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晶元製造業怎麼樣
1. 日本生產的很多產品質量都很高,為何日本製造業這么厲害
因為日本的工業技術在很早就已經領先了大多數國家,加上他們做事的態度非常嚴謹認真,有一種精益求精的精神,所以可以製造出很多高科技和高質量的產品出來。
而到了二戰結束以後,日本更是經歷了飛速的崛起,無論是在經濟還是科技實力,都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雖然後來因為泡沫經濟暫停了一會兒,但是現在依舊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第三大經濟體,而日本的製造業發達也是有原因的,不僅僅是日本人善於學習的精神,對待工作,日本人也是極其的敬業,努力,有一種嚴謹認真,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也是我們還需要向日本學習的地方。
2. 日本的晶元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日本這個國家,對於我們來講,感覺是極其復雜的,但是在製造業創新技術這塊,日本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之處。別的不說,日本的化工,電子, 汽車 ,實力雄厚,並且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就拿化工中的重點催化劑來說,日本觸媒技術大型企業諸如三井、三菱等,它們在光催化,環境催化以及石化催化領域都有技術優勢,同時還包括成套化工機械裝備,具體就不說了,其實化工的發展真的很重要,這是許多原材料的重要來源。好了扯遠了,回到晶元上來。
晶元發展要看半導體產業。全球半導體產業 1950s 起源於美國,於 1970s-1980s 完成了第一次由美國到日本的產業轉移。在產業轉移期間日本由政府牽頭,企業和研究機構共同協力取得了巨大的技術成果。日本最厲害的產業就是DRAM(Dynamic RandomAccess Memory,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憑借高性價比,迅速佔領市場。1989 年日本晶元在全球的市場佔有率達 53%,次年日本已佔據全球存儲晶元超過 50%的市場份額,在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占據了六個席位,這其中的大廠我們都聽說或者使用過,比如NEC、東芝、富士通、三菱、日立等等。到了2000左右,日本半導體產業正式走向衰落,許多半導體企業合並或者破產重組。總的來講日本的半導體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發展階段(1970s)、全盛階段(1980s)、凋落階段(1990s)、轉型階段(2000s)四個階段,此後陣地開始轉向韓國和台灣等地,也就是目前我們看到的半導體企業主力三星、LG大廠以及現在的聯發科。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何況這駱駝還沒骨瘦如柴。這些年,日本一直在深耕整個晶元產業。在細分市場上,IC元器件領域,索尼以其多年在CMOS圖像感測器市場位於全球第一(30%以上),索尼的堆棧式結構誰人不知,看看大家的手機攝像頭,瑞薩在 汽車 半導體領域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東芝的NAND快閃記憶體芯業務居於世界第二(目前被西數收購);在半導體相關精密製造設備領域東京電子是全球第二大晶元設備製造商,此外還有多家有技術實力的大型半導體設備提供商。再來說說晶元上游產業,生產晶元需要19種必須材料,而日本在其中14種材料中占據50%以上的份額,在半導體裝備領域東京電子、尼康、佳能市場佔有率不俗。軟銀在 2016 年以 240 億英鎊 (約 309 億美元) 金額,並購英國半導體設計大廠ARM。所以,雖然日本在手機晶元領域一般,但是在專用細分領域,還是十分強大的,並且掌握了上游的核心 科技 。當然這些技術實力表現到了諸如任天堂 游戲 機,尼康、佳能相機,以及高端電子顯微鏡等等這些我們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用品上,而我們的體驗是它們確實不錯。
最後,還是想說無論現在怎樣,未來一定要把握住,要共同努力將我們的製造業做大做強,擺脫受制於人的局面。
個人觀點,歡迎討論關注!
晶元領域是美國開端,目前也是美國的近乎壟斷了晶元市場,日本晶元領域曾經也和美國一樣在全球市場非常厲害,但後面沒落了,現在轉而提供製造晶元的原材料,晶元原材料做的非常好。
在20世紀的70年代開始,日本的晶元發展非常的快,而且在全球領域和美國並駕齊驅。
這個階段日本以DRAM為核心,在全球快速取代了美國地位,到了90年代末,日本的晶元的市場份額高達53%,美國佔37%,這一階段日本晶元的光輝時刻。
這時候日本晶元的龍頭是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器這五大公司。
但是,日本的晶元慢慢停滯了,被台灣韓國趕超,到2000年,日本DRAM份額不到10%。
日本的晶元最後轉而到晶元材料領域,日本已經成了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國,全球最主要的半導體材料輸出國。
千萬別以為晶元材料領域就是沒有任何技術門檻,晶元材料的技術門檻非常高,目前在晶元需要的高 科技 材料中,19種最主要的高 科技 材料中,日本有14種材料占據了絕對優勢,占據了高達50%以上的市場份額。
比如材料包括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靶材料等等。
日本能做製造晶元焊接的設備,就是那種小晶元,指甲蓋那麼大的那種,而且質量很好,精度很高,以前我在江蘇一家電子廠上過班,裡面設備有美國,新加坡,日本的,日本的是最好的,越精密的它做的越好,對了那家電子廠還是一個國企,華潤集團下面的,那個設備有的用的都舊的很了,但是就是不壞!這個是真的,那個設備好像是東芝做的,我是零幾年在哪裡上班,設備老得都有十多年了,但是還是好得很,新加坡的設備也不錯,比美國的好,美國的最貴,做的快,就是老壞,就是做晶元幾年的線路連接的,那個線還是用金絲做的,純金絲,也是進口的,有很多國產品牌晶元,在哪加工做,用的是銀和銅,我是2013年離開的,在哪裡幹了三年,剛好就是在晶元焊接那個工序,當時我就知道為啥國產東西便宜了,現在那個廠都還在,
晶元的發展,一言以蔽之:起於美國、發展於日本,將來看中國!
這不是熱血之言,真的,且聽我道來。
美國是晶元的鼻祖,那也不用多說了,大家都知道。
日本曾經在上世紀80年代,一躍成為晶元強國,力壓美國(也就是有名的美日DRAM之爭,具體我就不詳述了,可網路)。
後來,美帝看到勢頭不對了,要是讓日本趕超,老大地位不保,那還得了?於是在1989年,成立了「國家半導體咨詢委員會」,通過一系列整合,最後又重回晶元霸主。
那麼,日本是怎麼迎頭趕上的呢?
跟它的幾個計劃有關:
1、60年代的「超高性能計算機開發計劃」
2、70年代的「陽光計劃」和「月光計劃」,對國內實行保護主義,限制晶元的進口,刺激了國內晶元業的迅猛發展,所以有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VLSI項目,當時參與的企業,全部是今天耳熟能詳的大牌:富士通、日立、三菱、東芝等。
短短幾年時間,就成就了「DRAM」時代。
但是,成也DRAM,敗也DRAM,到了90年代,三星的崛起,從此,晶元的重心就轉向韓國,以及台灣了。
插個插曲,在80年代,日本簽訂了「日本半導體協議」,用來應對美國傾銷的指控。(跟今天美國對中國的戲碼,何其相似啊,美國現在看到中國在AI晶元上的潛力,又來老一套了)。
進入本世紀,日本晶元業調整,提出半導體MIRAI計劃,大學和政府聯合「產管學」,並實施了數十個產業集群計劃。
所以,總結來看,在晶元領域,日本目前肯定是沒法和美國、韓國等抗衡,但它的底子還在,依然能夠在全球排上老三、老四的位置。
像比如索尼的CMOS圖像感測器、瑞薩的 汽車 電子、三菱的功率半導體(IGBT模塊),它們在世界上依然具有強勢的地位。
說說咱們中國。
咱們國家雖然一直無「芯」之痛,但現在不大一樣了,可能讓中國在芯方面得以崛起的,是「AI晶元」。像國內現在比如 寒武紀 這類的公司,以神經網路晶元為方向,將來它在AI領域的應用,可能會使中國在人工智慧晶元上彎道超車。
這不僅僅只是技術發展的規律,只要稍微研究下全球的地緣技術移動規律,都有理由相信,下一站,是中國。
且拭目以待吧。
這些年,日本一直在深耕整個晶元產業,雖然在晶元成品市場上日本沒法和美國韓國相比,也沒有出現過一家世界級的晶元公司。但是在專用細分領域,日本始終牢牢掌握了上游的核心技術,很多方面都是遙遙領先。在晶元生產的上游產業鏈必須的19種材料當中,日本企業在14種材料中占據的市場份額都超過了50%,晶元細分領域的技術實力強悍,並且索尼在IC元件領域絕對領先,東京電子也是全球第二大晶元設備製造商,其他大型半導體設備供應商實力也不俗。
晶元技術的發展依賴於半導體產業,而半導體產業的發源地就是美國,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的半導體產業曾獲得了飛速的發展,出現了像東芝、富士通、三菱、日立等世界級巨頭企業,在1989年的時候,日本晶元在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53%,日本的晶元產業發展到了頂峰,全球十大半導體企業中占據了六席,半導體裝備領域東京電子、尼康、佳能市場佔有率很高。再後來全球半導體產業逐漸轉移到韓國和中國台灣,現在最著名的晶元企業是三星、台積電以及聯發科,這三家企業在晶元領域有著無法取代的地位。
作為一個技術製造強國,日本在晶元領域沒法跟美國相比,但在細分市場上,依然領先全球,有著自己的核心製造技術, 所以即便現在的日本有些許衰敗,也只是因為處於一個轉型期罷了。
日本的晶元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半導體這個事物由美國開端,逐漸擴散轉移,日本也是重要的受益者,曾經在晶元技術上及市場上可以與美國並駕齊驅。雖然隨著半導體產業從美國轉移到日本,日本後來又轉移到韓國台灣地區,慢慢地日本晶元業有所下降。但並不能就此認為日本的晶元業就衰落,日本是個格外細致的國家,能夠向別人所想不到的事情,不可忽視。比如:製造晶元的材料,日本可是大贏家。
在上世界70年代開始,由日本通產省牽頭由日立、三菱、富士通、東芝、日本電器等五大公司為骨幹開始進行半導體產業核心共性技術的突破。主要以DRAM為突破點,逐步發展到頂峰,以各種競爭戰略滲透美國市場,並且在全球快速取代了美國成為DRAM主要供應國。到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日本的晶元業在全球達到了鼎盛時期占據了絕對的優勢地位,全球市場佔有率高達53%,美國佔37%,歐洲站12%,韓國1%,其它地區1%,全球半導體企業前十大中,日本獨佔六席,可見日本晶元業之強大。
隨著晶元產業向韓國、台灣地區的轉移,再加上新型通信設備的快速發展,再加上日本產業成本高昂以及國內經濟的滯步不前,晶元業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逐漸被韓國台灣等所追趕或取代。到2000年,日本DRAM所佔份額已經跌至不足10%。
但是日本人卻又開辟了另一個市場,那就是製造晶元的材料。到目前為止,都還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地區的晶元材料可以和日本媲美。日本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材料生產國,全球最主要的半導體材料輸出國。很多以前傳說的日本到中國來像收垃圾一樣收我們的原材料,轉手就高價賣給我們賺得盆滿缽滿。
生產晶元所需要的材料具有極高的技術壁壘,在主要的19中必須材料中,日本在其中14種原材料中均佔有絕對的優勢,高達50%以上的份額。包括:硅晶圓、合成半導體晶圓、光罩、光刻膠、葯、靶材料、引線架、陶瓷板、塑料板、TAB、COF、焊線、封裝材料等。
日本人做事具有極強的計劃性、而且非常細致、專注、善於延伸。做晶元,除了技術還需要具有匠人精神、專注,所以產品品質相當高。當晶元市場跌落時,卻又在材料領域占據了全球優勢。說不定當我們還沒有想到時,日本在另外的點上又開始了攻關,當我們醒悟時別人又具有領先地位。這個民族,還是需要仔細研究的。
更多分享及互動,歡迎點擊右上角關注【東風高揚】。
最近,日本電信運營商先後恢復華為手機銷售,而在此之前,以東芝,松下為首的日本企業也不約而同地站出來辟謠,聲稱從未和華為中止過合作,甚至還補充道:今後也將繼續以 科技 為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貢獻綿薄之力。
一時間,此前不被看好的日本企業居然集體站華為,這樣的情況想必也是出乎大多數人意料了,但如果仔細想一想的話,日本企業之所以這么做,其實也不難理解,怎麼說呢?這還得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說起。
在美國的扶持之下,什麼索尼,東芝,松下,夏普之類的日本本土公司如雨後春筍一般先後誕生,他們的晶體管產品:電視,收音機憑借著低廉價格很快佔領了日本市場,起初,美國人對於日本企業的成就並不在意,因為他們知道晶體管只是一種過渡技術,未來屬於集成電路,二者的差距至少在10年以上。
可日本企業又怎會滿足於此?到了1980年代,IBM公司推出了容量達到1兆的存儲晶元,而此時的日本生產的晶元容量卻只有1KB,兩者相差了1024倍,這件事情在極大程度上刺激到了日本產業,從那以後,日本發起了聯合研發計劃,東芝,三菱,日立,富士通,日本電氣等 科技 巨頭被牽線在一起,集中力量攻關技術。
不得不說,他們的效率很高,僅四年後,日本企業便修成正果,達到了可以媲美西方的技術水平,在此之前,日本產品就是低質廉價的代名詞,直到惠普公司的一次招標,狀況才出現反轉,美日各派出三家企業前去競標,結果一出,所有人大吃一驚,大概連日本人自己都不敢相信,在技術方面,兩方平分秋色,而在不合格率方面,美國企業竟是日本企業的6倍之多,當然最讓美國企業受不了的是,在這個前提下,日本產品的報價卻還便宜10%。
隨後一段時間,日本產品迅速席捲美國乃至全球市場,如夢初醒的美國人這才發現,自己已經習慣的企業單打獨斗根本無力和集中力量的方式去抗衡,當時,包括英特爾在內的美國巨頭企業,都面臨著倒閉的情況。
日本企業可算是揚眉吐氣了幾年,可沒多久,美國便成立了半導體行業協會,使出了三個多年後仍屢試不爽的大招:狀告日本企業偷竊美國技術,威脅國家安全,以及渲染日本 科技 威脅論,是不是有些眼熟?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日本企業在經歷這么一番折騰之後,再也沒站起來。
華為麒麟海思還需要購買日本的技術,不是日本落後,他們受制於人不能發展這方面,不然晶元市場出現如今的局面。
上世紀日本半導體行業被美國嚴重打擊,技術被三星分食。
日本在整個晶元行業發展的 歷史 中,是重資產、「大力出奇跡」的典型代表,得益於上個世紀在半導體製造方面的領先地位,在今天,日本依然牢牢扼守半導體產業供應鏈上游,在全球的半導體材料與設備產業保持長期的絕對優勢,且打造了不可替代的高端精品被動元器件產業群。但到晶元製造領域同樣在上個世紀被美國打壓,技術上也被三星瓜分。以台積電為代表的晶圓代工模式的出現,解放了Fabless公司的設計生產力和創造力,「慢節奏、精品化」的日本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逐漸被組織更靈活、更富有創造力、更積極試錯的Fabless蠶食,漸漸退守准入門檻較高的特殊細分領域。
雖然晶元製造領域關鍵的半導體終端日本已不具優勢,但是生產硅晶圓以及晶圓代工環節所需要的大量材料(光刻膠,掩模版,高純度的氟化氫氣體等)也是被日本壟斷的。這就是為什麼日韓貿易戰會把韓國三星搞得狼狽不堪,韓元兌日元匯率急劇貶值。韓國的半導體雖然很強,但半導體的上游產業始終被日本牢牢控制住了。
總體來說,日本半導體強過,但是因為國家沒有主權而被打擊到死。不完全是,日本在半導體上被韓國和台灣地區趕超後,進一步往上游產業發展了。半導體最重要原材料是硅晶圓,而日本的信越和勝高兩家企業共計佔了全球硅晶圓市場的53%左右。因此沒有理由說日本的晶元完全技術落後還是先進,從不同方面看得出的結論是不同的。
華為的手機都是日本人研究的,所以,麒麟處理器等於也是日本的晶元。按照麒麟處理器在國際排名前三來看,那麼日本晶元也是前幾的水平了。
當然,這是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的話,我們是不敢苟同的!比較,我們不是精日的人。那麼,我們從實際出發,到底日本晶元表現如何呢?
我們以為華為發展迅速,但是在半導體市場。日本是處在絕對上游的位置,而且在全球半導體原材料市場上有52%的份額。而且在15類晶元的關鍵設備上,平均份額達到了40%。
當然,現在的日本晶元已經不如它在八九十年代那麼厲害了,但是日本晶元的發展已經慢慢的走下坡路,可是如果我們講到數碼晶元,那麼最厲害的還屬日本,比如尼康,佳能等等。
這里尤其提到索尼晶元,它是大部分cmos的廠商,所以日本晶元並不是發展不行,而是人家將高端抓在了手裡,這才是重點。
日本的 科技 水平不亞於美國,但為什麼在人們的印象中,美國才是 科技 王國。一是源於日本一貫不言聲張,因為有二戰一張大網罩著,二是因為日本是二戰戰敗國,它的正常國家夢雖然是夢魅以求,但二戰戰勝國對它的訴求有種種限制,日本自然早已看到了這點,所以總是以小動作,小動靜謀各項發展,一般不示人,不張揚,其實日本的髙 科技 十分發達,軍工,精密儀器,機床,造船,電子工業,航空航天,核工業(核儲存量聚世界前列),其中日本的晶元(含光刻機)雖不及荷蘭,但絕對領先德國和亞洲各國,所以不能誤以為日本在晶元方面不是絕對領先者就忽視了日本的潛能和政治野心,可以說日本就象冬眠的蛇,一旦逢合適氣候,蘇醒之後它必定會咬人,決不可以掉以輕心,忘了身邊仍躺著一具猛獸,,,,
3. 去日本讀修士學半導體的話,前景怎麼樣,半導體是往晶元上靠嘛
我只能告訴你,去日本學半導體是非常有前途的職業。日本的半導體行業非常發達,是全球著名的半導體研發中心。只是後來因為半導體產業受到了美國的打擊才日漸衰落,但依然是世界的半導體中心之一。晶元研發就屬於半導體行業的一種。日本的很多新片,在全世界應用的非常廣泛。包括各種工程軍事武器等等的各類控制晶元。其實不僅僅是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發達,日本的各項科技普遍的都居於世界的前列。而更重要的是日本半導體產業很成熟,有相當多的配套產業,所以說規模是相當大的。而且有可能接著接受到日本的核心半導體行業,這樣對於你在日本發展或者回國後發展都是非常非常有利的。現在國內也特別重視半導體行業的發展,包括華為小米等幾個大公司都在研發晶元。所以說半導體行業會一直持續的旺盛,國內的需求量會更大。建議你去日本學習晶元技術。
4. 世界上製造晶元最強的國家有哪些
排名第一:高通(美國) 排名第二:安華高(新加坡) 排名第三:聯發科(中國台灣) 排名第四:英偉達(美國) 排名第七:台積電(中國)
排名第一:高通(美國)
這應該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晶元品牌之一了。著名的驍龍系列手機處理器就是高通成產品,基本上小米、樂視、華為等公司都在用。
排名第二:安華高(新加坡)
新加坡的一家設計、研發並向全球客戶廣泛提供各種模擬半導體設備的供應商,公司主要提供復合 III-V 半導體產品。
排名第三:聯發科(中國台灣)
中國台灣的一家晶元科技公司,目前很多中低端的智能手機用的都是聯發科的處理器。
排名第四:英偉達(美國)
NVIDIA(全稱為NVIDIA Corporation,NASDAQ:NVDA,官方中文名稱英偉達),創立於1993年1月,是一家以設計智核晶元組為主的無晶圓(Fabless)IC半導體公司。Nvidia是全球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行業領導廠商,NVIDIA的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克拉拉市,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5700名員工。
NVIDIA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游戲而設的GeForce顯示卡系列,為專業工作站而設的Quadro顯卡系列,和用於計算機主板的nForce晶元組系列。2015年7月31日,英偉達公司公司宣布召回銷售於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的平板電腦,因這批電腦存在電池過熱問題。
排名第七:台積電(中國)
台灣積體電路製造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台積電、TSMC,屬於半導體製造公司。成立於1987年,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製造服務(晶圓代工foundry)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於台灣新竹科學園區。
張忠謀,台積電創始人,現任台積電董事長(聲稱今年6月退休),有"晶元大王"之稱。因其在半導體業的突出貢獻,被美國媒體評為半導體業50年歷史上最有貢獻人士之一和全球最佳經理人之一。國際媒體稱他是"一個讓對手發抖的人",而台灣人則尊他為"半導體教父"。
參考資料:財經網——世界晶元排行榜
5. 日本的晶元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日本的晶元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說出來你都不一定會相信
說到當今世界的製造業,其中以晶元製造業最為高級,它是整個人類所有製造業技術的集成之巔峰。在世界上,由於其他國家對於中國晶元技術的封鎖,導致中國的晶元產業長期依賴進口。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國家,以美國日本,韓國和歐洲為主的晶元製造產業,對中國的晶元形成了相當大的制衡。

當然,日本半導體高新技術產業的強大,也給我們中國樹立了一個強大的激勵對象,這也是激勵著我們國內的科技研究者不斷的攻克技術難關,設計出我國獨立自主的半導體晶元。
6. 日本的晶元製造業是什麼水平
想比現在大家都知道,現在製造行業最頂尖的就是晶元。小小的晶元之中,科技含量和重要性都是幾乎都是最高的。
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晶元廠商似乎就是英特爾、高通、三星、聯發科等企業,還有就是專門代工的台積電,似乎沒有日本的企業。那麼日本的晶元技術是什麼水平呢?

現在相比而言,差距還是有的。但我國如果的晶元進步也是非常大的,華為、小米、展訊等企業發展都是非常快的,相信要不了多久就會達到國際頂尖水平。
好了,本期的分享就到這里了
本文由木丁看客原創,歡迎關注,帶你長知識
7. 日本的晶元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
日本的晶元技術在世界上是什麼水平?未來還得看中國製造
小編個人認為,近幾年日本晶元的技術水平,在國際地位上已經大不如以前了!我們來學習下基本的知識。
晶元,又稱微電路、微晶元、集成電路,是指內含集成電路的矽片,體積很小,常常是計算機或其他電子設備的一部分。
其實,日本的集成電路發展要追溯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二戰後的日本受到了美國極大的積極援助,而美國是世界半導體工業的發源地,半導體產業以科技為先導,這給了日本強有力的「支援」。但是,在近幾年時間,日本的優勢地位也越來越不明顯了。或許也和我國的晶元生產製造逐漸崛起的因素有關。
其實,日本晶元的技術在國際地位上下降早有苗頭,在2000年時,日本晶元製造公司就僅有NEC、東芝及日立進入全球10大半導體排行榜,三星電子僅落在東芝及NEC之後排名第四,直至2015年,名列全球前10大半導體公司的日本公司僅剩東芝一家。
並且,東芝當前的市場主要依靠NAND快閃記憶體來維持,但是隨著三星電子、美光、海力士等企業的快閃記憶體崛起,東芝也逐漸表現出力不從心。
小編個人認為,日本這顆半導體的巨星已經要隕落了,在我國自主研發晶元崛起的情況下,日本晶元所具有的優勢越來越少,曾經占據全球一半市場的日本晶元產業,早就度過了全盛時期,未來面臨的很有可能是更加衰敗!
在當前局勢下,晶元製造的未來還是要看我們中國!
8. 日本發展最好的產業是什麼產業
日本三大產業:
1、70年代以後,汽車業取代了鋼鐵業成為日本的支柱產業
2、年產值230萬億日元的日本第二大支柱產業:動漫
3、電子產業日本是世界上數字媒體產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成為日本目前三大經濟支柱產業之一
TDK過去幾年的營收數據
一方面,TDK通過收購InvenSense、ICsense 和Chirp Microsystems,壯大感測器陣容。其中是一家在2003年成立的新創公司,是加速度計、陀螺儀、電子羅盤及麥克風等MEMS感測器市場領導企業,具有擴展性非常好的CMOS/MEMS平台,並且曾是蘋果(Apple)的主要供應商之一。在被TDK收購後,依賴於其CMOS/MEMS平台技術本身,他們將能合作開拓無人機、VR/AR以及自動駕駛汽車等領域的市場。
專攻ASIC開發與供應,以及客制化IC設計服務ICsense總部則位於比利時魯汶,公司擁有歐洲規模最大的無晶圓廠(Fab-independent)設計團隊,核心專業能力包括感測器與MEMS介接、高壓IC設計、電源與電池管理等,為汽車、醫療、工業與消費性市場研發並提供客制化的ASIC解決方案,這會是TDK業務的一個很好的補充;
Chirp Microsystems則是高性能超聲波3D感測器解決方案的提供者,他們的產品相比現有技術尺寸更小、功耗更低。能為AR/VR(增強現實、虛擬現實),以及智能手機、汽車、工業機械以及其它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等市場提供廣泛的應用。
另外,TDK還和高通合作成立RF360,布局RF前端市場。
從上文我們可以看到,以以上廠商為代表的日本廠商正在為汽車電子、物聯網、感測器和5G等技術和市場蓄勢。而我們知道,在經歷了PC時代、智能手機時代之後,以上領域正成為全球半導體廠商關注的重點。其他無論是高通企圖收購NXP、NXP收購飛思卡爾,還是英飛凌收購IR,軟銀收購ARM,都是瞄準這些目標而來。而日本集成電路產業正在為了自己的目標在加倍努力。
9. 日本能不能製造 CPU,日本的半導體產業發展如何
日本半導體產業崛起於戰後,日本半導體產業的成功,主要體現在20世紀80年代DRAM的趕超和超越美國。21世紀,智能手機開創了新的市場,成為電子產業的主角,從而在技術和需求上影響半導體產業。日本當下立斷做出了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決定,雖然反應並不是非常充分,但仍在這種環境下增加了不少集成電路和導體元件的產量。
誠然,CPU是能夠造出來的,但是在建造的過程和時間來說,對於日本卻並不是那麼有利。一方面是來自各個國家的壓力,另一方面就是自身還存在著不少的技術問題有待解決。如何想走得遠,如何能走得更遠,也取決於時代的機遇和世界的新興科技發展的浪潮。
日本曾經興盛一時的半導體產業也許在未來幾十年能夠重現當初的強盛,也或許就在時代的浪潮中悄無聲息地消失。一切尚未可知。
10. 世界上製造晶元很強的國家有哪些
排名第一:高通(美國)排名第二:安華高(新加坡)排名第三:聯發科(中國台灣)排名第四:英偉達(美國)排名第七:台積電(中國)
排名第一:高通(美國)
NVIDIA(全稱為NVIDIACorporation,NASDAQ:NVDA,官方中文名稱英偉達),創立於1993年1月,是一家以設計智核晶元組為主的無晶圓(Fabless)IC半導體公司。Nvidia是全球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行業領導廠商,NVIDIA的總部設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聖克拉拉市,在2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約5700名員工。
NVIDIA最出名的產品線是為游戲而設的GeForce顯示卡系列,為專業工作站而設的Quadro顯卡系列,和用於計算機主板的nForce晶元組系列。2015年7月31日,英偉達公司公司宣布召回銷售於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的平板電腦,因這批電腦存在電池過熱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