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哪些地方有垃圾
1. 日本的街道為什麼很少看到垃圾
日本的街道,雖然偶爾會看見塑料袋,紙巾等垃圾,但總體來說確實很乾凈。下面是以前抓拍的照片。
大馬路是這個樣子的。
日本屬海洋性氣候、常年多雨。雖然梅雨季節令人煩悶。但經常下雨會自動洗滌城市的各個角落、起到良好的減塵作用。加之日本非常重視環境綠化、這也減少了風沙的肆虐。
有人驚嘆日本是個"可怕"的民族,也經常有一些去日本旅遊出差回來的國人,驚嘆日本街道太干凈了,幾乎沒有什麼死角。
就整體而言,說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凈的國家,也許會有人反對,但可以說是日本是世界上最干凈國家之一。
清新的空氣、安全的直飲水、人性化的衛生間、素凈優雅的著裝、一塵不染的馬路、明亮整潔的便利店…
另外,日本干凈、這與喜愛干凈的日本人以及日本人的一些好習慣是分不開的。有些日本人甚至干凈到出現潔癖。保持個人清潔、這對保持公共環境(特別是交通工具)的清潔起到關鍵的作用。
日本人一般沒有邊走邊吃東西的習慣。所以相對而言、街面上少有果皮、食品包裝子等。也沒有設置果皮箱。
一般有教養的日本人、用完洗手間、洗完手補完妝、都會用紙自動清理一下洗手盆四周、以免留下的頭發等遺留物。
但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日本人高度的自律和維持。公共環境清潔不單靠勤收拾、更重要在於保持。並且這份「干凈」體現在日本的方方面面!
最愛洗澡的民族
日本的干凈跟日本人愛洗澡分不開。單看日本超市與商場里琳琅滿目、種類繁多的沐浴液、潤膚露和止汗劑,就能知道日本人把個人衛生看得有多重要,有時甚至到了潔癖程度。
多數人每天早晚洗兩次澡,今天穿的衣服絕對不會與昨天相同。出差或者旅行時每到一個酒店都要馬上洗澡、泡溫泉、換衣服,然後再做其他的事。
而且這種愛干凈並不是只有女性能做到,日本男性對外表和體味十分看重,所以在日本商店裡,不僅有女性護膚品和化妝品,更有分類詳細的男士護膚品、口氣清新劑和面膜。
衣服整潔干凈
提起日本人的著裝,有人會想起素凈優雅的和服,有人想起自然清新的文藝風。
但毋庸置疑,日本服飾總是能給人留下干凈整潔的印象,以至於在日本的寫字樓里一眼望去,身穿黑灰色套裝的白領們總是與周圍的隔板融在一起難以辨別。
日本衣服多用大地色系,偏愛黑白灰棕,像無印良品(MUJI)、優衣庫這種觸角伸向世界的品牌,衣服都是基本款,不求在裁剪和花色上出奇制勝,只求將舒服與簡單做到最好,這一理念反而讓他們在國際品牌中站穩了腳跟。
還有日本的和服……無疑是一道優雅的風景。
干凈的自來水
日本的自來水是可以直接飲用的。到料理店吃飯,首先遞上來的就是一杯加了冰塊的自來水。
日本街頭隨處可見直飲水管供人們解渴,普通日本人的家中也基本能直接從自來水館中接水飲用。
安全的飲食
壽司、生魚片、鰻魚飯、抹茶蛋糕、櫻花茶……提到日本美食,相信所有人都會想起「精緻」和「清淡」兩個詞。
本的美食不僅貌美,更加環保。作為海洋民族,日本人喜食生鮮,飲食很少使用油炸、爆炒等重油重鹽的烹飪方法。這樣一來,廚房中不會產生濃重的油煙,產生的廚余廢物也不會油油膩膩不好處理,那種餐館兒門前路面上漂著一層油的情況更是幾乎看不到。
另外,日本蔬菜只需水龍頭下簡單一沖便可直接入菜,因為日本的農葯殘留標準定得比較高,蔬菜中的農葯殘留很少,主婦們完全不用擔心。
尾氣無處逃
日本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的汽車消費大國,但如果因此你認為日本有著嚴重的尾氣污染,那麼你就錯了!
相反,日本的街頭從來不會出現尾氣污染。這首先就得益於日本的公共交通系統,雖然60%的日本家庭都擁有私家車,但更多人還是會選擇乘坐公交或者地鐵出行,蜘蛛網一樣四通八達又十分准時的公共交通網路足以把他們送到任何地方。
同時,嚴格的汽車污染管理條例也讓尾氣「無處可藏」,即使是「高大上」的名牌進口車也躲不過被安裝尾氣控制裝置的命運。
國土綠化70%
日本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國土綠化覆蓋率達到70%的國家,在日本人的心中,綠化遠比城市建設重要得多:城市裡基本沒有裸露的土地,沒有人會隨便砍樹,三四百年的古樹隨處可見。
遇到必須讓路的情況,也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負責對樹木進行安全的移植。雖然綠化量大,但這里綠地都經過了精心設計,講究層次與呼應,並不會顯得雜亂。
將垃圾帶回家
從1972年開始,尾瀨國立公園開始了「將垃圾帶回家運動」。這場「將垃圾帶回家運動」如同日本列島每年春天的「櫻花前線」一樣,很快逐步擴展到日本全國。
不僅觀光景點、公園等各地公共場所的垃圾箱被拆除,就連街頭巷尾也找不到垃圾筒。這樣做的目的,不僅有利於都市的整潔美觀,還有利於安全,減少恐怖襲擊的藏匿地點。
現在,就如到日本來旅遊的人所看到的那樣:在沒有垃圾筒的日本街頭,找不到垃圾。因為外出的日本人,大都會隨身攜帶垃圾袋,自己製造的垃圾自己帶回家。
好習慣從小養成
日本這種重視公共衛生的傳統不僅是一種制度,更是一種從兒時起便培養文化和習慣。日本的小學生和初中生們有一門必修的「勞動技能課」,約等於中國的勞動課。學生們在課上不光學習做飯、縫手提包,還要定期打掃學校衛生。
從教室到走廊再到廁所,每個班在學校內還有自己的衛生區,學生們輪流排班打掃衛生。這樣一來,學生們既可以得到鍛煉,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又能夠珍惜勞動的成果,培養良好的公德意識。日本的學生完全可以自信地說:看!整個學校都被我們承包了。
2. 日本的城市真的有那麼干凈嗎怎樣打掃的呢
日本這個國家相當的干凈,國民素質很高,地上沒有任何的垃圾。而且在很多國內的報道中也,宣傳的神乎其神。日本幾乎是一個一塵不染的國家,亂扔垃圾的現象在那裡從來都不會出現。對此,一直抱著懷疑的態度,事實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3. 國土面積這么小的日本,把成千上萬噸垃圾都藏到哪裡去了
主要是出口到中國了,我國作為離日本最近的大國家,無論是國土面積還是國家人口,都可以快速的接收消耗掉那些對日本來說的垃圾。
不過在2017年中國開始拒絕接收各國的垃圾之後,日本也開始再次面臨著垃圾處理的問題了,不再是像以前那樣保持著干凈整潔的國土環境。甚至日本方面有很多人要求中國再次開放接收垃圾,自私嘴臉丑惡至極。
4. 日本人是怎麼垃圾分類的呢垃圾都去了哪裡
在日本垃圾分類遵照下列規范:
1、可燃垃圾:餐廚垃圾垃圾、橡塑製品、衣服褲子、紙包裝製品、革製品、視頻、野草等。
7、暫時性很多垃圾:搬新家或清掃、剪修院落後的垃圾。
日本垃圾分類方法是什麼將垃圾分成可燃物、不可燃物、網路資源類、粗壯類,有危害類,這幾類再細分為多個單項工程,每一個單項工程又可分為孫新項目,依此類推。可燃類,簡易講就是能夠燃燒的,但是不包含塑膠,塑膠製片人,一般剩菜剩飯,和一些可燃的生活狀態垃圾都是屬於可燃垃圾。
網路資源類即報刊,書本,塑料飲料瓶,玻璃飲料瓶。不可燃類包含廢棄小電器(電熱水壺,收錄音機)衣服,小玩具,陶瓷產品,鐵制器皿。在日本,你如果你不嚴格實行垃圾分類得話,將面臨巨額的處罰,以住房團地為單位的地區社會發展,落下來個「不履行垃圾分類」的名聲,那可是老丟臉的事了。
日本的垃圾分類是母親手把手教下一代的
從出生逐漸入學起。有一些學無止境也分不對的也大有人在。比如一個煙盒包裝,其間的紙箱、業務外包的塑料膜、封口的這圈鋁鉑。這一煙盒包裝就需要分三類:業務外包是塑膠,小盒子是紙,鋁鉑是金屬材料,因此這一件物品就需要分三類遺棄。
垃圾分類對日本的孩子來說,是從小舊看慣了的事,成人遵循得一絲不苟,身邊的榜樣便會造就他一生的好習慣。這兒是一個日本中小學里的孩子在清洗牛奶盒的一個過程,那樣嚴格遵守繁瑣的清除全過程,便是極為重要的德育教育。這種素養,鑄就了一個牛逼到可怕的中華民族。
5. 日本滿大街找不到垃圾桶 垃圾都往哪兒擱
首先,日本不是「滿大街找不到垃圾桶」,而是你沒有找到而已。
日本的垃圾筒通常安置在「超市」門口,「電車站」的入口和月台上,還有「自動販賣機」的旁邊,吸煙室角,吸煙室。
而且,日本的垃圾筒有很多種,不同種類的垃圾必須嚴格地扔進相應的垃圾筒。
比如:塑料瓶,玻璃瓶,金屬罐,果皮,紙屑,煙灰,都有不同的垃圾箱。
--------------------------------
另外,住宅區通常是不設置「垃圾筒」,而是設置了「垃圾角」。
居民都是將「垃圾」嚴格分類,包的整整齊齊,沒有湯湯水水,所以,垃圾車只要將「垃圾包」拉走即可,垃圾角依然是干凈的。
而且,居民仍生活垃圾也是有指定的時間的,通常是每天早上8:30以前。
所以,外國旅遊者很難在日本的住宅區看到「垃圾筒」。
6. 日本的街道上有垃圾桶么它們的垃圾桶是如何分布的
日本人這方面做的比較好,街道上使用的都是分類里垃圾桶,垃圾桶分布也比較合理:如人比較集中的地方
特別是垃圾分類日本做的做好,日本市民都會自覺的將垃圾先分好類,在丟在分類垃圾桶里
7. 日本垃圾如何分類
1、 粗大垃圾
「粗大垃圾」的投放方法分為「回收」和「帶入」兩種。「回收」是指相關人員上門回收。「帶入」是指直接將大型垃圾送至回收站,一年之內每戶最多可投放30件。
2、可燃垃圾
廚余垃圾要盡量將水分濾除後再投放。食用油要經過凝固,或用紙、布將其汲干,以確保其不飛散。尖銳的竹簽和塑料簽等要用紙包好並註明「危險」的字樣。紙尿布等要將排泄物沖洗干凈後再投放。
3、 不可燃垃圾
一個家庭每次可丟棄垃圾的量同樣不得超過45升。值得注意的是,玻璃、針、刀等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並註明「危險」字樣。因為在清掃車和垃圾處理設施內,火災和爆炸事故多發,所以氣罐、噴霧罐、打火機等,必須清空後與其他不可燃垃圾分開放置於單獨的袋子中。
日本大阪的生態垃圾焚燒廠。
大阪政|府花重金請來了維也納著名設計師設計出一座像兒童樂園的垃圾焚燒廠。該座垃圾焚燒廠安置有最先進的過濾設備。還增設具有展示和教育功能的大廳,供學生前來參觀。
因技術成熟,焚燒廠建在市中心也沒事
日本因技術成熟,法規較完善,污染排放能得到有效控制。因此,垃圾焚燒廠即使建於城市中心地區,也不會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東京23個區即有23個焚燒廠「扎堆」,有的直接建在市中心
8. 日本垃圾成山,為何還有人說干凈如洗
很多去過日本的人對日本的評價都是干凈整潔,但是作為一個國家,並不可能每一個城市都是這么的干凈整潔,在日本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也會有垃圾成山的景象。一般都是因為只有在日本的大城市才會嚴格的執行垃圾分類,但是在一些小城市或者鄉村都沒有很嚴格的管理。
一般能夠對日本作出評價的,都是去過日本的遊客或者是留學生。但是這些人一般都會選擇日本比較繁華,經濟比較發達的城市。這些城市在衛生上一般相對而言比較嚴格。
任何地方都不可能做到,全國人民都是高素質的,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做到完美。並且我們很多人都沒有去過日本,對於日本的了解也只是在於網路上或者是在別人口中了解到的。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日本是否垃圾成山又或者是否干凈如洗我們都不能完全的聽別人所說,也要有自己的判斷。但是不可否定的是,日本某些城市在環境衛生方面確實還是做得非常不錯的。
9. 日本的垃圾具體分類的明細,越具體越好
1、日本垃圾最大分類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類,有害類,這幾類再細分為若乾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分為孫項目,以此類推。
①可燃類,簡單講就是可以燃燒的--但不包括塑料,橡膠製片,一般剩菜剩飯,和一些可燃的生活垃圾都屬於可燃垃圾。
②資源類:報紙,書籍,塑料飲料瓶,玻璃飲料瓶
③不可燃類:廢舊小家電(電水壺,收錄音機)衣物,玩具,陶瓷製品,鐵質容器。
④粗大類:大的傢具,大型電器(電視機,空調),自行車。
⑤有害類:電池、醫用垃圾、對人身體有害的物質。
2、日本垃圾分類細致,以東京都品川區某地為例
①周二、周五可以扔可燃垃圾,主要包括廚余垃圾、沾有油污的塑料容器、皮革橡膠製品等。
②周三可以扔資源垃圾,主要包括報刊雜志、塑料瓶、干凈的塑料容器、盛飲料的玻璃瓶和金屬罐、干電池等。其中塑料瓶需要取下瓶蓋、去掉標簽並且沖洗干凈。並且扔垃圾的地方也與其他垃圾有所不同。
③周四可以扔陶瓷、玻璃、金屬垃圾,這些垃圾在其他地區也稱作不可燃垃圾。扔的時候原則上要放到透明的塑料袋裡面,實際操作中既有使用專用垃圾袋的,也有使用超市購物袋的,因為日本超市及便利店多數是免費提供塑料購物袋的。
扔的時間要在當天早上8點之前。如果要扔像傢具一類的大件垃圾需要根據大小購買相應金額的垃圾處理券。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日本全國各地垃圾分類與處理方式不盡相同,各地要求也會有所區別。
(9)日本哪些地方有垃圾擴展閱讀
1、日本垃圾分類通過以下方法保證執行
在日本亂扔垃圾屬於違法行為,個人違反者最多可能被判5年以下有期徒刑並處或者單處10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萬元)罰金(包括未遂在內)。嚴格的垃圾分類能夠順利地執行下去,健全的法律制度只是一個方面。
教育具有重要性,日本小學生必須要做的一件事就是要參觀垃圾處理廠,每個小學生都會去幾次,平時老師也會告訴學生們垃圾應該分類。在垃圾分類開始的初期階段,很多大人已經習慣成自然了,並不願意分類,但孩子因為在學校里受過教育,反過來會教大人,帶動大人進行分類。
這充分體現了環境教育的重要性。日本非常重視環境教育,有專門的學科,還有博士來做這方面的研究。
2、日本垃圾分類的發展方向是不產生垃圾
目前日本各種相關法律法規已經健全,垃圾分類也在不斷推進,該做的工作也已經做得差不多。東京的垃圾排放量正在逐年減少,居民環保意識正在增強。日本現在的工作已經由如何處理垃圾轉變為資源的循環利用,考慮如何珍惜有限的資源。
日本現在正在向著不產生垃圾的方向努力,從製造階段就製造更耐用的商品。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第12條提出,未來的世界生產和消費都是可持續的——取之於自然,還之於自然。這是日本今後新的發展方向。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垃圾分類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日本的垃圾分類:繁瑣是為了給整個社會帶來便利
10. 來到日本,外地遊客很難找到垃圾桶,他們的公共垃圾桶都放哪裡了
在近段時間,垃圾分類一直成為非常熱議的話題,在上海史上最嚴垃圾分類的措施就開始實施了。但是早在很多年前日本就已經實施了垃圾分類,而且被公認為最干凈的國度之一,那麼他們是怎樣進行垃圾分類的和處理的呢,如果在大街上有垃圾應該扔到哪裡去?
日本的垃圾分類和垃圾處理做得是非常好,因為他們從小就開始教育。在他們的日常課本當中,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了必修課,希望我們也能夠學習別人好的一面,讓我們自己的國家也干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