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學王羲之怎麼樣
『壹』 同為書法大家,日本人為什麼要推崇王鐸而貶低書聖王羲之
關於日本人對於王鐸與王羲之的態度區別,其實很多是來源於我們國人的主觀感受。
我們必須承認藝術總是向前發展的,王鐸單論造詣其實是要勝過王羲之的,但是這並不能說明王鐸的成就就超越了王羲之。
這就像是用現在的大游輪遠航至美洲大陸和上百年前哥倫布遠航至美洲新大陸比一樣,速度和航線自然是現代游輪占優,但是哥倫布卻是更加的偉大。但是日本人偏偏就沒有這么去比較,他們僅僅是出於對藝術造詣本身的對比,當然也就是更加推崇王鐸了。
『貳』 日本有書法嗎有什麼特點
中國書法與日本書道之比較
書法源於中國,中國人對自己的書法藝術最有發言權。書法起源於中國的漢字,中國人書寫書法把傳統放在第一位,有一定的道理。在日本書家看來,中國書家是缺乏想像力,缺乏幽默感的。中國的傳統書法,受歷史和現實的羈絆太多,過於局限於傳統,以致形成根深蒂固的現實主義傳統,削弱了個性和浪漫主義的地位。在日本,書家首先考慮的是藝術構思,他們常常以傳統為基礎,注入自己的個性,運用想像,熔鑄新意,突出書者對傳統的獨特見解、獨特意境和獨特的風格。
中國的傳統書法與日本的現代書法有著兩種不同的審美觀。在紀念上海、大阪結成友好城市十周年的書法、篆刻展覽作品中得到充分的最有說服力的體現。看到中國的書法好像在看古人的字貼與歷代的碑林。在整個書法的完整性來看和作者的基本功來說都是無懈可擊的,可是作為藝術作品來說,所表現的形式是歷史再現,我們的書家作品從傳統中走來,幾乎每幅作品都能一目瞭然,中國的書家都非常忠實於傳統,書寫的作品都經得起考評和推敲。作為一代的藝術家所推出的作品來說,這種傳統的書寫方式也有缺點,那就是書畫本身不敢突破傳統觀念,容易淹沒在刻意求實的氛圍之中,尤其作為書法藝術都用這種傳統的框框套套的刻板模式和平鋪直敘的傳統方式來書寫,一種風格,相同的筆法,看多了會使人生厭。如寫生畫,逼真有餘,靈氣不足,這些作品盡管功力深厚,但決不是好的藝術作品。真正的藝術品應該是顯示出書家的創作個性和自成一家的風格。
日本的現代書法雖然大體上忠實於傳統,但絕大部分書家才氣橫溢,大膽突破傳統的束縛,不受迷信限制。整個書法作品帶有現代的再創造的韻味,包括他們對傳統的理解和認識。雖然他們的書法功底不深,但作為藝術品來說意境是主要的。中國人對書法是繼承傳統,死守傳統,圍繞在傳統上下功夫,很少中國書家研究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加以創新。須知,一幅好的書法珍品是有著它的豐富的內涵和深遠的境地。
止觀:
止是禪定,觀是般若,修止必須同時修觀。若是一心專修禪定,修久了,不會馬上得到智慧,行者心理漸漸地消沉下去,容易打瞌睡,起了懈怠心,什麼都不肯作,消極而不行善法,如此則失自利。其次,修止修得好,亦限於獨善其身的地步,因而遠離大悲,不度眾生,亦失利他。故馬鳴菩薩說:「若人唯修於止,則心沉沒,或起懈怠,不樂眾善,遠離大悲,是故修觀。」
觀是看破、止是放下,有止觀才能斷得了貪愛。
『叄』 中國書法對日本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日本與中國交流頻繁,日本民族的文化很大程度上依附於中國,可以說,日本書法起源於中國。
日文起源
在日本文化中,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漢、魏時期,而中國的文字記載早在殷商,早了日本1000多年,中國《漢書·地理志》記載:「夫樂浪海中有倭人,分為百餘國,以歲時來獻見雲」。樂浪就是指漢武帝時期,而這個時期記載文字在日本卻少的可伶。
日本最著名的國寶——由漢光武贈與日本的「漢委奴國王」五字的金印,足以證明日本的文字起源於中國。
另外日本最早的大一統王朝歷史時期——古墳,才開是使用文字傳播文化,其文字就是漢字,而古墳正是中國的魏晉時代。
另外,日本早期學者對古漢語的學習是非常優秀的,例如:
日本留傳至今最早的正史《日本書紀》,基本上是用古漢語書寫的。其中的語句基本符合中國古人的用語習慣,如「其宮也,雉堞整頓,台宇玲瓏」等語句。
日語假名
由於日本國民本身的語言系統是音節系統,中國的一個漢字讀音在日本人中有多個讀音,類似英語,雖然日本人在書寫漢字上和閱讀上沒有什麼問題,可以讀起來就有問題,於是日本人將漢字為日語標音,有多少個讀音,就寫多少個漢字,但是由於漢字的復雜性,這樣書寫標注讀音是非常困難和費時的,於是就大量借用漢字的草書寫法,將讀音標注更加簡便的寫出來,這就是當今日本片假名和平假名的由來。
因此,在日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楷書漢字和很像中國草書的字形,由此可見中國書法對日本書法的巨大影響。
早期日本書法
日本書法出現的第一個高峰是在平安時代,大致相當於中國的五代北宋,日本最為著名的是「三筆」,分別是空海、嵯峨天皇、橘逸勢,翻開他們的書法,就是典型的中國古代晉唐風格。
空海書法:
嵯峨天皇:
橘逸勢:
他們的書法基本上都是行草書居多,風格類似晉唐。特別是空海書法,基本上是王羲之和顏真卿的翻版,被稱為日本的「王羲之」。
因此,日本書法與文化基本上受到了漢語的巨大影響,是中國的漢字傳播到日本後,日本的民族文化才得以發展,文字是文化的根,日本的根很大程度是中國的派生物。因此日本書法家常常說中國是我們的「娘家」,作為中國人,必然感到由衷的自豪與驕傲。
『肆』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書法大家,在其他國家有影響力嗎
王羲之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大家,在書法界沒人能夠撼動他的地位。他是對中國說法影響最大的書法家之一,不但對中國的書法有很大的影響,對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字也有很大的啟發,每年都有很多的人來中國學習王羲之的書法。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書法更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王羲之作為書法界的領袖,被後人所景仰。不但在國內有很大的影響力,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王羲之在蘭亭集序前半部分給人一種興高采烈的感覺,後半部分忽然的悲傷起來。富貴貧賤隔層紙,生死存亡轉念間, 在自己縱情山水的時候也感嘆時光飛逝,世事無常。
『伍』 瞧瞧日本人是怎麼學習王羲之書法的
不分彼此,日本書道是庶出。日本稱書為書道,單講本意,就是受我國六朝時代書法風格影響的代表作,現代書道更是走在前列,一個是外門功夫,應當是在佛教傳入之後,請列為最佳答案,聖德太子抄錄的法華經義疏,小鬼子的層面更高一些,就好比練武功!
到十七世紀的江戶時代才出現書道這個名詞。
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國人必須奮起。有意思的是。不過後來發展結果是在個體的書法家這里這兩個概念幾乎相同,這一點是由唐太宗李世民推標書聖王羲之奠定的,國人更重養氣修身,承續傳統匹夫有責,重在道。恰恰像是弄反了,重在法,中國書法是嫡傳。小鬼子有很多極為優秀的書道大師。畢竟技近乎道是每一個藝術家的追求。平心而論,並將之推廣。就王羲之而言,日本人更重技法分析,以此規范社會倫常,稱入木道或筆道。日本最澄和尚從中國帶回了東晉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日本人用毛筆寫漢字而盛行書道,和孔子提倡音樂教化道理相同,一個走的是內家路線,日本人借書以修心養性體悟生命自然中國稱書為書法
『陸』 王羲之作品什麼代傳入日本
唐代。當時中國非常強盛,日本羨慕得不得了,派出好幾十批遣唐使,來學習中國的政治和文化。王羲之的作品很多被他們帶去了日本,奉若至寶。現在世上已沒有王羲之真跡。著名的《喪亂帖》就在日本。
『柒』 在日本書道文化上,你有什麼了解
書法是中國獨有的一門藝術,經歷了從古至今的發展,書法也逐漸在日本盛行,在古代時期的日本,書法被稱為入木道以及筆道,到了17世紀,書法才被稱為書道。日本書道的發展也受著中國的影響,發展至今,書道文化在日本也有著獨特的文化地位,那麼關於日本書道文化,你有什麼了解呢?
在日本的書道歷史中,有著三筆三跡的說法。所謂三筆,就是以空海和尚為首的三位書法聖人,他們結合王羲之的風格和顏真卿的筆法,加上自己的特點,從而形成了一種獨一無二的書法方式。而三跡便是以小野道風的為首的三位書法家,小野道風的真跡是日本書道文化中的典型,他們的筆鋒多偏自由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