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提出了什麼政策
㈠ 冷戰後日本向政治大國邁進採取的措施有哪些
冷戰後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國步伐及日本政治大國的前景
摘要:日本政治大國戰略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政府所確立、推行的國家發展總體戰略。進入90年代後,在冷戰體制崩潰、日本國內各種右翼政治思潮異常活躍和政壇出現總體保守化的情況下,日本政府加快走向政治大國步伐。即在「多邊管理時代」日本要以經濟力量為後盾,以建立強大的軍事力量為保證,以外交為手段,輔之以輸出日本文化,更多地參與決定世界政策,使日本成為世界政治大國,成為世界政治多極化中的重要一極。從目前日本所擁有的經濟、軍事和政治實力看,它成為世界政治大國似乎只是時間問題。
關鍵詞:日本 政治大國 加快 前景
1. 冷戰後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背景
冷戰格局瓦解使日本社會受到嚴重沖擊,發生了令人難以預料的轉變,長期積累的泡沫經濟破滅。從1992年起,日本經濟陷入長達10年的低迷,並不時出現負增長。政治上,1993年結束了執政38年的自民黨體制,而進入了一個多黨紛爭的階段,90年代的10年換了9位首相。社會上天災發生,人禍不斷,邪教暗行,造成人心渙散,缺乏自信,國際地位有所下降。
在這種形勢下,日本國內的政治勢力分化復雜,左翼政黨衰退嚴重,過去具有的牽制右翼政黨的作用下降。而右翼勢力有擴大的趨勢,他們為配合國際上美國單極體系的構築,不斷提出「為世界做貢獻」(海部俊樹首相語),「日本要為建立世界新秩序做貢獻」(宮澤喜一首相語)「成為國際國家」(新民黨黨首小澤一郎語)。以自民黨為首為主建立的橋本,小淵,森喜郎,小泉幾屆多黨政權,其對外政策的顯著特點是利用經濟外交「重返國際社會」,而且加快走向政治大國的步伐,謀求在國際社會中發揮重大作用,享有與世界上各大國「平等的地位」。
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曾明確提出,日本不僅要做經濟大國,而且要做政治大國,並成為實踐這一戰略目標的身體力行者。中曾根之後,竹下登、海部俊樹、宮澤喜一、細川護熙、羽田枚、村山富士、橋本龍太郎、小淵惠三、森喜朗、小泉一郎先後組閣。各任內閣都提出了各具特點的對外政策方針。如羽田枚提出「積極外交」,村山富士提出「和平外交」、橋本龍太郎提出「自主外交」。但他們的對外政策都有一個共同點,即堅持以日美同盟為外交基軸,追求實現政治大國的戰略目標。冷戰後,政治大國外交始終是日本外交的主線。
2. 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國內外因素
從國際背景看,冷戰後國際形勢的巨大變化為日本的政治大國外交提供了有利的時機:
(1)兩極格局解體,世界政治多元化的發展有利於日本擺脫以往對美國的「追隨外交」;
(2)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衰弱和日本實力的不斷增強,要求日本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的國際呼聲在美國的帶頭和慫恿下已經鼓噪多時;
(3)世界經濟區域化的發展有利於日本憑借自身的經濟優勢提高政治地位,謀求亞太地區的主導權。
從國內背景看,日本走向政治大國有其經濟和政治因素:
(1)日本走向政治大國是其經濟高度發展的必然結果;
(2)日本的「經濟巨人」和「政治侏儒」的雙重國際形象是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內在動因;
(3)右翼政治勢力主宰日本政壇,推動了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國的步伐。
3. 冷戰後日本加快走向政治大國的步伐
冷戰結束後,日本政治大國外交採取了許多重大舉措,具有政治經濟化、外交國際化和軍事大國化的顯著特點。
3.1 全方位拓展亞洲外交
亞洲地區不僅對日本有巨大的經濟利益,而且也是日本實現政治大國戰略的主要依託和最佳舞台。90年代以來,日本各屆政府積極開展亞洲外交,經濟外交是日本立足亞太的主要杠桿,日本不斷擴大投資和經濟援助,加強與亞太各國的經貿關系。自80年代以來,亞太地區成為日本主要的投資場所。日本將60%左右的對外開發援助提供給亞洲國家。日本還積極參與柬埔寨的和平進程,爭取在解決朝鮮核問題和朝鮮半島和平統一問題上發揮積極的作用,並謀求日朝關系的正常化。日本也積極參加東盟地區論壇,加強同中國、東盟、韓國等國的安全對話,倡導建立以日美同盟為核心的亞太多邊安全對話機制。
發展世界經濟作貢獻,在南北關系中承擔力所能及的義務;增加防衛費用,加強日美軍事合作;開展亞太外交,出訪東盟,提出「日中友好三原則」,修復日韓關系,在韓朝、韓中關系中充當「中間人」。
㈡ 日本鼓勵生育政策具體有哪些
1、在日本只要年滿20就可以自由決定婚姻生育權利
2、一時生育金:42萬日元。日本女人懷孕後,除了可以享受10餘次的免費檢查外,生小孩了可以拿到42萬日元的生育金。要說的是,即使是留日學生夫婦也可以拿到這筆錢,條件就是按期繳納國民保險即可。回自己母國生小孩,也能拿到。
3、兒童醫療免費:在日本,15歲以下的兒童享受免費醫療。當然部分地域也可能象徵性的收取幾百日元。不過,這也要在兒童有醫保卡作為前提。
4、兒童手當(補助):每月具體補助如下:每個家庭0-3歲兒童補助15000日元,第二個孩子小學畢業前10000日元(小學為止);第三個孩子起,每人每月15000日元。中學生每人10000日元.
5、單親家庭補助對於單親家庭,也有一定補助。一個孩子時,每月最大補助43160日元;第二個孩子最大補助10190日元,有三個孩子以上,每個孩子多領取6110日元。
6、幼兒教育免費:從令和1年開始,3歲以下幼兒,就讀認可保育園時免費;3-5歲幼兒園生,家庭收入在一定范圍內,也免費教育。
法律依據:
《日本民法典》 第三條 成年期 滿二十歲為成年。
㈢ 日本對中國實行三光政策是什麼
「三光政策」:「燒光、殺光、搶光」
在中國抗日戰爭期間,侵華日軍、特別是華北方面軍(日語:北支那方面軍),自1939年秋開始,針對中國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以殺戮當地居民、對糧秣房舍等物資進行徹底的搶劫、焚燒和破壞為目標的軍事行動,並將這一作戰方式逐漸系統化、規模化、長期化。
(3)日本提出了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日軍的滔天罪行:
1、南京大屠殺:
1938年12月13日,日軍攻佔南京。在日軍華中派遣軍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師團長谷壽夫指揮下,侵略軍進行了長達六周之久的燒殺搶掠,對中國軍民犯下了滔天罪行。根據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調查報告:無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國士兵,被集體殺害,並焚屍滅跡的有十九萬多人。
2、潘家峪大掃盪: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了盧溝橋事變,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挺進敵後,奔赴華北戰場,放手發動群眾,建立抗日根據地,廣泛開展人民戰爭,潘家峪成為抗日堡壘村,成為冀東抗日根據地的中樞。
潘家峪人民的抗日斗爭,極大地激怒了日本侵略者,面對潘家峪這座打不垮、攻不進的抗日堡壘,他們惶惶不可終日,必欲除之而後快,喪心病狂地要把潘家峪人民斬盡殺絕。
3、「七一三部隊」:
日本侵略者在中國東北成立專門研究細菌的「七一三部隊」,用中國活人做試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光政策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侵華戰爭
㈣ 日本生育補貼政策
法律分析:一、補貼金額
0~3歲:每人每月1萬5千日元
3歲~小學畢業:每人每月1萬日元,第三個及之後的孩子每人每月1萬5千日元。
小學畢業~初中畢業:每人每月1萬日元
初中畢業~高中畢業:每人每月1萬日元(正在討論中)
二、發放時間
每年的2月、6月、10月,日本政府會統一發放4個月的補貼金額,這些錢政府將會直接打到兒童撫養人的賬戶中。
三、申請流程
1、向居住地政府提出申請並填寫「兒童手當申請認定書」;
2、提交申請人健康保險復印件以及申請人賬戶;
3、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領取到相應補貼。
四、申請條件
日本人公民以及持有「經營管理簽證」、「留學簽證」等中長期簽證的外國人都可以申請。今年5月新通過的《改正_童手當法》規定,如果年收入在960萬日元以上、不到1200萬日元,政府每月只補貼每個孩子5千日元,如果年收超過1200萬日元,將直接取消該補貼,這一政策將從2022年10月開始實施。
法律依據:《兒童綜合基本法案》
第一條 補貼金額:
0~3歲:每人每月1萬5千日元
3歲~小學畢業:每人每月1萬日元,第三個及之後的孩子每人每月1萬5千日元。
小學畢業~初中畢業:每人每月1萬日元
初中畢業~高中畢業:每人每月1萬日元(正在討論中)
第二條 發放時間:
每年的2月、6月、10月,日本政府會統一發放4個月的補貼金額,這些錢政府將會直接打到兒童撫養人的賬戶中。
第三條 申請流程:
1、向居住地政府提出申請並填寫「兒童手當申請認定書」;
2、提交申請人健康保險復印件以及申請人賬戶;
3、等待審核,審核通過後就可以領取到相應補貼。
第四條 申請條件:
日本人公民以及持有「經營管理簽證」、「留學簽證」等中長期簽證的外國人都可以申請。今年5月新通過的《改正_童手當法》規定,如果年收入在960萬日元以上、不到1200萬日元,政府每月只補貼每個孩子5千日元,如果年收超過1200萬日元,將直接取消該補貼,這一政策將從2022年10月開始實施。
㈤ 明治維新後,日本對外推行的政策是 A 大陸政策 B 中立政策 C 均衡政策 D 門戶開放政策
明治維新後,日本對外推行的政策是大陸政策。
「大陸政策」是日本自古以來提出的一個逐步滅亡中國的政策。大陸政策也被稱為大陸經略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維新後,「不甘處島國之境」,立足於用戰爭手段侵略和吞並中國、朝鮮等周邊大陸國家的對外擴張政策,是日本近代軍國主義的主要特徵和表現。
在亞洲歷史上,唯有日本產生了大陸政策,而且是兩次出現。第一次是在豐臣秀吉初步統一日本後,就曾於1592年、1597年兩度發動侵略朝鮮的戰爭。第二次是到了德川幕府末期出現了較為完善的大陸政策思想的基礎理論和大陸政策構想。
(5)日本提出了什麼政策擴展閱讀:
日本大陸政策產生的原因:
日本個島國,面積狹小隻有37萬多平方公里。而且不是那種遠離大陸相對封閉的島國,與東亞大陸僅一水之隔,大陸上的強國林立常常讓日本產生危機感。
到了近代日本所面臨的情況更加復雜。西邊是正在尋求復興清朝,北邊是正在西伯利亞瘋狂擴張的俄羅斯帝國,而歐美列強也紛紛逼近日本。這樣的形勢讓日本的危機感和不安全感愈加強烈起來。
19世紀末開始,像林子平、本多利明、佐藤信淵、藤田幽谷、會澤安、吉田松陰等日本的經世學家及維新運動的先驅們,提出了諸多類似「海外雄飛論」等對外擴張思想,大肆鼓吹對外擴張。這也為近代日本軍國主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㈥ 日本為鼓勵結婚生子都出台了哪些政策
日本為了鼓勵結婚生子都出台了哪些政策?日本老齡化很嚴重,現在勞動力減少,一些崗位不得不聘請老年人來做,所以在出生率低的時候,日本政府出台過很多鼓勵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政府為了鼓勵結婚生育,幾乎下了很多功夫,而日本的年輕人還是不怎麼願意生育,到現在還是喜歡晚婚晚育,所以現在生育率不會一下子提上去,這些主要是因為年輕人對生育觀念發生了變化,有時候他們寧願獨自生活,因為成為一個宅男。隨著政府鼓勵政策推行,估計日本的出生率會提升,不過這個進程不會很快。
㈦ 日本明治政府發展資本主義的三大政策是什麼
日本明治政府的領導人為了擺脫落後、擺脫受外國奴役的地位,以爭得民族獨立,並進而稱霸東亞,參照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提出了「殖產興業」、「文明開化」和「富國強兵」的三大政策,作為指導國家建設的總方針。第一,「殖產興業」政策是大久保利通等領導人在考察歐美回國後於1874年提出的。有三個主要內容:(1)用國家的力量扶植資本主義。大辦官營示範企業,引進先進技術,聘請外國技師作為「示範」。(2)用國家的力量促進資本主義原始積累。(3)用國家的力量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聘請外國專家和派遣留學生。第二,「文明開化」和大力發展教育。「文明開化」是明治初年頗為流行的口號,是明治政府一項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的國策。其具體內容就是廣泛學習西方資產階級的科學技術、文化教育乃至思想風尚和生活方式。明治政府於1871年12月派出了一個由明治元老木戶孝允、大久保利通率領的龐大代表團,赴歐美考察,在近兩年的時間,訪問了歐美18個國家。代表團回國後在日本掀起了一個學習西方的熱潮。為了解決近代化需要的人才,明治政府參照西方的教育模式,進行了大規模的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使文化知識普及於全民,提高了國民素質,培養了大批的科技人才及工商業管理人員,對於日本由一個落後的封建國家一躍而躋身於先進強國之林,起了無可估量的積極作用。第三,「富國強兵」。明治初年,為了鞏固地主資產階級政權,提出「富國強兵」的口號。「富國強兵」是明治政府實行一系列改革和建設的最終目的。其具體內容就是改革舊的軍事制度,建立起常備軍和警察。日本陸軍仿效普魯士,海軍仿效美國。日本的新式軍隊稱為「皇軍」,即天皇的軍隊,士兵們被灌輸以效忠天皇的反動的「武士道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