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網友怎麼看獻花圈
1. 日本天皇和歷任日本首相,有沒有哪個曾經給人民英雄紀念碑獻過花,百度谷歌了半天沒有啥結果,有知道嗎
日本首相小淵惠三今天中午在天安門廣場人民英雄紀念碑前三鞠躬,向在戰爭中犧牲的中國先烈表達他深深的敬意。(99年)
2. 日本店鋪開業,門口卻擺滿花圈,這和當地文化有關嗎
每個地方的文化習俗都是不一樣的,文化的差異造成了不一樣的生活現象,有的地方的習俗在其他的人看來就會很奇怪,比如日本店鋪開業,門口卻擺滿花圈,這在中國人看來簡直是不敢想像,這么不吉利的東西怎麼可以在開業的時候擺在門口?但是這在日本卻很平常。
日本花圈紅色的外形,有很多小花在裡面擺成一個圓形,仔細看更像是向日葵的形狀,一種朝氣蓬勃的樣子,完全不像中國葬禮上用的花圈那樣,所以看見這種日本開業的店鋪也不要太介意,畢竟這是當地的風俗習慣,已經形成很久了。也可以送上一份祝福,開業大吉,開業的時候為了吸引顧客優惠也很多順便進去逛逛,還能買些便宜的東西,也是不錯的。
3. 聽說不能送日本人花,因為是求愛或辦喪事使用的,那可以送花種嗎
出國訪問,考察或旅遊,有時為表示感謝主人的盛情,送些鮮花以致謝意,但不能亂送,否則會犯忌,因為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國家表示不同的感情.在印度和歐洲國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誠悼念品;白色的百合花對加拿大人來說,也是追悼會上才能使用。在巴西,絳紫的花主要是用於葬禮,巴西人對紫色素有反感,認為紫色是死亡的象徵;在法國,黃色的花是不忠誠的表示;在西方,黃色被認為有斷交的意思。在拉丁美洲,千萬不能送菊花,人們將菊花看作一種「妖花」,只有人死了才會送一束菊花.在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講法語的國家以及日本等,菊花被稱為「葬禮之花」,也就等同於中國獻花圈的作用。如果獻上這種花,則有詛咒的意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忌諱送菊花。日本人討厭蓮花,認為蓮花是人死後的那個世界用的花.蓮花在佛教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隨意獻給他人,難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墨西哥人認為白色可以避邪,黃色則意味著死亡,紅色會給人帶來晦氣。羅馬尼亞人什麼顏色的花都喜歡,但一般送花時,送單不送雙,過生日時則例外,如果您參加親朋的生日酒會,將兩枝鮮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歡迎的.送花數量上的禁忌西方國家裡,送花講究單數,但「13」這個數字是不可以用的。日本人喜歡奇數,如數字「3」等,對「4」和「9」相當反感。
4. 送花圈有什麼講究嗎
個人送花圈一般來說都是親朋好友過世,不單單是送花圈還要給禮金所以送一個小的花圈代表心意就可以的。
代表公司送花圈講究的是大氣有面子,都是選一些檔次比較高的花圈。
鮮花花圈的花材也有講究,一般是以菊花為主,男士一般用黃菊,黃菊代表陽剛之氣,女士用白菊或者白玫瑰代表純潔賢淑。
花圈最後一定要寫上輓聯,這樣才是完整,重要的是輓聯的落款一定要寫送花圈的人名或者公司的全稱以便區分。
忌諱花圈是祭奠死者的,一般老一輩說過不讓中午送花圈說太陽最高點的時候送花圈過去死者的靈魂也看不見,這樣是對死者的不尊敬不禮貌。
族內人為先人敬獻花圈的落款只寫親屬關系,不寫真實名諱。族內人為先人敬獻花圈的擺放順序,是按照親屬關系,由近至遠依次擺放。譬如:配偶---兒子(媳)---女兒(婿)---侄子(媳)侄女(婿)---外甥(媳)外甥(婿)---孫子(媳婿)---外孫子(媳婿)等排開。
族外人為先人敬獻花圈,要按照先公後私的順序擺放。公家敬獻花圈要註明單位名稱,以先人所屬單位或後人所屬單位中最大等級單位優先最前擺放。私家敬獻花圈要以年紀最大者、官位最大者優先最前擺放,也可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擺放亦可。擺放花圈時,切記一定要露出敬獻人的名諱落款方可。
族內人向先人敬獻花圈時,如遇到後人子嗣中已有少亡西去的情況,那麼也需要由同輩人代替這位少亡人為先人敬獻花圈。只要在敬獻花圈的時候,在名諱落款外圍上,用黑色四邊框圈住這位少亡人的名諱即可。如:□內寫名諱。
原則上來說,敬獻的花圈是不建議大家焚化的,而是要擺放在先人墓地四周或壓在墳墓上以示敬仰之意的。但由於敬獻花圈的數量大,運輸和擺放不便,所以很多人家都選擇了焚化也都是可以的。焚化花圈的時候切記一定要先行取下帶有敬獻人名諱的那一側輓聯之後,才可以焚化,方為禮數大吉。
5. 日本投降73周年是如何紀念這一天的
73年前的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其後歲歲年年,日本如何紀念這一天,都折射出日本認同國際正義公理與否的真相,也牽動著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眾多二戰受害國人民的情感。
「日中兩國國民不應忘記歷史,更須面向未來,齊心協力為創建和平與美好的新時代而努力。」今年6月底,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到南京參謁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獻上花圈表達哀悼之意,並希望更多日本人前去了解日本侵華歷史,以史為鑒,避免悲劇重演。「戰爭絕對不能再發生,你們要把我的親身經歷告訴後人。」銘記父親這一臨終遺訓的侵華日軍山本武之子山本富士夫兄弟於今年8月11日前往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講述侵略歷史,替父親向南京大屠殺倖存者道歉……日本有識之士正視歷史、以史為鑒、呼籲和平之舉的行為,受到包括中國人民在內的各國愛好和平人士的肯定。
正確對待和深刻反省日本軍國主義侵略歷史,是維護和發展中日關系的重要政治基礎,也是日本取信於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的必要條件。1972年日本在《中日聯合聲明》中表示:「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國過去由於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重大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的反省。」由於日本對歷史問題有了這一基本認識,中日兩國得以實現邦交正常化。
40年前,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以法律形式確認了《中日聯合聲明》的各項原則,包括日方深刻反省戰爭責任等重要表態,明確宣示中日兩國要世代友好下去,為中日關系確立了政治基礎和法律規范,指明了正確方向,樹立了重要里程碑。
杖莫如信。日方應切實正視和深刻反省過去那段侵略歷史,徹底同軍國主義劃清界限,為同亞洲鄰國增進互信、實現和解作出真心誠意的努力,在正確對待歷史問題上切實做到表裡如一、言行如一、始終如一。
「靖國神社此前與日本殖民主義歷史融為一體發展起來。」東京大學哲學教授高橋哲哉日前在一個反對參拜靖國神社的活動上表示。在任何了解歷史的人的眼中,靖國神社都不是一座普通的神社。靖國神社是日本軍國主義對外發動侵略戰爭的精神工具和象徵,供奉著對日本侵略戰爭負責的14名二戰甲級戰犯,因而直接涉及對人類一段重要歷史的基本評價。日方在參拜靖國神社問題上的態度,就標志著其面對正義與邪惡作出的抉擇。在日本投降紀念日,日方政治人物只有放棄任何形式的參拜靖國神社行為,切實明確日本軍國主義對亞洲各國的加害責任,才能令人信服地表明日方有志於秉持以史為鑒、面向未來的精神。
去年春天以來,中日兩國不斷開展積極互動,兩國領導人在多邊國際會議場合保持接觸,再次確認了中日關系和平、友好、合作的大方向,就推動中日關系重回正常軌道、實現長期健康穩定發展的目標達成一系列重要共識。幾天前,中日雙方慶祝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40周年,重申了遵循中日四個政治文件各項原則的重要性。中日關系向前發展的重要機遇值得珍惜,中日關系保持健康穩定不僅有利於兩國和兩國人民,也有利於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穩定與繁榮。
6. 禮儀上台獻花時花束該怎麼拿
以右手輕撫花束的上部,左手緊握花束的下部,留下中間部分給嘉賓,作用就比較方便了。
在交接的時候,要面帶微笑,伸手示意,給對方接受捧花的信息。這樣就能夠做到很完美的獻花來了。
7. 送花圈的禮儀
送花圈的禮儀
送花圈的禮儀。相信大家對花圈並不陌生,花圈不像鮮花那樣選擇范圍那麼廣泛,我們送花圈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我已經為大家搜集和整理好了送花圈的禮儀的相關信息,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送花圈的禮儀1
一、花圈花材不能選錯
不像喜事用的鮮花禮物,花圈的花材選擇范圍比較窄,送花圈有什麼講究,首先需要選對花材,不能選錯,不然會顯得對逝者及其親屬不敬。
花圈的花材,應該有悼念、追思的含義,不能選擇看著很喜氣的花材,因此適合花圈的花材主要有:
1、菊花
適合喪事的花材,主要是菊花,有著哀悼的寓意,所以送花圈有什麼講究,選擇菊花作為花圈主花材是十分妥當的做法。
但是並不是所有顏色的菊花都適合作為花圈花材,表示哀思與敬仰的白菊,以及代表祭奠亡者的黃菊比較適宜,其他顏色的菊花一般不做推薦。
2、百合花
如果覺得花圈只用菊花顯得單調,還可以適當加一些百合花,象徵著追悼死者,敬重其高潔品性。
喪事是莊重的,通常白色百合花比較合適,不推薦粉百合,太俏皮和溫馨。
二、輓聯不能少
送花圈有什麼講究,除了花圈的花材要選對,還需配上合適的輓聯,沒有輓聯的花圈是不禮貌的。
輓聯放在葬禮花圈上,需兩條,左右對稱擺放,長短相同,上面要寫內容。
具體輓聯輓聯要怎麼寫,可以跟我們花圈鮮花店的人員進行咨詢,也可選購時直接找我們代 寫,這里不做贅述。
三、花圈送多少要知道
關於送花圈有什麼講究,應該送多少這個問題,沒有具體的規定,通常送一個或兩個,但也可根據個人需求酌情多送。
送花圈的禮儀2
個人送花圈一般來說都是親朋好友過世,不單單是送花圈還要給禮金所以送一個小的花圈代表心意就可以的。
代表公司送花圈講究的是大氣有面子,都是選一些檔次比較高的花圈。
鮮花花圈的花材也有講究,一般是以菊花為主,男士一般用黃菊,黃菊代表陽剛之氣,女士用白菊或者白玫瑰代表純潔賢淑。
參加葬禮送禮物有什麼講究
花圈最後一定要寫上輓聯,這樣才是完整,重要的是輓聯的落款一定要寫送花圈的人名或者公司的全稱以便區分。
忌諱花圈是祭奠死者的,一般老一輩說過不讓中午送花圈說太陽最高點的時候送花圈過去死者的`靈魂也看不見,這樣是對死者的不尊敬不禮貌。
族內人為先人敬獻花圈的落款只寫親屬關系,不寫真實名諱。族內人為先人敬獻花圈的擺放順序,是按照親屬關系,由近至遠依次擺放。譬如:配偶---兒子(媳)---女兒(婿)---侄子(媳)侄女(婿)---外甥(媳)外甥(婿)---孫子(媳婿)---外孫子(媳婿)等排開。
族外人為先人敬獻花圈,要按照先公後私的順序擺放。公家敬獻花圈要註明單位名稱,以先人所屬單位或後人所屬單位中最大等級單位優先最前擺放。私家敬獻花圈要以年紀最大者、官位最大者優先最前擺放,也可按照先來後到的原則擺放亦可。擺放花圈時,切記一定要露出敬獻人的名諱落款方可。
族內人向先人敬獻花圈時,如遇到後人子嗣中已有少亡西去的情況,那麼也需要由同輩人代替這位少亡人為先人敬獻花圈。只要在敬獻花圈的時候,在名諱落款外圍上,用黑色四邊框圈住這位少亡人的名諱即可。如:□內寫名諱。
原則上來說,敬獻的花圈是不建議大家焚化的,而是要擺放在先人墓地四周或壓在墳墓上以示敬仰之意的。但由於敬獻花圈的數量大,運輸和擺放不便,所以很多人家都選擇了焚化也都是可以的。焚化花圈的時候切記一定要先行取下帶有敬獻人名諱的那一側輓聯之後,才可以焚化,方為禮數大吉。
現在很多殯儀葬禮中,鮮花花圈也逐漸增多,鮮花花圈是不宜單獨焚化的。建議大家在處理這類花圈的時候,可在先人遺體最後告別時,推入火化爐之前,可以將花朵依次擺放在先人身上,讓先人帶著鮮花走,寓意不墮下三道,往生凈土。也可在下葬時,花朵至於墓穴內,寓意後人繁榮昌盛之意。
送花圈的禮儀3
人死了為什麼要送花圈
1、花圈為喪禮專用的。參加葬禮時,人們常常敬送花圈,作為對逝者的追悼。以示尊重和敬禮 ;以後逐步演變成對去世的親人和好友敬獻花圈,以表示對逝者的懷念和哀悼。
2、按照北歐的傳說,一個人臨死時帶上花圈,安琪兒(即天使)就會把他的靈魂帶上天去。傳說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法律——《十二銅表法》中的《神聖法》第七條說:「假如有人或者親身,或者由於自己的馬或奴隸在競賽中獲勝而得到花圈;或者假如由於他的勇敢而獎給他花圈,那麼在他死時,無論在他家裡或在市場,都不禁止把花圈置於死者身上。同樣,也允許他的親屬帶花圈參加葬禮。」
3、從這些記載看,顯然,花圈原來是種獎賞物。好人升天堂,壞人下地獄,這是古代中外皆同的看法。既然花圈是勝利者和勇敢者才能得到的獎賞,難怪安琪兒就只願把有花圈的靈魂帶上天了。
送花圈需要注意的是:
花圈最後一定要寫上輓聯,這樣才是完整,重要的是輓聯的落款一定要寫送花圈的人名或者公司的全稱以便區分。
忌諱花圈是祭奠死者的,一般老一輩說過不讓中午送花圈說太陽最高點的時候送花圈過去死者的靈魂也看不見,這樣是對死者的不尊敬不禮貌。
8. 外國有沒有清明節他們怎麼祭祖,也燒香、燒紙錢嗎他們的節日是那一天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每到4月5日,人們都要攜帶酒食果花、紙錢等物品,按照舊的習俗到祖先或故人的墓地去祭拜。和我國一樣,世界各國每年也有為死去的親人、朋友祭奠致哀之日,我們亦可稱其為外國的"清明節"。 日本的"盂蘭盆節" 在日本,"盂蘭盆節"是規模僅次於元旦的盛大活動,據傳說是為了拯救陷入餓鬼道的母親,按照佛教的教義,在每年的7月15日(陰歷),以各種食品為供品而進行的法會。這個活動曾在遠古的印度和中國盛行,日本則是從飛鳥時代才開始進行的,後來傳播得很廣泛。現在是陽歷的8月13日前後,家家都設置魂龕、點燃迎魂火和送魂火,已成為日本祭奠祖先特有的活動。 日本非常重視"盂蘭盆節",機關、廠礦、團體、企業都會在節日期間放假三天,並有組織進行祭祀活動。在鄉間活動更為熱鬧,家家戶戶到墓地祭祖,外出不能回來祭祖的人也會委託別人代為祭奠。8月份學生們放暑假,離開自己的故鄉到外地工作的人也都利用這個時段回老家與家人團聚。因為"盂蘭盆節"期間城裡的人都回到鄉下去了,可謂"民族大移動",使得大城市東京等地還真顯得有些冷清呢。 "盂蘭盆節"自然不可缺少的是盂蘭盆舞。它由表達人們脫離苦難的喜悅,變成了如今具有各地民族特色的民間舞蹈了。在夏天溫暖的夜晚,和著大鼓的咚咚聲,全村子的人們圍成一個大圓圈翩翩起舞,熱鬧非凡。他們用這種獨特的方式,告慰死去的亡靈,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成為日本特有的文化景觀。 敘利亞的"烈士節" 敘利亞位於西亞,北與土耳其接壤,東同伊拉克交界,南與約旦毗連,西南同黎巴嫩和以色列為鄰,西瀕地中海。敘利亞有4000多年歷史,長期被羅馬帝國、阿拉伯哈里法軍隊、埃及馬姆魯克王朝和奧斯曼帝國征服和統治,直至1961年9月28日,敘利亞才脫離阿拉伯聯合共和國,並重新建立阿拉伯敘利亞共和國。每年夏初的5月6日是敘利亞政府規定的法定節日,也稱之為"烈士節"。這一天,全國各地都要舉行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向死難的烈士紀念碑敬獻花圈,為烈士掃墓,慰問烈士家屬。節日當晚,敘利亞政府要員還要專門設晚宴,來款待烈士們的親屬,以此來慰藉那些在歷史上搏殺疆場、為祖國英勇獻身的烈士們。 波蘭的"亡人節" 波蘭共和國位於中歐的東北部,北部瀕波羅的海。波蘭語為官方語言。居民多信奉天主教。1944年7月22日成立共和國。1949年10月7日與我國建交。提起波蘭,人們自然會想到肖邦和居里夫人。肖邦是波蘭人引以為驕傲的偉大作曲家和鋼琴家。居里夫人是世界上第一個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在每年的11月1日,波蘭為悼念已經逝世的人,都要舉行"亡人節"。這一天,人們要帶上孩子,舉家前往墓地對死去的祖先和親人進行祭奠。祭拜時,由年長者點燃燭燈,讓孩子恭敬獻上,一來緬懷已故之人,二來也能現場教育後代不忘祖先,永記親人。 坦尚尼亞的"哀思節" 位於非洲東部、赤道以南的坦尚尼亞是信奉原始拜物教、天主教和伊斯蘭教的國度。它的首都達累斯薩拉姆是古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坦尚尼亞人民為了悼念為國犧牲的死難烈士,把每年的9月2號定為"哀思節"。每到這一天,人們都自覺自願地來到墓地進行獻花掃墓活動。就連國家領導人也親臨烈士陵園的墓地,虔誠地參加祭掃活動。也有的人來到獨立廣場的紀念碑前敬獻花圈,以此寄託對烈士的哀思。墨西哥的"掃墓節" 墨西哥的"掃墓節",也稱"亡人節",最早源於該國達拉斯哥尼人紀念先人的活動,後逐漸成了墨西哥許多民族的共同節日。每年一到11月2日,墨西哥的家家戶戶都開始為祭奠故去的人而忙碌著。這天下午或傍晚,他們特別的准備了"亡人麵包"、骷髏形糖塊和已故親人愛吃的食物及煙酒,作為祭祀供品前往墓地。在舉行完畢祭祀儀式後,全家人即在親人的墓前鋪上檯布,然後席地而坐,點上蠟燭。人們穿著奇異的服裝,戴著人、獸、神、鬼的假面具邊吃邊喝、載歌載舞,最後共食祭品,痛飲普格酒後離去;或為故人守靈,以至通宵達旦。在墨西哥各個地區掃墓的時間也有所不同,有的在白天,有的則在晚上。 法國的"萬靈節" 法國的"萬靈節"亦稱"諸聖瞻禮",又稱"聖靈節",是基督教節日之一,日期為每年的11月1日。這一天,法國全國放假1天。最初,該節僅為紀念殉道的聖者,後逐漸擴展到紀念所有得救的"聖徒"。民間的習慣是人們到墓地去,憑吊已故的親人,或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法國人掃墓,主要是奉獻鮮花,而且以菊花居多,很少看見東方習慣用的青松翠柏和白色的紙花。這一天即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每年位於巴黎公墓不遠的巴黎公社紀念碑和十多個反法西斯紀念碑,是憑悼者最多的地方,人們向烈士獻上的鮮花布滿了紀念碑的周圍。 美國的"陣亡將士紀念日" "陣亡將士紀念日"是美國大多數州都要紀念的節日,時間原為5月30日,後許多州將它改在5月的最後一個星期一。 美國南北戰爭中,無數將士在戰火中陣亡。戰爭結束,為祭奠戰爭中陣亡的將士,不分南方北方,都在春天向雙方死者的墓地奉獻鮮花,他們將這一舉動視為民族團結的象徵。今天這已經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祭掃日,意義同我國的清明節十分相似。人們起初在"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僅祭奠所有的戰爭死難者,後來在民間逐漸演變為一般家庭祭奠去逝的親人。每逢"陣亡將士紀念日",美國的現役軍人和老戰士便排起長長的隊伍前往墓地,特別是美國阿靈頓國家公墓。人們將眾多十字架插在沙灘上,他們在向烈士們敬獻花圈的同時,還仰天鳴槍向陣亡將士致意,並吹響軍中的熄燈號,讓死難的將士安息、長眠。 除此之外,每年的9月1日是突尼西亞的全國掃墓日,又叫"英雄節"。這天,全國各地也要舉行掃墓悼念活動,向在民族解放戰爭中犧牲的英雄烈士們敬獻花圈,緬懷英雄的豐功偉績。這也是用以紀念烈士、哀悼故人的外國"清明節"。
9. 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
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
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 ,送鮮花成了時下國際通用的既時尚又實用的一種禮儀形式。其實獻花的方式也是很有講究的,你知道有哪些講究嗎,以下是我整理的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快來看
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1
禮儀人員鮮花方法:
以右手輕撫花束的上部,左手緊握花束的下部,留下中間部分給嘉賓,作用就比較方便了,在交接的時候,要面帶微笑,伸手示意,給對方接受捧花的信息,這樣就能夠做到很完美的獻花來了。
禮儀(lǐ yí),漢語詞語,意思是禮節和儀式。出自《詩·小雅·楚茨》,「獻醻交錯,禮儀卒度。」
禮儀:
是人類為維系社會正常生活而要求人們共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規范,它在人們在長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漸形成,並且以風俗、習慣和傳統等方式固定下來。
對一個人來說,禮儀是一個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養、交際能力的外在表現,對一個社會來說,禮儀是一個國家社會文明程度、道德風尚和生活習慣的反映。
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2
獻花禮儀注意事項
送鮮花成了時下國際通用的既時尚又實用的一種禮儀形式。迎來送往的時候,送花精心挑選的鮮花,顯得既有修養又體面,真是一舉兩得。
但因為民族、宗族、國別的不同,不同的鮮花往往有各自約成俗成的含義。所以我們有必要各種常見鮮花的寓意做一定的了解,才不至於好心辦壞事。鮮花有兩種常見寓意。
1、一種是通用寓意:
是在世界上為人們所共識、廣為沿用的寓意。
玫瑰、雞冠花表示愛情,丁香表示初戀,檸檬表示摯愛,橄欖表示和平,桂花表示光榮,白桑表
示智慧,水仙表示尊敬,百合表示純潔,茶花表示美好,野葡萄表示慈善,紫藤表示歡迎,紅西香表示勤勉,鳥不宿表示謹慎,菟絲子表示戰勝困難,長春藤表示成婚,麥藁表示結合,五爪龍表示羈絆,杉枝表示分別,香羅勒表示祝願,胭脂花表示勿忘,豆蔻表示別離,杏花表示疑惑,垂柳表示悲哀,石竹表示拒絕。
可以把幾種鮮花搭配在一起表示來某種特殊的意義。比如用長春藤、麥藁、五爪龍組合成的花束送給新婚夫婦,表示:相親相愛,永不分離。用杉枝、香羅勒、胭脂花組合成的花束送給遠行的人,表示:為你祝福,勿忘我。
2、另一種是民俗寓意:
在不同的風俗習慣里,同一品種的花,但在寓意上根本不同。選送花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民俗寓意,不能弄巧成拙。
比如:中國人喜歡菊花,而在西方,黃菊代表死亡,只能在喪葬活動中使用。中國人贊賞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性格,並喜歡它,但在日本,荷花卻表示死亡。在廣東、海南、港澳地區,金桔、桃花表示「吉」、「紅火」的意思,而梅花、茉莉和牡丹花卻表示「霉運」、「沒利」、「失業」的意思。
另外,不同的習俗,對於花的色彩也有不同的理解。比如國內,我們都喜愛紅色的花,特別是結婚時,送紅色的鮮花,才算喜慶。而西方給新娘送白色鮮花才是最好的祝福。
數量上也有所不同。在中國,喜慶活動中送花要送雙數,意思是「好事成雙」。在喪葬上要送單數花,表示「禍不單行」。在國內特別是沿海地區,送4枝花給別人,必然受不到歡迎,因為4的發音和「死」相近。而西方國家裡,送花講究單數,但「13」這個數字是不可以用的。日本人喜歡奇數,如數字「3」等,對「4」和「9」相當反感。
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特別是西方國家,紅玫瑰花被視為愛情的象徵,因此在一般社交場合就不適宜獻上這種花,以免給人太多「驚喜」。
在義大利、法國、比利時等講法語的國家以及日本等,菊花被稱為「葬禮之花」,也就等同於中國獻花圈的`作用。如果獻上這種花,則有詛咒的意味。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忌諱送菊花。荷花在日本人看來,也是不吉利的表現。
白色的百合花對加拿大人來說,也是追悼會上才能使用。
在西方,黃色被認為有斷交的意思。
巴西人對紫色素有反感,認為紫色是死亡的象徵。
墨西哥人認為白色可以避邪,黃色則意味著死亡,紅色會給人帶來晦氣。蓮花在佛教中有著特殊的地位,隨意獻給他人,難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向外國人送花的禁忌禮儀 :
出國訪問,考察或旅遊,有時為表示感謝主人的盛情,送些鮮花以致謝意,但不能亂送,否則會犯忌,因為不同的花在不同的國家表示不同的感情。
在國外,給中年人送花不要送小朵,意味著他們不成熟。 不要給年輕人送大朵大朵的鮮花。
在印度和歐洲國家,玫瑰和白色百合花,是送死者的虔誠悼念品;
日本人討厭蓮花,認為蓮花是人死後的那個世界用的花。送菊花給日本人的話,只能送品種只有15片花瓣的。
在拉丁美洲,千萬不能送菊花,人們將菊花看作一種「妖花」,只有人死了才會送一束菊花。
在巴西,絳紫的花主要是用於葬禮,看望病人時,不要送那些有濃烈香氣的花。
墨古哥人和法國人忌諱黃色的花。
與德國、瑞士人交往:送朋友妻子或普通異性朋友,不要送紅玫瑰給他們,因為紅玫瑰代表愛情,會使他們誤會。
德國人視鬱金香為「無情之花」,送此花給他們代表絕交。
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比利時等國,菊花像征著悲哀和痛苦,絕不能作為禮物相送。
在俄羅斯、南斯拉夫等到國家若送鮮花的話,記住一定人要送單數,因雙數被視為不吉祥。
在法國,黃色的花是不忠誠的表示;
羅馬尼亞人什麼顏色的花都喜歡,但一般送花時,送單不送雙,過生日時則例外,如果您參加親朋的生日酒會,將兩枝鮮花放在餐桌上,那是最受歡迎的。
禮儀人員獻花時怎麼拿3
獻花禮儀常識
送花成了時下時尚又實用的一種禮儀形式。所以我們有必要各常見鮮花的寓意做一定的了解,才會做得更得體。鮮花的常見寓意有兩種。一種是通用寓意。是在世界上為人們所共識、廣為沿用的寓意。我們特別介紹一下三種最常用的寓意,也稱為花語。
一、鮮花的常見寓意
1、男女之間表示愛意的花
男女之間表示愛意的花,最好選用紅色的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月季等。
2、祝賀結婚的花
對祝賀結婚的除用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外,還可添加菊花(國內作喜花看待)、劍蘭、大麗、風信子、舞女蘭、石斛蘭、嘉特蘭、大花慧蘭、紅掌等。
3、新娘捧花
新娘子在披紗時所用的捧花,除了有玫瑰、百合、鬱金香,香雪蘭、扶郎花、菊花、劍蘭大麗、風信子、舞女蘭、石斛蘭、嘉特蘭、大花慧蘭等外,適當加入兩枝滿天星將更加華麗脫俗。
4、祝賀生日的花
對祝賀友人的生日,屬喜慶的花都可相贈。但對於長輩就應選用萬壽菊、龜背竹、百合花、萬年青、報春花等具有延年益壽含意的花草為好,如能贈送國蘭或松柏、銀杏、古榕等盆景則更能表達尊崇的心意。
5、情人節
情人節為紅玫瑰、鬱金香。
6、母親節
母親節為康乃馨、百合花。
7、喬遷新居
送可以改善家庭新居污染的花卉或含有財源廣進的觀葉植物,一般以吊蘭,常春藤、蘆薈、仙人掌、發財樹、搖錢樹、富貴龍、綠蘿、荷蘭鐵為宜。
8、聖誕節
聖誕節為一品紅(聖誕樹)、南洋杉。
9、教師節
教師節為劍蘭、菊花。
10、春節
春節則可送些新穎別致的小盆花,例如報春花、富貴菊、仙客來、荷包花、紫羅蘭、花毛莫、報歲蘭等。
11、嬰兒出生滿月
對嬰兒出生滿月最好送給各種鮮艷的時花和香花。
12、哀悼死者
鑒於病人的心請極為復雜,探病送花要注意防止產生誤會。盡可能送些病人平常所喜歡,或較為嬌艷的花草,絕不可送白的、藍的或黑的花卉,切勿送劍蘭(唐菖蒲)含見面難之意。
13、靈台致祭或習俗掃墓
至於哀悼死者,除送花圈外一般不必另送花束,但可以送白色菊花。對靈台致祭或習俗掃墓應以白花為主和搭配其它時花,也可以在墓前栽種塔柏、南洋杉、雪松等常綠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