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副總統叫什麼名字
❶ 《博物館奇妙夜》里總騎著馬的總統叫什麼名字
第二十六任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共和黨1901年-1909年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Roosevelt,Jr.,人稱老羅斯福,昵稱泰迪(Teddy)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美國軍事家、政治家,第26任總統(1901-1909)。
曾任海軍副部長,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WilliamMcKinley)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博物館奇妙夜》網路網盤高清免費資源在線觀看:
鏈接:https://pan..com/s/1zEAxYhuzYgt7nKWkRstSDg
❷ 2戰美國總統是誰2戰蘇聯總統是誰2戰日本天皇是誰
二戰時期,美國有兩任總統:羅斯福(1933年3月4日-1945年4月12日);羅斯福逝世後,杜魯門副總統接任。
二戰時期蘇聯總書記是:斯大林。
二戰時期日本天皇是:裕仁天皇。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1882年1月30日-1945年4月12日),美國第32任總統,美國歷史上唯一連任超過兩屆(連任四屆,病逝於第四屆任期中)的總統,美國迄今為止在任時間最長的總統。羅斯福家族在美國大約有近300年的歷史,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是富蘭克林·羅斯福的堂叔。
在1930年代經濟大蕭條期間,羅斯福推行新政以提供失業救濟與復甦經濟,並成立眾多機構來改革經濟和銀行體系,從經濟危機的深淵中挽救了美國,他所發起的一些計劃仍繼續在國家的商貿中扮演重要角色。除此之外,在其任內設立的一些制度仍然保留至今。羅斯福曾促成了政黨重組,他與其妻埃莉諾·羅斯福至今仍是美國現代自由主義的典範。
羅斯福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同盟國陣營的重要領導人之一。1941年珍珠港事件發生後,羅斯福力主對日本宣戰,並引進了價格管制和配給。羅斯福以租借法案使美國轉變為「民主國家的兵工廠」,使美國成為同盟國主要的軍火供應商和融資者,也使得美國國內產業大幅擴張,實現充分就業。二戰後期同盟國逐漸扭轉形勢後,羅斯福對塑造戰後世界秩序發揮了關鍵作用,其影響力在雅爾塔會議及聯合國的成立中尤其明顯。後來,在美國協助下,盟軍擊敗德國、義大利和日本。
羅斯福曾多次被評為美國最佳總統, 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4名。
哈里·S·杜魯門(英語:Harry S.Truman,1884年5月8日-1972年12月26日),美國民主黨政治家,第32任副總統(1945年),隨後接替因病逝世的富蘭克林·D·羅斯福總統,成為了第33任美國總統(1945年-1953年)。相比前任總統,杜魯門支持度不算高,但他謹慎果斷的性格令他得以面對險峻的國際情勢時,可以克服許多艱巨挑戰。他外交經驗談不上豐富,但在他任期內卻制訂了很多對後世影響深遠的外交政策。比如,他批准對日本使用原子彈,簽署聯合國協議和北約協議,形成了美國其後數十年反對共產主義的國家政策——杜魯門主義。他任期內,盡管出現很多產業糾紛、丑聞以及前蘇聯間諜案,導致杜魯門聲譽受損,最後只得放棄競選連任,但今日的歷史學者仍視他為最出色的美國總統之一。在美國有線電視頻道邀請65位權威歷史學家所作的調查中,杜魯門位列最受愛戴的美國總統第五名。
約瑟夫·維薩里奧諾維奇·斯大林(英語:Joseph Vissarionovich Stalin,俄語:Ио́сиф Виссарио́нович Ста́лин,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註:斯大林執政時期官方記載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1] ,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喬治亞人,前蘇聯政治家,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在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昭和天皇(1901年4月29日-1989年1月7日),日本第124代天皇(1926年-1989年在位),本名裕仁 ,稱號迪宮。是日本最長壽以及在位時期最長的日本天皇,執政長達63年。
裕仁1901年生於東京,是大正天皇嘉仁的長子。1914年學習院初等科畢業,後在東宮學問所讀書。1916年11月被立為皇太子。大正十年(1921年)因父親大正天皇患病而出任攝政王。大正十五年(公元1926年)繼位,以《尚書》中的「百姓昭明,協和萬邦」改元昭和。[2] 在位期間,指揮和策劃日本相繼發動侵華戰爭和太平洋戰爭,侵略和踐踏了中國和東南亞以及太平洋十幾個國家,導致了數千萬無辜人民的死亡。1945年8月發布「終戰詔書」,代表日本帝國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因美國的干涉戰後免除了審判,帝統得到保留,戰後在位期間日本經濟高速發展,促成神武景氣。他對生物分類學有研究,發表有《相模灣產後鰓類圖譜》、《相模灣產海鞘類圖譜》以及《那須植物志》等著作。1989年1月7日,因患十二指腸癌死於東京,終年88歲,次日皇太子明仁即天皇位,改年號「平成」,昭和時代落下帷幕。
❸ 美國,日本以及亞洲四小龍分別都是什麼時候經濟發展最快,當時的執政者都是誰
我個人認為這樣說有點偏頗,經濟的發展要是看綜合因數的,政治,環境,地理位子,人口數量,質量,科技水平等等!
但是從另一方面來說強權政治對經濟的發展也有一定好處,前提是這位政治強人是真的為這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像羅斯福,蔣經國,李光耀都對自己國家或地區經濟的發展做出了一定貢獻!
美國戰後雖然發展不是最快,但是也不慢,當時美國還是民主政治!而且其他發展快的國家或地區或多或少都是因為美國的原因!日本就不用說了,是在美國支持下發展的,台灣、韓國如果沒有美國市場的支持那有那樣的發展!台灣、韓國沒發展起來香港的服務業能發展么?新加坡的旅遊業和港口中轉也能發展么?
美國是大發戰爭橫財,一戰二戰都只有美國是最大贏家,美國在一戰二戰以及二戰後直到八十年代經濟都是發展很快!
美國 總統
伍德羅·威爾遜 (Woodrow Wilson) 民主黨 1913年-1921年
富蘭克林·德拉諾·羅斯福 (Franklin Delano Roosevelt) 民主黨 1933年-1945年 任期最長的美國總統,連任四屆,最後於任內過世
哈利·S·杜魯門 (Harry S. Truman) 民主黨 1945年-1953年
德懷特·D·艾森豪威爾 (Dwight D. Eisenhower) 共和黨 1953年-1961年
約翰·F·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民主黨 1961年-1963年 任內被暗殺
林登·約翰遜 (Lyndon Johnson) 民主黨 1963年-1969年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共和黨 1969年-1974年 任內因水門事件而辭職
傑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共和黨 1974年-1977年 唯一一名未經選舉就接任副總統,然後接任總統的人
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民主黨 1977年-1981年
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 共和黨 1981年-1989年
日本以及韓國,新加坡,香港的經濟騰飛差不多是六七十年代!台灣則是在七八十年代!
日本 首相
池田勇人,1960.7.19~64.11.9
佐藤榮作,1964.11.9~72.7.6
田中角榮,1972.7.7~74.12.9
三木武夫,1974.12.9~76.12.17
福田赳夫,1976.12.24~78.12.7
大平正芳,1978.12.7~80.6.12
香港 總督
柏立基爵士,1958年1月23日-1964年4月14日
戴麟趾爵士,1964年4月14日-1971年11月19日
麥理浩爵士,後為勛爵,1971年11月19日-1982年5月20日
新加坡 總理
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獨立後,長期擔任總理,1990年11月辭去總理職務。
韓國 總統
尹普善,1960-1962(4屆)
朴正熙,1963-1979(5-9屆)
崔圭夏,1979-1980(10屆)
台灣
蔣經國,1972 年,蔣經國接任台灣行政院長。
❹ 為什麼各國的首腦稱謂不同呢美國、俄羅斯和法國是總統,加拿大、義大利和法國是總理,英國和日本是首相
首先你有個概念需要搞清,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國家元首至少是一個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在實行總統制的國家裡,總統就是最高領導人,即有實權,如美國總統。但是在議會制國家裡,總統只是名義上的國家最高領導人,沒有多少實權,如德國總統。在君主立憲制國家裡,國王或者女王則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如日本天皇。
美國、俄羅斯、法國,他們的總統體制有相同點,但也有異同點。美國的總統即是國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腦(美國沒有總理,只有起點綴作用的副總統。國務卿是外交部部長,不是政府總理)。法國俄羅斯有總理但沒有副總統。總理向總統負責(其實我國是大陸法系國家,我國的元首制較為相似於大陸法系國家的元首制。)。
義大利、德國這樣的國家都是議會制。總理向議會負責不向總統負責。總統也不對議會負責。
加拿大、澳大利亞名義上的的國家元首其實是英國女皇。他們有總督,其實就是殖民地時期,英國派駐在這些國家的總督的延續。現在只起點綴作用(注意英國在英聯邦國家裡沒有大使的,他們的外交機構有個專業名詞,具體的我忘了)。
英國、日本的首相,就是政府總理。只是由於是君主立憲制國家,所以叫首相。
❺ 杜魯門當了幾年總統
哈里·S·杜魯門,後來他投身政治;一直當到參議員,後來又成了副總統。可是,就在他當了82天副總統之後,總統突然死了!事情就是這么不可思議,1945年4月12日,美國在東西兩個戰場都大軍壓境,眼瞅著馬上就要結束在德國的戰事了,而美國總統羅斯福居然在勝利前夜突發腦溢血死了。
(杜魯門下令對日本實行核打擊,這也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使用核彈)
二戰結束後,杜魯門又主導建立了聯合國。制定了援助歐洲的「馬歇爾計劃」,使得戰後歐洲得以快速復興。1949年又和歐洲國家一起建立了北約組織。還支持了以色列復國。可以說二戰結束的世界格局,除了雅爾塔體系外,杜魯門的成就功不可沒。
❻ 求日本歷任天皇和美國歷任總統
天皇名漢風謚號·追號謚號的日語讀法在位附註
01神武天皇じんむ前660年1月1日—前585年3月11日
02綏靖天皇すいぜい前581年1月8日—前549年5月10日欠史八代
03安寧天皇あんねい前549年7月3日—前511年12月6日欠史八代
04懿德天皇いとく前510年2月4日—前477年9月8日欠史八代
05孝昭天皇こうしょう前475年1月9日—前393年8月5日欠史八代
06孝安天皇こうあん前392年1月7日—前291年1月9日欠史八代
07孝靈天皇こうれい前290年1月12日—前215年2月8日欠史八代
08孝元天皇こうげん前214年1月14日—前158年9月2日欠史八代
09開化天皇かいか前158年11月12日—前98年4月9日欠史八代
10崇神天皇すじん前97年1月13日—前30年12月5日
11垂仁天皇すいにん前29年1月2日—70年7月14日
12景行天皇けいこう71年7月11日—130年11月7日
13成務天皇せいむ131年1月5日—190年6月11日
14仲哀天皇ちゅうあい192年1月11日—200年2月6日
15應神天皇おうじん270年1月1日—310年2月15日
16仁德天皇にんとく313年1月3日—399年1月16日
17履中天皇りちゅう400年2月1日—405年3月15日
18反正天皇はんぜい406年1月2日—410年1月23日
19允恭天皇いんぎょう412年12月-453年1月14日
20安康天皇あんこう453年12月14日—456年8月9日
21雄略天皇ゆうりゃく456年11月13日—479年8月7日
22清寧天皇せいねい480年1月15日—484年1月16日
23顯宗天皇けんぞう485年1月1日—487年4月25日
24仁賢天皇にんけん488年1月5日—498年8月8日
25武烈天皇ぶれつ498年12月-506年12月8日
26繼體天皇けいたい507年2月4日—531年2月7日
27安閑天皇あんかん531年2月7日—535年12月17日
28宣化天皇せんか535年12月-539年2月10日
29欽明天皇きんめい539年12月5日—571年4月
30敏達天皇びだつ572年4月3日—585年8月15日
31用明天皇ようめい585年9月5日—587年4月9日
32崇峻天皇すしゅん587年8月2日—592年11月3日
33推古天皇すいこ592年12月8日—628年3月7日
34舒明天皇じょめい629年1月4日—641年10月9日
35皇極天皇こうぎょく642年1月15日—645年6月14日
36孝德天皇こうとく645年6月14日—654年10月10日
37齊明天皇さいめい655年1月3日—661年7月24日皇極天皇重祚。
38天智天皇てんじ661年7月24日—671年12月3日
39弘文天皇こうぶん671年12月5日—672年7月23日
40天武天皇てんむ673年2月27日—686年9月9日
41持統天皇じとう686年9月9日—697年8月1日
42文武天皇もんむ697年8月1日—707年6月15日
43元明天皇げんめい707年7月17日—715年9月2日
44元正天皇げんしょう715年9月2日—724年2月4日
45聖武天皇しょうむ724年2月4日—749年7月2日
46孝謙天皇こうけん749年7月2日—758年8月1日
47淳仁天皇じゅんにん758年8月1日—764年10月9日
48稱德天皇しょうとく764年10月9日—770年8月4日孝謙天皇重祚。
49光仁天皇こうにん770年10月1日—781年4月3日
50桓武天皇かんむ781年4月3日—806年3月17日
51平城天皇へいぜい806年3月17日—809年4月1日
52嵯峨天皇さが809年4月1日—823年4月16日
53淳和天皇じゅんな823年4月16日—833年2月28日
54仁明天皇にんみょう833年2月28日—850年3月21日
55文德天皇もんとく850年3月21日—858年8月27日
56清和天皇せいわ858年11月7日—876年11月29日
57陽成天皇ようぜい876年11月29日—884年2月4日
58光孝天皇こうこう884年2月5日—887年8月26日
59宇多天皇うだ887年8月26日—897年7月3日
60醍醐天皇だいご897年7月3日—930年9月22日
61朱雀天皇すざく930年9月22日—946年4月20日
62村上天皇むらかみ946年4月20日—967年5月25日
63冷泉天皇れいぜい967年5月25日—969年8月13日
64圓融天皇えんゆう969年8月13日—984年8月27日
65花山天皇かざん984年8月27日—986年6月23日
66一條天皇いちじょう986年6月23日—1011年6月13日
67三條天皇さんじょう1011年6月13日—1016年1月29日
68後一條天皇ごいちじょう1016年1月29日—1036年4月17日
69後朱雀天皇ごすざく1036年4月17日—1045年1月16日
70後冷泉天皇ごれいぜい1045年1月16日—1068年4月19日
71後三條天皇ごさんじょう1068年4月19日—1072年12月8日
72白河天皇しらかわ1072年12月8日—1086年11月26日
73堀河天皇ほりかわ1086年11月26日—1107年7月19日
74鳥羽天皇とば1107年7月19日—1123年1月28日
75崇德天皇すとく1123年1月28日—1141年12月7日
76近衛天皇このえ1141年12月7日—1155年7月23日
77後白河天皇ごしらかわ1155年7月24日—1158年8月11日
78二條天皇にじょう1158年8月11日—1165年6月25日
79六條天皇ろくじょう1165年6月25日—1168年2月19日
80高倉天皇たかくら1168年2月19日—1180年2月21日
81安德天皇あんとく1180年2月21日—1185年3月24日
82後鳥羽天皇ごとば1183年8月20日—1198年1月11日
83土御門天皇つちみかど1198年1月11日—1210年11月25日
84順德天皇じゅんとく1210年11月25日—1221年4月20日
85仲恭天皇ちゅうきょう1221年4月20日—1221年7月9日
86後堀河天皇ごほりかわ1221年7月9日—1232年10月4日
87四條天皇しじょう1232年10月4日—1242年1月9日
88後嵯峨天皇ごさが1242年1月9日—1246年1月29日
89後深草天皇ごふかくさ1246年1月29日—1259年11月26日
90龜山天皇かめやま1259年11月26日—1274年1月26日
91後宇多天皇ごうだ1274年1月26日—1287年10月21日
92伏見天皇ふしみ1287年10月21日—1298年7月22日
93後伏見天皇ごふしみ1298年7月22日—1301年1月22日
94後二條天皇ごにじょう1301年1月22日—1308年8月25日
95花園天皇はなぞの1308年8月26日—1318年2月26日
96後醍醐天皇ごだいご1318年2月26日—1336年8月15日
97後村上天皇ごむらかみ1331年9月20日—1333年5月25日
98長慶天皇ちょうけい1336年8月15日—1348年10月27日
99後龜山天皇ごかめやま1339年8月15日—1368年3月11日
北1光嚴天皇こうごん1348年10月27日—1351年11月7日
北2光明天皇こうみょう1352年8月17日—1371年3月23日
北3崇光天皇すこう1368年3月11日—1383年10月
北4後光嚴天皇ごこうごん1371年3月23日—1382年4月11日
北5後圓融天皇ごえんゆう1383年10月-1392年10月5日
100後小松天皇ごこまつ1382年4月11日—1412年8月29日
101稱光天皇しょうこう1412年8月29日—1428年7月20日
102後花園天皇ごはなぞの1428年7月28日—1464年7月19日
103後土御門天皇ごつちみかど1464年7月19日—1500年9月28日
104後柏原天皇ごかしわばら1500年10月25日—1526年4月7日
105後奈良天皇ごなら1526年4月29日—1557年9月5日
106正親町天皇おおぎまち1557年10月27日—1586年11月7日
107後陽成天皇ごようぜい1586年11月7日—1611年3月27日
108後水尾天皇ごみずのお1611年3月27日—1629年11月8日
109明正天皇めいしょう1629年11月8日—1643年10月3日
110後光明天皇ごこうみょう1643年10月3日—1654年9月20日
111後西天皇ごさい1654年11月28日—1663年1月26日
112靈元天皇れいげん1663年1月26日—1687年3月21日
113東山天皇ひがしやま1687年3月21日—1709年6月21日
114中御門天皇なかみかど1709年6月21日—1735年3月21日
115櫻町天皇さくらまち1735年3月21日—1747年5月2日
116桃園天皇ももぞの1747年5月2日—1762年7月12日
117後櫻町天皇ごさくらまち1762年7月27日—1770年11月24日
118後桃園天皇ごももぞの1770年11月24日—1779年11月9日
119光格天皇こうかく1779年11月25日—1817年3月22日
120仁孝天皇にんこう1817年3月22日—1846年2月6日
121孝明天皇こうめい1846年2月13日—1866年12月25日
122明治天皇めいじ1867年1月9日—1912年7月30日
123大正天皇たいしょう1912年7月30日-1926年12月25日
124昭和天皇しょうわ1926年12月25日-1989年1月7日
125明仁天皇 1989年1月7日-
歷任日本首相列表
姓名 就任 離任 政黨 備注
1 伊藤博文 1885年12月22日 1888年4月30日 無
2 黑田清隆 1888年4月30日 1889年10月25日 無
三條實美 1889年10月25日 1889年12月24日 無 時任內大臣,臨時擔任首相職務
3 山縣有朋 1889年12月24日 1891年5月6日 無
4 松方正義 1891年5月6日 1892年8月8日 無
5 伊藤博文 1892年8月8日 1896年8月31日 無 第2次
黑田清隆 1896年8月31日 1896年9月18日 無 時任樞密院議長,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6 松方正義 1896年9月18日 1898年1月12日 無 第2次
7 伊藤博文 1898年1月12日 1898年6月30日 無 第3次
8 大隈重信 1898年6月30日 1898年11月8日 憲政黨
9 山縣有朋 1898年11月8日 1900年10月19日 無 第2次
10 伊藤博文 1900年10月19日 1901年5月10日 立憲政友會 第4次
西園寺公望 1901年5月10日 1901年6月2日 立憲政友會 時任樞密院議長,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11 桂太郎 1901年6月2日 1906年1月7日 無
12 西園寺公望 1906年1月7日 1908年7月14日 立憲政友會
13 桂太郎 1908年7月14日 1911年8月30日 無 第2次
14 西園寺公望 1911年8月30日 1912年12月21日 立憲政友會 第2次
15 桂太郎 1912年12月21日 1913年2月20日 無 第3次
16 山本權兵衛 1913年2月20日 1914年4月16日 軍人
17 大隈重信 1914年4月16日 1916年10月9日 立憲國民黨 第2次
18 寺內正毅 1916年10月9日 1918年9月29日 軍人
19 原敬 1918年9月29日 1921年11月4日 立憲政友會
內田康哉 1921年11月4日 1921年11月13日 立憲政友會 時任外務大臣,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20 高橋是清 1921年11月13日 1922年6月12日 立憲政友會
21 加藤友三郎 1922年6月12日 1923年8月24日 軍人
內田康哉 1923年8月24日 1923年9月2日 軍人 時任外務大臣,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22 山本權兵衛 1923年9月2日 1924年1月7日 軍人 第2次
23 清浦奎吾 1924年1月7日 1924年6月11日 立憲政友會
24 加藤高明 1924年6月11日 1926年1月28日 憲政會
若槻禮次郎 1926年1月28日 1926年1月30日 憲政會 時任內務大臣,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25 若槻禮次郎 1926年1月30日 1927年4月20日 立憲民政黨
26 田中義一 1927年4月20日 1929年7月2日 立憲政友會
27 濱口雄幸 1929年7月2日 1931年4月14日 立憲民政黨
28 若槻禮次郎 1931年4月14日 1931年12月13日 立憲民政黨 第2次
29 犬養毅 1931年12月13日 1932年5月16日 立憲政友會
高橋是清 1932年5月16日 1932年5月26日 立憲政友會 時任大藏大臣,臨時代理首相職務
30 齋藤實 1932年5月26日 1934年7月8日 軍人
31 岡田啟介 1934年7月8日 1936年3月9日 軍人
32 廣田弘毅 1936年3月9日 1937年2月2日 無
33 林銑十郎 1937年2月2日 1937年6月4日 軍人
34 近衛文麿 1937年6月4日 1939年1月5日 無
35 平沼騏一郎 1939年1月5日 1939年8月30日 無
36 阿部信行 1939年8月30日 1940年1月16日 軍人
37 米內光政 1940年1月16日 1940年7月22日 軍人
38 近衛文麿 1940年7月22日 1941年7月18日 Imperial Rule 第2次
39 近衛文麿 1941年7月18日 1941年10月18日 Imperial Rule 第3次
40 東條英機 1941年10月18日 1944年7月22日 軍人
41 小磯國昭 1944年7月22日 1945年4月7日 軍人
42 鈴木貫太郎 1945年4月7日 1945年8月17日 軍人
43 東久邇宮稔彥王 1945年8月17日 1945年10月9日 皇族
44 幣原喜重郎 1945年10月9日 1946年5月22日 日本進步黨
45 吉田茂 1946年5月22日 1947年5月24日 自由黨
46 片山哲 1947年5月24日 1948年3月10日 日本社會黨
47 蘆田均 1948年3月10日 1948年10月15日 日本民主黨
48 吉田茂 1948年10月15日 1949年2月16日 自由黨 第2次
49 吉田茂 1949年2月16日 1952年10月30日 自由黨 第3次
50 吉田茂 1952年10月30日 1953年5月21日 自由黨 第4次
51 吉田茂 1953年5月21日 1954年12月10日 自由黨 第5次
52 鳩山一郎 1954年12月10日 1955年3月19日 日本民主黨
53 鳩山一郎 1955年3月19日 1955年11月22日 日本民主黨 第2次
54 鳩山一郎 1955年11月22日 1956年12月23日 自由民主黨 第3次
55 石橋湛山 1956年12月23日 1957年2月25日 自由民主黨
56 岸信介 1957年2月25日 1958年6月12日 自由民主黨
57 岸信介 1958年6月12日 1960年7月19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58 池田勇人 1960年7月19日 1960年12月8日 自由民主黨
59 池田勇人 1960年12月8日 1963年12月9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60 池田勇人 1963年12月9日 1964年11月9日 自由民主黨 第3次
61 佐藤榮作 1964年11月9日 1967年2月17日 自由民主黨
62 佐藤榮作 1967年2月17日 1970年1月14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63 佐藤榮作 1970年1月14日 1972年7月7日 自由民主黨 第3次
64 田中角榮 1972年7月7日 1972年12月22日 自由民主黨
65 田中角榮 1972年12月22日 1974年12月9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66 三木武夫 1974年12月9日 1976年12月24日 自由民主黨
67 福田赳夫 1976年12月24日 1978年12月7日 自由民主黨
68 大平正芳 1978年12月7日 1979年11月9日 自由民主黨
69 大平正芳 1979年11月9日 1980年6月12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伊東正義 1980年6月12日 1980年7月17日 自由民主黨
70 鈴木善幸 1980年7月17日 1982年11月27日 自由民主黨
71 中曾根康弘 1982年11月27日 1983年12月27日 自由民主黨
72 中曾根康弘 1983年12月27日 1986年7月22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73 中曾根康弘 1986年7月22日 1987年11月6日 自由民主黨 第3次
74 竹下登 1987年11月6日 1989年6月3日 自由民主黨
75 宇野宗佑 1989年6月3日 1989年8月10日 自由民主黨
76 海部俊樹 1989年8月10日 1990年2月28日 自由民主黨
77 海部俊樹 1990年2月28日 1991年11月5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78 宮澤喜一 1991年11月5日 1993年8月9日 自由民主黨
79 細川護熙 1993年8月9日 1994年4月28日 日本新黨
80 羽田孜 1994年4月28日 1994年6月30日 新生黨
81 村山富市 1994年6月30日 1996年1月11日 日本社會黨
82 橋本龍太郎 1996年1月11日 1996年11月7日 自由民主黨
83 橋本龍太郎 1996年11月7日 1998年7月30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84 小淵惠三 1998年7月30日 2000年4月5日 自由民主黨
85 森喜朗 2000年4月5日 2000年7月4日 自由民主黨
86 森喜朗 2000年7月4日 2001年4月26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87 小泉純一郎 2001年4月26日 2003年11月19日 自由民主黨
88 小泉純一郎 2003年11月19日 2005年9月21日 自由民主黨 第2次
89 小泉純一郎 2005年9月21日 自由民主黨 第3次
90 安倍晉三 2006年9月20日 自由民主黨 第1次
91 福田康夫 2007年9月23 自由民主黨
92 麻生太郎 2008年9月25日 自由民主黨
93 鳩山由紀夫 2009年9月16日 民主黨
美國歷任總統
1
1789~1797年
喬治·華盛頓
(George Washington)
2
1797~1800年
約翰·亞當斯
(John Adams)
聯邦黨
3
1801~1808年
托瑪斯·傑弗遜
(Thomas Jefferson)
民主共和黨
即民主黨的前身
4
1809~1816年
詹姆斯·麥迪遜
(James Madison)
民主共和黨
即民主黨的前身
5
1817~1824年
詹姆斯·門羅
(James Monroe)
民主共和黨
即民主黨的前身
6
1825~1828年
約翰·昆西·亞當斯
(John Quincy Adams)
民主共和黨
即民主黨的前身;
是第二任總統約翰·亞當斯之子。
7
1829~1836年
安德魯·傑克遜
(Adrew Jackson)
民主黨
8
1837~1840年
馬丁·范布倫
(Martin VanBuren)
民主黨
9
1841年
威廉·哈里森
(William Harrison)
輝格黨
1841年4月病死,由副總統泰勒繼任。
10
1841~1844年
約翰·泰勒
(John Tyler)
輝格黨
11
1845~1848年
詹姆斯·波爾克
(James Polk)
民主黨
12
1849~1850年
扎卡里·泰勒
(Zachary Taylor)
輝格黨
1850年7月病死,由副總統菲爾莫爾繼任。
13
1850~1852年
米勒德·菲爾莫爾
(Millard Fillmore)
輝格黨
14
1853~1856年
福蘭克林·皮爾斯
(Franklin Pierce)
民主黨
15
1857~1860年
詹姆斯·布坎南
(James Buchanan)
民主黨
16
1861~1865年
亞伯拉罕·林肯
(Abraham Lincoln)
共和黨
1865年4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約翰遜繼任。
17
1865~1868年
安德魯·約翰遜
(Andrew Johnson)
共和黨
18
1869~1876年
尤里塞斯·格蘭特
(Ulysses Grant)
共和黨
19
1877~1880年
拉瑟福德·海斯
(Rutherford Hayes)
共和黨
20
1881年
詹姆斯·加菲爾德
(James Garfield)
共和黨
1881年9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阿瑟繼任。
21
1881~1884年
切斯特·阿瑟
(Chester Arthur)
共和黨
22
1885~1888年
格羅弗·克利夫蘭
(Grover Cleveland)
民主黨
23
1889~1892年
本傑明·哈里森
(Benjemin Harrison)
共和黨
是1841年任總統的威廉·哈里森的孫子。
24
1893~1896年
格羅弗·克利夫蘭
(Grover Cleveland)
民主黨
25
1897~1901年
威廉·麥金萊
(William McKinley)
共和黨
1901年9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羅斯福繼任。
26
1901~1908年
西奧多·羅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共和黨
27
1909~1912年
威廉·塔夫脫
(William Taft)
共和黨
28
1913~1920年
伍德羅·威爾遜
(Woodrow Wilson)
民主黨
29
1921~1923年
沃倫·哈定
(Warren Harding)
共和黨
1923年8月病死,由副總統柯立芝繼任。
30
1923~1928年
卡爾文·柯立芝
(Calvin Coolidge)
共和黨
31
1929~1932年
赫伯特·胡佛
(Herbert Hoover)
共和黨
32
1933~1945年
富蘭克林·羅斯福
(Franklin Roosevelt)
民主黨
1945年4月病死,由副總統杜魯門繼任。
是美國第26任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遠親。
33
1945~1952年
哈利·S·杜魯門
(Harry S. Truman)
民主黨
34
1953~1961年
德懷特·艾森豪威爾
(Dwight Eisenhower)
共和黨
35
1961~1963年
約翰·肯尼迪
(John Kennedy)
民主黨
1963年11月遇刺身亡,由副總統約翰遜繼任。
36
1963~1968年
林登·約翰遜
(Lyndon Johnson)
民主黨
37
1969~1974年
理查德·尼克松
(Richard Nixon)
共和黨
1974年8月因水門事件辭職。
38
1974~1976年
傑拉爾德·福特
(Gerald Ford)
共和黨
尼克松因水門事件辭職後,福特繼任為總統。
39
1977~1980年
吉米·卡特
(Jimmy Carter)
民主黨
40
1981~1988年
羅納德·里根
(Ronald Reagan)
共和黨
41
1989~1992年
喬治·布希
(George Bush)
共和黨
42
1993~2000年
比爾·柯林頓
(Bill Clinton)
民主黨
43
2001~2009年
喬治·沃克·布希
(George Walker Bush)
共和黨
是第41屆總統喬治·布希之子。
44
2009~
貝拉克·奧巴馬
(Barack Obama)
民主黨
美國歷史上首位非洲裔總統
❼ 民國時期有幾個元首叫什麼名字
中華民國歷屆總統
孫中山 中國同盟會 1912年1月1日 1912年4月1日 第壹任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為黎元洪
袁世凱 1912年3月10日 1912年10月10日 第貳任臨時大總統,副總統為黎元洪
北洋軍閥政府
袁世凱¹ 1913年10月10日 1916年6月6日 第壹任,副總統為黎元洪
黎元洪 1916年6月7日 1917年7月1日 繼任,後被段祺瑞驅走,副總統為馮國璋
馮國璋 1917年7月6日 1918年10月10日 代理大總統
徐世昌 1918年10月10日 1922年6月2日 第貳任,後被直系軍閥驅走
(周自齊) 1922年6月2日 1922年6月11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黎元洪 1922年6月11日 1923年6月13日 復任,後被直系軍閥驅走
(高凌霨) 1923年6月14日 1923年10月10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曹錕 1923年10月10日 1924年11月2日 第叄任,賄選,後被馮玉祥驅走
(黃郛) 1924年11月4日 1924年11月24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段祺瑞 1924年11月24日 1926年4月20日 臨時執政
(胡惟德) 1926年4月20日 1926年5月13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顏惠慶) 1926年5月13日 1926年6月22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杜錫珪) 1926年6月22日 1926年10月1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顧維鈞) 1926年10月1日 1927年6月18日 國務院國務總理攝行大總統職
張作霖 1927年6月18日 1928年6月3日 (安國軍)海陸軍大元帥
廣州軍政府
孫中山 中華革命黨 1917年9月10日 1918年5月4日 海陸軍大元帥
岑春煊 1918年8月21日 1920年10月24日 主席總裁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 1921年5月5日 1922年6月16日 (非常)大總統
孫中山 中國國民黨 1923年3月2日 1925年3月12日 海陸軍大元帥
胡漢民 中國國民黨 1925年3月12日 1925年7月1日 孫中山逝世後,代理海陸軍大元帥職權
1916年1月1日稱帝,改國號中華帝國,年號洪憲,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復大總統職,6月6日卒。
廣州國民政府(主席)
汪精衛 中國國民黨 1925年7月1日 1926年3月23日 因中山艦事件辭去主席職權
譚延闓 中國國民黨 1926年3月30日 1927年3月11日 汪精衛去職後,代理主席職權
南京國民政府(主席)
譚延闓¹ 中國國民黨 1928年2月7日 1928年10月8日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28年10月8日 1931年12月15日
林森 中國國民黨 1931年12月15日 1943年8月1日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43年8月1日 1948年5月20日
1927年至1928年間不設國民政府主席一職,實際執政的是一個多人委員會,由譚氏擔任召集人。
蔣介石¹ 中國國民黨 1948年5月20日 1949年1月21日 第一屆,副總統為李宗仁
李宗仁 中國國民黨 1949年1月21日 1950年3月1日 代總統
蔣介石 中國國民黨 1950年3月1日 1975年4月5日 第一至五屆,副總統依序為陳誠,嚴家淦
嚴家淦 中國國民黨 1975年4月6日 1978年5月20日 繼任
蔣經國 中國國民黨 1978年5月20日 1988年1月13日 第六至七屆,副總統依序為謝東閔,李登輝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1988年1月13日 1990年5月20日 繼任
李登輝 中國國民黨 1990年5月20日 2000年5月20日 第八至九屆,副總統依序為李元簇,連戰
陳水扁 民主進步黨 2000年5月20日 至今 第十至十一屆,副總統皆為呂秀蓮
馬英九 2005年7月,以72.36%的得票率當選為國民黨主席,同年8月正式就任。
蔣介石於1949年1月21日發布引退文告,由副總統李宗仁代行總統職權。但國民政府於1949年12月7日遷台後,蔣介石即於1950年3月1日恢復總統職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