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哪些隱形戰艦
❶ 誰能說一下二戰後日本驅逐艦的情況,詳細點。
日本海軍已經是亞洲最強大的海軍,其以驅逐艦為主的海軍編隊,為因應朝鮮半島危機和台海沖突,日本海上自衛隊著名的「八·八艦隊」已經發展為「十·十艦隊」,即十艘艦只搭載十架反潛直升機組成一個有機的集群,無論遠、中、近海都可以獨擋一面。未來的海上自衛隊將包括有至少10支以「金剛」級為旗艦的「十·十」艦隊,配製9艘「村雨」級,8艘「朝霧」級驅逐艦,數艘萬噸級兩棲登陸艦以及其它輔助艦只。幾乎全部的新型軍艦都廣泛採用隱形技術,先進國產3D空搜雷達,垂直發射系統以及各式服役和尚在研製階段的新型艦載導彈,在「金剛級」神盾驅逐艦的領軍下,每單一「十·十艦隊」的防空與反潛實力將會提升到除美國航母艦群以外世界的領先水平。預計到2015年後,日本海軍的作戰能力很有可能超出美國海軍太平洋艦隊。
驅逐艦是日海軍主要作戰艦艇,同時也是數量最多的艦種,目前共有10個級別42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旗風」級、「太刀風」級、「天津風」級、「村雨」級等都是日本擁有的現代化驅逐艦。「金剛」級導彈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二戰後建造的噸位最大、火力最強、性能最優的驅逐艦,也是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先進的「宙斯盾」系統的水面艦艇
「村雨」級驅逐艦是繼「金剛」級後日本最新推出的新型水面戰艦,被稱為日海軍21世紀的主力戰艦。首艘於1996年服役。該艦配有32枚垂直發射的「海麻雀」防空導彈,因此具有很好的近程防空能力。「大隅」級兩棲運輸艦LST-4002「下北」(Shimokita)號駐吳,這種艦艇可以發展為輕型航空母艦。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分為橫須賀、吳、佐世保、舞鶴、大湊5個警備區。
日本自衛軍[海軍]:驅逐艦:[49艘]
「村雨」級:
日本海軍101號艦「村雨」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2號艦「春雨」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3號艦「夕立」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4號艦「霧雨」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5號艦「電」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6號艦「五月雨」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7號艦「雷」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8號艦「曙」號「村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09號艦「有明」號「村雨」級驅逐艦
「高波」級:
日本海軍110號艦「高波」號「高波」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11號艦「大波」號「高波」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12號艦「卷波」號「高波」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13號艦「漣」號「高波」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14號艦「涼波」號「高波」級驅逐艦
「初雪」級:
日本海軍122號艦「初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3號艦「白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4號艦「峰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5號艦「澤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6號艦「濱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7號艦「磯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8號艦「春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29號艦「山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30號艦「松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31號艦「瀨戶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32號艦「朝雪」號「初雪」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33號艦「島雪」號「初雪」級驅逐艦[現改為TV3513訓練艦]
「榛名」級:
日本海軍141號艦「榛名」號「榛名」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42號艦「比睿」號「榛名」級驅逐艦
「白根」級:
日本海軍143號艦「白根」號「白根」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44號艦「鞍馬」號「白根」級驅逐艦
「朝霧」級:
日本海軍151號艦「朝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52號艦「山霧」號「朝霧」級驅逐艦[現改為TV3515訓練艦]
日本海軍153號艦「夕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54號艦「天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55號艦「濱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56號艦「瀨戶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57號艦「澤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58號艦「海霧」號「朝霧」級驅逐艦
「太刀風」級:
日本海軍168號艦「太刀風」號「太刀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69號艦「朝風」號「太刀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70號艦「澤風」號「太刀風」級驅逐艦
「旗風」級:
日本海軍171號艦「旗風」號「旗風」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72號艦「島風」號「旗風」級驅逐艦
「金剛」級:
日本海軍173號艦「金剛」號「金剛」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74號艦「霧島」號「金剛」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75號艦「妙高」號「金剛」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76號艦「鳥海」號「金剛」級驅逐艦
「愛拓」級:
日本海軍177號艦「愛拓」號「愛拓」級驅逐艦
日本海軍178號艦「鈴谷」號「愛拓」級驅逐艦
❷ 現在日本主力驅逐艦和護衛艦是什麼號
一、主力驅逐艦是2級宙斯盾艦
1.金剛級:4艘
173艦 金剛號
174艦 霧島號
175艦 妙高號
176艦 鳥海號
2.愛宕級:2艘
177號艦 愛宕級
178號艦 足柄號
二、日本現在主要發展驅逐艦,護衛艦只有上世紀服役的阿武隈級護衛艦6艘,估計日後護衛艦這個艦種後繼無艦了。
229艦 阿武隈
230艦 神通
231艦 大淀
232艦 川內
233艦 築摩
234艦 利根
三、戰艦介紹
1.金剛級驅逐艦
金剛級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旗下所配屬第一種配備有宙斯盾戰斗系統的護衛艦級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1988年時為了提高防空能力,而決定導入。
該艦在2007年愛宕級護衛艦服役之前,曾為海上自衛隊排水量最大的作戰艦艇(現為22DDH)。
金剛級一共建造了4艘,除了是海上自衛隊最早配備的宙斯盾艦之外,也是全球除了美國海軍之外最早出現的神盾艦。在海自護衛艦隊中每1個護衛隊群配備1艘,是艦隊主要的區域防空單位。
金剛級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護衛戰艦。屬於第四代驅逐艦,由美國伯克級I型改良而來。此艦配備宙斯盾戰斗系統, RIM-66 SM2 Block II防空導彈,RUM-139垂直發射反潛火箭,RGM-84 Harpoon反艦導彈,接近武器系統,魚雷等等。不過由於海上自衛隊是自衛武力,此艦沒有戰斧導彈系統。動力則是石川島播磨公司製造的柴油引擎。
參數:
標准排水量: 7250噸,
滿載排水量:9485噸.
艦長:161米,艦寬:21米,吃水:6.2米.
動力:石川島播磨重工業制LM2500燃氣渦輪機4座(COGAG方式)2軸推進。
引擎馬力:100,000匹
航速:30節
續航力:4500海里/20節
編制: 300人
2座4聯裝「魚叉」反艦導彈
2座計90單元MK-41發射裝置,共有90枚「標准」和「阿斯洛克」導彈
1門「奧托。梅臘拉」127毫米/54火炮
2座三聯裝324毫米魚雷發射管
4座MK36SRBOC6管箔條彈發射裝置
海軍戰術數據系統具有11和14號數據鏈
OE-82C衛星通訊系統。
火控: 3座MK99MOD1導彈火控系統,2-21型火炮火控系統,MK116-7反潛火控系統
雷達: 對空搜索:RCASPY1D三坐標雷達,E/F波段
導航:日本無線電公司的OPS20雷達,I波段
火控:3部SPG62雷達
1部MK2/21火控雷達, I/J波段
導航: 「塔康」戰術無線電導航系統
敵我識別:UPX29敵我識別器
聲納: 日電OQS-102(SQS-53B/C)球首聲納
主動搜索與攻擊,OQR-2(SQR-19A(V))
TACTASS拖曳陣列,被動搜索,甚低頻
直升機:SH-60J直升機,備有直升機平台和燃料補給設施
2.愛宕級驅逐艦
愛宕級驅逐艦是金剛級驅逐艦的改良版,為日本海上自衛隊現役最新型戰艦,整體戰力接近美國伯克級驅逐艦(Flight IIA)型。 為了維持日本的非戰憲法,艦上並沒有裝置對地攻擊性的戰斧巡航導彈。 相對於金剛級和美國伯克級(Flight I)只有直升機降落台但是沒有支援設施,本級艦有充足的直升機維護設施。
愛宕火控系統採用宙斯盾作戰系統「基線7.1」型,這是一種美日聯合設計的系統。而金剛級和愛宕基本上武器裝備都類似,為了遵守日本的和平憲法,艦上並沒有裝置對地攻擊性的戰斧巡航導彈。
愛宕級在設計上較金剛級更加重視隱身性能,艦體上層建築外形上採用了新的流線形隱身設計,顯得更加整潔。與金剛級一樣,愛宕級水線以上艦體外飄,上層建築為倒V字形,外壁採用了傾斜面設計(傾斜度在7°-10°之間),邊角採用了圓弧過渡,這樣可避免艦體表面形成垂直面,使敵方雷達接收到的回波強度大為減弱,從而達到隱身目的。
參數:
艦長 165 米
寬 21 米
吃水 6.2 米
標准排水量 7750噸
滿載排水量 10000 噸
最大航速 30節
艦員 300名
驅動方式 全燃驅動(COGAG),雙軸雙槳推進
動力裝置 4台LM2500-30燃氣輪機
輸出功率 100000軸馬力
導彈發射單元 96單元MK-41垂直發射系統
反艦導彈 2座四聯裝90式反艦導彈系統
主炮 1座MK-45 Mod 4型127毫米主炮
近防 2座MK-15B lock-1B「密集陣」近防
魚雷 2座三聯裝HOS302式魚雷發射裝置
艦載機 2架SH-60K直升機
魚雷誘餌 4型拖曳魚雷誘餌
3.阿武隈級護衛艦
阿武隈級護衛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的通用護衛艦(或者稱為護航驅逐艦)。該級艦只計劃用於取代早期五十鈴級護衛艦,並作為築後級護衛艦和夕張級護衛艦的繼任者強調反潛戰能力,但有許多方面得到增強。
該級別艦艇是海上自衛隊第一種引入艦體隱形設計的戰斗艦只。其上蓋有傳統的垂直表面甲板建築,但他們的船體採用一定傾角的設計,以減少其雷達截面。
這是第一級採用OYQ-7海軍戰術作戰與數據系統的艦只。此外,這是第一次在護航驅逐艦級別艦艇上安裝OLT-3 ECM干擾系統。
近程防空系統方面,該級別艦只裝備有OPS - 14對空搜索雷達和OPS - 28對海搜索和目標獲取雷達,並配備由FCS-2火控系統控制的一門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和密集陣近防系統。
反潛系統方面,該級別艦艇裝備OQS-8船體聲納(日本產美國DE-1167),八聯裝阿斯洛克反潛導彈發射裝置(內置日本控制器的美國Mark16 GMLS版本)和兩部三聯324毫米輕型反潛魚雷發射管。
參數:
滿載排水量:2,550 噸
全長:109m
全寬:13.4m
吃水:3.8m
燃料:柴油
動力:川崎SM1A 燃氣渦輪引擎
三菱重工S12U-MTK 柴油引擎
推進:CODOG 2軸 27,000馬力
最高速度:27節
乘員:120人
1×奧托·梅萊拉76mm艦炮
8×魚叉導彈
8×阿斯洛克反潛導彈
2× Mk32型水面船艦魚雷管
1×密集陣近防系統
電子系統:NOLQ-6C ESM
OLT-3 ECM
Mark 36 SRBOC
OYQ-7 戰術情報處理系統
OPS-28對海雷達
OPS-14對空雷達
OQS-8中頻聲納
❸ 二戰日本海軍的戰列艦/戰巡除了有名的「金剛」級和「大和」級以外還有其他型別的沒有
1,金剛級 4艘 戰列巡洋艦 戰前改高速戰列艦:金剛號(戰沉) 比睿號(戰沉) 榛名號(港內空襲沉沒,戰後拆毀) 霧島號(戰沉)
2,扶桑級 2艘 戰列艦:扶桑號(戰沉) 山城號(戰沉)
3,伊勢級 2艘 戰列艦 戰爭後期改航空戰列艦(拆除後部主炮,改裝成能夠起飛水上飛機或者不考慮降落的戰斗機):伊勢號(港內空襲沉沒,戰後拆毀) 日向號(港內空襲沉沒,戰後拆毀)
4,長門級 2艘 戰列艦:長門號(戰後毀於核試驗) 陸奧號(未知原因爆炸)
5,大和級 4艘 戰列艦:大和號(戰沉) 武藏號(戰沉) 信濃號(改裝成航母,戰沉) 111號艦(未建成,拆毀)
未建成:
6,加賀級 2艘 戰列艦:加賀號(原定報廢,後改造成航空母艦,戰沉) 土佐號(靶船)
7,天城級 4艘 戰列巡洋艦:天城號(原定改裝航空母艦,後報廢),赤城號(改造成航空母艦,戰沉),愛宕號(拆毀),高雄號(拆毀)
8,紀伊級 4艘 戰列艦:紀伊號,尾張號,十一號艦,十二號艦(均未開工)
9,大和改 1艘 戰列艦:797號艦(未開工)
10,超大和 ?艘 戰列艦:???(未開工)
❹ 二戰時日本有哪些戰列艦
一、金剛級戰列艦
(「金剛」、「比睿」、「榛名」、「霧島」)。
二、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級「超弩級」戰艦,即無畏艦。該級共有兩艘,扶桑號(Fuso),建於吳縣海軍造船廠,1912年3月11日開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山城號(Yamashiro),建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1913年11月20日開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
三、大和級
"大和"(YAMATO)
結局:大和於1945年4月7日,沉沒
武藏"(MUSASHI)
大和同級艦,號稱「宮殿」,其基本數據同大和
開工時間:1938年3月29日,入水時間:1940年10月1日,完工:1942年8月5日
結局:1944年10月24日在錫布延海被美海空軍飛機擊沉。
歷任艦長:
有馬馨 1942年8月5日
古村啟歲 1943年6月9日
朝倉豐次 1943年12月7日
豬口敏平 1944年8月12日
四、長門級,同級別兩艘:長門、陸奧
五、伊勢級
伊勢級建造於1915年,共建兩艘:日向和伊勢
❺ 二戰時日本有哪些戰列艦
一、金剛級戰列艦 (「金剛」、「比睿」、「榛名」、「霧島」)。 二、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級「超弩級」戰艦,即無畏艦。該級共有兩艘,扶桑號(Fuso),建於吳縣海軍造船廠,1912年3月11日開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山城號(Yamashiro),建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1913年11月20日開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 三、大和級 "大和"(YAMATO) 結局:大和於1945年4月7日,沉沒 武藏"(MUSASHI) 大和同級艦,號稱「宮殿」,其基本數據同大和 開工時間:1938年3月29日,入水時間:1940年10月1日,完工:1942年8月5日 結局:1944年10月24日在錫布延海被美海空軍飛機擊沉。 歷任艦長: 有馬 馨 1942年8月5日 古村 啟歲 1943年6月9日 朝倉 豐次 1943年12月7日 豬口 敏平 1944年8月12日 四、長門級,同級別兩艘:長門、陸奧 五、伊勢級 伊勢級建造於1915年,共建兩艘:日向和伊勢
❻ 舉出十艘二戰日本最有名的船,和簡介
就10艘?有沒有搞錯啊?日本有名的船多了去了!
BB:大和級2艘(大和、武藏) 長門級2艘(長門、陸奧) 兩個前者都是日本聯合艦隊的旗艦
CV:翔鶴級(此級艦絕對是日本設計的最優秀的CV,超過有名的赤城和加賀) 信儂號(可惜,可惜,二戰時最大的CV啊……)
CA:高雄級4艘 妙高級4艘 利根級2艘
CL:長良級6艘(長良也就是南雲在赤城被擊沉後的臨時旗艦,五十鈴是第一艘被改裝的專用防空CL)
DD:吹雪級(特型)、陽炎級(防空)
如果加上沒造出來的……還有2艘大和改……
❼ 隱形戰艦的技術釋義
所謂「隱形軍艦」,並非肉眼看不見,而是指現代化裝置無法或極難探測得到。但無論這些「海上幽靈」的遁身之術如何匪夷所思,其設計方案卻不外乎從幾個方面下工夫。
鑒於雷達是目前最主要的遠程探測武器,戰艦隱形的首要任務就是採用一些技術手段,來盡量使雷達反射波受到抑制或者發生偏轉。
方法之一是注重艦艇的總體外形設計,讓敵方雷達接收的回波強度減弱。如美國的「阿利·伯克」Ⅱ級、日本的「愛宕」級和韓國的KDX-3「世宗大王」級等現役主力戰艦,都採用流線形艦體,並盡量減小幾何尺寸,邊角處還採用圓弧過渡,從而使敵方雷達近乎「致盲」。
二是應用新型艦體構成材料和塗料。材料方面,澳大利亞已研製出散射雷達波的輕質反射板,並受到眾多造船巨擘的青睞。當前的一些新型偽裝塗料也令人叫絕,不僅實現了在目視距離內以假亂真,還能吸收雷達波或將電磁波轉化為熱能消散到大氣中去,且亮度也可隨背景自動變化。
由於紅外製導反艦導彈大行其道,「溫度隱形」也必不可少,這就需要千方百計地減弱船身上的紅外輻射源。除了採取直接的隔熱措施,如給煙囪、暖通、動力艙等「熱點」覆蓋上屏蔽和絕緣材料外,還可直接從「改裝」下手,如改變輻射頻帶,使用紅外干擾器,安裝紅外輻射信號抑制設備,以及使用冷卻裝置等。
在今天的立體式海戰中,戰艦在行動時發出聲音,就等於向敵方裝有探測聲吶的潛艇宣示自己的到來,因此「聲音隱形」也很重要。最直接的應對方法是在設計時就預見船身反射聲波的程度,做出必要修改。但通常的做法是在螺旋槳和船體四周噴射壓縮空氣,形成氣幕屏蔽,以避免雜訊,這不僅可削弱敵方被動聲納的探測能力,還能使其聲尋的型魚雷失效。
此外,降低電磁輻射,也是不少戰艦隱形技術的著重點。
❽ 日本有哪幾艘宙斯盾」導彈驅逐艦
驅逐艦是日海軍主要作戰艦艇,同時也是數量最多的艦種,目前共有10個級別49艘。「金剛」級「宙斯盾」驅逐艦、「旗風」級、「太刀風」級、「天津風」級、「村雨」級等都是日本擁有的現代化驅逐艦。「金剛」級導彈驅逐艦是日本海上自衛隊在二戰後建造的噸位最大、火力最強、性能最優的驅逐艦,也是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先進的「宙斯盾」系統的水面艦艇,目前共有4艘。
「村雨」級驅逐艦是繼「金剛」級後日本最新推出的新型水面戰艦,被稱為日海軍21世紀的主力戰艦。首艘於1996年服役。該艦配有32枚垂直發射的「海麻雀」防空導彈,因此具有很好的近程防空能力。「大隅」級兩棲運輸艦LST-4002「下北」(Shimokita)號駐吳,這種艦艇可以發展為輕型航空母艦。日本海上自衛隊參謀部駐東京都,分為橫須賀、吳、佐世保、舞鶴、大湊5個警備區。
❾ 二戰時日本有什麼著名的戰列艦
一、金剛級戰列艦
(「金剛」、「比睿」、「榛名」、「霧島」)。
二、扶桑級戰列艦,是日本建造的第一級「超弩級」戰艦,即無畏艦。該級共有兩艘,扶桑號(Fuso),建於吳縣海軍造船廠,1912年3月11日開工,1914年3月28日下水,1915年11月18日竣工。山城號(Yamashiro),建於橫須賀海軍造船廠,1913年11月20日開工,1915年11月3日下水,1917年3月31日竣工。
三、大和級
"大和"(YAMATO)
結局:大和於1945年4月7日,沉沒
武藏"(MUSASHI)
大和同級艦,號稱「宮殿」,其基本數據同大和
開工時間:1938年3月29日,入水時間:1940年10月1日,完工:1942年8月5日
結局:1944年10月24日在錫布延海被美海空軍飛機擊沉。
歷任艦長:
有馬馨
1942年8月5日
古村啟歲
1943年6月9日
朝倉豐次
1943年12月7日
豬口敏平
1944年8月12日
四、長門級,同級別兩艘:長門、陸奧
五、伊勢級
伊勢級建造於1915年,共建兩艘:日向和伊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