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怎麼打到重慶的
㈠ 為什麼日本人僅僅是派空軍來轟炸重慶呢
中國近代以來面對著外族的入侵,中華兒女表現出了莫大的勇氣,從三一的柳條湖事件開始到七七事變,一直到日軍投降,我們總共經歷了十五年,在這抗戰的過程之中,國民政府的首都也從南京一直搬到了重慶,作為陪都的重慶關系著中華的存亡,但日軍只是不斷地排空軍轟炸,從未大規模的入侵,主要是因為他們希望國民政府投降。
日本本來是一個島國, 國內的資源非常的匱乏,在長期的侵華戰爭的過程之中已經把他們國內弄得是民不聊生了,他們國內已經經不起這樣長期的消耗戰了,因此以往能夠給國民政府施壓,讓國民政府投降,當時在南京保衛戰的時候日本人就有這個打算,但是國民黨人並沒有投降,而是不斷地組織軍民一起抗戰,也是在這種時候日本製造了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
日本在領空作戰上具有優勢,他們希望不斷地通過轟炸來打到中國人的鬥志,這樣他們就可以用最小的犧牲獲得最多的利益,當時國民黨在領空上面對其威脅不高,因此可以肆無忌憚的派來轟炸機,如果一旦大規模的入侵那麼就會造成大量的人員傷亡,日本經過多年戰爭,國內人口已經很少了,經不起這樣的消耗。
在抗日正面戰場上中國軍人非常的拚命,他們給予了日本沉痛的打擊,日本人無力組織起大規模的海陸空三軍一起進攻重慶,雖然重慶一旦玩了,國民政府也要玩,但是他們沒有這個兵力來進攻重慶。
在抗日戰場上,國民黨上將張自忠將軍就英勇獻國,最後宜昌的軍民還十里送行,中華兒女在面對亡國滅種是爆發出來的強大能力阻礙了日軍侵略的步伐,這也讓日軍無法組織大規模的會戰進攻重慶。
國民政府在面對外族侵略時候還是表現出了莫大的勇氣,除了汪精衛叛變之外,其他的人都堅持抗戰到底,雖然在策略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但是對日寇的侵略國民政府還是做了很大的犧牲的,在前方戰場,國民政府投入的兵力最多傷亡也是最高。
㈡ 1941年日軍對重慶轟炸叫什麼慘案
為了動搖國民政府的抗戰決心,迫使其屈服投降,從1938年到1943年,日軍出動了大量飛機,對成為中國抗戰政治軍事中心的重慶進行了持續數年的「戰略轟炸」,使許多民眾遭轟炸而犧牲。特別是1941年 6月4日,日軍出動24架飛機分三批輪番轟炸重慶,空襲時間長達5個小時。十八梯大隧道內由於避難民眾人數過多,通風不暢,致使1200名左右的避難市民被活活悶死。這就是震驚中外的「六·五大隧道慘案」。
一九四一年六月五日晚上,在國民政府的陪都重慶發生了一起防空大隧道窒息慘案,6月5日夜,日軍飛機突然來襲,警報聲中,民眾慌亂,擠入市中心較場口大隧道防空洞內。由於政府忽視防空設施質量,加上重慶當局不及時解除警報,秩序混亂,缺乏指揮,導致窒息。因窒息擠壓而慘死市民近萬人,這是中國抗戰期間發生在大後方的最慘痛的事件。它與1938 年6月9 日的黃河花園口決堤、同年11月12 日的長沙大火,並稱為抗戰時期的中國三大慘案。1937年7月七七事變後,日本開始全面侵華。11月,國民黨軍對在淞滬抗戰中失利,南京陷入危機,國民政府在11月20日起遷往重慶作為戰時首都。 1937 年11 月日本陸軍航空本部《航空部隊使用法》規定:「第103: 政略攻擊的實施, 屬於破壞要地內包括政治、經濟、產業等中樞機關, 並且重要的直接空襲市民, 給國民造成極大恐怖, 挫敗其意志。」這樣,日本發動全面戰爭不久, 即把無區別攻擊列入軍事操典。日軍1939 年至1941 年對中國重慶市的無區別轟炸, 就是在此「政略攻擊」戰略下實施的。從1938年2月18日到1943年8月23日,日本陸海軍航空部隊遵照日本天皇和最高本部指令,聯合對重慶展開「航空進攻作戰」,為期5年半,史稱「重慶大轟炸」。 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國家戰事性質的戰略轟炸,第一次依靠空軍實施戰略和政略轟炸,第一次取消了前線與後方、交戰人員與和平居民界線的「無區別轟炸」。據統計,在重慶大轟炸中,日機空襲重慶共達218次,出動飛機9513架次,投彈21593枚,炸死市民11889人、傷14100人,炸毀房屋17608幢,30所學校被炸。 1938年初至1938年底,日本對重慶主要為試探性的轟炸。出動的架次較少,多數為陸軍航空隊。1938年10月日軍攻陷武漢後,日軍在日皇的命令下開始向重慶實施戰略轟炸,目的是希望震撼作為戰時首都的重慶,打擊中國政府抗戰的意志。同年12月底起,由陸軍對重慶開始實施戰略轟炸。1939年5月,改以海軍實行轟炸。5月3日及4日,日機從武漢起飛,連逐轟炸重慶市中心區,並且大量使用燃燒彈。重慶市中心大火兩日,商業街道被燒成廢虛,2000人以上死亡,十萬人以上無家可歸。外國使館亦受波及。此次轟炸稱五三、五四大轟炸。 1940年5月,日本大本營發動《101號作戰》,由陸、海軍同時對中國後方進行轟炸。陸軍主要以山西運城為基地,海軍主要基地為漢口。轟炸重慶的日機超過2,000架次。8月19日的轟炸尤為慘烈,日本海軍投入超過140架轟炸機,以零式戰機護航轟炸,重慶2000多戶民居被毀,稱八一九大轟
炸。 1941年初,日軍在發動太平洋戰爭前先向中國集中力量進行空襲,發動名為《102號作戰》的大規模轟炸。在1月至8月,超過3,000架次飛機空襲重慶,當中包括夜間空襲。6月5日,從傍晚起至午夜連續對重慶實施多小時轟炸。重慶市內的一個主要防空洞部份通風口被炸塌引致洞內通風不足,洞內市民因呼吸困難擠往洞口,造成互相踐踏,估計數以千人死亡;稱為六五隧道慘案。 1941年中以後,日軍為准備在太平洋發動戰爭,陸、海軍航空隊主力從中國抽出。之後對重慶只有零星轟炸。到了1943年8月以後,日軍再無能力空襲重慶,重慶大轟炸告一段落。
編輯本段事件經過
1941年6月5日下午6時左右,雨後初晴,當重慶的市民們正准備吃飯乘涼時,突然空襲警報長鳴。得知日軍的飛機要來空襲,人們攜帶行包,紛紛湧向防空隧道的入口。由於襲擊突然,疏散來不及,因此,防空隧道內聚集的人特別多,顯得十分擁擠。除了兩旁的板凳上坐滿了人以外,連過道上也站滿了人群。洞內空氣異常濁悶。 晚上9點鍾左右,日軍飛機進入市區上空,開始狂轟濫炸,霎時間爆炸聲此起彼伏,繁華市區頓成廢墟。由於人多空間小,再加上洞口緊閉,洞內氧氣缺少,人們開始覺得呼吸不暢,渾身發軟。地面上日機的轟炸仍在繼續,而洞內的氧氣越來越少,連隧道牆壁上的油燈也逐漸微弱下來,這時嬰兒和孩童們終於忍受不住了,大聲啼哭起來,氣氛頓時緊張,有些人開始煩躁不安,舉止反常。生還者朱更桃回憶當時情景說:「在洞內,起初只覺得頭腦發悶,大汗淋漓,漸漸身體疲軟,呼吸困難,似乎淹在熱水當中,腳下溫度異常之高。左右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把自己的衣褲撕碎,好像精神失常一般。」生還者何順征對當時的感覺也記憶猶新,說:「開始感覺熱得慌,心臟似欲下墜,如患急病,很想喝冷水。往外走,竟有人拉著,不能舉步,黑暗中有人拉我的手亂咬,手和背到處受傷,衣服也被撕破了。」更有甚者,有些人完全失去了理智,如有一老婦人,將自己的頭和臉碰爛,披頭散發,大哭大叫,很是嚇人。 隨著二氧化碳增多,洞內部分油燈已經由於缺氧而熄滅,人群騷動得更加厲害了。面臨死亡,沉默的人們再也按捺不住性子了,開始拚命往洞口擁擠。由於洞門是向外關閉的,因此,人群越往洞口擠,門越是打不開。守在洞外面的防護團員只知道日機空襲時,禁止市民走出防空隧道,而對洞內所發生的危險情況一無所知。洞內的人發瘋似的往外擠,人們喊著哭著往外沖,可是門依然緊閉著,無法打開。洞內的氧氣在不斷減少,洞內人群的情緒更加急躁,他們擁擠在一起,互相踐踏,前面的人紛紛倒下,有的窒息死亡,而後面的人渾然不知,繼續踩著屍體堆往外擠,慘案就這樣發生了。後來洞門被打開,霎時間,洞內的人群如同破堤的河流一樣沖出洞門,一部人因此而得以生還。郭偉波老人是沖出洞外的少數人之一,回憶當時的情景和感受,他說:「後來,木柵不知怎樣打開的,守在外面階梯上的防護團也跑掉了。人流穿過閘門,猶如江河破堤,拼著全力往隧道口上沖。我和兩位同學因年輕力壯,用盡力氣隨著人流擠出木柵,昏頭昏腦地上了階梯,終於來到地面上。當時我到底是凌空?是滾爬?還是被人流夾住推出來的?實在是鬧不清楚。只覺得一出洞口呼吸到新鮮空氣,渾身都感到涼爽、舒暢,瞬即又迷惘、恍惚,似睡非睡、似醒非醒地躺下了。我那時沒有手錶,昏睡了大約半個小時又蘇醒過來,只聽見隧道里傳來震耳的呼喊和慘叫聲。我從地上爬起來一看,自己躺的位置離隧道口約30米,周圍有100來人,有的正在蘇醒,有的獃獃地站著,然而,再也不見有人從隧道口裡走出來。我低頭一看,自己的上衣已經被扯破,鈕扣大部失落,帽子丟掉了,肩上挎包所裝的信件、相片、日記本也全部不見了。東西是損壞、丟掉了,但我總算掙脫了死神,回到了人間。」 日軍的空襲
還在繼續,飛機呼嘯著從空中沖過,扔下無數的炸彈和燃燒彈,地面頓時一片火海。此時此刻,洞內的人群也顧不上那麼多了,還在奮力掙扎著往外擠。他們面色紅脹,雙手揮舞著,拚命狂叫,但是一切都無濟於事,身體依然原地不動,一個個生命就這樣被耗盡了。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折磨、掙扎,將近午夜時分,洞內凄厲的慘叫聲逐漸減弱,「很多人躺在地上,氣息奄奄,面色由紅色變成紫藍色,口角的唾沫由白變紅滲著血絲,不少人已無聲地撲伏到別人身上。」 空襲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當日軍的飛機離開陪都重慶時,防空大隧道已是死一般的沉寂,聽不見活人的聲音。到處都是死難者的屍體。其凄慘情狀正如當時重慶市市長吳國楨所說:「洞內之(難民)手持足壓,團擠在一堆。前排腳下之人多已死去,牢握站立之人,解之不能,拖之不動,其後層層排壓,有已昏者,有已死者,有呻吟呼號而不能動者,傷心慘目,令人不可卒睹。」很多死者都是掙扎到生命的最後一刻才含恨離開人世的。他們有的面部扭曲,手指抓地,有的仰面朝天,雙手垂地,有的皮膚抓破,遍體鱗傷,十分悲慘。 6日凌晨,防空警報解除後,國民政府當局開始組織人處理善後事宜。從隧道內拖出的遇難者屍體成垛成垛地放在洞口……
編輯本段事件分析
警報錯誤
1941 年6 月5 日當天防空部檔案記載:「是日敵機廿四架分三批(每批八架) 襲渝, 自17: 33 起於湖北宜都松滋處發現西飛。」第一批於「19: 28 侵入重慶市空投彈, 至19: 54 始經豐都東逸。」第二批於「20: 47 侵入重慶市郊投彈後至21: 20 經豐都東逸。」第三批「22: 17 侵入重慶市郊投彈後至23: 13 經豐都東逸。」警報情況是:「本部於18: 08 懸紅球一個, 18: 18 發布空襲警報, 18: 57 發布緊急警報; 21: 18 懸紅球兩個, 21: 40 卸下兩個紅球; 23: 01 又懸兩個紅球, 23: 27 發布解除警報。」 警報信號的意義是: 懸掛紅球1個, 預告空襲, 懸掛兩個紅球, 是空襲警報, 卸下兩個紅球是緊急警報, 又懸兩個紅球是通告市民出洞休息, 又卸兩個紅球是再次緊急警報, 又懸兩個紅球又是通告出洞休息。發布解除警報是懸掛綠色長條燈籠。警報種類是: 空襲警報: 敵機距離200—300 公里, 緊急警報: 敵機距離50 公里, 解除警報: 敵機離去200—300 公里。 從以上情況可以看出, 5 個半小時的警報避難過程中, 在防空洞中躲避空襲的人們在空襲間隙中並未及時得到休息。這是大隧道窒息慘案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
人數超量
出事地點的較場口這一段大隧道分十八梯、演武廳、石灰市3 個出口, 長度438. 4 米, 乘以寬度2. 5米, 面積是1096 平方米。乘以高度2 米, 等於2392 立方米。防空部規定洞的容量標准4 人ö平方米, 根據審委會的解釋是:「鎮靜之避難者, 在換氣設備之防空洞滯留1 小時, 每人所需之空氣應為1立方公尺, 通常以滯留2 小時為准, 每人應有3 立方公尺之空氣量。」據此計算該洞常規容量是4384 人。80 年代重慶市人防辦勘測計算, 有木凳958 條, 每條坐3 人, 共計2874 人, 按每平方米4人計算, 佔地575 平方米, 剩餘面積521 平方米, 人防辦按站著的人6 人ö平方米計算, 這只是一種隨意的估計, 為3126 人, 又加上梯道面積134. 75 平方米, 按坐5 人ö平方米, 站6 人ö平方米計算,這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根據, 共計555 人。算式2874 人+ 3126 人+ 555 人= 6555 人。這么計算, 全洞最大超常容量為6555 人。關於慘案當天入洞人數, 尚未發現史料可以確證。但從現存檔案中可知, 入洞者當超過萬人,此為慘案發生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據十八梯洞的生還者徐元新上具防空司令部呈文, 他在空襲警報後進洞, 被人潮推壓擁擠, 洞內發生打架情形。不久出現窒息徵兆, 隨之嚴重窒息開始發生。另據演武廳洞生還者郭偉波回憶, 容量超常, 致使缺氧窒息, 發生騷亂, 人群擁擠, 無法進退。
管理混亂
防空管理的混亂, 也是導致慘案的一個原因。管理重慶空襲救護防護的機關, 主要有陪都空襲救護委員會、防空司令部和防護團, 但前兩者不相統屬, 防護團為義務組織, 成員缺少訓練, 素質很差。這些都導致了防空管理工作的混亂。如防空期間通告休息, 按照警報規定, 卸下兩個紅球表示緊急警報, 又懸紅球兩個是通告出洞休息。然而當天球台的警報燈球壞了, 用馬燈蒙上紅布代替。但是當年3 月航空委員會頒布《防空警報信號大綱》第11 條規定: 「被毒地區日間用紅旗夜間用紅燈加以標識。」 於是, 這個信號的含義有兩種, 使得人們無所適從。在重慶市檔案館防空部案卷67卷中有這樣的記載中,「事後據報十八梯有防護團員百餘人擁塞洞口及搶救不力,暨有人持槍威逼民眾出外」、「聞當時有廣東酒家某店員持手槍立於洞外,不準群眾外出,免遭轟炸危險」。,也說明了疏導指揮工作的混亂。
設計缺陷
防空洞設計與質量的缺陷, 也是導致慘案發生的一個原因。如日本從1940 年「101 作戰計劃」開始, 運用長時間轟炸戰術已經是常規。1941 年超過3 小時的轟炸有32 次, 佔全年轟炸比例的44%。我方計算防空洞的呼吸空氣量, 卻僅僅以2 小時為限度,顯然不能滿足實際需要。 設計者謝元模、陳公矩不是專攻地下空間工程的人員, 所以, 工程設計有先天性的技術缺陷。比如規定各段隧道兩端出口必須一頭高一頭低, 根據熱脹冷縮的形成原理使空氣對流,來達到自然通風的效果, 但隧道都很長, 中間卻沒有設計通風井工程, 使設施原理失效。另外, 又沒有排水溝設施, 洞內積水無法解決, 天氣炎熱, 人口一多, 潮濕蒸發上來, 氣悶難當。洞身高度不足,頂石風化, 進出口也太少, 也造成進出不便。
貪污腐敗
關於通風設備, 在較場口大隧道內4 月中旬安裝好了電動通風機, 6 月3 日試驗開車, 約定5 日下午14: 00—17: 00 驗收, 但廠方直等到警報發出前半小時, 防空部謝元模也沒有出現。據謝元模解釋:「因本人非電器專家, 原約定電燈廠工程師同往驗收, 因該人未到, 故未往驗收。」
據防空部第三處正、副處長丁榮燦和潘聯說, 真正原因是防空部沒有給軍政部賄賂, 軍政部拒絕驗收, 機器竟不敢啟用任其閑置。造成防空洞質量缺陷的另一個原因是經費不足和挪用。據謝元模報告, 通風照明設備工程, 1940 年7 月到11 月為第一期, 軍政部每月撥款12 萬元, 應合計70 萬元。1941 年2 月到5 月為第二期工程, 行政院直到1941 年5 月26 日, 才核准防空部工程處1941 年度防空設施經費一共140 萬元, 其中大隧道工程佔40 萬元。這些經費大部被挪作他用。1940 年12 月, 防空部申請大隧道內安裝通風機30 具需款39 萬元, 因為付不起錢, 只買了20 具, 其餘的退還給廠方了。
編輯本段事件處理
慘案發生後,重慶衛戍總司令兼重慶防空司令劉峙自知大事不好,慌了手腳。後在幕僚的建議下,急忙派出衛戍司令部的卡車,把所有窒息而死的人,運至朝天門河壩,用意是這些人因缺氧而死,運至河邊空氣新鮮處,或可復活。但是,參加搶救的士兵、特務人員、防護團員、服務隊員視人民生命如兒戲,他們把屍體拖出洞門,有些還未死的,被他們拖死;有些被拖斷手腳;有些尚有一絲氣息,但因上有屍體堆積,被活活壓死。更有甚者,一些參加搶救的人員非但不全力救人,反而趁火打劫,從屍體上搜取首飾、錢物,剝取衣褲,引起群眾極大憤慨。運至朝天門河壩的死屍中,確有少數因吸到新鮮空氣而復活者。但他們醒來後.發現身攜財物已被洗劫一空,感到今後無以為生,便絕望地效聲大哭。河壩一帶,死屍累累,哭聲雷動,其狀至慘。 慘案的發生使重慶輿論為之震驚,市民強烈要求懲辦責任者。不久,蔣介石下令免去劉峙的重慶防空司令職,遺職由重慶寵兵司令賀國光兼任;重慶防空副司令胡伯翰撤職留任,隧道工程處處長吳國柄撤職,劇處長謝元模記大過兩次;重慶市長吳國幀撤職留任。震驚中外的大隧道窒息慘案,至此草草了結。
編輯本段死亡人數
有關「大隧道窒息慘案」死亡人數在史學界頗有爭議,說法很多,大體上可以將這些說法粗略地劃分為三檔,即「百人說」、「千人說」和「萬人說」。
百人說,操縱痕跡很重
「百人說」的下限為461人,上限為992人。「百人說」主要是國民政府官方的統計和說法。「大隧道窒息慘案」發生後的第二天,重慶防空總司令部對外宣稱:慘案「死亡461人,重傷291人」。但這些數據顯然難以令人信服。於是,在社會輿論的強烈要求下,蔣介石命令國民黨中央黨部秘書長吳鐵城、國民參政會主席張伯芩、重慶市臨時參議會議長康心如組成「大隧道窒息慘案審查委員會」,對慘案進行調查。此後陪都空襲救護委員會稱死亡人數的登記編號始終沒有超過650人。6月10日,重慶防空司令部副司令胡伯翰在關於慘案善後事宜給蔣介石的報告中稱:「……(搶救工作)延至6日16時20分告全部結束。除救出未受傷者一千餘人不計外,共死亡827人,重傷165人……」7月3日,審委會正式公布了其調查報告,稱慘案「死亡992人,重傷151人」。 「百人說」的數字明顯有些當局人為控制和操縱的痕跡。 「大隧道窒息慘案」雖說是由於日機的狂轟濫炸直接造成的,但有關政府部門在事前的隧道工程設計與設備安裝、平時的管理維護工作上的缺陷特別是臨時的處置失措等方面也難辭其咎。慘案發生後,民怨沸騰,輿論嘩然,重慶市臨時參議會更是連續召開會議,要求政府加快徹查。為平息民眾的憤恨情緒,在象徵性的懲辦了相關責任人後,國民政府又加強了對消息和報道的管制,特別掩蓋了傷亡人數的真相。據慘案發生後不久到實地采訪的《新民報》記者陳理源說:「就我親到屍骸累累的出事地區和向附近居民了解的情況來說,也深感該部難免有『以多報少』的行為。」而且在官方的統計和報告中,有一個明顯自相矛盾的地方,即吳國楨曾在報告中稱警察局唐局長即報告只有750餘名,以後續報,亦不過800餘。而在事後的一次紅十字會舉行的宴會上,當有人問及慘案到底死了多少人時,警察局長唐毅的說法卻讓人納悶:「正如報上所載,大概是600人左右。」唐毅前後兩種不同的說法約有200人的出入,這不是一個小數目。假設吳國楨的話是真的,那麼唐毅的說法顯然前後矛盾;假設唐毅在事後的說法是真的,那麼吳國楨在6月12日致審委會的報告中稱唐局長「以後續報,也不過800餘」一說更是難以自圓。
千人說,缺乏依據證實
關於「大隧道窒息慘案」的死亡人數,最有發言權的還是當時在現場從事醫療、救護工作的負責人。從檔案上看,重慶衛戌總司令部作為自始至終負責慘案救護工作的機構,它所報告的數字准確性更高。當然前提是這個數字沒有受到政府和當局的影響和操縱。6月6日重慶衛戌總司令部在致行政院關於大隧道窒息慘案原因及搶救情況的函中稱:「……三、截止本(六)日午後四時二十分止,三處洞口共計運出男女屍944具,童屍74具。至於洞內餘存死亡數目,因隧道太深,一時無從清查。」④6月8日,重慶衛戌總司令部再次呈文行政院:「稱三洞屍體已全部運出洞外,計有1115人。其中三處洞口分別運出人數如下:十八梯運出:童屍61具,男屍525具,女24具。石灰市運出:童屍26具,男屍66具,女屍70具。演武廳運出:童屍11具,男屍59具,女屍26具。」從以上引文中可以知道,慘案發生的第二天,重慶防空總司令部公布的死亡人數是461人,政府部門公布的數字也僅為500~600人,而重慶衛戌總司令部內部報告初為1018人,後為1115人,早已超過了當局公布的數目;而這時市長吳國楨和市警察局長唐毅卻仍然在自欺欺人地向上級報告稱「不過800餘」。應該說當局對此是有所了解的,但卻對重慶衛戌總司令部上報的數字不置可否,其企圖掩蓋事實之心可見一斑。雖然重慶衛戌總司令部迫於壓力,試圖傷亡人數增加來減輕輿論的譴責。但7月3日的審委會報告還是沒有採用這一數字,更加引起的重慶各界的不滿。 10月,在重慶市政府所作的6月份全市工作報告中談到慘案死亡人數問題時稱:「事後會同空襲救護委員會、防空司令部、憲兵及保甲等清驗窒息死難同胞……計有戶口可稽者共644人,遺族648人。」「有戶口可稽者」和「遺族」二者相加,死亡人數總共達到了1292人。值得注意地是這一數字是市政府會同空襲救護委員會、防空司令部、憲兵及保甲人員等共同勘察後得出的,在政府刻意淡化事件的前提下,可信度是值得商榷的。6月12日,吳國楨在給審委會的報告中稱:「……(死屍)已開始用卡車運往朝天門,以便轉運至黑石子、大佛寺等處掩。由此可見,慘案死屍的掩埋地點有兩個,一是江北黑石子,一是南岸大佛寺。另據重慶衛戌總司令部在6月8日呈行政院報告中稱:「清理出來的死屍除有38具當場由其親屬認領自行裝殮外,其餘用六輛卡車輪番運至朝天門。隨即僱用木船多搬運至江北黑石子,並用輪船輸送防護人員200名於7月5日趕赴黑石子開始掩埋。」這明顯與現場倖存者回憶說有數十輛卡車來回運輸不相符合,明顯也是為了掩蓋事實真相的謊言。大轟炸時期,重慶的情況比較復雜,統計工作的精確度較低。在此特殊條件下,要對死亡人數作一精確統計,很顯然是不現實的;即使作出了也是難以令人認同的。
萬人說,較為符合事實
「萬人說」的數據約為9000餘人,在所有倖存者有關慘案死亡人數的回憶當中,「萬人說」占絕大多數。據廣東籍的倖存者劉偉波回憶:「一夜之間因窒息擠壓而慘死市民近萬人……」而曾入十八梯洞內避難生還的歐陽祝澤說:「十八梯洞內死的人很多,搬了一個晝夜才勉強搬完,大約死的五六千人。」據悉該防空洞共有三個洞口,一個洞口尚且如此,三個洞口死傷人數當在萬人左右。曾入演武廳避難生還的李建國說:「三個洞子都死了不少人。其中以十八梯大洞死的最多,石灰市大洞第二,演武廳洞子第三,但演武廳洞子也死了不少人,大約有二三千人,總計三洞死了萬把人。」近30多年,不少史家和史書採用「萬人說」。據《重慶市志》第1卷稱:「6月5日,日機於夜間轟炸重慶,導致較場口和平大隧道大慘案,窒息9000餘人。」1955年重慶文史館編《重慶市略志》稱:「總計這個大隧道內的人數(死亡人數),至少總在萬人以上。」
㈢ 二戰期間,日本飛機對重慶進行了多少次轟炸
中國抗日戰爭期間,由1938年2月18日起至1943年8月23日,日本對戰時中國陪都重慶進行了長達5年半的戰略轟炸。據不完全統計,在5年間日本對重慶進行轟炸218次,出動9000多架次的飛機,投彈11500枚以上。
重慶大轟炸的死者達10000人以上,超過17600幢房屋被毀,市區大部份繁華地區被破壞。
㈣ 二戰的日本為什麼只轟炸重慶,而沒有去侵略攻打重慶啊是因為什麼原因啊
只有飛機飛得進進去,陸軍打不進去呀,重慶外圍那麼多守軍.
㈤ 日本侵略中國的路線
第一步是先佔領東北三省:遼吉黑,然後兵分二路。
一路從陝西出劍門關到漢中佔領四川,另一路直接出中原到襄樊,意圖將中國一分為三。
1、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最早應該從1876年日本入侵琉球開始,當時琉球是中國的土地,有一艘琉球船到了台灣,船員被台灣土著誤殺,日本人就以這個為借口進攻台灣。這是日本對中國最早的侵略,這場戰爭使中國失去了琉球,就是今天的沖繩島。
2、1894年,日本入侵朝鮮,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經過平壤戰役、牙山海戰、大東溝海戰、威海衛海戰、旅順戰役。日本奪去了台灣,還有二億三千萬兩白銀。
3、1905年,日本和俄國爆發了日俄戰爭,經過旅順海戰、對馬海戰、旅順戰役、奉天戰役。日本將俄國的勢力趕出了中國東北南部,獨佔了遼寧、吉林、黑龍江的大部分分地區的特權。
4、1931年,日本發動了「九一八」事變,東北軍撤向關內,日本佔領了中國東北,在這個過程中,規模比較大的戰役是江橋抗戰,其他都是義勇軍的戰斗。
5、1932年,日本發動了「一二八」事變,在上海與中國19路軍激戰。雙方損失都很大最後中國軍隊撤出上海。
6、1937年,日本發動盧溝橋事變,全面抗戰爆發,中國29軍與日軍進行了長城抗戰,日軍在佔領華北以後一路南下,佔領了中國東南的大部分土地,基本控制了中國的海岸線。
7、1938年以後,日本也無力發動大規模戰役了,雙方進入膠著狀態。
8、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陸軍戰略重點轉向東南亞。此間除了1942年中國遠征軍入緬甸作戰外,沒有更大的戰役。
9、1943年,日本為了打通大陸交通線,發動了豫湘桂戰役,戰役最後以日本佔領廣西,部分地打通大陸交通線而結束。
10、1944年,中國軍隊開始反攻,發動了雪峰山戰役,消滅日軍2萬多人。
11、1945年,日本投降。
(5)日本怎麼打到重慶的擴展閱讀: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鴉片戰爭以來的百年屈辱,世界上大大小小的列強幾乎都欺負過中國。
盡管中國人民進行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抗,但都失敗了。只有抗日戰爭,最終贏得了民族解放戰爭的第一次完全勝利,使中國擺脫了半殖民地的屈辱地位,實現了民族獨立並為實現人民解放創造了條件。
從而成為解決近代以來中華民族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實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兩大歷史任務的偉大開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偉大開端。
㈥ 日本人有沒有佔領過重慶
沒有佔領重慶,對重慶進行過大轟炸。日本方面曾批准「五號作戰」方案,由日本大本營決定連續實施西安、四川作戰。按照此方案,侵華日軍將以主力自西安方面,另以一部自武漢方面發起進攻,消滅國民黨中央軍主力,攻佔重慶,佔領整個四川。由於多方面原因,該「作戰」計劃未能實施。
從1937-1945年8月15日,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青海外,我國其它省份皆遭日軍鐵蹄蹂躪,傷亡人數達3500多萬,直接和間接財產損失共達620多億美元,凍死、餓死者不計其數,從1874到1945日本侵華時期,中國非正常死亡累積人數至少達2.8億,經濟損失50萬億美元。
(6)日本怎麼打到重慶的擴展閱讀
日本對重慶的大轟炸
1938年2月18日,這一天非同尋常。因為世界戰爭史學家認為,這一天日軍對中國戰時首都重慶開了一個極其惡劣的先河,這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次有計劃、有預謀地對一個不設防的大城市和無數無辜平民進行長期的、大規模的轟炸。它比納粹德國對倫敦的恐怖空襲還早了兩年多。
從1938年2月開始,日軍對重慶實施了長達6年多之久的無差別大轟炸。
如果說在這之前,日軍在南京犯下的臭名昭著的大屠殺是一種「農耕式的戰爭屠殺」的話,那麼日軍在重慶則製造了機械化的「工業式大殺戮」。這種赤裸裸的反人類血腥暴行令人發指,山城的每一塊石頭和交匯於山城的兩條大江流淌的每一滴水,都記下了日本侵略者的筆筆血債……
當年有記者這樣描述日軍轟炸前後的重慶市景:「飛機去了,人聲囂浮起來,千百的人群熙熙攘攘地忙亂地走著、跑著、叫著,悲痛凄人的慘叫和失望無救的絕叫呵!此時,許多人已經像湖水一樣把馬路堵塞住了,時候已入暗夜,燈箱,手電筒,四處照射著。
馬路兩旁山積的箱器、家用木器、鍋盆,亂雜雜地全堆滿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坐在馬路上,成了無家可歸的流民,小孩子睡在母親懷里咿咿唔唔不知說些什麼。一排排的房屋高樓橫倒下來,瓦片伴著飛灰騰舞,火焰里燃燒著人類焦灼的骷髏,房屋的木架零亂地塌了下來,青蔥的樹木連根都拔倒了。
僅存的那些歪歪斜斜的屋宇,被彈片打得零零落落……那些樹木破碎的丫枝上,張掛著襤褸布片,血糜的肉塊、破帽、斷臂、花花綠綠的肚腸,天哪,這竟是人間的景象嗎?是誰毀滅了這一切?……」
當然是日本法西斯!法西斯就是戰爭。到了1939年,曾經的「東亞共榮圈」等一切虛偽的假面具統統被撕破,剩下的只是赤裸裸的屠殺。一直到了1942年,中、美、英、蘇、荷等26國發表聯合聲明:保證全力對軸心國作戰,日本法西斯的喪鍾才敲響。
但其時轟炸仍然在進行。1942年「霧季」即將結束之時,重慶舉辦了日軍空襲損害展覽,民國政府宣布:從1938年至1941年,日軍共空襲重慶117次,擲彈22312枚,我平民被炸死30140人,炸傷9141人。
這場從未有過的野蠻轟炸,最終以失敗告終。歷史嚴正地告訴我們:那些發動戰爭的劊子手永遠也不能主宰戰爭的命運。只有愛好和平與堅持真理的人們,才是決定戰爭最後勝負的根本力量。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侵華日軍為何始終沒進攻過國民黨陪都重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日軍侵華暴行最新鐵證現身重慶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日軍大轟炸時期的重慶人民抗戰紀事:血光中的奮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日本侵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