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日本資訊 » 日本老人種樹多少棵

日本老人種樹多少棵

發布時間: 2022-09-13 12:11:41

1. 在中國植樹的日本人有誰

遠山正瑛(1907~2004):被稱為「日本治沙之父」的遠山在83歲高齡之時,義務到中國的庫布其沙漠種樹治沙,一種14年,直到逝世,被稱為來自日本的「治沙愚公」。
大龍隆司:日本非政府環保組織「綠色網路」(Green Net)中國區負責人。自2000年起便投入內蒙古科爾沁沙漠的綠化工作。近十年間,大龍組織來自日本和中國本土的志願者一共種樹350萬棵,為科爾沁重現了25000畝綠地。
日本人像苦行僧一樣成群結隊來到中國植樹防沙,中國人對此卻少有覺醒,更冷眼視之。
曾與遠山正瑛一起工作過的攝影師盧彤景感觸良多:「他們嚴格遵守種樹的每一個步驟,樹苗的坑洞有嚴格的深度和寬度,樹苗擺放正中的距離、樹苗之間的距離、土壤的松軟程度等等都是標准化流程。」為了做到萬無一失,他們趴在樹坑旁邊丈量所有的數據。在工作完成之後,鐵鍬等用具都會清洗干凈,現場不會有任何雜物遺留,每個人都自覺地拾撿垃圾,帶到垃圾站。
1995年以前,盧彤景還是包頭礦務局的一名普通職工,頂多算一名攝影愛好者,對於環保並沒有太多認識,雖然沙漠離自己並不遙遠。黃河北邊是包頭,黃河南邊就是日本老人遠山正瑛綠化植樹的地點——庫布其沙漠。
1995年《人民日報》一篇關於遠山正瑛的報道吸引了盧彤景,那一年遠山正瑛已經在庫布其沙漠種下了100萬棵白楊樹,通過在國內號召日本人「每星期少吃一頓飯」,用一年積攢下的錢來中國種樹。來回機票、買樹苗、食宿的費用全部自己解決,樹種好之後還要雇當地老鄉來看護,直至成林。
遠山正瑛:赴華植樹第一人
當時在日本國內,遠山正瑛經常站在凳子上,在車站、碼頭、商場門口發表演講,講述草原沙漠化的危害,「而中國有很多的沙漠,迫切需要我們去幫助」,一旁的志願者們登記造冊,隨後組隊前往庫布其。
在盧彤景看來,有些日本人來中國種樹只是個人行為,而遠山正瑛不是,他在種樹之外做了許多環保教育工作,還成立了「中國沙漠日本綠化協力隊」。「解決環境問題必須世界一盤棋子,綠化中國沙漠也是在幫助自己」,是遠山正瑛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為了培育樹種,遠山正瑛號召日本小學生到車站、碼頭撿被丟棄的可樂紙杯,收集起來整理好運到中國,抵達庫布其沙漠之後再在裡面放上種子,作育苗之用。
此外,他還號召日本的孩子們「一星期少吃一根冰棍」,有些孩子實在來不了中國,就在一個竹牌上刻下自己的名字,讓志願者把竹牌帶到庫布其沙漠,委託自己的親朋好友替自己種下一棵樹,種完之後再把竹牌安放到樹旁。
初次接觸遠山正瑛之後,盧彤景成了一位環保志願者。1995年到2000年這幾年,幾乎每年春天他都會前往庫布其,與遠山正瑛一起植樹,所有費用都由自己負擔。住宿一晚需要45塊錢,每天吃飯要花費20多塊,幾年下來,在植樹上花的錢,盧彤景自己也算不清了。
與遠山正瑛一起的志願者幾乎都是日本人,盧彤景是唯一的中國人,「雖然不懂日語,但他的意思我都能知道,他在黑板上畫圖,畫坑的大小,數字是可以看懂的」。每次開始種樹以前遠山正瑛都要給大家上課,每次都會先講中國的地理狀況,之後才告訴大家樹該怎麼種。
大龍隆司:接過遠山正瑛的槍
2004年遠山正瑛去世時,他已帶領日本的志願者在內蒙古黃河河套南部的庫布其沙漠內種下了340萬棵白楊樹。而在內蒙古的最東邊、通遼市郊的科爾沁沙漠,另一位日本人的工作才剛剛開始。
1997年,日本國內第一次感受到了從中國吹來的沙子,在內蒙古集結的沙塵暴竟然越過了太平洋抵達日本本土。這一年大龍隆司剛剛大學畢業,他來到內蒙古的西部伊盟(現在的鄂爾多斯市)進行考察,當地沙漠化的嚴重程度觸動了他,萌生了種樹綠化的想法。回到日本後,與好友齋藤晴彥一起成立了日本「綠化網路」 (Green Net),一個以沙漠綠化、預防荒漠化為主要目的NGO。
他們將Green Net的工作地點選在距離日本最近的沙漠——科爾沁沙漠,與日本直線距離大約1500公里,從成田機場直達科爾沁最近的通遼機場需3小時。
大龍隆司如今住在通遼市科左後旗甘旗卡鎮,綠化地點在只有70多公里外的庫倫旗。
往返於家與大漠之間,鄭州日產公司贊助的兩輛皮卡車成了最好的代步工具。
在科爾沁都市報記者沈慧蓮眼裡,大龍是一位很朴實的日本年輕人,如今科左後旗已經成了他的第二故鄉,不但學會了當地方言,大龍隆司與當地居民的關系已經跟「老鄉」無異,不時蹦出一句「咋整啊」總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大龍剛到科左後旗的時候,大部分當地人非常不解,為什麼一個日本人千里迢迢地跑到這片沙漠來種樹,有人猜測這片沙漠下面發現了石油,更多老百姓認為大龍來種樹是為了以後賣木材;也有人猜測是由於日本面積太小,沒有地方種樹,於是到中國搞林業,等樹木長大後就賣回去。
今天,附近的村民開始主動參加Green Net組織的義務植樹活動。2007年,大龍隆司與一名叫屠興衛的庫倫旗姑娘結婚,這位美麗的滿族姑娘曾經是Green Net的一名員工。
自1999年至今,Green Net在科爾沁沙漠已完成造林約25000餘畝,種下約350萬棵樹。
與遠山正瑛獲得日本普通民眾支持不同,大龍隆司與他的Green Net更多藉助了大企業的力量。自2001年開始,美國戶外用品公司Timberland已協助種樹近100萬棵,他們以負擔全程食宿與交通費用的方式招募消費者前往科爾沁。

2. 誰知道三月十二日植樹節的來歷

中國的植樹節由凌道揚和韓安、裴義理等林學家於1915年倡議設立,最初確定在每年清明節。1928年,國民政府為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將植樹節改為3月12日。新中國成立後的1979年,在鄧小平提議下,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的植樹節。

(2)日本老人種樹多少棵擴展閱讀:

近代植樹節則最早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荒蕪的平原,樹木稀少,黃沙漫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頓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後來經商議,於1932年發行了世界上首枚植樹節郵票,畫面為兩個兒童在植樹。

3. 植樹節資料

植樹節由來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盪盪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其他各國植樹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3月2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義大利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採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歡度植樹節: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於1977年規定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日本於1922年規定每年 4月1~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為植樹節;4月29日是該國的綠之日,也可以被當作該國植樹節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義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斯里蘭卡: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17日為植樹節;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樹節;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美國: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
哥倫比亞:每年10月10日為植樹節;
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舉行;
瑞典:每年3月舉行森林周活動。
當然,中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
植樹節主題
2009年的植樹節主題是:
讓森林走進城市,讓城市擁抱森林
中國的植樹節
義務植樹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後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來,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累計超過350億株。中國正在實施「 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至2000年底,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6.55%,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

4. 植樹節的資料,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植樹節」是一些國家以法律形式規定的以宣傳森林效益,並動員群眾參加義務造林為活動內容的節日。按時間長短可分為植樹日、植樹周或植樹月,總稱植樹節。通過這種活動,激發人們愛林、造林的感情,提高人們對森林功用的認識,促進國土綠化,達到愛林護林和擴大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的目的。 為了動員全民植樹而規定的節日。中國曾於1915年由政府頒令規定清明節為植樹節即3月12日。後來到了1928年的4月7日,民國政府頒布了植樹令:以後舊歷清明植樹節應改為總理逝世幾年植樹式。」民國政府之所以頒布這道令,是因為孫先生幼年就對「樹藝牧畜」十分熱愛的緣故。他在海外留學時,經常利用假期回故鄉種植桑樹。1979年2月23日,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決定,仍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鼓勵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綠化祖國,改善環境,造福子孫後代。
[編輯本段]植樹節由來
近代植樹節最早是由美國的內布拉斯加州發起的。19世紀以前,內布拉斯加州是一片光禿禿的荒原,樹木稀少,土地乾燥,大風一起,黃沙滿天,人民深受其苦。1872年,美國著名農學家朱利葉斯·斯特林·莫爾頓提議在內布拉斯加州規定植樹節,動員人民有計劃地植樹造林。
當時州農業局通過決議採納了這一提議,並由州長親自規定今後每年4月份的第三個星期三為植樹節。這一決定做出後,當年就植樹上百萬棵。此後的16年間,又先後植樹6億棵,終於使內布拉斯加州10萬公頃的荒野變成了茂密的森林。為了表彰莫爾頓的功績,1885年州議會正式規定以莫爾領先生的生日4月22日為每年的植樹節,並放假一天。
在美國,植樹節是一個州定節日,沒有全國統一規定的日期。但是每年4、5月間,美國各州都要組織植樹節活動。例如,羅德艾蘭州規定每年5月份的第二個星期五為植樹節,並放假一天。其他各州有的是固定日期,也有的是每年由州長或州的其他政府部門臨時決定植樹節日期。每當植樹節到來,以學生為主的社會各界群眾組成浩浩盪盪的植樹大軍,投入植樹活動。
今日的美國,樹木成行,林蔭載道。據統計。美國有1/3的地區為森林樹木所覆蓋,這個成果同植樹節是分不開的。
中國植樹造林的歷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植樹造林、發展林業真正成為國家建設的戰略任務,卻是在新中國成立之後,而成為公民的一項法定義務則始於改革開放之初。
新中國成立以來,黨和國家十分重視綠化建設。上世紀50年代中期,毛澤東就曾號召「綠化祖國」「實行大地園林化」。1956年,中國開始了第一個「12年綠化運動」。1979年2月23日,在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上,根據國務院提議,為動員全國各族人民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決定每年3月12日為全國的植樹節。
[編輯本段]中國的植樹節
義務植樹中國古代雖有勸民植樹的說法,但由國家以法律形式明文規定植樹節日則是現代的事。1914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創辦人斐義理先生,曾將美國植樹節的推行辦法,建議當時的農林部希望中國政府仿效。1915年7月31日中國政府規定每年農歷清明節時為植樹節,屆時全國各地舉行植樹典禮,組織造林活動,後來因故沒有正式推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五屆第六次會議於1979年2月決定每年3月12日為植樹節,1984年 9月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七次會議通過修改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總則中規定:「植樹造林、保護森林是公民應盡的義務」,從而把植樹造林納入了法律范疇。
中國的植樹節定於3月12日。3月12日是孫中山先生逝世紀念日。孫中山先生生前十分重視林業建設。他任臨時大總統的中華民國南京政府成立不久,就在1912年5月設立了農林部,下設山林司,主管全國林業行政事務。1914年11月頒布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部《森林法》,1915年7月,政府又規定將每年「清明」定為植樹節。1979年2月,五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根據國務院的提議,通過了將3月12日定為中國植樹節的決議,這項決議的意義在於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植樹造林,加快綠化祖國和各項林業建設的步伐。將孫中山先生與世長辭之日定為中國植樹節,也是為了緬懷孫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象徵中山先生生前未能實現的遺願將在新中國實現並且要實現得更好。
1981年夏天,四川、陝西等地發生了歷史罕見的水災。根據鄧小平同志的倡議,1981年12月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90年3月12日,郵電部又發行了一套4枚「綠化祖國」郵票,第一枚為「全民義務植樹」。決議指出,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決議號召全國各族人民「人人動手,每年植樹,愚公移山,堅持不懈」。1982年的植樹節,鄧小平同志率先垂範,在北京玉泉山上種下了義務植樹運動的第一棵樹。
從此,義務植樹作為一項公民必須履行的法律義務被付諸實施,一場世界上規模最大、參與人數最多、成效最為顯著的義務植樹運動在中國持續開展了26年。全民義務植樹26多年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不論工作有多忙,不論是在北京還是在外地,都認真履行公民應盡的植樹義務。統計顯示,自1982年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以來,中國參加義務植樹的人數達104億多人次,累計義務植樹492億多株。
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有力推動了中國生態狀況的改善。這個運動啟動之前的1981年,中國森林面積為17.29億畝,活立木蓄積量為102.6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12%。經過多年的不懈奮斗,中國森林面積已達到26.2億畝,活立木蓄積量達到136.18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8.21%。在世界森林資源日益減少的情況下,中國實現森林資源的持續增長。森林植被狀況的改善,不僅美化了家園,減輕了水土流失和風沙對農田的危害,而且還有效提高了森林生態系統的儲碳能力。
自1981年12月以來,中國全民義務植樹累計超過350億株。中國正在實施「 三北 」和長江中下游地區重點防護林建設、退耕還林還草、野生動植物保護及自然保護區建設、天然林保護等六大林業重點工程。至2000年底,中國的森林覆蓋率已達16.55%,城市建城區人均公共綠地提高到6.52 平方米,全國自然保護區總面積超過1億公頃。
[編輯本段]其他各國植樹節
植樹造林不僅可以綠化和美化家園,同時還可以起到擴大山林資源、防止水土流失、保護農田、調節氣候、促進經濟發展等作用,是一項利於當代、造福子孫的宏偉工程。為了保護林業資源,美化環境,保持生態平衡,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根據本國實際情況設立了植樹節,如印度每年7月第一周為植樹節;朝鮮每年3月2日為植樹節;泰國把國慶節定為植樹節;菲律賓每年9月第二個星期六為植樹節;義大利每年1月21日為植樹節;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每年6月21日舉行;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在這些國家中,美國的植樹節最早,已有130多年的歷史。1872年4月10日,由內布拉斯加州一新聞記者發起美國第一個植樹節。當天,內布拉斯加州全境種樹超過100萬棵。
巴西是一個森林資源極為豐富的國家,世界上最大的熱帶雨林亞馬孫森林的近五分之三在巴西境內,全國森林覆蓋率為52%以上。盡管如此,巴西人仍然不忘植樹造林。巴西政府對森林資源採取合理開發的同時積極鼓勵人們植樹造林。
為了積極面對全球氣候變暖的威脅,聯合國環境規劃署2006年11月8日在內羅畢發起「為地球植樹:10億棵樹運動」。這一運動計劃2007年在全球種植最少10億棵樹。
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不斷增強,並積極投身植樹造林活動,人類生存的環境將會得到不斷的改善。
據聯合國統計,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個國家設立了植樹節。由於各國國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樹節在各國的稱呼和時間也不相同,如日本稱為「樹木節」和「綠化周」;以色列稱「樹木的新年日」;緬甸稱為「植樹月」;冰島稱為「學生植樹日」;印度稱為「全國植樹節」;法國稱為「全國樹木日」;加拿大稱為「森林周」。
全年12個月,每月都會有國家歡度植樹節:
約旦的植樹節是1月15日;
西班牙的植樹節是2月1日;
伊拉克的植樹節是3月6日;
法國於1977年規定每年3月為法定的「植樹月」,月末那天為「植樹日」,全國綠化這一天進入高潮;
日本於1922年規定每年 4月1~7日為綠化周,4月3日(神武天皇祭日)為植樹節;4月29日是該國的綠之日,也可以被當作該國植樹節
朝鮮的植樹節是4月6日;4月和10月為「植樹月」;
澳大利亞的植樹節是5月的第一個星期五;
委內瑞拉1905年決定每年5月23日為植樹節;
芬蘭的植樹節是6月24 日;
墨西哥1954年的法令規定,植樹節在每年6月至9月的雨季舉行;
印度的植樹節是7月的第一周;
巴基斯坦的植樹節是8月9日;
菲律賓的植樹節已有70多年歷史,他們把每年9月的第二個星期六定為植樹節;
泰國的植樹節是9月24日;(也是國慶日)
古巴的植樹節是10月10 日;
英國的植樹節是11月6日至12日;
義大利1898年就決定每年11月21日為植樹節;
敘利亞的植樹節是12月的最後一個星期四。
塞內加爾每逢雨季一到,全國性的植樹活動隨即開始,時間持續長達半年之久,是世界上植樹節最長的國家。
斯里蘭卡:從1977年開始,每年的9月17日為植樹節;
巴勒斯坦:1月6日是植樹節;
埃及:每年9月至11月為植樹節;
美國:美國各州都有植樹節,但由於各地氣候差異,全國無統一日期;
巴西:每年9月21日為植樹節;
哥倫比亞:每年10月12日為植樹節;
薩爾瓦多:植樹節和教師節合在一起,在每年的6月21日舉行;
瑞典:每年3月舉行森林周活動。
當然,中國的植樹節是3月12日。
[編輯本段]植樹節相關
一棵樹的生態價值
印度加爾各答農業大學德斯教授對一棵樹的生態價值進行了計算:
一棵50年樹齡的樹,以累計計算,產生氧氣的價值約31,200美元;
吸收有毒氣體、防止大氣污染價值約62,500美元;
增加土壤肥力價值約31,200美元;
涵養水源價值37,500美元
為鳥類及其他動物提供繁衍場所價值31,250美元;
產生蛋白質價值2,500美元。
除去花、果實和木材價值,總計創值約196,000美元。
植樹趣聞
日本鹿兒島等一些地區也有新婚夫婦要植樹的規定,樹旁立碑寫明姓名和婚期,植後50年方能砍伐,屆時植樹夫婦可舉行結婚50周年慶祝活動。
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法令條文規定,第一次結婚要種樹2棵,離婚的要種5棵;第二次結婚必須種樹3棵,否則不予登記。
添車種樹,在日本有一項特殊的規定,凡是私人增添一輛汽車,必須植一棵樹。這是因為,每輛汽車每年要排出大量有毒的碳氫化合物,還要發出噪音,而樹木則是天然的「消毒員」和「除音器」,所以必須種樹。
添丁種樹,在非洲坦尚尼亞的許多地方,有一種「添丁植樹」的風俗,即誰家生了孩子,便把胎盤埋在門外的土地里,並在那裡種上一棵樹,表示希望孩子像樹一樣茁壯成長。
家庭樹,波蘭的一些地方規定:凡是生了小孩子的家庭均要植樹3株,稱之為「家庭樹」。
樹木銀行,為了防止建築工程毀壞樹木,日本開辦了「樹木銀行」。凡施工單位,必須把清理場地挖出來的帶根樹木及時存入「樹木銀行」,在工程結束後,該單位必須及時把樹木取出來栽上,以保持原有的綠化面積。
求愛樹,在德國的波恩市,每年的植樹季節,小夥子要送給姑娘一棵精心挑選的白樺樹苗,親手把它栽好,以表達愛慕之情,人們稱之為「求愛樹」。
國務院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
為了切實貫徹執行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特製定如下實施辦法。
一、縣以上各級人民政府均應成立綠化委員會,統一領導本地區的義務植樹運動和整個造林綠化工作。各級綠化委員會由當地政府的主要領導 同志,以及有關部門和人民團體的負責同志組成。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同級政府的主管部門,不另增加編制。 個別地方,由於氣候、土地等條件限制確實難以開展植樹運動的,經省、自治區、直轄市綠化委員會批准,可以不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 ,不成立綠化委員會。
二、各級綠化委員會應當組織和推動本地區各部門、各單位,通過各種形式,廣泛深入地宣傳《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本實施 辦法,宣傳全民植樹、綠化祖國的重大意義,認真做好思想動員,提高認識,造成聲勢,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同時,要努力做好調 查研究、規劃安排、苗木培育、技術訓練等准備工作,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植樹運動,要扎扎實實,講求實效,不搞形式主義和「一刀切 」。
三、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男十一歲至六十歲,女十一歲至五十五歲,除喪失勞動能力者外,均應承擔義務植樹任務,各單位要將人數據 實統計上報當地綠化委員會,作為分配具體任務的依據。
縣級綠化委員會在分配義務植樹任務時,要按照每人每年植樹三至五棵的要求,確定具體指標,因地制宜地進行靈活多樣的安排。可以按 單位劃分責任地段,承擔整地、育苗、栽植和管護任務;也可以按相應勞動量,分配承擔造林綠化的某一單項任務。此項任務,可以一年 一定,也可以一定幾年。
對十一歲至十七歲的青少年,應當根據他們的實際情況,就近安排力所能及的勞動。
四、此項義務勞動,限於用在本縣、本市所轄范圍,營造國有林和集體林。義務植樹的地段或參加綠化勞動的項目,城市要優先搞好風景游覽 區、名勝古跡和主要街道等公共場所的綠化。農村要盡快搞好「四旁」綠化和農田防護林建設。機關、團體、企業、學校等單位和居民區 ,都要大力植樹、種草、栽花、美化環境。
五、使用義務勞動,在國有土地上栽植的樹木,林權歸現在經營管理這些土地的單位所有;沒有明確經營管理單位的,由當地政府指定的部門 、單位所有。在集體土地上義務栽植的樹木,林權歸集體單位所有。如果情況特殊,另有協議或合同,按協議或合同的規定辦理。對林權 所有單位,縣以上人民政府要發給證書,切實保障其合法權益。
六、為確保義務植樹所需苗木,各地應當努力辦好現有的國營苗圃和集體苗圃,並按排必需數量的土地和專業人員,擴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 育良種壯苗。凡是有條件的單位,都要積極自辦苗圃。提倡城鎮家庭和農村社員開展營養缽育苗。
七、對義務植樹的樹木和現有的林木,必須大力加強培育管護,確保成活成林,不受破壞。林木所有的單位或承擔管護義務的單位,應當根據 情況組織林場、專業隊或確定專人負貢管護。耍嚴肅法制和紀律,建立愛林護林的鄉規民約。採伐更新,必須按照森林法的規定,經過林 業或園林部門批准。城市綠地要嚴加保護,不得侵佔破壞。違者要給予經濟處罰或法律制裁。
八、植樹綠化,要講究科學,注重實效。要培訓技術骨幹,加強技術指導,普及植樹綠化的技術知識,嚴格按照技術規程辦事,保證質量。
九、對義務植樹,各單位每年都要進行檢查,並將完成情況據實上報.綠化委員會應當定期組織評比,成績優異的,要給予表揚和獎勵;年滿十 八歲的成年公民無故不履行此項義務的,所在單位要進行批評敦育,責令限期補栽,或者給予經濟處罰。整個單位沒有完成任務的,要追 究領導責任,並由當地綠化委員會收繳一定數額的綠化費。
十、各級林業和園林部門,應當在綠化委員會領導下,會同有關部門,努力搞好規劃設計和苗木培育等各項具體工作。基層機構不健全的,應 當充實和加強。
十一、義務植樹所需的苗木費、管護費,應當根據自力更生勤儉節約的原則,一般由林權所有單位負責解決。有的單位因綠化任務大,資金困 難,確實無力承擔全部費用的,按單位隸屬關系,由各級財政酌情解決。參加義務植樹的單位和個人所需交通等費用,由參加單位自理。
十二、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是促進整個造林綠化的一個重大措施。各地在開展此項運動時,必須同加快整個造林綠化工作結合起來,在苗木 、經費、技術力量的使用和林木管護等方面進行統籌安排,既要搞好義務植樹,又要完成年度造林綠化計劃。對於一個地方來說,完成 了義務植樹任務,但整個造林綠化工作沒有做好,不能給予表揚和獎勵。
十三、根據《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和本實施辦法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實施細則。 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參加營區外義務植樹的辦法,按國務院、中央軍委《關於軍隊參加營區外義務植樹的指示》(〔l982]3號)的規定執行 ,營區內植樹辦法,由解放軍總部另定。但各地人民政府必須密切合作,合理規劃,幫助軍隊解決應解決的實際同題。
適齡公民:您履行植樹義務了嗎?
如果要以一種獨特的形象代表地球的活力,有一種單純的生命象徵,那就是樹,進入樹的世界就像進入美與神秘的境地。進入2006年的3月12日,已經是中國開展的第28個植樹節,而始於1982年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也已經度過了第25個年頭。
說起植樹節以及全民義務植樹,熟悉的人們自然忘不了1978年發生在四川省的那場特大洪水。洪水過後,鄧小平同志高瞻遠矚,指出洪水肆虐的一個主要原因是長江流域森林植被的減少。於是,在小平同志的倡議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做出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1982年,國務院出台了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實施辦法。就是在這一年的春天,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倡導者鄧小平同志率家屬在北京西郊玉泉山上義務植樹。從此,每年4月的第一個星期日,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都會在北京參加義務植樹活動。
斗轉星移,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大力倡導和積極參與下,全國億萬民眾積極參加全民義務植樹運動。據統計,截止至2002年,參加全民義務植樹的人數達到了82.8億人次,累計義務植樹398.4億株。
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錢能志作了一個測算,398.4億株樹,如果按1米的距離排列,這些樹足以繞地球994圈;如果按每畝150株的密度排列,這些樹可以覆蓋整個貴州省、兩個江蘇省。錢能志說,不僅如此,在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推動下,中國的綠色迅速擴展,全國人工林保有面積達到7億畝,居世界首位,中國的森林覆蓋率由12%提高到16.55%,全國城市綠化覆蓋率由10.1%提高到27.44%。 而到今年,這個數字也在增加。
1981年12月13日,五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通過的《關於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決議》中明確規定:「凡是條件具備的地方,年滿11周歲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除老弱病殘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義務植樹3棵至5棵,或者完成相應勞動量的育苗、管護和其他綠化任務。」全國人大出台了這一決議後,義務植樹實際上成為了公民必須履行的一項法律義務。
然而就是這樣一項法律義務,人們的履行情況卻還不能令人滿意。據介紹,廣東省每年大約有30%的18歲以上的適齡公民未履行植樹義務,即每年將近有1460萬適齡公民沒有參加義務植樹,按照這一人數計算,廣東全省每年要少植樹五千八百多萬株,摺合面積將近2.4萬公頃。再以北京市為例,首都綠化委員會辦公室有關負責人曾透露說,北京市符合義務植樹條件的公民約有600萬人,但每年約有一半人未履行植樹義務。
其實,每一個人只要看一看自己、家人、周圍的人,再想一想是不是每年都完成了義務植樹的法律義務,就不難看出,到底有多少人沒有履行義務植樹的法律義務。每年因未履行義務植樹法律義務全國會少種多少樹?如果精確算一下,這一定是個驚人的數字,在數字的背後,不僅法律的規定被大大打了折扣,更重要的是大大影響了祖國綠化事業的進程。
歷代詩人吟植樹
2500多年前的《詩經》中就記載有中國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人們植樹的情況;如《定之方中》就寫有「樹之榛粟,椅桐梓漆。」說的是衛文公徒居楚丘,始建城市,打造宮室,就種有榛、粟、椅、桐、梓、漆。那時人們植樹既是美化環境,更是使用方便。當時在黃河流域規模較大的果園里有種桃、李、棗等果樹的,也有植桑樹的。先人把桑與梓栽在牆旁宅邊,以供養蠶,維持生活;並作為遺產留給子孫,促進了當時桑業的發展。《魏風·十畝之間》記道:「十畝之間兮,桑者閑兮兮,行與子還兮……」因此,後人對這些樹看得很重要,至今人們還常用桑梓來比喻自己的故鄉。後魏《齊民要術》記載三國時一個叫李衡的人,在五陵郡龍陽蓋了所住房,種千棵柑橘,臨終前告訴兒子:「我家鄉的住宅有千頭『木奴』,不向你要吃、要穿,每年只納一匹絹的稅,而它們生產的東西就夠你用的了。」他兒子後來每年果然收益不少。
古人勤於植樹,樹木造福於古人。因而激發了歷代文人墨客的詩意,他們常對喜愛的樹題詩吟詠。如東晉陶淵明不久喜菊蘭,還愛植柳。他歸隱後就專門在房前種了五棵柳樹,自號「五柳先生」;他愛柳、植柳的傳世詩有「平疇交遠風,良苗亦懷新。」「縈縈窗下蘭,密密堂前柳。」等。
唐代詩人杜甫、白居易、柳宗元都喜歡植樹。杜甫雖嗜酒,但更愛桃、竹,他住處附近的景色是「紅入桃花嫩,青歸柳葉新。」「平生憩息地,必種數桿竹。」據史料,他因戰亂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時,向駐地熟人要桃樹苗,「奉乞桃栽一百根,春前為送浣花村。」就是生動寫照。素有「柳痴」稱呼的柳宗元,他被貶柳州刺史後,在柳江沿岸種了很多柳樹,故有「柳州柳刺史,種樹柳江邊」的說法。他不僅植柳,還帶頭「手種黃柑二百株」,厲行「列樹表道」「庇蔭行旅」的環保美化策略和綠化方針。他的《種柳戲題詩》留有美譽,他的散文《種樹郭橐駝傳》對指導植樹有較高的科學價值,白居易在任忠州刺史時,常把植樹造林當大事與發展遠景來實施,他詩詠道:但願「紅者霞艷艷,白者雪皚皚;游蜂逐不去,好鳥亦來棲。」他常偕部屬與百姓一道揮鋤、培土、修渠、灌溉;為世人留下佳話。
宋代詩人蘇東坡在杭州任職期間,曾主持築起至今聞名的西湖長堤——蘇堤,「植芙蓉、楊柳其上,望之如圖畫」,使西湖平添了「東風二月蘇堤路,樹樹桃花間柳花」的美妙景象。他謫居黃州後,在南門外築東坡雪堂,並在它周圍種滿竹、棗、栗以及黃桑、細柳等樹木,並寫有「去年東坡拾瓦礫,自種黃麻三百尺」的詩句。
崇尚植樹造林趣聞佳話
治病種杏
三國東吳名醫董奉,醫術精湛,濟貧善施,為人治病不收財禮。只要求治好一個輕病人,種一株杏樹,治好一個重病人,種5株杏樹。 天長日久,他的房前屋後竟有10餘萬株杏樹,人稱「董林杏仙」。後來,每當杏子成熟,董奉把它換成糧食。賑濟窮人,這就是歷代傳為美談的「杏林佳話」。從此,「杏林」成了醫學界的代名詞。
思鄉植柳
唐代文成公主遠嫁西藏松贊干布,特地從長安帶去柳樹苗種,植於拉薩大朝寺周圍,以表達對柳樹成蔭的故鄉的思念。因此,這些樹被稱為「唐柳」或「公主柳」,現在已成為藏漢友好交往的歷史見證。
寫詩護樹
愛國名將馮玉祥愛樹如命,曾在軍中立下護樹軍令:「馬啃一樹,杖責二十,補栽十株」。他駐兵北京,率領官兵廣植樹木,被譽為「植樹將軍」。駐兵徐州時,帶兵種植大量樹木,並寫一首護林詩喻示軍民:「老馮駐徐州,大樹綠油油;誰砍我的樹,我砍誰的頭。」
廣東省中山市翠杏村,是中國新民主主義創始人、偉大的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家鄉。在孫中山先生的故居中,今天還生長著一棵百年以上樹齡的檀香山酸豆樹。這是1883年,年僅17歲的孫中山從美國檀香山帶回,並親手栽種在這里的。
孫中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早意識到森林的重要意義和倡導植樹造林的人。
1893年,孫中山先生親自起草了著名的政治文獻《上李鴻章書》,他提出,中國欲強,須"急興農學,講究樹藝"。
辛亥革命以後,孫中山提出了在中國北部和中部大規模進行植樹造林的計劃,規劃著農業現代化的遠景。1924年,他在廣州的一次講演中強調:"我們研究到防止水災和旱災的根本方法都是要造森林,要造全國大規模的森林。"此後,在他的許多著作和講演中,反復強調毀林的危害性和植樹造林的重要性。
1915年,在孫中山的倡議下,當時的北洋政府正式公布了以每年清明節為植樹節的規定,自此中國有了植樹節。後因清明節對中國南方來說,植樹季節太遲,同時也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國民政府又決定將孫中山的逝世日--3月12日定為植樹節。
1979年,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決定,每年的孫中山逝世紀念日--3月12日為中國的植樹節,以紀念一貫倡導植樹造林的孫中山先生。
中國幅員遼闊,氣候條件差異較大,各地適合植樹的時間也不盡一致,所以,許多省市還規定了自己的植樹日.

5. 植樹時光是誰寫的

1996年梁從誡在恩格貝植樹寫的。
作為一家環保組織,自然之友與樹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自然之友創始會長梁從誡先生與樹也有深厚的緣分。他曾先後多次與自然之友的會員一起,赴內蒙古恩格貝沙漠植樹。梁先生逝世後,親友也為他舉行樹葬,實現他生前希望回歸自然的心願。
文章內容節選:城裡人來沙漠,畢竟還是把沙漠當成「自然公園」。頭一天下午,大家就在這沙上跑啊跳啊打滾啊!孩子們更是高興得不知所以了。看見我們「自然之友」的雙葉旗在沙漠上飄揚,我也確實很自豪。種樹只有兩天,其實沒什麼。但我和媽媽都是帶病堅持。我們倆出來前都重感冒。感冒又引發了我的哮喘,晚上睡覺時很難受。但我們不能讓大家知道。我作為領隊,不能躺倒。就這樣,也挺下來了。但確實很累。除了那位老大姐,我和媽媽是全團年紀最長的。我想我們還是作了一個比較好的榜樣。我們兩天中午都在沙漠上吃飯——大鍋熬菜,饅頭,米飯。第二天正吃飯時,忽然一群孩子圍著我唱起了生日歌。才想起那是8月4號。沒有蛋糕,用西瓜代替,還有人送了我一筒「雪碧」。我和大家都非常高興,許多人要求和我照相。這也許是我一生中最難忘的一次生日。最後我們一共種了兩千七百多棵樹。如果能大部成活,將儼然一個小樹林!我在總結時說:我們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懂得了「改造自然」如果真的變成行動,將是多麼艱苦,多麼困難的一件事。因此我們無權坐在沙發上唱綠色高調!
這片沙漠植樹已經六年。是日本的治沙專家九十高齡的遠山先生開始搞起來的。他每年帶領成百日本志願者來種樹,已經種了一百萬棵,而我們卻是中國的第一個志願植樹團。我去年十月在東京曾和遠山同台領1995年亞洲環境獎,今年在恩格貝又和他一同種樹。算是有緣吧。他在會見我們全體團員時為日本發動侵華戰爭謝罪,脫了帽子給大家深深鞠了一躬。當時我很意外,又不能不對這個問題表態。於是我就在答詞中說:中日戰爭爆發時我五歲,遠山先生三十一歲。戰爭留給他這個當年的日本成年人和我這個中國孩子的,同樣都是痛苦的回憶。我們家的房子在日軍第一次轟炸長沙時就被炸塌了,我不得不隨父母到瓦礫中去撿我的玩具。但當時我們誰也不可能想到,六十年後的今天,我們會一同在中國內蒙為改造中國的沙漠而並肩種樹。這說明:時代進步了,人民進步了,人民不要戰爭,不要破壞,而要和平,要發展,要造福後代。遠山給我又鞠了一躬。大家後來說,我的答詞很得體,有理,有禮,有節。事後我聽說遠山當年曾在包頭一帶打過仗。可能有負罪感。但一個日本老人,到此高齡,有家有產,還是好幾所日本大學的教授,卻願意成年住在這異國荒涼的沙漠里,吃大鍋菜,住簡陋的房子,每天載樹不止,總是值得人敬佩的。

6. 為什麼日本人在中國內蒙古的植樹中國媒體都不報道

輿論導向作用!

當需要中日友好的時候自然會報道的!

當需要激發愛國熱情的時候就不合時宜了!

7. 如何看待七旬老人負債種樹80多萬棵卻被捕

首先對於七旬老人負債種樹80多萬被捕,我們需要一分為二的看待。從全面客觀的角度來分析這件事情。具體的結果要等法律判決。

盡人事,聽天命。如果七旬老人負債花斥資種植大量樹木,那麼法律一定會給予公平公正的回答。單從他想保護生態環境的善舉並堅持了16年,這是十分不容易,很少有人會為了生態環境浪費自己的時間、金錢。他無私奉獻的行為值得我們稱贊。何況,2019年意外獲得的黃土運方也表示不是從垃圾渣弄出來的,只是單純的黃土。所以七旬老人可能真的是一片善意。

8. 為什麼日本人來南京植樹

3月31日,日本悼念南京大屠殺遇難者植樹訪華團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向遇難者敬獻花圈,並在紀念館的和平公園內修剪他們在紀念館所植下的樹木,以此來表達他們祈願和平的心聲。

這已經是該團體的32次訪華

1986年以來,每逢清明節,日本日中協會都會號召日本國民組成植樹訪華團來寧植樹,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悼念遇難者。活動由已故的岡崎嘉平太、菊池善隆、向坊隆等親眼見證日本對中國發動侵略戰爭的日本友好人士倡議發起,31年從未間斷,共有1000多名友好人士在南京種下了5萬多棵象徵著和平的友誼之樹。

此次植樹團的團長是30年前首任團長菊池善隆先生75歲的兒子。擔任此次植樹團顧問的是今年76歲的日中協會理事長白西紳一郎先生,今年已是第32次無間斷來寧植樹。2015年12月和2016年12月,白西先生兩次應邀參加了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舉行的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儀式。

對於日本的仇恨我們不應該忘記,但是在和日本人相處的時候,不應帶有仇恨,國仇不敢忘,但也不能帶有色眼睛看人。

熱點內容
西班牙8號球員有哪些 發布:2023-08-31 22:08:22 瀏覽:1877
怎麼買日本衣服 發布:2023-08-31 22:08:20 瀏覽:1288
紐西蘭有哪些人文景點 發布:2023-08-31 22:06:06 瀏覽:2227
皇馬西班牙人哪個台播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823
新加坡船廠焊工工資待遇多少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2:01:05 瀏覽:1966
緬甸紅糖多少錢一斤真實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619
緬甸200萬可以換多少人民幣 發布:2023-08-31 21:57:39 瀏覽:1561
紐西蘭跟中國的時差是多少 發布:2023-08-31 21:53:49 瀏覽:3113
中國哪個地方同時與寮國緬甸接壤 發布:2023-08-31 21:52:06 瀏覽:1574
土耳其簽證選哪個國家 發布:2023-08-31 21:37:38 瀏覽:1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