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日本主要有哪些戰役
㈠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參加過的著名戰役有哪些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十——核擊日本戰場掃描
——人類歷史上惟一的一次核戰爭
——人類戰爭史上兩次威力最大的爆炸
——世界戰爭檔案中最慘不忍睹的記錄
——數十萬日本居民罹難,加速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九——柏林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八——菲律賓之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七——諾曼底登陸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六——庫爾斯克會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五——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四——阿拉曼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三——中途島海戰戰役掃描
——航母時代的號角,以戰列艦為主力的巨艦大炮主義成為歷史
——兩大海軍強國的再次較量,日本聯合艦隊出動艦艇200餘艘,其中航空母艦8艘,艦載機470餘架,岸基飛機200多架。美國太平洋艦隊出動艦艇50多艘,其中航空母艦3艘,艦載機230多架
——日軍被擊沉航空母艦4艘,其他各種艦艇10餘艘,損失各類飛機332架。美軍損失航空母艦和驅逐艦各一艘,損失飛機147架
——日美太平洋戰場的戰略轉折,開始扭轉太平洋戰場美守日攻的戰略態勢
日軍偷襲珍珠港的成功給美國太平洋艦隊以重創,使日軍一舉掌握太平洋地區的制海制空權,也使珍珠港海戰的發起人、策劃人和指揮者山本五十六名聲大噪。他的超人的軍事眼光,又看上了美國的另一個島嶼——中途島。他要投入日海空軍的全部主力,奪取中途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二——不列顛空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十大著名戰役之一——西線閃擊戰
哥們
我只找到兩個,僅供參考!
㈡ 二戰中的戰役有哪些
1939-1945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 歷史 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戰爭,也是一場正義與邪惡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大較量。下面我為大家整理了二戰中的戰役有哪些相關的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二戰戰役:1.幻影突擊――波蘭閃擊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戰敗後,被迫割讓大片土地,但澤被劃歸波蘭辟為自由市,通往波羅的海的“波蘭走廊”將原本連成一片的德國領土分成了兩塊,位於“走廊”之東的東普魯士成了遠離德國本土的“孤島”。因此德國人一直對失去但澤和“走廊”地區耿耿於懷。希特勒上台後便發誓要報這一箭之仇,他以極快的速度重整軍備,在短短的幾年間就把德國從《凡爾賽條約》的受辱者變成歐洲最大的 軍事 強國。1939年3月15日,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兼並了捷克斯洛伐克,隨即要求波蘭歸還但澤並解決波蘭走廊問題,遭到波蘭拒絕。3月23日,英法正式結成軍事同盟,然後於31日對波蘭的安全給予保證。有了英法的保證,波蘭態度更加堅決。1939年4月3日,希特勒下達了代號為“白色方案”的秘密指令,要求德國三軍部隊於9月1日前完成對波蘭作戰的准備工作。希特勒在指令中強調指出:“一切努力和准備工作,必須集中於發動巨大的突然襲擊”。
名稱 波蘭戰役
地點 波蘭
參戰方 德國 、斯洛伐克 和蘇聯對陣 波蘭
結果 德國勝利,二戰爆發
參戰方兵力 德國151萬人 波蘭100萬人
傷亡情況 德軍傷亡4萬多人 波軍傷亡20萬人
主要指揮官 布勞希奇 倫德施泰特
二戰戰役:2.悲情馬奇諾――法蘭西會戰
法蘭西會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於1940年5-6月採取的軍事行動。此戰,德軍亡2.7萬餘人,失蹤1.8萬餘人,傷11.1萬餘人;法軍亡8.4萬人,傷12萬人,被俘190萬人;英軍損失6.8萬人。法國失敗主義泛濫,軍事思想落後,對裝甲部隊快速突擊認識不足,對德軍主攻方向判斷失誤,是導致迅速敗降的主要原因。但這一數字已足以證明,法軍在這場戰斗中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名稱 法蘭西會戰
時間 1940年5-6月
參戰方 德軍、法國、英國
傷亡情況 德軍亡2.7萬餘人,法軍亡8.4萬人,英軍損失6.8萬人
二戰戰役:3.平地驚雷――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
珍珠港位於日、美之間太平洋東部的夏威夷群島,距日本約3500多海里,距美國本土約2000海里,是美國太平洋艦隊最重要的基地。1941年1月7日,山本寫信給海軍大臣及川古志郎,正式提出了偷襲珍珠港的設想。此後就和幾個參謀一起,秘密地制定“Z”作戰方案。6月,正式方案提出後,曾在日本上層引起爭論,一些人不相信龐大的艦隊橫渡3500海里而不被發現,對這一計劃的可行性表示懷疑。山本固執己見,甚至以辭職相要挾。日本為了“南進”,於10月中旬批准了這個計劃。於是,山本指揮聯合艦隊選擇了與珍珠港相似的鹿兒島灣,開始了充分的准備和嚴格的模擬訓練。
1941年12月7日凌晨,從六艘航空母艦上起飛的第一攻擊波183架飛機,穿雲破霧,撲向珍珠港。7時53分,發回“虎、虎、虎”的信號,表示奇襲 成功 。此後,第二攻擊波的168架飛機再次發動攻擊。倉促應戰的美軍損失慘重,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數千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以及幾艘袖珍潛艇。
參戰方 美國,日本
名稱 偷襲珍珠港
影響 標志著太平洋戰爭爆發
地點 珍珠港
時間 1941年12月7日
戰爭性質 偷襲
傷亡情況 美軍傷亡3000多人 日軍陣亡約200人
主要指揮官 山本五十六,南雲忠一
二戰戰役:4.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
英德空軍在英倫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1940年6月,法西斯德國軍隊席捲西歐。英國駐歐遠征軍敗退敦刻爾克。英軍雖用“發電機計劃”隊撤回了本土,但卻丟失了全部重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在法國上空與德國空軍交戰中亦損失了1000架以上的飛機。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從海上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該計劃要求“德國空軍要使用其全部兵力盡快擊敗英國空軍”,奪取制空權,配合海軍和陸軍在英國本土登陸。德國空軍投入不列顛之戰的飛機約2400架,其中轟炸機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於法國東北部、西北部以及荷蘭和挪威。不列顛之戰挫敗了德國入侵英國迫其就範的目的,使德國征服全西歐的計劃落空。這次戰役也由於英國的頑強表現,而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不列顛之戰書寫了二戰史上抗擊法西斯的光輝一頁。
名稱 不列顛之戰
地點 英國
時間 1940年7月16日至10月
參戰方 英國,德國
結果 英國獲勝
二戰戰役:5.犁不開的凍土――莫斯科保衛戰
莫斯科保衛戰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蘇德戰爭中一次重要會戰,於1941年10月至1942年1月期間,蘇聯軍隊保衛其首都莫斯科及其後反攻德軍的戰役。莫斯科保衛戰包括蘇軍為保衛莫斯科並粉碎向莫斯科進攻的德軍"中央"集團軍群各突擊集團而實施的一系列防禦戰役(1941年9月30日-12月5日)和進攻戰役(1941年12月5日-1942年4月20日),最終以蘇聯紅軍的勝利而告終。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與其盟友入侵蘇聯,使蘇聯及蘇聯紅軍領導層大吃一驚。德軍以閃電戰戰術快速深入蘇聯領土。裝甲部隊以鉗形方式推進,先孤立然後徹底摧毀蘇軍。德軍北方集團軍群向列寧格勒推進,南方集團軍群則征服烏克蘭和高加索高地,而中央集團軍則向莫斯科進發。蘇軍的防線很快便崩潰,死傷枕藉。1941年8月上旬,德軍攻佔斯摩棱斯克,是往莫斯科路上一個重要據點,但斯摩棱斯克的戰斗阻礙了德軍的攻勢直到9月中,有效地瓦解了閃電戰的戰術。其後,古德里安的裝甲部隊到達莫斯科外圍,但納粹元首希特勒 命令 他轉向南方去支持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南方集團軍群對基輔的攻擊。
名稱 莫斯科保衛戰
地點 莫斯科西部及北部外圍
時間 1941年9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參戰方 蘇聯,納粹德國
結果 蘇聯獲勝
參戰方兵力 125萬
二戰戰役:6.折戟沉沙――中途島海戰
中途島海戰於1942年6月4日展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場重要戰役。美國海軍不僅在此戰役中成功地擊退了日本海軍對中途環礁的攻擊,還因此得到了太平洋戰區的主動權,所以這場仗可說是太平洋戰區的轉折點。一些軍事學者也認為,如果日本海軍威脅或者真的攻擊美國西岸的話,便會迫使美國把急需送往歐洲前線的軍事配備轉移到美國西岸,這不但會造成歐洲戰區出現軍需短缺的現象,甚至可能使歐洲戰區再次失守,而讓納粹德國得到最後的勝利。
名稱 中途島戰役
地點 中途島附近海域
時間 1942年6月3日-6月7日
參戰方 日本帝國海軍,美國太平洋艦隊
結果 美軍 決定 性勝利
傷亡情況 航母:日軍4艘,美國約克鎮號 日軍巡洋艦1艘,美軍驅逐艦1艘 飛機:日軍332架,美軍147架 陣亡:日軍3500人,美軍307人
主要指揮官 山本五十六,切斯特.尼米茲
前線將領 南雲忠一,斯普魯恩斯
二戰戰役:7.乾坤逆轉――斯大林格勒會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納粹德國對爭奪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而進行的戰役,時間自1942年6月28日至1943年2月2日為止。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東部戰線的轉折點,也是整個二戰的轉折點,其戰略上的勝利遠遠超出由英美領導下的諾曼底登陸(霸王行動)。此戰後蘇聯開始逐步掌握戰略主動權。單從傷亡數字來看,該戰役也是近代歷史上最為血腥的戰役,雙方傷亡估計約200萬人,參與該場戰役的人數也比歷史上的其他戰役都來的多,更以雙方無視軍事與平民分別而造成的傷亡著稱。
斯大林格勒會戰是法西斯德國遭遇的戰略范圍最嚴重的失敗,不僅終結了德國南方集團軍群自1941年以來保持的進攻局面,而且直接造成了蘇聯與德國總體力量對比的根本變化。從世界范圍看,斯大林格勒戰役與同時期發生的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一起,成為1942年底反法西斯戰爭大轉折的標志性事件。
名稱 斯大林格勒會戰
地點 蘇聯,伏爾加河流域,斯大林格勒
時間 1942年6月28日 - 1943年2月2日
參戰方 蘇維埃 社會主義 共和國聯盟,納粹德國及其仆從國
結果 蘇聯決定性勝利,納粹德國失敗
參戰方兵力 蘇聯2500000人(蘇軍反攻階段)德國1040000人(蘇軍反攻階段)
傷亡情況 蘇聯:共1129619人傷亡、失蹤德國:共 841,000人傷亡
主要指揮官 希特勒,保盧斯,曼施坦因,霍特
作戰行動 藍色行動,天王星行動,土星行動
同期發生戰役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阿拉曼戰役
二戰戰役:8.血肉之路――瓜島爭奪戰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也被稱為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或簡稱瓜島戰役,行動代號為瞭望台行動,是同盟國部隊(盟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區中,於1942年8月7日和1943年2月9日期間在瓜達爾卡納爾和周圍的島嶼進行的戰役。這是盟軍戰略計劃的一部分,以保護美國、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之間的運輸航線,也是盟軍在太平洋反攻的開始。這是在科科達小徑戰役實施數個月後,盟軍對日本實施的第2個主要攻勢。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以美軍小型登陸戰為開始,隨後日軍為奪回島嶼而逐次增兵,並在海上、陸地、空中展開了空前的爭奪,從而演化成了日本與盟軍的決戰。雙方歷時半年多的爭奪,均損耗了大量的戰艦、飛機,而日本的人員傷亡也遠超美軍。最終,日本因無力進行消耗作戰,而選擇撤軍。美軍最終完全占據瓜島,爾後奪取了索羅門群島,最終是整個南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美軍因此開始進行戰略反攻。
瓜達爾卡納爾是中途島之後日本的再次失敗,也是日本從戰略優勢走向劣勢的轉折點,從世界范圍來看,1942年底盟軍在瓜島的反攻和勝利,與同時期的斯大林格勒會戰、阿拉曼戰役一起,成為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名稱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
地點 瓜達爾卡納爾島
時間 1942年
參戰方 美國,日本
結果 美軍獲勝
傷亡情況 日本傷亡2.5萬人美軍陣亡3300人
主要指揮官 戈姆利,三川軍一
二戰戰役:9. 打開勝利之門――諾曼底登陸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霸王行動"( 英語 :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
名稱 諾曼底登陸
地點 法國西北部諾曼底
主要指揮官 艾森豪威爾,倫德施泰特
時間 1944年6月
參戰方 盟軍 美國、英國、加拿大、自由法國、波蘭、荷蘭、挪威
結果 盟軍勝利,成功開辟第二戰場
參戰方兵力 盟軍 2,876,000 (7月25日) 德軍 1,380,000(7月23日)
二戰戰役:10.帝國覆滅――柏林戰役
柏林會戰,是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以3個方面軍250萬人的兵力進入德境,德軍調集軍隊約100萬人死守柏林。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率部投降,8日德軍統帥部代表在柏林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殲滅德軍48萬人,繳獲火炮600門、飛機500架。柏林戰役結局標志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
名稱 柏林會戰
傷亡情況 蘇軍33萬,德軍48萬
地點 柏林
主要指揮官 朱可夫,崔可夫,凱特爾,魏德林
時間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
參戰方 蘇聯,德國
結果 蘇聯獲勝,德國投降,歐戰結束
參戰方兵力 蘇軍250萬,德軍約100萬
㈢ 你不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關於日本哪些事呢
1、珍珠港事件
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是個開端,它引發了二戰中的太平洋戰爭。
㈣ 二戰時日本發動了哪些戰爭
二戰時期,日本發動對美國的戰爭,是一種被迫採取的自我保護行為措施。
二戰爆發之前,日本即侵佔了中國的東北三省。1937年盧溝橋事變,日本開始全面滅亡中國的進攻。
日本侵華,侵犯了包括美國在內的西方列強的在華利益。但當時英國、法國要面對德國人的威脅,無力東顧。全世界范圍內,唯一有能力在太平洋上制止日本侵略行為,或者手將日本擊敗的國家,只有美國了。
當時的美國,擁有世界第一的工業。其造船業,也是世界第一。也就是說,美國的戰爭潛力和現實力量,都是日本的幾十倍,是日本根本無法比擬的。
為了肅清來自美國的海上威脅,日本決定發動先發制人的打擊,消滅美國的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同時將其戰略縱深,推進到太平洋中部,也就是夏威夷一代。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重創了美國在太平洋上的海軍力量。同時,也敲響了日本法西斯走向滅亡的喪鍾。
㈤ 二戰著名戰役有哪些
一、二戰十大著名戰役:
1、幻影突擊――波蘭閃擊戰;
2、悲情馬奇諾――法蘭西會戰;
3、平地驚雷――偷襲珍珠港;
4、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
5、犁不開的凍土――莫斯科保衛戰;
6、折戟沉沙――中途島海戰;
7、乾坤逆轉――斯大林格勒會戰;
8、血肉之路――瓜島爭奪戰;
9、打開勝利之門――諾曼底登陸;
10、帝國覆滅――柏林戰役。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役: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是蘇聯軍隊在蘇聯衛國戰爭中對德國軍隊的一次決定性戰役,也是歐洲東線戰場的轉折。蘇軍在這場保衛戰中所取得的勝利具有巨大的戰略意義,不僅扭轉了蘇德戰場的整個形勢,而且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根本轉折點。
參戰成員國:
1、主要法西斯國家:
德國、義大利、日本、匈牙利、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芬蘭。
2、主要反法西斯國家:
美國、英國、蘇聯、中國、波蘭、南斯拉夫王國、澳大利亞、紐西蘭、比利時、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希臘、印度、法國等47個國家。
㈥ 二戰中美日海戰主要有哪些戰役
一、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航空母艦機動部隊對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基地珍珠港實施的戰略突襲。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隨著歐洲戰局的發展和《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的簽訂,日本為奪取美、英、荷在東南亞和西南太平洋的殖民地,加速南進的戰爭准備。
1941年初,日本聯合艦隊總司令山本五十六海軍上將擬制了襲擊珍珠港的計劃,後得到海軍軍令部批准並由御前會議最後定下決心。
襲擊珍珠港是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戰略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企圖是:以突然襲擊摧毀美國太平洋艦隊,奪取制海制空權,以消除其對日本南進的威脅。日軍襲擊珍珠港,給美國太平洋艦隊以重創,從而在太平洋上掌握了制海制空權,為進攻菲律賓、馬來亞和荷屬東印度創造了條件。
二、菲律賓戰役
1941年12月8日—1942年5月7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軍為粉碎美菲軍隊和美國亞洲艦隊,攫取資源豐富的美屬殖民地,給以後進攻荷屬印度和澳大利亞創造有利條件而實施的戰略性戰役。
此戰,是日本陸海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實施的攻佔眾多群島的第一次大規模合同戰役。它證明奪取制空權和制海權對於登陸兵上陸的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菲律賓的喪失使美軍在太平洋的戰略態勢急劇惡化
三、珊瑚海海戰
1942年5月4日-8日 珊瑚海大戰是航空母艦之間的第一次正面交鋒,交戰雙方在大約1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打了整整5天,除了飛行員,雙方自始至終沒有見面,開創了世界海戰史上的嶄新形式。
這次海戰結果,雖然日軍取得戰術的勝利,但是由於美軍集中主要力量對付日軍的航空母艦,大大削弱了日軍的作戰力量,使其被迫放棄了登陸莫爾茲比港的計劃。
四、中途島海戰
1942年4月18日,美國杜里特爾航空隊空襲東京後,日本便決定實施中途島-阿留申群島戰役。戰役目的是奪取中途島作為前進基地,將海上防線推進到中太平洋,以保障日本本土和日軍南進側翼的安全,並誘殲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中途島海戰改變了太平洋地區日美航空母艦實力對比。日軍僅剩重型航空母艦1艘、輕型航空母艦4艘,並損失大量飛行員。從此,日本在太平洋戰場開始喪失戰略主動權,戰局出現有利於盟軍的轉折。
五、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
太平洋戰爭期間,日、美兩國軍隊於1942年8月~1943年2月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簡稱瓜島)進行的島嶼爭奪戰。中途島海戰後,日軍為奪回戰略主動權,進逼美軍反攻基地澳大利亞,決心再次發起攻勢,佔領新幾內亞的莫爾茲比港。
從此,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由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禦,美軍則由戰略防禦轉為戰略反攻和進攻。瓜島爭奪戰是太平洋戰爭中一場空前殘酷而激烈的大搏殺。這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爭奪戰,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著名的戰役之一。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瓜達爾卡納爾島爭奪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偷襲珍珠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菲律賓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珊瑚海海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中途島海戰
㈦ 二戰日美主要戰役
1939-1945年爆發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 歷史 上規模最大的現代化戰爭,也是一場正義與邪惡在全世界范圍內的大較量。那麼你知道二戰日美主要戰役?以下是我為你整理的二戰日美主要戰役,希望能幫到你。
二戰日美主要戰役
1、偷襲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帝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2、珊瑚海之戰 1942年5月4-8日
美方“列剋星頓”號航空母艦被擊沉,“約克城”號受到破壞。日方小型航空母艦“祥鳳”號被擊沉,大型航空母艦“翔鶴”號遭重創。同時,這兩艘航空母艦上的艦載機幾乎全部損失,許多技術嫻熟的日本飛行員也被擊斃。日本“瑞鶴”號航空母艦上的飛機也失去了戰鬥力。
3、中途島戰役 1942年6月3—6日
美國方面損失了一艘航空母艦,一艘驅逐艦,307名官兵和147架飛機。日本方面付出了慘重的代價:4艘航空母艦和1艘巡洋艦被炸沉,損失飛機322架,其中283架飛機是隨母艦沉沒;陣亡官兵3507人,包括幾百名 經驗 豐富,身經百戰的飛行和機務人員。聯合艦隊從此一厥不振,再也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海空作戰。中途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對整個戰爭有著 決定 性影響。
4、瓜達卡納爾戰役 1942年8月到1943年2 月
太平洋戰爭的分水嶺。日美雙方在六個月的時間里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美軍共陣亡約5000人,傷6700人,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3艘,飛機約250架。日軍共有約5萬人喪生,損失軍艦24艘,運輸船16艘,飛機892架。1943年4月18日 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山本五十六被設伏的美軍飛機擊斃。
5、激戰南太平洋 1943年2月到1944年3月
美軍在一年多的激戰中,先後組織實施了十餘次登陸作戰。美軍總共損失輕巡洋艦1艘、驅逐艦5艘、魚雷艇供應艦1艘、運輸船5艘、魚雷艇8艘,飛機約200架,陣亡約2000人,傷3000人。日軍損失2艘巡洋艦、26艘驅逐艦及大小運輸船隻數十艘被擊沉,飛機損失約1300架,陣亡官兵總數在2.5萬人以上。
6、馬里亞納群島戰役1944年6月至7月
美軍傷亡2.2萬人。日軍傷亡約6.5萬人,損失了三艘航母,其中兩艘還是三萬噸的大型航母,最沉重的打擊是日軍投入作戰的岸基航空兵幾乎全部損失,艦載航空兵損失超過92%。
7、萊特灣大海戰
1944年10月 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海戰。日軍損失航空母艦4艘、戰列艦3艘、巡洋艦9艘、驅逐艦8艘、潛艇7艘、損失飛機500架,另有3艘巡洋艦受重傷,傷亡約1萬人。美軍損失航空母艦3艘、驅逐艦3艘、護衛艦1艘,損失飛機100餘架,傷亡2800餘人,另有6艘航空母艦,1艘巡洋艦、4艘驅逐艦負傷。日本海軍則遭到毀滅性打擊,不再對美國海軍構成重大威脅。
㈧ 二戰日本打過哪些戰役
分海戰和陸戰,海戰當然是偷襲珍珠港,珊瑚海海戰,中途島海戰,菲律賓海戰,萊特萬海戰。昨晚陸戰大都是海島戰,最有名的是瓜迪康納爾戰役,塞班島戰役,硫磺島戰役,沖繩戰役,登錄菲律賓戰役(美國發動)。國軍進行的2次滇緬反擊戰也可以算。中國大陸的就是淞滬會戰、忻口會戰、長沙會戰、台兒庄戰役
㈨ 二戰時期日本與蘇聯打過哪些戰役
1、張鼓峰事件戰役1938年7月
7月30日起,日蘇雙方展開對沙草峰、張鼓峰等高地的反復爭奪,並不斷增加兵力。日軍參戰總人數近7000人、火炮37門。 蘇軍在8月5日前,在戰斗行動地域集結了1.5萬餘人、237門火炮、285輛坦克。另有250架飛機支援蘇軍部隊行動。
8月11日,根據日方的建議,雙方停止戰斗。蘇軍控制了張鼓峰,佔領了沙草峰;日軍撤退到圖們江西岸,放棄了一向堅持的邊界線。而後,雙方簽署協定書,領土維持現狀不變。
2、諾門罕戰役1939年5月
諾門罕戰役,或稱哈拉哈河戰役,又叫諾門坎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初期日本及蘇聯在遠東地區發生的一場戰役。戰事於1939年在當時的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罕發生。
日、蘇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偽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以蘇聯朱可夫元帥和蒙古人民共和國喬巴山元帥為領導的蘇蒙聯軍),但日、蘇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敗結束。日、蘇雙方此後在二次大戰中一直維持和平狀態。
3、滿洲戰役1945年8月
滿洲戰役原名遠東戰役是蘇聯為履行在雅爾塔會議上在德國戰敗後,有條件對日本作戰的承諾。於1945年8月到9日,蘇聯軍隊發起遠東戰役。蘇聯以三個方面軍150餘萬大軍兵分四路越過中蘇,中蒙邊境,向東北境內的日本關東軍全線進攻。同時蘇軍太平洋艦隊也先後在朝鮮北部,千島群島登陸,協同陸軍作戰。
4、八月風暴行動
或稱滿洲之戰、蘇日戰爭,由1945年8月8日開始。蘇聯在這場軍事行動中徹底擊垮了日本關東軍,佔領了中國東北、朝鮮半島北部、南庫頁島及千島群島。這標志著蘇聯履行雅爾塔會議中的協定,在納粹德國投降後三個月內,對日本宣戰,加入了太平洋戰爭。
5、蘇日中立條約
由於日本在諾門罕戰敗,日本與蘇聯在1941年4月13日簽訂類似德蘇互不侵犯條約的中立條約。1941年下半年,當德國入侵蘇聯後(巴巴羅薩行動),日本曾考慮撕毀條約,但最終依然維持及繼續進侵東南亞,很大程度由於諾門罕戰役的失敗,導致日本不敢聯同納粹德國攻打蘇聯。
雖然日本與德國是三國同盟條約的成員,1945年4月5日,蘇聯單方面中止中立條約,三個月後,蘇聯入侵滿洲,進攻在滿洲的日本關東軍。
㈩ 二戰時期有什麼著名戰役
風馳電掣——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到8月19日】
諾曼底登陸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在歐洲西線戰場發起的一場大規模攻勢,戰役發生在1944年6月6日早6時30分。這次作戰行動的代號Operation Overlord。這場戰役在8月19日渡過塞納-馬恩省河後結束。諾曼底戰役是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牽涉接近三百萬士兵渡過英吉利海峽前往法國諾曼底。
猝不及防——波蘭戰役【1939年9月1日到10月6日】
波蘭戰役,亦可叫波德戰爭或德波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區的起點,亦是世界戰爭史中一場著名的「閃電戰」。這場戰爭在波蘭被稱為Wojna obronna 1939 roku(1939年波蘭保衛戰),在德國則被稱為Polenfeldzug(波蘭戰役),行動代號Fall Weiss(白色方案)。1939年9月1日04:40,德軍聯合其附庸國斯洛伐克的軍隊入侵波蘭。英國和法國給於納粹德國48小時限期撤出波蘭領土。因為德國沒有聽從英法的警告,英國和法國在1939年9月3日向德國宣戰。所有參與的國家都沒有估計到這場戰爭會超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規模。蘇聯,根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秘密條款以及對於之前1921年簽訂的屈辱的《里加和約》的不滿,在1939年9月17日從東面收復寇松線以西的西烏克蘭與西白俄羅斯。德軍和紅軍在9月28日在布格河會師。波蘭侵略戰大致上在10月6日結束,但是波蘭沒有向德國或蘇聯投降。而且,波蘭的流亡政府在盟國組織了一個有力的地下組織。
一鼓作氣——平型關戰役【1937年9月中旬到10月】
平型關戰役發生於1937年9月中旬,由於沿平綏路西進的侵華日軍佔領大同後,分兵兩路向雁門關、平型關一線進攻,企圖進逼太原。為了配合友軍作戰,阻擋日軍的攻勢,八路軍第115師在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指揮下,奉命開抵平型關地區集結待機。最終以八路軍取得勝利告終。此次戰役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給日軍最精銳的部隊板垣第5師團第21旅團一部殲滅性打擊,從而高長中華人民的反侵略志氣,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防不勝防——偷襲珍珠港【1941年12月7日到12月7日】
偷襲珍珠港是指由日本政府策劃的一起偷襲美國軍事基地的事件;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艦載飛機和微型潛艇突然襲擊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在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歐胡島上的飛機場的事件。太平洋戰爭由此爆發。這次襲擊最終將美國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繼19世紀中墨西哥戰爭後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這個事件也被稱為珍珠港事件或奇襲珍珠港。
驚天動地——庫爾斯克坦克大會戰【1943年7月5日到8月23日】
庫爾斯克會戰(Battle of Kursk),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這場戰役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戰,參戰裝甲部隊坦克超過5000輛,空軍部隊參戰飛機也超過了2000架,和阿登反擊戰共同被稱為突出部戰役。
保家衛國——斯大林格勒會戰【1942年7月17日到1943年2月17日】
斯大林格勒戰役 斯大林格勒會戰,又稱斯大林格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轉折點,也是人類歷史上最為血腥和規模最大的戰役之一。參戰主要軍隊為蘇聯和納粹德國。這場戰役以參戰雙方傷亡慘重及對平民犧牲的漠視而成為人類戰爭史上的著名戰役。一般認為,該次戰役包括下述幾部分:德軍對蘇聯南部城市斯大林格勒(現稱「伏爾加格勒」)的大規模轟炸行動;德軍攻入市區;市區的巷戰;蘇聯紅軍合圍;最終全殲德軍及軸心國盟軍。戰爭中總傷亡人數估計超過200萬人
勝利曙光——攻入柏林【1945年4月16日到5月8日】
1945年4月16日—5月8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蘇德戰爭中,蘇軍實施的最後一次戰略性進攻戰役。蘇軍共集中了白俄羅斯第1、2、烏克蘭第1方面軍等三個方面軍162個師和騎兵師,2個坦克軍和機械化軍,4個空軍集團軍,共250萬部隊,另配屬7500架飛機、4.2萬門火炮、625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當面之敵為德軍維斯瓦集團軍群和中央集團軍群,總計48個步兵師、9個摩托化師、6個裝甲師。共100萬人,10400門火炮和迫擊炮,15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3300架作戰飛機。戰役於1945年4月16日發起,先後突破奧得河、尼斯河防線。25日又對柏林形成包圍。蘇軍在對柏林的強攻中採取多路向中心突擊,經激烈巷戰,於 4月27日突入柏林中心區,29日開始強攻國會大廈。30日希特勒在總理府地下室自殺。5月2日柏林衛戍司令H.魏德林將軍率部投降。8 日德軍統帥部代表W.凱特爾元帥在柏林簽署向蘇軍和盟國遠征軍無條件投降書。整個戰役,蘇軍共消滅德軍70個步兵師,23個裝甲師和摩托化師,殲滅德軍近100萬人,其中俘獲官兵約48萬人,繳獲火炮8600門、坦克和自行火炮1500餘輛、飛機4500架。蘇軍陣亡33萬人、坦克和自行火炮2156輛、火炮 1220門和飛機527架。柏林戰役的結局,標志著法西斯德國的滅亡、蘇德戰爭和歐洲戰爭的終結。(蘇聯旗手阿卜杜勒哈基姆·伊斯梅洛夫將蘇聯紅旗插上德國國會大廈屋頂)
永不放棄——列寧格勒保衛戰【1941年9月8日到1944年1月27日】
1941年8月下旬,氣急敗壞的希特勒在北翼調集了32個步兵師、4個坦克師、4個摩托化師和1個騎兵旅的兵力,配備6000門大炮、4500門迫擊炮和1000多架飛機,向列寧格勒發動猛烈攻勢,揚言要在9月1日佔領列寧格勒。 列寧格勒是十月革命的搖籃,也是蘇聯的第2大城市和重要的海港、工業重鎮及文化中心。約有300萬人口。面對德國軍隊的進攻,蘇聯西北方面軍總司令伏羅希洛夫元帥向當地軍民發出號召:「在列寧格勒大門口,用我們的胸膛阻擋敵人前進的道路。」
反攻之戰——沖繩島戰役【1945年3月18日到6月22日】
太平洋戰爭末期,美軍在沖繩島對日軍進行的登陸戰役。沖繩島為琉球群島的第一大島,位於日本本土和中國台灣之間,北距九州 630公里。北部多山,南部主要是丘陵地,有機場、港灣多處,是日本本土的南部屏障。1945年初,美軍佔領呂宋島及硫黃島後,為掌握整個琉球群島的制海權和制空權,建立進攻日本本土的基地,決定攻佔沖繩島。沖繩島因其在日本本土防禦中的重要的戰略位置,為譽為日本的「國門」,因此沖繩島登陸戰就被稱作「破門之戰」。
走為上策——敦刻爾克大撤退【1940年5月19日到1940年6月8日】
敦刻爾克大撤退(代號:發電機計劃)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1940年5月,英法聯軍防線在德國機械化部隊快速攻勢下崩潰之後在敦刻爾克這個位於法國東北部靠近比利時邊境的港口城市進行當時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事撤退行動。最終英國仍得以利用各種船隻撤出大量的部隊。 這次大規模的撤退行動雖然成功的挽救大量的人力,可是英國派駐在法國的遠征軍的所有重型裝備都丟棄在歐洲大陸上,造成英國本土地面防衛發生嚴重的問題。
爭分奪秒——瓜達爾坎阿爾島爭奪戰【1942年7月上旬到1943年2月】
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是太平洋戰爭中的一場重要戰役。圍繞著瓜島的爭奪,日美雙方在六個美軍士兵攻佔瓜島月的時間里進行過大小海戰三十餘次,其中較大規模的海戰就有六次,分別是薩沃島海戰、東所羅門海戰、埃斯帕恩斯角海戰、聖克魯斯大海戰、瓜達爾卡納爾海戰和塔薩法隆戈海戰。雙方損失的驅逐艦以上的艦只各24艘,美國海軍沉沒航空母艦2艘,巡洋艦8艘,驅逐艦14艘,陣亡約3300人,傷約2500人;日本海軍沉沒航空母艦1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5艘、驅逐艦11艘和潛艇6艘。傷亡2.5萬人。
血灑長空——不列顛之戰【1940年7月上旬到10月】
二戰期間,英德空軍在英倫上空上演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1940年6月,法西斯德國軍隊席捲西歐。英國駐歐遠征軍敗退敦刻爾克。英軍雖用「發電機計劃」將軍隊撤回了本土,但卻丟失了全部重裝備。英國皇家空軍在法國上空與德國空軍交戰中亦損失了1000架以上的飛機。同年7月,希特勒制定了從海上入侵英國的「海獅」計劃。德國空軍投入不列顛之戰的飛機約2400架,其中轟炸機1285架,其主要基地位於法國東北部、西北部以及荷蘭和挪威。這次戰役迫使希特勒在沒有把不列顛完全逐出戰爭之前,即先回頭來對付蘇聯,重走兩線作戰的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