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當時為什麼投降
1. 為什麼日本會無條件投降
1945年,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殺,德國投降;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蘇聯出兵這一系列因素之下,日本不得不宣布投降。
後來發生的德國事件,三國簽署的公告以及廣島的原子彈等共同促成了日本的投降。東京審判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韋伯在回答記者采訪時說:「使天皇免於受到審判,毫無疑問完全是基於對盟國最有利的考慮而作出的決定。」綜上所述,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有條件」,最大的條件就是保留天皇。
2. 日本天皇為什麼投降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發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必須立即無條件投降。8月6日,美國在廣島投下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9日零時剛過,蘇聯百萬紅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凌厲攻勢,向盤踞在中國東北的日本70萬關東軍發起了全線總進攻。面對多重打擊,日本終於頂不住了。
中午12時整,日本著名播音員和田信賢廣播道:「這次廣播極為重要,請所有聽眾起立。天皇陛下現在向日本人民宣讀詔書,我們以尊敬的心情播送玉音。」各同盟國也同時收聽到了天皇的投降令——《終戰詔書》。當天晚7時,中國政府收到日本政府宣布投降的電文。
可見,日本天皇二戰時期的投降也是順勢而為,為戰敗承擔必要的代價。
3.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到底是什麼,其實一直存在分歧。因為分歧,甚至日本投降的原因還成為一個謎語,謎底是打一個古代歷史人物名字。
有人的謎底是屈原,屈服於原子彈的威力之意,意思是美國的原子彈是日本投降的最主要原因。有的答案則是蘇武,意思是由於蘇聯的武力迫使日本投降,因為二戰末期蘇聯百萬大軍出兵東北,只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消滅日本最精銳的關東軍。
二戰勝利後美國街頭民眾的慶祝
當然,作為農業國,中國既沒有強大的空軍,更沒有乘勝追擊,跨海遠征日本本土的海軍。因此,中國軍民帶給日軍的傷亡雖大,損失雖強,但沒有蘇聯和美國,日本依然不可能被徹底擊敗,更不用說投降了。
所以,我認為,二戰期間,日本最終宣布投降,是幾大盟國,包括中國、美國和最後加入的蘇聯共同努力下的結果。
4. 日本投降原因是什麼
第一個原因,就是和我們中國的十四年抗戰,我們的先輩用鮮血和鮮肉築造的的城牆,抵制了日本人的侵略,十四年了,日本的國庫被消耗的也差不多了,所以日本只能放棄。
第二個原因,美國已經打到了家門口,從1944年開始,美國就已經對日本實施大面積的轟炸,次年隨著日本軍隊的衰竭,美軍更是加大了轟炸的力度,日本的工業城市和很多重要的軍事基地幾乎已經成了廢墟,到了後來美國更是用汽油彈來轟炸日本,因為日本是個島國,所以多發生地震,所以他們的房子幾乎都是木製的這個我們在電視劇中也可以看出來,所以這些汽油彈撒在他們的房子上,遇到火就著,再加上海風,那損失是更大的,連基本生活的地方都沒有了,日本人怎麼可能一門心思的去打仗,再加上美國向日本投降了兩顆原子彈,日本在美軍這一波襲擊中死亡了幾十萬人民,瞬間人民都沒有了住的地方,只能睡在防空洞,而美國這時候也在沖繩戰役中獲得了勝利並且准備登陸日本本土,這也讓日本的一些民眾開始反對政府等。
第三個原因,蘇聯的參戰,百萬蘇聯紅軍都去剿滅日本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不到一個星期的時間,日本關東軍就被俘將近六十多萬人,死傷人數八萬多,當時的關東軍一共也就七十多萬人,雖然日本士兵都是一些不怕死的,但是他們在不投降,可能就沒有日本這個民族了。
第四個原因,義大利德國的投降,這也表明了歐洲戰事基本結束了,孤軍奮戰的日本要面對同盟國的對抗,日本面對這么多的國家他就算想反抗那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反抗下去的結果無非就是種族滅亡。
5. 為什麼當年日本會投降
1945年8月6日、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廣島、長崎投下原子彈。蘇聯紅軍也根據《雅爾塔密約》,在8月8日對日宣戰,發動八月風暴行動,出兵中國東北。
8月9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號召中國人民一切抗日力量立即舉行全國規模的大反攻,與盟國一起對日本進行最後的決戰。
8月10日、11日,中國共產黨延安總部向八路軍、新四軍、華南遊擊隊連續發布7道反攻命令,並限令敵偽向中共武裝繳械投降。1945年8月14日,中國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15日,日本照會中、蘇、美、英四國,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15日正午,日本裕仁天皇通過廣播發表《終戰詔書》,宣布無條件投降。
拓展資料
抗日戰爭簡稱抗戰,指20世紀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抵抗日本侵略的一場民族性的全面戰爭。國際上稱作第二次中日戰爭、日本侵華戰爭。抗戰時間從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開始算起,至1945年結束,共十四年抗戰。
1931年,侵華日軍發動九一八事變後,完全侵佔中國東北,並成立偽滿洲國,此後陸續在華北、上海等地製造事端、挑起戰爭,國民政府則採取妥協政策避免沖突擴大。1937年7月7日,日軍在北平附近挑起盧溝橋事變,中日戰爭全面爆發。
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後,12月9日重慶國民政府正式對日宣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二戰的主戰場之一。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是二戰的重要組成部分。
6. 導致日本投降的原因有什麼
最後一根稻草的確是用原子彈壓垮的。
當時日本已經失去了本土防禦的制海權和制空權,盟軍對重點區域隨時進行戰略轟炸,隨時可以登錄作戰,日本已經開始籌劃本土抵抗。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又被蘇聯紅軍消滅,陸軍主力盡失。已經沒有抵抗盟軍的實力了。
這時候,突然出現前所未有的新武器。無疑就壓垮了日本國內領導層的意志,就選擇了無條件投降。
中國戰場是對日作戰最主要的戰場,牽制了日本絕大部分的陸軍,是對日作戰勝利因素的一部分,不能就這樣否定中國在二戰中的作用。如果中國在二戰中選擇投降,盟軍也不會這么容易在海上獲取主動。
7. 日本為什麼會無條件投降
日本無條件投降的原因:
1、在中國以及泛太平洋地區的戰爭投入的過盛,使得日本軍力消耗很大,實力大減。
2、日本國內資源匱乏,人口不多,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內的人口、資源、糧食等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3、義大利、德國的先後投降,讓日本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投降只是時間的問題。
4、美國和蘇聯在擊敗德國以後投入對日戰爭之中,日本的實力遠不及他們兩國,如果繼續負隅頑抗,只能遭到亡國的地步。
5、中國人民以及亞洲其他遭到侵略國家的人民的反擊,使得日本受到沉重的打擊,戰爭遲遲不得進展。
無條件投降的過程
1951年8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發出由周恩來總理簽署的通告,確定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為9月3日。
通告指出:本院在1949年12月23日所公布的統一全國年節和紀念日放假辦法中,曾以8月15日為抗日戰爭勝利日。查日本實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簽字於投降條約以後。故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應改定為9月3日。
8. 1945年日本為什麼會投降
原因:
1、在中國以及泛太平洋地區的戰爭投入的過盛,使得日本軍力消耗很大,實力大減。
2、日本國內資源匱乏,人口不多,長期的戰爭使得國內的人口、資源、糧食等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3、義大利、德國的先後投降,讓日本處於孤立無援的地步,投降只是時間的問題。
4、美國和蘇聯在擊敗德國以後投入對日戰爭之中,日本的實力遠不及他們兩國,如果繼續負隅頑抗,只能遭到亡國的地步。
5、中國人民以及亞洲其他遭到侵略國家的人民的反擊,使得日本受到沉重的打擊,戰爭遲遲不得進展。
6、美國的兩顆原子彈,讓日本看到了絕望,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條,這也是為什麼戰敗後日本對美國死心塌地的原因。
(8)日本當時為什麼投降擴展閱讀:
1945年9月2日,日本外相重光葵在美國軍艦密蘇里號上正式簽署投降書。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儀式在南京原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在南京向中華民國政府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岡村雙手捧接投降書,簽上「岡村寧次」四個字,然後蓋章。
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至此正式結束了。更正:並不是岡村寧次向何應欽呈交的投降書。而是他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而且投降儀式中,作為投降代表的岡村寧次都沒有呈繳象徵武器的佩刀。原因是國民黨代表和其事先商量決定的。
此日後入侵中國之日本軍隊向中國軍隊投降。
9.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日本是一個很有野心的國家,雖然該國的領土面積不是很大,可是他們的歷史卻非常久遠,早在唐朝時期,就跟中國產生了很多聯系。那時候,日本就像是一個忠實的小弟,一直跟在中國這邊撈好處,後來日本強大起來,暴露了自己的獠牙,晚清政府根本沒有能力抵擋日本侵略者的襲擊,在日本的進攻之下,被迫簽訂了一些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沒過多久,日本選擇投降。投降一年後,日本的裕仁天皇說出實情,大家這時候才發現,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日本當年固然害怕美國的核武器轟炸,可是他們並沒有徹底失去信心,日本天皇之所以投降,主要是因為知道自己沒有辦法贏得勝利。與其繼續頑抗還不如保存力量,裕仁天皇曾表示,輸一次不可怕,反正我們也不是沒有輸過,等將來力量更強了,還能再打上一次。因此,我們要時刻保持警惕,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10. 抗日戰爭時期日本投降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日本投降的真正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中日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部分,准確的說,在這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是主要的戰場之一,並且拖住了法西斯軍隊的一大部分兵力,所以在其他戰爭相繼結束戰爭之後,作為二戰的同盟軍,蘇聯出動軍隊在中國東北,並且迅速的殲滅了戰場上大部分的關東軍,這是日本願意撤兵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其次,美國當時在日本投下了兩顆重量級的原子彈,這兩顆原子彈直接使得日本國內軍隊的兵力補給大大下降,同時還使得其國內的反戰情緒日益高漲,從而迫使日本天皇不得不下令撤兵。再次,在中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分分合合,建立統一抗日戰線,共同抗敵。同時日軍在中國的戰線耗時太長,兵力物資上的補給越發艱難,長期的戰爭也使得日本的經濟開始停滯不前。在這樣的情況下,華夏戰場出現了大逆轉,日軍連連敗退。
最後,法西斯同盟瓦解,其他占場上德國和義大利相繼戰敗,宣告認輸,並且撤出了戰場,這使得日本在後來的戰爭中孤立無援,而其他的國家則於華夏同仇敵愾,在歷史大趨勢下,日本只能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