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麼看中美競爭
A. 為什麼中美經濟戰,日本人也要跟著倒霉
如果中美妥協中國更多從美國進口高科技產品和中高端製造產品,搶的是誰的市場?歐盟、日本和韓國。譬如,多進口美國汽車,對德國、日本打擊肯最大;多進口美國晶元,對日本及中國台灣肯定打擊更大;多進口美國的波音客機,歐盟的德國法國肯定最倒霉······諸如此類,一旦中美妥協的結果是中國更大規模地對美開放市場,那麼蠶食的肯定是歐日韓的市場。
B. 日本人如何看待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老實說
我覺得日本人會不以為然....
因為首先我就是個中國人,我對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真的不覺得驚訝,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進步
中國人口是日本的十多倍,GDP總量現在才超過日本,而人均GDP是日本的1/10,這就是差距
中國面對日本這個對手仍然需要努力啊...
C. 日本人怎麼看中國人和美國人,是一樣的嗎
日本人不會直接看人的,由於日本地盤小資源少,所以在日本人眼裡地大物博的中國簡直就是天堂的土壤,也正是這個原因,在日本人眼裡富饒的唐代中國人都是高貴的人種。二戰時中國已經非常貧窮落後,在日本人眼裡那時的中國人不但不高貴還比較貧賤。今天,中國的軍事實力日益壯大,使得美國對此都大為緊張(其實根本沒必要),由於二戰的民族仇恨,日本人比美國還要害怕今天中國的崛起,所以他們現在看中國人的眼神是比較矛盾的,有些不服氣還不敢單挑。
至於美國人,在日本人的眼裡就是個後爹,既怕又恨還得死賴著不能撒手。
D. 日本人為什麼對美國畢恭畢敬,言聽
很簡單
日本希望中美發生沖突他們從中漁利
二戰讓日本接受了教訓,隨著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濟崛起,日本感受到了中國的威脅。
但是日本很快計算出來,日本無力對付中國,當然,也無力對付美國。
那麼,理所當然的選項就是,在美國和中國之間挑撥離間,希望有朝一日中美兩敗俱傷,日本能夠從中漁利。
.
70年代、80年代的時候,日本有了一些反美的勢頭,開始在各種國際事務、國內事務上和美國唱反調,那時的中日關系也很良好------事實上,和美國唱反調的日本人可不僅僅是左翼,右翼也如此。
可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經濟崛起(也有日本90年代初經濟崩盤的影響),日本馬上全面改變,開始對美國言聽計從、畢恭畢敬,相反與中國關系日益惡劣。
.
與此同時,與日本一樣,德國作為二戰戰敗國,其國際地位開始與日本是一樣的。
只是德國因為沒有日本的野心(日本想要成為亞洲的統治者,而德國希望成為歐洲的領導者,領導者和統治者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所以並不想在俄羅斯和美國之間製造矛盾沖突,所以德國顯得獨立自主。
.
任何願意自己思考的人,將此事的前後放在一起思考,都能夠得出和我一樣的結論。
請注意,一定要通盤思考,將幾十年內日本的各種舉動貫徹的進行分析,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E. 日本人對美國的態度是怎樣的
形象的比喻就是 面帶著微笑相互握手 另外一隻手放在背後的槍柄上 日本人畏懼美國 同時仇恨 但是卻不會表現出來 當然 如果有一天日本人強過美國人的話 我相信 日本人會毫不猶豫的報復美國人 應為是美國人把日本人打下了地獄的深淵 雖然 二戰後 日本是通過美國人的扶持才發展起來的 但是你認為日本甘願一隻做一隻美國人在遠東的看門狗嗎 想想日本人的歷史吧 中國一直抱著友好的態度幫助日本發展 結果換來的事明朝的倭寇和近代無盡的屈辱 那麼對於一個把它打成看門狗的國家 他會感激他嗎 等著吧 美國總有一天會後悔的!!!
日本人 就是一條養不熟的狼。
F. 二戰時日本為何敢同時對中美蘇宣戰
二戰時期,因為侵略中國的緣故,日本人和我們之間鬧得很僵,直到今天,兩國關系仍然沒有太大改變。作為侵略者,日本被中國習慣性地蔑稱為“小日本”。然而就是這個小日本,在二戰時期瘋狂叫囂,除了中國外,當時的日本在面對美國,蘇聯及其他西方國家的譴責時明顯不屑,繼續在東亞及太平洋犯下罪孽。在我們的印象中,日本是靠著甲午中日戰爭的賠款得以發展,之後開始與列強搶地盤,等到開始侵略中國時,兩方國力差距已經十分明顯了。
值得注意的是,當初關東軍失敗後,東北留下了很多日式重工,那批日本工業機械因為沒來得及破壞的緣故保留了一小部分,然而就是這一小部分讓東北能在之後的幾十年裡迅速發展重工業,可以說收益無窮。可想而知早年的日本國力如何,這樣看來“三個月亡華”似乎也不是在吹噓,一邊侵略亞洲一邊樹敵蘇美,日本人確實有奮力一搏的實力。所以即使到了今天,對於日本,咱們還是不要掉以輕心的好。
G. 日本人到底怎麼看中國和中國人
首先來說作為在日的中國人,薩本人感覺不到自己有太多的特別。薩在公司里,同事不會因為你是哪國人而態度不同,關鍵看你自己怎麼干。好也罷,壞也罷,關鍵在自己怎樣做。在海外的朋友大概多有同樣的感覺,人家主要是看你這個人如何,而不是看你的種族。其實,在中國的外國人也是一樣。只不過,自己做好了,人家也會說一聲,嘿,中國人了不起。
想想那也是給自己的國家作了點兒貢獻。
總的來說,日本對中國人,讓人感覺不如在歐美國家友好。這裡面除了中日之間的歷史恩怨,還有些文化地理因素。日本是一個單一民族的國家,少數民族極少(主要是北海道的蝦夷人),基本都是Yamato族,所以它有著心理排外的傳統,對於外國人缺乏兼容,這就無論你是哪國來的了。日本要求外國人「入鄉隨俗」,而在多民族的中國,或者移民國家的美國加拿大,外國人的價值觀和民族習慣普遍受到尊重。對於文化的多樣性,日本人的理解遠不如中國人充分。
至於對中國人總體,有些日本人的確帶著不友好的看法。
說起來,這些不太友好的日本人中,下層的日本人多是因為在日打工的中國人能吃苦,搶了一些日本藍領的飯碗。而且近來新聞中出現過數起中國人參與的「強盜集團」搶劫案件,影響了中國人的形象(日本新聞中頻頻出現「中國人強盜集團」的報道,倒並不能證明在日中國人犯罪率有多高,記得那句名言么?「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而國人的一些習慣比如大聲談笑,不太講究衛生等等日本人無法接受。日本是個小心眼兒的民族,這些東西他們都很在意,用放大鏡放到報紙上,就製造了一種對於中國人的排外情緒。高層的日本人不喜歡中國,則是另有原因,因為近年來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快得讓日本人失去了在亞洲的優越感,不由得產生種種醋意。從地緣政治角度,「卧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中國的崛起讓日本感到了競爭的威脅,這個薩覺得倒是有些道理。
有兩種日本人對中國印象不錯。一種是比較老的日本人,他們親中的比較多,這和二戰後中國政府對日本一直採取寬厚的政策有一定關系 -- 這么說可能會引起很多爭論,但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是有道理的。比如日本政界的明星,公明黨的靈魂池田大作,就是有名的親華派。令人感到有趣的是在他的政治組織創價學會里,還不時能找到某些文革時期個人崇拜的影子。2001年我曾經到神戶去參觀公明黨組織的以周恩來生平為主體的展覽,等待入場的日本人在街上排成了長隊,多半已經上了年紀。另外一部分日本人就是近年到中國去過的日本人,看過北京上海後對中國油生敬畏的感覺。我的鄰居南先生經常去中國,他就特別感慨每次去中國感受都不一樣,對比日本幾年一個超級市場的貨架子都不換個地方的「平穩」,中國的發展太快了。南先生去中國的行李越來越少,二十幾年前是大箱子 – 裡面裝的都是禮品,從電子表到圓珠筆;十年前是小箱子,帶幾件換洗衣服,日常用品;現在?甩著十個紅蘿卜就去了。「中國有什麼買不著的東西呢?還便宜。」 南先生如是說,連錢都不用帶,到處都能用信用卡。只是現在每次去,都要為給中國的朋友帶什麼禮物而頭疼。但是,沒去過中國的日本人,則很多認為中國是蠻荒之地,只有那些衣衫襤褸,面有菜色的照片才能反映中國的現實,這就讓人啼笑皆非了。
「我對中國有很深的感情,中國是我的第二故鄉,我在那裡生活過很多年,夢里常常回去的。」 – 在大阪中日友協工作的某日本老人如是說。不過,後來了解到此公原來是侵華日軍的一員,薩覺得對這種「感情」,還真得有三分警惕。
「在中國,共產黨也組織『春斗』么?」— 修車的年輕日本工人發現我是中國人後,天真好奇地問。「春斗」,就是每年三四月間,傳統日本企業薪水調整的時間,日本工人會採取罷工,遊行等方式向資本家爭取更高的工資待遇,日本共產黨經常在這種活動中充當組織者。
「毛主席萬歲!」-- 某日本友人回憶在中國留學的時候,遇到反對日貨的遊行隊伍幾乎被打,急中生智大喊此口號以表示自己是對中國友好的日本人,不是「日寇鬼子」。
「中國啊,了不起,是大國氣派阿。」 – 某日本進出口商人喝酒的時候,拿了在中國拍的照片說。後來才知道這是因為當地政府官員搞面子工程,一年之間將公路兩旁的民居全部強令改為統一規格的貼磚小院,令他大吃一驚。他不知道這個「面子工程」已經上了焦點訪談,被強迫集資的村民正在到處憤怒地找說法。這種沒糊弄了上級卻糊弄了外國人的事兒,讓人啼笑皆非。
「中國人沒事的時候喜歡蹲著。」某到中國旅遊的日本老太太回來說。
「你們中國人學英語比我們容易,舌頭長的不一樣。」公司的日本同事說之一。舌頭一樣不一樣沒檢查過,但日語裡面沒有「R」音,說英語的確不如能說繞口令的中國人利落。
「沒問題吧,你們倆中國人么。」公司的日本同事說之二。當時有一個令人頭疼的項目要做 – 在大阪和悉尼之間建一條一秒鍾傳八千萬位元組的數據鏈路,,誤差率不超過百萬分之一,涉及十幾個部門。這個燙手的項目給了薩和另一個中國工程師。在日本同事看來,大約只有不按常理出牌的中國人才能對付這樣「擇魚頭」的項目。
唉,和我們這個祥林嫂鄰居相處,還真不容易啊。
H. 為什麼日本人老是挑撥中美關系,難道美國人看不出來嗎
看的出來啊,他們也不傻,只是美國本來就不喜歡中國,而日本更是中間的導火索,讓中美關系變得更僵硬了,所以現在美國還是經常找中國麻煩,其實他們也是挺喜歡這樣做的,要不然怎麼能根據一個日本的挑撥就這樣呢?
I. 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Quora是一個在線知識分享平台,Quora集合了各個領域的專家,包括大學教授、各種科技公司CEO、娛樂明星、體育明星、退役宇航員、作家以及各個國家的人。俗稱美版知乎。
今天帶大家看看日本人是怎麼看待中國的。
很理性的日本人
已經有數百個類似的問題和答案。日本人對中國和中國人沒有一個單一的看法。請接受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事實。當代日本人對世界不同國家的想法都差不多(從來都不是「Yanks Go Home」節目那樣,中國在我們歷史上有很深影響力,也是最重要的經濟夥伴。我們不會因為中國人而拒絕華為袖珍無線路由器,拒絕中國菜,或者拒絕去公園看熊貓,我們在學校學習漢字,學習中國古典文學的摘錄,和在日本的中國人一起做生意和學習)。在日本有大量的中國人,我們並不對此感到不滿。
一位化學工程師回復
中日關系近年來發生了變化,從二戰期間日本對中國人的侵略,到目前中國蓬勃發展的經濟,接管日本第二大經濟體,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仍然否認中國在世界上的進步和影響。大多數日本人認為中國落後,人們大聲說話,在公共場合行為不當。新一代人可能改變這種看法,通過旅行看看中國是什麼樣子。
語言學者的回復
他們中的一些人很清楚中國在千年以來對日本的巨大影響,正如一些中國文字所說的那樣,是「The Dry Land To the West」。其他人則是典型的,被寵壞的,種族主義者。但是這種人根據我的經驗來說還是少數。
一位教授
在公立學校,所有的日本人都必須學習中國古代文學。從孔子到老子再到李白。三國志是最受歡迎的故事之一。
日本學生
我認為(只是認為)大多數日本人看到中國人是負面的。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這里的大眾媒體只報道有關中國的負面消息。這里有一大堆電視節目介紹國外旅遊,但不包括中國。這聽起來很奇怪,但是確實是這樣的。我認為在日本媒體公司內部必須有某種規則來排除這些信息或報告負面信息。我希望有一天能看到這樣的電視節目,我想訪問中國,但據我所知,沒有一個電視節目存在。相反,電視新聞報道中國遊客粗魯如何。某種程度上,這里的人對中國的了解甚少。如果您想了解更多信息,您需要自行搜索。
今天看見大部分人還是很理性的。喜歡我的文章歡迎大家訂閱。今後會帶給更多國外網友對中國的評價。
J. 當今日本人是如何看待中國的
我本來想在網上搜一些關於這方面的知識回答你,但發現所有的帖子都不足以表達真正的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感受,所以我只有用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你了。雖然不太詳細,但絕對真實,相信這也是絕大多數日本人的想法。
首先,由於工作原因,我在北京接觸過一些日本留學生和日資企業的管理者,包括一些來自日本的旅遊團。(本人就是做國際交流工作的)日本第一次見到中國人都比較客氣,而且還表現的非常友善。但是通過和他們深入交談後發現,在他們的骨子裡,中國仍是很落後的國家,甚至中國人素質也比較差。特別是中國經濟發展後,很多中國人有機會去日本留學、工作,這樣他們接觸中國人的機會更多。總的來說,他們感覺中國人基本沒有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和禮儀。(這一點尤為突出)
其次,日本人比較在意和關心美國人的評價。因為目前的安全仍有美國負責,在本土甚至還保留美軍。所以,日本人比較尊重和相信美國和歐洲。
第三,也是最關鍵的一點。在日本人的教育中,日本對古代中國比較崇拜。特別是日本的傳統文化、服飾、禮儀、建築、繪畫甚至到文字都是源於中國。所以,他們很少像韓國和台灣那樣動不動就「去中國化」。反而在一些傳統文化上以保留中國元素而感到榮幸。如建築和佛教。但是對現代的中國人他們是不太看得起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國人在日本人甚至其他外國人面前表現的軟弱和極端。(注意,這兩個都是日本人比較反感的)。日本人自古就崇拜強者,最瞧不起的是弱者,甚至根本沒有憐憫弱者的傳統。因此,美國人扔給日本兩顆原子彈他們就特別看得起美國哦。
所以,還是那句話,在外國人面前,特別是日本人面前,我們要表現的不卑不亢,絕對不能軟弱。即使戰敗也要有亮劍精神,這才能贏得對手的尊重。
「勇士,即使在敵人的眼裡也能贏得尊敬;懦夫,即使在自己人的眼裡也會遭到鄙視。」