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士兵墓地在哪裡
㈠ 騰沖一座墳墓里為什麼會埋著三個雙手被綁的日本軍官
然而,去過國殤墓園憑吊的人,都會對一座墳墓產生疑問,就是墓園入大門右邊低窪處,有一座墓碑上刻著“倭冢”的墓地,規格是一個特別的井型墓。如此庄嚴的地方,為何將日軍埋在這里?
這是李根源的特別考慮,裡面埋著三個日軍守城軍官,他們屍體被捆綁,面向烈士冢跪拜。據考證,“倭冢”裡面三名日軍,其中一名就是藏重康美。當遠征軍在收復騰沖時,守軍是日軍第五十六師團步兵第一四八聯隊,藏重康美擔任聯隊長。
㈡ 抗日戰爭時,侵華的日本人的屍體埋哪了
戰爭時期,軍隊居無定所,敵對雙方的交火隨時都會發生。為了減少行動中的麻煩,許多陣亡士兵的屍體都會就地掩埋。侵華日軍的屍體也不例外。戰斗間隙,他們會自己動手掩埋自己的士兵屍體,如果所在地區比較安全,他們會找燃料焚化那些屍體,然後草草撿幾塊骨頭運回國內;如果時間和環境不允許,他們會割下陣亡士兵的耳朵(或者剪點頭發和指甲類的東西)寄回日本以告慰家屬,屍體則丟給中國人掩埋。至於埋葬這些日軍屍體的位置,則沒有人刻意的去記錄它。
㈢ 二戰時日軍在緬甸
1、日本的海外投資廣泛。在世界上很多地區都有日本的海外資產,緬甸也不例外,因此日本對緬甸有一定的經濟發言權,因此,在緬甸境內存有日本「印記」也不足為奇了。
2、政府及國民的關注。日本雖然是二戰戰敗國,但日本政府及國民對陣亡士兵仍十分關注,在緬甸境內的日軍紀念碑大部分都是戰後日本國民的私人行為,我曾看過一篇報道,日本人對陣亡士兵的記錄十分詳細,在一些紀念碑上,甚至連戰馬的名字都有詳細記載。反觀在緬甸的中國陣亡士兵紀念碑及陵園,由於缺乏資金與管理,大部門都被埋沒在荒草中了。(不知為什麼,不由的想起麥克阿瑟的名言,「老兵不死,只是悄然隱去」)
㈣ 日本的這個地方,埋葬了3萬中國士兵的耳鼻,卻成了旅遊景點嗎
要說到日本,小編覺得他們骨子裡就是一個侵略性很強的國家,因為他們的侵略不僅僅是從侵略中國和二戰開始的,在很早之前,日本剛剛成立的時候,他們就開始了侵略。在日本剛剛成立初期,他們就選擇侵略朝鮮來擴大自己的國家,而他們的戰鬥力確實很強,一舉攻進了朝鮮的都城,我們都知道那個時候的朝鮮是明朝呢附屬國,所以他們唯一能得救的方法就是讓明朝出兵幫忙,而明朝也確實很仗義,出動了4萬士兵去朝鮮幫忙。
後來他們給這個地方取了個名字叫鼻冢,後期改名叫耳冢,但是隨著日本的發展,他們竟然把這個地方當成了旅遊景點,雖然當時日本有很多朝鮮人都表示抗議,但是日本政府無動於衷。從那場戰爭到現在,已經400年了,很多朝鮮人都會來這里祭奠戰死的英魂,而朝鮮也試圖找日本政府要求帶回這些耳鼻,為了讓戰士們安息,可是日本卻拒絕了,不知道日本人是個什麼心理,把這樣的地方當成旅遊景點。
㈤ 中國軍人的烈士墓園里,為何埋一位日本少將
其實在中國軍人的烈士墓園里埋葬的這位日本少將。是被反綁雙手,雙膝下跪安葬在旁邊的。埋葬的這一為日本少將是為中國的烈士軍人賠罪的姿態埋葬在這個地方。對於日本人來說這是非常令他們恥辱的一件事情,所以一直到現在都有反對的聲音想要把這位少將引回國。
雖然隨著時間的流逝但是這座墓保存非常完好。並且每年還會有很多的遊客來這個地方想要到此參觀,但是這件事情對於日本人來說是一件帶有侮辱性的事情。可這讓日本人又不樂意了,因為在他們看來,「倭冢」二字帶有侮辱之意。可實際上呢,早在中國的古代時期,日本就有「倭奴」之稱。
㈥ 日本在戰疫死的士兵,埋在中國的什麼地方
當時,一般我軍會把敵人的屍體集中,本著人道主義的精神,埋在雙方作戰的戰場附近。
大多數都由日軍收屍隊,事後挖出火化後帶回日本。如果日本國內沒有收到骨灰,那就表示死者所在的部隊出了問題。比如:在後續作戰中部隊被我軍消滅,又或者在撤退中將骨灰遺失了!
日軍戰疫死的士兵,也就是所謂的重傷死亡,基本上都死在日軍醫院里,骨灰一般不會遺失。如果有遺失,只能說明該士兵不是戰疫死,而是死在了無法收斂的戰場!
日軍軍官為了誇大,中日軍隊的戰損比例,喜歡在日軍死亡原因上做手腳!比如,陣亡100人,日軍軍官給上級的報告是陣亡30人,其餘70人算做傷病,在隨後幾個月里,這70人會因戰疫死、疫死、陣亡等方式不斷「死」去。
這樣的官僚的「統計死」法,家人自然很難得到骨灰,也沒人能說得清埋在了哪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