金發展其工業,而且,她擊敗了中國,使到其國際地位得以提升;更因這次戰爭的勝利而令軍國主義在日本得以更盛行,條約得到的利益,使日本明白到戰爭勝利的好處,所以日後不斷對外擴張;最後由於俄國不滿條約規定遼東半島歸於日本,於是聯同法國和德國強迫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令日本和俄國關系惡化。 由於三國逼日還遼事件,日本和俄國關系惡化,而且由於朝鮮和滿州的紛爭,令日本和俄國關系更趨惡劣,而戰爭的導火線為1902年日俄兩國簽訂了一項協議,俄國需要在18個月內分三次徹兵,可是,俄國在第一期徹兵後,便不再徹兵,日本之後雖嘗試與俄國談判,可是俄國只給日本一個空洞的答復,日本因而明白到只能與俄國開戰才能解決問題。1904年2月,日本與俄國正式開戰,俄國因對馬海峽之役中慘敗,加上國內革命爆發,迫使俄國要進行和談;而日本亦筋疲力盡,並且無力支付軍費,因此,她亦願意進行和談。結果,兩國簽訂了<<朴次茅斯條約>>。這次戰爭令日本成為東亞盟主,為日本帶來十分大的經濟利益,更因戰勝而助長了日本的軍國主義興起,因而往後不斷對外侵略.對俄國而言,是次戰敗令國內人民產生不滿,引起了1905年的革命,亦促使了英,法,俄三國簽訂的<<三國協約>>。而且,日俄戰爭亦令中國主權受辱,因為日俄戰爭是發生在中國國內,而中國卻沒有能力制止,因為政府的軟弱,令更多人民支持革命,一連串革命因而爆發,最後,朝鮮因日俄戰爭成了日本的保護國,日本更於1910年以首相伊藤博文被暗殺為借口而吞並。以上的兩場戰役都是因日本經明治維新改革後變成強國才能戰勝兩個大國,所以這些亦為明治維新的影響。 日本能成為世界強國,除了能從戰勝中俄兩國看得出外,亦能從英國與日本簽訂<<英日同盟>>和日本能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的和會中看出,英國與日本於1902年簽訂了<<英日同盟>>,並於1905和1911年續簽,這是第一次有歐洲強國與亞洲國家簽訂協議,可見日本的強國地位逐漸被肯定,日本在1914年因覆行<<英日同盟>>而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更參與了戰後和會,可見出日本的強國地位已被肯定,這些也是明治維新的影響。 從以上各點看出,明治維新的影響十分之深遠,甚至連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因明治維新中的改革引致軍國主義興起,日本向亞洲各地區入侵而發生。因此,明治維新的影響是十分大的!

❹ 日本強大的根本原因

日本戰後至今,創造了世界經濟奇跡,原因很多,列舉如下:
一、重視工業體系建設

日本的戰前軍事實力,得益於日本發達的工業體系,日本早在20世紀初就形成了緊隨美、德、英、法後的第五大工業強國。因此,日本非常重視工業體系建設。二戰後期,日本的工業體系並沒有完全被摧毀,工業沒有遭到致命打擊。雖然國家財力損失了25%,但是整體實力仍相當於1935年戰前的工業化水平。所以,日本的情況並非類似我們的一窮二白,而是具備了相當力量的基礎,它的鐵路運輸體系也基本完好,船廠和港口基本完好,電力基礎和鋼鐵生產能力也基本健全,日本解散、重組了財閥,組建了新的企業集團,新的非軍事化的工業經濟體系建立。經過多年的努力,現在日本已經有了一個完整的經濟圈,成為了世界經濟中心之一。
二、重視科技興邦

以及對美日本的扶持,第3次科技革命的興起給日本的經濟發展也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就已經嘗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帶來的巨大作用,所以日本非常重視科技的發展,當第3次科技革命到來之時,日本緊緊抓住並且走在了科技革命的前沿。日本廣泛建立科研機構,網羅科技人才,然後再利用自身的科技優勢,源源不斷地為世界提供高端、優質的技術和產品。日本的科學技術能在短短的幾十年中得到了飛速發展,在戰敗的廢墟上,從一個科技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確實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❺ 日本為什麼這么強大值得國人學習的是什麼

通過我對日本人的了解,日本是一個以他人為中心的民族,做什麼事先考慮是否妨礙了別人,是否影響了別人,所以很遵守公德,而且很有禮貌,很少有人在大廳廣眾之下,大聲喧嘩,打電話時,盡量用最小聲音,很講衛生,不亂吐痰,亂扔垃圾,夜裡很少有人卡啦OK。
中國是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民族,凡事只考慮自己,不考慮是否影響他人,不遵守公德,大庭廣眾之下隨地吐痰,大聲喧嘩,用粗話臟話罵人,不講禮貌,而且把這一切視為豪爽,大氣,自以為美 。

比如在國際機場的大廳里,看到各國的旅行團,我們來從中分辨出中國人、日本人。假如,十個人的團隊。一個人在說,其他人都在聽著,不時笑而作答的,肯定是日本人,十個人中,八九個人都在大呼小叫的,一邊聽,一邊四下里張望的,不用說,是中國人。
日本文化是集團主義的文化,日本人尤其重視集體優先的性格。他們服從集體,向集體妥協,希望把自己融入集體。為此,他們不惜犧牲自己的個性。所以,代表集體的一個人在說話,九個人洗耳恭聽,即使有不同意見,也要先聽,然後配合集體行動。即使說話的人不是代表,不喜歡強調自我主張的日本人,也會把話聽完的。中國人有能夠控制自己感情的「成熟」。中國人能夠故意裝糊塗,不斷確認自己的位置,從而控制自己的個性,這就是「明哲保身」哲學。而有不時裝裝傻的智慧。所以,五六個人說,其他人一邊參加談話(或裝出參加的樣子),
一邊環顧四周。 問題是環顧四周的行為。中國人無論到哪兒,都有環顧四周的習慣遠在異國他鄉,也是積習不改。在日本生活,就可以經常聽到這樣的話:「日本是狹小的島國……」或「因為是有島國德行的日本人……」在與外國人接觸的時候,只有日本人才時時意識到本國的國土。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國民性和民族氣質的形成是與這個國家的地理環境以及與此相關的歷史有密不可分的關系的。其正面的表現,我們可以舉出細致認真、精密准確等,日本人對工作的責任感和優良的產品——質量,還有新干線准確的停發車時刻,在世界上都首屈一指。無論做什麼事都兢兢業業、一絲不苟、精益求精,這是日本成為當今世界經濟大國的根本保證。 但是,日本人總是生活在緊張的環境里,心裡的那根弦始終綳得很緊,所以不信任他人是與生俱來的性格特徵。外國留學生批判「很難和日本人交朋友」。日本人在旺盛的好奇心的驅動下,貪婪地吸取外國文化「好的東西」,巧妙地使其改良成本國的文化。從古代到近代通過朝鮮半島引進中國文化,明治維新後引進西歐文化,現代引進美國文化,日本的文化發展史就是成功引進吸收外國文化的歷史。中國和日本形成鮮明對比。大地無限寬廣,長江黃河浩浩盪盪,與中國的廣闊的疆域相符的是中國人大多具有大度、悠然自適、不拘泥於一時一事的性格特徵。中國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被稱為中華文明,在東亞亦建立了無與倫比的華夏文明世界,所以一直有作為中央文化根據地的自豪感,大國優越意識極強。這種「大國意識」和當年絕對強大的中華文明,其影響不僅局限於朝鮮半島和島國日本,這種作為文化輸出國的優越感,今天也還存在於很多中國人的心中。如果我們把日本文化界定為專門接受外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影響的「接受文化」,那麼,中國文化則是「給予文化」。中國人今天也還經常稱日本為「小日本」。
正因如此,中國人的假大空居多,日本人擅長精細恭。

我們這一代人究竟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看日本這個國家,來看日本人?這是一個挺難回答的問題。特殊的成長經歷讓我們對日本有著比較復雜的心理。
小時候,第一次看《小兵張嘎》《地道戰》的時候,我們也許還在哼著《鐵臂阿童木》的主題歌。我們在模仿葛優他爸演的日本鬼子說話的時候,山口百惠和高倉建也正在塑造我們心中對男性女性最初的審美。學校包場去電影院看《南京大屠殺》的時候,自己卻也許還正收集著《聖鬥士星矢》的貼畫。第一次聽到「靖國神社」這四個字的時候,《東京愛情故事》也正陪著我們度過最艱苦的一段學生生活……
今天,從手機到汽車,從物質到文化,來自日本的點點滴滴,滲透著我們的生活,但打開郵箱,卻能看見號召大家抵制日貨的郵件。開車的時候一抬頭還能看到前車的後屁股上赫然寫著: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
究竟什麼是日貨?
隨便出一道考試題:下面的中文詞語里哪一個是來自日語的外來語。
服務、組織、紀律、政治、革命、黨、方針、政策、申請、解決、理論、哲學、原則,經濟、科學、商業、幹部、後勤、健康、社會主義、資本主義、封建、共和、美學、美術、抽象、邏輯,證券、總理、儲蓄、創作、刺激、代表、動力、對照、發明、法人、概念、規則、反對、會談、機關,細胞、系統、印象、原則,參觀,勞動、目的,衛生,綜合,克服,馬鈴薯
答案:統統都是,全部來自日語。沒想到吧,其實,來自日語的中文還遠遠不止這些,數不勝數。隨便舉例,「經濟」在古漢語里的意思是「經世濟民」,和現代漢語的「經濟」沒有任何關系,這是日語對 Economy的翻譯。「社會」在古漢語中是「集會結社」的意思,日本人拿它來翻譯英語的Society。「勞動」在中國的古義是「勞駕」的意思,日語拿它來譯英語的Labor。 「知識」在古漢語里指的是「相知相識的人」,日語拿它來譯英語的Knowledge。而我們又統統把它們變成了中文。試問想抵制日貨的朋友,這些日貨詞語你也抵製得了嗎?中國近代的孫中山,魯迅,陳獨秀,李大釗們無一不是在日本學習生活,把更先進的理念和思想帶回當時落後的中國.這些人的思想,文化,你也能抵製得了嗎?作為一個做電視的人,我還想說:今天你看的所有中國電視全部都是用日本的攝像機,編輯機製作播出的。這個,你抵製得了嗎?
尊重並熟悉歷史的人會告訴我們:中國的確當過一次日本的老師,而日本卻曾兩次走在我們的前面。古代社會,隋唐開始中日有來往,中國比日本更早進入文明社會,遣唐使們虛心來到中國。(中國的電影人們不妨也拍拍遣唐使的題材,說說中日的友好淵源)
然而,在近代,日本明治維新後,迅速強大。甲午戰爭,日本不但戰勝了中國,之後更是擺脫了西方對日本的控制。遠遠的走在了中國前面。迅速崛起的日本給當時的整個東方世界帶來了希望,成為亞洲國家擺脫西方控制,獨立崛起的樣板。當時的交通不便,中國人向西方直接學習難上加難。向日本學習成為唯一選擇,像李大釗,陳獨秀,孫中山這樣的中國政治和知識精英們,紛紛東渡日本學習探索中國自強的道路,有的甚至把日本作為自己的基地。當然,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犯下了滔天罪行,這是中華民族永遠不會忘記的,也是日本必須永遠銘記在心的。我們決不允許任何人篡改這段歷史,顛倒是非黑白。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二戰之後,日本在一片廢墟上又一次崛起,從零到一萬。七八十年代,中國迎來改革開放的春天,日本又一次成為我們市場經濟的老師。從賠款到投資,中日的貿易也成就了中國今天的繁榮。我們那時候雖然還小,但也應該依稀記得:中日關系當時是非常的好,可以稱作是蜜月期。只是進入九十年代,日本的一些政客們可恥行徑才讓我們似乎遠離了日本。從中日建交開始,日本的首腦,有過一次次的道歉和謝罪。只是到了小泉這幾代領導人才出現了傷害中國人情感的劣跡。我們不能為了幾個胸懷叵測的日本政治野心家,幾股落後可悲的日本政治勢力,而忘記中日友好的千秋大計,忘記了從周恩來田中角榮開始的,幾代中日領導人苦心經營的中日友誼。中日那段痛苦的歷史,也只是中日交流兩千年裡的一段陰影,不是全部。未來,更長。
我們不能只念叨著中文是日語的祖宗,恨不得連日本人都是當年秦始皇那找不到長生不老葯的三千童男童女的後代,而忘記甚至根本不知道日本對中國的貢獻。承認別人的長處,並不意味著妄自菲薄,相反,這是自信的表現。我們從學校走向社會,在工作中,父母師長常會教育我們:看一個人要多看他的優點。對一個人尚且要多看優點,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更應如此,不能以偏概全。前一陣子,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大江健三郎在北京簽名售書,竟然還有人打著反日的旗號抗議。這是中國人的尷尬,這樣的做法,毀的是中國人自己的形象。但願我們這一代,在聲討小泉純一郎參拜靖國神社的可恥行徑之後,也不會忘記回家去聽聽小澤征爾的音樂;在痛斥完東京市長石原生太郎的反華言論之後,也還會去翻翻,村上直樹的小說...

強大與偉大

李連傑主演的《霍元甲》是一部讓我感動得夜不能寐的電影。最重要的原因是,影片回答了一個今天無數中國人,特別是正在國際化的中國青年人思考的問題:今天的我們,究竟該以什麼樣的眼光和胸懷來看自己,來看世界。影片中,在被列強瓜分中國的大背景下,霍元甲走上擂台,面對生死狀,第一句話卻是:「在擂台上以命相搏,是中國人歷來的陋習,可是我們有另一種傳統,叫做以武會友」。在那樣屈辱的背景下,一上來還能先反省自身的不足,然後再不卑不亢的面對強大的對手,這是何等的境界,何等的自信!霍元甲戰勝每一個對手,都不光是用武力讓對方屈服,而是用自己的風范讓對方心服口服。他的目的,不是讓別人輸,而是讓別人「服」。服並不意味著誰喊誰一聲大哥,服意味著得到他人發自內心的尊重,意味著用人格的魅力去融化他人的偏見和執拗,用人性的光輝去照亮他人內心不曾見過陽光的角落。
影片對日本人的描述也是一分為二,非常客觀。和霍元甲比武的日本武士光明磊落,對霍元甲敬佩由衷,而策劃毒害霍元甲的日本商會會長卻是一個陰謀家。日本武士最後痛斥日本會長為了自己的賭局而侮辱了日本的榮譽,給日本人帶來了恥辱。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也大大方方的在日本放映,而且並沒有日本人說它醜化了日本人的形象。霍元甲在臨死前,徒弟們怒不可遏,要去報仇。而他對徒弟們是這樣說的:「你們要做的不是去報仇,仇恨只能生出更多的仇恨。我不想看到仇恨。最重要的是——強壯自己」。歸根到底,還是要自強不息,自身的強大才是最硬的道理。短短的幾句話,凝聚了無數中國乃至世界,人類歷史的經驗教訓。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的祖先們,也是用這樣的胸懷,來這樣期許我們這些後來人的。我們應該把這種精神傳承下去這才是一部每個中國人都值得看的電影。
今天的中國,盛事空前,已經以強大的實力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世人共曉的事實,這也是你走遍世界,所有的外國人都會告訴你的,並不需要我們提供更多的證明。也沒有人會因為我們少踢進了幾個球,少拿了幾塊金牌,或是少了幾句過激的言語和行為,而覺得我們軟弱。強大,靠的是實力,但是,偉大,靠的是胸懷.我們不妨問問自己,也問問周圍所有罵小日本的朋友,去過日本嗎?有過日本的朋友嗎?答案大多是No. 我自己原來對日本的印象也不好,但捫心自問,除了那段歷史之外,也大都是道聽途說,沒去過日本,沒有一個日本朋友,甚至也沒有采訪過幾個日本的政要和企業領袖.如果是一個美國人,從未來到過中國,沒有中國朋友,而只是在媒體上看了一些有關中國的不良言論,就斷言中國不好。我肯定不能接受.我會說: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對中國人一無所知,你憑什麼做這樣的判斷?而我們對日本就了解嗎?日本是一個離我們最近,但卻最不了解的國家。我們大多數青年人可能對歐美的了解遠勝於對日本的關注。當然,日本不是一個容易了解的國家,日本人也的確存在著兩面性。但從一個第三者的角度來看,日本並不比中國更難了解。問題不是可不可以了解,而是我們願不願意去了解。(本尼迪克特著的《菊與刀》,賴孝爾寫的《日本人》,都是非常精闢的著作)
凡是來過中國的外國朋友,幾乎無一例外的對我說中國要比他們想像中的精彩的多,優秀的多。一次中國之行,往往會改別他們許多從小積累的對中國的不良或錯誤印象。而一個真心相交的日本朋友,一次日本之行,往往也能改變許多。正是本著這樣的目的,我去了一次日本,改變了我從前許多過於簡單,過於主觀的判斷。在外國朋友講中國的時候,我經常用盲人摸象這個成語來概括大多數外國人對中國和中國人的誤解,以及中國人對美國的曲解。大家往往都是摸到了里,就認為哪裡是大象的全部,都沒有看到相對完整的大畫面。甚至一些在中國長期生活的外國朋友和在外國定居的中國朋友,由於生活的圈子相對固定,也都沒有能對一個國家有多角度的立體的理解,而是偏執與自己的一些個人經驗體會。
中日之間更是如此。我經常聽到有些在日本生活過的中國人,痛斥日本人的種種不是,聽完之後,往往會激起我的一些反日的情緒。事後想想,這些人如果一直在國內,也許也會連篇累牘的抱怨中國人的種種不是。我也認識很多在日本非常成功的中國人,一些甚至在日本把日本人駕馭的,欺負的連我都看不下去的中國人。歷史上,許多國家之間的沖突和戰爭,最初都起源於相互的不信任,由於相互不信任,產生對對方行為的誤判,以及過分敏感的反應。這種不信任和誤判會製造出相互敵視的氛圍,繼而相互激發,最終使誤判產生的預言變成現實。今天的文明人類,應該能夠避免不信任和誤判釀成的悲劇。為了讓中國的和平發展成為可能,我們要努力消除這種不信任,防止誤判的發生。一分為二,為三,為四,立體的,多元的,理性的,自信的看日本,看美國,看世界。這才是我們應該有的胸懷和眼界。
「東亞病夫」這四個字我很反感,這些年除了我們自己經常提起,我從未聽外國人提起過,也沒有在國外的媒體上看到過。在國外,我經常提醒自己不要過於敏感。到了一個發達國家,服務員態度不好,司機不老實,朋友說了兩句無心快語,等等等等,我首先都會往「歧視」這兩個字上去想,接著就仗著自己英語的優勢,噼里啪啦的把對方說的無地自容,再仗著自己對西方規則的了解,去找人家的老闆投訴一把,然後覺得自己又為中國人出了口氣。(相比較而言,恰恰日本是我感覺需要投訴機率最小的國家)從凡爾賽宮的保安到悉尼機場的檢疫,從美國的交警到奧地利的空乘,我記不清有多少次是因為自己或是為其他的中國人受到不正當待遇,而拍案而起,怒不可遏。這些投訴,當然有很多是必需做的,也是完全應該做的。但冷靜下來,經常發現,有些時候,這些我投訴的當地人,其實對哪裡來的人,甚至對本國人的態度也都是一樣,並不是專門針對中國人的。就像是我們在國內也經常遇到無禮的人一樣。倒是咱們中國人,有時因為特殊的歷史背景,容易自我心理暗示,產生聯想。同樣的事情,如果發生在寮國,或是納米比亞,自己也許就不會往那個方面去想。
比如,日本人被普遍認為,雖然表面上很懂禮貌,但骨子裡很排外。對此,英國人,美國人,和中國人一樣有同感,而我們很容易把它理解成是對中國人的歧視。而日本的這種島國心態,其他國家也有,比如英國人,直到現在還不把自己看成是歐洲人,對此,法國人深有感觸,也意見很大。另外,必須承認,有些不合理的事,即使是針對中國人的,往往也是因為咱們的一些同胞們,總在不按當地的規則做事,給他們留下了太深刻的不良印象。這個時候,我們需要做的不僅是為中國人「出」口氣,更需要用自己的修養為中國人「爭」口氣。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輝煌的朝代,我們為之驕傲。但漫步在今天的西安街頭,已經很難尋覓到當年長安的清晰輪廓了。想看看長安大概是個什麼樣子嗎?去日本的京都吧。京都當年就是按照長安的結構,建築,和規劃建設起來的城市。我們的長安,如今模糊朦朧,而日本的京都保存完好。這不能不說是我們的一個遺憾。離開京都的那天,打了一輛車。計程車司機問我是哪裡來的。中國,我答道。話音剛落不久,突然,《義勇軍進行曲》的旋律沖進了我的耳膜。原來,司機的車載MP3上錄了幾十個國家的國歌,拉到哪裡的客人就給放哪裡的國歌。高興之餘,當時的一個想法是:多奇怪啊,咱們國歌產聲的背景,恰恰是當年日本侵略中國的時候,如果司機知道這個事實會怎麼想呢?他還會放中國的國歌給我聽嗎?他又是不是應該先替他當年侵略中國的爺爺們和那個幾個喜歡做秀的政客們向車里的幾個中國人道個歉,再放音樂?算了算了,想得太多了,太復雜了。看著京都計程車司機臉上朴實簡單的微笑,坐著被國歌圍繞的計程車穿行在京都的大街小巷,就讓我自信的享受這個美妙的瞬間吧。

❻ 為什麼日本會成為世界上主要強國

1、人口多。日本在世界上算是人口前十的大國,而且是單一民族。
2、日本在二戰前就是發達國家。
3、日本二戰時期受到美國的教育,把工業和工匠精神發展到極致。
4、日本有美國保護,可以加大力氣發展工業,而且美國有很多技術可以向日本轉讓。

❼ 為何日本能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

日本能成為世界第三經濟強國,有三點原因。第一日本戰後進行了全面的現代化改革。第二日本確立了“經濟第一”的強國政策,放棄了國防,所以成為了經濟強國。

❽ 日本明治維新,只用了十多年就成了世界強國,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明治維新,世界改革史上一次成功的變革,它使得日本從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一躍成為資本主義強國,不但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危機,而且一躍進入列強的行列。明治維新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可謂不言而喻,那麼究竟明治維新對日本起到了什麼樣的作用?

導火索——黑船事件

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依舊還是封建的君主專制國家,而且實行著閉關鎖國的政策。

教育方面,設立文部省,頒布教育改革法,發展近代資產階級教育,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日本最終在國家各個中心城市建立起九所帝國大學。作為國家最高的科研和學術機構。

軍事改革

軍事方面,參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軍隊編制,陸軍參照法國海軍參照英國,並於1872年頒布近代化的兵役制度,此外,還大力發展軍事工業,並且國防預算不斷增加,到了明治時代中、後期,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約占政府經費的30%~45%,實行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

影響

毫無疑問,明治維新是成功的日本花了20多年的時間,逐步地擺脫落後,封建國家的局面一躍成為資本主義強國,並且逐步廢除了同西方列強的不平等條約,並且使自己也成為了列強,避免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地步,這場變革也使得日本在近代社會舞台上拿到了一張船票。

然而也正是因為明治維新軍國主義的思想注入了日本國民的內心,隨即對外擴張侵略成為日本的國策,對亞洲各國乃至世界各國人民都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日本自身也受到了嚴重的教訓。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044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362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378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971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00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66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58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1166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64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