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多少精銳部隊

日本多少精銳部隊

發布時間: 2022-09-19 03:04:57

『壹』 二戰後期日本本土守軍有多少人

224萬。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日軍的四大主力為:「關東軍」73萬人,數量和質量均居第一;「南方軍」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國內軍」38萬人;「中國派遣軍」雖然有62萬人,論數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銳大多抽調給南方軍,質量已大為下降。

至日本投降時,日軍總兵力為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本土守軍)合計約550萬,佔76%。

這里要重點說明的是:1944年以後,美軍從南(菲律賓)、東(馬里亞納群島)、北(阿留申群島)三面逼近日本本土,迫使日軍三次進行「本土總動員」,並緊急從關東軍和「中國派遣軍」抽調精銳部隊回國,使「國內軍」急劇擴大到224萬人,兵力在四大主力中最為雄厚。

『貳』 中國最難打的一座城,日本40萬精銳連續打了3年,後來怎樣

1931年9月18日,日本發起了侵華戰爭,從這里開始,日本軍隊開始逐步侵入。先是佔領了東北三省,接著又攻打北平、天津、上海等地,淞滬會戰是中日雙方的第一次大型會戰,日軍在這次戰爭中損失慘重,也粉碎了日本三月滅國的計劃。而在各大戰爭之中,人們幾乎都是誓死抵抗的,這座城就號稱是最難打的城,日本出動了四十萬的精銳部隊攻打三年,最終只留下了十一萬的屍骨。這座城市就是長沙,這場戰爭也被稱為是長沙保衛戰。

長沙會戰是日軍在偷襲珍珠港之後在中國戰場之中的第一次進攻,也是同盟國在太平洋戰爭裡面失敗多次的首次勝利。長沙會戰鼓舞了人心,堅定了抗日的決心,迫使日軍回到了原戰略態勢。經過十四年的抗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無條件投降。

『叄』 聽說日本在二戰中有6個最精銳的師團 是哪幾個 分別介紹他們的歷史

1、近衛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近衛師團在印度尼西亞的Sumatra島掃盪,並擔任當地的警備。1943年5月14日,近衛師團改稱為近衛第二師團,近衛第3聯隊的主力移駐到Andaman群島,之後不久又回到Sumatra島。近衛第二師團各部分散在Sumatra島的各地,准備迎戰美軍的登陸。但是美軍實行「蛙跳」戰術,一直沒有進攻印尼,近衛師團只有駐守Sumatra島一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為止。

2、第一師團

太平洋戰爭後期,戰局急轉直下。日軍第一師團受命被調入萊特島。1944年11月1日,第一師團奇跡般的在萊特島西岸的奧爾默克地區登陸,准備北弦鑰ɡ鋦窶��蕕憬�ニ�寺薨嗟厙�5�竊詼�兜鍬降拿讕�丫�耆�劑熗慫�寺薨嗟厙�?944年11月5日美軍和第一師團在李蒙峽谷遭遇,在之後的50天內,第一師團和美軍互有攻守,呈膠著狀。然而最終第一師團因補給不利,無奈撤向李蒙峽谷的西側的坎奇伯特山區。1944年12月25日,日軍第14方面軍司令官山下奉文大將下達了「自給自足,永久抗戰」的命令。第一師團奉命轉移到色布島上。到1945年1月,第一師團撤離色布島,萊特登陸時有1萬5千名士兵的第一師團此時只剩下800名士兵了。

3、第二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第二師團立即被配屬給今村均中將的第16軍。1942年在日軍攻陷爪哇之後,第二師團被命令在當地執行警備和掃盪任務。於是,第二師團被卷進了與其命運相關的索羅門群島的戰役。1942年8月開始的瓜島攻堅戰,才是第二師團惡夢的開始。為了奪下瓜島的飛機場,作為先遣隊,第二師團派出了以步兵第4聯隊為基幹而組成的青葉支隊(支隊長那須弓雄少將)。為了與此相配合,川口支隊(支隊長川口清健少將,福岡的第35旅團為基礎)和青葉支隊一同在瓜島登陸。9月2日,第一次瓜島機場爭奪戰以日軍的失敗而告終。10月初,第二師團主力在瓜島成功登陸,於24日和25日進行了第二次總攻擊。然而得到的又是慘敗,並且以那須少將為首,步兵第16和29聯隊兩個聯隊長都戰死。雪上加霜的是11月3日,步兵第4聯隊聯隊長又戰死了。這就意味著在瓜島的第二師團失去了他們所有的步兵指揮官。再加上食物和彈葯的補給已經完全被切斷。「瓜」島變成了「餓」島(日語中,「瓜」的發音和「餓」的發音相同),不斷有士兵餓死和逃走。日軍大本營終於決定中止瓜島爭奪戰,1942年下令撤退,而瓜島的第二師團的殘余部隊直到1943年2月才全體正式撤離。之後,第二師團在菲律賓被重建。1943年9月開始第二師團被任命擔任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警備工作。1944年,第二師團被投入到緬甸戰場,但是其作戰最後還是失敗了,1945年2月,第二師團被英軍趕出緬甸,最後在越南西貢向盟軍投降。

4、第三師團

日軍第三師團一直在中國戰場作戰,最後參加了「大陸交通線打通」作戰(「一號」作戰)。中國方面稱之為豫湘桂戰役。這次戰役分為第一期「京漢」作戰和第二期「湘桂」作戰,而第三師團參加了「湘桂」作戰。這個作戰的宗旨是:確保從漢口到越南的鐵路沿線,破壞在中國華南地區的盟軍B29轟炸機機場。作戰成功了。最後,第三師團在前往上海的路上,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

5、第四師團

第四師團在太平洋戰爭初期參加了日軍對菲律賓的進攻,之後曾一度回國整編,1943年第四師團再次被動員,被派往印度尼西亞擔任Sumatra島的警備。最後被派屬給日軍第15軍,進駐在泰國。不久之後在泰國的Lamphum向英國東南亞軍區無條件投降。

6、第五師團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第五師團被配屬給山下奉文中將的第25軍,參加進攻馬來西亞、新加坡的戰斗。馬來西亞、新加坡戰役之後,以第41步兵聯隊為基幹組成了東支隊。這支部隊的預定任務是在菲律賓各島執行掃盪,但是沒過多久就被編入日軍百武晴吉中將的第17軍。之後,東支隊被派遣去參加莫爾茲比港攻堅戰。而莫爾茲比港攻堅戰的慘敗,讓這支隊伍回到朝鮮平壤進行新兵補給,補充完畢的隊伍被編入重建的日軍第30師團。第30師團主力在日軍第8方面軍今村均大將的指揮下,轉戰於巴布亞紐幾內亞。最後在印度尼西亞的塞蘭島迎來了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的那一天。第30師團長山田清一中將由於師團傷亡太大而在投降時切腹自盡。

7、第六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年末,日軍第六師團被編入參加瓜島爭奪戰的百武晴吉中將的第17軍。最初日軍大本營有將第六師團派往瓜島的意向,但是最後仍然決定放棄瓜島。於是第六師團主力被派往索羅門群島以北的Bougainville島,而第13聯隊被派往以新喬治島為中心的中部索羅門群島。隨即遭到駐守美軍的頑強抵抗,損失相當大,之後第13聯隊於1943年9月下旬也撤回Bougainville島。以第六師團為主力的日軍第17軍堅守著Bougainville島,但是1943年11月1日美軍在日軍防衛最薄弱的Bougainville島的西海岸登陸成功,立刻建成了橋頭堡和機場。日軍第17軍幾次試圖將美軍趕回海中,但是都以失敗告終。美軍在Bougainville島登陸之後並沒有採取積極的攻擊態勢,但是接替美軍的澳大利亞軍隊卻毫不手軟,頻頻向第六師團發起攻勢。第六師團節節敗退到布因地區。就在這時候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了。

8、第七師團

在太平洋戰爭開始的初期,日軍第七師團還在日本本土的北海道擔任當地的防衛工作。1942年8月以其步兵第28聯隊為基幹而組成的一木支隊(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奉命去爭奪瓜島的飛機場。一木支隊的先頭部隊於1942年8月21日在瓜島的灘頭陣地上全軍覆沒,支隊長一木清直大佐也被當場擊斃。之後第七師團和第二師團的川口支隊組成的第二登陸梯隊也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出征的旭川第28聯隊的2507名子弟兵中僅有143名生還。之後第七師團的主力被派往日本本土北千島,最後還是回到了防衛北海道的這個起點上。並於1945年8月15日迎來了投降的那一天。

9、 第八師團

資料不祥

10、 第九師團

1944年6月美軍在中太平洋的重鎮塞班島一舉登陸。最初,日軍第九師團是准備被作為抑制美軍在塞班島登陸的阻擊部隊而去塞班島布防的。1944年6月7月7日隨著塞班守軍的全軍覆沒,第九師團即被編入日軍牛島滿中將的第32軍擔任沖繩的防衛任務。第九師團在沖繩南部構築了相當規模的阻擊美軍登陸的陣地(事後的事實也證明,讓美軍大嘗其苦頭)。從日俄戰爭開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九師團都是在惡仗、硬仗中披荊斬棘的走過來,對此日軍第32軍的首腦給予第九師團極大的希望。並且按照第九師團的戰術特點,量身訂制了以第九師團為中心的在沖繩灘頭給美軍致命一擊的作戰計劃。但是為了填補日軍部分部隊從台灣調往菲律賓後,在台灣產生的日軍兵力空白,盡管在日軍第32軍首腦的強力反對之下,第九師團還是無奈的於1944年12月末奉命前往台灣。失去第九師團的日軍第32軍放棄了積極的灘頭阻擊作戰,不得已採用了利用地形的持久戰的戰略。1945年4月,美軍跳過台灣直接攻擊沖繩,日本大本營的許多作戰參謀對於當時把第九師團調往台灣的行為稱之為「參謀本部這輩子最**的行為」。就這樣,日本最精銳的部隊之一的第九師團在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情況下,就在台灣無奈的投降了。

11、第十師團

1944年2月,日軍第十師團的一部被派往中太平洋,而第十師團主力於1944年7月前往南太平洋。最初的預定是派往台灣,但是最後第十師團還是被抽調去了菲律賓的呂宋島。第十師團在尚武集團(隸屬於山下奉文大將的第14方面軍)的指揮下,於1945年1月開始與登陸上來的美軍展開了約半年的拚死相搏。面對強大的美軍,第十師團發起一次次的肉搏戰,拚死抵抗。在物資和火力佔有絕對優勢的美軍的攻勢下,第十師團遭受了毀滅性的打擊,處於全面崩潰的狀態,於1945年8月15日無條件投降。但是呂宋島全島的日軍投降還是1945年9月2日的事。

12、第十一師團

太平洋戰爭初期,日軍第十一師團在中國滿州駐屯。1944年2月,第十一師團和第一師團的一部分兵力被抽調出來,編成了日軍第6派遣隊派往關島。這支部隊後來改稱獨立混成第10聯隊,在關島全軍覆沒。之後,第十一師團在滿州駐屯到1945年4月。1945年4月,第十一師團和第五十七弘前師團一起被調回日本本土。第十一師團駐守在四國島,准備和美軍進行本土決戰。在准備中,第十一師團迎來了無條件投降的一天。

13、第十二師團

1936年4月,日軍第十二師團奉命到中國滿州駐屯。1941年7月小倉大佐的第14聯隊被編入新設的日軍第二十五師團。在滿州期間,第十二師團的主要任務是討伐當地的抗日游擊隊。1944年11月,第十二師團被派往台灣。第十二師團是從朝鮮釜山港經海路前往台灣的,途中,載著第十二師團步兵的運輸艦中的3艘被美軍潛水艇擊沉。1945年1月,雖然遭受了一定的損失,第十二師團主力陸續到達台灣,在台灣西海岸擔當防衛。就這樣,這支生力軍在沒有和美軍交過手的情況下,在台灣無條件投降了。

14、第十四師團

1940年8月,日軍第十四師團被任命在中國滿州永久駐屯,第三次踏上了中國大陸。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經過了關東軍特別演習後,第十四師團依然在滿州駐扎。然而以日軍在瓜島的敗北為轉折點,日軍在太平洋上開始節節敗退。1943年8月,日本大本營策定了絕對國防圈(千島列島、硫磺島、馬里亞那諸島—卡羅林島—馬紹爾群島、西新幾內亞、緬甸),但是要守這么漫長的防衛線,太平洋上現有的日軍兵力是不夠的。所以在滿州駐屯的第十四師團被抽調出來派往帛琉群島。第十四師團在1944年4月末到達帛琉群島。第十四師團主力擔任帛琉本島的防衛任務,而步兵第2聯隊負責擁有機場的佩里留島的防衛任務。帛琉群島南端的安加維爾島的防衛則是交給了步兵第59聯隊第1大隊。1944年6月美軍攻佔塞班島。進入1944年9月,美軍加強了對帛琉群島的轟炸。1944年9月15日,美軍海軍陸戰隊第1師開始准備在佩里留島登陸。1944年11月20日,日軍守備隊指揮官中川州男大佐(步兵第2聯隊長)向日軍大本營發出最後一封訣別電報之後切腹自盡,到1944年11月20日為止第十四師團步兵第2聯隊共抵抗了70天。與此同時,安加維爾島的守備隊約1200名官兵在美軍第81師約2萬名士兵的猛攻下,33天後全軍覆沒。在帛琉本島的第十四師團主力雖然沒有遭到美軍的攻擊,但在飢餓和空襲的威脅下也損失慘重,無條件投降對他們來說是種解脫。

15、第十六師團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第十六師團被編入進攻菲律賓的本間雅晴中將的日軍第14軍,參加了第一、第二次巴丹半島的攻堅戰和菲律賓各島的討伐戰,之後第十六師團便在菲律賓駐屯。到1944年,第十六師團移駐到萊特島。1944年10月12日,麥克阿瑟將軍率領的盟軍開始在萊特島登陸。駐守在萊特的只有第十六師團,勢單力孤,阻擋不了美軍四個師的攻擊。第十六師團集中兵力死守著塔克羅班機場,但是沒多久就失守了。重新奪回機場的戰斗也失敗了。日軍大本營決定在萊特島與美軍決戰,不停地向萊特派遣兵力。萊特島的攻防戰持續到了1944年12月,日軍傷亡慘重。1944年12月15日,美軍在明德羅島登陸成功,把戰火燒到了呂宋島附近。而萊特島的決戰變得沒有一點意義了。日軍大本營命令在萊特島的日軍「自給自足,永久抗戰」,而這時第十六師團也沒多少有生力量了,殘部退到坎基伯特山裡展開了游擊戰。戰後,根據日本厚生省(衛生部)的內部資料,第十六師團共有13778名官兵參加了萊特島的戰役,其中戰死13158名,倖存者僅620名,師團長牧野四郎中將也在無條件投降的命令到來前5天戰死了。

16、第十九師團

1938年隨著張鼓峰事件的爆發,日軍第十九師團立即被派往前線。然而隨著日本在中國這個戰爭泥潭中越陷越深,日本大本營方面不願將事件擴大也為了避免對蘇開戰而於1938年7月26日命令第十九師團立即開回駐防地。之後,蘇軍得勢不饒人連下張鼓峰的戰略要地,出於無奈第十九師團師團長尾高龜藏中將擅自命令向蘇軍還擊。戰斗持續了11天,第十九師團雖然堅守了陣地,但是損失了將近20%的兵力,於1938年8月10日宣布停戰。太平洋戰爭中,第十九師團依然在朝鮮半島北部擔任防衛任務。1942年9月步兵第74咸興聯隊被抽調編入了日軍第30師團,第30師團於1944年12月進駐菲律賓的呂宋島。第30師團主力屬於尚武集團,隸屬於山下奉文中將的日軍第14方面軍,擔任林葛安灣北部的聖菲爾南多地區的防衛工作。1945年1月9日,第十九師團在林葛安灣迎擊了前來登陸的美軍。但是美軍無論在兵力和火力上都佔有絕對優勢,將第十九師團趕進了林葛安灣北部的山嶽地帶。當第十九師團正准備展開游擊戰時,日本無條件投降了。

17、第二十師團

1942年年底,日軍第二十師團被派往太平洋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前線。1943年1月在維瓦克島登陸成功的第二十師團主力把主要精力放在機場建設和修築菲尼斯蒂爾山脈沿海地帶公路上。1943年4月,第二十師團前往麻丹修築道路。1943年9月22日美澳聯軍在芬施哈芬地區登陸之後,立即與在那裡守備的第二十師團第80聯隊混戰成一團,盡管自然條件惡劣但第二十師團主力還是拚命增援。然而終究不是美澳聯軍的對手,於1943年底撤退到西奧地區。1944年1月2日,美澳聯軍在岡比地區登陸,此舉意圖切斷第二十師團的退路。第二十師團無奈退往麻丹地區。在熱帶叢林中有很多士兵掉了隊,但終於在1944年2月底到達麻丹地區。然而到了麻丹地區之後等待第二十師團卻的是一紙新的命令:前往愛達培。此時的行軍比在熱帶叢林中更艱苦,大片的沼澤地吞噬了不計其數的官兵,第二十師團師團長片桐茂中將也在維瓦克地區附近戰死。自1944年4月下旬到5月上旬為止,第二十師團的各個部隊陸續到達維瓦克地區。但是由於美澳聯軍下手比日軍快了一步,率先在荷蘭蒂亞地區和愛達培地區登陸,第二十師團變得進退不得。日軍第18軍司令官安達二十三中將為了使部隊得到生存空間,下令與美澳聯軍決戰。1944年7月開始,第二十師團在飢餓和疲勞的困擾下,展開了愛達培攻堅戰。但是因為死傷慘重,戰斗減員嚴重,於1944年8月3日終止了戰斗。之後,第二十師團在飢餓、瘧疾等流行病以及澳軍的圍攻下,實際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了。1945年7月25日,日軍第18軍司令官安達中將下令「全員犧牲報國」,但之後不久日本就無條件投降了。在巴布亞紐幾內亞登陸時,第二十師團有25572名如狼似虎的官兵,而投降時只有785具連槍都舉不動的瘦骨嶙峋的骷髏了。

『肆』 日本侵華共派出了多少軍隊

日本陸軍二戰中有四大戰略集團,就是在日本本土的「國內軍」(含駐台灣、朝鮮的日軍)、太平洋戰場的「南方軍」,以及在中國東北的「關東軍」和關內的「中國派遣軍」。在中國的兩支日軍中,八年抗戰中國戰場所對付的,實際只有一支「中國派遣軍」。八年抗戰期間中國已無成建制軍事力量與東北的日本關東軍作戰,中國八年抗戰戰場,也就是在關內與日軍「中國派遣軍」作戰的戰場。我國的歷史書中也都稱抗戰中敵後的游擊隊抗擊侵華日軍的60%,也只計算日軍「中國派遣軍」力量,因當時國共兩黨都沒有力量派軍隊到東北去打擊關東軍(抗戰結束後倒是上演了進軍東北的爭奪戰)。但在提到中國戰場牽制的日軍總數時,又加上關東軍的數字,確實是「為我所用」。只要查看日軍戰史就清楚,二戰中關東軍從來就是以蘇軍為主要作戰對象,後來全部 覆滅於蘇聯紅軍之手也證明了這一點。下面談一談具體數字。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時,關東軍73萬人,數量和質量均居第一;「南方軍」40萬人,精銳程度僅次於關東軍;「國內軍」38萬人;「中國派遣軍」雖然有62萬人,論數量居第二位,但因精銳大多抽調給南方軍,質量已大為下降。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侵略戰爭的規模空前擴大,隨後面對美軍越來越猛烈的反攻,戰略重心逐漸轉移,南方軍成為最精銳的戰略集團,「國內軍」為抗擊美軍登陸本土也通過總動員而空前膨脹。關東軍全部精銳師團和「中國派遣軍」大部主力師團都調往太平洋加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實際上成為戰略預備隊,質量空前虛弱。戰爭末期關東軍新成立的24個師團,戰鬥力僅相當於原有的8個師團;「中國派遣軍」27個師團,大多是四流部隊升級編成,戰鬥力極弱(只剩下第3、13師團戰鬥力較強)。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120個師團,不但占日本陸軍師團總數171個的70%,而且雲集了絕大部分精銳師團.投降時日軍總數720萬,其中「中國派遣軍」105萬,不到15%;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佔9%。在太平洋戰場向以美軍為首的盟軍投降的南方軍和「國內軍」合計約550萬,佔76%。
有的資料顯示中國受降日軍不是105萬,而是128萬,哪個正確?這是因為,中國受降的日軍除包括「中國派遣軍」外,還有駐台灣的日軍(16萬人),以及越南北部的日軍和侵華日本海軍。越南北部的日軍屬南方軍序列,按照就近原則投降中國;在台灣的16萬日軍屬日軍「國內軍」第10方面軍序列,主要抗擊美軍登陸(1944年美軍將領尼米茲和麥克阿瑟確有登陸台灣和菲律賓之爭),中國軍隊當時當然不可能有實力渡海攻擊台灣。因此盡管台灣的日軍向中國投降,只是按照台灣屬於中國的原則,卻不是中國軍隊能夠抗擊的力量。
二戰中日軍死亡數字
我國大量書籍宣稱,八年抗戰中國牽制了日本陸軍主力,殲滅日軍133萬,占日軍二戰總損失195萬的70%。這是中國戰勝日本、中國是抗日主戰場的主要依據。
但我們只要仔細研究這兩個數字就知道,盡管這兩個數字都來自日本書籍,卻是偷換概念計算出來的。日軍在中國損失133萬,是個累計數,包含了死亡和受傷兩個數據。這里要談一下軍事常識。戰爭的損失,一般只統計絕對損失數(死亡),只有某場戰役才統計傷亡數。因為二戰中主要交戰國軍隊的傷員75—80%能重返前線,因此往往造成重復計算。正如一些老紅軍多年身經百戰受傷幾十次,如進行累計就有會出現幾十人受傷,實際受傷的只是一個人。所以戰爭損失只統計絕對損失(死亡)。那麼日軍在中國戰死多少呢?據日本自己統計,二戰中日軍總計戰死185萬人(另截止投降時有10萬殘廢傷員,這就是195萬這個數字的由來),其中在中國八年戰死40萬人。也就是說,中國八年抗戰擊斃日軍數只佔日軍二戰死亡總數不到22%。我們的歷史書用日軍在中國的死亡數和累計受傷數去和日軍絕對損失總數對比,就得出了70%這個障眼法。其餘日軍死在哪裡?看一看日本書就知道,有18萬多日軍被英聯邦軍隊擊斃在緬甸(含中國遠征軍擊斃1萬多日軍這一戰果),9萬日軍在中國東北被蘇軍擊斃(主要是諾門坎和蘇聯出兵東北兩場戰役)。也就是說,約有120萬日軍在太平洋戰場被美軍擊斃,占戰爭中日軍死亡總數的64%。

『伍』 日本在本國其實還有45個師團,為何即使投降也沒有出動過

因為工作不同,日本本土的士兵發布了反坦克條例,所以這些士兵的主要任務就是反坦克,和那些海外士兵的工作是不一樣的,再加上日軍也是必須要守家的,日本是不可能傾巢出動的,再加上日本出擊作戰線太長,那些士兵的補給線太長跟不上,再加更跟不上。

其實日本臨近失敗時,瘋狂擴軍是為了,在本土決一死戰,這也是日本帝國主義最後的斗爭,這就體現出日軍的玉碎精神了,武士道精神。

『陸』 日軍300萬人的精銳師團和德國黨衛軍帝國師、維京師、第11裝甲擲彈兵師、國防軍第7裝甲師、骷髏師、希特勒

完全不是一個檔次的 首先是人數 樓主300萬精銳師團的說法比較搞了 日本師團主要分為甲乙丙丁4個等級 在我看來唯一能和德國國防軍抗一下的只有甲級師團 能和黨衛軍裝甲師抗的沒有!!!
樓上說的對 刺刀能和坦克抗嗎? 我們可以來比較一下 以日軍甲級師團和黨衛軍帝國師 做對比
日軍:
甲種師團又稱挽馬師團 下轄2個旅團 每個旅團下轄兩個步兵聯隊(相當於團)
另外有工兵 騎兵 炮兵 輜重兵各一個聯隊 再加上師部 團部共28200人 炮兵有36門75毫米山炮和12門75毫米野炮 一些強大的師團 比如板垣師團 嘰谷師團也一些特殊部隊 如重炮聯隊 12門到24門150MM榴彈炮 戰車聯隊24到36兩輕型坦克 日本軍隊的坦克以97式中型坦克為主,戰斗全重僅15噸,車子輕,裝甲薄,火力弱,基本上不具備同坦克作戰的能力。
其他還有一些技術兵器 就不列舉了 有興趣自己去查
黨衛軍:
http://ke..com/view/857351.htm#7 去這看把
我只說一點 帝國師坦克
2號坦克 1輛 3號坦克 70輛 4號坦克 33輛
6號『虎』 式坦克 14輛 3號突擊炮 34輛

偶想問下那些支持日軍的人 你想怎麼指揮? 來打這仗

『柒』 《亮劍》中一個日本坂田聯隊到底有多少兵力,為何能夠打殘358團

以358團的人數和裝備打出坂田聯隊的包圍有一定難度,但也不是不可能。如果楚雲飛正面突圍,以其性格,那將是雙方的血肉磨坊之戰。楚雲飛和坂田都是科班出身,套路招數差不了太多,基本都是正規作戰。裝備上坂田長途跋涉不可能帶有重武器,楚雲飛當時也不可能有重武器,頂多人手一槍。人數上楚雲飛能多一些,坂田的人實戰經驗強一些。一個是聯隊,一個是整編團,雙方實力基本均等,最後硬磕的結局是雙方全殘,兩敗俱傷,又能讓李雲龍佔便宜了。

日軍的最小作戰單位是「分隊」,相當於中國軍隊的「班」,有13人,9支步槍,一支擲彈筒,三個分隊組成一個小隊54人,一個中隊有三個小隊181人,有步槍139支,輕機槍9挺,擲彈筒9具,四個中隊組成一個大隊,人員1100人,步槍616支,輕機槍36挺,擲彈筒36具,重機槍8挺,步兵炮二門或迫擊炮四門,一個聯隊有三個步兵大隊,加上淄重,工兵,炮兵,通訊,衛生,後勤等人員,總計兵員約3700~3800人,步槍2590支,輕機槍108挺,擲彈筒108具,重機槍24挺,步兵炮6門,戰防炮4門,山野炮6門,馬525匹,非機動車500餘輛,如果執行重大戰役任務,還可以得到旅團或師團加強的炮兵,坦克戰車的支援,這樣規模和裝備水平的日軍,加上良好的訓練和實戰經驗,跟普通的國軍師級單位作戰,基本上都是百戰百勝。

『捌』 日軍號稱有五個精銳師團 分別是哪些

1、第一師團:1891年在東京組建的第1師團,是日軍所建第一個師團,師團通稱號為玉,在朝鮮成歡同清軍打響了第一槍。不過東京從江戶時代起便是商業都會,民風不強悍。該師團到萊特島登陸後遇美軍打擊便損失大部,余部逃入叢林,接到投降令時只剩800名殘兵。

2、第二師團:日本東北部自然條件差,民風強悍,在仙台組建的第2師團又較適應寒區氣候。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時只有一個第2師團,師團通稱號為勇。該師團能利用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在滿洲橫行。該師團隨後成為日軍三個摩托化步兵師團之一,長期在關東軍編成內。

3、第三師團:該師團於名古屋組建,師團通稱號為幸。自「八一三」在上海登陸,直至最後在湖北投降,是中國抗戰期間始終在華作戰的唯一的第一等師團。第3師團組建地名古屋的民風不屬強悍,其官兵的拼殺精神還遜於北九州礦工組成的第18師團等部,不過該部還一直算是華中日軍的主力。

4、第五師團:組建第5師團的廣島,屬日本的「中國」地區,師團通稱號為鯉。日軍第5師團可謂侵華戰爭中作戰范圍最廣的部隊,也是在關內作戰的唯一的摩托化步兵師團。該師團攻南口、侵晉北、以一部迂迴南京、打台兒庄、攻佔廣州、登陸欽州灣入侵廣西,先後同中國七十個師交過戰。

5、第六師團:組建於日本九州的熊本,師團通稱號為明,該地貧困且民風嗜斗,男子往往以從軍為出路。第6師團早在1928年便製造過濟南大屠殺,從1937年在華登陸至1942年末調往南洋,該部主要在華中作戰,兇悍為各師團之最。

『玖』 日本投降前夕,在全球還有多少軍隊有多少在中國戰場

日本在投降之前,在全球還有330萬,其中中國戰區向中國投降131.6萬。關東軍向蘇軍投降68萬,南方軍向英軍投降52.8(其中海軍7.6萬),向澳大利亞投降28.5萬(其中海軍9.1萬),太平洋戰區向美國海軍投降11萬。菲律賓朝鮮等地向美國陸軍投降約40萬。

『拾』 二戰時期 日本 陸軍 有多少兵力 海軍有多少兵力空軍 有多少兵力

日本在二戰後期最大動員的兵力為970W,真正的軍隊總數在400-450W左右,陸軍340W左右(包括陸軍航空兵),海軍(海軍+海軍航空兵+海軍陸戰隊)100W左右,日本沒有獨立的空軍部隊,在中國戰場的陸軍數量在42年達到巔峰的270W,不過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陸軍最精銳的部隊全部投入太平洋戰場與美軍作戰。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3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4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1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0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2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6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58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0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0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